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语文《满江红》教案_第1页
新课标语文《满江红》教案_第2页
新课标语文《满江红》教案_第3页
新课标语文《满江红》教案_第4页
新课标语文《满江红》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满江红教案课题满江红单元第三单元学科语文年级九下教学 目标.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历及作品的写作背景理解这首词的内容。.感悟作品的思想内涵,把握作者的感情。.积累,赏析名句。.领会词中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激发自己的爱国情感。重点感悟作品的思想内涵,把握作者的感情。难点积累,赏析名句。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秋瑾(1875年11月8日- 1907年7月15日), 女,中国女权和女学思想的倡导者,近代*革命志 士。第一批为推翻满清政权和数千年封建统治而牺 牲的革命先驱,为辛亥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提倡 女权女学,为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 动作用。1907年7月15日凌晨,

2、秋瑾从容就义于 绍兴轩亭口,年仅32岁。今天我们来学习她得一 首词满江红,感受这位侠女的爱国情怀。讲授新课一.检查预习1.词的常识词,诗歌的一种。因是合乐的歌词,故又称曲子词、 乐府、乐章、长短句、诗余、琴趣等。始于隋,定 型于中晚唐,盛于宋。宋词是继唐诗后的又一种文 学体裁,它兼有文学与音乐两方而的特点。每首词 都有一个曲调名称,叫作“词牌”,“渔家傲”“江城子”等都是词牌名。宋词中的两种主要艺术风格婉约与豪放。婉约派:内容上以情感为题材:语言清新、含蓄, 情思曲折而真切;风格委婉、绮丽。代表人物:李 清照温庭筠。豪放派:内容上多以抒发强烈的政治热情,豪爽的 英雄本色;语言畅达流利,直抒胸臆

3、;风格豪迈奔放,意境雄奇阔大。由北宋词人苏轼开创,经南宋 词人辛弃疾发展而推向高峰。2.作者简介:(1)秋瑾(18751907)1875年生于绍兴,原名闺谨,字塔卿,自号竞雄,别 号鉴湖女侠,汉侠女儿。浙江山阴(今绍兴)人。 是我国近代杰出的革命家、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 秋瑾又是中国近代文学史上杰出的女才子,其诗词 既有女子的“柔婉细腻”,又有男儿“豪迈劲爽”, 刚柔相济,阴阳相和,体现了一种“中和之美”和独 具魅力的“女性情怀”。(2)秋瑾的家庭秋瑾是著名的近代民主革命志士。1875年生于绍兴 的一个典型的小官僚地主家庭。其父秋寿南曾任湘 乡县督销总办。秋瑾兄妹四人,秋瑾稍大即入家塾, 受封

4、建教育,念的是三字经、百家姓、神 童诗等,但她爱读的却是诗词、明清小说和笔记 传奇。(3)秋瑾的爱情与婚姻1895年,19岁的她跟随做官的父亲秋寿南来到湖 南省湘潭县。秋寿南在当地结识了湘潭首富、曾国 藩的表弟王殿丞。王见秋瑾生得秀美端庄,嗯慧可 爱,就托媒人送礼给儿子王廷钧提亲。秋瑾对于这桩婚事十分不满,但在封建社会里,儿 女的婚事只能依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1896年4 月20日,王家彩銮花轿吹吹打打把秋瑾迎了过去。 王家虽锦衣玉食,但志趣高尚、性格刚烈的秋瑾并 不喜欢过养尊处优的生活,更受不了封建家庭的种 种束缚。比自己小两岁的丈夫王廷钧,在志趣、爱 好上也与自己亳无共同之处。她叹息道:

5、“琴瑟异 趣,伉俪不甚相得。”王廷钧一不好读,二不务正 业,每天游手好闲,吃喝玩乐。秋瑾的革命志向与理想,不仅得不到丈夫的理解与支持,反而遭到他 的训斥:”这是男人的事情,你休胡思乱想。”秋 瑾也不示弱:“我要去寻求真理,女人也有救国救 民的责任。”两人吵得互不相让。王廷钧知道秋瑾是个说得到做得到的倔强女性,要 说服她是不可能的,只好采取卑劣手段,乘秋瑾不 备,偷偷将她的珠宝和手饰及积蓄全部窃走,妄图 以此来阻挠她赴日。秋瑾变卖了仅剩的财产和衣 物,加上吴芝瑛等人的资助,于1904年4月只身 东渡日本,从此迈出了她人生道路上的关键一步。秋瑾在日本三年,两人从无书信来往,夫妻关系 名存实亡。19

6、06年冬秋瑾听说王廷钧纳妾的消息, 反而高兴,觉得有了与王廷钧脱离关系的理由。于 是,她给大哥秋誉章写了一封信,请大哥代她办理 离婚。秋誉章几经奔波,由于王廷钧的阻碍,离始 之事未成。(4)秋瑾的创作秋瑾短促的一生创作了很多诗词。现在秋瑾集 收存诗、词、歌二百二十多首,另有集外佚诗约十 五首,攻二百四十余首。如以1904年东渡日本为 界,其诗作可分为前后期。前期:1891-1904后期:1904-1907前期主要是咏物写景、感事抒怀、思念亲友之作。后期主要是抒发立志改天换地的革命豪情,充满了 对祖国前途的深切忧虑。(5)从容就义光绪三十三年正月(1907年2月),秋瑾接任大通 学堂督办。不久与

7、徐锡麟分头准备在浙江、安徽两 省同时举事。联络浙江、上海军队和会党,组织光 复军,推徐锡麟为首领,自任协领,拟于7月6日在浙江、安徽同时起义。因事泄,于7月13日在 大通学堂被捕。7月15日,从容就义于浙江绍兴轩 亭口。被捕后没有一句供词,只留下一纸,上书“秋 风秋雨愁煞人七个字。秋瑾墓位于在杭州市区白堤尽头西泠桥畔。墓正面 有大理石墓碑,上刻孙中山亲笔题词“巾帼英雄” 四字。背面立有吴芝瑛、徐白华所书的墓志铭原石。(6)写作背景1903年王纳资捐得户部主事,秋瑾随王去北京居 往。时值八国联军入侵后不久,她目睹民族危机的 深重和清政府的腐败,决心献身救国事业,而其夫 无心国事。中秋节,秋瑾与丈

8、夫王子芳发生冲突, 从家出走,寓居北京阜城门外泰顺客栈,后由吴芝 瑛出面调解,而秋瑾下决心冲破家庭牢笼,投身革 命。不久即东渡日本留学。这首词是言志之作,表 达了作者匡国济世的凌云志向。二.整体感知.读懂诗意我在京城小住时日,转眼间就又到了中秋佳节。篱 笆下面的菊花都已盛开,秋色明净,就像刚刚擦洗 过一般。四面的歌声渐歇,我也终如汉之破楚,突 破了家庭的牢笼,如今一个人思量着在浙江时那八 年的生活况味。他们苦苦地想让我做一个贵妇人, 其实,我是多么的不屑啊!今生我虽然不能身为男子,加入他们的行列。但是 我的心,要比男子的心还要刚烈。想想平日,我的 一颗心,常为别人而热。那些俗人,心胸狭窄,怎

9、么能懂我呢?英雄在无路可走的时候,难免要经受 磨难挫折。在这莽莽红尘之中,哪里才能觅到知音 呢?眼泪打湿了我的衣襟。.词作赏析词的上片:首先写中秋佳节暂住北京的情景,菊 花盛开,秋色明净。”为篱下,黄花开遍”,是化 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和李清照“人比黄花瘦” 的诗句,写秋色,但主要是用来说明冲破家庭牢笼 后乐忧相煎的心情。在封建社会里,一个女子要冲 破家庭牢笼,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作者用史记项 羽本纪中汉军破楚的故事,来比喻说明自己终于 冲破家庭牢笼,并不过分。“苦将侬、强派作蛾眉” 进一步说明表而上过着贵妇人的生活,实则奴仆不 如的“八年风味” . “殊未屑”表明作者对贵妇人 的生活,并不留

10、恋,相反加以蔑视。“每逢佳节倍 思亲。”中秋佳节应是家人团聚的日子,而作者却 寓居客栈,不免有“人比黄花瘦”的冷落之感。但 想到八年奴仆不如的生活,而今破楚自立,又不免 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喜悦之情。把陶 渊明和李清照表现不同思想的诗句杂用在一起,来 表达自己初离家庭时的矛盾心情,别具匠心。词的下片:写作者虽有凌云壮志,但知音难觅, 不觉汨湿衣巾。作者虽是女子,但“心却比,男儿 烈”。离家出走以后,下一步怎么办?这是摆在作 者面前一个严峻的问题。平日诗人,虽以肝胆相照, 真诚恳切,但不为世俗所了解,因此生活中常受折 磨。现在离家以后,在大千世界中,何处去找知音? 如果找不到知音,又将

11、会受到怎样的折磨?想到这 一点,不觉伤心落泪,也是很自然的。”何处觅知 音”?这对当时的秋瑾来说,确实是一个重要的问 题,它关系到她的前途和事业。特别在封建社会里, 一个女子的叛逆行为,究竟能得到多少人的同情和 支持?所以作者清醒地估计到“必知音之难遇,更 同调而无人”的困境(致琴文书)。这种担心 和忧虑,真实地反映了一个革命者刚踏上革命征途的思想状况。三.问题深探究.概括词的上下阕的内容及感情。上阙:表达了词人不愿过贵妇人生活,意欲突破家 庭束缚、追求自由、投身革命的思想感情。下阙:写词人虽有凌云壮志,但知音难觅,不觉泪 湿衣襟,抒发了词人苦闷之情、对自己前途的担心 和忧虑之情。.试简要赏析

12、“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本句引用典故,抒发了词人知音难觅,不禁潸然泪 下的苦闷心情。(或本句引用唐白居易琵琶行“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诗义,抒发了词人对自己前途的 担心和忧虑。(意思相近,酌情给分).请赏析“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这两句? 这两句表现中秋景色的清秀明丽,用典含情,把陶 渊明”采菊东筒下,悠然见南山”所表现的喜悦 之情和李清照“人比黄花瘦”所表现冷落之感, 杂用在一起来表达自己初离家庭时的矛盾心情,既有冲破耨绊的喜悦,又有 佳节独宿客栈、青春蹉昵无可奈何的失落幽怨之 情。.这首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本词抒发了作者对寄生无聊生活的厌倦,和对冲出 封建束缚,

13、为祖国的前途命运而奋斗的强烈向往, 表达了作者匡扶天下、救民于水火的凌云壮志。四.课堂练习评价秋瑾这首词“基调高昂,语言刚健清新”,试 联系诗歌内容加以分析。“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运用短句 /节奏明快/格调高昂,豪迈雄健,将身不能为男儿, 心却不让须眉的苦闷表达得淋漓尽致。“平生肝胆” “英雄末路”等词句脱口 而出,不假雕饰,显得清新自然,却又刚健质朴。 而结语真实地表达了自己知音难觅、不禁潸然汨下 的苦闷。五.拓展阅读满江红(岳飞)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 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上,八千里路云和月。莫 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火!驾长车,踏破 贺兰山缺,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 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岳飞写的满江红中表达了他当是怎样的思想感 情?岳飞的传世不朽词作,几百年来总是不断的被传 诵,也会透过不同的乐器为之诠释,表现了作者抗 击金兵、收复故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