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韵学之中古声调到近现代声调的变化汉语言文学仙子_第1页
音韵学之中古声调到近现代声调的变化汉语言文学仙子_第2页
音韵学之中古声调到近现代声调的变化汉语言文学仙子_第3页
音韵学之中古声调到近现代声调的变化汉语言文学仙子_第4页
音韵学之中古声调到近现代声调的变化汉语言文学仙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音韵学:研究古代汉语各个历史时期声韵调系统及其发展规 律的一门传统学问.上古音:以诗经 说文解字为代表的先秦两汉的语 音系统(1)声母:31-32个(喻四(以母)归并还是独立)唇音:端M也 舌上音章国齿头音:精间 正齿音:庄由牙音:见国喉音:影日帮建)p 滂阳回 笄网M 明硝 舌头音;来川日网透阳阳 定谶以)d 泥阚n昌国船书回禅国清闾从画心同邪初叫崇陶生田俟国溪州群疑面晓x匣y(2)韵部:30-31部(歌部配月元:歌部独立,分由祭部配 月元)上古韵都音值表阴声韵阳声韵第一类之部职部址蒸部ag第二类幽部觉部业冬部图第三类宵部药部ok第四类侯部屋部匪东部匆第五类鱼部锋部ak阳部团歌部第七类支部6

2、锡部曲耕都剪第八类脂部田质部it真部四第九类徽部物部【文部fed第十类察部而月部t元部an第十一类缉部甲侵部am第十二类叶部ap淡部oxn(3)声调:上古也有平上去入四个调类,但和中古并不等 同.中古音:隋唐宋时代的汉语语音系统 (代表韵书韵图:广韵、韵镜)(1)声母:37个(广韵37;韵镜38喻三(云母) 已从匣母中分化由来。此从广韵)中古声母音值表、中古声母、发音拟音申法 发言、发晓部位新台、部位旧文全港次清全浊次浊全清全浊双唇唇重唇帮P 徘)滂 (敷)ifcb(奉)明m 阑舌尖中舌舌头端t透心定d泥a舌面前舌上知$胁幽娘6舌尖前齿齿头精ts清讨从dz心邪工舌叶1正齿庄叮初可崇d3生5候3

3、 占面刖章4昌龄船由书年禅门舌根牙腥口疑g零声母1喉影。舌根音Bx匣Y(云)yP -TJLS以舌尖中半舌来1舌面鼻 嬉音半齿日馆(2)韵母:广韵206韵,292个韵类,不计声调则为 92 类(平上去入合一),142个韵母lx东开一01屋开一ok46、山开二asn2、东开三log屋开Hiok47山合二uasn3、冬合-ug沃合一业48、先开园8口4、钟合mug烛合力明49、先合四usn5、江开二og觉开二包50仙开三iam6、支开三ie51、f山合三iusn7支合ziue52、萧开四eu8、脂开三iai53、宵开三iasu9、脂合Hiuai54、肴开二au10、之开Hi55、家开nu11s徽开三

4、la56、歌开-a12、微合三Luai57、戈台一ua13、鱼开三ic58、戈开三ia14、虞合三iu59、戈合ziua15、模合一u60、麻开二a16、齐开四si61、麻合二ua17s芥合包但62、麻开三ia18、祭开三1163、阳开三log19、祭合Hiuei64、阳合Hiuag20、泰开一ai65、唐开-321、泰合-uai66、唐合一uag22佳开二ai67、庚开二回23、隹合二uai68、庚合二吨24、皆开二a69、庚开三网25、皆合二U070、庚合ziuaq26、夬开二an7L耕开二旬127、夬合二U35172、耕3二响28、灰合一皿73、渚开三iasg29、哈开一“74、渚合H1

5、U2930s75、音开四叼31、废分三1U0L76、者合四ueg32、真开三ien质井三16t77、蒸开三则33、真合三iuen质合ziuet78、34、谆合Hiuen.79、登开一两35、臻开三isn栉开Hlt80s登台一uag36、文合ziuai物合三mat81、尤开ziau37、JtfciaoKH迄开mat82、侯开一5138、元开且包月开三诧t83、幽开三iU39、元合Hiuen月合三iuet84、侵开三iem40魂合一 uan没合一 uat85、覃开一皿41、痕开-an没开-at86、谈开一皿42寒开-an曷开一at87、盐弁Hiajni43、桓合一uan末合一uat88、添开四sm

6、44、删舁二an鲤开二at89、咸开二cm45、删合二uan合二 uat90s衔开二am91、近开三iem业开Hi印92 凡合ziuern乏合H1U印中古韵母音值表黠开二et 玷合二uast 屑开睡t 屑合四ust 薛开三last 薛合HiUffit药开三idk 药合ziuok 锋开-ok 锋台一udk 陌开二业 陌合二同 陌阡三1公麦开二包麦奇二uek 昔井三125k 昔今三iua也 锡阡四立 锡今四uek 职阡三进 职合三ludc 德开-亚 德令一uak皿印叩四叩cpap Hl一 一三四二二 开斤阡阡ff开卬 缉合需叶帖治狎中古声调:隋唐宋时代的汉语共同语声调系统四声:平、上、去、入(切韵

7、、广韵、韵镜、七音略按照平、上、去、入四声分韵;隋唐诗人用韵实际也是说明情况如此).近代音:元明清时代以北方中原话为基础的汉语共同语语音系统。(代表韵书:元 周德清中原音韵、明 兰茂韵略易通)(1)声母:20个明 兰茂“早梅诗”:东风破早梅,向暖一枝开,冰雪无人见,春从天上来。早梅诗与三十六字母对照表冰p被皿梅nd风田僧物)(滂帆(明)俳兼奉)无M东田无战固(微)(端定外(透定平)(泥娘)来口见血开凶向如俅)见群2俵群。僦匣)枝即春【用1上白人(知照箔仄床公(彻穿滔平床牛禅平)(审床半班禅华区)(B)早国从明雪区-c(精从人)清从平邪华)(心邪平质)(影喻疑)中庾音韵声母各家分*罗常培赵荫棠陆

8、志韦王力杨耐思宁继福本书用音PpPPPPP必如式炉日炉如mmmmmmmfffffffVVwVVVVtttttttfft1fff口nnnnnn1111111tstststststststsrts,tscts;tsEtsrtf tg 峪、W 邙 tf tyt$tg wty增ty TOC o 1-5 h z Ss郭年4wJ34A3、或3kk、的kkkk k R to)g、jig(q)rjxx、gxxx0000046个韵母(2)韵母:19韵(每个韵分别用两个代表字表示),(中原音韵 韵丹表东钟吗iug江阳剪到uag支思X齐做atiUfil鱼模Uiu皆来aiiaiuai真文onISO.USHIiuaa寒

9、山an丁口nan桓欢uon先天isniusn萧家auiauiU歌戈匕uo家麻aiaua车遮isius庚青题网uagiuat尤侯电皿侵寻smimi监感am廉纤ism(3)近代声调:兀明清时代以北方中原话为基础的汉语共同语声调系统。4个近代音的声调,周德清在中原音韵中已明确列出,即阴平、阳平(周氏于平声中分阴、阳二类卜上声、去声,它与今天北京话的四声完全一致,只是具体的归字有所不同而 已。关于中古的入声字,周氏将它们分别附在平(阴平、阳平卜上、去三声之后,而未独立为之立类。这种情况表明中古的入声到元代官话里已经消失,学术界多数人都持这种看法。 也有一些学者认为入声到元代时仍然存在,陆志韦、杨耐思、

10、李新魁等人即持这种看法。周德清曾在中原音韵正语作词起例中说道:“入声派入平、上、去三声者,以广其押韵,为作词而设耳。然呼吸言语之间,还有入声之别。”这句话是“入声存在说”的主要依据。东钟平声阴 冻冬。锤中忠衷终O通通。阳同筒桐桐帽童僮瞠瞳膛潼嬖。戎莪上声堇懂。肿踵种家。孔恐。桶统O去声洞动栋冻蟆。凤奉讽舞。贡共供O 鱼模平声阴居裾弱霹聿购拘俱。诸猪阳庐画驴胪蓼O如茹人声作平声独读牍凌髅等突蠢。但复佛伏上声语雨与圉困懦敌御愈羽宇禹鹿O吕侣旅警矮偻O 入声作上声谷毅毅曾。薮缩谡速O去声御取遇妪裕谕芋誉预速。虑海屡。 入声作去声裱鹿流麓。木沐穆建没牧目警Q中古音(平上去入)到近现代音(阴阳上去)的声

11、调变化: 一、平分阴阳(“清阴浊阳”):调分阴阳中古的平声到现代北京话中变成了阴平和阳平两个调类,这个变化在元代时已经形成。分化的条件是声母的清浊,其规律是一一“清阴浊阳”:1、清音变阴平,即声母为全清、次清的古平声字,北京话中都读作阴平声-(少数平声字的声母属于清音但声调后来变成了阳平, 如:“痊诠锂荃筌”等。)。例如:东(端)风(非) 吹(昌)衣(影)。2、浊音变阳平,即声母为全浊、次浊的古平声字,北京话中都读作阳平声-(少数平声字的声母属于全浊音和次浊音,但后来变成了阴平声, 如“屐疵嵇期兮奚蹊彳奚夕铢洙殊殳苔推涛煮(以上全浊音)猫捞摸捏捋勒(以上次浊音)”)。例如:唐(定)时(禅)传(

12、澄)奇(群)、 牛(疑)迷(明)X隹(泥)来(来)。二、全浊变去“全浊变去”是指上声而言。中古上声字中的全浊声母字在现代北京话中多数都读成了 去声,这个变化至少在 唐代末年已经开始。唐末人李涪曾在他的 刊误一书中批评切韵 将一些去声字归入上声韵部 3 (刊误,四库全书列入杂家类,该书考究典故,弓I旧制以 正唐末之失,引古制以纠唐制之误。作者李涪,曾官国子祭酒、宗正卿等职,后被流放,死 于岭南。)。李涪所举的例字正好都是切韵中的全浊上声字,如“舅”、“皓”等。这些例子说明不是切韵将字归错了,而是在李涪那个时代全浊声母的上声字有一部分已转化为 去声。北宋以后,这种变化的趋势更为明显。到了现代北京话

13、中, 大部分全浊上声字都变成了去声4 (少数全浊上声字没有变为去声,如“殍坂莘釜腐辅缓皖浣莞很俭窘强挺艇梃仅瑾 堇瑾楣吮场汞4洞迥”等 )。例如:父(奉)坐(从)弟(定)跪(群)巨(群)象(邪)抱(柱(澄)三、入派三声中古入声韵到 元代消变为阴声韵后,其调值受声母清浊的影响也发生了分化:凡声母为全浊音的中古入声字被派入到平声(阳平)的行列,如“白、食”;凡声母为次浊音的中古入声字被派入到去声的行列,如“月、落”;凡声母为清音的中古入声字被派入到上声的行列, 如“七、八、德、国、百、尺、作、客”。这种变化称为“入派三声其变化规律是:全浊 变阳平,次浊变去声,清音变上声。其中派入上声的字最多。从中

14、原音韵到现代北京话,原入声字的调属又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具体地说,中原音韵派到阳平的入声字今音仍旧读作阳平,如“白、食”。中原音韵派到上声的入声字今音一部分读阴平,如“七、 八”;一部分读阳平,如“德、国”;一部分仍旧读上声,如“百、尺”;一部分读去声,如“作、客”。中原音韵派到去声的入声字今天仍然读去声,如“月、落” 。这种新的变化 可以称作“入派四声”。其变化规律是, 全浊变阳平,次浊变去声,清音变四声 。其中进入 去声的字最多。此将上述两种变化列成图表以便比较 :中右四声(中距音制三声d陈话四声最后,我们将中古四声与北京话四声列成一个对照表:中古丽与I原话H声穗表盆涉、北京话 古飞、声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平清东风吹衣浊全浊唐町传奇次浊牛迷喊.上清好打小虎浊全浊父生獭次浊老李有米去清要去应试也全浊大病盗汗次浊慑艳浪漫A清七鸽八鸭啄折竹菊百尺铁笔不必作色柱全浊独服融一次浊月落日跃(1)今音声调为阴平声的字,其声母在中古一般为清音一一清平、清入(2)今音声母为送气音的阳平声字,其声母中古属全浊音一一全浊平(全浊音消化,平送仄不送,“送气音”排除了消 入声和次浊平)今音声母为擦音、韵尾为鼻音的阳平声字,其声母中古属全浊音一一全浊平(“声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