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六章 中医学的鼎盛与创新明清鸦片战争前 (公元8年公元1840年 目的要求了解中医药学在传统方向上继续积累新阅历,高度成熟;而在药物学、温病学、解剖生理学方面出现了革新的趋势。内容要点 社会背景和文化情况传统医药方式的惯性开展医药学的革新成就中外医药交流情况封建社会后期,国家长期一致稳定,封建经济高度开展,文化科学成就推进中医学开展至鼎盛时期。根底实际和临床各科丰富和成熟,产生一批综合性著述和集古代医学大成的成果,成为我国古代医学开展的顶峰。明代造纸业和印刷术提高,为医书大量刊刻,尤其大型医书印刷发明条件,医著如雨后春笋。清出现“乾嘉考证学派,影响中医学古代经典著作研讨热潮,也压制了医学创新
2、精神。明末清初西方科学技术随传教士进入中国,知识分子始接受引见西方科学文化知识。后满清统治者闭关锁国,妨碍了外来文化传播。中医学在明清已进入全面、系统、规范的总结阶段。 第一节 传统医学的成熟与昌盛一、医学著述、医学杂志、学术团体 明清时期,医书种类日趋丰富,呈现四个特点:尊经复古思想影响,对经典注释著作大量出现。大型综合性著作纷纷出现。大型类书、全书、丛书先后刊刻问世。医书由博返约,出现许多小型普及性著作,如药性赋、汤头歌诀等。宋代医书以官刻官修为主,明清以民间私家刻本或有官宦资助为主,少量官刻官修御纂。藩府刻本质量高,如朱肃主持编纂收方61739首,集15世纪以前方书之大成,是古代最大方书
3、。现存规模最大,体例完善的古代类书是清政府诏修的其多达520卷,约950万字。清太医院判吴谦奉旨“御纂90卷,是教材性普及性医学丛书。明王肯堂辑、吴勉学校为较早汇刻的重要医学丛书。嘉靖万历间名医徐春甫编集100卷,达140万字,综合性医学巨著。明万历年间王肯堂编撰广涉各科。 楼英李梴等属全书中有影响者。薛已16种,汪机8种,万全10种,沈金鳌陈修园的属著名医学丛书。明清医案著作渐多,著名的汪机叶天士最有影响。最早的医学杂志十八世纪末苏州医家唐大烈编辑。从乾隆五十六年1792至喜庆六年1801逝世停刊,延续10年将苏州、无锡、常熟、太仓等地医家文章结集,先后出版11卷,合订为一册,共41位作者9
4、4篇文章,为我国最早医学杂志性质刊物。内容广泛涉及医学各领域,不拘体裁。重新意,“发前人所未发。提倡学术民主,选文不以年资分先后,按来稿早晚定次序。及时推出有学术价值的文章,叶天士,促进温病学说交流开展。集中反映了江南尤其常州地域医家阅历以及疫病流行与治疗情况。最早的民间医学团体隆庆二年1568或稍前,徐春甫在北京建立我国最早的民间学术团体“一体堂宅仁医会。时徐客居京城,“集天下之医客都下者立宏宅仁医会,先后参与者46人,来自安徽、江苏、河北、湖北、四川、福建等地名医。医会目的在讨论医药学术,要求会员深化研讨及四家学术奥妙,商讨提高医术,精益求精,讲求医德涵养,深戒循私谋利,会员间直诚相待,批
5、判协助,团结互助。提出22项会款,即诚意、明理、格致、审证、规鉴、恒德、力学、讲学、辨脉、处方、存心、体仁、忘利、自重、法天、医学之大、戒贪鄙、恤贫、自得、知人、医箴、避晦疾。从治学内容、方法、态度到医家思想素质、品德质量、处事接物方法、对待患者态度等,都有详细规定。二、临证各科的充分开展诊断学方面,注重问诊与舌诊。李梴指出,初学医必先学会问诊,并列举应问事项55条;张介宾特设“十问篇专讲问诊,并编成。随着温病学说构成,舌诊也被注重,舌苔白、黄、燥、腻渐定为诊断寒证、热证、伤津、湿痰重要指征。脉学方面留意同类异脉鉴别,李时珍把27脉中同类异脉鉴别点和各脉象主病,编成歌诀。鉴于有医家仅凭脉象诊病
6、,明、清不少医籍强调四诊全面运用的必要性。一内科学明代温补派医家薛已、张介宾、赵献可等针对刘完素、朱震亨主张展开论争,强调温补肾阳养生治病重要性,反对寒凉攻伐肾阳。薛已14881558年字新甫,号立斋,吴县人。医学世家,造诣较深,著述甚多。著,是我国医学史上第一本以内科命名的医籍。学术思想受张元素、李杲脾胃论影响,注重脾胃虚损证,又受王冰、钱乙的影响,注重肾中水火与脾胃的关系,因此注重温补,脾肾并举,以补中益气丸和肾气丸为治。兼通内、外、妇、儿、眼、口齿等科,很多医著后被编辑为。 张介宾约15631640年字景岳,又字会卿,号通一子,浙江山阴今属绍兴人。青年从戎幕府,中年后再度“肆力于轩歧“。
7、反对刘完素和朱震亨以寒凉药攻伐肾阳,以为真阳、真火是生命之大宝,经常维护尚缺乏,岂可滥事攻伐?针对朱震亨“阳常有余,阴常缺乏观念,提出了“阳非有余、“真阴缺乏及“人体虚多实少等论点,主张温补肾阴肾阳,慎用寒凉与攻伐,创左归丸、右归丸以替代六味丸和八味丸,加强补肾之力,对后世产生较大影响,甚至有滥用温补方剂的偏向。张景岳晚年著1640系综合性医籍,其“伤寒典“杂证谟各卷所述病证,多属内科,有不少正确见解。把卒中“中风和外感“中风区别开来,“卒倒非风所致,“多由昏愦,本皆内伤积颓败而然,原非外感风寒所致,而古今相传,咸以中风名之,其误甚矣。以为此证主要由真阴亏损,元气虚脱所致,治疗“只当培补元气为
8、主。李中梓15881655年字士材,又字念莪,著,在李杲、薛已、张介宾影响下,提出“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和“气血俱要,补气在补血之先、“阳阴并需,而养阳在滋阴之上、“乙癸同源,肝肾同治等概括性结论。“治先天根本,那么有水火之分,水缺乏者用六味丸,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火缺乏者用八味丸,益火之源以消阴翳。治后天根本,那么有饮食劳倦之分,饮食伤者,枳术丸主之;劳倦伤者,补中益气丸主之。注重脾肾互济同治,有较大实际意义和实际价值。赵献可16世纪下半叶字养葵,鄞县人。对薛已温补学说非常推崇,发扬命门之说,以为命门是人身之主和至宝,强调“命门之火重要1687以保养“命门之火论点贯穿于养生与治疗等一切问
9、题之中用药多采六味丸、八味丸等补阴补阳方剂。但过分强调温补命门,难免失于片面。清徐大椿、陈修园对温补派提出反对观念,对峻补辛热药剂力加鞭挞。徐大椿以为温补派“全不知古圣制方之义,私心自用,著书成家,“古人病愈之后,即令食五谷以养之,那么元气自复,无所谓补药也,“假设果元气欲脱,虽浸其身于参附之中,亦何所用。撰对论述猛烈贬斥。陈修园那么撰贬斥温补派专书对张景岳温补学说力加鞭挞徐、陈对温补派评述,对纠正滥用温补的偏向起了一定作用,但也难免门户之见。虞抟14381517年浙江义乌人。私淑丹溪,受祖父医学阅历。为“使后学知所适从,而不蹈偏门以杀人,端本澄源,以、为根据,参考各家学说,结合40年临证阅历
10、,著成。首列“或问50条,阐明前人未尽之意,然后分门先论证,次脉法,次方治。附以家传方、亲验方、验案及心得。虞氏推崇朱震亨,但以为朱氏“不过发前人所未发,补前人所未备耳。假设不参以诸贤所著而互合为一,岂医道之大成哉?把“阳常有余,阴常缺乏加以发扬,阐发气血关系,阳有余是气中之阳有余和血中之阳有余,阴缺乏是指气中之阴缺乏和血中之阴缺乏;人参、黄芪作为补血必备,谓其寓气而生血,熔李杲、朱震亨之学为一炉。王纶,字汝言,号节斋,明慈溪浙江宁波市人,晚年著1549论述各科证治。以为是医学渊薮,张仲景、李杲、刘完素、朱震亨等在根底上各有发扬。学医必先研讨再取各家之长,才干掌握真理。临证主张“外感法仲景,内
11、伤法东垣,热病用完素,杂病用丹溪,有一定指点意义。王肯堂15491608年著,以证治为主,每证引、及金元医家学说,结合已见,内容丰富,条理清楚,议论持中,选方精审,为临床医生所喜读。李用粹著1687记述80余种病证证治。对证候定义和病因从实际上分析综合,引文和方剂均有出处,本人之言那么标“汇补二字。对朱震亨气、血、痰、郁诸证论述较注重,并加发扬。龚廷贤著卷1引见诊断、用药根本知识,其他分述内、外、妇、儿各科病证诊治,对急救、杂治、灸疗及一些疾病预后亦有论及。龚氏对中风防治有见地:“中风者,俱有先兆之证,凡人如觉大拇指及次指麻木不仁,或手足少力,或肌肉蠕动者,三年内必有大风之至。当预防之,宜朝服
12、六味地黄丸,暮服竹沥枳术丸与搜风顺气丸,二药间服,久而久之,诸病可除。对内伤病论述较为精当:“内伤之要,有三致焉。一曰,饮食劳倦即伤脾,宜补中益气汤主之;二曰,嗜欲而伤脾,宜加味六君子汤加红花三分、知母盐炒一钱主之;三曰,饮食自倍,肠胃乃伤者,宜保和丸、三因和中丸权之。记载“延年良箴等老年病学内容。论述阴虚火动虚损病证。胡慎柔15721636年分虚劳为虚损和痨瘵,是虚劳证治的开展。约1644著者汪绮石,明末医家,提出虚劳“三本二统论。“三本即指肺、脾、肾,治法为清肺、调脾、补肾。将虚劳的阴虚、阳虚两类病证分统于肺、脾两脏,即所谓“治虚二统。对后世治疗以痨瘵为主的虚损病证深有影响。二外伤科学明清
13、时期外、伤科有明显的新进展,主要成就有三:一是对外科实际日益注重,构成不同流派; 以陈实功为代表的,称为“正宗派; 以王维德代表的,称为“全生派; 以高秉钧为代表的,称为“心得派。 二是发明一些手术与医疗器具;三是关于麻风病和梅毒病认识提高,出现最早专著 陈实功1617代表“正宗派。在临床上强调内外治结合,“内之证或不及于其外,外之证那么必根于其内,治法上主张内外并重,“消、托、补三法相结合,内服药与外治法兼施。在外治方面,常用腐蚀药品,或用刀针去除坏死腐肉,放通脓管,强调扩创引流,使毒外出。设计制造许多简单有效器械,提高外科手术程度。如治疗误吞针铁、骨刺鲠于咽部,用一个像龙眼大小的麻线团,系
14、上丝线,用温水淋湿,让患者急速吞下,然后扯住留在外面的丝线,徐徐拉出,针、铁、骨刺就会刺入麻团而被扯出。 陈氏在截肢、气管缝合、落耳再植、下颔骨脱臼复位等大小外科手术,及痔瘘用枯痔散、枯痔钉、护痔膏、挂线等,都有发现和提高。对皮肤病、肿瘤有不少记载,如最早提到奶癣病名,及粉瘤、发瘤与失荣描画失荣为:“其患多生肩之以上,初起微肿,皮色不变,日久渐大,巩固如石,推之不移,按之不动,半载一年,方生阴痛,气血渐衰,描画瘦削,破烂紫斑,渗流血水,或肿泛如莲,秽气薰蒸,昼夜不歇,平生疙瘩,愈久愈大,越溃越坚,犯此俱为不治。最早颈部恶性肿瘤包括原发与转移详细记载。王维德1740代表“全生派。把外科病证分为阴
15、阳两类,以为“痈发六腑、“疽发五脏,二证截然两途,不可混称。痈发六腑,其毒浅,多火毒之滞,属阳属实。疽发五脏,其根深,因寒痰之凝,阴毒深伏,属阴属寒。治疗上,阳证治法当用寒凉;阴证治法,那么“阳和通腠,温补气血,强调“以消为贵,以托为畏,反对用寒凉清火之品治疗阴证。创“阳和汤、“犀黄丸等治疗属阴证外科疾患。引见消肿散结小金丹,确有疗效,对痈肿反对施用刀针和腐蚀药治疗,以为陈实功一派“尽属刽徒。与“全生派主张相近的有汪机1531强调假设“治外遗内,本末倒置,殆必误人。主张以调理元气为先,固其根柢,不轻用寒凉攻剂和刀针之术,并提出托里、疏通、和营三大法那么。讲求立法用药,随证变通,不拘成方。薛已1
16、571论述30余种疮疡证治,附以验案。书中对筋瘤、血癌、肉瘤、气瘤和骨瘤作了描画。高秉钧1805代表的“心得派。强调疡证同样须求本论治,求本之法有二第一是病因,内伤七情,外感六淫,以及饮食劳倦,跌压虫兽伤等不内外因。第二是辨证,除辨阴阳、表里、寒热、真假外,还要辨脏腑经络受温病学说的影响,以为痈疡之证“在上部者俱属风温、风热;在下部者俱属温火、温热;在中部者多属气郁、火郁。对热性痈疡和疔疮等,采用紫雪丹、至宝丹及犀角地黄汤治疗。外科成就还表如今对外科疾病认识和手术的提高。如王肯堂1608记载多种外科手术方法,如气管吻合术、耳廓外伤整形术、唇、舌外伤后整形术等。对于瘿瘤书中提到“按之推移得多者,
17、可用取法去之,如推之不动不可取也,已认识到固定的肿瘤不能用手术治疗。最早麻风病专书是沈之问撰著1550。陈司成字九韶1632是较早梅毒病专书。三妇产科学1607王肯堂编著,主要辑录陈自明简要内容和50多位医家论述及方药,集明以前妇产科大成。1620武之望著,分13门分述妇产科疾病,有论有方,并加注释。用方既有经方、时方,又集一方、秘方。1827系后人辑录而成。傅山,初字青竹,后改青主,博涉经史,工于诗文书画,擅医。对带下、血崩、种子、妊娠、正产、小产、难产、产后诸病简要论述,处方药味不多理法严谨。对女科“肝郁辨证立论有新意 ,郁极化火伤阴液,郁逆克脾伤胃气,下耗母气伤精血等,使正虚成为“肝郁发
18、病始末主要矛盾。论肝郁发病转归一直着眼正虚,辨证立足肝、脾、肾,为女科郁证治疗开辟新途径。不轻用攻药,而主张攻补兼施,合理照顾妇科易气血亏损的特点,用平肝和胃理脾疗法,配合补虚药物,很有实践意义。1715清亟斋居士撰。以简要通俗文字记述产前事宜、产后要旨、毓胎避忌和胎产、临产、产后诸病治疗方药。提出临产时的“睡、忍痛、慢临盆六字诀,是产科专书,也是临产卫生知识读物。四儿科学1556撰著者薛铠,由其子薛已整理增补刊行。共载病证200余种,每病后均附验案,条目明晰,辨证详尽,施治得当。注重乳母对婴儿的影响,强调乳母应“慎七情六淫、厚味炙煿,那么乳汁清宁,儿不致疾;否那么阴阳偏旺,血气沸腾,乳汁败坏
19、,必致乳儿患病提出“未病那么调治乳母,既病那么审治婴儿,亦必兼治其母为善 。撰著者万全约14951580年号密斋,精儿科,当时有“万氏小儿科之称。总结祖辈及本人医疗阅历,编成,儿科著作按五脏主病系统论述儿科病证诊治;亦论儿科,并附歌赋和望诊图;有保胎、养胎、小儿诊法及病证治疗;专论痘疹特点、发疹过程及各阶段证治,附作者医案;专论痘疹。万全从丹溪之学悟出小儿五脏生理病理特点是“肝常有余,脾常缺乏;心常有余,肺常缺乏,肾常缺乏。治疗宗钱乙之学,注重脾胃调理。一是“调母乳,节饮食。二是用药和平,攻补当慎,“尤忌巴(巴豆)牛(牵牛),勿多金石。主张“调理但取其平,补泻无过其剂,力倡“攻补兼用,不可偏攻
20、偏补。遣方用药喜用丸散,或以汤剂煎煮丸散同服以增药力,或用引经药煎汤冲服丸散。记述急、慢惊风病因各有3种,察看到瘫痪、失语等惊风后遗症。以为“疳证虽有五脏之同,其实皆脾胃之病。据其三代世医阅历,总结出100多首验方,玉枢丹最早出于此。对婴幼儿护理与疾病预防也有不少正确论述。(1607)王肯堂编著。以为古人谓“幼科最难,谓之哑科,谓其疾痛不能自陈吾独谓不然,夫幼少者精神未受七情六欲之攻,脏腑未经八珍五味之渍,投之以药。易为见功。广集明以前医家儿科实际和阅历,参以己见,分门别类聚集成书。以五脏为纲论儿科疾病内容丰富,突出麻、痘、惊、疳儿科四大症。记载婴儿先天性肛门闭锁开通手术。(1750)撰著者陈
21、复正有小儿生理、病理特点、诊疗方法、40多种儿科疾病证治、万氏痘麻歌赋等。从“小儿脏腑未充,那么药物不能多受观念,创建不少适宜小儿外治法,如按摩、热敷、贴药、针挑、刮痧、磁锋、砭法、吹药、蜜导等。诊断方面指出小儿脉诊困难,可借指纹与面部望诊。对虎口三关脉纹归纳为“浮沉分表里,红紫辨寒热,淡滞定真假,为多数儿科医生采用。搜集不少民间有效方剂和治法,如马齿苋、鸦胆子治痢等。五眼科学() 0,撰著者倪维德。上卷将眼科病症按病因分为“风热不制之病、“阳衰不能抗阴之病等18类,详细分析病机,辨证论治。治疗以内服药为主,视病情配合外洗、点药、手术等外治法。下卷为薛己增补眼科医论及部分眼科方剂。论述眼睑炎、
22、倒睫、眼出血、内障、瞳孔散大等眼病疗法,所载方剂如黄连羊肝丸、磁珠丸、石斛夜光丸、拨云退翳丸、羚羊角散等,为后世推祟。(1644)又名著者傅仁宇,字允科,明代秣陵江苏南京人记述眼科医案、五轮八廓、眼与脏腑经络关系、眼科疾病108证证因治法,附300余方。引见金针拨内障手法以及钩、割、针、烙、用药宜忌、眼科针灸疗法,点、洗、敷、吹等外治法对宋元以来眼科阅历进展总结,是研中医眼科学重要参考文献。(1810)撰著者顾锡,字养吾。乾隆间桐乡(今属浙江)人。论述眼生理构造、五轮八廓及六淫七情与眼病关系,病症辨析及治那么、方药,“大无不包,细无不入,又名。眼病大抵以肝肾为本,舍本从标皆非正法。用方宗张景岳
23、、朱震亨及李杲,忌用针刺、钩割及炮烙,擅长内治。书末附医案详明。六喉科学代表性著述:(1528)薛己撰,记载口、齿、舌、唇、喉辨证治疗,现存早期简要口齿科专书。(1675)撰著者尤乘,论述喉证要点和治疗原那么,病机总归于少阴、少阳君相之火。郑宏纲撰著17271787字纪元,号梅涧,安徽歙县人。简要引见咽喉解剖生理,着重论述白喉、烂喉痧等急性疫喉证治预后“喉间起白如腐一症,其害甚速。乾隆四十年前无是症,即有亦少。自二十年来,患此症者甚多,惟小儿尤甚,且多传染,一经误治,遂至不救,虽属疫气为患,究医者之过也。按白腐一证,即所谓白缠喉是也。诸书皆未论及,推言之经治之法,不外肺肾,总要养阴清肺,兼辛凉
24、而散为主详细分辨喉症表里真假鉴别,附方养阴清肺汤为治疗喉症著名方剂。对针灸治疗咽喉部疾病专门论述。切于适用的喉科医籍。七针灸与推拿针灸学主要成就为:对前代针灸文献广泛搜集整理,出现许多汇编性著作;对针刺手法研讨构成20多种复式补泻手法,围绕手法等问题展开争鸣灸法从艾柱烧灼灸向艾卷温热灸开展,后开展为艾卷中加药物,辨证施灸;对不属经穴针刺部位进展整理,构成“奇穴一类。(1529)又名,作者高武(16世纪初)聚集等16部针灸医籍结合本人阅历写成记载内、外、妇、儿、五官各科疾病113种,收载针灸处方歌赋65首。论证进针后各种辅助手法动、退、搓、进、盘、摇、弹、捻、循、扪、摄、按、爪、切等14种,详述
25、手法详细运用,治疗作用,以及复合手法如烧山火、透天凉等。杨济时(15521620年)字继洲,于1601年编著成。论经络、穴位、针灸手法与顺应证等,引见针灸与药物综合治疗阅历。有针灸治疗胜利与无效病案。书后附录是仅见现存最古按摩文献。系统地总结明以前针灸学成就,保管后来已散佚部分资料,有较高研讨运用价值,在针灸界影响极大。各种版本已达50余种,被译成德、法、英、日等国文字,遭到许多国家医学界注重。“推拿即按摩,明代后期出现称号。元末明初,太医院始重设按摩科,明代隆庆五年(1571)太医院改组,由十三科并为十一科,按摩科又取消。按摩术受术对象转向婴幼儿,涌现大量儿科按摩文献,出现“推拿之名清代儿科
26、按摩著作不断出现。以流传较广,对明周子蕃“厘正而成,内容有增补,条理明晰,从诊断到手法系统整理。清按摩术另一特点是按摩手法扩展到正骨领域,构成“正骨八法,按摩术在正骨治疗中发扬重要作用。八气功与养生明、清时期气功与养生学的开展主要是对前代名目众多、流派各异的资料进展系统整理和研讨改造,使其简单易行。还编成口诀,以便传播推行。 三、方剂学的成熟与开展明代方书自后由博返约,留意选择名方效方,讨论方剂源流传变,注重方剂的分类、效果、方解等方剂学实际,方书内涵有新变化,出现脱离临床各科著作,讨论方剂本身组成变化实际专著,方剂学实际进入成熟和规范阶段,选方适用化和简约化趋向日益显著。明吴昆1584以讨论
27、方解为主要内容。清罗美1675详论药性、方剂配伍和命名、顺应症等。清汪昂1682载正方377首,附方488首,按方剂效果分22门。 1761年吴仪洛撰 1904年张秉成仿体裁撰,都是重要方论专著。明清时期各种病症方书激增,有一方,验方,研讨古方书籍,构成方书全盛局面。方书仍有沿袭唐宋方书旧路,如明兼涉针灸等疗法。四、医事制度与卫生预防明清时期医事制度和卫生预防方面有新变化。明清两朝均设有太医院。是国家医药行政管理机构,也是皇室医疗单位。负有国家医学教育、医学人才考试选拔、祭祀名医、医官任免与派遣等功能,并奉旨诊视皇族大臣疾病。御药局是专为皇帝效力的御用的药事机构,清代无御药局,设御药房供应宫内
28、所需药物的炮制和成药加工。明御药房金罐 (定陵博物馆)明太医院公用药柜( 中国历史博物馆)明太医院铜药炉(中国历史博物馆)明府、州、县均设专职医生,府设医学正科1人,州设典科1人,县设训科1人,担任辖区医药卫生行政和医学教育。各地还设惠民药局,养济院和安乐堂。中明确提出银中毒的缘由;记载铅中毒。中明确提出银中毒的缘由;记载铅中毒。第六章 中医学的鼎盛与创新二明清鸦片战争前 公元8年公元1840年第二节 医学的创新趋势一、药物学的开展与新探求 明万历时期,李时珍问世,突破明代前中期平淡局面,为北宋后500年来,最有影响的综合性本草著作,到达我国古代本草学顶峰。 明代前中期本草著作较有影响的是王伦
29、1496适用性本草代表,以常用药物编成,“只承其要,以便观览。将药物“无知之物排前,有知之物排后分部,为编写提供了自创。 陈嘉谟1565重要的普及本草。“颇有发明、便于初学,对药材鉴别、贮藏、采收、治疗有见解。 李时珍的,我国古代最伟大的药学著作 李时珍约15181593年字东壁,号濒湖。出身世医之家,自幼习儒,14岁中秀才,后科考不第,努力医药。历时27年,三易其稿,撰成52卷。还著有15641572等。一的主要成就1集明以前药物学之大成 以为蓝本,收载药物1892种,374种系李时珍新增。搜罗药物“不厌详悉,“书考八百余家,亲身采访调查,“绳缪补遗,补充许多新药物资料。内容极丰富,是古代本
30、草学集大成之作。清代很多本草著作资料皆源于本书。2先进的药物分类 按“物以类聚、目随纲举原那么将药物依自然属性归为“水、火、土、金石、草、谷、菜、果、木、服器、虫、鳞、介、禽、兽、人共16部为纲,各部之下再分为假设干类,陈列原那么是“从微至巨,“从贱至贵,建立了古代先进的药物分类体系。对药物设立体系进展革新,以物种作为药物条目总纲,如标桑为纲,桑根白皮、皮中白汁、桑椹、桑叶、桑枝、桑柴灰等俱为目。纲目体系贯穿全书。这些创见对世界植物学甚至进化论都有积极影响。3科学研讨、论述药物知识 注重实践调查验证。脚印远达湖南、广东、河北、河南、江西、江苏、安徽等地。向药农、野老、樵夫、猎人、渔民讨教,多方
31、获取知识。对药物记述,涵盖称号、产地、种类、形状、炮制、性味、效果、主治等。其发明一项,着重讨论药性疗效及用药要点,主要是李本人对药物察看、研讨以及实践运用的论述和阅历总结。4丰富的自然科学资料 不仅对药物学有宏大奉献,反映不少医学及与药物形状、生态环境相关的自然科学知识。包括环境对生物的影响,遗传与相关变异景象等。经过论药和用药,推导药物疗效机理;提出“脑为元神之府观念以前少有论及。将本草学推到前所未有的顶峰。明末以后多次刊行,影响越来越大。卷帙浩繁,其后本草著作围绕此书补遗、节要、改编以便适用。缺乏之处是引文资料有改易等不严谨之处。二清代赵学敏约17191805年是之后重要本草著作。赵学敏
32、自幼“性好博览,“间亦涉医,对医学产生兴趣遂放弃科考矢志医学。积近40年之力,查阅600余种文献,采访200余人,亲身栽种药物,编成此书。全书正品716种属未载或表达不清者,附品205种,添加新药种类数量居历代本草之冠。以浙江地方药物为主,旁及遥远地域、沿海、国外药物。主要创见在于较早提出生物进化观念,明确认识生物因环境差别出现物种变异。如“物生即久,那么种类愈繁例举石斛,白术地产差别,称之为“变产。记录了人工培育新植物种类。记载“三生萝卜,改造珠参代辽参法等等。是生物学史和科技史上的重要发明发明,其认识方式和思想指向是对传统的超越。三作者吴其浚17891847年字瀹斋,曾官至礼部尚书,巡抚。
33、著有,收载植物788种,是前书初稿。记述植物1714种,分12类,每种植物均详记形状、产地、称号、种类、性味、药用价值等,并附有插图。 参考文献800多种,有匡谬,有补充,有开展。是本草学开展的新阶段,对植物学、药物学有重要奉献,科学价值突出。以为代表的3部著作,提出近代科学思想,标志药物学研讨创新认识。在制药技术方面,明末记载人工提取纯白结晶乌头碱,标志制药技术程度。二、传染病研讨的新方向与新成就温病是多种外感急性热病总称,包括传染性与非传染性两大类,而主要是前者。 “温病首见:“民疠温病。:“伤寒有五,有中风、有伤寒、有湿温、有热病、有温病。张仲景:“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温病
34、定义重病证而不讲病因。 创建温病学说出色奉献者是明末创新医家吴有性。吴有性,字又可,约生活于16世纪80年代至17世纪60年代,江苏吴县人,毕生以医为业。当时大疫不断,吴亲身阅历崇祯十四年(1641)流行河北、山东、江苏、浙江等省温疫。亲身察看和诊病施药的实际,提出温病不同于伤寒的系统见解,1643年编著,为温病学说创建奠基。 温疫病致病缘由“戾气学说 。原序:“温疫之为病,非风、非寒、非暑、非湿,乃天地之间别有一种异气所感。又称这种异气为杂气、戾气、疠气、疫气。“六气有限,如今可测,杂气无穷,茫然不可测。专务六气,不言杂气,岂能包括天下之病欤!寥寥数语,脱离了“六气病因说旧巢。“戾气经过口鼻
35、进犯人体,使人感染温疫,能否致病,与戾气的量、毒力大小有关,也与人体抵抗力强弱有关。科学预见传染病主要传染途径是从“口鼻而入,突破前人“外邪伤人皆从皮毛而入的笼统观念。温疫有剧烈的传染性,“无问老幼,触者皆病。人类疫病和禽兽瘟疫由不同戾气引起。“然牛病而羊不病,鸡病而鸭不病,人病而禽兽不病,究其所伤不同,因其气各异也。“异已接触到病源致病特异性。“戾气也是一切外科感染疾患的病因:“疔疮、发背、痈疽、丹毒与夫发斑、痘疹之类实非火也,亦杂气之所为耳。戾气是物质性的,其所导致的疾病同样可用物质的药物治愈。明代,在没有显微镜察看到细菌、病毒等致病微生物时,吴科学地预见其存在,并对温病病因、传染途径等有
36、深化见地。为创建温病学说所作奉献,敢于挑战古典实际的创新思想,该当充分一定,发扬光大。叶桂16671746年字天士,号香岩,江苏吴县人。出生世医之家,幼得家学,长仍好学不辍,10年中先后师从17位名医,终成清初一代名医。终生忙于诊治疾病,擅长治疗时疫和痧痘等证,无暇著书。晚年学生顾景文据其口授,整理成。最大奉献是建立卫气营血辨证作为温病辨证论治的纲领,补充“六经辨证或“八纲辨证指出温病传变规律,即:“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卫之后方言气,营之后方言血。温病发病普通经过“卫、气、营、血四个由浅入深的阶段。 治疗方法:“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如犀角、玄参、羚羊角等物
37、,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如生地、丹皮、阿胶、赤芍等物。叶桂还详述辨舌、验齿、辨斑、疹与白培等诊断意义。薛雪16811770年字生白,号一瓢,江苏吴县人。与叶桂同时名医,勤研医籍,喜好较多。擅长治疗湿热病,撰1卷,分35条辨析湿热病的缘由、临床表现、变化特点及诊治法那么。湿热病专著开温病学说中专门病证研讨的先河。湿热之邪气从口鼻而入,多由阳明、太阴两经表里相传;湿热病发作的轻重与脾胃盛衰关系亲密。对湿热发病机理、证候演化、审证要点及辨证论治全面论述,为温病学说深化开展作出奉献。吴瑭约17581836年字鞠通,江苏淮阴人。年青时父亲病逝,立志学医。深研吴有性、叶桂等人医著,决心补其缺乏,
38、1789年撰,为晚清著名温病学家。将温病分为九种:风温、温热、温疫、温毒、暑温、湿温、秋燥、冬温、温疟。温疫只是九种温病之一,具有剧烈传染性,其它八种,那么可从季节及疾病表现加以区分。确定温病学说研讨范围。提出温病三焦辨证:“温病由口鼻而入,鼻气通于肺,口气通于胃。肺病逆传,那么为心包。上焦病不治,那么传中焦,胃与脾也。中焦病不治,那么传下焦,肝与肾也。始上焦,终下焦。温病传变与脏腑病机联络,补充和完善卫气营血辨证。提出温病不同阶段治疗方剂:在卫用银翘散、桑菊饮;入气服白虎汤、承气汤;在营施以清营汤、清宫汤;入血那么饮犀角地黄汤等。为温病学说理、法、方、药系统完善作出大奉献。王士雄180818
39、68年字孟英,晚字梦隐,号半痴山人,浙江杭州人。晚清名医。时疫病猖獗潜心研讨温病学说,撰和。把霍乱区分为时疫霍乱和非时疫霍乱两类,时疫霍乱病因是疫邪,多由饮水恶浊所致,故应采取疏通河道、广凿井泉等卫生预防措施。1852年成书以有关温病条文为经,以叶、薛众家温病论述为纬,附述本人见解。把温病分成新感和伏邪两大类,既是温病学说论述汇编,也是诊治温病临床参考书。明清对温病学开展作出奉献的还有汪机、戴天章、余霖等医家。温病学在明清构成与开展,标志着中医传染病学的初步建立。既是新的社会条件的产物,众多医家尊重实际,勇于开辟创新的成果。二人痘接种法的发明人痘接种是预防天花的重要免疫疗法。天花,中医称痘疮,
40、由天花病毒引起的严重危害人类尤其是幼儿和青少年的烈性传染病。病毒主要经过接触和飞沫传播在患者和安康人之间迅速传播感染。1980年5月8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宣布在全球范围内消灭了天花。约在公元1世纪,天花传入我国。古典文献称之为“虏疮。记“比岁有病时行,仍乃发疮头面及身,须臾周匝,状如火疮,皆戴白浆,随决随生。是最早表达“时行即天花病状记载。以后中医文献对天花有不少称谓,如碗豆疮、登豆疮、斑痘疮等。1千多年来,对流传广、危害烈的天花不断没有治疗和预防方法。明后期,社会消费开展,导致城镇人口密集,工商业兴隆,南北交通兴隆,人员流动性增大,天花流行更为严重。许多人因患天花而死亡,或因患天花在脸部留
41、下疮痕。 张璐1695年著和吴谦1742年编纂表达人痘接种法有四种:1痘衣法 将患者内衣,给未出天花者穿,让其产生抵抗力。2痘浆法 用棉花蘸天花患者痘疮浆液,将棉花塞入未出天花者鼻腔,让其获得免疫力。3旱苗法 取痊愈期天花患者痘痂研细,用银管吹到未患天花儿童鼻腔。所用痘痂要求光圆红润。使其获得免疫力。4水苗法 把研细痘痂用水调匀,以棉花蘸后塞入未患天花儿童鼻腔,使其产生天花反响获得免疫力。后两法所采用痘苗是天花患者痊愈期痘痂,天花病毒毒力已减弱,接种后多能产生天花反响,到达获得免疫力目的。据载:“种痘者八、九千人,其莫救者二、三十耳。有效率达99%以上。后两种人痘接种法在我国城乡逐渐流传,成为
42、预防天花的有效措施。不但在民间运用, 也被清朝统治者采用并诏令推行。人痘接种法在清初已在全国普遍运用。人痘接种法还先后传往亚、欧各国。如1652年前后我国医家戴曼公将人痘接种法传往日本。载:“康熙时,俄罗斯遣人至中国学痘医。 英国1917年出版的History of Medicine记载,18世纪初,英国驻土耳其公使蒙塔求Montague的夫人在君士坦丁堡看到当地人为儿童接种人痘预防天花有效,也给本人三岁半的独生子接种人痘,后来她又把人痘接种法传回英国。人痘接种法又从英国传往其它国家。人痘接种法是我国古代在传染病研讨上获得的艰苦成果,也是对世界医药卫惹事业做出的艰苦奉献。人痘接种法是英国医生琴
43、纳在1796年发明牛痘接种法之前预防天花的主要方法,它的发明足以成为世界免疫学的先驱。第六章 中医学的鼎盛与创新三明清鸦片战争前 公元8年公元1840年第二节 医学的创新趋势三、解剖生理学的探求 “解剖一词最早见于 “假设夫八尺之士,皮肉在此,外可度量切循而得之,其死可解剖而视之。 等关于人体脏器有些模糊认识。儒家封建礼教的束缚及诸多历史文化缘由,使我国人体解剖学1千多年来没有大的进展。明清时期这种情况引起注重。王肯堂提出正骨科医生需了解人体骨骼解剖构造知识。17世纪末,法国人巴多明用满文译述人体解剖学,遭反对而收藏于宫禁内。晚清医家王学权、王士雄对中医解剖、生理学持开通态度。 对解剖学作出真
44、实探求并获得成果的是王清任及其。王清任17681831年又名全任,字勋臣,河北玉田县人。初为武庠生,曾捐资得千总衔,为人性情慷慨。因精岐黄术,故后行道于京都间,颇受推重。在长期行医实际中,认识到掌握医学先要对人体脏器组织和功能有正确了解,开场对解剖学细加研讨。发现前人医著中对人体脏器描画存在许多矛盾和错误。深感掌握正确人体解剖知识对医家极端重要。“业医诊病,领先明脏腑,“著书不明脏腑,岂不是痴人说梦,治病不明脏腑,何异于盲子夜行?身膂力行探求解剖学知识。 西洋医学尚未传入,法律规定不行毁尸解剖,要做到须决心冲破封建礼教的桎梏,不怕世人“议余故叛经文从30岁起经常到义冢、刑场察看尸体。面对义冢里
45、被野狗撕咬残存“破腹露脏的病儿弃尸,“初未尝不掩鼻,后因念及古人所以错论脏腑,皆由未尝亲见,遂不避污秽,每日清晨,赴其义冢,就群儿之露脏者细视之。“十人之内,看全不过三人,连视十日,大约看全不下三十余人。 经42年努力,绘制人体内脏图形并表达脏器生理构造加上多年临床阅历,1830年撰成上、下卷。 “人胸下膈膜一片,其薄如纸,最为坚实。中医学史上第一次描画膈肌。指出古人关于“肺有24孔、“脾闻声那么动、“尿从粪中渗出等解剖、生理学方面错误;明确一定脑主宰思想记忆功能:“灵机记性,不在心在脑。“脑髓说: “灵机记性在脑者,因饮食生气血,长肌肉,精汁之清者,代而为髓,由脊骨上行入脑,名曰脑髓。盛脑髓
46、者,名曰髓海。两耳通脑,所听之声归于脑;两目系于线,长于脑,所见之物归于脑;鼻通于脑,所闻香臭归于脑。所以小儿无记性者,脑髓未满,高年无记性者,脑髓渐 空。推重张景岳非风一说:“既无表症,即知半身不遂非风邪所中。谓“口眼歪斜,并非歪斜,因受病之半脸无气,无气那么半脸减少。一眼无气,力不能圆睁,小眼角下抽。口半边无气,力不能开,嘴角上抽,上下相凑。乍看似歪科,其实并非左右之歪斜。又谓“凡病左半身不遂者,歪斜多半在右;病右半身不遂者,歪斜多半在左。何者?人左半身经络,上头面,从右行;右半身经络,上头面,从左行,有左右交互之义。描画自动脉和静脉及其分支,气管两个分支插入两肺,总胆管及其开口,视神经等。察看和描画也存在错误:“心无血、“头面四肢按之跳动者,皆是气管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上海租房合同自由交易版
- 邵阳市毕业考试卷及答案
- 水运市场营销策略研究考核试卷
- 木地板品牌形象与公关策略考核试卷
- 粮食仓储品种改良技术考核试卷
- 纺织品标准与法规考核试卷
- 组织学习与知识管理策略考核试卷
- 电气设备绝缘与接地知识考核试卷
- 粮食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考核试卷
- 焊接设备在金属建筑模板制造中的应用考核试卷
- 合同到期不续签的模板
- 搬迁服务项目 投标方案(技术标)
- 2005室外给水管道附属构筑物阀门井05S502
- 浙江省宁波市镇海中学2025届高三数学下学期适应性考试试题含解析
- “双新”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单元整合教学实践
- 广东省佛山2024年中考一模数学试卷(含答案)
- 新能源发电技术 课件 第一章-新能源发电概述
- 心理健康《欣赏我自己》课件
- 上海市存志中学2024-2025学年中考一模英语试题含答案
- MTT 1114-2011 煤矿供电监控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 贵州省遵义市2019年中考数学试卷【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