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医院智能化系统方案建议书_第1页
中心医院智能化系统方案建议书_第2页
中心医院智能化系统方案建议书_第3页
中心医院智能化系统方案建议书_第4页
中心医院智能化系统方案建议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心医院智能化系统方案建议书目 录TOC o 1-3 h u HYPERLINK l _Toc41161455 第1章、 技术方案及措施 技术方案及措施综合布线系统线工程安装程序系统工程由底盒预留与预埋、管道敷设、布线、线缆测试、设备安装、检查、调试、开通等多道工序构成。为了确保工程施工质量、提高施工效率,现就一些主要工序的施工方法和技术要求介绍如下。施工工艺设计的指导思想:先地下,后地上,安装工程与土建施工应紧密配合,合理交叉,认真做好各项预埋工作。先强电,后弱电,凡有条件的均应提前安装,这是缩短工程工期、保证质量的关键。先重点,后一般,如各层的设备,应在基础完工之后,先行安装就位,然后再工

2、艺配管、电气、仪表,最后是调试运转。施工的进度:施工计划在甲方组织指导下进行,建立每周定期的工程例会制度,主要负责协调试工中图纸、技术、机构、装修、电、水、暖风等各专业的交叉作业;了解督促设备材料的到货工作,劳动力配备,以及现场施工进度等有关问题。管道敷设管道敷设本工程室内、天花板等处预埋保护管和吊顶内明敷保护管、竖井内明敷管全部采用KBG管(以下简称线管)。下面就保护管敷设工艺及技术要求说明如下:下料根据施工图对线管敷设路线进行复测,测量每段的实际长度,根据管子的原始长度,合理组合,规划好管子的搭配长度,要尽可能减少切锯管子,以免产生边角废料。在必要时,用电锯切割管子下料。弯管根据复测线路,

3、确定管子的弯曲角度。弯管全部采用弯管机机械化加工。清理毛刺为了防止穿线时管口毛刺划伤线缆,管子除锈前先用锉刀挫平管口。管子的接续管子接续作业时,采用套管连接。预埋管配管工作一般从接线箱、壁龛、控制箱等处开始,逐段配至各监控设备。预埋管的施工顺序按土建施工顺序来进行,否则容易出现配漏现象。预埋管浇注在混凝土内,配管时应用扎丝等物加以临时固定。吊顶内明敷管本工程除了预埋好的外,剩余部分在吊顶棚内明配,施工工序:确定位置:包括过路盒和管子上下进出的位置;测量敷设管线路长度;弯管、锯管;根据吊顶结构,确定配管方式;研究过梁、沿柱等配管对吊顶标高的处理方案。在吊顶内配管,一般吊顶上面空间很小,配管与穿线

4、工作必须在上吊顶面板之前完成。当吊顶主龙骨安装完毕,开始配管;管子敷设完毕,安装次龙骨;次龙骨安装完毕开始穿线;当穿线完毕后,方可安装吊顶面板。在安装时,一定要注意配合面板开孔,将电线电缆加套软塑料管后引出。为了保证在吊顶上安装的安全防范设备成排成行,互相对称,不影响建筑装饰效果,可以在暗敷管过路盒连接处采用金属蛇行管过渡,做1条11.5m的软管连接,施工时应注意蛇行管的接地跨接。管与金属线槽、盒(箱)体的连接先在管端旋上一个薄螺母(俗称纳子),穿入盒内,再用手旋上盒内螺母,让管子露出两扣螺纹,最后用扳手把盒外管螺母旋紧。技术要求暗配的电线管沿最近的线路敷设,并减少弯曲;埋入墙或混凝土内的管子

5、,离表面的净距不小于15mm。当电线管需要弯曲时,其转角角度应大于90。每条暗线管严禁有三个以上的转角,且不得有“S”弯。在弯曲处不能有皱折和坑瘪,以免磨损电缆。进入落地式控制箱的电线管路,排列整齐,管口应高出基础面不小于50mm。电线管路的弯曲处,弯扁程度不大于管外径的10,视频线管的弯曲半径不小于管外径的15倍;其它线管的弯曲半径不小于管外径的10倍。在电线管超过下列长度时,需要加装86盒过线,其位置应便于穿线。敷设的管子长度,无弯时每超过30m加装86型过路盒;敷设的管子长度,有一个弯时每超过20m加装86型过路盒;敷设的管子长度,有二个弯时每超过15m加装86型过路盒;敷设的管子长度,

6、有三个弯时每超过8m加装86型过路盒;在垂直敷设时,装设86型过路盒的距离为15m左右。管子要保证没有折扁或裂缝,管内无铁屑及毛刺,挫平切断口,刮光管口。埋入混凝土内的管外壁不刷防腐漆。吊顶内的管子和其它暗敷管一样,走最近直线线路,并尽可能减少弯管。线管使用专用接头连接。线管进入拉线盒、接线盒及配电箱时,暗配管可用镙接固定,管口露出盒内(箱)小于5mm。线管与设备连接时,将线管敷设到设备内;如不能直接进入时,要符合下列要求:在干燥房屋内,可在线管出口处加保护软管引入设备,管口包扎严密;在室外或潮湿房屋内,可在管口处装设防水弯头,由防水弯头引出的导线套绝缘保护软管,经弯成防水弧度弯后再引入设备;

7、管口距地面高度一般不低于200mm。金属软管引入设备时,符合下列要求:软管与线管或设备连接用软管接头连接;软管用管卡固定,其固定点间距不大于1m;不利用金属软管作为接地导体。预留与预埋预留是预埋施工的另一种形式。例如:一些暗敷的控制箱、按钮和报警器等,如果在土建施工中随即埋入,往往会弄脏、弄坏、特别是一些精密的电子设备很容易损坏。如先拆除电路板预埋好后再要装入电子线路板也比较麻烦。本工程采用在土建施工中先用一个牢固木框埋入,等以后安装设备时,再把木框取出,把有关设备装入这预留出的孔洞中。另外,预埋在梁中引上引下的线管,要与埋设在楼板中的线管相连接时,往往管口不易对准。此时如果预先埋入一根毛竹或

8、管径大一些的线管,预留出一个孔洞,以后再在这孔洞中穿入导线保护线管,线管可自由转动,以后施工就十分方便。铜缆敷设清扫管路穿线工作一般是在土建地坪和粉刷工程结束后进行。为不伤及导线,穿线前,应先清扫管路。方法是用压力约0.25Mpa的压缩空气,吹入已敷好的管中,以便除去残留的灰土和水分,也可在钢线上绑以擦布成拖把布状,来回拉数次,将管内杂物和水分擦净。管路清扫后,随即向管内吹入滑石粉,以便穿线。在管口装上塑料管帽或护线套,再进行穿线。管帽与护线套作用相同,可以防止穿线过程或运行时,各种原因引起的振动造成电线被管口擦伤。过路箱管口的护圈应在穿引钢丝时或做引线接头时套入,护圈规格要与管径相配,套在管

9、口要敲紧。管口护圈,由于穿线情况不同,必须在相应步骤中套入。其中,穿线从终端向接线箱的方向进行,也即先分路后总线。技术要求穿在管内绝缘导线的额定电压不应低于500V。管内穿线宜在建筑物的抹灰、装修及地面工程结束后进行,在穿入导线之前,将管子中的积水及杂物清除干净。不同系统、不同电压、不同电流类别的线路不穿于同一根管内或线槽的同一孔槽内。横向敷设的报警系统传输线路如采用穿管布线时,不同防火分区的线路不宜穿入同一根管内。导线在管内确保没有接头和扭结,其接头在接线盒内连接。管内导线的总截面积(包括外户层)不超过管子截面积的40。弱电系统的传输线路宜选择不同颜色的绝缘导线,同一工程中相同线别的绝缘导线

10、颜色一致,接线端子有标号。导线穿入线管后,在导线出口处,装护线套保护导线;在不进入盒(箱)内的垂直管口穿导线后,将管口作密封处理。铜缆敷设施工方法布放前核对规格、程式、路由及位置是否与设计规定相符。线缆在布放前两端按照施工图的标识贴上标签,以表明起始和终端位置,标签清晰、端正和正确。布放的线缆平直,不产生扭绞、打圈等现象,不受到外力挤压和损伤。电源线、同轴电缆、双绞电缆及建筑物内其它弱电线缆分离布放。各线间的最小净距离符合设计要求。建筑物内通信系统、计算机系统、电视系统线缆在同一路由敷设时,采用金属线槽分室布放,金属线槽可靠接地。各系统线缆间距及线槽接地符合设计要求。布放的线缆有冗余。在设备间

11、双绞电缆预留长度一般为36m,工作区为0.30.6m。有特殊要求的按要求预留长度。电缆的弯曲半径符合下列规定:非屏蔽4对双绞电缆的弯曲半径不小于为电缆外径的4倍,在施工过程中不小于8倍。布放线缆,在牵引过程中,吊挂线缆的支点相隔间距不大于1.5m。布放线缆的牵引力,小于线缆允许张力的80%。敷设水平双绞电缆,4对双绞电缆导线直径为0.5mm时的牵引拉力不超过100N。线缆布放过程中为避免受力和扭曲,制作合格的牵引端头。管内穿放大对数电缆时,直线管路的管径利用率为5060%,弯管路的利用率为4050%。管内穿放4对双绞线时,截面利用率为2530%。设置电缆线槽敷设线缆要符合的规定线缆桥架高出地面

12、2.5m以上,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可作适当调整。桥架宽度不小于0.1m,在吊顶内设置时,槽盖开启面保持80mm的垂直净空,桥架内横断面的填充率不超过50%。在水平、垂直桥架中敷设线缆时,对线缆进行绑扎。4对双绞电缆以24根为一束,5对或以上干线双绞电缆、光缆及其它信号电缆根据线缆的类型、缆径、线缆芯数分束绑扎。绑扎间距不大于1.5m,扣间距均匀,松紧适度。弱电线缆与电力线最小净距380V2kVA380V2.55kVA380V5kVA弱电电缆与电力电缆平行敷设130300600有一方在接地的金属槽道和钢管中70150300双方在接地的金属槽道和钢管中80150光缆敷设敷设前,检查光缆有无断点,可采用

13、简易激光教鞭从某一芯的一端照射,在另一端观察是否有红色光射出,无红色光射出则说明该光缆中间有断点。每芯均需要进行本操作。敷设光缆时,其弯曲半径不小于光缆外径的20倍。光缆牵引可采用牵引机进行,牵引力加于加强芯上,牵引力不超过150N,牵引速度为10m/min。光缆引上进行分散固定,绑扎于桥架的中间横档处。铠装光缆用粗细适当的麻线绑扎,无铠装光缆每隔几档衬垫一块胶皮后扎紧。拐弯受力部位还需要套一层胶管保护。外线光缆预留长度10m,内线光缆预留长度为510m。机柜及信息插座的安装机柜安装要求机柜安装完毕后,水平、垂直度一般偏差不大于2-3mm。机柜上的各种零件保证完好,漆面若有脱落予以补漆,各种标

14、志完整清晰。机柜的安装按施工的防震要求进行加固。安装机柜面板,架前留有0.6m空间,机柜背面离墙距离视其型号而定,以便于安装和维护。机柜配线要求按照施工图,检查机柜内线缆标识,确定该机柜所有线缆均已经布放到位,标识清晰、准确、牢固。安装配线架,采用后面走线方式时,架底位置与电缆上线孔相对应。每一个配线架处的线缆标识与该配线架面板上的标识一致。各直列垂直倾斜误差不大于3mm,底座水平误差每平方米不大于2mm。接线端子各种标记齐全。机柜、配线设备接地体符合设计要求,并保持良好的电气连接。通用信息插座模块端接方法通用信息插座面板安装信息插座面板牢固地安装在平坦的地方。安装在活动地板或地面上时,固定在

15、接线盒内。插座面板有直立和水平等形式;接线盒盖可开启,并严密防水、防尘。接线盒盖面与地面垂直。安装在墙体上的插座高出地面300mm,若地面采用活动地板时,加上活动地板内净高尺寸。信息插座底座的固定方法因施工现场条件而定,采用扩张螺钉、射钉等方式。固定螺钉需拧紧,不产生松动现象。信息插座面板有标签,以颜色、图形、文字表示所接端端设备的类型、编号。通用信息插座模块端接双绞电缆在与通用信息插座模块连接时,必须按色标和线对顺序进行卡接。信息插座模块的插针与电缆连接按照T568B标准布线的接线,在同一布线工程中两种连接方式不应混合使用。T568B接线选项:-为蓝对端接,-为绿对端接,-为橙对端接,-为棕

16、对端接。双绞线与信息插座模块的卡接端子连接时,按先近后远,先下后上的顺序进行卡接。双绞线与接线模块(RJ45)卡接时,按设计和厂家规定进行操作。下列步骤用于连接4对双绞线到墙上安装的信息插座模块。用此法也可将4对双绞线连接到掩埋型的信息插座模块上。信息插座模块上的螺钉拧开,然后将端接夹拉出来拿开。从墙上的信息插座模块安装孔中将双绞电缆拉出30cm长。用斜口钳从双绞电缆上剥除10cm的外护套。将导线穿过信息插座底部的孔。将导线压到合适的插孔槽中去,两线对之间交叉方向应与线对交叉方向相反。使用斜口钳将导线的末端割断。将端接夹放回,并用拇指稳稳地压下。重新组装信息插座,将分开的盖和底座扣在一起,再将

17、连接螺钉拧上。将组装好的信息插座放到墙上。将螺钉拧到接线盒上,以便固定。配线架端接方法快接式配线架端接方法清理线缆,按标识确定每根线缆在配线架上的安装位置,线缆按标识套上号码管。快接式模块化配线架的印制电路板上安装有4对IDC插槽,IDC插槽一侧印有T568A或T568B标准的线对配置色标。将4对双绞线外护套剥去约20mm,用拇指压住线缆外皮和双绞线对,旋转线对式双绞打开,注意不要在电缆护套末端位置松开双绞。按色标压入每一对双绞线,拉紧所有的弯曲,用专用压线工具进行端接。端接完毕,整理线缆,固定在机柜的支承件或配线架的理线架处。配线架前面板粘贴信息点标识。配线架端接方法若端接的线缆为大对数双绞

18、线,则按以下方法进行端接。按照电信通讯电缆色谱编号顺序编排线缆,A线顺序为白、红、黑、黄、紫,B线顺序为蓝、橙、绿、棕、灰。沿配线架弯曲处将电缆拉紧,按色谱顺序压入每一对双绞线。线对弯曲放置到恰当的位置,位于电缆槽底部的线对应靠近布线块而不应靠近索引条。使用工具压接电缆。索引条内装入标识条。布线工程安装工程安装程序安装工程师在工程开始前根据系统工程师的设计绘出详细的工程施工图纸,通过用户审核后交给施工人员布管穿线,同时核对各处电缆总根数与管径是否无误。电缆布管:应当随着工程进入在内装修时将管道铺设以便引线,切实注意过梁过柱处理。顶棚内铺设应在顶棚安装龙骨时,同时安装好水平桥架。水平电缆、接线端

19、子、终端盒的编号,应在水平电缆布放前完成。在室内装饰基层作好之后(喷涂装饰之前)安装水平电缆。水平电缆布放时,同时安装好布线盒,对号入座边装边检查测试。竖井主干电缆布放之前,先安装好总配线室跳线架主控板。竖井主干电缆布放时按系统图和总配线室编号对号入座。主干电缆,水平电缆布放完毕进行到位调整,系统中的各个部分均采用高品质的材料和部件,保证系统各个环节的可靠性,从而保障系统端到端的调试运行。对工程中所涉及的机架安装、配线架安装、接线模块安装、用户终端安装、电缆桥架及槽道安装均应符合综合布线系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布线施工技术要点布线工程开工前的准备工作弱电工程经过调研,确定方案后,下一步就是工程

20、的实施,而工程实施的第一步就是开工前的准备工作,要求做到以下几点:设计综合布线实际施工图。确定布线的走向位置,供施工人员、督导人员和主管人员使用。网络工程施工过程需要许多施工材料,这些材料有的必须在开工前就备好料,有的可以在开工过程中备料。材料主要有以下几种:光缆、双绞线、插座、信息模块等。向工程单位提交开工报告。施工过程中要注意的事项施工现场督导人员要认真负责,及时处理施工进程中出现的各种情况协调处理各方意见。如果现场施工碰到不可预见的问题,应及时向工程单位汇报,并提出解决办法供工程单位当场研究解决,以免影响工程进度。对工程单位计划不周的问题,要及时妥善解决。对工程单位新增加的点要及时在施工

21、图中反映出来。对部分场地或工段要及时进行阶段检查验收,确保工程质量。制订工程进度表。测试测试所要做的事情有:工作间到设备间连通状况;主干线连通状况;信息传输速率、衰减量、距离接线图、近端串扰等因素。工程施工结束时注意事项工程施工结束时的注意事项如下:清理现场,保持现场清洁、美观;对墙洞、坚井等交接处要进行修补;各种剩余材料汇总,并把剩余材料集中放置一处,并登记还可使用的数量;做总结材料。总结材料主要有:开工报告;布线工程图;施工过程报告。主干电缆布线技术采用向下垂放线缆方式,一般步骤:首先把线缆卷轴放到最顶层。在离房子的开口(孔洞处)处安装线缆卷轴,并从卷轴顶部放线;在线缆卷轴处安排所需的布线

22、施工人员(数目视卷轴尺寸及线缆质量而定),每层上要有一个工人以便引导下垂的线缆。开始旋转卷轴,将线缆从卷轴上拉出。将拉出的线缆引导进竖井中的孔洞。在此之前先在孔洞中安放一个塑料的靴状保护物,以防止孔洞不光滑的边缘擦破线缆的外皮(如图所示),慢慢地从卷轴上放缆并进入孔洞向下垂放,不要快速地放缆。继续放线,直到下一层布线工人能将线缆引到下一个孔洞。按前面的步骤,继续慢慢地放线,并将线缆引入各层的孔洞。护线缆的塑料靴状物水平子系统布线技术建筑物内水平布线,可选用天花板、暗道、墙壁线槽等形式,在决定采用哪种方法之前,到施工现场,进行比较,从中选择一种最佳的施工方案。槽、管的线缆铺设方法电缆桥架宜高出地

23、面2.2m以上,桥架顶部距顶棚或其他障碍物不应小于0.3m,桥架宽度不宜小于0.1m,桥架内横断面的填充率不应超过70%。在电缆桥架内线缆垂直铺设时,在缆线的上端应每间隔1.5m左右将线缆固定在桥架的支架上;水平铺设时,在线缆的首、尾、拐弯处每间隔23m处进行固定。电缆线槽宜高出地面2.2m。在吊顶内设置时,槽盖开启面应保持80mm的垂直净空,线槽截面利用率不应超过70%。水平布线时,布放在线槽内的缆线可以不绑扎,槽内缆线应顺直,尽量不交叉,缆线不应溢出线槽,在线缆进出线槽部位、拐弯处应绑扎固定。垂直线槽布放缆线时应每间隔1.5m将线缆固定在线缆支架上。在水平、垂直桥架和垂直线槽中铺设线时,应

24、对线缆进行绑扎。绑扎间距不宜大于1.5m,扣间距应均匀,松紧适度。设置线缆桥架和线缆槽支撑保护要求:桥架水平敷设时,支撑间距一般为11.5m,垂直铺设时固定在建筑物体上的间距宜小于1.5m。金属线槽铺设时,在下列情况下应设置支架或吊架,即线槽接头处、间距11.5m、离开线槽两端口0.5m处和拐弯转角处。塑料线槽槽底固定点间距一般为0.81m。天花板顶内布线水平布线最常用的方法是在大花板吊顶内布线。具体施工步骤如下:确定布线路由。沿着所设计的路由,打开天花板,用双手推开每块镶板,如图所示;多条4对线很重,为了减轻压在吊顶上的压力,可使用J形钩、吊索及其他支撑物来支撑线缆。移动镶板的悬挂式天花板线

25、缆的敷设工艺一、线缆的敷设一般应符合下列要求:线缆敷设前应核对规格、型号、路由及位置与设计规定相符。线缆的布放应平直,不得产生扭绞、打圈等现象,不应受到外力的挤压和损伤。线缆在布放前两端应贴有标签,以表明起始和终端位置,标签书写应清晰、端正和正确。电源线、信号电缆、对绞电缆、光缆及建筑物内其他弱电系统的线缆应分开敷设。各线缆线间的最小净距应符合设计要求。缆线布放时应有余量。在交接间、设备间对绞电缆预留长度一般为3-6m,工作区(出信息面板)为0.3-0.6m;光缆在设备端预留长度一般为5-10m。有特殊要求的应按设计要求预留长度。缆线的弯曲半径应符合下列规定:非屏蔽4对双绞电缆的弯曲半径应至少

26、为电缆外径的4倍,在施工过程中应至少为8倍。屏蔽对绞电缆的弯曲半径应至少为电缆外径的10倍。光缆的弯曲半径应至少为光缆外径的15倍,在施工过程中应至少为20倍。主干缆线的弯曲半径应至少为电缆外径的10倍。二、预埋线槽和暗管敷设缆线应符合下列规定:布放双护套缆线和主干缆线时,直线管道的管径利用率应为50%-60%,弯管道为40%-50%,暗管布放4对双绞电缆时,管道的截面利用率应为25%-30%。预埋线槽采用金属线槽,线槽的截面利用率应不超过40%。三、设置电缆桥架和线槽敷设缆线应符合下列规定:电缆桥架宜距离地面2.2m以上,桥架顶部距顶棚或其他障碍物不应小于0.30m。桥架内横断面的填充率不应

27、超过50%。电缆桥架内缆线垂直敷设时,在缆线的上端和每隔1.5m处应固定在桥架的支架上;水平敷设时,在缆线的首、尾转弯及每隔3-5m处进行固定。在水平、垂直桥架和垂直线槽中敷设线缆时,应对线缆进行绑扎。4对双绞电缆以24根为束、25对或以上主干对绞电缆、光缆及其他信号电缆应根据缆线的类型、缆径、缆线芯数分束绑扎。绑扎间距不宜大于1.5m,扣间距应均匀,松紧合适。线缆的终端施工处理方法线缆终端的一般要求:线缆在终端施工前,必须检查标签颜色和数字含义,并按顺序终端。线缆中间不得产生接头现象。线缆终端处必须卡接牢固,接触良好。线缆终端应符合设计和厂家安装手册要求。双绞电缆与插接件连接注意认准线号、线

28、位色标,不得颠倒和错接。双绞电缆芯线终端应符合下列要求:终端时每对双绞线应尽量保持扭绞状态,非扭绞长度对于5类线和超五类线都应小于13mm。剥除线缆的护套不得损伤绝缘层,应使用专用工具剥除。光缆芯线终接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采用光纤连接盒对光纤进行接续、保护,光纤连接盒分为固定和抽屉二种方式。在连接盒中光纤应能得到足够的弯曲半径。光纤熔接处应加保护和固定,使用连接器以便于光纤的跳接。连接盒面板设明显的唯一性标志以示区分。跳线软纤的活动连接器在插入适配器之前应进行清洁,所插位置符合设计要求。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信息点模块处预留20-30公分的线缆余量,以便安装模块。在线缆端接处,根据配线架位置和打线

29、位置,留一定线缆余量,长度为3M左右。穿管过程中,应注意用力不可过猛,以免拉破线缆的保护层。打线时严格按照色序进行。打模块时,应使用专用打线工具压线和断线,注意剥除线缆的护套时不要损伤芯线。按正确的方向将模块插入面板插口。8芯线外皮应从配线架入口处剥起,并套好永久标记,并在标记上写上编号。注意:剥除线缆外皮时不要伤及芯线。剥大对数电缆的外皮时,应尽量使裸露线为最少并套好永久标记,写好编号,剥外皮时不可损伤芯线。信息插座附近要求与220V电源插座保持30CM间距。计算机网络系统工艺流程操作方法A.机柜安装根据设计要求确定安装19英寸标准机柜位置,机柜正面净空不小于150cm、背面净空不小于80c

30、m。螺钉安装紧固,机柜安装平稳、牢固,垂直偏差度小于3mm。机柜内安装足够容量的电源插座,注意电源极性:左零、右火,中地。采用25平方毫米地线良好接地,接地电阻6平方毫米接地电缆将该点与机柜连接起来,要求连接良好且接地电阻不大于1。 (1) 接地端子连接电源线,将设备电源开关置于OFF位置,用随机所带的电源线一端插到设备的电源插座上,另一端插到交流电源插座上。如下图所示。把设备电源开关拨到ON位置。检查设备前面板电源灯PWR是否变亮,查看其他状态是否正常。连接以太网电缆,连接线应稳固、走向清楚、明确,粘贴永久性标签。以太网电缆如下图所示。( 1)交流输入 (2) 电源开关以太网电缆示意图启动与

31、配置关闭设备、电脑的电源,通过配置电缆将配置终端的RS232串口与设备的配置口相连。配置电缆及连接方式如下图所示。配置口电缆示意图设置配置终端的参数在微机上运行终端仿真程序(如Windows95/98/2000/XP的超级终端),建立新的连接。如右图所示,键入新连接的名称,按确定按钮。选择连接端口。在进行本地配置时,如下图所示,连接时使用一栏选择连接的串口(注意选择的串口应该与配置电缆实际连接的串口一致)。 设置串口参数。如下图所示,在串口的属性对话框中设置波特率为9600,数据位为8,奇偶校验为无 通过COM口进行本地配置示意图停止位为1,流量控制为无,按确定按钮,返回超级终端窗口。 配置超

32、级终端属性。在超级终端中选择属性/设置一项,进入下图所示的属性设置窗口。选择终端仿真类型为VT100或自动检测,按确定按钮,返回超级终端窗口。设备上电与配置质量标准智能建筑设计标准 GB/T50314-2015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GB50339-2013。电子计算机房设计规范 GB 50174-2008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54GB50259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T 50311-2000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T 50312-2000商业建筑电信布线标准 EIA/TIA 568A用户建筑综合布线 ISO/IECISO 11801建筑

33、通信线路间距标准 EIA/TIA 569商业建筑通信接地要求 EIA/TIA 607成品保护安装完毕应保持面板干净,无尘土、无指印。锁好机柜门,避免无关人员触摸。散热风扇保持正常,避免烧坏设备。安装调试程序设置好密码,避免无关人员更改配置。电源线和跳线保护好,避免无关人员损坏。应注意的质量问题设备安装平稳、牢固。设备四周留有一定间隔。注意电源电压、电源极性(左零、右火、中地)。电源线、地线、跳线连接牢固,且接地装置满足接地电阻2.5M;b.管理电脑(一般放置在停车场管理岗亭内)至读卡机的距离3M;g.设备安装基座尺寸:0.4M(长)*0.4M(宽);管线敷设管线敷设相对比较简单,在管线敷设之前

34、,对照停车场系统原理图及管线图理清各信号属性、信号流程及各设备供电情况;信号线和电源线要分别穿管,对电源线而言,不同电压等级、不同电流等级的线也不可穿同一条管。地感线圈的埋设:地感线圈的埋设一般跟管线敷设同时进行,具体方法参阅相关图纸。停车场系统所有线材型号:(1).通讯线(管理电脑至出入口机):RVVP6*0.3mm2(2).控制线(出入口机至道闸):RVVP6*0.3mm2(3).视频线(出入口摄橡机至管理电脑):75-5同轴电缆(4).地感线:耐高温抗腐蚀单股多芯1.5mm2导线绕制6圈,埋放深度3cm5cm;(5).电源线:(供电至读卡机、道闸、摄像机)RVV3*2.5mm2;设备安装

35、、接线(1)出入口机、道闸的安装:a.浇铸一高10-20CM的防水防撞的安全岛(安装基座),并在出入口机、道闸底座中部预埋铺设管线。b.用四个膨胀螺栓将出入口机、道闸固定在安全岛上。(2)地感线圈的埋设:a.地感线圈埋设是在出入口车道路面铺设完成后或铺设路面的同时进行的;b.当路面铺设好或正在铺设路面时,在出入口机、道闸安装位置附近的车道上,切一线圈放置槽(线圈放入切槽内,切槽宽为1.5CM),地感线圈尺寸为200CM(长)X80CM(宽)X5CM(深);c.将地感线沿切槽绕56圈,并将线圈的两个端子引入出入口机、道闸的机箱内,并用水泥或沥青填充切槽。其它注意事项(1).通讯线与电源线分不同的

36、线管敷设;(2).现场设备摆放,应最大程度上满足车辆进出操作方便,便于车主刷卡,不影响车辆行驶;(3).道闸上安装的车辆检测器,其供电必须采用单独DC12V电源供电;(4).出入口机上车辆检测器输出接地端(GND)要与停车场控制器接地端(GND)联接好;(5).自动出卡机(采用DC24V供电)接地端不能与停车场控制器接地端导通;系统调试在通电前一定要仔细检查各设备电源线有无错接、反接的现象,然后接通电源,若发现异常情况立即断电;一般情况下出现电源线错接、反接时都会有设备损坏;正常情况下接通电源,LED显示屏会滚动显示,将系统认可的卡片靠近读卡器,蜂鸣器鸣叫;接通电脑及其它设备的电源;打开相关软

37、件界面,核对软件中所设串口号跟实际使用是否一致(软件的安装、操作及参数设置参阅软件手册);如参数设置正确,打开监控界面,将系统认可的卡片靠近读卡器,蜂鸣器鸣叫,LED显示屏应显示“此卡无效”,点击监控进口,点击开闸,这时进口道闸应开启,将一铁片(300cm300cm左右)从地感线圈上方(距地10cm)经过,道闸应下落,在下落过程中将将铁片重新移入地感线圈上方,闸杆应立即向上运动(防砸车功能),移开铁片,闸杆自由下落至水平位置;点击监控出口,点击开闸,调试方式同进口。若以上所述均正常,则可发行若干张卡片(包括长期卡、临时卡),读卡机读到长期卡时,LED显示屏进口应显示“欢迎入场”,出口显示“一路

38、顺风”,然后显示“此卡可用日期天”,并同时将道闸打开;读到临时卡,LED显示屏进口应显示“欢迎入场”,并将道闸打开,出去时则显示“请交费元”,管理员收卡、收费后点击开闸,道闸开启放行。将铁片放在进口读卡机(或出卡机)地感线圈上方,按动“取卡”按钮,应有卡片送出。几点说明a.有关调试中与软件有关的操作请参阅软件说明书;b读卡机中控制器同网络扩展器的接线详见网络扩展器接线图,控制器采用主动上传卡号的方式工作,设备号设置(硬设置),即通过拔码开关设置;c有关读卡机在读卡及通讯方面出现的异常情况可参考“门禁器常见故障及排除”解决;其它异常情况可参考“停车场系统常见故障及排除”d系统认可的卡片指在系统运

39、行正常的情况下可在系统范围内正常使用的卡片;e其它事宜参阅相关图纸。一卡通消费、考勤系统A、施工工艺流程穿线、校线甲方在现场提供临时电源前端读卡器、控制器、地感线圈、出入口控制机、消费机等设备的安装、调试控制部分设备安装、调试整体系统调试系统验收竣工文档整理。B、线缆敷设工艺缆线布放前应核对规格、程式、路由及位置与设计规定相符。缆线的布放应平直,不得产生扭绞、打圈等现象,不应受到外力的挤压和损伤。缆线在布放前两端应贴有标签,以表明起始和终端位置,标签书写应清晰、端正和正确。缆线布放时应有余量。管口出线1.2米或视设备具体位置距离预留长度。布放双护套缆线和主干缆线时,直线管道的管径利用率应为50

40、%-60%,弯管道为40%-50%,暗管布放电缆时,管道的截面利用率应为25%-30%。C、线缆的终端施工处理方法缆线在终端前,必须检查标签颜色和数字含义,并按顺序终端。缆线中间不得产生接头现象。缆线终端处必须卡接牢固,接触良好。缆线终端应符合设计和厂家安装手册要求。对绞电缆与插接件连接应认准线号、线位色标,不得颠倒和错接。D、设备安装依据系统设计方案,对即将开工的子系统进行结构化分析。自上向下,逐层细化,尽可能地把施工工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考虑清楚。自上向下,逐层细化,尽可能地把施工工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考虑清楚,并且以书面形式做出子系统施工计划书。工程实施并行启动,自底向上,逐级整合(包含单元

41、调试)。确保工程进度和降低集成调试的复杂度。系统调试逐层进行单元调试,集成调试,验收调试。人员定位系统系统优势全程定位医院病人在入院时,医院管理人员负责给每个病人分发腕带标签。从病人进入的那一刻起到出院的那刻止,读卡器能时时对病人定位。病人进入医院,安放在附近读卡器能时时读取到标签的信息。病人在医院的每一刻都能时时定位,以便寻找。随时查询如果病人不再看管区域内,医院管理人员能及时通过自主设备查找,只要知道腕带标签的id号,就能在自助设备和服务站查找出病人的区域位置,方便寻找;时间记录在医院各个通道到安放读卡器,准确记录病人进出医院的具体时间、通过某个通道的具体时间,这样一旦病人走失,而目前由于

42、种种原因定位不到具体位置,管理员就能通过系统查询标签通过各个读卡器的具体时间,即某个病人通过以上位置的时间;终端布点系统在医院出入口附近和各个通道内都会布上一定数量的读卡器,保证医院每个区域都在读卡器的信号读取覆盖范围内,腕带循环腕带可以循环使用。监控整合通过腕带、读卡器和控制系统,能和监控系统相连。在医院总服务站(控制中心)通过某个病人的腕带,定位某个区域,同时连到监控系统。系统自动调出该区域的监控画面,显示在总服务站的显示屏上。智能灯控系统智能灯光控制系统施工要点主要设备的安装(1) 4路、6路负载反馈控制模块的安装及强电接线首先在进场施工前要先和智能照明控制系统的生产供货厂家取得联系,在

43、照明配电箱内预留出智能照明控制模块的安装位置和确定接线方式。智能照明模块的安装应该在照明配电箱挂墙安装结束后,并且电源进线、通信线和所有回路线缆敷设完毕后进行。先将DIN导轨固定在照明配电箱内,然后将智能照明控制模块卡在DIN导轨上,然后再进行接线,接线时要先对所控制的回路进行一一核对。控制模块与工作站的通讯是通过STP屏蔽网线来连接的,并用现场总线协议进行传输。另外由于此项目工程需每个受控回路外接电流互感线圈,因此电流互感线圈的接线及安装,照明配电箱出厂前应该完成。(注意负载反馈4路、6路模块的外置电流互感线圈的接法,请参考下图。配电箱模块尺寸4路、6路都是一样大小为234 (W)x88.4

44、 (H)x70.3(D))。(2)网桥、4口耦合器、时钟控制器的安装根据图纸确定网桥、4口耦合器、时钟控制器的安装位置,即所安装的配电箱,首先要和智能照明控制系统的生产供货厂家取得联系,在照明配电箱内部预留出网桥、4口耦合器、时钟控制器的安装位置及安装相应的DIN导轨,模块的安装应该在照明配电箱挂墙安装结束后,然后再将网桥、4口耦合器、时钟控制器卡在照明配电箱内部DIN导轨上即可,各种设备的通信总线接线方式严格按照手拉手的方式进行接线,确保总线接线的方便及通信的质量。(3)设备通信线的接线MRENG系统设备通信线的连线均使用STP屏蔽网线,在总线耦合器的4个子网内部或是网桥的两端,每个设备均要

45、按照手拉手的方式进行接线,具本可参考下图:(5)工作站的安装。工作站主要由一台计算机和RJ45接口网线(使用TCP/IP协议、智能照明控制系统软件等组成。工作站的设备安装要在装修工作结束后进行。还有就是要在工作站到智能照明控制系统的总线耦合器或是集线器等网络设备布一根STP屏蔽网线,以便系统的联接,另外就是工作站机房的门窗要安装到位并上锁。以上工作完成之后,首先就是在电脑上安装控制软件,接着要把相应的网线接口做好,即RJ45接口,然后使电脑与系统设备互联,在电脑上调试设备的工作状况是否正常。系统调试(1)系统调试要具备以下几个条件:工作站的专用电源到位并具备供电条件;配电系统施工调试已经结束,

46、并具备供电条件;所有照明灯具安装工作已经结束;所有供电线路的检查、校对以及绝缘测试符合规范和设计要求。(2)系统调试的步骤是:单回路点亮 检查运行后的线路、灯具运行情况及有无发热现象等 灯具的位置及光照角度的调整 多回路的点亮 检查整体线路、控制箱的运行情况 智能灯光控制的调试(根据运行部门的要求和工作模式进行编程调试) 试运行。抗干扰措施对一个智能控制系统来说,系统的抗干扰措施十分重要,针对本系统的特点,采用下列抗干扰措施:在管线敷设时,做到总线通信电缆和强电电源电缆分开敷设,距离不小于40厘米。系统中通讯电缆使用专用STP屏蔽电缆,敷设时严禁线路当中有接头。控制箱和系统控制室所有的设备外壳

47、机箱均应接地。另外智能照明控制系统现场控制总线的两端需接阻抗匹配电阻,且终端电阻阻值为120欧姆,直接跨接在通信线正负极的两端。设备间电源要求设备室及管理间应有可靠的交流50HZ、电压220/380伏供电系统;计算机应提供UPS电源。能耗管理系统1、电的能耗计量:针对各楼栋、各区域、各楼层各用电回路电能耗数据进行实时监测,根据每个配电箱的电力回路的不同用途进行分项计量,根据电力远传仪表的数量和位置设置相应的电表数据采集器,然后通过采集器将所有电力回路能耗数据上传到本地能耗监测管理平台,实现建筑电能分项能耗数据动态监测和远程传输。 2、水的能耗计量:根据设计院给水系统设计,在建筑进水总管和每层楼

48、有表具的总管上安装数字式远传水表。通过水表数据采集器将水能耗数据上传到本地能耗监测管理平台。3、系统架构:网络传输分两层架构。网络控制层采用 TCP/IP 协议,数据采集器支持双服务器上传,将相关数据上传至本地能耗管理平台。现场层数据采集器需要支持 RS485、M-BUS、LONWORKS 等接口,支持各类标准的MODBUS、DLT-645 等各类标准国家协议。4、系统要求:本项目能源管理平台设置在管理中心。现场采集器通过网络和上一级能耗监测平台的联网,同时本地服务器软件进行网络进行同步数据采集和分析,完成相关的能耗分析功能。采集器通过 485协议将对应的数据采集。现场采集器必须按照建设部国家

49、机关办公建筑及大型公共建筑分项能耗数据采集传输导则和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及大型公共建筑分项能耗数据采集技术导则进行数据采集和传输,技术规程要求必须上传的能耗数据必须从采集器直接上传省市平台。对整个建筑的水、电等用能情况进行实时信息采集,并实现显示、分析、处理、维护及优化管理的目的。从而实现以下功能:实现建筑能耗实时监测,确切掌握各能耗总量及动态变化;对建筑各能耗进行系统诊断,指导合理用能;协助管理方建立节能长效机制;对采用的节能新技术进行后评估;在系统基础上实现分项用能定额管理制度;在建筑物内建立分项用能实时监控管理平台可以以实际能耗数据为基础对建筑的现有用能状况进行分析,可进一步对各项用电能耗情

50、况进行节能诊断,得出切实可行的节能办法,包括管理节能和技术节能,降低建筑的能源消耗,提高建筑物的运行管理水平,减少运行管理费用。设计依据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及大型公共建筑分项能耗数据采集技术导则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及大型公共建筑分项能耗数据传输技术导则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及大型公共建筑数据中心建设与维护技术导则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动态监测系统建设、验收与运行管理规范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及大型公共建筑楼宇分项计量安装技术导则民用建筑能耗数据采集标准JGJ/T154-2007多功能电能表通信规约DL/T 645-1997多功能电能表DL/T614-1997电能计量装置技术管理规程DL/T 448-2

51、000电测量及电能计量装置设计技术规程DL/T 5137-2001电能计量装置安装接线规则DL/T 825-2002户用计量仪表数据传输技术条件CJ/T 188-2004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093-2002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 16-2008电能计量柜基本试验方法DL/T549-1994电能计量柜GB/T16934-1997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168-2006建筑电气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303-2002设计原则开放性本系统中可以根据不同厂商的设备技术,以及系统的扩展需求,在本项目的产品技术选型中,我们将

52、尽量避免采用专有技术,从而使本系统中的软硬件平台具有充分的开放性。先进性本系统中的软硬件平台建设、应用系统的设计开发以及系统的维护管理所采用的产品技术均综合考虑当今互联网的发展趋势,采用相对先进同时市场相对成熟的产品技术,以满足系统未来的发展需求。高性能考虑到本系统为大量远端用户提供WEB服务,系统设计应从服务器处理能力、网络带宽传输能力、软件系统效率等角度综合分析,合理设计结构、配置,以确保大量用户并发访问的峰值时段,系统具有足够的处理能力,保障服务质量。安全性本系统对安全性问题予以高度重视,从操作系统层,网络层,应用层每个层次都有相应的措施。系统应采用了网段隔离,用户验证等技术以解决传输安

53、全,系统安全和信息安全的需求。可靠性本系统应从系统结构、网络结构、技术措施、设备选型等方面综合考虑,以确保系统中任何一个环节都没有单故障节点,实现724365的不间断服务。扩展性在本系统中,所有的网络、服务器、存贮、应用软件的设计都将遵循可扩充的原则,以实现随着物业管理业务的发展而扩展。总体设计数据采集是整个能效管理系统工作的基础,数据采集部分的核心内容在于以下两个方面:1)以今后节能分析和管理工作的需要为出发点,确定中心医院计量分项的基本原则,对重要用电支路的用电情况进行数据采集。2)保证数据采集工作所得数据的意义的正确性。这需要设计和实行有效的校核方式来保证,即确认所装计量表的数据意义是否

54、与设计时目标相同。数据采集系统设计电量采集支路本工程由供电部门在高压侧设置高压计量,在低压侧设置动力分计量。考虑到总配电室原已安装计量远传表具,本次不再进行安装采集表具,用原有采集表具进行采集。变电所低压侧总断路器处设置电子式多功能电表进行计量;变电所所有低压出线回路均设置电子式普通电能表进行计量。其它场所均采用电子式普通电表进行计量。电量采集根据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监测系统分项能耗数据采集技术导则的要求,同时考虑到本大型公共建筑的实际使用情况,充分考虑到了大量预留用电支路的情况。计量系统符合以下要求:1)能提供建筑物总能耗、分项能耗、一级子项能耗和部分二级子项能耗数据。2)空调

55、系统前端设备的计量可区分主机和附属设备,空调末端设备和空调插座按楼层或分区计量。3)动力用电按不同功能的设备分别计量:电梯、水泵、通风机。特殊用电按区域单独计量:如信息中心等。电能计量装置包括电能表、电流互感器及二次回路等。根据招标文件、图纸等相关资料要求,本次设计的电能计量设备满足以下技术要求:电子式多功能电表1)计量功能:具有监测和计量三相电流、电压、有功功率、功率因数、有功电能、最大需量、总谐波含量的功能;2)通信接口:具有数据远传功能,具有符合行业标准的物理接口;3)通信协议:采用标准开放的协议或符合多功能电能表通信协议DL/T645中有关规定;4)精度等级:有功不低于1.0级,无功不

56、低于2.0级。电子式普通电能表1)计量功能:具有监测三相(单相)电流及有功功率和计量三相(单相)有功电能的功能;2)通信接口:具有数据远传功能,具有符合行业标准的物理接口;3)通信协议:采用标准开放的协议或符合多功能电能表通信协议DL/T645中有关规定;4)精度等级:不低于1.0级。电流互感器电流互感器精度等级不低于0.5级;电流互感器性能参数符合电流互感器GB1208规定的技术要求。水量采集支路根据设计院给水系统设计,在建筑进水总管和每层楼有表具的总管上安装数字式远传水表。用水量采集按照使用区域划分,主要采集生活给水总用水量,各楼层用水量。通过水表数据采集器将水能耗数据上传到本地能耗监测管

57、理平台。计量表的安装智能多功能电表安装:为了降低业主投资,降低实施难度,建议采用低压配电柜内安装,见下图:如现场实际情况不允许,也可适当增加集中式电表柜,但一定要注意电流互感器二次回路接线距离,避免线路阻抗过大,影响测量精度。见下图:水表安装:为了保证计量最准确,在水表进水口前安装截面与管道相同的至少5倍表径以上的直管段,水表出水口安装至少2倍表径以上的直管段。水表的上游和下游处的连接管道不能缩径建议安装流量控制设备(如阀门)和过滤设备法兰密封圈不得突出伸入管道内或错位安装水表前必须彻底清洗管道,避免碎片损坏水表数据采集器能耗采集器是在一个区域内进行电能或其它能耗信息采集的设备。它通过信道对其

58、管辖的各类表计的信息进行采集、处理和存储,并通过通讯信道与数据中心交换数据。数据采集器功能:数据采集器支持根据数据中心命令采集和主动定时采集两种数据采集模式,且定时采集周期可以从10分钟到1小时灵活配置。一台数据采集器支持对32台计量装置设备进行数据采集。一台数据采集器支持同时对不同用能种类的计量装置进行数据采集,包括电能表(含单相电能表、三相电能表、多功能电能表)、水表、热(冷)量表等。数据采集器支持对计量装置能耗数据的解析和数据处理。如果数据异常,系统直接过滤。根据远传数据包格式,在数据包中添加能耗类型、时间、楼栋编码等附加信息,进行数据打包。数据采集器支持本地数据存储,能够存放超过980

59、00条表具采集记录。数据采集器将采集到的能耗数据进行定时远传;在远传前数据采集器应对数据包进行加密处理。如因传输网络故障等原因未能将数据定时远传,则待传输网络恢复正常后数据采集器应利用存储的数据进行断点续传。数据采集器支持向多个数据中心(服务器)并发发送数据。数据采集器支持对数据采集子系统故障的定位和诊断,并支持向数据中心上报故障信息。对于故障计量装置的更换不能影响数据采集器其他部分的正常工作。数据采集器应符合国家和行业的相关电磁兼容性标准要求。数据采集器采用低功耗嵌入式系统,功率应小于10W。通过RS-232/USB可配置能耗采集器的各个运行参数。 轮询符合DL/T-645和 Meter-B

60、US 协议的末端设备,从末端设备获取运行信息。 支持基于IP 协议承载的有线或无线两种方式接入网络,或CDMA,GPRS,3G 方式接入网络。 作为一个站点接入 ezEMS网络,根据配置将采集的末端设备中的信息上传给 ezEMS。 设备运行状态动态显示。 MAC 地址自动生成。 可方便的恢复出厂设置。与数据中心通讯支持身份认证、密钥更新,保证信息的安全性Techcon EMC-1000是一个高性能的能耗采集设备。采集器负责采集多种计量表具中的计量信息,定期通过TCP/IP通道将各种计量信息打包远程上传到服务器中,并可接受服务器的查询。每个Techcon EMC-1000采集器可同时采集32个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