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歌鉴赏系列--炼字_第1页
古典诗歌鉴赏系列--炼字_第2页
古典诗歌鉴赏系列--炼字_第3页
古典诗歌鉴赏系列--炼字_第4页
古典诗歌鉴赏系列--炼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z古典诗歌鉴赏系列炼字古典诗歌鉴赏系列炼字 【容提要】诗歌鉴赏从要从语言入手,鉴赏诗歌的炼字犹为重要。炼字的本质在于炼意。可以抓住字与意这个纲,从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体会诗人炼字是如何抓住景物特征的,体会诗人赋予所描绘景物的情趣、情感和诗意,体会诗人主观情感的外化,体会炼字创造的意境的和谐美和注意虚词的运用对情感的强化等角度进展鉴赏。诗歌是凝练的语言,不仅要求形象生动,还要讲究韵味。古人作诗是非常讲究炼字的,字炼得好,不仅能准确地传达事物的特征及诗人的思想感情,还具有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从而引发读者的联想并体会其弦外之音,味外之旨。 古往今来,文人墨客们为我们留下了许多锤炼语言的佳话。

2、语不惊人死不休是杜甫炼字炼句的铮铮誓言;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是卢延让锤炼语言时的真实写照;求得一字稳,耐褥五更寒是欧阳修对锤炼语言的执着;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是贾岛对锤炼语言的一份感动 唐代诗人齐已曾写过一首早梅,其中有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两句。诗人谷看后说,此诗好是好,不过宜将数字改成一字。齐已连连叫绝,故拜谷为一字师。为什么这个一字就锤炼得好呢.其实,如果遵循生活真实的法则,诗人早晨起来看到的也许就是凌寒开放的几朵梅花;然而,艺术毕竟不同于生活,它得具有感染力,一个一字,给人的新奇夺目的气氛比数字要浓得多,而且又有引发读者想象的韵味,更给人以无限的希望。 我们鉴赏诗歌一般都应该遵循这

3、样一个思路:语言意象意境情感。简言之,就是因文识象,由象悟道。语言是理解诗歌意境和情感的根底。而鉴赏语言,其中炼字显得尤其重要。则,如何鉴赏诗歌炼字所富有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呢.在教学实践中,我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体会语言的韵味和魅力。一、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 古诗句中的一些词语的用法较为特殊,了解其用法,对于我们理解句意乃至体会整首诗歌的思想感情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白在一首表现音乐的诗中写道客心洗流水,馀响入霜钟。要理解这个洗字的妙处,首先就要弄清其用法。在用法上它有被动意义,亦即流水洗客心之意。洗字与客心搭配就充分表现出了音乐涤荡胸中世俗杂念的巨大感染力量,与流水搭配又暗取高山流水的典故,

4、恰倒好处地表现了诗人与蜀僧的深情厚谊。 王安石的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中先用过、到、满等,这些词语都是以极普通的用法表现极普通的意思,而改用一个带有使动用法的绿字,用来支配江南岸,不仅写出了江南由枯变绿的过程,更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将江南生机勃勃的景象呈现出来了。二、体会诗人炼字是如何抓住景物特征的。 清代戏剧家渔说:琢句炼字,虽贵新奇,亦须新而妥,奇而确。妥与确总不越一理字。炼得极好的字,往往能抓住特征表现景物。杜甫的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一句中,燃字用得极妙,由燃字我们首先想到的是火,把花与火相比,就抓住了花明丽、鲜艳的特征,在青绿背景的反衬下,花朵就显得格外红艳。不仅如此,还

5、利用火苗燃烧的跳动感,赋予花儿以动感,化静为动,就把花朵竞相开放、姹紫嫣红、争奇斗艳、生机盎然的特征准确地传达出来了。 又比方杜甫在旅夜抒怀中这样描写所看到的景象: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诗人为何要用垂、涌二字来描述星和月呢.原来诗人抓住了平野阔这个特点。在此前提下,用此二字才符合视觉规律:仰望天空,因原野空旷,星星近者高,远者低,就像往下掉的样子,故用一垂字;平视前方,因原野空旷,月亮从江边升起,给人的感觉就像从江中升出一般,故用一涌字;而涌又带有一种强烈的动感,不是从江水中浮起,而是涌起,又因诗人抓住了江水澎湃、激荡的特点。也许这样,我们就能理解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

6、明月共潮生、日月之行,假设出其中;星汉灿烂,假设出其里等诗句中为什么说日月星辰出没于江海之中了。三、体会诗人赋予所描绘景物的情趣、情感和诗意 好的诗词往往能赋予景物以情趣、情感。只要我们驰骋想象,就能领悟到其中的诗意。这个想象的空间,就是诗意的空间。 诗词有趣则有味。辛弃疾有一首西江月遣兴:醉里且贪欢笑,要愁哪得功夫。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这首词以一个醉汉身份来写,既有生活的真实,又有一种情趣,巧妙地把自己的人生品格和追求表现出来了。 孟浩然 有一首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其中后两句是为人传

7、诵的名句。一个低字,抓住了景物的特点,而一个近字则赋予了景物以感情。诗人为何不说江清人近月而说江清月近人呢.当然,除了要符合音韵、格律上的要求之外,更重要的因为日暮客愁新,所以月亮成了一个能理解诗人痛苦和愁情的伴侣,它要主动靠拢来陪伴、抚慰漂泊流浪之人。 先 的天仙子 中有 沙上并禽池上冥,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王国维在评价这首词时说,云破月来花弄影中着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因为这个弄字,能引发人的联想,花弄影,那又是什么弄花呢.这个弄字,把影这种死景写活了,这就是化静为动。这个弄字,含有嬉戏、挑逗之意,又使画面充满了生机与情趣。 宋祁人称红杏尚书,因为

8、他有一首玉楼春春景,其中有一句:红杏枝头春意闹,王国维认为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读者恍似觉得红杏盛开,枝头蜂蝶云集,熙熙攘攘,齐来闹春,使一幅红杏图春意盎然,但句中并没有说起蜂蝶来,这就是闹的作用。我们设想,如果把这闹字换成其他字眼,撇开韵的因素如好、满、浓、足等等,都没有闹字来得生动有活力。四、体会诗人主观情感的外化 庄子与惠子同游于濠上,只见一群鲦鱼来回游动。庄子曰:鲦鱼出游沉着,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 ,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庄子固然不是鱼,如果他没有像鱼一样的悠闲、沉着,如果他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自然中并实现物我合一,他能想象到鱼的快乐吗.这应该就是王国维所谓的无

9、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白有一首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诗人白正是以物观物,所以才不知何者为己,何者为山,才会这样忘我与投入。而这种闲适、安闲的心境诗人把它外化到云上了,用了一个闲字。白何以知道云闲,因为白是云,因为白拥有一份安闲与闲适,只不过他把这种感情移到了外物上。在美学上,这叫做移情。 一切客观外物只有经过诗人感情的化与浸润,才能获得灵气与生命。月亮不是意象,但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中的明月是意象,因为此时的明月已经是能理解思念之痛苦并能传递祝福的人性化了的使者;菊花不是意象,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菊花是意象,因为它

10、是诗人宁静、澹泊的人生诗意追求的象征;杜牧眼里的枫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和莺莺眼中的枫叶西厢记: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不同;同是杜甫笔下的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中的花饱含了诗人的血泪,而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中的花则透出诗人获得暂时宁静与幸福后的喜悦。诗歌中的每一个意象都是独特的,都是其主观感情的外化,在鉴赏诗歌的炼字时要注意体会其中渗透的情感。比方,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云横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好去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等诗句中的空、横、拥、系字都渗透了诗人的感情。五、体会炼字创造的意境的和谐美 和是美。和谐是美学追

11、求的一种境界,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特征和根本精神。提倡和平的国家,形象美好;上下和睦的大家 庭美满幸福;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美不胜收;琴瑟弦索不和音不美,彩墨色调不和画不美 中国诗歌所追求的就是一种意境,而和谐则是意境的重要法则。诗歌讲究音韵的和谐和气韵的饱满。文正公所作严先生祠堂记中收尾四句是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德,山高水长。他的朋友太伯看见就告诉他说:公此文一知名世,只一字未妥。他问何字,太伯说:先生之德,不如改成先生之风。风字在意义上有风之意,比德更深广,但更重要的是,全诗押Bng江阳韵,较为浑厚、响亮,而德字仄声音哑,只有风字沉重响亮才能在全诗中形成和谐的音韵和饱满的气韵。 王维

12、的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以直状烟,看似无理,然而只有直字方能使烟具有挺拔、刚毅、坚毅的阳刚之美,方能与塞北的大漠、孤烟这种阔大、雄浑和苍凉的境界形成一种和谐之美。 相传,北宋文学家东坡与他的妹妹小妹及诗友谷一起论诗。小妹说出:轻风细柳和淡月梅花后,要哥哥从中各加一字,说出诗眼。东坡当即道:前者加摇,后句加映,即成为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不料小妹却评之为下品。东坡认真地思索后,得意地说:有了,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小妹微笑道:好是好了,但仍不属上品。一旁的谷忍不住了,问道:依小妹的高见呢.小妹便念了起来: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东坡、谷吟诵着,玩味着,不禁托掌称妙。试想,如果是八月秋高

13、风怒号,细柳梅花则不堪一击,只能是败柳残花。其实这个扶和失字,好在不仅抓住了景物特征,从根本上说,它创造了一种和谐朦胧的美妙的意境。六、注意虚词的运用对情感的强化 炼字,不仅炼实词,也炼虚词。虚词用得恰到好处往往对情感的表达起着强化作用。杜甫登高中的名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常字写时间之长,频率之高,由此强化了诗人因遭遇坎坷、长期漂泊而产生的孤苦与悲凉的心境;独字,根据对仗的原则,可以理解为偏偏之意,诗人却偏偏要在多病之秋登高感怀,这不正是伟大的爱国诗人那种忧国忧民、虽九死犹未悔的执着精神的表达吗. 籍有一首秋思: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诗中一个复和

14、又字把游子那种复杂而细腻的心理活动充分表现出来了。 清代诗人德潜说:古人不废炼字法,然以意胜而不以字胜,故能平字见奇,常字见险,字见新,朴字见色。由此我们便知炼字的本质在于炼意。从前文所引用的成功的炼字来看,他们都是和炼意严密结合在一起的,炼字,就是使意作者主观的情思和作品所表现的生活具体化、生动化、纵深化与美学化,只有炼出具体生动的富于美学容和启示性的字,才能使意具有感染人的力量。我们如何揣摩所炼之字的丰富的表现力.最终还得遵循前文所说的因文识象,由象悟道的鉴赏思路,联系意象、深入意境、体会感情。炼字的根本容:从大的围来说,古典诗歌的炼字不出炼实词与炼虚词两个方面。1、炼动词。一首诗,是由一

15、些诗的意象按照一定的艺术构思组合而成的,而真正能构成鲜明的化美为媚的意象的词,主要是表动态的具象动词。因为名词在诗句中往往只是一个被述的对象,它本身没有表述性,而能给作主语的名词以生动的形态的,主要就是常常充当谓语的动词,这样,具象动词的提炼,就成了中国古典诗歌炼字的主要容,离开了炼动词,炼字艺术就会黯然失色。例1:你记得跨清溪半里桥,旧红板没一条,秋水长天人过少。冷清清的落照,剩一树柳弯腰。哀江南孔尚任在这里,一个剩字引人注目,作者并没有用留、见,其妙处就在剩虽与留意思相近,但剩字一般是被动的,而且有残存,剩余的意思;比拟:你们都走吧,让我一个人留在这里。你们都走了,只剩下我一个人在这里。另

16、外剩字有时间性,给人一种无可奈何之感。留则无这么多含义。见只就眼前而言,不能给人以今昔比照的变迁感。例2:轼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穿,化静为动,拍,不用击打,有面积,更有气势;卷,不用激或者掀,形态比拟美,与下文江山如画对应。 例3:潜悠然见南山。见字用起来更能达意。望是有意识的,而见是无意识地,自然地映入眼帘。用一个望字,人与自然之间是欣赏与被欣赏的关系,人仿佛在自然之外,自然成了人观照的对象。而用一个见字,人与自然不是欣赏与被欣赏的关系,人在自然之中,与自然一体,我见南山悠然,料南山见我亦如此。与自然一体也就与天地一体,与宇宙一体,是天地境界或者近于天地境界。如果是望,就成了有意

17、所为,而见字正写出了人与自然,乃至于宇宙之间的一种和谐。而且潜说: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这种返,觉解程度是很高的已经不是自然境界,而是一种很高的境界。例4:分析云破月来花弄影的艺术描写特色。答:由于云破月来花弄影而使满篇生辉。这句词词少意多,一语三折。云、月、花、影四字写了三物四景,中间又用破、来、弄三字写出三种连续的动态:云破而有月来,月来而有花影,花影引出弄字,有弄而有花枝随风摇动、抚弄花影的幽雅姿态。仅仅七个字,从天上写到地下,云横皓月、风弄花影,构成了一幅幽美朦胧的画面。把云、月、花都拟人化了,赋予了它们丰富的情感和生命,同时使宁静的画面有了飞动之势。2、炼形容词。诗歌是社会生活的主

18、观化的表现,少不了绘景摹状,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触其物,如历其境。这种任务,相当一局部是由形容词来承当的。我国古典诗词中炼形容词,有两种情况值得特别注意,一种是形容词的重叠运用,一种是形容词的活用特别是活用作动词。例5: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蝴蝶飞来过墙去,应疑春色在邻家,这是王驾写的晴景,王安石改后两句为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除了易蝴为蜂,易应为却之外,炼字的关键就在于去飞来而改为纷纷,因为只有蜂忙蝶乱的侧写妙笔,才能令人动情地表现出晚春雨后特有的美景。诗经中有昔我往矣,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例6: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既有形容词义,

19、又有动词义。捷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例7、周邦彦风老莺雏,雨肥梅子风老莺雏,雨肥梅子。虽然是描写江南的初夏,但实在抵不了这一老一肥的诱惑,把它放到春天来了。风老莺雏,雨肥梅子。我们的古人惯于活用词语,形容词,名词,都可作动词,且一作就作的鲜活生动,呼之欲出。想那黄口雏鸟从昂首待哺的娇憨,慢慢丰了一身羽毛,再到展翅离巢,不是一天一日的时光,更待其中亲鸟的艰劳,形态种种,时日漫漫,到后来只得了一个老字,当真浓酽醉人。我们的思想就在老字中徜徉,不留神便过足了几月的时光。又一个雨肥梅子。又经了几场雨呢.那该是从小雨纤纤风细细,到拂堤柳醉春烟,到一枝红杏出墙来,再到花褪残红青杏小,最后还是

20、在雨里丰肥。写出了动态,写出了形态,想那梅子从青青小小的羞涩,到黄黄肥肥的圆甜,那黄中晕红的丰润,怎不叫人垂涎!3、炼数量词。数量词大约和讲究概念与逻辑的数学、物理有*种密切的关系,因此,从文学特别是诗歌的角度来看,它似乎是枯燥乏味的。其实不然,优秀诗人的笔就仿佛是童话中一根可以使沙漠涌出绿洲的魔杖,那经过精心选择提炼的数量词,在他们的驱遣之下却可以产生丰富隽永的诗情。过去有一首诗:一片两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梅花永不见。庾信小园赋中的一寸二寸之鱼,三竿两竿之竹,前人就称之为读之骚逸欲绝。例1: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谷把僧齐己的早梅诗中的数枝开,改为一枝开,齐己因此而

21、拜谷为一字师,这故事是人们耳熟能详的了,不必赘述。据元代盛如梓庶斋老学丛谈记载,桔轩有诗云半篙流水夜来雨,一树早梅何处春,元遗山认为既指明了一树,就不能又说表疑问的何处,同时,一树梅花也绝非早梅,于是他就把一树改为几点,几点本身并没有什么奇特之处,但用在这里描绘逐水而流的梅花,却符合生活的真实,也使全诗气机流畅,韵味平添。4、炼虚词。在古典诗词中,虚词的锤炼恰到好处时,可以获得疏通文气,开合照应,悠扬委曲,活泼情韵,化板滞为流动等美学效果。罗大经鹤林玉露指出作诗要健字撑拄,活字斡旋。撑拄如屋之有柱,斡旋如车之有轴,就是从这个角度看到炼虚字的作用。盛唐诗人善于运用虚字,王勃滕王阁序中的名句落霞与

22、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去掉与、共二字就会大为减色,欧阳修昼锦堂记首句本为仕宦至将相,富贵归故土,递走后飞骑追加二而字成仕宦而至将相,富贵而归故土,因此而使文义大为增光,则,从上面所引的诗例中,我们就更不难领略诗词中炼虚字的美的消息。最后要强调说明的是,炼字也必须以炼意为前提才具有美的价值。因此,有字无句或无篇,是缺乏取的。只有篇中炼句,句中炼字,炼字不单是炼声、炼形,同时也是炼意,只有切合题旨,适合情境,做到语意两工,这样炼出来的字才能真正精光四射。德潜的意见还是可供参考的:古人不废炼字法,然以意胜,而不以字胜。故能平字见奇,常字见险,字见新,朴字见色。从前引诸例来看,成功的炼字都是和炼意

23、严密结合在一起的。炼字题的语言表述经常会有这么一种情况,我们读懂了一首诗,但却不知道如何去表述,怎样的表述比拟完整,或者直接说更容易得到分数。为此,我们必须研究高考题的答案是如何设置的。首先来看零三年高考题: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答复下列问题。6分 过香积寺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欲念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诗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答案:诗眼分别是咽、冷。山中的流泉由于

24、岩石的阻拦,发生低吟,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似乎显得阴冷。咽、冷两字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意境。这道题分两问。第一问要求判断诗眼。为了降低试题难度,命题者特别指出在第三联中。这个题没有多少问题,一般说来,古人有所谓五言诗以第三字为眼、七言诗以第五字为眼的说法。因而主五言诗要在第三字上着力,七言诗要在第五字上着力。这种说法是不无道理的。五字句与七字句的节奏多作上二下三与上四下三,而意义单位又往往与节奏单位相统一,在五言诗的完全句中,常常上二字是主语,第三字是动词所在;在七言诗的完全句中,常常上四字是主语,第五字是动词所在。动词是叙事、写景、状物、抒情的关键字,因而自然成为锻炼字眼的重要对象。但假设把诗眼定死在五言诗的第三字、七言诗的第五字上,则又未免偏颇。原因在于,诗句的语法构造多种多样,并不都取上述完全句的格式,而诗眼也并不局限于动词一个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