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中数学考试必备的知识点整理温馨提示:在复习的同时,也要结合课本上的例题去复习,重点是课本,而不是题目应该怎样去做,所以在考前的一天必须回归课本复习,心中无公式,是解不出任何题目来的,只要心中有公式,中等的题目都可以解决。必修一:一、集合的运算:交集:定义:由集合A和集合B中的公共元素组成的集合叫交集,记为AB并集:定义:由属于集合A或属于集合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叫并集,记为AB补集:定义:在全集U中,由所有不属于集合A的元素组成的集合叫补集,记为CUA二、指数与指数函数1、幂的运算法则:(1)am?an=am+n,()amanamn,()(am)n=amn(4)(ab)n=a23n?bnana
2、n(6)a0()a1()nmn(9)n1(5)nmaambbn=1(a0)7an8aman2、根式的性质(1)(na)na.()当n为奇数时,nana;当n为偶数时,nna,a0.2a|a|a,a05.指数式与对数式的互化:logaNbabN(a0,a1,N0).6、对数的运算法则:()()(1)ab=Nb=logaNloga1=0aa=1logaN2()a3loga(4)logaab=b()=N(MN)=logaM+logN5a6log(7)loga(M)=logaM-logaN()aNb=blogaN()换底公式:alogbNN8log9logN=logba(10)推论:logambnnl
3、ogab(a0,且a1,m,n0,且m1,n1,N0).m(11)logaN=1()常用对数:lgN=log10N()自然对数:lnA=logeAlogNa1213必修4:1、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角030456090180270360角的32弧度数043226Sin12310-1002221Cos13210-101222tan0313不存在0不存在032、诱导公式:函数名不变,符号看象限(把看成锐角)公式一:Sin(+2k)=Sin公式二:Sin(+)=-SinCos(+2k)=CosCos(+)=-Costan(+2k)=tantan(+)=tan公式三:Sin(-)=-Sin公式四:Sin(
4、-)=SinCos(-)=CosCos(-)=-Costan(-)=-tantan(-)=-tan公式五:Sin(-)=Cos公式六:Sin(+)=Cos22Cos(-)=SinCos(+)=-Sin223、两角和与角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sin()sincoscossinsin()sincoscossincos()coscossinsincos()coscossinsintan()tantantan()tantan1tantan1tantan二倍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sin22sincoscos2cos2sin212sin22cos21tan22tansin21cos2cos21cos2
5、1tan222sincos1sin225、向量公式:abx1y1(x2,y20)(abx1y2x2,y10)x2y222ab(ab)2a22abb2a2abcosbabx1x2y1y2(求向量的夹角)cosabx12y12x22y222abab0平面内两点间的距离公式:设a(x,y),则2ax2y2或ax2y2平面内两点间的距离公式:a(x12x22)(y12y22)高中数学必修5知识点归纳第一章解三角形1、正弦定理:在C中,a、b、c分别为角、C的对边,R为C的外接圆的半径,则有abc2RsinsinsinC2、正弦定理的变形公式:a2Rsin,b2Rsin,c2RsinC;sina,sin
6、b,sinCc;a:b:csin:sin:sinC;2R2R2RabcabcsinsinCsinsinsinCsin(正弦定理用来解决两类问题:1、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所对的角,求其余的量。2、已知两角和一边,求其余的量。)对于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所对的角的题型要注意解的情况。(一解、两解、无解三中情况)3、余弦定理:在C中,有a2b2c22bccos,b2a2c22accos,c2a2b22abcosC4、余弦定理的推论:cosb2c2a2,cosa2c2b2,cosCa2b2c22bc2ac2ab(余弦定理解决的题型:1、已知三边求三角.2、已知两边和他们的夹角,求第三边和其他两角.)5、三角
7、形面积公式:SC1bcsin1absinC1acsin222bC的角C2b22,6、如何判断三角形的形状:设a、c是、的对边,则:若ac则C90;若a2b2c2,则C90;若a2b2c2,则C90附:三角形的五个“心”;重心:三角形三条中线交点.外心:三角形三边垂直平分线相交于一点.内心:三角形三内角的平分线相交于一点.垂心:三角形三边上的高相交于一点7、(1)测量角度问题是指无法直接用量角器测量角度的求解问题在实际生活中,要测量角的大小,求三角形中角度的大小,求不能直接测得的角,求轮船航行时航速与航向等问题均可结合正弦定理及余弦定理,通过解三角形求解在解决与测量问题有关的题目时,要搞清楚仰角
8、、俯角、方位角与方向角的含义,合理的构造三角形求解,即把实际问题数学化2)解三角形的应用题时,通常会遇到两种情况,如下:已知量与未知量全部集中在一个三角形中,依次利用正弦定理或余弦定理解之3已知量与未知量涉及两个或几个三角形,这时需要选择条件足够的三角形优先研究,再逐步在其余的三角形中求出问题的解第二章数列1、数列:按照一定顺序的一列数称为数列。2、项:首项:数列中每一项都和它的序号有关,排在第一位的数(a1)数列记为an:a1、a2、a3an通项:an4、已知Sn求an的公式:ans1a1(n1)snsn1(n2)注:ana1n1dnda1d(d可为零也可不为零为等差数列充要条件(即常数列也
9、是等差数列)若d不为0,则是等差数列充分条件).等差an前n项和SnAn2Bndn2a1dnd可以为零也可不为零为等差的充222要条件若d为零,则是等差数列的充分条件;若d不为零,则是等差数列的充分条件.非零常数列既可为等比数列,也可为等差数列.(不是非零,即不可能有等比数列)5、数列:按照一定顺序排列着的一列数6、数列的项:数列中的每一个数7、有穷数列:项数有限的数列8、无穷数列:项数无限的数列9、递增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都不小于它的前一项的数列(即:an+1an)10、递减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都不大于它的前一项的数列(即:an+10,d0时,满足am0的项数man中,有关Sam10
10、使得sm取最大值.(2)am0当a10时,满足的项数m使得sm取最小值。在解含绝am10对值的数列最值问题时,注意转化思想的应用。等比数列1、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比等于同一个常数,则这个数列称为等比数列,这个常数称为等比数列的公比符号表示:an1q(注:等比数列中不会出an现值为0的项;同号位上的值同号)注:看数列是不是等比数列有以下四种方法:anan1q(n2,q为常数,且0)an2an1an1(n2,anan1an10)ancqn(c,q为非零常数).正数列an成等比的充要条件是数列logxan(n1)成等比数列.2、等比中项:在a与b中间插入一个数G,使a,G,b
11、成等比数列,则G称为a与b的等比中项若G2ab,则称G为a与b的等比中项(注:由G2ab不能得出a,G,b成等比,由a,G,bG2ab)53、通项公式:若等比数列an的首项是a1,公比是q,则ana1qn14、通项公式的变形:aaqnm;aaqn1;qn1an;qnmannm1na1am5、性质:若an是等比数列,且mnpq(m、n、p、q*),则amanapaq;若an是等比数列,且2npq(n、p、q*),则an2apaqna1q16、等比数列an的前n项和的公式:Sna11qna1anq1qq11qsna1a2an7、几种常见的数列的思想方法: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为Sn,在d0时,有最大值
12、.如何确定使种方法:一是求使an0,an10,成立的n值;二是由Sndn2质求n的值.2数列通项公式、求和公式与函数对应关系如下:数列通项公式对应函数Sn取最大值时的n值,有两(a1d)n利用二次函数的性2等差数列ana1(-1)ddn(a1d)y(dC时为一次函数)ndxb等比数列ana1qn1a1qnyaqx(指数型函数)q数列前n项和公式对应函数等差数列Snna1n(n1)ddn2(a1d)ny2bxax(a0时为二次函222数)等比数列Sna1(1qn)a1qna1yaqxb(指数型函数)1q1q1q综合数列的知识点部分1、判断和证明数列是等差(等比)数列常有三种方法:(1)定义法:对
13、于n2的任意自然数,验证anan1(an)为同一常数。(2)通项公式法。(3)中项公式法:验证an162an1anan2(an21anan2)nN都成立。2、数列求和的常用方法公式法:适用于等差、等比数列或可转化为等差、等比数列的数列。裂项相消法:适用于c其中an是各项不为0的等差数列,c为常数;部分无理数anan1列、含阶乘的数列等。错位相减法:适用于anbn其中an是等差数列,bn是各项不为0的等比数列。倒序相加法:类似于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方法.3、常用结论:1+2+3+.+n=n(n1)1+3+5+.+(2n-1)=n221n(n1)21323n32122232n21(1)(2n
14、1)1116nnn(n1)nn112)1(1n1)n(n2n211p(11)(pq)pqqpq4、求通项的方法:累加法,如:an1an()累乘法,如:an1f()fnann构造法:如:an1AanBan1BA(anB)A1A1第三章不等式1、常见用语的符号表示:“不超过”:“超过”:“超不过”:2、比较大小的方法:ab0ab;ab0ab;ab0ab(利用作差法)技巧:优先考虑加减,后考虑两边平方。回顾:作差法的步骤:作差;变形;定正负;得出结论。3、不等式的8条性质(利用生活上的一些事情去记忆,例如两(三)人比谁有钱;比谁高,):abba;(两个的游戏)ab,bcac;(第三个是中间人时)ab
15、acbc;(C无需任何条件)(三个游戏)ab,c0acbc,ab,c0acbc;ab,cdacbd;(四人游戏,大+大,小+小)ab0,cd0acbd;(大大,小小)ab0anbnn,n1;(分身术)ab0nanbn,n1关于等式的事实和性质是解决不等式问题的基本依据。4、一元二次不等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的不等式75、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求解:特例一元一次不等式axb解的讨论;2b24ac000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图象一元二次方程ax2有两相异实根有两相等实根bxc0 x1,x2(x1x2)x1b无实根a0的根x22aax2bxc0bR(a0)的解集xxx1或x
16、x2xx2aax2bxc0 xx2(a0)的解集xx1对于a0的不等式可以先把a化为正后用上表来做即可。二元一次不等式: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1的不等式6、二元一次不等式组:由几个二元一次不等式组成的不等式组7、二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满足二元一次不等式组的x和y的取值构成有序数对x,y,所有这样的有序数对x,y构成的集合8、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直线xyC0,坐标平面内的点x0,y0若0,x0y0C0,则点x0,y0在直线xyC0的上方若0,x0y0C0,则点x0,y0在直线xyC0的下方9、线性规划:、画直线(边界)虚、实线区别:虚线:/实线:/分边:取特殊点(在线内外)
17、检验注意:直线未经过原点时,优先使用(0,0)判定;直线过原点则选择数轴上的点。10、线性约束条件:由x,y的不等式(或方程)组成的不等式组,是x,y的线性约束条件。目标函数:欲达到最大值或最小值所涉及的变量x,y的解析式。线性目标函数:目标函数为x,y的一次解析式。8线性规划问题:求线性目标函数在线性约束条件下的最大值或最小值问题。可行解:满足线性约束条件的解x,y。可行域:所有可行解组成的集合。最优解:使目标函数取得最大值或最小值的可行解。11、设a、b是两个正数,则ab称为正数a、b的算术平均数,ab称为正数a、b的几2何平均数12、均值不等式定理:若a0,b0,则ab2ab,即abab
18、213、常用的基本不等式:a2b22aba,bR;aba2b2a,bR;222ababa0,b0;a2b2aba,bR222高中数学选修11知识点归纳第一章常用逻辑用语1、命题:可以判断真假的陈述句叫做命题。其中判断为真的语句叫做真命题;判断为假的语句叫做假命题;(注意: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一般都不是命题;要判断一个命题是真命题,一般需要经过严格的推理论证,在判断时,要有推理依据,有时应综合各种情况作出正确的判断,而判断一个命题是假命题,只需举出一个反例即可2、命题的条件与结论:“若p,则q”的形式的命题中的p称为命题的条件,q称为命题的结论。注意:有些命题虽然表面上不是“若p,则q”的形
19、式,但是把它的表述作适当改变,也可以写成“若p,则q”的形式3、四种命题:原命题为:若p,则q,逆命题为:若q,则p,即交换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即得其逆命题.否命题为:若p,则q,即同时否定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即得其否命题.逆否命题为:若q,则p,即交换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并且同时否定,则得其逆否命.4、四种命题的相互关系:(一)四种命题之间的相互关系结论:互为逆否的两个命题是等价的。(对角线命题真假性统一)9(二)四种命题的真假性(三)四种命题的真假性之间的关系:原命题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两个命题互为逆否命题,它们有相同的的题真假性真真真真两个命题为互逆命题或互否命题,它们的真假假真真假性假真真
20、真没有关系假假假假5、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定义:若pq,则p是q的充分条件,q是p的必要条件6、充要条件定义:如果p是q的充分条件,p又是q的必要条件,则称p是q的充分必要条件,简称充要条件,记作pq注意充要条件的证明:证明充要条件应从两个方面证明,一是充分性;二是必要性。充要条件的判断方法(1)定义法:直接利用定义进行判断:(2)等价法“p?q”表示p等价于q,要证p?q,只需证它的逆否命题非q?非p即可,同理要证p?q,只需证非q?非p即可,所以p?q,只需非q?非p.(3)集合法:利用集合间的包含关系进行判断若A?B,则p是q的充分条件,由xA,可得xB;若A?B,则p是q的必要条件,要使
21、xB,则xA是必不可少的;若AB,则p是q的充要条件;若AB,且BA,则p既不是q的充分条件,也不是q的必要条件7、常见的几种条件:若pq,但qp,则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也可以说q的充分条件不必要条件是p)若pq,但qpp是q的必要不充分条件(也可以说q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条是p);,则若pq,且qp,则p是q的充要条件(也可以说q是p的充要条件),记作pq;若pq,且qp,则p是q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重要结论与注意:小X围大X围,但是大X围不能推出小X围8、逻辑联结词:且、或、非且:p且q(pq)“同真为真;一假即假”或:p或q(pq)“同假为假;一真即真”非:非p(p):“p与p的真假
22、相反”注意:若(pq)为真,(pq)为假,则你所得到的结论是?“p、q一真一假”109、全称命题:陈述某集合中的所有元素都具有(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命题,无一例外,强调“整体、全部”全称命题p:xM,p(x),它的否定:p:x0M,p(x0)常见的全称量词:对所有的、对任意一个、对一切、对每一个、任给、所有的特称命题:陈述某集合中有(存在)一个元素具有(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命题,强调“个别、部分”的特殊性特称命题p:x0M,p(x0),它的否定p:xM,p(x)常见的特殊量词:存在一个、至少有一个、有些、有一个、对某个、有的结论:全称命题的否定是特称命题,特称命题的否定是全称命题。10、如何判定全
23、称命题和特称命题的真假?x都验证使p(x)成立;若要判定为假对全称命题,若要判定为真命题,需对每一个命题,只需举一个反例对特称命题,若要判定为真命题,只需找一个元素x0使p(x0)成立;若要判定为假命题,需证明对每一个x,p(x)不成立11、常见词语的否定词语词语的否定等于不等于大于小于是不是都是不都是(都不是要区分)至多一个至少两个至少一个一个都没有任意某个所有的某些第二章圆锥曲线与方程(一)椭圆1、椭圆方程的第一定义:MF1MF2F1F2方程为椭圆,MF1MF2F1F2无意义,MF1MF2F1F2以F1,F2为端点的线段MF1MF2=2a(固定)F1F2=2c(焦距)a2b2c2(a最大)
24、注:定义中要重视“括号”内的限制条件2、椭圆的几何性质:焦点的位置焦点在x轴上焦点在y轴上11图形标准方程X围顶点轴长焦点焦距对称性离心率x2y21ab0y2x21ab0a2b2a2b2axa且bybbxb且aya1a,0、2a,010,a、20,a10,b、20,b1b,0、2b,0短轴的长2b长轴的长2aF1c,0、F2c,0F10,c、F20,cF1F22cc2a2b2关于x轴、y轴、原点对称c1b2e20e1aa注意:标准方程是根据分母的大小来判断焦点在哪一坐标轴上。如果知道两点坐标,确不知道焦点在什么轴上,我们为了方便计算,就设一般方程为Ax2By21(A0,B0,且AB)3、焦半径:x2y21(ab0)上的一点,F1,F2为左、右焦点,则由椭圆方程的第二定义设P(x0,y0)为椭圆2b2a可以推出:PF1aex0,PF2aex0 x2y21(ab0)上的一点,F1,F2为上、下焦点,则由椭圆方程的第二定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机场、火车站物业保洁及旅客服务合同范本
- 债务清算与离婚后财产分割及子女教育保障专项协议
- 离婚子女户口迁移抚养责任协议及变更抚养协议
- 婚姻破裂有声小说制作与赡养费支付合同
- 班组成员安全培训课件
- 管理培训生竞聘
- 高血压艾灸课件
- 科技技术面试题目及答案
- 中国银行2025南通市秋招笔试创新题型专练及答案
- 工商银行2025西宁市秋招笔试EPI能力测试题专练及答案
- 机械动力学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年产2.03万吨高端精细化学品及5G新材料项目环评报告书
- 群众文化副高答辩问题及答案
- 弱电维护保养合同
- GB/T 41972-2022铸铁件铸造缺陷分类及命名
- 主编-孙晓岭组织行为学-课件
- 新闻传播中的媒介素养课件
- 中医刮痧法诊疗操作评分标准
- 《师范生教师职业能力证书》样式及说明
- 学校体育学(第三版)ppt全套教学课件
- 住建部《建筑业10项新技术(2017版)》解读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