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地学(修改版)_第1页
草地学(修改版)_第2页
草地学(修改版)_第3页
草地学(修改版)_第4页
草地学(修改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绪论草地:具有一定面积和牧用价值的植被及其生长地的总称。草地的双重属性:自然综合体,是农业自然资源。以草、土、畜构成的基本生产资料。草地学研究的目的:从草地上获得高产、优质的饲草进行畜牧生产。草地学研究的对象及含义:草及草群一一资源特征土地(环境),即土壤、地形草资源与环境。畜,即放牧家畜草被家畜合理利用的有效途径。第一章禾本科、豆科牧草的一般饲用特点:禾本科:o分布广,适用性强,草群中个体数量多(种群数量大)。O是放牧家畜饲草主要来源,富含碳水化合物,粗纤维含量高,粗蛋白含量低。O可食牧草种类比重大,适口性好。O质地柔软,叶量丰富,家畜利用率高。豆科:O富含蛋白质(以上)。O适口性好(某些含

2、较多香豆素,家畜不喜食)。O开花期长。O改良土壤。植物种的概念:具有一定形态和生理特征,有一定自然分布区域的植物类群,一个植物种一般不和其它物种发生生殖结合,是植物分类的基本单位。植物的物候期:多年生草类随着气候的变化,在其生长发育的过程中,通过在形态特征和完成生理功能上彼此不同的几个时期。萌发:幼芽的生长出现,以的植株返青为标志。分蘖分枝:禾本科分蘖节产生侧枝时期;豆科新苗基部叶腋产生侧枝的时期。拔节期:禾本科植物在地面上出现第一个茎节时叫拔节期,以的植株第一个节露出地面为标准。抽穗现蕾期:禾本科草的花穗从顶部叶鞘伸岀时称抽穗期,豆科及杂类草形成花苞时称现蕾期。开花期:禾本科草的植株开花叫开

3、花期,豆科及杂类草以的植株开花为初期,的植株开花为盛花期。结实期:由受精至种子完全成熟叫结实期。禾本科牧草结实期又可分为乳熟、蜡熟、完熟个时期。果后营养期:牧草结实后,产生夏、秋分蘖之时叫果后营养期。枯黄期:植物结实后,由于水分不足、温度下降、霜冻而使牧草变枯,自此直到次年返青前叫枯黄期。多年生草类的营养繁殖根茎型草类:此类草的地下分蘖节长出与主枝垂直的横走根茎。疏丛型草类:此类草的分蘖节处在不深的土层中(),侧枝与主枝成锐角方向发出,发育完全的侧枝又形成新的侧枝,因而地面形成不很紧密的株丛。密丛型草类:此类草的分蘖节位于土壤表面或接近地面(在干旱地区),节间很短,嫩枝自分蘖节发生后,彼此紧贴

4、母枝,平行向上生长,因而形成紧密的小丘状株丛。牧草的再生:多年生牧草经放牧或刈割利用后重新恢复绿色株丛的能力。再生能力强弱的三项指标:再生速度:多年生牧草被利用后可恢复到可供再次利用所需要的时间,也可用再生牧草在此期内平均每天增加的长度来表示。再生次数:一年的生长季内多年生牧草可供利用的次数。再生草产量:每次再生形成干物质的数量和全年形成干物质的总量,一般以单位面积的干草量计算。弟二早植物对光照的适应生态类型:阳性植物:只有在全光照条件下才能完成正常生长发育过程的植物。阴性植物:在自然条件下只分布于非全光照环境中的植物。中性植物:对光照条件较宽的适应范围,在全光照下生长最佳,可忍耐一定程度弱光

5、的植物。光周期与植物生长发育:长日照植物:每天日照数要求或更长,才能形成花芽,完成开花过程。短日照植物:只有经过一段时间的短日照才能开花结实。中日照植物:在昼夜长短大致相等的光照条件下才能开花。中性植物:只要完成营养生长,且其他条件适宜即可开花,其开花对日照长短反应不敏感。植物对温度的适应性:植物生存温度“三基点”:最低温度:指植物生长的下限温度。最适温度:指植物生长发育最快的温度。最高温度:指植物生长的上限温度(0)。植物温度的量与质要求:量年积温(墨西哥玉米、长绒棉、紫花苜蓿)。质一一冬小麦(C天);春小麦(C天)。植物对水分的适应性:水生植物:在水中完成生长周期的植物。湿生植物:生长在水

6、边、沼泽或其他潮湿环境中的植物。分为典型湿生植物(如蕨类植物)和一般湿生植物(芦苇)。中生植物:对空气和土壤湿度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是湿生植物和旱生植物的中间类型。旱生植物:能忍受长期土壤和空气干旱,生长于干旱环境中的植物。分为O典型旱生植物(绒毛,叶片卷曲,如针茅、冰草)。O超旱生植物(细丝状叶片,细胞渗透压高,如沙拐枣)。短生植物:能适应短暂雨季,生活周期短,一般利用荒漠中短暂的雨季来完成生长发育,开花结实,当旱季来临时则保持休眠状态。分为一年生植物(如旱麦草),多年生植物(如沙苔草、鳞茎早熟禾)。植物对盐生环境的适应类型:聚盐植物:对盐分适应性强,能在大量盐类的土壤上生长的植物。不透盐(

7、滤盐)植物:几乎不吸收或很少吸收土壤中的盐分,植物细胞渗透压也很高的一类植物。泌盐植物:根部可吸收大量盐分,但盐分不积累在植物体内而是从茎、叶表面密布的分泌腺将其排出体外。植物的生活型:植物长期受环境条件的影响,与环境协同进化而形成的适应形态。乔木。灌木:特征是低位芽。多年生木本植物,无明显主干,自地面基部开始分枝,枝条呈丛状,高度,寿命年,冬季树干与枝条的芽不死。半灌木:特征是地上芽。介于灌木与多年生草本之间的一类植物,从基部开始分枝,无主干,基部木质化,上部为草质。多年生草本:特征是地面芽。寿命在一年以上,冬季地上部分枯死,根部一般不死,靠地面芽或地下芽过冬,春季复生,多数以营养繁殖为主,

8、种子繁殖为辅。二年生草本。一年生草本。苔藓类。地衣类。植物种群: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由某种植物个体通过种内、种间关系构成的有机整体。植物种群的种间关系有:竞争关系一一同种或异种植物种群对生存需要资源及空间的争夺现象。寄生关系以寄主为定居空间,吸收寄主营养为生,使寄主生长减弱或死亡。共生关系互利、互惠、双赢。种间结合一一针对生态幅接近,对土壤质地要求相近的种群,分为保护性结合与营养互利结合。生态位一一与环境变化相适应的梯度位置。若生态位重叠,则为竞争关系;若生态位分离,则为无竞争、互利关系。植物群落:植物与环境、植物与植物相互适应而形成的一种生存组合。这种组合是由不同种的个体组成,也可能是同一种

9、个体组成的群集体。群落的种类组成:建群种:植物群落的建造者,在形成群落的基本特征和建造群落的环境中起重要作用。优势种:植物群落中个体数量最多,占优势地位的植物种。伴生种:群落中常见、具有一定数量的个体(但不占有优势),常和主要成分伴生。伴生种在群落中常是种类较多而数量不大。偶见种:在群落中个体数量很少的植物种,它们在群落中的存在是不稳定的。群落的演替:草地上的一种植物群落被另一植物群落所替代的变化发展过程。分为两个演替序列:正向演替:群落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多样性,由适应到更适应的演替。可分为:原生性演替:地衣群落f苔藓群落f草本群落f木本群落。次生性演替:根茎草类f疏丛草类f密丛草类。逆向

10、演替:与正向演替相反。生态系统:在一定空间内生物有机体与非生物环境成分,通过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及信息传递相互作用、互相依存而形成的一个生态功能单元。草地生态系统是农业生态系统的一个亚系统,它是由构成草地资源的大气、土地(非生物因素)、动物、植物、微生物(生物因素)及人类经济活动(生产劳动因素)所组成的开放系统。草地系统的生产力初级生产(第一性生产):光合作用固定和积累的能量是进入生态系统的初级能量,这种能量的固定和积累过程称为初级生产。总初级生产量:绿色植物对太阳能的总同化量。净初级生产量:扣除植物呼吸损失,植物体内有机物质的积累量。次级生产(第二性生产):除初级生产者之外的其他生物有机体的生

11、产,即消费者、还原者(分解者)利用初级生产物的进行的同化作用。第三章影响牧草化学组成的因素草地植物种类:天然草地上出现最多的牧草种类中,禾本科和莎草科牧草富含无氮浸出物,豆科牧草富含粗蛋白质,菊科牧草富含粗脂肪,藜科牧草富含矿物质。植物的器官和部位:植物的不同器官营养物质的含量不同。叶片比茎秆含较多的蛋白质和胡萝卜素,而粗纤维的含量比茎秆少。生长阶段:牧草不同生长阶段,其营养物质的含量有很大变化。环境因子:牧草的化学成分受环境的深刻影响。牧草的适口性:指家畜对某种牧草的喜食程度,也是反映牧草饲用品质好坏的一种较为准确的定性指标,对评定牧草的饲用价值具有重要的意义。牧草适口性评定等级划分:五级划

12、分制级:特别喜食的植物。优等级:喜食的植物。良等等:乐食的植物。中等等:可食的植物。低等等:少食的植物。劣等第四章草地分类原则及标准原则:气候因素。基础依据之一。地形因素。对水热条件再分配作用。草地植被。直观、重要依据。体现出草地经济价值和利用特点。具有相对稳定性。专业图件编制。标准:第一级“类”具有相同的水、热、气候带特征和植被特征,具有独特的地带性,或具有广域性分布、隐域性特征的草地,各类之间的自然特征和经济利用特性有质的差异。第二级“组”一一中级单位,经济类群不同,体现出草地量的差别。第三级“型”一一草地分类的基本单位。草地类型及特征草地类型气候降水土壤植物分布温性荒漠类极端干旱气候棕色

13、荒漠土超旱生灌木、半灌木为基本干旱地区的盆地、平原、戈壁温性草原类半干旱性气栗钙土旱生型禾草低山带中下候为主和其他草类部咼寒早甸类寒冷湿润气候左右咼寒早甸土耐寒中生性莎草科植物为主(嵩草属、苔草属)高山湿润地区第五章草地丰值期产量:天然草地生长达到最高峰时的产量。山地一般于月下旬到月上旬达丰值期,荒漠类草地、平原一般于月中旬达丰值期。草地载畜量:在一定放牧时间内,一定的草地面积上,不影响草地生产力及保证家畜正常生长发育时,所容纳的放牧家畜数。载畜量计算的一般公式:羊单位标准:在牧季中,能供给一头体重为的母羊及其哺乳羔羊的营养需要量为个标准羊单位。一个羊单位每日约需牧食青草.日食量标准:鲜草(南

14、疆)(北疆),干草(南疆)(北疆)。牧草利用率:夏牧场6冬牧场;春秋牧场;全年牧场0人工草地:指利用综合农业科学技术,对天然草地进行耕翻(包括农田在内),通过人为的播种建植的人工草本群落。人工草地类型划分:据气候带划分:热带人工草地、亚热带人工草地、温带人工草地、寒温带人工草地。据利用年限划分:短期人工草地、中期人工草地、长期人工草地。据建植方式划分:单播人工草地、混播人工草地。据复合生产结构划分:农草型人工草地、林草型人工草地、灌草型人工草地、果草型人工草地。据利用目的和方式划分:割草地、放牧地、割草放牧兼用型、种子生产地。人工草地播种时牧草种子的检验种子净率测定:种子净率()(试样重量杂质

15、重量)试样重量X发芽率测定:发芽率()种子发芽粒数供试种子粒数X种子用价计算:种子用价种子净率X发芽率实际播种量计算:实际播种量种子用价时的播种量种子用价苜蓿人工草地建植时播种量为亩,播种深度为3混播人工草地:以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牧草在同一块地上同行或隔行播种建植的人工草地。混播的优越性:牧草根系在土壤中均匀分布。能够充分利用光热、水分和养分条件。混播牧草对形成和改善土壤团粒结构、增加有机质、提高肥力比单播牧草作用大。有利于调制干草和制作青贮。能提高牧草产量和草质,且产量稳定草质优良。草田轮作:根据各类草种和作物的茬口特性,将计划种植的不同草种和作物按种植时间的先后排成一定顺序,在同一块地上轮作

16、种植的种植制度。轮作模式绿洲农区草田轮作(三元结构)冬小麦(苜蓿)或春小麦(苜蓿)f苜蓿(年)f棉花(年)f玉米f(甜菜)青贮玉米f小麦(玉米)河西走廊(二元结构)小麦或大麦(年)f打瓜f苜蓿(年)f打瓜f小麦黑龙江小麦f玉米()玉米草木樨()f大豆小麦f草木樨f玉米南方水稻早稻f晚稻f一年生黑麦草水稻f黑麦草第七章忌牧期:春季牧草萌发,完全依靠储藏的营养物质,直到草类开始发育后,消耗的营养物质才能得到补充,这段时间称为牧草发育的临界期,在放牧上称为“忌牧期”春季忌牧期:放牧开始时间为拔节期(禾本科)、分枝期(豆科),即在萌发后天,牧草高度达到开始放牧。秋季忌牧期:牧草停止生长前个月左右。放牧

17、地留茬高度:低草层4高草层,合理放牧的标准:家畜在草地上放牧,草地在正确的管理下能长期保持稳定的生产力、相对稳定的草地群落结构,土壤不出现沙化、碱化或水土流失,家畜的各项生产指标(生长、泌乳、繁殖、产毛)处于良好状态。划区轮牧的优越性:草地可得到有系统的休闲。牧草可以被充分利用。减少家畜寄生虫病。便于草地管理。家畜在放牧期间,能维持生产平衡。第八章干草:青草或栽培青饲料在未结实以前刈割,经日晒或人工干燥而制成的干燥饲草。牧草干燥过程中的水分散失:TOC o 1-5 h z游离水的散失阶段:自疏导组织散失,水分散失快,相对均匀。此阶段水分由以上经下降至。结合水的散失阶段:水分散失不均匀。此阶段水分由经下降至。牧草干燥时营养成分的变化与损失第一阶段:饥饿代谢阶段。牧草刈割后,细胞并未立即死亡,短时期内,其生理活动仍继续进行,但由于水和其它营养物质的供应被中断,生活只能依靠分解自身体内储存的营养物质,这时体内的代谢是分解大于合成,体内贮存的淀粉转化为单糖和蔗糖,作为呼吸的能量而被消耗掉。其结果是糖的含量下降,造成营养物质的损失,有少量蛋白质也被分解成以氨基酸为主的氨化物,体内维生素被大量破坏。第二阶段:自体溶解阶段。当牧草含水量为时,单位时间内营养物质的损失量最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