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 保护敦煌石窟措施 敦煌石窟文物养护中心位于莫高窟,由日本政府无偿援建,于1992年2月开工,1994年3月落成,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日本国友好的象征。以下是我给大家整理的资料,接待大家阅读参考! 养护敦煌石窟的措施 敦煌研究院院长樊锦诗1963年从北京大学毕业至今,为敦煌研究事业奉献49年,被誉为“敦煌女儿”。作为全国政协委员,她在采纳记者采访时,谈起敦煌莫高窟的养护和利用,感到很作对:一面要让更多游客观看、一面是承载量有限,如何平衡,着实难解。 敦煌莫高窟营造于公元4世纪至14世纪,作为人类的文化瑰宝,历经千百年来自然侵蚀和人为的破坏,文物本体和环境都特别
2、脆弱。敦煌历史悠久,文化璀璨,1979年对外开放以来,不断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参观者,可随着游客的逐年增多,狭小洞窟和脆弱的壁画开头不堪重负。现实的处境是游客越来越多,现在旺季游客数量经常在每天5千人以上,“有时候6千、7千向上冒,去年十一黄金周有两天甚至超过了1万人,看着这个数字,我心里真的直打鼓。”樊锦诗说。有人不解,游客的增加可以为敦煌莫高窟带来更多的门票收入,理应是一件令人欣喜的事情,樊锦诗为何还不情愿。“送钱来,我当然欣喜,但是我不能为了钱不顾敦煌的安好啊,知道么,这是个冲突。”在樊锦诗看来,游客过量对敦煌壁画和洞窟的伤害并不能连忙显现出来,这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一天两天看不出来,
3、一年两年也不轻易察觉,但时间长了就显现出来了。 譬如拿出十年前的照片和现在的照片,留心比对一下,就会察觉在颜色等方面就会有轻微的变化。敦煌莫高窟的窟窿一般对比小,大的才20平方米左右,小的甚至只有几平方米,游客的增多,带来的温度、湿度、二氧化碳的不断变化,都会影响壁画和洞窟。为了养护,樊锦诗甚至抗拒了来自各方的压力。樊锦诗报告记者,有一段时间,相关部门甚至提出了要将敦煌莫高窟上市,举行充分的市场开发;还有部门甚至提出观法,将敦煌莫高窟的全体权、管理权、经营权分开,等等。 但是在樊锦诗的努力之下,这些方案和建议都被有惊无险地破解了。“这是十足不能上市的,全世界的文化遗产就没有上市的;我们国家也是
4、有规定的,文物法修改后,也有规定,文化遗产不能用于经营,由于一旦进入市场,就会以追赶利润为目的,到时候何谈养护。”但是并不是说,为了养护敦煌,就不允许游客观看。经过留心测算和研究,樊锦诗认为莫高窟每天接待3千游客是最合理的数值。超过这个数量,对于洞窟和壁画等就会有伤害。但考虑到地方政府要进展,樊锦诗迟迟没有对外公布这个数据,但是她明确报告记者,“这个数字我是确定要向外公布的,为了在现有条件下尽量养护敦煌这个全世界的文化遗产,樊锦诗采取了好多的措施。譬如在洞窟里安装从美国进口的最先进传感器,随时测算洞窟内的温度、湿度等各项数据,一旦超标,连忙关闭,让这些洞窟能够得到必要的休息。 为了减轻洞窟和壁
5、画的压力,目前莫高窟还在修建数字的游客中心,让游客可以通过球幕等立体、三维图形观看莫高窟的洞窟和壁画,在开放洞窟的同时,分流游客。这个工程将于20 xx年底完工。“到时候,一天最多就可以接待6千游客。”“我们梦想大家能理解,全世界就一个敦煌,她不能超负荷运转,这样很不利于养护,是要完蛋的,为了让她能够耐久地利用,同时留给子孙后代,我们要适度养护。 敦煌石窟的文物历史 敦煌自西汉起即为西域重镇,丝绸之路的畅通也使得中国和中亚及西方诸国的商业、文化交流得以进展,佛教和佛教艺术即是循此路线,经敦煌传入中国的。公元四世纪,中原战火不断,河西地区那么相对安定;因此,从内地去的僧人在此开头了石窟的营建。公
6、元六世纪末,隋王朝的建立终止了长期战乱和分裂,同时也加强了对西北的经营。由于隋朝的皇帝都崇奉佛教,所以尽管只有短短的37年,但莫高窟在数量和规模上都达成了分外可观的程度。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颠峰期,也是中国历史上文化交流最活跃的时期,莫高窟的营建也得到了飞速的进展,仅至武周圣历元年 (公元698年),即已有窟室一千余。五代时期及宋代,河西地区相对稳定,当地统治者及僧、民又开凿了大量洞窟,并对前代洞窟举行了全面修理。西夏统治期间,几乎没有开凿洞窟,仅是对以前的石窟加以改建或修补。元代,密宗佛教盛行,所以期间开凿的石窟均带有密宗色调。此后,由于丝绸之路的冷清,敦煌失去了其重要地位,石窟的开凿也趋于
7、中断。在吐鲁番统治时期(公元 1516-1720 xx年),莫高窟,尤其是窟内塑像,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本世纪初,帝国主义者的巧取豪夺,使莫高窟又一次遭遇了浩劫。按照开凿时间划分,十六国及北朝初期是洞窟的开凿前期,保存至今的共有40窟,形制分为供僧人居住、修禅的禅窟,带中方柱的塔庙式窟和方形平面的佛堂式窟三种。窟顶前部为人字披,并画出木布局和卷草形式;后部为平顶,也绘有木布局形式,并缀以飞天等图纹;四壁绘有表现佛教题材的壁画。这一时期的塑像,本尊以释迦牟尼佛和弥勒菩萨为主,组合一般是一佛、二菩萨,或一佛、二罗汉、二菩萨,一佛、二天王,也有个别是单独一躯佛或弥勒像的。 佛像躯体刚强,面相充实,鼻
8、梁高隆直抵额际。佛像身着偏袒右肩式或通肩式土红色僧伽梨,但过分强调了衣饰的装饰色调,仅在细节上有一些现实性手法。虽然佛和菩萨都来自异域,而且造型比例及衣着等都有严格规定,但中国的雕塑工匠照旧在崇敬这些规定的根基上,结合自己的生活感受和审美情趣,将他们高明地本地化,使其在原有的犍陀罗艺术风采外,带有了鲜明的中国文化特色,形成了中国式的佛教形象。在北朝后期,佛像的造型趋于更加丰腴浑厚,面相圆润俊秀,修眉细目,面带微笑,具有相当的人性化。由于莫高窟所在的鸣沙山属玉门系砾岩,极其粗松,便于开凿洞窟但不宜于雕造佛像,因此,泥塑在敦煌石窟中占主要地位,但形式上仍未摆脱洞窟石雕、摩岩造像的格式。此时期石窟的
9、代表为第267-271窟、275窟、259窟、285窟等。 敦煌艺术的鼎盛时期,开凿的洞窟数以千计,仅保存至今的就有298个。隋朝的洞窟,在形制上承袭了北朝的前后布局,但龛略深,置一佛、二罗汉(迦叶、阿难)、二菩萨,有的还有天王和力士形象。由于龛室的加深,罗汉及菩萨像已经不再都是贴壁的高浮雕,而多是脱离壁面的圆雕了,尺寸也有所加大,造型更趋世俗化,但雕塑艺术中的立体造型手段尚未得以充分发挥。此时期的代表为第206窟。唐朝的洞窟多为正方覆斗状顶的殿堂式,后壁开一大龛,深宏如厅堂,中置须弥坛,上设佛像。塑像组群一般为一佛、二罗汉、二菩萨、二抚养天、二天王(天王足下蹋有小鬼)、二力士。佛居于中心位置
10、,女性成清晰显,体态丰腴,面容慈祥,结跏趺座;头梳螺髻,手作说法印或无畏印,身着土红色通肩式袈裟,袒胸覆足,衣摺线条流畅美好,尤其是下摆摺纹生动刻划出丝织袈裟的柔嫩光滑并透露出衣饰下的肌体美,使塑像的内在与外涵得以完备统一,充分显现了唐代工匠的高明技艺。 组群中的其他形象也各具特色:菩萨、抚养天均为少女形象,温柔高贵,显得既妩媚秀美而又典雅、不容亵渎;罗汉像为一老一少,即迦叶和阿难,生活气息浓重形貌和性格特征显著多样;天王像孔武有力、盔甲严整,力士像凶猛暴烈、肌肉鼓突,都表现出一种气力的美。这些雕像虽然各有特色,但却切实地统一在一个鲜明的题材下,丝毫不显杂乱。此时期的雕像,普遍举行了彩色金箔妆銮,被称为彩塑,与周边斑斓的壁画一起,构成了奇异的艺术场景。这时期的代表为第322、220、328、46、45、130、194、225、158等窟。 由于丝绸之路趋于冷落,敦煌地区的开窟造像活动也日渐冷落,而且在艺术水平上并无长足提升,甚至显得僵硬空虚。持续至明代,由于海上交通的进展,地处内陆的敦煌失去了往日的兴盛,开窟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