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考试卷及答案【完美版】_第1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考试卷及答案【完美版】_第2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考试卷及答案【完美版】_第3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考试卷及答案【完美版】_第4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考试卷及答案【完美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考试卷及答案【完美版】(时间:60分钟 分数:100分)班级:班级:姓名:分数:一、选择题(共25个小题,每题2分,共50分)1、辽朝与北宋、金朝与南宋先后对峙,实际上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南北朝时代,但也促进了各族人民间的相互了解和进一步联系,为中华各民族再次统一奠定了基础。实现“再次统一”的朝代是A.隋朝B.唐朝C.宋朝D.元朝)女真改汉姓表西夏皇陵鹉吻契丹文铜镜王未李张 颜标查盏 完兀蒲颜A.大动荡和大变革B.政权并立与民族关系发展C.经济重心的南移D.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发展3、被后人尊崇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是()A.伏羲、女蜗B.蚩尤、女蜗 C.炎帝、黄帝 D.尧、舜2

2、、以下材料体现的时代特征是(契丹银币4、A.中国人是唐朝人的后代B.唐朝在世界上享有较高的声望C.唐朝时中国才开始对外交往D.中国人具有较高的制糖技术5、蔡伦被当今世人誉为“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人类有史以来最佳发明家之一”,是因为他(A.修筑都江堰B.改进造纸术C.发明活字印刷术D.制造地动仪6、如果我们要学习农作物种植、瓜果蔬菜栽培、家禽家畜饲养等知识,可以参今天世界上的许多国家称中国人为“唐人” o想想看,其原因是什么考北魏时期的农学著作()本草纲目 B.齐民要术 C.天工开物 D.水经注 7、“限于当时的国力,节度使很少得到中央政府的津贴,必须由自己在防区内 TOC o 1

3、-5 h z 自给自足地筹措招兵买马、屯粮制械的费用。这种做法的负面效应是明显的, 节度使对中央政府的离心力日渐增大。”这直接导致了()A.黄巢起义B.安史之乱 C.唐朝灭亡 D.北宋建立8、西汉初年,自汉高祖开始至文帝、景帝的六七十年间,统治者都采取宽刑薄赋的政策。下列选项属于其原因的是()A.利用儒家思想治理国家B.汉初统治者都是仁慈之君C.吸取了秦朝灭亡的教训D.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9、唐朝堪称世界工艺珍品的陶瓷制品是()A.青瓷B.白瓷C.青花瓷 D.唐三彩10、精耕细作一直是我国传统农业的基本特征。出现于唐朝的农业生产工具是( )A.耒耙B.楼车C.曲辕犁 D.翻车 TOC o 1

4、-5 h z 11、五代十国中,五代相继统治的地区是()A.黄河流域B.江南地区C.东北地区 D.长江流域12、同学们在数学学习中经常会用到圆周率,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数字的是()A.顾恺之 B.王羲之 C.贾思勰 D.祖冲之13、陈胜、吴广的革命首创精神表现在()发动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建立了张楚政权打击了 秦朝黑暗统治消灭了秦军的主力A. B. C. D.14、下图是有关民族政权并立存在的75意图,其正确的演变顺序是()顷.代十I少L南末y I、北宋y北末/ A.B.C.D.15、唐朝诗人皮日休说:“大运河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

5、由此可以看出,隋朝开凿大运河的意义是()A.巩固隋朝的统治B.有利于中外经济交流C.促进南北经济交流D.结束分裂,实现统一16、中国是传统的农业国家,充满智慧的古代劳动人民很早就把耕犁由直辕改成了曲辕,以便于精耕细作(如下图)。这种农具发明于()A.春秋A.春秋战国西汉D.唐朝 TOC o 1-5 h z 17、夏、商、西周灭亡的最大的共同点是:()A.诸侯的叛乱 B,统治者失去民心 C.人民暴动 D.少数民族的内侵18、在我国历史上,有这样一位皇帝: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正式设置进士科,标志科举制的诞生。这位皇帝是()A.秦始皇 B.孝文帝 C.隋炀帝 D.唐太宗19、有四位同学对隋唐

6、史进行了概括,其中与历史比较吻合的是()A.中华文明起源B.中华民族的繁荣开放C.中华民族的大融合D.中华帝国的哀落20、下图是唐代三彩骆驼载乐舞佣,驼背上是两个汉人和三个深目高鼻的胡人(西域人)组成的乐舞队。一人表演胡舞,其余乐工在演奏胡乐乐器。从该文 物中可以获取的唐朝信息不包括()A.艺术的繁荣状况B.农业的发展状况C.手工业的发展状况D.开放的社会局面21、下列有关我国夏、商、周三代兴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禹建立了夏朝B.汤灭夏建立商朝C.周文王建立周朝D,周武王建立周朝22、元昊建立西夏,定都城于()A.上京B.咸阳C.兴庆D.杭州23、周朝“虽历时很久,但却未能建立稳固的中央

7、政府。周朝有许多诸侯国, 他们无视周名义上的最高领主地位,彼此征战不休”。这一局面的出现是由于( )A.禅让制的推行B.世袭制的出现C.分封制的实行D.郡县制的推广24、贞观政要载:贞观三年,唐太宗强调,中书、门下官员“若惟署诏赦,行文书而已,人谁不堪自今诏敕疑有不稳便,皆须执言,无得妄有畏 惧,知而寝默”。这说明唐设三省的目的是()A.提高行政效率B.分散宰相权力C.减少决策失误D.加强中央集权25、“年少从军不为苦,长戟短刀气如虎。男儿志在立功名,青海西头擒赞普”。诗中“赞普”是对我国古代哪一少数民族首领的称呼?()A.回纥B.南诏C.鞋帽D.吐蕃二、非选题(第1题18分,第2题15分,第

8、3题17分,共50分)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B-:杯酒群兵权材料二 宋朝神童诗云:“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宋朝有谚语曰:“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材料三宋代文士地位的显赫尊崇是历代不曾有过的宋朝大力发展科举,彻底取消了门第限制,社会各阶级的优秀子弟都被允许应试入仕。提倡读 书,重用文人,这里既有“不能马上治天下”的客观需要,更重要的是以此来 抑制武将权势。因此,历宋一朝,高级官员都使用文人,就连专门掌管全国军 权及军令的枢密院长官也大都是由文官担任的。材料一的图一中所示现象发生在哪位皇帝身上? “杯酒释兵权”的目的何 在?他这样做是吸取了什么历史教训

9、?材料二反映了宋朝的一种社会风气,这种风气源于朝廷实行的什么政策?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宋朝实行这一政策的目的及积极作用。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宋代注重文教,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对宋代 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2、“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是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 问题。材料一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理念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理念。在五 千多年的文明发展中,中华民族一直不断传承着和平、和睦,和谐,以和为 贵,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理念是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 思想宝库。赵可金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丰富内涵与理论价值结合所学指出孔子、孟子、墨子体现“和睦、和谐”的核心

10、思想分别是什 么?材料二陆上丝绸之路的路线示意图根据材料二,写出“陆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城市的名称。对开辟丝绸之 路作出突出贡献的伟大探险家、外交家是谁?为了加强对图中地区的管理,西汉政府采 取了怎样的措施?材料三汉代纺织技术先进,丝织品质量高,能织出锦、绣、罗、纱等许多 品种的丝绸。张骞出使西域后,大量丝帛锦绣沿着通道远销各地,西域各国的 珍奇异物也陆续输入中国商人、传教士和其它一些旅行者,也带着他们的 信仰、价值观念和宗教信念来自遥远的西方。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根据材料三,指出汉代丝织品大量远销的主要原因,并概括丝绸之路的作 用。材料四“一带一路”既传承以团结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鉴、合作共

11、嬴 为核心的古丝绸之路精神,又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嬴的21世纪时代潮 流,将“中国梦”与“世界梦”进行有机地衔接,具有深远的战咯意义和金球 性影响力。根据材料四指出,古丝绸之路精神的核心是什么?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江南地域辽阔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人们还可以从山 泽中采集植物果实和贝类为食,放火烧荒,耕种水田,不需要商人贩卖货物, 没有非常富裕的人。材料二:徐州扬州地区的发展,只是东晋、南朝时期南方社会经济发展的 一个缩影。事实上,自东吴起经东晋到南朝,南方各区域的经济都有不同程度 的发展和进步。当然六朝时期各地区经济发展与进步的轨迹是不同的。总而言 之,六朝时期南方地区

12、经济的发展与进步,是由长江流域逐步推向珠江流域和 闽江流域的;就长江流域本身而言,尽管长江上游地区在六朝以前原有的经济 基础较好,但在六朝时期,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发展速度明显快于长江上游地 区,原来经济水平较差的豫章地区又迅速发展并开始跟上。这样,整个长江流 域在事实上形成了一个新兴的富有生机的经济带,这与北方黄河流域经济遭受 严重破坏、恢复与发展缓慢形成鲜明对比。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个地区?试总结这一地区经济发展情况。材料二反映了魏晋时期长江中下游地区经济发展,与材料一相比,有什么 变化?这一时期“南方各区域的经济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与进步”的原因是什 么?这样的变化对我国的经济格局产生了怎样的深远

13、影响?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25个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TOC o 1-5 h z 1、D2、B3、C4、B5、B6、B7、B8、C9、D10、C11、A12、D13、A14、A15、C16、D17、B18、C19、B20、B21、C22、C23、C24、C25、D二、非选题(第1题18分,第2题15分,第3题17分,共50分)1、(1)宋太祖赵匡胤;解除将领们的兵权,加强中央集权;吸取唐末以来武 将跋扈的教训。重文轻武政策。为了防止唐末以来武将跋扈的弊端重现;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 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 定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也促进了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 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2、(1)孔子:仁;孟子:仁政; 墨子:兼爱、非攻长安;张骞;西域都护汉代纺织技术先进,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