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1地理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含答案_第1页
421地理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含答案_第2页
421地理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含答案_第3页
421地理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含答案_第4页
421地理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4-2-1 第四单元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第二节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第1课时 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 -自然环境与土地资源考纲展示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问题;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学习目标1.通过读图了解东北地区的范围和自然环境特征,尤其是土地资源特征.2.通过图表分析,掌握东北地区土地资源的现状及开发情况.知识点一东北地区的自然环境自读教材抓基础1.位置与范围:(1)位置:东北地区位于我国东北部与朝鲜、 、蒙古接壤,125 E经线和 纬线通过东北地区中部,其北端属于中国纬度 的地区。(2)范围:东北地区包括黑龙江、 、辽宁三省及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大兴安岭北部及

2、 呼伦贝尔高原).地貌:呈半环状,外侧是河流,中间是 和山地丘陵,内侧是平原;基本特征是:.气候: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自南向北跨暖温带、 、寒温带,热量分布南北差异较大;降水量分布差异也较大,自 向 递减.植被:以针叶林和 为主,并分布有冻土和沼泽.土壤:黑土、黑钙土分布广泛,土层深厚,土壤肥沃。知识拓展.水文:河 流的水文特征-原因(1)水量丰富,水位季节变化较小 -流经湿润半湿润区,河流补给多样。(2)汛期较短,有春汛和夏汛两个汛期-春汛-季节性积雪融水;夏汛读图思考拓人知教材P89图4 23本图旨在说明东北地区的位置、范围、地形、河流等自然环境条件,为掌握东北农林基地的建设做铺垫作

3、用。阅读本图,应明确以下几个问题:(1)在图中描出并写出你认为重要的各3条经纬线。(2)在图中描出3大山脉、3个平原、6条河流并写出他们的名称。概括出东北地区的地貌特征。解读要点破疑难1.东北地区不同地形区的农业生产地貌类型及地形区优势农业资源农业生产类型及地位山地西部大兴安岭森林资源林业生产基地北部小兴安岭东部长白山地平原南部辽河平原土地资源商品粮基地北部松嫩平原东部三江平原高原大兴安岭东西两侧,松嫩平原西部草场资源畜牧业生产基地南部海岸线漫长,海洋水域广阔海洋资源渔业生产基地2.东北地区的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的影响(1)气候类型及特点:东北地区属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夏季温暖,降

4、水集中于夏季,雨热同期。(2)图解东北地区气候分异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不一年一熟马*皂1表印墨了-年T秫丈图1东北地区热量差异图2东北地区降水的空间差异麟温带前年三熟老气候冬升,气候走木止破产中崔率小我迪的由跋泰件 戈城基叶用我i春道成双反的士产品我.耕作相成和 城F售卡等都德制女,工京代物品我淮柞疝或串3M 未接黑帝、被政业中他*芸孝田里法月图3气候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3)评价东北地区 气候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弊:农作物生长期短,只能一年一熟, 料供应困难。单产低;农作物易受低温冷害; 冬季牲畜御寒和饲利:东北地区属温带季风气候,夏季温暖且降水丰沛,雨热同期,利于农作物生长。一年一熟,作物生

5、长周期长,夏季日照时间长,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因此有利于营养物质的积累,农产品质量好;冬季气候寒冷,农作物害虫难以越冬,病虫害少,农药使用量少,生产绿色农产品; 冬季寒冷漫长,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积累, 矿物质分解和淋溶作用较弱, 土壤较肥沃利于农作物生长;冬季积雪春季融化,播种季节土壤墉情好; 水分条件好。纬度高蒸发较弱,土壤.东北地区影响农业生产的社会、经济条件(1)工业基础:我国重要工业基地,可为农业提供大量生产资料拓展识记(2)交通条件:交通发达、对外联系方便(3)人地比例:地广人稀,利于商品农业开发.东北大米品质优良而广受市场欢迎,试分析原因(1)有大面积的黑十.黑十十层深厚.有机质含

6、量高.十质肥沃.水稻长势好。对点演练清题点1.读“东北地区略图”,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山脉的名称:A. , B. , C. o (2)写出河流的名称:D. , E. , F. , G. (3)甲,乙,丙。读图,回答2-4题。2.关于图示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A.气温:甲 乙丙;降水:甲乙丙B .山环水绕,地形以盆地为主C. 一般河流每年有两次汛期,有的存在凌汛现象D.河流径流量主要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3.关于该图所示平原地区正确的说法是()A.东北平原分布于黑龙江、吉林和辽宁三省境内,地势北高南低B.夏季热量充足,日照时间长,能够满足水稻生长所需的条件C,是我国冬小麦、甜菜、大豆、玉米等农作

7、物最大的生产基地D.冬季气候寒冷、土地冻结对来年春天农作物播种与生长不利年均温作年降水度旧前4.关于图示地区农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长期长是作物产量高的主要原因B .热量是农业生产发展的限制因素C.平原面积广大,但粮食商品率低 D .次生盐碱化是土壤肥力下降的主要原因知识点二地资源及其开发自读教材抓基础土地资源优势土壤肥沃:黑土主要分布在松嫩平原的东部和北部、 平原西部;黑钙土主要分布在松嫩平 原的.土地资源丰富:有全国最大的平原 ,人均耕地面积为全国平均值的 2倍,耕 地主要集中在 、辽河平原和 。(3)宜农荒地多:主要分布在 、内蒙古自治区,在吉林省、辽宁省也有少量分布.土地开

8、发(1)开发:进行水利建设,建立国营农场;荒地开垦扩大了 基地一 “北大荒”变“北大仓”。(2)沼泽地保护沼泽地的环境效益: 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沼泽区。沼泽地是蓄水池、水源地; 为野生生物提供栖息地;对 ,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保护措施:不再开垦 的荒地;已开垦的荒地逐步(3)现状:现在东北地区的土地开发已进入 阶段。读图思考拓人知1.教材P90图42 4本图旨在说明东北地区黑土、黑钙土的分布,进而说明东北地区土地资源的优势。阅读本图应明确以下几个问题:(1)在图中圈出三大平原的位置。(2)说出黑土、黑钙土的主要分布区。2.教材P91图425本图旨在说明东北地区宜农荒地的分布,进而说明

9、东北地区土地资源的 优势。阅读本图应明确以下几个问题:(1)东北地区的荒地主要分布在哪里?(2)东北地区的荒地有什么优势?(3)为保护陆地生态系统,对东北地区的荒地应采取什么措施?1.东北土地资源的优势及影响解读要点破疑难土 地 资 源 优 势优势具体表现影响质量好耕地广阔且集中连片分布适合大规模机械化作业黑土、黑钙土土层深厚,土壤肥 沃有机质含量高,有利于农业生 产数量多耕地回积大,人均耕地多农产品商品率局宜农荒地多后备土地资源充足2.区域农业发展条件的分析思路(1)从地形、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方面,分析该区域适合发展哪种类型的农业, 以及种植哪些作物。 综合考虑该区域社会经济条件,如区位、

10、交通、市场等方面。 要注意区域内部自然及社会经济条件方面的差异,合理布局小区域农业。(4)关注重要农业区域农业发展过程中的生态问题及发展障碍。对点演练清题点“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漫山遍野的大豆高粱(现在已被玉米所取代)” 一曲松花江上唱出了东北资源的丰富。据此完成5-6题。.东北地区土地资源数量上的优势是()耕地总面积、人均面积、人均耕地面积都较多 宜农荒地全国最多,扩大耕地 面积的潜力较大 主要为黑土、黑钙土,土壤肥沃 耕地平坦、集中连片,适 于大规模机械化作业A.B . C . D.东北地区土地资源质量上的显著特征是()耕地面积广大宜农荒地最多土壤肥沃适于大规模机械

11、化耕作A.B. C . D.4-2-1 课后检测全通关卜图为我国某地区宜农荒地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 13题。 TOC o 1-5 h z .该地区农业生产的突出优势是 ()A.光照充足B. 土壤肥沃 C .降水丰沛D.物种丰富.该地区降水分布规律是 ()A.由东南向西北减少B,由东向西减少 C .由北向南减少D,由西向东减少读“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单位:mm)回答34题。.影响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的主要因素有()太阳辐射距海远近 季风风向 纬度位置A.B .C .D .东北地区平原广大,一首诗歌曾提到“这里的土地肥到家,插上根 筷子会发芽,栽上块柴禾也开花”足见其土壤肥沃。但目前,东北

12、地 区土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黑土土层变薄,肥力下降沼泽地开发,湿地破坏不合理的灌溉,土壤盐碱化过度开垦,土地荒漠化A.B . C . D .读右图,完成5-6题。.甲、乙、丙对应的土地利用类型分别是 ()A.耕地、林地、草地 B .耕地、草地、林地C.草地、林地、耕地 D .草地、耕地、林地.图中丙表示地区,冬春季节应重点防治的灾害是 ()A.寒潮B .低温冻害C .沙尘暴D .森林火灾建三江位于三江平原腹地,于1957年开始垦荒,目前面积1.24万平方千 米,人口 20多万,这里空气清新,水源丰富且水质优良,土壤肥沃。近年来 建三江重点种植水稻,有“中国绿色米都”之称。建三江采用现

13、代科学技 术生产,如定点监测土壤肥力并精准施肥。下图示意建三江的位置和范 围。据此回答7-9题。.建三江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是A.夏季光照弱,多阴雨天气C.热量条件较差,多低温冻害()B.冬季气温低,春旱严重D.地广人稀,劳动力短缺.建三江地区能够大面积种I1水稻的主要原因是()A.环境质量好,污染少 B. 开垦历史悠久,种植经验丰富C.机械化水平高,商品率高D. 夏季雨热同期,灌溉水源丰富.建三江水稻种植过程中化肥施用量较少的原因主要是()土壤肥沃机械化水平高精准施肥气候雨热同期A. B. C. D.读我国大兴安岭东西坡积温和降水量图,回答10-12题。 TOC o 1-5 h z .图中出现

14、积温最小处的海拔高度大约是()A.1000 米 B.800 米 C.600 米 D.200 米.造成东西坡积温差异的主要原因有()地势高低受冬季风影响的强弱纬度高低距海远近植被类型的不同A.B.C.D.下列关于山脉东坡降水量变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随高度的增加降水量减少B.随高度的增加降水量先增加后减少C.随高度的增加降水量先减少后增加D.随高度的增加先变化不大,后降水量明显增加下图为中国和美国的部分地区,阴影部分为玉米带。读图完成 13-14题。 TOC o 1-5 h z .我国东北玉米带和美国玉米带共同具备的有利自然条件是()热量丰富,生长期长 地广人稀 夏季降水丰富,且灌溉水源充

15、足地势平坦 土壤肥沃A. B . C . D.中美两国玉米带共有的社会经济因素是()劳动力充足机械化程度高市场广大复种指数高交通运输便利A. B . C . D .读我国东北地区春小麦播种期(图甲)和成熟期(图乙)分布图,回答15-16题。甲乙.三江平原春小麦的生长期大约为 ()A . 90 天 B . 115 天 C . 130 天 D . 140 天.关于东北地区春小麦播种期和成熟期早晚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东部山地降水多,播种期早B .西部高原日照丰富,成熟期早C.南部热量丰富,播种期和成熟期早D.中部平原土壤肥沃,播种期和成熟期早.读”东北地区略图”,回答下列问题。沼汗地(1

16、)请描述图中A B-C年降水量的空间变化状况(2)三江平原主要是由黑龙江、 江、乌苏里江冲积而成。该平原是我国沼 泽分布率最高的地区之一,沼泽分布达 20%试分析其形成的自然原因.读图,回答有关问题.甲乙(1 )两图所示的地区气候类型是 对农业生产的有利影响是(2 )甲图地形名称:A B 按照“因地制宜”布局的原则,A地适合发展 业;B地适合发展 业.(3 )乙图农业商品粮基地名称为 ,该基地著名的经济作物是 , 该区域同江汉平原相比, 发展农业的优势条件是(4)近年来,甲图区域水资源紧张,为解决该区农业用水问题,下列措施可行的是(双选)()A.节约用水,发展节水型农业 B.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17、C.实施“引嫩入辽” 调水计划D.利用处理后的工业废水灌溉农田(5)甲、 乙两图共同的地理特征是(双选)()A.冻土广布B.河流都有两个汛期C .都有小麦种植D.黑土肥沃4-2-1 【答案部分】知识点一东北地区的自然环境读图思考拓人知教材P89图42 3本图旨在说明东北地区的位置、范围、地形、河流等自然环境条件,为掌握东北农林基地 的建设做铺垫作用。阅读本图,应明确以下几个问题:(1)提示:3 条经线;120 E 125 E 130 E ; 3 条纬线: 40 N 45 N 50 N (2) 提示:东北地区呈马蹄形,其西、北、东三面分别被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地3大山脉环绕。中部是广阔的东

18、北平原,它由3个小平原三江平原、松嫩平原和辽河平原组成。主要河流有:松花江、嫩江、乌苏里江、黑龙江、辽河、鸭绿江6条较大河流。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是“山环水绕、沃野千里”。对点演练清题点1【答案】-略【答案】2.C 3.B 4.B 第2题,从经纬度位置可看出图示区域为我国东北地区,其中甲地为大兴安岭、乙地为松嫩平原、内地为长白山地区,东北地形表现出 明显的山环水绕、沃野千里的特征。东北河流春季积雪融水使河流水位较高,夏季 78月份由于降水多而使河流处于高水位, 即河流一般有两次汛期,以夏汛水量最 大,即河流径流量主要随降水量变化而变化;由较低纬流向较高纬的河流还存在凌 汛现象。从等温线判断甲地气

19、温最低,从年等降水量线判断内地降水最多、甲地最 少。第3题,东北平原位于黑、吉、辽三省,由于东北地区呈马蹄形,其西、北、 东三面分别被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地环绕,中部是广阔的东北平原,地势 应该是四周高,中部低;地处我国东部季风区,热量和水分配合较好,可满足水稻 的生长,但由于冬季寒冷,冬小麦无法越冬,是我国春小麦、甜菜、大豆、玉米等 农作物最大的生产基地;冬季气候寒冷,有利于杀死害虫,冻土层可阻滞地表水下 渗,对春天农作物播种和生长有利。第 4题,东北地区平原面积广大,是我国典型 的地广人稀地区,土壤肥沃,粮食生产商品率高,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近年来由于水土流失严重,导致土壤

20、肥力有所下降。该区由于纬度位置较高,热量 相对不足是其农业发展的限制因素。知识点二地资源及其开发读图思考拓人知.教材 P90 图 4-2-4(1)在图中圈出三大平原的位置。(2)提示:黑土主要分布在松嫩平原的东部和北部、三江平原西部;黑钙土主要分布在松嫩平原的中西部和大兴安岭西侧的蒙古草原上。.教材 P91 图 425(1)提示:东北地区是我国宜农荒地最多的地区之一,本区可供开垦的荒地面积超过600万公顷。从图中可看出,荒地以黑龙江省为最多,其次分布在内蒙古兴安盟、呼伦贝尔盟东部等地。(2)提示:这里的荒地有两个优势: 一是土壤的自然肥力高, 二是集中连片分布,荒地地势平坦、 便于开垦。(3)

21、提示:禁止开垦;已开垦的荒地逐步还林、还草、还湿地。对点演练清题点【答案】 5.A 6.B【解析】东北土地资源丰富,其数量上的优势,一是耕地面积大,人均耕地面积广;二是宜农荒地多,潜力大。东北土地资源在质量上的优 势,一是土壤肥沃;二是平原集中连片,适合大规模机械化耕作。课后检测全通关【答案】1. B 2. A 第1题,从图中可知,图示地区荒地多且多为肥沃的黑土,这是本区发展农业的突出资源优势。第2题,东北地区降水量受距海远近的影响,由东南向西北减少。【答案】3. B 4.A 东北地区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递减,主要受季风和距海远近因素的影响;肥力下降、湿地破坏是东北农业开发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2、【答案】5. D 6 . D第5题,甲、乙、丙分别位于内蒙古高原东部、松嫩平原 和大兴安岭北部,分别适于畜牧业、种植业和林业发展。第6题,图中内处主要为天然林区。冬春季节东北地区降水少,空气干燥,应注意森林防火。【答案】7.C 8.D 9.C第7题,本题考查东北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建三江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但纬度较高,热量条件较差,距离冬季风源地近,多低温冻害。夏季光照弱、多阴雨天气不 属于东北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建三江冬季寒冷,有大量积雪会在春季融化 ,且气温低,蒸发弱, 春旱很少发生;虽然建三江地广人稀,劳动力短缺,但该区域是商品谷物农业区,机械化水平高。 第8题,本题考查东北农业发展的

23、区位条件。建三江属于温带季风区,但夏季雨热同期,灌溉水源丰富,可以满足水稻种植的水热条件。环境质量好、污染少不属于能够大面积种植水稻的主要 原因;该地区开垦历史短;机械化水平高、商品率高也不属于能够大面积种植水稻的主要原因。第9题,本题考查影响东北农业发展的区位条件。根据材料可知,建三江土壤肥沃,需要使用的化肥数量少,正确;机械化水平高、气候雨热同期与使用化肥数量关系很小 ,错误;该区域 种植水稻采用定点监测土壤肥力并精准施肥 ,正确。【答案】10.A 11.C 12.D 第10题,本题考查东北地区自然环境特征。读图可知,积温最小处位于积温曲线“波谷”处,对应海拔约1000米。第11题,本题考查影响积温的因素。读图可 知,大兴安岭东坡积温条件较好,西坡积温偏低,主要原因是大兴安岭西坡海拔较高 ,冬季容易受 到来自西北方向冬季风的影响。同时,因为大兴安岭东坡距海洋较近 ,夏季受到海洋暖湿气流影响比西坡强。第12题,本题考查东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读图可知,无论东坡还是西坡,随高度的增加,大兴安岭降水量变化不大,但在山体东坡约600米高度处,降水量增加比较明显。【答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