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练习题(无答案)_第1页
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练习题(无答案)_第2页
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练习题(无答案)_第3页
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练习题(无答案)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关于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的练习一选择题 TOC o 1-5 h z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电解NaCl的水溶液,不可能得到的生成物是()A. KNO3 B. C1 2 C. H 2 D. NaOH.某物质在隔绝空气的情况下加热,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推断该物质的元素组成为()A.由碳元素和氢元素组成B .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C. 一定有碳、氢元素,可能有氧元素D .无法判断.下列说法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A. mg水受热变为 mg的水蒸气 B . 62g磷和80g的氧反应生成142g五氧化二磷C. 20g食盐溶于80g水得到100g的食盐水 D .拧开盛酒精的瓶盖一段时间后质量变小

2、.工业上常用乙快燃烧产生的高温火焰来切割金属。若用R表示乙快,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则乙快的化学式是()2H6)分子的种类 TOC o 1-5 h z A.C 2TB.C2H2C.CH3COOHD.C.在A +2B2= 2 X的反应中,X的化学式是()A . AB B . A2BC. ABD. A2B2.化学反应前后,下列各项中,肯定没有变化的是(原子数目原子的种类分子数目元素的种类物质的总质量物质的种类A .B .C . D .红磷在耐高温的密闭容器中(内含空气)加热,能正确表示容器里所盛物质总质量变化的图象是(.某化合物完全燃烧,需要 4.8 g氧气,同时只生成 4.4 g二氧化碳和2.7g

3、 水,则该化合物中()A.只含有碳、氢两种元素B.只含有碳、氧两种元素C.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D .无法确定反应后).右图是“尾气催化转换器”将汽车尾气中有毒气体转变为无毒气体的 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园球代表不同原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此反应有单质生成B .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是不可分的C.图中生成物全部是化合物D .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A B、C三种不同的分子。该反应就反应后.右图形象地表示某反应前后反应物与生成物分子及其数目的变化,其中分别表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A、日C前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A.4 : 1 : 3B.3: 1 : 2C.4 : 1 : 2D.3: 1 : 3.将

4、25克甲物质,5克乙物质,10克丙物质混合加热发生化学反应,经分析知反应后混合物中含有10克甲,21克丙,还含有一种新物质丁,则丁物质的质量为()A. 40 克 B . 20 克 C . 11 克 D . 9 克12.4gA物质与5gB物质混合反应,能生成6gC物质,剩余3gB。若将7gA与3gB混合反应,则生成C物质的质量是()A. 9g B . 10g C. 8g D. 3g.将a克过氧化氢与b克二氧化镒一同放入容器中待反应后,发现容器中剩余物质为c克,则生成氧气的质量为()A. (a-b)克 B . (a-b-c )克 C. (a+b-c)克 D . (a-b+c)克.在A+ B- C+

5、 D反应中,有52克的A与适量的B完全反应,生成了 34克C和20.8克D,则反应用去的 B的克 数是()A. 54.8 克 B . 52 克 C . 18 克 D . 2.8 克.在化学反应 A+ 2B=C中,1.5克A与足量的B充分反应后,生成 9.5克C,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为()A.3 克 B .9.5 克 C .8克 D .4 克.已知反应3A+ 2B= 2C+ D, A、B两物质完全反应时质量比为4: 3,若生成C和D共140克,则该反应消耗 B的质量为()A. 60 克 B . 80 克 C . 90 克 D . 120 克17、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 X、Y、Z、Q共四种物质,在一定

6、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下列关于该密闭容器中发生的化学反应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物质XY ;ZQ反应的质量加22r 64,5反应后质=/马待测24014A.分解反应 B .反应后X的质量为55g C . Z一定是化合物D.生成的Y一定是单质18.在一密闭容器里放入四种物质,使其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数据如下则下列表述正确的是()四种物质甲乙丙丁反应前质量(g)251515反应后质量(g)11未测122A.末测值为3g B .丙一定是催化剂C.乙全部发生了反应D .甲与乙反应的质量比为 14: 3 TOC o 1-5 h z 19.在X+ 2Q更挂CO+2HO的反应

7、中,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判断出X的一化学式为()A. CHB . GHOH C . C D . CO.亚硝酸钠(NaNO)外观与食盐很相似,有咸味,误食易中毒。区别它们的一种方法是:隔绝空气加热。没有 明显变化的是食盐。能分解放出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的是亚硝酸钠。此气体可能是()A. SO B .NO C , N2,D . NH.“绿色,奥运”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主题之一。为减轻大气污染,在汽车尾气排放口加装“三效催化净化器” 在不消耗其它物质的情况下,可将尾气中的CO NO转化为参与大气循环的无毒混合气体。试推测,该无毒混合气体是()A. N2和 CQ B . CO和 NO C. CO和 QD

8、. CO和 SO二.填空题.请从铜、镁、水、氧气、红磷中选择适当的物质,按要求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化合反应(发出耀眼白光) -分解反应放出大量白烟L的反应红变黑的反应.杨凌农科城使用的某种无土栽培营养液中含有硝酸钾。硝酸钾受热易分解,发生的反应是:2KNO= 2KNO +(1,上面横线上的物质化学式为 KNO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 (3)氧分子由氧原子构成,氧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0: 为,其最外层有 个电子。(4)根据KNO的性质推测,其贮存方法应为。24、在一个密闭容器中内有,A、B、C、D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则该密闭容器中发生的化学反应为()物质ABCD反应前

9、质量/g0801025反应后质量/g111013A、 A + B C + D BC、 A 一 B + C + D25、若用表示不同的原子,这些相同或不相同的原子的组合可以构成不同的分子,当用图示表示某个化学反应时,下列选项与该示意图相符合的反应是()点燃点燃A、2H2+Q=2H2OB 、2C2H2+5Q=4CO+2H2O点燃点燃C、2CHOH+3O=2CO+4H2O D、CH+2Q=CO+2Ha。26、为了能及时发现煤气泄漏,常在煤气中加入少量有特殊气味的乙硫醇(GH5SH。乙硫醇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QH5SH + 9。2 = xCO2 + 2Y + 6H 2O已知Y由两种元素组成则 x=

10、,Y的化学式。27.氯仿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它在空气中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汞和氯气三种物质。 经测定,10.1g氯仿可与11.2g氧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8.8g二氧化碳和5.4g水,同时生成 氯气。由以上数据计算后推知,氯仿是由 共 种元素组成。28.2008年我国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发射“神舟七号”,火箭推进器中常装有燃料液态肿(X)和氧化剂过氧化氢(H2Q),它们混合时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H 2Q+X = = = N 2+ 4 H 2O, 则肿的化学为 。3.根据化学方程式2 H2Q 空2 2H2。+ 0 2T ,请写出它的三种读法:。29鸡蛋腐败会发出一种无色、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H2S)

11、。硫化氢气体是一种大气污染物,它在空气中点燃能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和水, 把硫化氢气体通入浓硫酸中,发生的反应为:HS+HSQ(浓尸SO2+XJ +2H0从上述叙述中,归纳出硫化氢的物理性质:、硫化氢的化学性质是:。(3)若排放的尾气中含有硫化氢,用浓硫酸来吸收是否可以?说明原因.饲养观赏鱼,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增进人们对生活的热爱。空运观赏鱼,必须密封。为了解决鱼的吸氧问题, 可在水中加入过氧化钙(化学式CaO),过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的是氢氧化钙和氧气。写出过氧化钙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配平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 C 3H8+ O 2CO+ H 2O;Mg3N2 Mg+ N 2(3) FeS+ O 2Fe2Q+SO 2.查获的大麻(化学式是)等毒品常在空气中焚烧销毁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试写出大麻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用纳米级的某种氧化物做催化剂,使汽车尾气中的CO艮NO反应转化为两种气体,其中一种可参与植物的光合作用,另一种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这两种气体是 和 。写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