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T 4098.4-2022 建筑固废再生作道路材料应用技术规程 第4部分:路面面层_第1页
DB34∕T 4098.4-2022 建筑固废再生作道路材料应用技术规程 第4部分:路面面层_第2页
DB34∕T 4098.4-2022 建筑固废再生作道路材料应用技术规程 第4部分:路面面层_第3页
DB34∕T 4098.4-2022 建筑固废再生作道路材料应用技术规程 第4部分:路面面层_第4页
DB34∕T 4098.4-2022 建筑固废再生作道路材料应用技术规程 第4部分:路面面层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ICS 93.080CCS P 6634安 徽 省 地 方 标 准DB34/T 4098.42022建筑固废再生作道路材料应用技术规程第4部分:路面面层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Recycling Building Solid Waste as Road Material inHighway Engineering Par4: Pavement Surface layer2022-03-29发布2022-04-29实施 DB34/T 4098.42022前言本文件按照 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

2、为 DB34/T 4098建筑固废再生作道路材料应用技术规程的第 4 部分。DB34/T 4098 分为以下 4 个部分:第1部分:固废处理;第2部分:路基工程;第3部分:路面基层;第4部分:路面面层。I DB34/T 4098.42022建筑固废再生作道路材料应用技术规程 第4部分:路面面层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建筑固废再生作道路材料在路面面层中的原材料、配合比设计、施工工艺及施工质量验收的相关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二级及以下等级公路、次干路及以下城市道路的水泥混凝土和沥青混凝土路面工程。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

3、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14684 建设用砂GB/T 14685 建设用卵石、碎石CJJ 1 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 169 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JGJ 55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TG 3420 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JTG E20 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 E42 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51 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G/T F30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细则JTG F40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80/1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第一

4、册 土建工程34术语和定义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一般规定固废再生料规格应满足本标准第1部分9.4条的相关规定。固废再生料运输时,应采取覆盖措施。固废再生料应按类别、规格分开堆放。正式施工前,应通过铺筑试验段,确定相应的施工工艺参数,并检验施工组织设计的合理性。试验段长度不应小于200 m。再生粗集料材料质量应符合表1的规定。1 DB34/T 4098.42022表1再生粗集料技术要求技术要求项目试验方法A级30B级35压碎值()JTG E42 T0316JTG E42 T0314JTG E42 T0312JTG E42 T0310JTG E42 T0310JTG E42 T0307G

5、B/T 14685坚固性(按质量损失计,)针片状颗粒含量(按质量计,)水洗法0.075mm颗粒含量()泥块含量(按质量计,)吸水率(按质量计,)101020201.00.73.02.00.06352.00.75.02.00.0640硫化物及硫酸盐含量(按SO3质量计,)氯化物含量(以氯离子质量计,)洛杉矶磨耗损失()GB/T 14684JTG E42 T0317建筑固废再生作道路材料应用技术规程 第1部分:固废处理附录AJTG E42 T0304/0308杂物含量(按质量计,)1.01.0表观密度(kg/m3)245050235050空隙率()JTG E42 T0309软石含量()5.0JTG

6、 E42 T0320建筑固废再生作道路材料应用技术规程 第1部分:固废处理附录A砖含量()00再生细集料材料质量应符合表2的规定。表2再生细集料技术要求项目技术要求20试验方法JTG E42 T0350单级最大压碎值()坚固性(按质量损失,)微粉含量(按质量计,)泥块含量(按质量计)8.0JTG E42 T0340亚甲蓝值1.4或合格5.01.01.02.00.06JTG E42 T0333亚甲蓝值1.4或合格JTG E42 T0335硫化物及硫酸盐含量(按SO3质量计,)GB/T 14685氯化物含量(以氯离子质量计,)GB/T 14684建筑固废再生作道路材料应用技术规程 第1部分:固废处

7、理附录AJTG E42 T0328杂物含量(按质量计,)1.0表观密度(kg/m堆积密度(kg/m空隙率()33)2450135046JTG E42 T0331JTG E42 T0331再生细集料宜采用再生粗集料破碎、整形制得。不宜采用建筑固废破碎筛分后的石屑。再生料水泥混凝土宜用于水泥混凝土面层和复合式路面的水泥混凝土结构层。再生料沥青混凝土宜用于沥青路面的中、下面层或柔性基层。5再生料水泥混凝土2 DB34/T 4098.42022原材料水泥5.1.15.1.1.1 水泥宜采用旋窑生产的道路硅酸盐水泥、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高温期施工宜采用普通型水泥,低温期施工宜采用

8、早强型水泥。5.1.1.2 各交通荷载等级下水泥成分要求和物理指标要求应符合JTG/T F30和CJJ 169的相关规定。5.1.2固废再生料5.1.2.1 再生粗集料质量应满足表1中B级的相关要求。5.1.2.2 再生粗集料公称最大粒径为 26.5 mm,且应采用单粒径集料,不得使用不分级的统料。再生粗集料粒径规格应符合表3的规定。表3再生粗集料粒径规格方孔筛尺寸(mm)试验方法2.364.759.5016.019.026.531.537.5级配类型累计筛余(以质量计)()4.7516.095100 8510095100 859540606075709075 900 150103045507

9、060 750合成 4.7519.0级配 4.7526.54.7531.505095100 9010095100 9010095100 8010025400504060 20 350500JTG E42T03024.759.5单粒径级配9.516.09.519.016.026.516.031.595100 8010095100 851009510001540605570001502540010095100 85100 5570 2540 0105.1.2.3 再生细集料质量应满足表2的要求。经碱集料反应试验后,由再生细集料制备的试件应无裂缝、酥裂或胶体外溢等现象,膨胀率应小于0.1。5.1.3

10、其他天然集料、外加剂等原材料技术要求应满足 JTG/T F30 和 CJJ 169 的相关规定。配合比设计5.2.1 再生料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可采用正交试验法或经验法。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流程如图1所示。具体配合比设计方法和要求参照JTG/T F30、CJJ 169和JGJ 55。再生料水泥混凝土可全部采用固废再生料或掺配天然集料。固废再生料质量和掺配率发生变化时,应重新进行配合比设计。3 DB34/T 4098.42022确定设计弯拉强度标准值原材料选择、取样,进行材料试验计算水灰(胶)比确定单位水泥用量和单位用水量体积法计算粗、细集料用量不合格混凝土试配、调整,检验混凝土性能合格确定目标配合

11、比图1再生料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流程5.2.2 再生料水泥混凝土的设计强度应采用28 d龄期的弯拉强度。弯拉强度标准值宜为45 MPa。交通等级高时宜取高限,反之宜取低限。5.2.3 按拟定配合比进行试验室试拌,检验混凝土的坍落度、弯拉强度、磨损量等性能指标。5.2.4 采用经验法时,可按下列规定进行:a) 计算水灰比。无掺合料时,水灰比可按式(1)计算:WC1.5684= fc+1.0097-0.3595 fs(1)b) 计算水胶比。掺用粉煤灰、硅灰、矿渣粉等掺合料时,应计入超量取代法中代替水泥的那一部分掺合料用量(代替砂的超量部分不计入)计算水胶比。计算水胶比结果大于 JTG/T F30

12、和CJJ 169的相关规定时,应按规范规定取值。c) 砂率宜根据砂的细度模数按表4取值。在满足和易性要求的前提下,再生细集料宜取低值,天然砂宜取高值。表4再生料水泥混凝土砂率取值范围砂细度模数砂率()2.22.530342.52.832362.83.134383.13.436403.43.73842d) 用水量的确定应考虑再生料的吸水率,分别计算净用水量和附加用水量。e) 净用水量根据坍落度要求,按式(2)式(3)经计算确定。W0=104.97+ 0.309SL+11.27WC +0.61SP (2)4 DB34/T 4098.42022掺外加剂的混凝土单位用水量:(3)式中:W0不掺外加剂与

13、掺合料混凝土的单位用水量(kg/mSL坍落度(mm);3);SP砂率();W0w掺外加剂混凝土的单位用水量(kg/m);3CW 灰水比; 外加剂剂量的实测减水率()。f) 附加用水量应根据再生粗集料用量和吸水率,计算1 h吸水量确定。再生粗集料采用预湿处理时,可不考虑附加用水量,其用水量按净用水量确定。g) 当计算单位用水量超过表 5 规定的最大用水量时,应通过采用减水率更高的外加剂来降低单位用水量。表5再生料水泥混凝土最大单位用水量摊铺工艺滑模摊铺三辊轴机组摊铺小型机具摊铺最大单位用水量(kg/m3)160153150h) 宜采用绝对体积法进行配合比计算。再生粗集料和再生细集料用量应按式(4

14、)计算:mco + mfoc f+ mgo+ mso + mwo+ 0.01 =1(4)wgs式中:mc0 计算配合比每立方米混凝土中水泥用量(kg/m3);3mf0 计算配合比每立方米混凝土中矿物掺合料用量(kg/m);mg0 计算配合比每立方米粗骨料用量(kg/m33););ms0 计算配合比每立方米细骨料用量(kg/mmw0 计算配合比每立方米用水量(kg/m);3c 水泥密度(kg/m),无实测时可取2900 kg/m3100 kg/m;33 3f 矿物掺合料密度(kg/m3g 粗集料表观密度(kg/m3s 细集料表观密度(kg/m3);););w 水的密度(kg/m),可取1000k

15、g/m;3 3 混凝土的含气量百分数,在不使用引气剂或引气型外加剂时,可取 1。i) 经计算得到的配合比,应验算粗集料填充体积率。粗集料填充体积率不宜小于70。施工工艺5.3.1 再生料水泥混凝土应采用集中厂拌。拌和前宜采用喷洒设备对集料洒水闷料612 h。5.3.2 拌和宜采用强制式搅拌机,有条件时可采用振动搅拌,随着固废再生料掺量的增加宜增加搅拌5 DB34/T 4098.42022时间1020 s。5.3.3 掺加引气剂时,拌和机出口拌合物含气量均值及允许偏差范围、钻芯实测再生料水泥混凝土面层最大气泡间距系数宜符合JTG/T F30的规定。5.3.4 再生料水泥混凝土运输宜采用水泥混凝土

16、搅拌车。摊铺前,应将下承层清理干净并洒水润湿。5.3.5 根据公路和城市道路等级以及现场设备配备情况,可选择滑模摊铺、三辊轴机组、小型机具铺筑工艺。5.3.6 不同施工工艺混凝土拌合物的工作性应符合下列规定:a) 滑模摊铺时的坍落度宜为1030 mm,振动黏度系数宜为200500 Ns/m。2b) 三辊轴机组摊铺时,拌合物的现场坍落度宜为2040 mm。c) 小型机具摊铺时,拌合物的现场坍落度宜为520 mm。d) 拌和楼(机)出口的拌合物坍落度值,应根据不同工艺摊铺时的坍落度值加上运输过程中坍落度损失值确定。5.3.7 铺筑完毕或精整平表面后,采用钢支架拖挂13层叠合麻布、帆布等布片拖出细观

17、纹理。5.3.8 宏观抗滑构造制作宜采用刻槽法或拉槽法。5.3.9 养生时宜采用覆盖节水保湿养生膜、土工毡、土工布、麻袋、草帘等养生,并及时洒水保湿养生。5.3.10 再生料水泥混凝土的其他施工要求,应符合JTG/T F30的相关规定。施工质量验收5.4.1 再生料水泥混凝土面层铺筑质量验收标准应符合表6的要求,且应满足JTG F80/1和CJJ 1的相关规定。表6再生料水泥混凝土面层铺筑质量验收标准项次检查项目规定值或允许偏差检查方法和频率1弯拉强度(MPa)板厚度(mm)在合格标准内JTG F80/1 附录C代表值-5-10按JTG F80/1 附录H 检查:每200 m测 2点23合格值

18、极值-15(mm)IRI(m/km)最大间隙h(mm)一般路段2.03.35平整度仪:全线每车道连续检测,每100 m计算、IRI平整度3 m直尺:每半幅车道每200 m测 2处5尺0.51.00.61.1-4567抗滑构造深度(mm)横向力系数SFC铺砂法:每200 m测 1处特殊路段一般路段特殊路段按JTG F80/1 附录L 检查:每20 m测 1点50尺量:胀缝每条测 2点;相邻板高差(mm)纵、横缝顺直度(mm)3纵、横缝每200 m抽查 2条、每条测 2点纵缝20 m拉线尺量:每200 m测 4处;横缝沿板宽拉线尺量:每200 m测 4处全站仪:每200 m测 2点1089中线平面

19、偏位(mm)路面宽度(mm)纵断高程(mm)202015尺量:每200 m测 4点10水准仪:每200 m测 2个断面6 DB34/T 4098.42022项次检查项目规定值或允许偏差0.25检查方法和频率11横坡()水准仪:每200 m测 2个断面目测:全部检查,12断板率()0.4数断板面板块数占总块数比例注:表中 为平整度仪测定的标准差;IRI 为国际平整度指数;h 为 3 m 直尺与面层的最大间隙。特殊路段包括设超高路段、组合坡度大于或等于 4坡度段、交叉口路段、桥面及其上下坡段、隧道路面及集镇附件路段等处。断板率中包含断角率,应统计行车道与超车道面板,不计硬路肩板,不计入修复后面板。

20、6再生料沥青混凝土原材料6.1.1沥青沥青标号的选择应按照道路等级、气候条件、交通条件、路面类型及结构层位等,结合当地的使用经验,经技术论证后确定。沥青质量要求应符合 JTG F40 和 CJJ 169 的规定。6.1.2固废再生料6.1.2.1 再生粗集料质量除满足表1中A级料的要求外,再生粗集料与沥青粘附性应不低于4级。有条件时可采用有机硅树脂等材料对固废再生料吸水率、强度、与沥青的粘附性等性能进行强化提升。6.1.2.2 再生粗集料公称最大粒径为26.5 mm,粒径规格应符合JTG F40的要求。6.1.2.3 再生料沥青混合料不宜采用再生细集料。6.1.3天然集料粗集料宜采用碎石、破碎

21、砾石,细集料宜采用机制砂。各类天然集料规格和质量要求应满足 JTGF40 和 CJJ 169 的规定。6.1.4填料填料宜采用石灰岩或岩浆岩中的强基性岩石等憎水性石料经磨细得到的矿粉。其材料质量要求应满足 JTG F40 和 CJJ 169 的相关规定。6.1.5抗剥落剂当再生料沥青混合料的粘附性不满足要求时,宜掺加消石灰改善沥青与石料的粘附性。消石灰应采用工厂化方式生产。消石灰替代部分石灰岩矿粉,总量不超过矿质集料总量的 2,其质量技术指标应满足表7 的要求。表7消石灰质量技术要求项目技术要求95921试验方法氢氧化钙()有效氢氧化钙()未消解氧化钙()CaO+MgO()参照 JTG E51

22、661含水量()JTG E51 T08017 DB34/T 4098.42022项目技术要求试验方法细度()(下列筛孔通过率)0.6 mm1009010090100无团粒结块合格JTG E51 T08140.15 mm0.075 mm外观-加热安定性参照 JTG 3420配合比设计6.2.1 再生料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宜采用马歇尔试验配合比设计方法。配合比设计流程如图2所示。确定矿料级配范围原材料选择、取样,进行材料试验在规定级配范围内选择 13组不同矿料级配初选5组沥青用量拌和混合料,制作马歇尔试件进行马歇尔试验,与马歇尔设计标准比较合格不合格技术经济分析确定 1组设计级配及最佳沥青用量合格

23、不合格配合比设计检验合格确定矿料级配、最佳沥青用量等目标配合比设计参数图2再生料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流程6.2.2 矿料级配设计时,根据式(5)计算混合矿料的合成通过率: (1 ) (5)=+式中:Pfi混合矿料各筛孔的最终通过率;Pri固废再生料各筛孔通过率;Pti天然集料各筛孔通过率;W 固废再生料相对于天然集料的掺配比例;i 各筛孔尺寸mm。6.2.3 马歇尔试验时,按式(6)计算混合矿料的合成毛体积相对密度:8 DB34/T 4098.42022100 =( p1 w + p2 w + pn w)+ ( p1 (1 w) + p2 (1 w) + pn (1 w)sbmn m1 m2

24、(6)m1m2mn式中:sb 混合矿料的合成毛体积相对密度;P1、P2、Pn 混合矿料的掺配比例,其和为100;m1、m2、mn 固废再生料相应的毛体积相对密度; m1、 m2、 mn 天然集料相应的毛体积相对密度;、 、 、w 固废再生料相对于天然集料的掺量。6.2.4 按式(7)计算混合矿料的合成表观相对密度:100 =( p w + p w + p w)+ ( p (1w) + p (1w) + p (1w)sa12n12n bn(7)b1b2bnb1b2式中:sa 混合矿料的合成表观相对密度;P1、P2、Pn 混合矿料成分的配合比,其和为100;b1、b2、bn 固废再生料相应的表观相

25、对密度;、 、 、b1、 b2、 bn 天然集料相应的表观相对密度。6.2.5 再生料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应符合表8的规定。表8再生料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要求冻融劈裂试验残留强度比()浸水马歇尔试验低温弯曲试验破坏应变()动稳定度混合料类型残留稳定度()80(次/mm)再生料普通沥青混合料再生料改性沥青混合料10003200752000808525006.2.6 再生料沥青混合料中固废再生料质量不宜超过集料总质量的40。固废再生料质量和掺配率发生变化时,应重新进行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施工工艺6.3.1 拌和时应适当提高再生料的加热温度。烘干集料的残余含水量不得大于1。6.3.2 再生料沥青混合料的拌和时间应根据具体情况经试拌确定。干拌时间宜比天然集料沥青混合料延长35 s,总拌和时间宜比天然集料沥青混合料延长510 s。6.3.3 拌和过程中应避免出现固废再生料加热不足或过热的情况,否则应予废弃。6.3.4 每天开始几盘集料应提高加热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