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角斑病的症状识别、侵染规律与防治措施_第1页
黄瓜角斑病的症状识别、侵染规律与防治措施_第2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第 页黄瓜角斑病的症状识别、侵染规律与防治措施 黄瓜角斑病是黄瓜生长期间消失的一种病害,严峻影响了黄瓜的品质和产量,给农户们造成了极大的损失。 1、症状识别 该病在苗期至成株期均能发病,主要为害叶片,间或发生在瓜和蔓上。苗期发病时,子叶上形成圆形或半圆形的褐色斑,稍凹陷,后期叶干枯。成株期叶片染病,先消失褪绿小点,以后扩大,病斑受叶脉限制呈灰白色或黄褐色多角斑。湿度大时叶背病斑外围有明显的水渍状绿色晕圈,病斑上消失乳白色水珠状菌脓,干后留有膜状白痕。后期病斑干裂穿孔,发病严峻时病斑相互连接,呈淡褐色油纸状斑块。茎蔓染病,初为水渍状小点,后纵向扩展成短条状,湿

2、度大时有菌脓,病情严峻时纵向开裂。瓜条染病后,初期形成水渍状暗绿色近圆形凹陷斑,后扩展成不规章淡褐色大病斑,有污白色菌脓溢出,病情严峻时消失裂口或臭味腐烂,瓜条蒂部受害,甚至烂到种子上,干燥后呈乳白色,并留有裂痕。病株维管束和瓜内变褐色。 黄瓜霜霉病主要为害叶片,在多角形病斑背面呈现黑紫色的霉状物,叶子上无黏液:若栽种高抗霜霉病品种。病斑呈近椭圆形或近圆形,同时病斑不穿孔,黄瓜霜霉病不侵染茎秆和瓜条等,可与黄瓜角斑病相区分。 2、侵染规律 黄瓜角斑病是由细菌侵染引起的,属丁香假单孢杆菌,病菌在种子上或病残体上或土壤中越冬,土壤中的细菌靠灌水时飞溅传播,新产生的细菌靠风雨、农事操作和昆虫传播。其

3、发病适温范围是10-30,当气温在24-28,空气相对湿度大于85时易发生流行,气温过高过低都不利于该病的发生。在地势低洼、高温多雨、多年连作、肥水管理不严,尤其是在爱护地栽培时因轮作困难,棚室内易形成高温高湿条件,在密植状况下,都易引发黄瓜角斑病,导致为害加重。 3、防治措施 选用抗病品种。如津春1号、津研4号、中农11号和13号、津优30号、津研2号和6号、黑油条、新密泰刺等抗病品种。 种子消毒。用72农用链霉素3000-4000倍液浸种2小时,或用40福尔马林150倍液浸种90分钟。洗净后催芽播种。用温烫浸种灭菌效果也好,即播前用55温水浸种15分钟,捞出放人冷水中降温。 无病土育苗及高

4、厢覆膜栽培。采纳大田土育苗防病效果好,以保证苗期不带病,同时定植时以高厢掩盖地膜栽培防病效果明显。 实行轮作。与非瓜类作物实行2年以上轮作可大大削减土壤中的病菌,角斑病为害率显著下降。 加强田间管理。如采纳深沟窄厢栽培有利于排渍降湿,瓜地四周开好排水沟,做到围沟、厢沟和腰沟相通,提高雨季防涝排渍力量。施肥时,留意施用腐熟的农家肥作基肥,增施磷钾肥,不偏施化学氮肥,以提高植株的抗病力量,露地黄瓜推广避雨栽培。爱护地黄瓜做到合理通风散湿,开花结瓜前少浇水、勤中耕、多通风,降低棚内湿度,削减结露和滴水。 药剂防治。在发病初期可选用5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60琥乙膦铝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14络氨铜水剂300倍液,或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700倍液,或77可杀得101可湿性微粒粉剂500倍液,或50甲霜铜可湿性粉剂600-700倍液,或60百菌通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2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4000倍液喷雾,或新植霉素4000倍液,50DT杀菌剂800倍液,60DTM可湿性粉剂500倍液,27铜高尚悬浮剂400倍液,进行喷雾,每7-10天喷1次,连续喷2-3次。 另外,假如黄瓜角斑病与霜霉病混合发生,或两种病害的确无法区分时,可采纳50甲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