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山市现代物流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中山市现代物流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初稿v10) 2021年7月中山市商务局II I目 录 TOC o 1-3 h z u HYPERLINK l _Toc7615 前言 前言物流是物品从供应地到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 HYPERLINK /item/%E8%BF%90%E8%BE%93/777918 t /item/%E7%89%A9%E6%B5%81/_blank 运输、 HYPERLINK /item/%E5%82%A8%E5%AD%98/2446499 t /item/%E7%89%A9%E6%B5%81/_blank 储存、 HYPE
2、RLINK /item/%E8%A3%85%E5%8D%B8/9234092 t /item/%E7%89%A9%E6%B5%81/_blank 装卸 HYPERLINK /item/%E6%90%AC%E8%BF%90/7375459 t /item/%E7%89%A9%E6%B5%81/_blank 搬运、 HYPERLINK /item/%E5%8C%85%E8%A3%85/893055 t /item/%E7%89%A9%E6%B5%81/_blank 包装、流通加工、 HYPERLINK /item/%E9%85%8D%E9%80%81/1973997 t /item/%E7%89%
3、A9%E6%B5%81/_blank 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的结合。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传统的以运输仓储为主的物流模式已难以为继,取代而至的是智能化、信息化、数字化下的供应链模式。“十四五”期间,国家将深化交通运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物流“降本增效”,推动智慧物流发展。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抓住建设粤港澳大湾区这个总“纲”,适应国际国内形势变化,紧紧围绕经济高质量发展,助力中山重振虎威,提升居民生活水平,科学引导和规范中山市物流业健康发展,结合
4、中山市物流业发展现状,按照整合资源、优化结构、可持续发展的思路,结合广东省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中山市“十三五”物流业发展规划、中山市服务业“十三五”发展规划、中山市农村物流建设发展规划(2018-2022)等相关规划,针对中山市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制造业发展状况,服务业特征和未来发展路径,编制中山市现代物流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第一章 规划背景和战略意义一、规划背景(一)发展现代物流业是中山市积极主动融入大湾区建设的重要环节近年来,在国家相继提出“一带一路”、“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粤港澳大湾区”等发展战略中,现代物流业都屡次被提及。作为生产和流通环节中重要的服务性功能,物流在国内大循环和国内
5、国际双循环中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2020中山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抢抓“双区驱动”(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重大战略机遇,大力推进城市环湾布局、向东发展,全力打造国际化现代化创新型城市”。随着深中通道、南中高速、中开高速、深茂铁路等一批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加快建设,中山市立体交通网络体系日臻完善。中山市作为粤港澳大湾区西翼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深中一体化发展的受益者,将迎来历史性发展机遇。在中山市重振虎威加快高质量崛起的道路上,现代物流业将成为珠江两岸产业对接,推动中山市快速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环节。(二)发展现代物流业是中山市加快构建供应链服务体系的关键环节中
6、山市拥有灯饰、小家电、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多个制造业体系,在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球产业链中都具有重要地位。然而物流与供应链融合层次不够高、范围不够广、程度不够深,与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适应“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总体要求还不相适应。21世纪不仅仅是企业之间的竞争,更是供应链之间的竞争,谁拥有完善发达的供应链,谁就能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导地位。因此拓展中山市重点产业供应链条,实现物流、商流、资金流、信息流等互联互通,推进供应链数字化和智能化发展,加快构建供应链服务体系。(三)发展现代物流业是中山市重塑高质量发展新优势和融入“双循环”的有效路径“十四五”期间,将
7、是中山继续攻坚克难,改革向纵深发展、经济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机遇期和转型期。除了外引优企、内抓建设之外,利用中山建成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将有助于缩短运输配送时间、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优化产业链供应链、增加就业、增强民众的幸福感。“十四五”期间,通过对中山物流链提质增效,主动融入深圳和对接广佛,辐射粤西,打造“一小时”大湾区城市交通圈,现代物流将为中山高质量发展和融入“双循环”夯实基础、保驾护航。二、发展基础和发展形势(一)经济体制改革调整取得一定成效“十三五”期间,中山面临外部压力下行和内部改革的双重压力,全市上下同心、迎难而上,坚定不移调结构、提质量,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一定成
8、效。2020年中山市地区生产总值(GDP)为3151.59亿元,比“十二五”期末(2015年)增长440.23亿元。“十三五”期间,中山GDP年均增速3.0%。与2015年相比,2020年第二产业比重下降6.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则提升6.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对全市经济的贡献提高,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由2015年的36.9%提高到2020年的49.3%。2020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实现1117.97亿元,同比增长21.5%,达到2011年以来最高水平,较上年增速大幅提高46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入的V型反转,为十四五期间的经济增长打下基础。(二)物流业发展态势总体良好近年来,
9、中山市物流业发展态势总体良好,各类物流业态快速发展。2020年,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52.66亿元。全年货物周转量74.55亿吨公里;港口货物吞吐量1311.55万吨。2020年,中山市邮政业务总量127.37亿元,邮政行业业务收入(不包括邮政储蓄银行直接营业收入)完成69.82亿元。快递业务快速增长,2020年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完成6.1亿件,同比增长36.97%;快递业务收入完成64.55亿元,同比增长34.18%。十三五以来,中山市交通运输、仓储、快递业等总体保持增长态势,物流业总体规模平稳。表1-1 中山市2013-2019年全社会货运量及货运周转量年份货运总量(万吨)货运
10、周转量(万吨公里)总量公路水路总量公路水路201316719138482871146546111168023486592014188641554533191710611129475641585520151807614991308516072351209564397671201618336152413095164948212376434118392017176561555421021567671128740028027020181664015327131313898321258299131533201911529101721357988349855430132919数据来源:中山市统计局图1-1
11、 中山市2014-2019年全社会货运量图1-2 2015-2019年中山及周边7个城市的货运总量图表(三)基础设施条件不断完善随着中山市城市建设持续推进,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迅猛发展。在公路基础设施方面,截至2020年,全市公路总里程达2935公里,比2015年增长了324.5公里,基本形成以城区为核心,以高速公路、国省干线为骨架,镇区公路为支脉,连接市内各镇区、主要港口和工业区,覆盖全市的公路网络系统,并与广州、深圳、佛山、珠海、江门等城市形成了完整的交通网络。在港航基础设施方面,共有港口码头泊位58个。在铁路基础设施方面,规划和建设中过境中山的货运铁路共有2条,主要是深茂铁路、南沙港铁路
12、。表1-2 中山铁路、水路和公路运输项目序号运输方式运输项目备注1铁路运输深茂铁路深圳-中山-茂名南沙港铁路深圳-中山-佛山广珠城际广州-中山-珠海广中珠澳高铁广州-中山-珠海-澳门中南虎城际广州-东莞-中山2水路运输黄圃港黄圃镇神湾港神湾镇小榄港小榄镇中山港火炬开发区3公路运输广中江高速黄圃、南头、东凤广澳高速三角、民众、开发区、南朗、三乡广珠西线高速南头、东凤、东升、沙溪、大涌、南区、板芙、坦洲、神湾西部沿海高速三乡、坦洲中江高速火炬开发区、港口、东升、西区、沙溪、古镇中开高速火炬开发区、东区、南区、大涌、沙溪深中通道火炬开发区南中高速民众、港口东部外环快线三角、民众、火炬开发区、南朗民众
13、快线民众、三角南朗快线南朗、东区坦洲快线坦洲、三乡、五桂山古神公路古镇、横栏、大涌、板芙、神湾三角快线三角、民众、港口(四)物流企业规模不断壮大截至2018年12月(2020年发布的经济普查数据),中山物流业法人企业户数为2321户、营业收入829063万元,人均营业收入为31.9万元。中山物流业法人企业中交通运输业共有1845户、从业人员16949人、营业收入535101万元,分别占79.5%、65.3%和64.5%;仓储业、邮政业、餐饮配送餐服务、商务包装服务业合计法人单位、从业人员、营业收入分别占20.5%、34.7%和35.5%。(见表1-3)。近年,中山市物流行业逐渐从传统运输仓储业
14、向第三方物流、供应链物流、智能化物流转型,有效地推动了中山市物流行业向生产制造物流和供应链物流服务转变,全市综合物流服务能力和层次有所提升。涌现出一批具有代表性的物流企业,如:以京东中山电子商务产业园、中山粤宁苏宁物流有限公司为代表的电商物流,顺丰中山电商物流产业园为代表的快件物流、华润万家物流配送中心为代表的商贸物流,九州通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为代表的供应链创新物流,广东赛斐迩物流科技有限公司为代表的智能化物流,中山港航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山市南方物流有限公司和中山海慧科企物流(集团)有限公司为代表的生产供应链物流,中山温氏晶宝食品有限公司和广东大南北冷链为代表的冷链物流。表1-3中山物流业
15、法人企业行业分布情况及构成行 业法人单位(个)期末从业人员(人)营业收入(万元)一、物流业法人合计232125952829063交通运输业184516949535101仓储业224223763995邮政业1524736192841餐饮配送餐服务71184231958商务包装服务业291885167二、构成(%)100.0100.0100.0交通运输业79.565.364.5仓储业9.78.67.7邮政业6.518.223.3餐饮配送餐服务3.17.13.9商务包装服务业1.20.70.6数据来源:中山统计简报(中快报202039期)(五)重大物流项目陆续落地2019年,中山市万福仓储服务有限公
16、司项目、丰树华南电商综合物流园项目和中山市现代物流业平台(黄圃园)落地黄圃,并已投入运营;2020年,由北京京东世纪贸易有限公司投资的京东中山电子商务产业园及运营结算中心项目落地黄圃镇。2021年还将会有维龙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商贸供应链管理及结算中心项目和顺丰粤西智慧供应链科技创新总部基地项目等相继投入运营。这一批重大物流项目陆续落地中山,将极大推动中山物流行业高质量发展。(见表1-4) 表1-4 2019年以来中山新增物流投资建设项目情况序号项目名称建设内容和规模运营时间所在镇区1中山市万福仓储服务有限公司项目(万纬中山物流园)项目总投资5亿,建设现代物流仓储设施约8万平方米。项目拟投资建设中
17、山云服务物流产业园,将打造成为辐射珠三角区域的物联网云服务产业基地、电商交易中心、供应链服务配送基地。2019年黄圃镇2丰树华南电商综合物流园项目用地面积165亩,建筑面积666万平方米,定位于打造消费电子商务和工业电子商务的平台,聚合黄圃境内和周边家电及家电配套企业生产商,打造家电产业供应链一体化平台,进而形成家电总部中心。2019年黄圃镇3中山市现代物流业平台(黄圃园)平台规划总用地面积约1.06万亩(折合7.05平方公里)。依托“一港一铁四路”的多式联运的交通枢纽优势,重点发展多式联运特色突出的现代物流产业以及临港工业制造产业。2019年黄圃镇4京东中山电子商务产业园及运营结算中心建设面
18、积约40万平方米,建设智能化、自动化京东亚洲一号仓及京东运营结算中心,包括大型营业中心、订单生产中心、智能分拣中心及无人智能仓储中心等2021年黄圃镇5维龙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商贸供应链管理及结算中心项目建设面积33万平方米,建设高标准三层坡道立体仓储物业及物流设施。2021年黄圃镇6顺丰粤西智慧供应链科技创新总部基地项目项目建筑面积约17万平方米。建设电商物流产业园(珠西区域总部)2021年三角镇(六)冷链物流产业规模快速增长截至2019年12月底,中山市规模以上冷库7座,总建筑面积约5万平方米,有效库容5万吨,人均冷库保有量达到120千克。规模以上的冷链(冷藏车保有量在10辆以上)运输配送企业
19、4家,拥有共计70辆冷藏车。以中山温氏晶宝食品为代表的大型肉制品生产企业,在原料获取、分割加工、冷藏运输、终端销售等环节实现了全程低温控制;以中山苏宁、大南北冷链等为代表的第三方冷链配送企业,采用先进的仓储管理模式,应用条形码、WMS、温度检测系统等技术,信息化程度高;以广东赛斐迩物流科技有限公司为代表的智能装备制造企业,开发了冷库作业的“堆垛机+穿梭车+智能控制”集成系统,大大提高了冷链仓储作业效率。此外,卫星定位、全程监控、可追溯等技术也在我市的冷藏运输和配送环节得到推广应用。表1-5 中山五家冷链物流企业情况表序号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中山市大成冷冻食品有限公司中山温氏晶宝食品有限公司广东大南
20、北冷链物流有限公司中山市小榄镇食品有限公司中山公用集团-沙朗冷库公司冷库所在镇区港口沙朗三乡小榄西区1冷链企业基础数据企业所属类型流通加工储存配送储存储存冷库建成或租赁时间2021.032021.03200020102020物流产品水产品猪肉/鸡肉快消品肉类、加工熟食生鲜食品、瓜果蔬菜2冷库数据总建筑面积(平米)72002.3万90011564900自有/租用冷库容量(吨)自有/8000自有/2.2万自有1200/租用100自有/70003000冷库类型单层立体库5层楼层库2层阁楼式5层楼层库4层楼层库单层库高度(米)166.62.564.5数据来源:中山市物流协会 (七)跨境电商物流业务逐步
21、开展2020年7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发布中国(中山)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实施方案,明确中山市综试区跨境电子商务发展总体布局为“一核心、三基地、多产业”。一核心是指以中山保税物流中心(B型)为核心,结合口岸布局、海关监管资源、产业集聚基础等,支持民众镇、中心城区、火炬开发区、神湾镇、小榄镇等建设跨境电子商务核心功能集聚区。中山保税物流中心作为“一核心”的重要区域,依托海关监管场所的政策叠加,推动跨境电商进出口(9610、1210、9710、9810等)业务开展,实现业务功能多元化,打造跨境电商综试核心区,推动中山跨境电商规模化发展,实现“中山产品卖全球”、“中山市民买全球”。三、发展机遇与挑战(
22、一)发展机遇1、“双区驱动”为中山市发展现代物流业提供新动力2019年国务院出台的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纲要指出中山市作为大湾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和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城市,要加强与广深港澳中心城市的相互合作,形成特色鲜明、功能互补、具有竞争力的重要节点城市。中山市委市政府抢抓“双区驱动”(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重大历史机遇,围绕促进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互动发展重点,全力支持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努力打造珠西承接深圳辐射的“第一站”,把支持先行示范区建设作为实现自身跟跑、并跑的过程。2、政策导向为中山市物流业高端发展迎来广阔空间近年中山市相继出台中山市”十三五“物流业发展规
23、划、中山市开展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中山市建设现代服务业发展高地行动方案和中国(中山)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实施方案,有力促进物流业从传统物流向综合型、智慧型、数字型物流发展,推动生产物流智能高效、商贸物流提速增效,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供应链物流专业化物流组织形式,优化物流园区布局,建设共用仓储中心、配送中心,引导物流产业集聚式发展,积极建设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区域性物流中心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为中山市现代物流发展提供新契机随着中山市不断融入大湾区,加入都市圈,推动城市环湾布局,加快深中同城发展,推进与广州全面对接,强化与佛山共同协作,促进中珠高质量联动,推动中江协同发展以及粤港澳大湾
24、区建设等利好出现,中山市发展维度变得丰富起来。4条国铁5条城际(国铁 深茂铁路、广州至珠海(澳门)高铁、深南高铁、南沙港铁路;城际广珠城际、中南虎城际、深中城际、深珠城际中山支线、南沙至珠海(中山)城际铁路)、6横4纵高速网(六横 广中江高速及佛江高速、中江高速及南中高速、中开高速及深中通道、伶仃洋通道及西延线、西部沿海高速、香海高速。四纵东部外环高速、广澳高速、广珠西线高速、西环高速)、60分钟覆盖湾区6大枢纽机场、四大港口(中山港、黄圃港、小榄港、神湾港)远航全球。随着铁路、港口、高速公路和城市快线等区域交通项目正在全市各处加紧建设,公、铁、水联运交通体系已初具规模。未来不光可以促进湾区城
25、市要素快速流动,还可以经海上丝绸之路和陆路大通道直连东南亚。(二)面临挑战1、经济增速持续放缓,物流发展后劲不足中山中小企业居多,以传统制造业和出口为主,对国际市场依赖度较高。近十年来,中山一直在谋求产业转型升级,“腾笼换鸟”。但从近三年发展情况来看,中山产业并没有实现较好的转型,高端制造业引不来、传统制造业上不去,处于尴尬的两难境遇。随着2019年中美贸易战、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多重因素影响下,欧美国际市场需求持续疲软。在内外交困的局面下,中山市经济增速持续下滑,微薄利润下的中小企业更面临着严峻的生存危机。国内外市场萎缩、企业发展动力放缓,居民消费缓减,作为制造企业发展背后的
26、“店小二”物流业,随之面临着劳动力和原材料成本上涨、利润不断压缩、恶性竞争频发的风险。2、物流用地需求较大,税收贡献面临尴尬随着经济发展动能不足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压力,中山市急需发展和引进高端制造业和龙头企业,以带动相关产业群及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发展,推动中山整体经济快速复苏。目前中山镇区工业连片用地少且零散,在这种现状下,各镇区引进企业时更侧重考量的是亩均税收等经济指标。而物流企业用地需求量大,单位面积税收贡献率不及生产制造企业,这对镇区招商引资来说不具备太多吸引力,导致物流企业落地难。同时物流企业大部分是租地建仓库配送中心,往往满足的都是短期经济行为;随着城市的发展扩容和物流业蓬勃壮大,大部分
27、仓库配送中心都面临着改建扩建以提升库存容量和配送效率的问题,然而摆在现实面前的却是改建扩建行政审批难,究其原因是因土地性质、城市发展规划和镇区招商引资考量导致的结果,最终部分物流企业不得不面临搬迁或关闭,这对中山市的实体经济和现代物流业发展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3、统筹规划高度不够,行业规范有待加强目前,中山市物流企业普遍存在“小弱散”的现象,一是在曾经辉煌的“一镇一品”发展布局下形成了物流割据和无序化发展;物流企业发展基本以自发性民营资本为主体,靠企业自身等民间力量自发性推动,大多没有经过科学的规划和设计,导致功能单一,设计缺乏前瞻性,综合性和集成性不高,无法形成互补、协作、高效的供应链网络;
28、二是管理物流的职能部门分布在不同的部委办局,如交通局负责公路和水路运输,邮管局负责快递和邮政,商务局负责商贸物流,供销社、工信局和农业局都有涉及物流等,各部门出台的物流政策缺乏全局性,对于新兴业态下的物流新模式归属管理模糊。各职能部门对企业的政策扶持有着各自的想法,缺少联席会议或者由市政府牵头各部门来进行整体规划设计,难免会存在顾此失彼,重复投资;三是物流统计滞后。物流业统计数据来源多头、分散、数据更新滞后,无法对物流行业进行全盘精准分析评价,因此无法形成切实有效的对策策略;四是高校和研究机构的物流智库人才没有得到有效利用。中山五所高校中都有一定数量的物流学术人才,但是并没有建立物流专家资源库
29、。这些人才的价值并没有形成合力进行挖掘开发,这对中山物流企业发展和物流人才都是一种资源浪费。第二章 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一带一路”建设、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要论述,坚持改革开放和创新驱动,按照省委赋予中山的“三个定位”要求,坚定重振虎威的信心决心,矢志不移推动中山高质量崛起。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全局高度认识物流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和重大意义,牢牢把握“双区驱动”的重大机遇,强化顶层设计和政策引导,优化物流发展环境,推进物流产业转型升级,以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绿色物流发展为重点
30、,以市场为导向,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推动物流产业更好地服务产业发展,为中山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居民幸福生活提供物流服务保障。二、发展目标与功能定位(一)发展目标以粤港澳大湾区市场为依托,以制造业、商贸业需求为支撑,充分发挥中山市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优势,与周边城市互补协作。到 2025 年,基本建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物流产业体系,供应链管理水平明显提升,跨境电商物流服务能力增强,物流辐射范围大幅提升,努力把中山建设成为珠江东西两岸融合发展的支撑点、沿海经济带的枢纽城市、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一极的物流节点城市。(二)功能定位推动建成完备的物流网络体系。通过建设高规格公路路网、铁路站场、码头港区,推动建
31、成大湾区西岸货运枢纽集散地,形成在粤港澳大湾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物流节点城市。推动物流经营主体运营规模化。选择具有代表性和潜在优势企业,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提升其经营能力和规模,带动上下游拓展。到2025年,引进或培育发展5家A级以上物流企业。推动传统物流转型升级。借助“互联网+物流”的新模式,引导传统物流企业进行经营和服务的优化创新,满足全新的物流需求,完成人、车(仓库)、科技三个维度的升级,实现产业上下游的协同,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运输仓储成本。推动物流高附加值项目立项。引导新上物流项目向“微笑”曲线两端发展,形成产业链供应链集成运作、优化配置物流资源,具备一定的供应链金融服务能力和较强国
32、际物流服务功能。推动冷链物流体系建设。着眼医药冷链物流、农产品和食品冷链物流需求,对已有冷库改扩建、智能化改造,新建公共冷库,配备智能化车辆、设备和信息化技术,实现医药冷链物流“全链条无脱冷、绿色节能环保、5G物联智配、一站式通关”,直达国内外;实现农产品和食品冷链物流“基地直采冷藏、全程冷链温控”,满足中山市“菜篮子工程”。第三章 主要任务一、加快现代物流体系建设(一)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广中江高速、东部外环高速、西环高速(含小榄支线)、中开高速、深中通道建设,推进香海高速、南中高速(中江高速东延)、中山西环南延线建设,规划东西外环高速对接珠海、连接港珠澳大桥,打造珠江西岸桥头堡,大幅度
33、提升对外交通运行效能。加快推进深茂铁路中山段、中南虎城际中山至南沙段建设,打造连接珠江口两岸和辐射粤西的区域综合枢纽;推进南沙港铁路建设,打造连接欧洲快线的物流中心;积极谋划广中珠澳高铁、深珠城际中山联络线建设,形成珠江西岸高速铁路大通道。积极利用公路、铁路、水路通道,优化整合港口功能布局,加强与大湾区各大深水港合作,创新集码头、物流、临港产业、综合服务于一体的港口开发模式,积极融入大湾区世界级港口群建设。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依托水路、陆路、铁路多式联运综合型现代物流网络和黄圃港临港产业集聚区平台,以临港装备、轨道交通装备、重点供应链集成、智能化物流装备为发展重点,大力推进货运代理、集
34、装箱多式联运、物流基础设施和信息平台建设,打造珠江西岸规模最大的现代物流产业园,带动全市物流产业发展。(二)打造面向粤港澳大湾区的立体物流网络发挥中山市区位优势和交通运输优势,促进现代物流业高质量发展。利用成本优势寻求与湾区城市群物流业的深度合作,实现与周边城市的协同发展。基于中山市三大产业在粤港澳大湾区中的分工水平和资源禀赋条件,结合广州、深圳、佛山、东莞、珠海、江门等城市的产业协同水平建设物流基础设施,形成面向湾区城市群的公路、铁路、水路的大物流发展体系。与周边城市产业错位发展,实现物流业与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深度融合。(三)探索与香港、澳
35、门开展物流合作新模式充分利用香港国际航运中心地位,探索与香港的物流合作新模式,促进中山市传统制造业产品出口。促进港口服务、港口后方物流分拣等环节顺畅衔接,提高口岸作业、验放速度,降低进出口贸易物流成本,推动货物进出口便利化。以澳门为桥梁建立与葡语系国家的物流、供应链合作,加大在会展物流、商品集散等领域的合作力度。吸引港澳资金、人才、技术进入中山市物流行业,探索与香港、澳门开展物流合作新模式。二、推进物流业制造业深度融合(一)推动传统物流企业转型升级 大力培育和扶持规模大、管理水平高、智能化水平高的物流企业,促进传统物流企业转型升级,支持物流企业尤其是龙头物流企业与制造企业融合发展,降低制造业物
36、流成本。推进智能制造、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网络化协同制造和服务型制造,打造协同制造公共服务平台,加快形成制造业网络化产业生态体系,促进完整产业链条的形成。(二)实现物流业与优势产业集群深度融合围绕中山市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家用电器、健康医药等千亿级产业集群,以及五金、家电、家具、灯具等特色产业集群开展协同创新,鼓励物流业与制造业开展供应链物流合作,支持JIT(准时制生产)、VMI(供应商管理库存)等有利于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模式。增强行业集聚功能,建立高效的供应链服务体系,为创新发展提供支撑。为制造业企业提供功能定位更高、网络覆盖面更广、服务体系更完善的供应链解决方案,实现集聚效应更强、服务功能
37、更优、运行效率更高。(三)加快物流业与制造业协同创新支持第三方物流企业与制造企业通过市场化方式创新供应链协同共建模式,建立互利共赢的长期战略合作关系,提高响应市场需求变化、应对外部冲击的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引导制造业产业集群系统整合其内部分散在采购、制造、销售等环节的物流服务能力,以及物流中心、物流园区等存量设施资源,向社会提供专业化、高水平的综合物流服务。继续支持物流标准化设施设备推广,鼓励有条件的制造企业剥离物流资产成立独资或合资物流企业,符合条件的按照有关规定享受财税政策。支持制造业、商贸业与物流业信息共享和标准对接,推广物流设施标准化和通用化,以提高管理技术水平。支持制造企业在不改变用地
38、主体和规划条件的前提下,利用存量厂房、土地资源发展生产性物流服务。三、大力发展专业化物流(一)大力发展医药物流鼓励企业利用现代技术改造传统的药品物流方式,建立标准化、社会化、自动化的现代药品物流体系。支持医药企业运用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理念,整合医药企业的上下游业务,建立功能完备的现代医药物流体系,降低医药流通成本。鼓励使用无线射频、温度传感、卫星定位、智能仓库等先进信息技术和自动化设施设备,不断提高流通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大力推动城市药品配送车辆统一标识管理,保障运送药品车辆的便利通行。积极推进中山医现代医药物流中心建设,打造智慧医药物流中心,建成便捷、安全、高效的医药城市配送体系,实现医药
39、产业和物流业的协同发展。(二)集聚装备制造业物流以珠江西岸世界级装备制造业重要基地建设为契机,针对装备制造业零部件体量大、运输条件要求高、供应周期长的特点,发挥交通区位优势,依托中山市产业平台(黄圃园)建设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业零部件供应基地,开展零部件采购、定制供应、仓单质押等物流业务,形成面向中山市以及周边地区装备制造业的零部件供应中心。围绕船用配套设备等领域,引入以定制化服务为主的专业物流企业。鼓励和支持传统运输企业,从事装备制造产品搭建运输、信息服务等物流业务。(三)打造华南家电物流中心加快融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综合考虑经济发展需求、产业布局、货物流向、资源环境、交通条件等众多因素
40、,与珠三角其他城市物流错位发展。立足中山市北部镇区及周边地区的家电制造、家电零配件等优势产业,发挥珠江西岸交通枢纽优势、区位优势和临港产业优势,以打造家电产业供应链一体化平台为目标,建设立足珠三角、面向华南地区的高端家电物流中心。四、优先发展电子商务物流(一)完善电子商务物流基础设施加快推进丰树华南电商综合物流园、京东产业园建设等项目建设,探索“电商产业园+物流园”融合发展模式。鼓励电商物流企业充分利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优化服务网络布局,推动电子商务与物流融合发展、良性互动。创新电商物流发展模式和服务方式,引导电商物流企业延伸服务链条,提供以客户为导向的服务产品和增
41、值服务,推动电商物流服务向中高端化发展。加强城市物流配送中心仓储信息管理技术、电子订货系统等技术应用,建立高效、绿色、便捷的城市配送物流体系,推动电商物流发展。强化中山市快递服务重要集聚节点作用,建立适应电子商务发展的快递配送体系,打造华南地区最大的速递邮件处理中心。(二)推动电子商务与物流融合发展鼓励快递企业为小家电、特色农产品提供包装、仓储、运输的标准化、定制化服务,提供适应产品特点的快递服务,推进电商物流发展。积极推进中山市传统中小制造企业“触电”,依托交通优势、货源优势、租金成本优势,促进传统制造企业、外贸企业实现转型发展。发展配套物流服务,为中小制造企业进入“线上”市场提供物流保障。
42、完善电商产业园的物流设施配套,建设集约化物流集散中心,推动现代化“电商+物流”园区建设。(三)提升跨境电商集聚发展水平以中山市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为契机,吸引深圳、广州等地优质跨境电商企业、物流企业入驻。深度布局跨境电商全产业链,构建基于互联网、大数据、在线金融、智能物流的全球商品贸易流通体系。依托优质企业的供应链整合能力,制定跨境电商产业发展政策,为中山产品建立海外销售渠道,推动跨境电商企业集聚发展。完善跨境物流体系,支持传统外贸企业开拓跨境电商出口渠道,以出口贸易、进口贸易双向驱动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发展。(四)提高跨境物流通关服务水平与服务效能借鉴广东自贸区各项管理创新制度和经验做法,提
43、高跨境物流通关效率。基于国内和跨境电商物流,构建一站式跨境物流体系,鼓励跨境物流企业建设海外仓,形成中山市特有的跨境电商物流优势。提升跨境物流效率,满足中山制造业企业对跨境物流的多样化需求。五、打造冷链物流高效能网络(一)统筹编制冷链物流发展规划统筹编制冷链物流发展规划,避免冷链物流基础设施重复建设。整合现有冷链物流基础设施资源,支持公共型冷库建设。加大对市区现有冷库改造,建立高标库,完善冷库相关设备,增加冷藏运输车辆数量,提升冷藏车冷藏标准。改善水产品运输冷藏环境,保证水产品品质。合理利用冷库、冷藏车空间,最大程度减少空置率,利用中山市制造业、电子信息业等行业优势,促进冷链运输上下游产业发展
44、,打造冷链运输的全链条。(二)支持专业型冷链物流企业发展在农产品、医药、加工食品等领域推广现代冷链物流技术,完善冷链物流标准体系,加快冷链物流信息化。按照国家储运规范,发展各项硬件、软件设施。在硬件方面,改造或新建冷冻库、冷藏库、恒温库,投入其他冷链设施设备配套来保障物品的存储条件,如在冷冻、冷藏配送车辆配备温湿度传感器,便于实时监控食品的运送包装箱,并配备专业的搬运器具回收清洗、消毒间,确保物品存储容器卫生条件达标。在软件方面,建立符合政府部门要求的信息系统、数据库,促进安全监管便利化。(三)推动冷链运营模式创新围绕黄圃腊味食品、民众农产品、顺德部分镇区食材物流需求,完善冷链配套设施建设,优
45、化完善冷链物流网络布局。支持以鲜活农产品、腊味食品为主的电子商务冷链物流发展,依托先进设备和信息化技术手段,构建电子商务冷链物流体系。以冷库为载体,推动完成技术升级与运营模式转型,将单一冷储功能模式转变为集线上交易、线下体验、分拨配送、流通加工为一体的冷链运营模式。发挥中山区位优势,打造珠江西岸区域性冷链物流中心。六、引导农村物流稳步发展(一)长远谋划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着眼于乡村振兴,长远谋划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引导物流企业加大农村物流网点及物流基础设施的投入。推动市、镇、村物流三级节点建设,依托农村物流三级节点,畅通农村物流。推动农产品冷链物流节点建设,鼓励农产品产地田头、屠宰厂(场)建
46、设规模适度的预冷、贮藏保鲜等初加工冷链设施,加强先进冷链设备应用,加快补齐农产品产地“最先一公里”短板。改善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环节的温控设施,推广全程温度监控设备。完善与冷链物流相配套的查验与检测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运作效率。(二)构建农村双向物流服务体系推动实施“电商物流农村服务工程”,结合电子商务进农村、农村扶贫等工作,构建质优价廉产品流入、特色农产品流出的快捷渠道,形成双向高效、服务便利的农村电商物流服务体系。利用现有技术,进一步推进农村双向物流服务体系建设。提高货物仓储、集散分拨、分拣配送等设施与农村电商匹配度,提高镇村快速配送响应能力,实现生产与流通紧密衔接。通过构建城乡一体化物流
47、服务体系,提高农村电商物流服务响应速度和便利程度,降低物流成本。整合各物流渠道优势与资源,实现规模化发展。充分发挥互联网、信息技术对农村物流发展的支撑作用,解决智慧物流在农村配送环节中的信息缺失问题,协同交通运输部门,构建农村上行下行双向互通、互联的农村电商物流服务体系。七、大力发展国际多式联运(一)打造“公-水-铁”多式联运体系立足中山市,辐射佛山南部镇区,依托黄圃港区,与周边港口错位发展,打造水陆、水铁一体化联运的国际货运港口枢纽。依托南沙港铁路黄圃段,建立公铁联运货运枢纽。适应居民消费加快升级、制造业转型、内外贸一体化的趋势,进一步提升服务商贸物流、制造业物流和国际物流的能力,探索国际国
48、内物流一体化运作模式。按照粤港澳大湾区重大战略规划要求,加快推进联通国际国内的物流通道建设。建立多式联运信息平台,整合铁路、公路、水路等信息资源,促进物流信息与公共服务信息有效对接,实现物流一站式服务。推动黄圃港与南沙港铁路黄圃站对接,打造快速、便捷、安全、低成本的运输通道,让中山市的货物顺利搭上“中欧快线”直达亚欧大陆。(二)提高口岸物流辐射能力通过缩短港口运输时间、降低物流费用、提高通关效率、联检查验等措施提高客户满意度,力争原来经中山港走货的货源不被分流。发挥神湾港航道优势,推进东南亚进境木材、优质水果、农产品、冰鲜水产品等大宗市场产品直航到神湾港。加大科技投入,推进口岸设施设备建设升级
49、和物流信息电子化,提升口岸管理智能化水平,加快口岸物流信息电子化流转,减少单证流转环节和时间。依托中山保税物流中心,吸引物流企业进驻,做大做强外贸综合服务平台,有效地为企业实现国际物流、国际通关事务等全程一站式服务。借助保税中心与全国陆路口岸高效连接,形成连同内外的重要物流节点。(三)延伸港口物流产业链从产业链、空间布局等方面出发规划港口物流产业的发展。适应新时期港口企业面临新的供应链服务需求,对接香港、深圳、广州三个国际枢纽港,把握港口物流服务供应链和价值链研究的新方向,为产业集群和企业提供跨境物流规划、运力分析和风险提示。八、推动智慧物流建设(一)推动智慧物流设施建设加快企业物流信息系统建
50、设,发挥核心物流企业整合能力,打通物流信息链,实现物流信息全程可追踪。促进物流信息资源共享与交互,引导和推动物流企业利用智慧化仓储、智能化的装备,支持企业应用智能仓储技术,提升企业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包括智能识别、搬运、存储、分拣相关技术的软件和硬件设备。通过数据仿真工具掌握物流中心运转及产能状况,鼓励将工具资产、车辆、箱体、托盘等逐渐更新为拥有联网、计算、学习能力的智能装备。(二)鼓励智慧物流集聚发展加大物流聚集区智能化建设的投资力度,鼓励现有物流集聚区企业利用智能化、数字化技术提升物流运作效率。应用智慧物流技术和设施设备,建立智能化监控和追溯体系,开展物流聚集区内部智慧化管理,实现
51、有效的追踪和管理。促进物流链条的数字化,实现各个物流环节高效对接,形成智慧物流的集聚发展。加快实施“互联网+”战略,加强北斗导航、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先进信息技术在家电物流、冷链物流领域的应用,实现线上集配和线下储运的有机结合。建设一批基于北斗和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先进技术的物流信息平台,提高信息平台的技术水平和物流信息处理速度,为中小物流企业提供信息化、智能化的平台支持。鼓励支持物流龙头企业建设智慧物流园区,或对传统物流园区设施进行升级改造。(三)支持智慧物流应用示范根据智慧物流发展水平和运输、仓储、配送等方面的信息应用情况,评选一批智慧物流示范企业。加大信息技术融入,
52、鼓励以科技创新驱动建立技术创新、服务模式创新的物流模式。发挥示范企业、示范平台的引领作用,实现物流业与制造业、金融业信息技术等行业的深度融合,为用户提供多功能、一体化的综合性服务。鼓励制造业、商贸业企业使用标准化物流技术,有效提升企业的物流信息传递速度和处理效率,为扩大物流需求和物流辐射范围创造良好环境条件。九、鼓励发展绿色物流(一)积极发展绿色物流加快转变资源利用方式,鼓励采用低能耗、低排放运输工具和节能型绿色仓储设施。优化运输结构,提高铁路和水路运输比重,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大力发展回收物流,鼓励生产者、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企业联合开展废旧产品回收。坚持严格节约用地管理制度
53、,保护有限土地资源。强化节能评估审查和节能监察,完善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制度。(二)倡导绿色供应链管理深化政府绿色采购,在政府采购中优先采购和使用本地绿色环保产品、设备和设施,并建立相应的考核体系。鼓励生产企业选择能够提供绿色原材料的供应商推广产品再制造策略,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尽量降低原材料的使用和减少废弃物的产生,依法依规公开供应链全环节的环境违法信息,实现供应链过程的绿色化。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持续打造绿色制造先进典型案例,引领相关领域工业绿色转型,加快推动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充分发挥以点带面的示范作用,引领本地区制造业绿色转型。十、科学规划应急物流(一)统筹规划应急物流体系立足于应急物
54、流供应链,统筹规划物流流通环节,建立应急物资配送紧急通道。协同物流企业建立应急物资配送紧急通道,确保事件突发后可立即启动紧急预案。有效简化作业程序和提高效率,使应急物资迅速通过海关、口岸、公路、铁路等环节,提高应急物资分拣配送能力,确保应急物资分配高效精准。针对自然灾害、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重大安全事故等紧急情况,建立分级响应和保障体系。(二)基于智慧物流建立快速响应系统建立和完善应急物流信息系统,规范协调调度程序,优化信息流程、业务流程和管理流程,推进应急生产、流通、储备、运输环节的信息化建设和应急信息交换、数据共享,提高应急物流效率和应急保障能力。合理安排应急物资储备规模及结构,建立统一
55、协调、反应迅捷、高效可靠的应急物流体系。利用大数据技术获取医疗资源供应链中各个节点的数据,明确各单位医疗资源库存水平、需求量大小,生产企业库存水平、生产与供应能力,运输路线畅通与否、将产品从供应点安全快速交付至各个需求点的时间等。通过数据共享,使整个供应链中物流运输线路合理规划、供需各方相互协调,提高精准度和保障力。(三)合理布局应急物流节点完善应急仓储、配送设施和应急物资储备库建设,提升应急物流设施设备现代化水平,建设集满足多种应急需要为一体的物流中心。促进公路、水路、铁路邮政快递、仓储配送等彼此有效衔接、互为补充,形成组合优势。提升应急物流组织能力与服务水平。合理布局各区域应急物流节点,建
56、立统一有力的指挥调度平台。构建大数据支撑的决策体系,提高监测预警、应急调度指挥水平,做到各应急物流节点协同一致、快速反应。第四章 空间布局积极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协调城市发展,集约利用存量资源和优化增量相结合,统筹考虑中山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空间布局现状及规划,构筑“一核两带三向多点”的物流整体布局以及“1+6+N”的三级物流节点布局的物流业空间发展布局。一、物流整体布局基于中山市区位交通条件、产业基础和特征以及物流业发展现状等因素,完善中山市现代物流业整体规划布局,形成“一核、两带、三向、多点”的发展布局。“一核”是指建设中山市现代物流业平台(黄圃园),“两带”是指打造东翼物流带与西翼
57、物流带,“三向”是指拓展深圳物流对接向、广佛物流对接向与粤西物流辐射向,“多点”是指完善建设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等物流节点。(一)高规格建设好中山市现代物流业平台通过建设高规格公路路网、铁路站场、码头港区,充分发挥“一港一铁四路”的多式联运的交通枢纽优势,把中山市现代物流业平台建成大型综合性铁路国际物流园、粤港澳大湾区重要的物流节点、珠中江经济圈区域物流中心和中山市物流中枢。(二)形成东西两翼产业物流带物流业的发展主要依托交通基础设施满足经济产业需求。根据中山市交通运输与产业布局发展现状,完善建设以黄圃为顶点的东西两翼产业物流带。东翼物流带。黄圃三角民众火炬开发区翠亨新区构成中山市东翼。一方面充
58、分利用广澳高速、东部外环高速支线纵穿东翼以及中山市路网枢纽主要集中于东翼的交通优势发展中转仓、配送仓、流通加工等物流业务;另一方面围绕东翼装备制造业、医药健康业、电子产业的物流需求,打造制造产业物流带。发挥物流和供应链企业带动整合作用,打通采购、生产、营销、售后各环节,实现专业化物流服务资源集聚,拓展提升产业物流的服务功能。西翼物流带。黄圃南头东凤小榄古镇横栏大涌板芙构成中山市西翼。围绕家电产业、灯饰光源产业、家具产业等传统产业物流需求,打造采购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和回收物流一体化服务体系,特别是大力促进电商物流要素聚集,为“传统产业+互联网”发展模式提供物流保障。(三)拓展三个物流向外发
59、展方向深圳物流对接向。围绕深中通道以及深中水上通道建设相关物流设施,为深中融合过程中资源要素高效流动提供物流保障。广佛物流对接向。加快推进佛江高速和广中江高速等交通基础设施和其他物流设施建设,为资源要素在广佛中高效流动提供物流保障。粤西物流辐射向。加强与粤西地区的通道建设和经济往来,吸引粤西地区的进出货物选择中山为中转地。二、物流节点布局本规划继续遵循相关国家标准,沿用中山市“十三五”物流业发展规划里把中山市主要物流节点分为三个层次的做法。根据集约化、规模化原则,结合中山市“一主双核两副多片区”的城市格局,按物流园区、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三个层次规划布局“1+6+N”物流节点体系。表4-1 物流
60、节点分类序号指标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1占地规模大于1平方公里0.2-1平方公里之间小于0.2平方公里2选址远离市中心,布局在市郊或城市外围,处于重要交通枢纽节点靠近产业园区、交通枢纽或需求地,并能便捷集疏运靠近产业园区、交通枢纽或需求地,并能便捷集疏运3物流服务功能分为产业型、货运型、商贸型和综合型,提供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并配置公共型(社会化)物流服务设施分为产业型、货运型、商贸型和综合型,提供多种功能的综合物流服务,并配置公共型物流服务设施以仓储、物流配送服务为主4产业物流功能多种产业物流结合特定产业物流和两种产业物流特定产业物流5运营管理主体多个运营主体运营,采用“园中园”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纺织品检验员考后总结试题及答案
- 塔吊施工考试题及答案
- 广告设计师证书考试传播媒介选择考题及答案
- 团课能力测试题及答案
- 康复考试题及答案
- 广告设计中的用户心理因素分析试题及答案
- 在线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 快消品行业中的设计策略与应用案例试题及答案
- 政协遴选考试题及答案
- 社会责任感对广告设计的影响试题及答案
- 2025新外研社版英语七年级下单词默写表
- 大部分分校:地域文化形考任务二-国开(CQ)-国开期末复习资料
- 2022年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C类试题
- 装饰、装修施工方案
- 远盛水工重力坝辅助设计系统用户使用手册
- 矿井瓦斯抽采
- 立法学完整版教学课件全套ppt教程
- 五年级下册科学说课课件 -1.2 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 |教科版 (共28张PPT)
- 通用城实景三维数据生产项目技术设计书
- 毕业设计(论文)-N402—1300型农用拖拉机履带底盘的设计
- 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