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主题单元设计_第1页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主题单元设计_第2页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主题单元设计_第3页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主题单元设计_第4页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主题单元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主题单元设计主题单元标题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作者姓名所属单位联系地址联系电话电子邮箱邮政编码学科领域 (在口内打,表示主属学科,打 +表示相关学科)国思想品德口化学口信息技术口方动与技木 E口年口生物 口科学口数学口外语口历史口社区服务口体育口物理 口地理口社会实践口其他(请列出):适用年级高中二年级所需时间5课时(每周 2 课时,共 5课时)主题单兀概述(简述单元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单兀的组成情况,解释专题的划分和专题之间的关系,主要的学习方式和预期的学习成果,字数300-500)本单兀四全书的终点,围绕的核心问题是在如何正确看待我们周围的世界的基础上,形成正确的世 界观、

2、人生观、和价值观。对社会人士问题的正确认识是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前提,因此 要谈价值观,必须先谈社会历史观。本单元首先要将清楚的就是社会历史观。一课就涉及此内 容从知识的角度看,能使学生对社会历史的真谛杆-个完整的理解和把握。从学生学习角度看,有利于从生活和实践出发初步具有正确的唯物史观,培养学生尊重社会发展的规律。本单元分两个专 题:专题一是寻觅社会的真谛,理解社会历史观,社会发展的规律;专题二是实现人生的价值,主 要内容是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实现人生价值。此外有个综合探究探讨坚定理想,铸就辉煌。本单元是全书的逻辑终结,在前三个单元学习的基础上明白了世界是什么,懂得了世界怎么样,如

3、何正确看待世界,目的就是为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最终服务于改造世界的活动, 所以第四单元就成了整本教材的落脚点具有目的和归宿的意义。主题学习目标(描述该主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价值观的的导向作用,如何正确地进 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2、知道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人民群众的地位价值和价值观的含义3、理解如何评价人生价值,实现人的价值的主观条件。4、理解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过程与方法:1、通过问题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的精神、综合探究能力; d - l eepi - - ok“ei ng ._!. yuhw

4、yUI “-一” ” .- .- ok eg - II-n ,”. m”.”. . cyad - lh, -ora、 1 gl- -b 11- a ” “,suev-n, ad - 0 . on - n- . -i-I .-. - -nfl * “、he , 、 一- _,I.Lni.k. c.be aI- t of -,- the 一, I-we g - -d m.,l.-Iig. a - 1.o* a al ng - ae e nI- i a. Ul.f nf.e nce FUue - Em, le - Ige her a - . ful of ae n .”.Unil- I 一 ,1.-

5、 - - ”-in, U1 of I.ne .- of -. ge n*n m3nd-k I-! T. . -n- -i-tla -.a, g.dlei, I.,y I.11.2、通过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的学习研究,初步形成正确的社会历史观;3.通过材料阅读、事例分析、课堂学习讨论等形式,准确理解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领悟实现人的价 值的正确途径形成劳动和奉献的意识,具有自觉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的能力,形成正确的人生观、 价值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尊重社会发展规律,走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由之路,为社会发展人类进步做贡献。2.坚定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坚定群众立场,培养热爱人民的情感。3

6、、领悟认识实现人生价值的正确途径,把自己放在社会中,放在集体中放在与他人交往中正确处理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我们成功的起点。4、砥砺自我是实现人生价值的主观条件。别总是抱怨自己没条件,走出自我,用于向命运挑战铸就 人生辉煌。对应课标4.12剖析生活实例,说明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时间、地点、条件不同,会形成不同的价值判断;领悟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2.4从社会物质生产特别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来解释世界,认识社会发展规律。4.13剖析价值冲突的实例;体验价值比较、鉴别、选择的过程;认同人民的利益为最高价值标准,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4.14探寻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和途径,

7、阐明生活的意义,理解只有对社会做出贡献才是真正有价值的人生。主题单元问 题设计1、社会发展的规律是什么?2、谁是社会发展的主体?3、如何实现人生价值?专题划分专题一:寻觅社会的真谛(2课时)专题二:实现人生的价值(3课时)专题一寻觅社会的真谛所需课时2课时专题一概述(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 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本专题属于社会历史观的范围。主要讲授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历史观的基本观点,本单兀除了把课程标准4.12领悟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和4.13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放到本课还把2.4从社会物质生产特别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来解释世界,人生社会发展规律

8、作为本课内容。本专题的逻辑结构是:由社会生活的本质引出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再次引出社会基本 矛盾的运动,最后引出社会发展的总趋势,然后分析社会历史的主体。本专题学习目标(描述本专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1、了解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观点 和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2、理解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发展的基础。;ineepi - - ok“ei ng ._!. yuhw yUI “-一” ” .- .- ok eg - II-n ,”. m”.”. . cyad - lh, -ora、 1 gl

9、- -b 11- a ” “,suev-n, ad - 0 .on - n- . -i-I .-. - -nfl * “、he , 、 一- _,I.Lni.k. c.be aI- -e” , f I-we g - -d -. Ir-Iig. a - 1.o* a al ng - ae e nI- i a. ui.f nf.e n e FUue - le - Ige i. a - . fUl of ae n .Unia- 一 ,1.- - - “in, ul of I.ne ae of -.“ - ge nlbn m pa. an. -k t. . -n- -i -Ila -.a, g. ii

10、, lap. lap.3、通过对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学习初步形成用唯物主义原理看待社会现象、分析和解决 社会问题的能力,培养合作探究能力本专题问题设计1、社会生活的本质是什么?2、为什么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实践的3、社会历史的主体是英雄么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信息化资源多媒体常规资源教材教学支撑环 境多媒体教室其 他导学案,学习笔记学习活动设计(描述本专题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课前准备:把学生分为 6个小组,每组6名同学。每组推广位组长。课前各小组的同学了解 1、社会生活的本质是什么?2、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是怎样的?3、社会历史的主体是英雄么。采用

11、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由组长组织,小组代表展示成果。活动一课堂探究 1: (1)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前,人们可以认识自然界的规律,从而唯物主义地解释自然界,为什么不能认识社会的规律,从而唯物主义地解释人类社会?、(2)为什么马克思能够发现社会发展的规律?课堂探究2: (1)想一想,宗教所描绘的世界和现实世界之间是什么关系?(2)人的许多不切实际的念头、思想和实际生活之间是什么关系?2、小组合作交流,13组的代表展示交流成果,其他小组点评3、教师归纳总结以往社会历史理论的局限性,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正确性。活动二:1、导入情境,提出问题第一在多媒体屏幕上显示相关案例。组织学生探究思考问题:这些

12、错误的、歪曲的意识有没有客观 的现实根据。通过探究思考,学生领悟到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案例:生活在河里的小鱼听说陆地上有一种动物叫奶牛,于是向青蛙询问奶牛的长相。 青蛙说:“奶牛体形很大,四条腿站立,头顶上长着一堆尖尖的恰角,身上布满黑色斑点,喜欢吃青草。”于是, 小鱼脑海里生成了奶牛的形象,牛头变成了鱼头,牛尾巴变成了鱼尾巴,牛身上长满了鱼鳞和鱼鳍。第二在多媒体屏幕上展示相关案例。组织学生探究思考问题2、小组合作交流,46组的代表展示交流成果,其他小组点评。3.教师归纳总结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活动三:多媒体显示材料一:我国古人不知道日全食发生的原理,把日食看作一种超自然现象。但

13、是今天我们仍有人对日全食抱有迷信的看法。去年 7月22日出现了出现了 5分钟的日全食。但据新华社记者了解,目前在部分股民之中流传一种迷信的说法,一旦发生日全食现象,可能会影响股市下跌。甚至有人认为, 日全食当日可能会成为大盘下行的拐点。该观点在股市里很有市场。材料二:1985年,地球的老朋友哈雷彗星如期而至,美国人在那年认认真真地许下了一个愿:76年后,也就是在2061年哈雷彗星卜一次光临地球时,所有能看见这颗彗星的美国人,都能够适应科学in eepi - - ok“ei ng ._!. yuhw ,. - yill “-一” ole ” .- .- ok eg - II- n , ”. d.

14、 , A.d .I. . illciy ad - LH, - 1 igl- -b 11- a ” “,suev-i, ad - 0 . on - ,“一ei - . -i-I .-. - -ifl * “、he , 、 一- _,I.Lni.k. L.be -I- -e” , f 一, I-we g - -d -. I.-lig. - oo* - - ng - -e e nI- i L -d ilof nf- n e - Dig L Ige ”. - - . filof n .”o.inil- gren, lo- - - o - n, il ofl-.ne L- of- -.d“ - ge n

15、-in .”,-nd -k l-!,.o .,-n- -i -Il- -,god ll, l-p, l.技术和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在1985年,那些能于 2061年再次看到哈雷彗星临近地球的孩子们,正准备开始他们的学习生涯,因此,美国需要立即着手进行科学、数学和技术教育的改革一一这就是著名的美国2061计划的由来。而美国在2000年时,公众达到基本科学素养水平的比例已经为17%。 为什么在科学发达的今天,中国人仍对日全食有迷信的看法,甚至迷信思想影响到我国的股市?对彗星的许愿为什么催生了美国著名的“ 2061 计划”?学生讨论,教师总结,使学生领悟到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和社会意识的相对独

16、立性原理。活动四:视屏播放故事嫦娥奔月,嫦娥 一号卫星奔月组织学生观看视频,并联系中国近30年的经济发展探究思考问题:为什么上世纪 70年代后期邓小平说,中国不必上月球,而事隔 30年后,中国花14亿巨资让“嫦娥”奔月?通过探究思考,使学 生领悟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辨证关系。教师总结:社会基本矛盾,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活动五:复习事物发展、矛盾的观点理解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社会发展的两种实现途径。第六组的代表展示复习成果,其他小组点评,补充。结论: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探究: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改革的性质。第二课时【活动一】情境设置,

17、多媒体展示教材 93页的课堂探究问题探究:(1)没有身后的众多士兵和民众,拿破仑能够成就举世瞩目的业绩吗?(2)究竟谁是历史的创造者 ?小试身手学生讨论教师总结:认为社会发展是由少数英雄人物决定的观点,实质是历史唯心主义,是不科学的。广大的平民大众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从探究中发现人民群众的地位与作用活动二:多媒体展示幻灯片(见课件)(1)小组交流:思考探究(1)谁是社会物质生产的主体 ?(2)合作探究: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对社会的存在和发展起着什么作用?教师提示:(1)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生产的主体。(2)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从事物质资料生产、推动物质生产发展的人民群众,是推

18、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从探究中发 现: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活动三:多媒体展示幻灯片一一家乡六合(茉莉花民歌和四合农民画,见课件):学生探究茉莉花民歌和四合农民画是什么产品?茉莉花民歌和四合农民画是谁创造的?这说明了什么?演奏茉莉花民歌需要的乐器,绘制农民画需要的画笔、画纸、染料等,是谁创造的?在什么过程中创造的?说明了什么?茉莉花民歌源于鲜花调,阿炳创作二泉映月,四合农民绘制农民画等等,说明了什么?教师总结:1.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人民群众的实践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人民群众还直接创造了丰硕的社会精神财富。走进生活多媒体展示幻

19、灯片一一小岗村今昔对比学生讨论:材料说明的道理教师总结:(1)人民群众在社会变革中的作用: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 在任何时期都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2)此作用在阶级社会中的表现:在阶级社会中,生产关系的变革,社会制度的更迭,都 是通过人民群众的革命实现的。(3)实现方式:人民群众通过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创造和改变社会关系,从而不断推 d - l eepi - - ok“ei ng ._!. yuhw yUI “-一” ” .- .- ok eg - II- n , ”. m”. . cyad - lh, -ora、 1 gl-b 11- a ” “,suev-n, ad -

20、0 .on - n- . -i-I .-. - -nfl * “、he , 、 一- _,I.Lni.k. c.I- aI- -e” , f I-we g - -d -. Ir-lig. a - . .o* a al ng - ae enI- i a. ui.f nf.e nce FUu. - le - Ige i. a - . fUl of ae n .Unil- 一 ,1.- - - “in, .fl-.ne .- of a -. ge n_kn m ,. and -k t. . -n- -i-Ila -.a, g.dii, lap. lap.动社会历史的进步和发展。小结与导引:人民群众是

21、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 量,所以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对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引导学生说出一一坚持群众观点和 群众路线。探究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活动五:学生制作ppt:展示:1、党的群众观点。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 系,利为民所谋,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是: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2、党的群众路线党的群众路线的地位:群众路线是尢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是:一切为

22、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 众中去。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作为方法论,是由“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历史 的创造者”这一唯物主义世界观决定的。在这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吓,我们更好地 认识世界、改造世界。3、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意义。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民主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也是取得 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并成功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教学评价(列举本专 题中要评价 的学习要素 和所使用的 评价工具或方法)可评价的学习要素:1、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评价方法:使用评价表(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评价指标:材料搜集属实;收集的信息与主

23、题有关;能对信息整合与分类2、课堂辩论:评价方法:使用课堂辩论评价标准及评价表专题二实现人生的价值所需课时3课时专题二概述(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 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我们使用的是人教版第四册生活与哲学教材,本框属于第四单兀第十二课。如何树立正确的价 值观,实现人生价值,是本课的核心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正确进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怎样才能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A要明确人生的价值是什么,第二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 观规律,第二要站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解决了这三个问题,才能找到实现人生的价值的正确 途径一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

24、实现价值,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剖析 价值冲突的实例,体验价值比较选择的过程,认同人民的利益为最高价值标准,树立为人民服务的 思想。本专题学习目标(描述本专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in eepi - - ok“ei ng ._!. yuhw ,. - yill “-一” ole ” .- .- ok eg - II- n , ”. d. , A.d .I. . illciy ad - LH, - 1 igl- -b 11- a ” “,suev-i, ad - 0 . on - ,“一ei - . -i-I .-. - -ifl * “、he , 、 一- _,I.Lni.k. L.be -

25、I- -e” , f 一, I-we g - -d -. I.-lig. - . oo* - - ng - -e e nI- i L -d ilof nf- n e - Dig L Ige ”. - - . filof n .”o.inil- gren, lo- - - o - n, il ofl-.ne L- of- -.d“ - ge n-in .”,-nd -k l-!,.o .,-n- -i -Il- -,god ll, l-p, l.1、了解哲学意义上的价值和价值观的含义;2、理解人的价值的内涵与评价;3、理解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并运用这一道理分析实际问题;.价值判断的独特作用;价值判断

26、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阶级社会中,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 有阶级性;人民群众的利益是最高价值标准;.实现人的价值的条件。本专题问题设计.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是什么?.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标准是什么?.如何实现人生价值?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信息化资源网络多媒体,学生制作的 PPT常规资源教材教学支撑环 境多媒体教室其 他学习笔记,导学案学习活动设计(描述本专题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课前准备:把学生分为 6个小组,每组6名同学。每组推广位组长。课前准备相关资料。课堂活动一:小组代表展示自己小组制作的PPT,解决导学案预习问题。活动二:互动探究探究一:阅读思考在日常

27、生活中,不同的东西具后不同的价值。粮食、蔬菜、水果等食物具有满足人们营养需要的属 性;衣服、房子、汽车等具有满足人们穿着、居住和出行需要的属性;阳光、空气和水具有满足人 们生存需要的属性;文学艺术作品具有满足人们精神需要的属性;科学理论具有满足指导人的实践 活动需要的属性。徐本禹,来自山东聊城农村的贫困大学生,放弃华中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华中农破例 为他保留两年学籍),像许多西部志愿者一样,在贵州的有一个乡村学校支教。他以质朴得还带着泥 土方向的那份平凡,感动着千千万万的人们小组合作探究:(1) 1、物的价值与人的价值有何不同?2、徐本禹是如何在岗位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的?活动三:探究二

28、:位于河南省兰考县焦裕禄纪念园内的焦裕禄同志纪念馆,经过5个多月的封闭改造于2009年5月14日竣工。当日,是焦裕禄同志逝世45周年纪念日。数万兰考群众从四面八方来到焦裕禄纪念园,祭扫焦裕禄烈士墓。据统计,45年来,前来祭扫焦裕禄烈士墓、参观焦裕禄事迹展的各地群众达到 1800万人次。小组合作探究:上述材料给我们的人生有什么样的生活与哲学启示?活动四:I二、三小组的同学展示讨论内容。活动五:各小组成员整理研究资料,运用价值观的知识,简要说明倡导大学生服务基层的现实意义 撰写小论文。第二课时活动一(多媒体课件展示)夏明翰的事迹学生讨论:1.为什么不同的人在面对同一问题时,作出的选择完全不同?in

29、eepi - - ok“ei ng ._!. yuhw yUI “-一” ” .- .- ok eg - II-n ,”. m”.”. . cyad - lh, -ora、 1 gl- -b 11- a ” “,suev-n, ad - 0 .on - n- . -i-I .-. - -nfl * “、he , 、 一- _,I.Lni.k. c.be aI- -e” , f I-we g - -d -. Ir-Iig. a - . .o* a al ng - ae e nI- i a. ui.f nf.e n e FUue - le - Ige i. a - . fUl of ae n .U

30、nia- 一 ,1.- - - “-in, of I.ne ae of -.“ - ge nlbn m pa. an. -k t. . -n- -i -Ila -.a, g. ii, lap. lap.什么是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什么样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才是正确的呢?它们的衡量标准是什么?教师总结:ppt展示内容。活动二问题情境(多媒体课件展示)许衡摘梨的故事、袁世凯复辟帝制闹剧,中国共产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实行不同的土地政策、伐树英雄马永顺的故事学生讨论:什么样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才是正确的呢教师总结:ppt展示内容。活动三问题情境(多媒体课件展示)“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朱门几处

31、耽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学生讨论:诗中,农民的价彳1选择是什么 ?地主的价值选择是什么 ?为什么同时同地的人会有不同的价值选择?教师总结:1)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具有阶级性,(2)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因人而异(3)立场不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就不同活动四漫画分析(多媒体课件展示)面子工程得出结论: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活动五:师生共画知识结构图。第三课时活动一问题情境(多媒体课件展示)名人名言我觉得人生求乐的方法,最好莫过于尊重劳动。一切乐境,都可由劳动得来,一切苦境,都可由劳动解脱。一一李大钊劳动是人类存在的基础和手段,是一个人在体格、

32、智慧和道德上臻于完善的源泉。一一乌申斯基劳动使人建立对自己的理智力量的信心。一一高尔基我活着,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做一个对人民有用的人。”“我觉得要使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生活得更美好。”“多帮助人民做点儿好事,就是我最大的快乐和幸福。”-雷锋学生赏析名言,学生相互交流心得,讨论问题,教师参与小组讨论教师总结:1.劳动着的人是幸福的,2.努力奉献的人是幸福的活动二(多媒体课件展示)名人名言:如果说我看得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们的肩上。一一牛顿我每天上百次地提醒自己:我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都依靠着别人(包括生者和死者)的劳动,我必须尽力以同样的分量来报偿我所领受了的和至今还在领受着的东西。一一爱因斯坦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最有力量。一一雷锋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说,只有在集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一一马克思 恩格斯 d - l eepi - - ok“ei ng ._!. yuhw ,. - yill “-一” ole ” .- .- ok eg - II- n ,”. 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