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林巴利综合征肌电图表现对预后的判断_第1页
格林巴利综合征肌电图表现对预后的判断_第2页
格林巴利综合征肌电图表现对预后的判断_第3页
格林巴利综合征肌电图表现对预后的判断_第4页
格林巴利综合征肌电图表现对预后的判断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格林巴利综合征肌电图表现对预后的判断【摘要】 目的:探讨格林巴利综合征肌电图表现在 患者预后判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 2011年 10 月-2014 年 10 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 26 例,均 行肌电图分析,在行神经传导检测时,记录患者的感觉传导 速度、末端运动潜伏期,以及感觉神经动作电位波幅与复合 肌肉动作电位波幅,同时行双上肢 F 波检测,行肌电图童心 圆针检测时,观察患者在静息状态下肌肉是否有异常自发活 动。结果:本研究共检测 130 条神经运动传导,异常率为 95.3%;检测神经感觉传导 104 条,异常率为 44.2%; 158 块 肌肉中,神经源性损害肌肉

2、占比为57.0%;双上肢 F 波检测异常率为 90.3%,共 47 例。结论:肌电图在格林巴利综合征 患者的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关键词】 格林巴利综合征; 肌电图; 预后; 早期 诊断中图分类号 R39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 (2015)20-0073-02doi : 10.14033/ki.cfmr.2015.20.041格林巴利综合征(guillain-barre syndrome , GBS)的发 病机制目前尚未明确,但研究认为,可能与免疫机制参与急性突发性多发性神经性疾病或者感染关系密切,该疾病的临 床表现,比较典型的为四肢瘫痪等,多见于男

3、性青壮年,行 早期的脑脊液检测,对于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有重要的意 义。本研究随机纳入笔者所在医院收拾的格林巴利综合征患 者 26 例,探讨肌电图表现对预后判断的应用价值,现总结 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选取 2011年 10月-2014年 10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格 林巴利综合征患者 26例,均符合 1994 年中华神经杂志编委 会制定颁布的GBS诊断标准,包括男15例,女11例,年龄 2078岁,平均(38.4土 3.6)岁,病程325 d,平均(13.2 2.1) d,包括腱反射减弱20例、末梢感觉减退 11例,以 及四肢对称性肌无力 26 例, 0 1 级 7 例、 2 3 级 12

4、 例、 4 5 级 7 例。方法本研究纳入患者均采用肌电图仪(美国凯威公司成产)进行检测,室内温度为 25 C30 C,患者皮肤温度为35 C。神经传导检测 对患者想行神经传导检测时,用肌 电图仪的表面电极行刺激记录,参考电极位于相应刺激的感 觉传导或相应肌肉的运动传导,用频率为1 Hz、时限为0.1 ms 方波脉冲超强刺激, 需要记录复合肌肉动作电位 ( Compound muscle action potential , CMAP )波幅、感觉传导速度 (Sensoryconduction velocity ,SCV ),以及末端运动潜伏期 (Distal motor latency ,D

5、ML )和感觉神经动作电位 ( Sensory nerve action potential ,SNAP )等1 。在检测时,示波器扫描 速度为510 ms/cm,带通为1020 KHz,增益为510 mV/cm 。针极肌电图检测 本研究行针极肌电图检测采用 同心圆电极针,共检测 158 块肌肉,主要包括股四头肌、肱 二头肌、三角肌,以及胫前肌、拇短展肌与第一骨间肌,观 察患者在静息状态下是否发生异常自发活动,并记录平均电 压、时限及多相电位,最大混合相、干扰相及单纯相 2 。运动神经检测 本研究对患者运动神经检测的传 导速度( MCV )进行检测,包括腓神经、颈神经及正中神经 等 130 条

6、运动神经, 采用顺向检测方法。 同时, 检测颈神经、 尺神经及腓神经等 104 条感觉神经 3 。同时,对患者行双上 肢F波检测,示波器扫描速度为 510 ms/cm,增益为100 500 卩 V/cm。结果神经传导检测情况本研究纳入的 26 例患者共行神经传导检测 130 条,其 中发生运动神经传导速度下降为 124 条,占比为 95.3% ;感 觉神经传导速度检测 104 条,其中发生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减 慢 46 条,占比为 44.2% 。针极肌电图检测情况本研究 26 例患者,行 158 块常规肌电图检测,在静息 状态下,共 6 块肌肉发生纤颤电位或者正锐波,异常率为 3.8%。正常时限

7、范围内肌肉共 77 块,出现肌肉电压增高共 81 块,占比为 51.3% 。最大用力收缩时, 17 块肌肉为病理的 电静息,占比为 10.8%,混合相 46 块,肌肉干扰相 17 块, 与神经源性损害相符合的肌肉共90 块( 57.0%)。F 波检测对患者双上肢行 F波检测,5例为未能引出F波,35例F 波潜伏期延长,波形离散 12 例,异常率为 90.3%。讨论 格林巴利综合征属于临床常见病,为免疫介导炎性脱髓 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疾病,虽然目前尚未明确该病的发病 机制,但认为与血清中神经髓鞘蛋白中的抗体关系密切4 。GBS 的病变主要位于脊神经根,特别是前根, 临床的典型表 现为复发过程中

8、云动感觉周围神经受损,且伴有神经节及周 围神经节段性髓鞘脱失,进而引发轴索病变 5。在临床上, GBS 的病理特点为雪旺氏细胞增生呈葱头样肥大性神经病 变、薄髓鞘及髓鞘再生,进而引发传导速度的减慢。相关的 研究认为,传导速度减慢能够反映脱髓鞘的改变情况,而轴索损害的指针则是远端肌肉复合动作电位,由于脱髓鞘病变 常常伴随有继发性轴索孙航,所以导致传导速度明显降低, 或者引发波幅显著下降。如果轴索损害比较严重,在快纤维 丧失的情况下,同样会导致 MCV 减慢,可能降低至正常值 的20.0%以下,情况特别严重者的降幅可达20.0%40.0%6 。格林巴利综合征为周围神经疾病,典型特征为运 动神经损害

9、,所以在神经肌电图上, MCV 的异常率通常较 高。本研究纳入 26 例患者,共行神经传导检测 130 条,其 中有 124 条传导速度下降,异常率高达 95.3%,肌电图的表 现为平均时限延长、多相波增多以及病理性自发电位,异常 的表现为波幅降低、末端潜伏期延长及神经传导阻滞等,且 多为单纯与单纯混合相。同时,研究还发现,不仅是传导速 度的下降,还有轴索性改变与脱髓鞘行病变,后者占主要部 分。此外,本研究还发现,患者的感觉神经与运动神经,尤 其是远端感觉神经的传导速度出现不同程度的减慢,但是以 运动神经速度减慢为主,感觉神经速度减慢比例为44.2%。其中,神经传导速度减慢及传导阻滞的原因,主

10、要是神经脱 髓鞘。但是需要指出的是,患者动作电位的时限变化,与远 端传导速度相比, 改变不明显, 所以对患者行常规的肌电图, 对早期诊断的价值较小,但是对鉴别诊断的价值较大。 在临床诊断中,格林巴利综合征神经脱髓鞘的诊断标准就是MCV ,在格林巴利综合征的诊断中有重要的协助价值, MCV 异常的典型表现为传导速度出现不同程度的减慢,而减慢程 度主要与患者的病程长短相关,等于说,对于格林巴利综合 征患者来说,如果早期 MCV 正常,并不意味着患者可排出 患有格林巴利综合征 7 。在患者各项电生理异常指标中,出 现较早的是 CAMP 波幅下降, 可将该指标作为早期诊断格林 巴利综合征的主要指标之一

11、。本研究纳入的26 例患者中,在行电生理复查过程中, 16 例患者的 CAMP 波幅出现了不 同程度的恢复, 表明 CAMP 波幅出现下降的原因, 并不是由 原发性轴索损害引起的,原因可能与继发性或者传导阻滞轴 索性病变相关。本研究纳入的患者中, MCV 的异常率要高 于 SCV 的异常率, 这与格林巴利综合征的临床特点, 也就是 运动障碍重于感觉障碍的特点相符合。患者在病情的早期, EMG 的表现主要是单纯相增多、时限增宽等,而随着病情 的发展,进而会出现正锐波、无随意运动及纤颤电位等,这 就足以表明格林巴利综合征早期无 EMG 异常或者仅仅有时 限增宽,提示患者的预后较好。所以,在格林巴利

12、综合征的 预后评估和判断中, EMG 的检测具有一定的价值。在对患者的肌电图检测中,双上肢F 波检测主要是测定双上肢近端运动神经的传导功能,本研究纳入的 26 例患者 中,5例F波消失,但是35例F波出现潜伏期延长状况,其中 F 波出现率降低的有 12 条,波形离散,这就证实了格林 巴利综合征病变会累及脊神经根、脊神经,与脱髓鞘性损害 病理改变的特点相符合,且不少早期与轻型患者远端运动神 经正常,仅仅出现 F 波异常,因此在格林巴利综合征的早期 诊断中,可将 F 波的变化视作早期的指标之一。综上所述, 在格林巴利综合征的早期诊断过程中, CAMP 与 F 波可视为主要的敏感指标,而确诊格林巴利

13、综合征的客 观依据是 MCV ,而在患者病情发展和恢复期中, EMG 可作 为协助判断患者预后情况。由于电生理检测的特点主要是无 创性、重复性,而且简单方便,所以在格林巴利综合征的临 床诊断中,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临床应用价值较高。本研 究纳入 26 例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均行肌电图检测,显示 神经传导功能异常率为 95.3%,提示在格林巴利综合征的诊 断中,肌电图检查的应用价值较高,且有助于与其他疾病相 鉴别,在患者预后判断中也有重要的价值。参考文献王丽,戴永萍,李向,等 .格林-综合征 30 例肌电图表 现分析 J.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9,14(2):386-387.张超成,谭湘明 .格林 -综合征预后的影响因素研究 J. 医学综述, 2009,11( 6):1752-1753.梁志安, 邓柳玉,罗伟文 .格林-综合征患者 36 例肌电 图分析 J. 实用医学杂志, 2007,15(4):2408-2409.罗春娥 .肌电图对儿童格林巴利综合征的预后分析J.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