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云南白族龙传说看白族民间对传统道德的强调和追求_第1页
从云南白族龙传说看白族民间对传统道德的强调和追求_第2页
从云南白族龙传说看白族民间对传统道德的强调和追求_第3页
从云南白族龙传说看白族民间对传统道德的强调和追求_第4页
从云南白族龙传说看白族民间对传统道德的强调和追求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从云南白族龙传说看白族民间对传统道德的强调和追求基金项目:本文系云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项目“云南白族龙传说的英译及研究”(2018JS446)阶段性成果。龙是白族民间神话传说故事中的重要形象,在白族民间文学中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形象体系,在广大白族民众中广为流传。白族自称为“九隆族”后裔,在大理市大展屯东汉墓出土的文物中,有双龙造型文物;在喜洲镇发掘的杨姓墓碑上,谱有杨姓为“九隆后裔”之说;在其他白族大姓,如赵、李、董、尹、何、张、段、施等族谱和墓碑中,亦自称为“九隆后裔”。白族龙传说在我国五十多个少数民族龙传说中数量首屈一指,主要分布在传说中称为“西海”的云南大理洱海一带。这些传说故事表现了白族民

2、间对仁善、诚信知报、勇毅力行等传统道德的强调和追求。一、仁善白族龙传说的故事很多都表现了白族民间对“仁善”传统道德的强调和追求。仁”是中华民族道德精神的象征,是各槿道德中最基本的也是最高的德目,而且在世俗道德生活中也是最普遍的德性标准。仁善,首先表现为怜悯和同情。所谓怜悯,是指见到别人受苦受难,不自觉地表现出哀怜之心。如九龙圣母传说中,观音为了使大理长久太平,一心想访求一位能治理古国的好国王,她知道细孥罗是九龙子降世,就变化成梵僧模样,去试试他的德行。观音直接来到细孥罗的家里,见茉莉姑(细孥罗的母亲)在灶房里煮好了一小瓦盆麦粥,准备送给儿子作晌午饭。观音合拢双掌对茉莉姑说:女施主,贫僧千里迢迢

3、来到宝地,两天没有吃到东西了,特意来化缘一顿饭充饥,请发发慈悲吧。茉莉姑听了,又看看这位远来的和尚实在是很饥饿的样子,不禁生了恻隐之心,心想:哪怕自己不吃,让儿子多饿一会儿,也应当让这位和尚吃饱。”她就毫不迟疑地把那盆麦粥端给了和尚。和尚接过,一口气喝个精光,口念阿弥陀佛”,便辞别出门去了。茉莉姑连忙又做了一小盆准备送去。可观音又变成另外一个和尚走进来了,年纪模样虽然与前面的那个不同,可说话口气还是一样,还是说饿了两天了,茉莉姑又爽快地把那一小盆粥端给和尚吃了。她看时间不早了,又赶紧第三次煮了麦粥送到田里,此时太阳已经偏西了。细孥罗早就饿得心里发慌,问妈妈怎么今天晌午饭送得这么晚。茉莉姑把两位

4、远来的和尚来化缘的事告诉了儿子。细孥罗点了点头,抬起粥盆正要喝时,不想那个和尚又来了,口称肚子还饿着,走不动了。细孥罗就把送到嘴边的麦粥恭恭敬敬地端给和尚说:老师傅,请喝吧!我家离得近,我回去吃好啦。和尚接过来把一盆粥又喝光了,瞅瞅他娘儿俩脸上毫无愠色,于是,含笑开口道:你们母子真是好人,实话告诉你们,我是观音,已经把罗刹恶魔除灭了,如今这个古国没有国王,要你儿子去做国王。”见到他人受苦受难,从对方角度设身处地地为对方着想,想象自己处在那样的情境当中的痛苦感受和心情,亦即“感同身受”。正是由于这种“感同身受”,细孥罗和母亲几次把粥给和尚吃了,可以说是满足他欲食的愿望,自然也可以视为仁心善行。孔

5、子一再强调“仁”,儒家所谓的“仁”的要义之一就是对弱者的怜悯与同情。正是出于对弱者的怜悯与同情,细孥罗在饿得心里发慌的情形下还能把粥让给和尚喝了,可谓仁人之心了。在幺龙王的传说故事中,南诏王听从了罗荃的计谋,命两万名犯人在一百天之内打干死海里的水,开采出玉湖龙王银库的银子。水若打不干,便把这两万名犯人都投入死海喂鱼虾。幺龙王十分同情这些犯人们,他想,若他们开采不出来银山,他们就将死于非命;但如若自己献出了银山,便要撼动居身之所,若是父王知道了,连他自己的性命也不保,但想想还是救众人要紧。于是,他说:“大家别哭了,我可以救你们,我就是死海里看守银山的幺龙王,我要在死海里打个洞,直通金沙江,让水流

6、尽,露出银山,给你们开采。救下你们,我就心满意足了。”凿了一天一夜,他在死海里打出了一个斗大的空洞海底被凿穿了,死海里的水哗哗地从岩洞流到金沙江去了。他自己遍体鳞伤。老龙王知道儿子放弃了银山,大发雷霆,要将幺龙王斩首。观音被幺龙王舍己救人的品德所感动,亲自到玉湖龙君面前为幺龙王求情,结果幺龙王免于被斩首,但仍被撵出龙宫。这种造福群体的自我牺牲精神,直接表现了仁善的美德。为了救下两万名罪犯的性命,他甘愿放弃自己的居身之所,冒着丢掉性命的危险,急众人所急,为众人着想,这本身也是仁”和“善”的表现,真切地体现了白族民间对仁善道德的强调与追求。二、诚信知报信”是做人的立身之本,孔子日:人而无信,不知其

7、可也又有工诺千金言九鼎”这样的格言,反映了中国传统社会重诺守信的风范。在民间,作为一种人际关系准则,言而有信,一言九鼎,言出必践,言必行,行必果,这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在白族龙传说故事中,言而有信、言出必践也同样被强调着。如银龙泉的传说故事,从穷秀才段宗合和老财主向小白龙借金银器物的对比当中,我们可以看出对守信之德的肯定。段宗合的老母亲去世了,可是他家贫如洗没有办法安葬母亲。他很想好好地安葬母亲,聊表孝心,只能求助小白龙,并且承诺:给我的东西我收下,借我的东西用后在三天内保证归还。”小白龙同意借给段宗合他所需要的东西并附上一张字条,上面写着银子送你,用具归还”八个字。在小白龙的帮助下,段

8、宗合终于圆圆满满地办完了母亲的丧事。办完事的第三天晚上,段宗合就把所借的用具如数送回银龙泉边。由于段宗合的守信,从那以后对那些确有难处又守信的人,小白龙都尽量满足他们的请求。大理城里有个财主,虽然家财万贯,但仍贪心不足,听说小白龙那里有无数金银器物,便开始动心了。他收买了一个好吃懒做的小伙子,去向小白龙借金银器物,把金杯、玉盏、银碗、银盘、银箸各借了三十套。财主见了爱不释手,当天就把这些宝物藏了起来。七天过去了,财主没有归还宝物的意思;半个月过去了,仍无半点动静;一直到七七四十九天后,财主一直没有归还金银器物。小白龙一贯以行善为本,所以并没有立即惩罚贪得无厌的财主,而是耐心地等,一直到四十九天

9、后,小白龙才决心惩罚那财迷心窍的财主,把财主家的十几间大瓦房一下子烧得一干二净。言而无信的财主也在这次火灾中丧了命。穷秀才段宗合和老财主向小白龙借金银器物的对比,反映了言而有信的传统道德,也体现了白族民间对人格自律和信义道德的追求。古人云,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知恩必报是中国人伦理道德的准则。知报就是知恩图报,“投我以桃,报之以李”“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衔环结草,以恩报德”“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些古训传承千年,历久弥新,说的就是人要知恩图报的道理。感恩是做人的一种基本道德,也是对道德的褒扬和肯定。在白族龙传说中有很多这样的故事,比如龙太婆赠水晶珠。渔夫阿和出海撒网捕到了一条十来斤重的红

10、鲤鱼,阿和瞧着红鲤鱼可怜就把它放了。不想这红鲤鱼竟是东洱河的龙母。大理那时正遭旱灾,三年滴雨不下,庄稼颗粒无收。正当阿和上山找水源又累又渴睡倒在树下时,龙母出现了。为了感恩,龙母想接他去龙宫享福,免得他和别人一样受罪。阿和不忍高隹开正在受苦中的乡亲们独自去享福,所以他拒绝了龙母的邀请。龙母十分感动,给了阿和一颗能降雨的水晶珠,拯救了遭旱地区的所有老百姓。人区别于动物的一个方面就在于人有感情,有道德,有感恩之情,有正义之心。白族龙传说中不乏这样的小故事,蕴藏了白族人民对知恩图报道德的崇尚和追求。三、勇毅力行“勇毅力行”是中华民族在践履道德方面所具有的德性和德行,或者说是在道德意志方面所体现的美德

11、。“勇毅”直观的解释就是做事有胆量、有勇气、有毅力;“力行”就是身体力行。白族龙传说故事对“勇”的道德的提倡和追求不但体现在见义勇为、勇于担承上,而且还通过面对种种危险和困难都能有“勇”的道德精神的言行的刻画来加以表现。在点苍山上龙凤配传说中,洱海大黑龙身为龙神之首,掌有云符雨牌,本应行云布雨,却为惩罚某个坝子的人,三年不下雨。河干了,地裂了,禾苗枯焦了。人们没有吃的喝的,又遭瘟疫,实在活不下去了。没有大黑龙的号令,不论哪个龙王,都不敢轻举妄动去行云布雨。玉龙和金凤在找回龙珠的过程中相识了,玉龙被金凤爱护百姓的善心打动,毅然下了决心到洱海吸海水去行雨。结果大黑龙气得吹胡子瞪眼睛,立即调兵遣将,

12、包围了普陀崖,将金凤囚禁在崖洞内,又把玉龙用铁链锁住,打入百丈深的玉龙井底。当然,玉龙不可能想不到他擅自行动可能面临的危险,但他毅然这样做了,表现了他的仁爱之心、巨大勇气和勇敢精神。比面对自然物带来的危险和灾难更为艰难的是为造福一方百姓,毅然地选择了反抗自己的亲属。如红圭龙潭传说,龙太子爱上了人间的白族姑娘,不顾龙王的反对毅然上了姑娘家的门和姑娘结了婚。狠心的龙王为逼迫太子返回龙宫,下令十八溪的十八条龙不准下雨,准备干死大理坝子里的白族人。龙太子眼看百姓遭此大难,心中实在不忍,想要自己出去行雨,可惜龙珠已被大黑龙王拿走,便冒死回到龙宫,央求龙后还他龙珠。龙后心地慈善,为了成全儿子的心愿,答应助他一臂之力,便把龙珠拿给他,叫他快去行雨,拯救苍洱百姓。龙太子为拯救黎民百姓毅然反抗自己的父亲,最后付出了生命。这种挑战显然比单纯地面对生死考验更有难度,但龙太子毅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