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新教材)《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和分离定律》导学案+课时作业_第1页
高中生物(新教材)《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和分离定律》导学案+课时作业_第2页
高中生物(新教材)《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和分离定律》导学案+课时作业_第3页
高中生物(新教材)《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和分离定律》导学案+课时作业_第4页
高中生物(新教材)《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和分离定律》导学案+课时作业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2课时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和分离定律学习目标1.说出小桶、彩球含义及抓取、统计要求。2.写出测交实验过程, 能设计实验验证分离定律。3.体会孟德尔假说一演绎法的过程,掌握分离定律。知识点一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知识梳理.实验目的:通过模拟实验,认识和理解遗传因子的 回 分离和配子的W2随 机结合与生物性状之间的数量关系,体验孟德尔的假说。.实验装置甲乙(抓取一次情况之一)(1)甲、乙两个小桶,分别代表 巴 雌、雄生殖器官;甲、乙小桶内的彩球分 别代表雌、雄配子(D球与d球分别代表 24 显性遗传因子和 匹 隐性遗传因子)。(2)用不同彩球的随机组合模拟 四 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实验过程(1

2、)在甲、乙两个小桶中放入两种彩球各 10个。(2)摇动两个小桶,使小桶内的彩球 亚 充分混合。(3)分别从两个桶内 画 随机抓取一个小球,组合在一起,记下两个彩球的字 母组合。(4)将抓取的彩球f09放回原来的小桶,摇匀,按步骤(3)重复做 回50100 次。.实验结果:彩球组合中,DD : Dd : dd接近11 1 : 2 : 1。?问题探究.1.抓取小球的要求是什么?提示:随机抓取;双手同时进行,且闭眼;应将抓取的小球放回原桶;重复多次。.每个小桶内的两种彩球必须相等,这是为什么?提示:杂种Fi(Dd)产生的两种雄配子(D和d)或两种雌配子(D和d)数量相等。.两个小桶内小球的数量必须相

3、等吗?为什么?提示:不必须相等。因为甲、乙小桶内的小球分别代表雌配子、雄配子,它们的数量可以不相等。.有两位同学各抓取 4次,结果分别是DD : Dd = 2 : 2和DD : Dd : dd =: 1 : 1,这是不是说实验设计有问题?提示:不一定,实验过程中要尽可能做到随机抓取;统计数量太少,不一定会符合理论值,统计的数量越多,越接近理论值。典题精析例1下列有关“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彩球大小、形状、质地、重量等要一致B.每次抓彩球以前必须摇动小桶,使彩球充分混合C.每次抓彩球,统计的彩球不必放回桶内,重复进行多次即可D.抓彩球时应双手同时进行,最好闭眼解题分析

4、每次抓取的彩球必须放回原桶并混合均匀,模拟产生两种配子的机会相等。答案 C例2在“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甲、乙两个小桶中都有写有D或d的两种小球,并且两种小球的数量是相等的,这模拟的是()Fi的遗传因子组成是DdFi产生的雌雄配子数量相等Fi产生的雌雄配子都有 D和d两种,且比例D : d=1 : 1亲本中的父本和母本各自产生 D和d的配子,且比例为1 : 1分析 甲、乙两个小桶内的小球分别代表 F1产生的雌雄配子,雌雄配子都有D和d两种,且比例D : d= 1 : 1。答案 C隙性纯合子配了涌交后代表现类型 比例?问题探究1.测交的目的是什么?知识点二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知识梳理.方法:

5、g 测交实验,即F1与 隐性纯合子杂交。.预测结果后代出现高茎和矮茎,且比例接近 1 : 1。.实验验证F,.结论:测交后代分离比接近Q7 1 : 1,符合预期的设想,从而证实 Fi的 遗传因子组成为L08 Dd,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别进入不同 的配子中,产生 丽D和d两种比例相等的配子。提示:验证孟德尔的假说是否正确。2.为什么用测交法可以检测Fi的遗传因子组成?提示:测交即Fi与隐性纯合子杂交,由于隐性纯合子只产生一种含隐性遗传 因子的配子,分析测交后代的表现类型及比例即可推知被测个体产生的配子种类 及比例,从而检测F1的遗传因子组成。典题精析例1下列关于孟德尔分离定律杂

6、交实验中测交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Fix隐性类型一测Fi遗传因子组成B.通过测定Fi的遗传因子组成来验证对分离实验现象理论解释的科学性 TOC o 1-5 h z C.根据孟德尔假说,推测测交结果为高茎:矮茎=1 : 1D.测交时,与Fi杂交的另一亲本无特殊限制解题分析 测交时,与Fi杂交的另一亲本应为隐性纯合子。答案 D例2通过测交可以才t测被测个体()性状的显、隐性产生配子的比例 遗传因子组成产生配子的数 量A.B.C.D.解题分析 测交实验是已知显隐性的情况下进行的实验, 不用来推测显隐性,错误;根据测交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可以推测被测个体产生配子的种类及比例, 不能推测产生配子的数量,

7、正确,错误;测交可用来推测被测个体的遗传因 子组成,正确。答案 C知识点三 分离定律、假说一演绎法知识梳理.分离定律(i)分离定律的内容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 画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回2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牛分离.分别进入 03不同的配子 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2)分离的时间:有性生殖形成 回 配子时。(3)适用范围真核生物有性生殖的细胞核遗传。由成对的遗传因子控制的画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假说一演绎法(i)研究程序:观察B6现象,提出问题-分析问题,B7提出假说-演绎推 理一 08实验验证-得出结论。(2)孟德尔用假说一演绎法推测分离定律的过程提出问题一为什么F

8、2中总是出现3 : 1的性状分离比?提出假说一提出遗传因子控制生物性状等观点(即对分离现象的解释)0演绎推理一 Fi为杂合子,其测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接近 1 : 1。实验验证一测交实验验证演绎推理内容。得出结论一通过实验验证,假说成立。?问题探究 1.“演绎”是否就是测交实验?提示:不是。“演绎”是理论推导,而测交实验是通过实验验证理论推导的结果。.细菌的遗传遵循分离定律吗?提示:不遵循。细菌是原核生物,不进行有性生殖。典题精析例1下列几组比例,最能体现分离定律实质的是()F1产生配子的比例为1 : 1F2的性状表现类型的比例为3:1F2遗传因子组成的比例为1 : 2 : 1D.测交后代表现类

9、型的比例为1 : 1解题分析 根据分离定律的实质,遗传因子的分离发生在F1形成配子的过程中,成对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A最能体现分离定律的实质,B、C体现的是性状分离的结果,D能体现分离定律实质,但不是最能体现的。答案 A例2孟德尔在探索遗传规律的过程中运用了 “假说一演绎法”,下列相关 叙述错误的是()A. “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属于假说内容B.运用统计学分析实验结果是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C.孟德尔通过演绎推理证明了其假说是正确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属于假说 内容解题分析 测交实验证明了假说的正确性,C错误。答案 C例3水稻中非糯性(

10、W)对糯性(w)为显性,非糯性品系所含淀粉遇碘呈蓝黑 色,糯性品系所含淀粉遇碘呈红褐色。下面是对纯种的非糯性与糯性水稻的杂交 后代进行观察的结果,其中能直接证明孟德尔的分离定律的一项是()A.杂交后亲本植株上结出的种子(Fi)遇碘全部呈蓝黑色Fi自交后结出的种子(F2)遇碘后,3/4呈蓝黑色,1/4呈红褐色Fi产生的花粉遇碘后,一半呈蓝黑色,一半呈红褐色Fi测交所结出的种子遇碘后,一半呈蓝黑色,一半呈红褐色解题分析 杂交后亲本植株上结出的种子(Fi)遇碘全部呈蓝黑色,后代表现型只有一种无法证明孟德尔的分离定律,A错误;Fi自交后结出的种子(F2)遇碘后,3呈蓝黑色,4呈红褐色,说明Fi自交后代

11、出现性状分离,但不能直接证明孟 德尔的分离定律,B错误;Fi产生的花粉遇碘后,一半呈蓝黑色, 一半呈红褐色, 说明Fi产生两种配子,比例为i : i,所以能直接证明孟彳t尔的分离定律,C正确; Fi测交所结出的种子遇碘后,一半呈蓝黑色,一半呈红褐色,能证明,但不是直 接证明孟德尔的分离定律,D错误。答案 C技法提升验证分离定律方法(i)测交法:让杂合子Aa与隐性纯合子aa杂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i : i, 则说明Aa产生两种配子且比例为i : i。(2)杂合子自交法:让杂合子 Aa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 3: i,说明Aa 产生两种配子且比例为i : i。(3)花粉鉴定法:取杂合子的花粉,

12、对花粉进行特殊处理后,用显微镜观察并 计数,可直接验证分离定律。当堂检测一一查漏补缺巩固提升.有位同学做“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时,以下操作正确的是 ()A .小桶内用球的大小代表显隐性,大球代表 D,小球代表dB.每次抓出的两个球统计后放在一边,全部抓完后再放回小桶重新开始C.桶内两种球的数量必须相等,即标记 D、d的小球数目必须为1 : 1D.连续抓取了 3次DD组合,应舍去2次,只统计1次 答案 C解析 小桶内用球大小要一致,A错误;每次抓出的两小球统计后必须各自放回各自小桶,以保证概率正确,B错误;连续出现几次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情况,属于正常现象,随抓取次数增多,越接近理论值,D错误。

13、.孟德尔在一对相对性状的豌豆杂交实验中做了三个实验,他发现问题阶段做的实验和验证假说阶段做的实验分别是()A.自交、杂交;测交 B.测交、自交;杂交C.杂交、自交;测交 D.杂交、测交;自交答案 C解析 发现问题的阶段进行了杂交(得F1)和自交(得F2)实验,经过假设后, 再通过测交实验进行验证。.科学研究过程一般包括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实验验证、数据分析、得出结论等。在孟德尔探究遗传规律的过程中,使孟德尔发现问题的现象是( )A.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B.具一对相对性状亲本杂交,F2表现型之比为3: 1C. F1与隐性亲本测交,后代表现型之比为 1 : 1D

14、.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均等答案 B解析 A中内容属于分离定律的实质,不属于使孟德尔发现问题的现象, A错误;孟德尔在一对相对性状的实验中,发现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F1均为显性性状,F2出现性状分离,且比例是3:1,B正确;F1与隐性亲本测交,后代表现型之比为1 : 1,这是孟德尔验证假说的过程,不是发现问题的现象,C 错误;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均等,这是孟德尔对一对相对性状实验现象作出的解释,D错误。4.测交后代的种类和比例是由下列哪一项来决定的 ()A.亲本的遗传因子组成B. Fi配子的种类和比例C .隐性个体的配子D.显性基因答案 B解析测交是指杂交产生的子一代个体与隐性个体交配的方式

15、,测交后代的种类和比例可以反映Fi产生的配子类型及其比例,进而可确定 Fi的遗传因子组 成。因此,测交后代的种类和比例是由 Fi配子的种类和比例来决定的。5.下列有关分离定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分离定律是孟德尔针对豌豆一对相对性状的实验结果及其解释直接归纳 总结的B.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是单独存在的,不会相互 融合C.在形成生殖细胞一一配子时,单独存在的遗传因子要发生分离,所以称 分离定律D.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后进入不同的配子中,可随配子遗 传给后代答案 D解析孟德尔归纳总结出分离定律的科学实验程序是:杂交实验和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发现问题)一对实验现象

16、进行分析(提出假说)一对实验现象解释的验证 (验证假说)一分离定律(结论),A错误;根据孟德尔对性状分离现象的解释可以知 道: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这些遗传因子 既不会相互融合,也不会在传递中消失,B错误;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 配子遗传给后代,C错误,D正确课时精练KE S HI JING LIAN基础对点V知识点一 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在做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时,分别同时从甲小桶和乙小桶抓取小球50100次,统计小球组合为DD的比例为()A. 1/3 B. 1/4 C. 1/2 D.

17、 1/5答案 B解析 在做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时,每个小桶内的两种颜色小球数目相等,即D : d=1 : 1,该实验从两个小桶内随机抓取小球放在一起,模拟的是雌雄配子的随机组合,因此分别同时从甲小桶和乙小桶抓取小球50100次,统计小球组1 1、合为DD的比例为2*2=4,B正确,A、C、D错误。.某同学做了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在 2个小桶内各装入20个等大的方 形积木(红色、蓝色各10个,分别代表“配子” D、d)。分别从两桶内随机抓取1 个积木并记录,直至抓完桶内积木。结果DD : Dd : dd=12 : 6 : 2,他感到失望。 下列给他的建议和理由中不合理的是()A .把方形积木改

18、换为质地、大小相同的小球,以便充分混合,避免人为误 差B.每次抓取后,应将抓取的配子放回原桶,保证每种配子被抓取的概率相 等C.重复抓50100次,保证实验统计样本数目足够大D.将某桶内的2种配子各减少到一半,因为卵细胞的数量比精子少得多答案 D解析使用方形积木可能使两种积木混合不均匀,因此应把方形积木改换为质地、大小相同的小球,以便充分混合,避免人为误差,A正确;如果每次抓取后没有将抓取的积木放回原桶,会使每种配子被抓取的概率不相等,所以每次抓 取后,应将抓取的配子放回原桶,B正确;重复抓取50100次,保证足够大的 样本数,以减少实验误差,C正确;小桶中配子的数目若过少,误差将会增大, 不

19、能保证两种配子结合的机会均等,且该实验不需要保证雌配子数量比雄配子数 量少,D错误。知识点二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具有 1 : 1比例的有()子一代产生的不同类型配子的比例 子二代的性状分离比 子一代测 交后代性状分离比 子一代产生的雌、雄配子数目比例 子一代产生的不同 类型的雌配子比例 子一代产生的不同类型的雄配子比例A.B.C.D.答案 B解析孟德尔杂交实验中子一代的遗传因子组成为 Dd,则子一代产生的配子及比例为D : d=1 : 1,正确;子二代的性状分离比为 3: 1,错误;子一代 Dd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 : 1,正确;子一代产生的雌配子数少于雄

20、配子数, 二者比例不是1 : 1,错误;子一代产生的不同类型的雌配子比例及不同类型的 雄配子比例都是1 : 1,正确。故选B。.用黄色公鼠a分别与黑色母鼠b和c交配,在几次产仔中,母鼠b产仔为 9黑6黄,母鼠c产的仔全为黑色(假设c产仔足够多)。那么亲本a、b、c中为纯 合子的是()A. b和 cB. a和 cC. a和bD.只有a答案 B解析根据黄色公鼠ax黑色母鼠c一后代全为黑色可知,黄色为隐性性状,黑色为显性性状,黄色公鼠为隐性纯合子,黑色母鼠c为显性纯合子;又根据黑色母鼠b与黄色公鼠a交配,后代中出现黑色鼠和黄色鼠可知 b为杂合子。5.测交法可用来检验F1是不是纯合子的关键原因是()A

21、.与F1进行测交的个体是隐性纯合子B.测交子代出现不同的表现类型C.测交不受其他花粉等因素的影响D.测交后代的表现类型及比例能直接反映 Fi的配子类型及比例答案 D解析 用测交法检验Fi是让Fi与隐性纯合子杂交,隐性纯合子只能产生含隐性遗传因子的配子,所以从后代的表现类型和比例可直接得出 Fi的配子类型和 比例。6.某水稻品种茎秆的高矮是一对相对性状,对一个纯合显性亲本与一个纯合 隐性亲本杂交产生的Fi进行测交,其后代中杂合子的概率是()A. 0 B. 25% C. 50% D. 75%答案 C解析 假设控制高、矮性状的显隐性遗传因子用 A、a表示,根据题意可知,P: AAXamFi : Aa

22、,则测交实验表示为: AaXamAa : aa= i : i,可见后代中 杂合子占50%。7.豌豆高茎(Y)对矮茎(y)为显性,用高茎与矮茎杂交,得到数量相等的高、 矮茎豌豆,再将得到的全部种子播种后授以矮茎的花粉,则第二次杂交组合的遗 传因子组成是()A. YY XyyB. Yy XYyC. YyXyy、yyXyyD. Yy x Yy yy x yy答案 C解析 高茎与矮茎杂交,得到数量相等的高茎与矮茎豌豆,说明双亲的遗传因子组成为YyXyy,后代的遗传因子组成为 Yy : yy=i : i。对这些后代种子播种后全部授以矮茎的花粉,即杂交组合为 YyXyy、yyXyy。9知识点三 分离定律、

23、假说一演绎法.下图是遗传因子组成为 Aa的生物自交产生后代的过程,分离定律发生于 () AaiA:ia配子间的4种结合方式子代中3种基因组成、2种性状表现A. B. C. D.答案 A解析分离定律发生在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假说一演绎法的一般程序是()A.观察实验、发现问题一分析问题、提出假说一设计实验、验证假说一归 纳综合、总结规律个案研究一综合比较一提出假说一归纳结论C.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一提出假说、设计实验一观察实验、验证假说一归 纳综合、总结规律D.个案研究一发现问题一提出假说一归纳综合答案 A解析 假说一演绎法是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通过推理和想像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根

24、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再通过实验检验演绎推理 的结论。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期结论相符,就证明假说是正确的,反之,则说明假 说是错误的。10.假说一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下列关于孟德尔的研究过 程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提出问题是建立在豌豆纯合亲本杂交和 Fi自交遗传实验基础上的“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是孟德尔所做的 假设内容之一C.孟德尔预测矮茎豌豆与Fi高茎豌豆杂交,其子代出现性状分离且高茎: 矮茎=1 : 1,这属于演绎推理D.为了验证作出的假设是否正确,孟德尔设计并完成了测交实验答案 B解析孟德尔在对豌豆纯合亲本杂交和 Fi自交遗传实验的观察和分析的基础上提

25、出问题,A正确;孟德尔时期还没有提出基因的概念, B错误;孟德尔预 测矮茎豌豆与Fi高茎豌豆杂交,其子代出现性状分离且高茎:矮茎=1 : 1,这属 于演绎推理,C正确;为了验证作出的假设是否正确,孟德尔设计并完成了测交 实验,D正确能力提升.下列有关一对相对性状遗传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具有隐性遗传因子的个体都表现出隐性性状B.最能说明分离定律实质的是 F2的性状分离比为3: 1C .通过测交可以推测被测个体产生配子的数量D.若要鉴别抗锈病小麦是否为纯合子,最简便易行的方法是自交答案 D解析 具有隐性遗传因子的个体不一定表现出隐性性状,如杂合子,含有隐性遗传因子却表现为显性性状,隐性纯合子

26、才表现出隐性性状,A错误;最能说明分离定律实质的是子一代产生的配子的种类及比例,不是子二代性状分离比的 比例,B错误;通过测交可以推测被测个体产生配子的种类及比例,不能推测出 产生配子的数量,C错误;若要鉴别抗锈病小麦是否为纯合子,可以测交还可以 自交,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自交,通过自交,观察后代中是否有性状分离就可以判 断其是纯合还是杂合,D正确。.番茄果实的颜色由一对遗传因子 A、a控制,下表是关于番茄果实颜色 的3个杂交实验及其结果。下列分析正确的是()实验亲本表现型丹的表现型和植株数目红果黄果红果X黄果4925042红果X黄果99703红果X红果1511508A.番茄的果实颜色中,黄色为显

27、性性状B.实验1的亲本遗传因子组成:红果为 AA,黄果为aaC.实验2的后代中红果番茄均为杂合子D .实验3的后代中黄果番茄的遗传因子组成可能是 Aa或AA答案 C解析 由实验2或3可知,番茄的果实颜色中红色为显性性状,黄色为隐性性状,A错误;实验1亲本中红果遗传因子组成为 Aa,黄果遗传因子组成为aa,后代才会出现红果:黄果=1 : 1, B错误;实验2亲本红果遗传因子组成为AA, 黄果遗传因子组成为aa,后代红果遗传因子组成为 Aa,C正确;实验3亲本红果遗传因子组成为Aa,后代红果遗传因子组成为 AA或Aa,黄果遗传因子组成为aa, D错误。.下表是有关豌豆种子形X的四组杂交实验结果 (

28、相关遗传因子用R、r表 示)。据表分析作答:组合杂交组后代表现型及植株数序号合类型圆粒皱粒A圆粒X圆粒1080B皱粒X皱粒0102C圆粒X圆粒12540D1圆粒X皱粒152111(1)根据组合 的结果能推断出显性性状为。(2)组合中的两亲本肯定都是纯合子。(3)组合的杂交方法称为测交。(4)写出A组合中两亲本的可能遗传因子组成: o答案 (1)C 圆粒 (2)B (3)D(4)RRXRr 或 RRX RR解析(1)C组合中,圆粒x圆粒的后代出现了皱粒,即发生了性状分离,则 亲代的圆粒个体为杂合子,可推断圆粒为显性性状。(2)B组合:皱粒X皱粒,都为隐性性状,隐性性状的个体肯定为纯合子。(3)D组合中,圆粒与皱粒杂交,后代性状表现型比例接近1 : 1,则为测交。(4)A组合中两亲本均为圆粒,子代也为圆粒,则两亲本的遗传因子组成为RRXRr 或 RRXRR。.豌豆子叶黄色、绿色受一对遗传因子(Y、y)控制,现将子叶黄色豌豆与 子叶绿色豌豆杂交,Fi为黄色。Fi自花受粉后结出F2种子共8003粒,其中子叶 黄色豌豆种子为6002粒。试分析完成:(1)为显性Tt状,为隐性性状。(2)亲本的遗传因子组成为?口。(3)Fi产生配子的类型是,其比例是 o(4)F2的性状表现是?口,其比例约为,其中子叶绿 色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