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优化宝典:6G频段频率重耕指导手册_第1页
5G优化宝典:6G频段频率重耕指导手册_第2页
5G优化宝典:6G频段频率重耕指导手册_第3页
5G优化宝典:6G频段频率重耕指导手册_第4页
5G优化宝典:6G频段频率重耕指导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6G频段频率重耕指导手册II目录 TOC o 1-5 h z HYPERLINK l bookmark2 o Current Document .总体要求4 HYPERLINK l bookmark4 o Current Document 概述4 HYPERLINK l bookmark6 o Current Document 可行性分析6 HYPERLINK l bookmark8 o Current Document 频率重耕总流程7 HYPERLINK l bookmark10 o Current Document 单站调整方案总体原则 7 HYPERLINK l bookmark1

2、2 o Current Document .退频区域网络情况摸底 8频率重耕范围8退频及隔离带设置原则 8 HYPERLINK l bookmark17 o Current Document 工参信息整理11 HYPERLINK l bookmark19 o Current Document 物理站点及站型12 HYPERLINK l bookmark21 o Current Document 划分物理站点扇区 12 HYPERLINK l bookmark23 o Current Document 明确扇区下射频单元归属 13 HYPERLINK l bookmark25 o Current

3、 Document 整理小区与扇区映射关系 14 HYPERLINK l bookmark27 o Current Document 场景划分14 HYPERLINK l bookmark29 o Current Document 容量现分析 15 HYPERLINK l bookmark31 o Current Document .频率重耕流程及方法 16 HYPERLINK l bookmark33 o Current Document 频率重耕整体流程 16 HYPERLINK l bookmark35 o Current Document 容量预测方法16 HYPERLINK l bo

4、okmark37 o Current Document 整网流量增长倍数预测 16 HYPERLINK l bookmark39 o Current Document 场景化流量增长幅度预估 17 HYPERLINK l bookmark41 o Current Document 载波需求确定18 HYPERLINK l bookmark43 o Current Document 站点方案制定19 HYPERLINK l bookmark45 o Current Document . NR部署100M带宽工作流程 21总体原则21工作流程21 HYPERLINK l bookmark47 o

5、Current Document 实施步骤22 HYPERLINK l bookmark49 o Current Document .网络稳定性保障要求 23 HYPERLINK l bookmark51 o Current Document 退频方案审核要求23 HYPERLINK l bookmark53 o Current Document 退频工作流程和时效要求 24 HYPERLINK l bookmark55 o Current Document 退频中网络性能最大回撤要求 24 HYPERLINK l bookmark57 o Current Document 退频完成后网络性能

6、总体要求 25 HYPERLINK l bookmark59 o Current Document 保障手段及措施 251.总体要求1.1.概述在新一轮频谱分配中,移动分配到 160M带宽的2.6GHz频谱,这对移动来 言有很大的优势:1、覆盖能力更好:2.6G频段较3.5G具有更好的覆盖能力,密集城区场景 2.6G NR 64TR室外覆盖能力与FDD 1.8G 4TR能力相当。2、利旧降低室分部署成本:基于2.6G频段,可利旧现网DAS室分升级支 持5GNR, 5G NR室分系统部署成本将大幅降低。3、同频段部署共站建设:4/5G在同频段部署,便于LTE D频段与5G NR 实现频率共享,促

7、进4/5G融合;160MHz宽频AAU产品既支持5G NR,又可支 持4G D频段3D-MIMO ,使得4G单载波的容量增强约2.5倍;4/5G共址建设降 低可建设成本。表1-1 D频段编号所(MHz)频点编p25152535D425352555D525552575D625752595D125952615D226152635D326352655D726552675D8为了更好的使用D频段的频谱资源,同时满足向5G演进的要求,目前确定D 频段 2515-2615MHz 的 100MHz (即 D4, D5, D6, D1, D2 频段)作为 5G 频 段,而2615M-2675M的60M (即D

8、3, D7, D8频段)留给4G使用。策略1:LTE频谱保留在原有移动频段不动载波聚合一终端支持困难; LNR-60MILTE-60MNR-40M?优势:提高存量设备使用效率和周期,高频段的NR按需配置;?挑战:载波聚合终端难以支持,短期 内难以实现100M NR策略2:LTE频谱按照需求和产业支持情况调整2020Option 3NR-100M20NR-100M20LTE-60M待演进待演进?优势:根据NR、LTE需求调整?挑战:面向4G业务高速增长,LTE负 荷压力较大NR-100MNR-60M4G/5G共存演进目标图1-12.6G 160M带宽示意图为了维护4G网络性能,保证5G演进步伐,

9、需要对现有频率进行重新规划, 频率演进的整体目标如下:1、推进900/1800MHz及A频段频率重耕,提升4G网络容量及覆盖性能;2、D频段打底且F未形成连续覆盖的区域,考虑 F/E频段承载4G业务, 按需建设/扩容,满足4G容量需求各频段;3、为了保证4G的容量需求,4/5G共享D频段资源,满足4G容量需求基 础上,推进D频段资源重耕,满足5G业务感知及竞争需求;4、各频段部署策略:? F/E频段:4G语音(VoLTE) +数据业务承载,按需建设扩容;? 1800MHz频段:20MHz频率重耕作为4G高负荷场景容量补充,以 终为始,城区按连续覆盖规划、按需建设;5G NSA组网场景的信令 主

10、要锚点,承载5G RRC等信令;补充存量2G业务容量,剩余5MHz 承载存量2G业务;? A频段:推进LTE A频段重耕,缓解4G网路容量压力;现网约85%F 频段RRU可支持A频段;? D频段:优先100MHz频率重耕,部署5GNR,承载包括VoNR、5G 大带宽数据业;D3、D7/8频点承载4G语音+数据业务,推进4/5G 共模应对高速增长的4G负荷压力,局部高负荷区域可与 5G共享 D1/D2频点;? 900MHz频段:依托现有已具备FDD LTE能力站点提升4G深度覆 盖,整体重耕 515MHz频率资源;2G及物联网业务承载,预留 515MHz承载2G话音、2G物联网业务以及NB-IO

11、T物联网业务1.2.可行性分析根据当前终端支持情况,并参考终端发展策略,各频段的等效支持频点数如 表 1-2。表1-2各频点等效支持频点数估算技术方案(下行)等效TDD 20MHz载波数量TDDD34*20MHz+3D -MIMOD1、D2、D3、D7 等效为 1 (D8等效为0.5)F30MHzF1等效为1, F2等效为0.5A15MHz0.5 (考虑终端支持性)FDD 18002*20MHz2FDD 9005MHz0.5TDD D频段3D-MIMO 能力2.5基于各城市5G规划区范围,采用频率置换、4/5G协同两主要手段分阶段制定退频方案1、采用现网频率置换手段:包括 900/1800/A

12、/F频段以及D3频点(移频、 扩容或新建等方式),可满足现网一般场景业务增长需求;2、采用4/5G协同+频率共享多种扩容手段:部署4/5G共模设备(支持4G D 频段3D-MIMO能力),基本可满足高负荷场景至 5G形成分流能力前,4G网 络流量增长需求。基于“统一方法、逐一审核、按需重耕”原则,确保频率重耕前后、重耕过 程4G网络性能不受影响。? 全网采用统一的频率重耕方法,省市公司应对频率重耕方案进行逐一审核,具体到每站点重耕方案合理性、4G网络性能保障措施等;预先制定频率重耕方案,基于4G业务增长预期,开展4G网络承载能力 的储备,包括900/1800/F/A等频段,根据5G的建设进度及

13、需求开展频 率重耕。频率重耕总流程1、需制定扇区级容量方案,保证移频后 LTE扇区配置等效载波数不低于移 频前,并制定方案应对未来不少于 2年LTE流量增长需求;2、由于部分终端(如iPhone5s)只支持D频段D1/D2及F频段,在基于容 量的扇区方案基础上,需增加核查 F频段覆盖是否连续;3、工参分析:获取频率重耕区域4G站点工参,基于工参获得区域内整体资 源配置情况,天面资源、主设备能力等;4、容量现状:基于当前的4G组网策略、资源配置、均衡策略,扇区负荷, 以扇区为单位得出各扇区的容量能力,以及对应的可能的扩容方案;5、容量预测:基于话统数据和流量增长预测以及扩容标准,得到每扇区当 前

14、、18年底、19年底、20年底的频率资源需求;6、扩容方案:制定扇区级重耕方案:方案确保重耕后 LTE扇区配置等效载 波数不低于重耕前,扇区容量方案需考虑应对未来不少于 2年LTE流量增长需 求,针对现网高负荷、潜在高负荷小区制定重耕保障方案; 需要在基于容量的扇 区方案基础上,增加核查底层覆盖是否连续评估分析;单站调整方案总体原则优先考虑退频区站点(包含宏基站、微站) D频段站点D1/D2频点移频, 加快FDD1800站点连续覆盖建设落地,LTE容量由D3、F/A、FDD等频点承载。根据5G的部署情况,可在已部署5G场景,使用160M宽频模块替换扩容, 使用4/5G共模协同、频率共享功能,反

15、向开通 4G 3D-MIMO载波,进一步提升 LTE系统能力。2.退频区域网络情况摸底为保证频率重耕的有效落地及效果可控,前期需对划定的5G部署区域和隔离区内站点,进行网络情况摸底,作为后续站点改造方案的有效输入。摸底的主 要目的是梳理5G部署区及隔离区内4G站点及扇区级拓扑,并对退频区域面积、 传播环境、网络现状、设备厂家、终端类型、容量现状进行摸底。频率重耕范围退频及隔离带设置原则1、NR与4G干扰情况NR后40M频谱与移动现网D1、D2频点重叠,LTE和NR均为OFDM符 号,且功率谱密度和峰均比相同,两者之间的干扰归类于 OFDM同频邻区干扰。由于NR是CRS free的,且为窄波束、

16、初期NR用户数少,基本为空载运行, 因此NR对LTE现网的干扰较小,影响不大;反之,LTE发送CRS符号,且为 宽波束,LTE大规模商用、用户多、网络负载较重,IOT水平已有一定的抬升, 因此LTE会对NR产生一定干扰。经过前期测试分析,各场景下 NR同频组网性能影响分析如下表:编号子切兄性能影响分析1LTE与N热站经实测,共站场景下,LTE对NR的性能影响达 64%因此,LTE D1/D2必须移频,避免与 NR共站同频。2LTE插花在NR网络中NR 100M连片场景下,实测 NR宏站与LTE杆站比例为3:1时,区域内杆站不移频情况下且 LTE负荷30%F, NR区域整体性能下降约 15%,相

17、对NR60M更优。因此NR宏站连片区域内 LTE可同频组网。3NR孤站插花 在LTE网络中NR孤站插花在LTE网络中,LTE负荷30%下,NR的平均速率性能损失约40% 因此建议周边 LTE站点优先移频后 NR部署100M。4NR规模连片NR 100M规模连片场景下(15站点以上连续覆盖),NR整体区域受周边40M LTE向频干扰,实测 NR区域整体性能平均恶化 12%6右,相对 NR60M 性能更优。因此,该场景可不设置隔离带。85NR小范围连 片场景NR 100M小范围连片场景下(10站点连片),实测 LTE对NR区域的速率影响在31%左右,此时区域内 NR性能仍优于60M部署的场景,可根

18、据场景重要程度确定是否设置隔离带。2、退频及隔离带设置原则当前5G网络初步可分为VIP/演示比拼场景和普通商用场景。VIP/演示区域及比拼场景:为体现NR极致性能,需要构造较为纯净的网络环境,因此需在NRZ:域向外 延伸一片区域,将该区域内LTE站点的D1/D2(及少量D4/D5)以及电信联通D6/D7 频点进行移频,该场景必须设置隔离带。普通商用场景:根据5G网络组网部署现状,可分为以下三类:? 5G/TDD/FDEH厂商:随着NR站点逐渐连片建设开通,与周边 LTE D1D2 同频组网的NR100Ml络性能相对NR60hM优。当LTE D1D统频后,可 通过TF软扩及5G反开3DMIMOI

19、足容量需求,NR商用连片场景推荐不 设置隔离带。? 5G&TDD厂商,FDD#厂商:当LTED1D2J!频后,可通过TDD#频段软 扩及5GAAUS开3DMIM咪补充LTE容量需求,此时直接开通NR100M NR商用连片场景推荐不设置隔离带。? 5G&FDER厂商,TDD#厂商:如果D频段退频后该区域LTE容量能满足 需求,则LTE直接退频D1D2并开通NR100M如果Ig区域LTE容量不能 满足需求,则D频段无法直接退频,5G与TDD同厂商间同频组网,此 时可暂时开通NR 60M NR商用连片场景推荐不设置隔离带。3、退频及隔离带设置具体要求结合现网实测,NR网络隔离带设置的具体要求如下:?

20、 VIP/演示区域及比拼场景在VIP/演示区域及比拼场景,隔离带设置两层邻区或800米。? 普通商用场景:若现网5G/TDD/FDD厂商,LTE退频及隔离带设置建议:场入子切入场景描述LTE退频要求隔离带原则NR商用 切了(默 认N4 启100MHz 带宽) (TDD/FDD/5G 共 1商)L&NRIW频共站NR 100M与 LTE D1/D2 共站部署必须退频不设隔离带LTE站点插花 在NR网络中按宏站1:1规划建设原则, LTE插花的主流场景为杆站 插花无需退频NR规模连片NR站点连片覆盖(规模在15个及以上)无需退频NR小范围连片NR小范围连片(规模在10个 站点以内),NR区域内的L

21、TE D1/D2均已移频,NR区域外LTE未移频无需退频NR小范围连片,NR区域内外的LTE D1/D2均未移频NR区域内必须 退频NR孤站插花在LTE网络中NR孤站插花在LTE网络中优先退频若5G&TDD厂商,FDD#厂商,LTE退频及隔离带设置建议:根据4G锚点优选5G同厂商的原则,优选TDD1900M作为锚点。如果该区域4G容量较大,建议按照如下顺序进行容量补充: 扩容TDL-F/A频段-5G反开3DMIMO - FDD1800MHz-FDD 900MHz。此场景下隔离带和退频要求与5G/TDD/FDD共厂商场景保持一致若5G&FDD厂商,TDD#厂商,LTE退频及隔离带设置建议:根据4

22、G锚点优选5G同厂商的原则,优选FDD1800M作为锚点。如果D1D2 直接退频后周边4G其他频段可以满足容量补充,则同站 NR开通100M;如果 该区域4G容量较大,周边4G其他频段无法分担D1D2容量,则D1/D2无法直 接退频,同站NR可暂时开通60M。注:需NR反开3DMM进行容量补充,涉及移频和异厂商改造, 改造未完成前同站 NR暂时开通60M该场景退频及隔离带原则如下:切入子切入场景描述LTE退频要求隔离带原则D1D2 可直接退频D1D2不可直接退 频NR商用场景(NR默认开启 100MH。L&NR 同频共站NR100Mhl LTED1/D2共站部署必须退频5G&FDDTTDM厂商

23、,同站NR不设隔离带10(5G&FDM;商,TDD异1商)LTE站 点插花 在NR网 络中按宏站1:1规 划建设原则, LTE插花的主 流场景为杆站 插花无需退频开通60MNR规模连片NR站点连片 覆盖(规模在 15个及以上)无需退频NR小范 围连片NR小范围连 片(规模在10 个站点以内),NR区域内的LTE D1/D2 均 已移频,NR区 域外LTE未移 频无需退频NR小范围连 片,NR区域 内外的LTED1/D2均未移 频NR区域内必须退 频NR孤站 插花在LTE网 络中NR孤站插花在LTE网络中优先退频工参信息整理关键步骤如下:?确认精确站址、高度信息;?确认物理站点对应站型;?划分物

24、理站点扇区;?明确扇区下射频单元归属,方便后续统计软扩空间;?整理小区与扇区映射关系,方便后续制定扇区级容量保障方案物理站点及站型站点及站型信息收集,主要目的是确认5G示范区及隔离区内的LTE物理站 点信息,需收集的关键信息需包含:物理站点名称、站点经度、站点纬度、站型、 站高、设备厂家、覆盖场景 等准确信息。关键要求如下:.收集区域主要针对5G试验区和隔离区;.需获取所有室外发射点的精确站点信息;站点工参信息需包含整网所有站点(如 LTE、GSM、不同设备厂家 站点等);应包含现网所有可用站点,如 LTE站址、GSM站址、射频单元拉 远站址、室分外放站址、杆站、小微站等覆盖室外场景的站址;站

25、点信息收集以射频发射单元所在位置为准,不应以BBU机房经纬度位置为准,尤其针对拉远、室分外放站点。.确定物理站点站型(区分为宏站、微站两种类型即可)针对有D频段设备的站点,以D频段设备对应的站型为准;无D频段设备的物理站点,以FA或FDD设备站型为准。划分物理站点扇区12扇区是指覆盖一定地理区域的无线覆盖区,是对无线覆盖区域的划分。每个物理扇区1物理扇区3载频1扇区使用一个或多个无线载波完成无线覆盖。 明确扇区划分,基于扇区级话务情 况,可精确匹配容量解决方案,方便后续站点容量应对方案的制定。载频2载频3物理扇区2物理站点载频4图2-4扇区与载频关系示意说明图扇区划分方法:针对宏站(包含拉远站

26、点、室分外放站点)内所有扇区均部署D频段的站点,扇区指向与D频段小区覆盖方向一致;针对宏站(包含拉远站点、室分外放站点)未部署 D频段,或站下 部分扇区部署了 D频段的站点,扇区指向与基础覆盖小区方向一致, 基础覆盖小区确认优先级:FA频FDD1800FDD900 ;针对微站单独小区场景,扇区方向与该扇区小区方向一致; 针对微站小区合并场景,需根据物理站点位置与覆盖范围的对应关 系,确认扇区方向。明确扇区下射频单元归属射频设备型号排查,主要是收集现网存量设备软扩能力,其中主要需摸底的 方向:需整理的信息:扇区标志、射频设备型号、设备厂家、支持最大载波数(等 效到TDD 20M载波)、已使用载波

27、数(等效到 TDD 20M载波)、可软扩载波 数等。(1),明确归属该扇区覆盖范围的所有射频单元,并根据射频单元类型,统计 该射频单元支持的最大载波配置情况,其中两种场景需着重核实现网F频段设备是否支持开启A频段(设备及功率两个方面);微站设备是否支持FA (设备及功率两个方面)。13(2).频点使用情况的摸底主要是方便D频段移频,以及计算后续扇区级扩容空间,因此需整理扇区 级的频点使用情况,需整理信息如下:扇区标志、D4频点数量(0或1)、D5频点数量、D1频点数量、D2频点数量、D3频点数量、F1频点数量、F2频点数 量、A频点数量、FDD1800频点数量、FDD900频点数量。关键要求如

28、下:基于物理站点扇区与射频模块的映射关系,统计扇区内最大载波配 置能力;基于物理站点扇区与小区的映射关系,统计扇区下频点使用情况; 结合小区状态进行删选,剔除扇区下长期去激活小区占用的频点。整理小区与扇区映射关系小区与扇区映射关系的整理,主要计算扇区级容量现状。扇区话务需包含该 扇区覆盖范围下所有LTE小区,尤其是针对各频段分属不同逻辑站点,或同一 站点不同频段设备分属不同厂家的场景。扇区话务量为扇区下各小区的话务量之和,以便匹配话务增长,制定扇区级容量应对方案。小区与扇区映射关系整理方法:.同一物理站点上,覆盖相同方向的小区映射为同一扇区。.对于部分频段间小区方向不一致的站点,建议以打底覆盖

29、频段小区覆盖 方向为扇区基准覆盖方向,其他频段小区逆时针拟合至最近扇区。打底 覆盖频段优先级DFAFDD。场景划分现网区域信息导入地图,结合地物信息及实际环境,将相同类型功能区划分 成小区域(如居民区、商业区、交通枢纽、铁路沿线、工厂区等),便于后续场 景化容量预测。常规城区场景:可分为商业区、居民区、工业区等类型,其用户行 为、话务模型和增长趋势等可能存在不同,分别进行容量分析;14特殊场景:包含交通枢纽、铁路沿线等,其组网方案、产品类型、 业务情况等存在一定特殊性,建议单独考虑退频方案。容量现状分析.取5G试验区和隔离区内所有LTE小区(包含不同厂家设备),一周的 流量自忙时指标。指标提取

30、周期需保证能代表区域话务最高水平。指标项为集团扩容标准定义的相关指标:小区自忙时平均E-RAB流量(KB);有数据传输的RRO;上行利用率PUSCH% ;下行利用率PDSCH% ;下行利用率PDCCH% ;上行流量(GB ;下行流量(GB 。.将小区七天自忙时指标取平均,结合LTE扩容标准,计算该小区载波需 求个数。集团扩容指导意见参考如下:表2-1小区扩容集团指导意见小区分类标准有数据 传输的 RRC数利用率上/下行流量(GB)扩容门限(小区自忙时平均E-RAB流量,KB)上行利用率PUSCH下行利用率PDSCH/PDCCH大包小区 10001050%50%/50%0.3/5中包小区300小

31、包小区10001050%50%/50%0.3/5中包小区300小包小区5G反 开 3DMIMO - FDD1800MHz- FDD900MHz 。建议按照以下具体容量补充策略进行实施,实施后容量仍不满足需求的需要新建FDD Massive-MIMO、扇区分裂等:d)对于未部署5G产品或5G设备不支持4/5G双模及频率共享功能时,对 存在资源缺口的扇区进行扩容,策略按优先级排序依次为:开启 D3频 点、D7/8频点(主设备可支持)、扩容TDL-F/A频段(主设备可支持)、 新建/开启 FDD1800MHz、新建/开启 FDD900MHz、FDD Massive-MIMO、 扇区分裂等;e)部分扇

32、区负荷较高,现网已经配置较多载波,D1/D2退频后容量仍无法满足需求,NR可按4/5G协同需求开通60/80M带宽;205G试验区/隔离区增加F频段是否连续的检查环节。针对无 F频段和 FDD1800的站点,需核查站点周边F频段覆盖是否连续。. NR部署100M带宽工作流程总体原则为确保现网4G网络质量不受影响,NR署100M带宽后可达到质量预期, 根据前文分析NR部署100M带宽的总体原则要求:1、加快FDD1800s设入网,确保锚点连续覆盖。当前5G实施NSA&网模式, NS恪端必须占用锚点小区后,才能使用5G业务提升用户感知;考虑到FDD1800 在覆盖和上行方面的优势,广东优选FDD1

33、800作为锚点,各地市公司需加快FDD1800t设入网,优先确保锚点连续覆盖。2、做好业务量评估和容量补充,确保 D频重耕前后4G网络容量满足业务 需求。根据本文第3部分的指导意见,逐扇区、逐站点做好容量增长预测以及载 波需求确定,加快5G反向开启3D MIMO按照“先软后硬”的策略进行容量补 充,确保D频重耕前后4G网络容量满足业务需求。3、5G站点需连续覆盖,NR部署100M带宽需连片推进。根据本文第2部分 的指导意见,5G站点需实现连片开通(15站点以上连续)后部署100M带宽才能 确保4/5G网络的质量,否则效果比开启 60M带宽更差。工作流程NR部署100M需连片推进,以簇(20-3

34、0个覆盖连续的物理宏站为一个簇) 为单位整体评估和推进。簇内4G物理站点的各扇区容量需根据本文第 2部分进 行充分评估,确保重耕后载频配置能够满足业务预测需求。? 单点评估:逐扇区评估D频重耕后等效载频是否满足容量需求,确定可退频 的物理站;? 片区评估:逐簇(20-30个连续覆盖物理宏站)进行5G开通情况评估,簇内 可5G站点实现连续覆盖且可退频的4G物理站点比例超过60%则具备5G 连片部署100M条件;? 单站实施:共站址4G站点反开3D MIMO D1/D2完成退频;? 整簇实施:满足连片部署100M条件的簇,采用一次性集中全部重耕的方式进行D频段移频,簇内NR部署100M带宽;? 全

35、网实施:全网具备5G连片部署100M条件,逐步完成连片区域的D频段整体重耕工作,NR部署100M带宽21扇区整诲不可退 氯施建站点空掂引退 痴&告箱内不 可连片开 通 100M拿内5GlM 探片开通 liOM实施步骤针又t 5G开通区域,需按以下方式及步骤开展4G站点D1D2!频和5G连片部 署100M的评估。1、簇的划分在4G测试网格的基础上再细分片区划簇,以簇作为片区单位开展簇内5G是否可连片部署100M的评估;? 簇的定义为:以4G物理宏站计数(仅计算宏站,微小站、室分站不计入), 20-30个地理上连片覆盖的物理宏站站区域为一个簇;? 定义簇编号:拉网网格编号-NO,比如A1-1、A1

36、-2、B1-1等,以此类推。2、单扇、单站评估以4G物理站点的扇区(具体见2.2.2 )为最小单位进行D1/D2是否可退频 的评估。统计当前扇区配置的4G载频情况、以及根据扇区业务量评估 D1/D2移 频后可配置的载频情况(考虑反开 3DMIMO可快速扩容的载频,先软后硬),按 表3-4统一折算为“等效TD四频数”,进行前后比对:? 扇区等效tdM频数=F1*1+F2*0.5+D1*1+D2*1+D3*1+D7*1+D8*0.5+A*0.5+FDD1800(20M)*1.5 +FDD900(10M)*0.5+3DMIMO*2.5? D1/D2移频评估,根据4G扇区业务量、考虑可快速扩容的载频(

37、先软后 硬)、反开的4G3DMIM喷频等因素,评估测算D1/D2移频后可配置的扇 区等效载频数? 如果“评估D1/D2移频后可配置的扇区等效TDD频数”大于等于“当 前配置的扇区等效TDDO;频数”,则该扇区即可进行D1/D2退频。? 当一个4G物理站点的所有扇区均可退频 D1/D2,即认为该物理站点可做22D频退频;反之,当有一个扇区不可退频,该物理站点即认定不可D频退频。全省D频段退频测算评估表-模板.xlsx3、逐簇评估当一个簇(20-30个物理宏站点)内5G站点连续覆盖且可退频的4G物理站 点比例大于等于60炊以上,可认定该簇内5G站点可连片部署100M? 45G同频组网情况下,LTE

38、站点对5G (100M)的干扰会影响5G性能? 根据实验数据,当一个片区内5G (100M)站点数相比未退频 4G站点数的比例达到1:1.4后,5G性能会有明显恶化;未退频 4G站点数越多、5G性能恶化越严重。4、重耕实施、NR部署100M带宽? 单站实施:共站址4G站点反开3D MIMO! D1/D2完成退频。? 整簇实施:满足连片部署100M条件的簇,采用一次性集中全部重耕的方 式进行D频段移频,簇内NR部署100M带宽;针又t 5G不可连片开通100M 的簇,可以暂按60M进行连片开通;后续在反向开通 4G的3D-MIMOt, 可根据先软后硬的原则逐步开展 LTE扩容工作,根据业务量和扩容进展 动态进行再次评估,直至达到 5G开通100M条件。? 全网实施:全网具备5G连片部署100M条件,逐步完成连片区域的 D频 段整体重耕工作,NR部署100M带宽。.网络稳定性保障要求退频方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