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居民点复垦适宜性评价研究_第1页
农村居民点复垦适宜性评价研究_第2页
农村居民点复垦适宜性评价研究_第3页
农村居民点复垦适宜性评价研究_第4页
农村居民点复垦适宜性评价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复垦农村居民点适宜性评价研究要:以合川区龙凤镇常青村等(4)个村为例居民点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研究的意义在于通过评价结果确定评价单元的土地利用方向。本文以合川区龙凤镇常青村等(4)个村为例,采用因素限制法和相关因素分析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法,建立评价指标体系,选择对居民点复垦后土地利用起关键作用的因子,并赋予不同的权重。对农村居民点复垦适宜性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价,通过评价结果确定复垦后的土地用途,土地利用方向以及土地的分等定级。对于西南丘陵地区居民点复垦适宜性评价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关键词: 复垦;适宜性评价;评价单元;农村居民点;常青村Reclamation suitability evalu

2、ation of rural settlementsA Case of Changqing Village (4) Village in Longfeng Town Hechuan DistrictAbstract: Residential land reclamation suitability assessment research significance lies in the evaluation results of land utilization evaluation units. In this paper, A Case of Changqing Villag (4) Vi

3、llage in Longfeng Town Hechuan District, by constraints of law and the Combination of factors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ethod, choice of residential land reclamation play a key role after the land use factors, and give different weights to establish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Suitability for rural set

4、tlement reclamation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of the results identified through the evaluation of post-reclamation land use, land use and land classification and grading direction. For residential areas in southwest hilly land reclamation suitability assessment has certain reference va

5、lue.Key Words: Reclamation; Suitability assessment; Evaluation unit; Rural Residential; Changqing Village21世纪,在人类面临的众多危机中,粮食危机、人地矛盾对于人口第一大国的中国 尤为突小。土地复垦是解决人地矛盾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措 施之一,有助于不断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生产率,满足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对土地资源的 需求,是贯彻和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土地复垦通过整治措施,使在生产建设过 程中,因挖损、塌陷、压占等造成破坏的土地恢复到可供利用的状态1,实现耕地数量的增

6、加以及耕地质量的提高。土地适宜性评价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一个重要研究专 题:一是可以确定该块土地的利用类型,为科学调整用地结构提供科学依据。二是土地 适宜性评价结果是进行土地潜力分析的基础和前提。三是土地适宜性评价能有效的验证土地复垦整理的可行性和必要性,为下一步的土地复垦整理提供保障20因此土地适宜性评价是土地复垦利用方向决策和改良途径选择的基础。我国的土地适宜性评价多为主宜性和平衡条件的结合或综合性评价,再将土地单元评价得分值应用干实际工作或土地规划中。近年来针对土地整理,土地复垦的土地适宜 性评价不断增多。目前这方面的适宜性评价也主要是围绕农用地展开。苏光全等在实地 考查的基础上,将全国

7、矿区废弃土地资源进行了分类,并对每一类概括的作了适宜性评 价,初步为废弃土地资源的复垦提出有效的技术参考 30白中科等经过长期实践研究, 在大型露天煤矿土地复垦规划利用中应用了土宜评价.该评价不仅涉及了已复垦废弃 地,待复垦废弃地也被列入评价范围,该研究为矿区土地复垦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4;高燕对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适宜性评价做了探讨,分析了泰安市岱岳区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开展的难易程度,为进一步开展土地整理工作提供了参考 5 o尹君等提出土地多 宜性评价方法并在河北省徐水县进行了探索,建立了 7类评价标准系统,进行了 17种组 合类利用方式的土地多宜性评价6。一个完整的土地适宜性评价需要考虑土地破

8、坏后的 情况、经济,技术可行的措施,区域自然地理条件、社会因素,政策因素和公众意愿, 类似区域的复垦情况等,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构建土地适宜性评价体系才能够尽可能的减 少误差。目前,我国的土地复垦整理主要目标是增加耕地,保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7。本次农村居民点复垦适宜性评价研究的对象是可复垦的居民点,通过评价单元的划分,参评 因子的选择,评价标准的建立,评价体系的构建,对待复垦居民点进行评价,通过评价 结果确定居民点复垦后的土地用途,土地利用方向,以便合理安排复垦工程措施和生物 措施,以及为今后土地的分等定级提供有效地借鉴。2研究区概况本次农村居民点复垦适宜性评价研究涉及常青村、长伍村、米兰村、东角

9、村4个行政村,项目区位于合川区龙凤镇。龙凤镇位于合川区西北部,北靠彰明镇,东接东兴乡, 南连游仙区东林乡,西与青莲镇、九岭乡、龙门镇隔江相望。全镇地势东高、西低,地 势开阔,海拔在360400米之间,属于平坝和浅丘地带。全镇面积 61.26 km2。气候温 和、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均气温 17C0左右,年降水量7501400毫米,常年日照 时数1245. 1小时。无霜期330天以上,无低温冻害,灾害性气候少,是实现粮、果、 蔬等全面发展的理想气候区。粮良作物主要以水稻、小麦、玉米为主,油料作物以油菜、 花生为主,经济作物主要有生姜、莲藕、蕃茄、海椒、西瓜等,复种指数为160%左右。养殖业以养

10、猪为主,小家禽主要有鸡、鸭、鹅、兔等。 2006年末,总人口 31.2 103人, 其中:农业人口 29.6汉03人。耕地为2081 hm2,其中:水田1222 hm2;以龙多山为中心 的退耕还林为17 hm;森林复盖面积达到93 hm2;当年实现GDP13.6X 103万元,完成固 定资产投入1.6 X03万元,工业总产值实现1.4汉03万元、增加值457万元;农民人均可 支配收入增加322元,达到2588元。研究区域土壤类别主要为灰棕紫泥土,土壤类型分布受地形影响明显。土壤胶体品 质好,矿质养分含量丰富,呈弱酸性,土层深厚,土质肥沃,土壤熟化程度高,保水保 肥供肥力强,未受到大气、土壤、水

11、质污染,适宜果蔬、花木园艺植物生长。研究区域地下水类型以碎屑岩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为主。地下水蕴藏与地层、地形、植被、降雨等因素密切相关。项目区地下水的补给主要受大气降水控制,由地表径流补 充,其动态随季节变化而变化。山脊、山坡的地下水蕴藏较深,一般在50米以上;平坝的地下水蕴藏较浅,一般在 5米以内。山前的冲、堆积平坝和河流阶地处,均有丰富 的地下孔隙水。目前开发利用率很低,仅用于人畜饮水。研究区域属龙多台地易旱区,农业排灌条件要求比较高,目前行政村里的排灌渠道 多为土沟,沟渠的深度和宽度不够,遇到多雨季节,无法及时排涝。目前农业水利灌溉 方式主要为机泵提水灌溉,缺乏蓄水条件,遇到夏季干旱少雨

12、时节,由于灌溉条件缺乏, 无法满足灌溉的要求,经常因干旱而造成农业经济损失。同时由于对土地重用轻养,且 施肥不合理(无机肥多,有机肥少,氮肥多磷、钾肥少),导致土壤有机质分解,团粒 结构破坏,肥力下降;另外,由于项目区坡耕地较多,部分区域坡度大,且现有耕作方 式大多为顺坡耕作,每逢暴雨易出现一定程度的水土流失,导致耕地质量不断下降。原先村民为了方便耕作的需要,大都居住在地势较低的地方。在霆雨时期,地下水 位大幅度上升,地表低洼处容易积水,常常造成墙倒屋塌等危害。遭此情况,当地政府 统一安排村民逐步迁移到地势略高的地方。最近几年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居民的生活 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原先很多土瓦结构的

13、房屋都被废弃,改建成了砖混结构的房屋,使 原来的旧宅基地基本荒废,现农村中有许多因居住搬迁而闲置或废弃的农村居民点,占 用大量的土地,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空心村”现象突出。使得旧村的土地支离破碎、坑凹不平,没有得到合理利用,同时新村建设又占用大量耕地,使村里人多地少的矛盾 更加突出。为了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节约建设用地指标,实现土地的可持续利用,项目 区有实施居民点土地复垦的必要性,且居民点复垦的潜力较大。通过土地复垦的实施, 对项目区内的废弃的居民点进行复垦,合理布局田块,道路,水利设施、电力设施等农 业基础设施,以达到增加耕地,改善和提高农业生产条件的目的,从而提高了土地资源 的利用率和产出

14、率。本次复垦居民点见 1: 10000 标准分幅号 H-48-69- (01)、H-48-69- (09)、H-48-69- (17)、H-48-68- (24),(见图 1)。图1研究区评价单元分布图Figure 1 Distribution of the study area evaluation unit3研究方法评价方法的选择本次村级居民点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研究采用因素限制法和相关因素分析法相结 合的综合评价方法。目前因素限制法和相关因素分析法在全国土地适宜性评价试点单位 中被广泛采用。这种方法能同时兼顾其他因子对评价单元总体质量的影响,突出主要限 制因子的作用,同时两种方法相互问起了

15、交叉检验的作用 网。评价对象的确定本次农村居民点复垦适宜性评价研究的对象为废弃的农村居民点。编号依次为1 :10000现状图上134号图斑(见图1)。评价单元的划分评价单元划分是人为的将土地连续体按照土地质量均匀一致的原则,划分为不同的虚拟个体,使单元内土地特性、土地质量、土地权属和利用方式基本一致。即土地适宜 性评价以土地利用现状为基本评价单元。评价单元是土地质量评价的基础空间,是划分 研究区土地质量等级的基础。本次研究区位于合川区龙凤镇常青村、长伍村、米兰村、东角村(4)个村,待复垦居民点零散分布,地块的规模和利用条件也不尽相同,故本次评价单元的划分以1:10000现状图上需要复垦的图斑作

16、为评价单元。 评价单元依次为1: 10000现状图上编号 为134号图斑。这样有利于根据每一图斑的现状自然经济特征进行综合的评价,保证 各评价单元在气候、地形、水文、土地质量、土地属性、土地利用方式等相对一致。参评因子的选取土地适宜性程度是通过评价土地构成要素质量好坏来确定的。参评因子的选择应结合影响土地适宜性的自然属性和社会经济属性,按照可比性原则,不可替代性原则、可 操作性原则,以及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原则,综合地质地貌、气候条件、土壤条件和区 位条件各个方面,选择对居民点复垦后土地利用起关键作用而又相对稳定,空间上有较 大差异、性状指标数据较易获取的因素作为评价的参评因子,以便能通过参评因

17、子指标 值的变动评价土地的适宜状况。根据我国土地复垦行业标准中的各种土地复垦的技术要求,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及结合当地自然地理条件共选出 6项参评因子,分别为:地形坡度、排水条件、 灌溉条件、有效土层厚度和地表物质、土地利用兼容程度组成,农村居民点复垦后土地 利用受到它们的共同影响:地形坡度。地形坡度是影响土壤侵蚀的主要因素。坡度的大小直接影响降雨过程中 土壤的入渗量,有机质的保持、水土保持,耕作的难以程度,田块的规划布局等,坡度 增大,给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和田间管理带来许多不便,以及决定了该地块的土地利用 方向。地表物质组成。土地地表物质的组成有壤土、 粘土、砂壤土、重粘土、石质等之分。

18、 是影响土壤一系列物理与化学性质的重要因子,不同的组成物质对土壤的保肥性、保水 性、农作物的生长及复垦施工的难以程度等均有重要影响,决定土地利用方向和土地利 用类型。有效土层厚度。土壤厚度是土壤肥力存在和植物生长的重要物质基础。土层厚度达 不到一定的标准就无法进行耕作。有效土层厚度是居民点复垦的重要限制性因素9。排灌条件。包括排水条件和灌溉条件。农业生产需要便利的排灌条件,以便在雨季 完成排涝,旱季完成灌溉的耕作需求。较为普遍应用的灌溉取水方式有机泵提水灌溉, 自流引水灌溉和井灌。土地利用兼容程度。土地利用兼容程度表示的是该地块复垦后在土壤质地、水文、 土壤肥力等方面是否与周边地块是否一致。参

19、评因子权重的分配土地适宜性评价体系通过选取自然条件和农田基本建设两大基本因素建立指标体 系,采用德尔菲法对所选的参评因子赋予权重系数。通过邀请专家和有经验的当地农民,按照土地适宜性评价所需要的知识技术范围, 选择土地专家、土壤专家、水文专家、农业技术专家、工程施工专家、当地有经验的村 民各5名,总共30名相关领域的专家。向所有选取的专家和村民提供参评因子和土地 适宜性评价的背景资料,请他们根据参评因子对居民点复垦影响的差异性和特征赋予不 同的权重系数。各个专家根据他们所收到的材料,第一次对参评因子赋予不同的权重,说明自己理 由,并作出书面答复。收到各位专家第一次权重分配的反馈意见后,进行汇总,

20、列成图 表,进行对比,再分发给各位专家,让专家比较自己同其他专家的不同意见,修改自己的权重分配。如照此法逐轮收集权重意见并为专家反馈信息,经过三轮后,三次权重分 配见附表1、附表2、附表3。对专家的意见采用加权平均值预测法进行综合处理,得出各参评因子的权重值,见 表1。表1参评因子权重表Tab.1 Weights of Involved factors table参评因子厚度组成排水条件灌溉条件兼容程度地形坡度0.150.250.150.150.10.2复垦土地适宜性评价等级的划分评价因子的作用分值采用0100分的封闭区间体系,最优的条件取 100分,相对 最恶劣的条件取0分,其余条件的作用分

21、值根据它对土地适宜性评价的影响程度给定。根据土地复垦技术标准和有关政策法规,借鉴全国各地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中 参评因素属性及权重的确定方法,把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参评因子等级数确定为 4级标 准,分别定为:一级(比较适宜)、二级(勉强适宜)、三级(不适宜)、四级(难利用)。 二级和三级两等级之间反映的是复垦土地的利用方向之间的质变过程,决定复垦土地的利用方向;一级和二级以及三级和四级等级之间反映的是复垦土地的量变过程,决定复 垦土地利用方向的优劣,各参评因子指标分级(见表 2) o评价标准的建立本次村级居民点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研究的目的在于对项目区居民点现状土地质 量以及利用方向做出真实客观的评

22、估,为居民点土地复垦提供科学的依据。按照计算模 型计算出的分值,即居民点土地质量的优劣情况,将项目区内的各片块土地的质量划分 为三个等级:一级地(综合评价分值在80分以上)。该类土地地势平坦,地表组成物质多为壤 土,项目区各片块周边多为农用地,复垦后主要为耕地,土地利用兼容度高,地块地势 平坦,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强,有效土层厚度能满足农作物生长的需求,灌溉条件良好, 适合耕作,复垦后可成为高产田。二级地(综合评价分值在6080分之间)。该类土地质量较好,地势比较平坦。 由于宅基地上建筑物的多年压占,造成了土壤板结,土壤有机质含量低,建构筑物拆除 后,直接使用原居民点的土墙体通过捣碎作为耕作土层,

23、需经翻耕、少量客土后可作为 耕地利用。土壤质地一般,有效土层厚度基本满足农作物生长的需求,土壤具有一定保 水保肥能力,但缺乏灌溉设施,复垦以后可成为中产田:三级地(综合评价分值小于60分)。本类土地质量差,适宜性较差,有少数片块 地坝直接修于基岩无土层覆盖,地表物质组成是本次复垦最大的限制因素。有效土层厚 度不能够满足农作物生产的需要,且地形具有一定坡度,土壤保水保肥能力较差。项目 区夏季雨水充沛,农田水利条件差,暴雨时坡面乱流将增大,覆土后将会加剧水土流失, 因此,排水条件为本次复垦限制因素之一。进行农业生产时需要通过土地平整工程,到项目区外荒草地客土,进行覆土翻耕工 程,增加有效土层厚度,

24、使耕作土层厚度达到30cm以上,土壤质地得以改良。通过坡改 梯降低地形坡度,增强保水保肥的能力,同时改善农田水利等配套设施建设,使地块的 排灌条件有保证,最终使得土地质量得到一定的提高,为其恢复农业生产能力提供保证。表2 参评因子及指标分级Tab.2 The contestant factor and Index Classification评价 因子土层 厚度地表物质 组成排水条件灌溉条件土地利用兼容程度地形坡度分值因子权重4IZ0.150.250.150.150.10.2一壤土不淹没或偶然 淹没、排水好有稳定灌溉 条件的干与周围土地利用 方式相同,兼谷很平整、方 便机械耕作100被50cm

25、千、千1千 土地性好10cm石质硬化地面长期淹没、排 水条件很差无灌溉水源保证干旱、半干旱土地与周围土地利用 方式不向,无兼 容性难于进行机 械耕作1525 0评价单元的综合分值计算根据确定的各参评因子权重、因子的等级以及各等级的分值,建立土地适宜性评价 综合分值的计算数学模型:Cj=2AjiBi(i:1,2,33.n)(1)Cj:第j个评价单元总分值;Aji:第j个评价单元第i个因子的分值;Bi:第i个评价因子的权重;n为评价因素因子的个数。土地适宜性综合评价分值根据适宜性评价综合分值的计算数学模型, 得出各评价单元的综合分值(见表3) o土地适宜性评价结果根据土地适宜性评价综合分值表以及评

26、价标准得出评价结果(见表4)。由表4可知一级地占20.6%,二级地占61.8%,三级地占17.6%。根据评价结果,项目区各片块主要限制因素为地表物质组成、排水、灌溉条件,综 合项目区整体情况,对项目区各等级评价单元涉及的限制因素分析如下:一级地主要分布在东角村和长伍村。根据现场踏勘,该类地块周边均为农用地,土 地利用兼容度高。复垦居民点地势平坦,坡度均小于10。地上的构筑物均为土瓦结构 的残破房屋,院坝均为土坝。土层厚度约为 0.51.0m, 土墙敲碎后可用作耕作层,不 需要到项目区外进行取土,翻耕后即可耕作。地表组成物质多为壤土,保水保肥能力较 强。房屋四周均有排水背沟,排灌条件良好,在雨季

27、和旱季时能够满足排灌需求。综合 评价结构显示复垦后主要适宜作为耕地,可成为高产田。二级地广泛分布在项目区内。根据现场踏勘,该类地块周边均为农用地,土地利用 兼容度高。大部分评价单元的坡度为10。左右。地上的构筑物均为土瓦结构的残破房屋, 院坝大部分为土坝,个别的为三合土。土层厚度大部分介于0.30.5m之间,有效土层厚度基本满足农作物生长的需求,地表组成物质多为粘土和砂壤土,具有一定保水保肥 能力。地上构筑物拆除后,直接使用原居民点的土墙体通过捣碎作为耕作土层,需经翻 耕、少量客土后可作为耕地利用。原居住房屋背后有排水背沟,能够满足雨季时的排涝要求,但部分评价单元四周缺乏蓄水条件,在干旱时节耕

28、作容易受到干旱的影响。综合 评价结构显示复垦后主要适宜作为耕地,可成为中产田,但在耕作生产前需要进行一定 的工程技术措施加于改善生产条件。表3土地适宜性评价综合分值表Tab.3 Land suitability evaluation on the value table评价单元编R土层厚度地表物质 组成排水条件灌溉 条件土地利用兼 容程度地形 坡度综合分值121231270.45222211268.5321212275.2412132274.5512221371.5622231268.5711231186.5813233259.5921221374.510122332731134122252.

29、51212121282131113128514221311791522231268.51621221280.517222221761813231265.51911121289.52022232359.52122232265.52222232265.52312222274.52422231362.52522231268.526222223642721221280.52821221374.52922232265.53022122368.53121221280.53232333439.53322232359.53422232359.5三级地在各村中均有分布,但数量少。根据现场踏勘,该类地块周边均有居

30、民点,土地利用兼容度偏低。大部分评价单元的坡度超过15。,有些甚至达到了 25 o地上的构筑物部分为土瓦结构的残破房屋,还有一些为条石结构。院坝结构大部分为三合土, 有些甚至是混凝土。土层厚度大部分小于0.3m之间,有效土层厚度不能够满足农作物生长的需求,地表组成物质部分为石质硬化地面。需经翻耕、大量客土后方可作为耕地 利用。地块四周缺乏农田水利,难于满足排灌需求。综合评价结构显示复垦后要作为耕 地使用,需要进行大量的工程措施改善生产条件,否则仅能成为低产田。故三级地的土 地利用方向为宜林。表4土地适宜性评价结果Tab.4 The results of land suitability eva

31、luation评价单元编号8吩(一级地)6080分之间(二级地)小于60分(三级地)7、12、13、16、19、27、311、 2、 3、 4、 5、 6、9、10、14、15、17、18、 21、 22、 23、24、 25、 26、 28、29、308、 11、 20、32、 33、 345结语本次村级居民点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研究,从研究区域的实际情况出发,构建合理 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分析影响居民点复垦适宜性的相关性因子和限制性因子,建立等 级标准和理论计算公式,并利用数学模型计算出综合评价分值,划分出土地质量等级, 对评价单元的适宜性进行综合评价,确定复垦后土地质量,以及最终的土地利用

32、方式。 根据评价结果,项目区土地复垦限制因素均可采取不同的工程技术措施得以解决,土地 复垦总体难度不大,将项目区居民点土地复垦为耕地具有可行性。综上所述,因素限制 法和相关因素分析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法对农村居民点复垦适宜性评价具有可行性。 本适宜性评价方法对西南地区的土地复垦工作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长期以来,土地适宜性评价一直在土地规划利用中起着基础性作用,在一定的经济 技术条件下,土地都具有多宜性。土地适宜性评价的目的在于对项目区现状土地质量以 及利用方向做出真实客观的评估,为土地复垦提供科学的依据。农村居民点土地复垦由 于评价单元较小,土地的利用方向在复垦前后跨度大,参评因子的定量数据难

33、于获取, 定性评价因子占很大比重,使得适宜性评价结果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同时参评因子侧重于自然生态方面,土地利用不能做具体经济效益上的分析10 0这是本次居民点复垦适宜性评价的不足。参考文献:1吴承伦.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理论方法与实践 M.北京:中国大地出版社,2003: 124127.2刘静,李建学.土地复垦整理可行性研究中的土地适宜性评价J.陕西农业科学,2007,5 (1): 140145.3苏光全,何书金,郭焕成.矿区废弃土地资源适宜性评价J.地理科学进展,1998,17 (4):3946.4白中科,左寻,郭青霞,等.大型露天煤矿土地复垦规划案例研究.水土保持学报J. 2001 . 15(

34、4): 118 -121.51高燕,叶艳妹.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的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及方法研究J . 土壤,2004,36 (4) : 365-370.6尹君,褚达华,林培.土地多宜性评价方法的研究.河北农业大学学报J . . 1997, 20 (3):35-46.7王军,余莉,罗明等.土地整理研究综述.地域研究与开发 J . 2003, 22 (2) : 1088-111.8何敦煌.关于土地适宜性评价工作的几个问题探讨以福建龙海市土地适宜性评价为例J .中国土地科学,1994, 8 (6) : 11- 16.9 Mining Watch Canada . Financial Options f

35、or the Remediation of Mine Sites J . A Preliminary Study, CCSG Associates, 2001 : 75-78.10金涛.浅谈我国土地适宜性评价研究发展.科技创新导报J . 2009, 31 (2) : 107- 107.致谢毕业论文暂告收尾,这也意味着我在西南大学的四年的大学学习生活既将结束。回 首既往,自己一生最宝贵的时光能于这样的校园之中,能在众多学富五车、才华横溢的 老师们的熏陶下度过,实是荣幸之极。在这四年的时间里,我在学习上和思想上都受益 匪浅。这除了自身努力外,与各位老师、同学和朋友的关心、支持和鼓励是分不开的论文的

36、写作是枯燥艰辛而又富有挑战的。 农村居民点复垦适宜性评价是理论界一直 探讨的热门话题。老师的谆谆诱导、同学的出谋划策及支持鼓励,是我坚持完成论文的 动力源泉。在此,我特别要感谢我的论文指导老师王成教授。从论文的选题、文献的采 集、思路的定位以及框架的设计,到最后论文的修改和定稿老师都费尽心血。没有王成 老师的辛勤栽培、孜孜教诲,就没有我毕业论文的顺利完成。感谢地理科学学院2006级的各位同学,与他们的交流使我受益颇多。最后要感谢 我的家人以及我的朋友们对我的理解、支持、鼓励和帮助,正是因为有了他们,我所做 的一切才更有意义;也正是因为有了他们,我才有了追求进步的勇气和信心。时间的仓促及自身专业

37、水平的不足,整篇论文肯定存在尚未发现的缺点和错误。恳 请阅读此篇论文的老师、同学,多予指正,不胜感激符桓2010年5月13日附表附表1:第一次权重分配参评因子权重分配表专家 类别专豕编R参评因子后效土层 厚度地表物质 组成排水条件灌溉条件土地利用 兼容程度地形坡度土地专家10.150.30.150.150.130.1220.20.230.140.140.120.1730.180.270.150.150.10.1540.160.30.130.130.10.1850.150.20.160.160.130.2土壤 专家60.180.30.140.140.10.1470.150.250.130.160

38、.110.280.170.20.150.170.110.290.150.240.150.150.120.19100.160.240.140.140.080.24水文专家110.160.240.160.160.10.18120.150.30.150.150.10.15130.160.240.140.140.120.2140.160.220.160.160.10.2150.130.260.150.150.120.19农业技术 专家160.180.30.130.130.070.19170.150.250.160.160.10.18180.130.270.150.150.10.2190.180.30.

39、140.140.10.14200.160.250.140.140.120.19工程施工 专家210.130.260.150.150.120.19220.130.220.130.160.160.2230.140.20.130.140.140.25240.160.250.130.130.130.2250.160.250.130.130.10.23有经验的 农民260.160.270.120.120.080.25270.140.30.150.150.10.16280.140.260.150.140.140.17290.140.260.150.150.10.2300.120.240.150.150.1

40、20.22平均值0.1540.2550.1440.1460.1100.189综合分值4.637.674.314.393.325.68附表2:第二次权重分配参评因子权重分配表专家 类别专家 编P参评因子后效土层 厚度地表物质 组成排水 条件灌溉 条件土地利用 兼容程度地形坡度土地专家10.130.280.150.150.120.1720.170.260.120.160.120.1730.150.270.150.150.110.1740.150.260.150.150.090.250.150.230.160.160.10.2土壤 专家60.180.220.160.160.10.1870.150.250.150.150.10.280.160.230.160.160.090.290.150.240.160.160.10.19100.160.240.160.160.080.2水文专家110.160.240.160.160.10.18120.170.250.150.150.10.18130.170.240.150.150.090.2140.160.260.140.140.10.2150.150.260.150.150.10.19农业技术 专家160.160.26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