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柱及暗柱钢筋》word版_第1页
《柱及暗柱钢筋》word版_第2页
《柱及暗柱钢筋》word版_第3页
《柱及暗柱钢筋》word版_第4页
《柱及暗柱钢筋》word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PAGE 8-PAGE 43第13章 柱钢筋计算单击新增构件向导,弹出“构件向导选择”对话框,如图13.1示。鲁班钢筋支持较多类型的砼柱筋计算,对于上(下)层变截面、上(下)层截面偏心、变筋、中柱角柱边柱、错位接头等处理均非常快捷、准确,并支持众多的箍筋形式及箍筋尺寸的细部自定义,较好地解决了规范/非规范柱筋的计算问题。图13.113.1 矩形柱 正方形柱的四边边长均相等,设置矩形柱的“截面尺寸”b边=h边就相当于正方形柱。为了提高工作效率,最大程度地复制利用现有数据,强烈建议使用“矩形柱”而不要使用“正方形”柱构件。例如,某柱在底层是正方形,但在二层时变为矩形,如果一层柱采用正方形构件,将无

2、法利用一层柱的数据。再如,A柱为正方形、B柱为矩形,A、B柱筋绝大部分参数均相同,如果先用正方形构件翻样A柱,则无法选择A柱复制后修改为B柱。在“构件向导选择”对话框中,单击选中“柱矩形柱”,单击确定;进入到“构件属性”对话框(详见第七章7.2节构件属性),设置好参数后单击下一步(N)按钮;进入到“柱子属性”对话框,如图8.2示。图13.213.1.1 矩形柱柱子属性对话框操作步骤:1类型: 下拉选择,如图13.3示。点击类型右侧的下拉箭头,选择相应的类型,如基础层、中间层、顶层、墙上柱、梁上柱、单层柱等,下方及右侧图形自动改变。图13.3 图13.4备注:基础层柱”的配筋包括一层的钢筋;“梁

3、上柱”、“墙上柱”均指根部层(首层),“梁上柱”及“墙上柱”的其他层采用“中间层柱”、“顶层柱”计算;“墙柱重叠一层”见平法03G101-1P39“柱与墙重叠一层”大样,墙柱重叠层的柱主筋从楼板面起始而没有锚固概念,平法P7第二条“当柱与剪力墙重叠一层时,其根部标高为墙顶面往下一层的结构层楼面标高”。变截面型式: 下拉选择,如图13.4示。默认为等截面型式,点击其右边的下拉箭头,选择相应的变截面型式,如上部变截面、下部变截面等,软件会自动改变下方及右侧图形,软件将根据平法03G101-1P38、P44变截大样,并依据变截尺寸、偏心尺寸自动判定是采用“下弯锚、上插筋”还是“下略弯并连续伸至上层”

4、的配筋方式。一问一答问:柱子变截面时如何操作?答:上下楼层的柱变截面时,有两种情况:1)变截面且偏心,即中心不相同而且需要按一根柱考虑,这时就需要分别输入x方向的偏心和y方向的偏心距离,值的正负同一般的坐标方式(即x方向向右为正,y方向向上为正),再输入上、下不同的钢筋类型;2)变截面但不偏心,这时只需输入上、下不同的钢筋类型即可。顶层柱型式:下拉选择,如图13.2示。如果在类型中选择了“顶层柱”、“单层柱”,则需下拉选择顶层柱的型式,选择柱在图中的平面位置(中柱/角柱/边柱)及配筋型式(见03G101-1平法图集第37、38、43、44柱顶纵筋构造),软件会自动改变右侧图形。“关于中柱的判定

5、”:参照03G101-1P11判断,除去最外轴线A、D、1、7上之外的所有柱均属中柱。“关于顶层中柱的型式判定”:柱(向内弯锚):当直锚长度一个锚固长度时选用,构造直锚长度0.5倍锚固长度;中柱(向外弯锚):当直锚长度1.2%时选用; “柱顶纵筋构造A”:不满足构造B、C条件的其他条件时选用。关于顶层角柱/边柱的纵向钢筋构造型式见03G101-1P37构造(二):“柱顶纵筋构造E”:当梁上部纵向钢筋配筋率1.2%时选用;“柱顶纵筋构造D”:不满足构造E条件的其他条件时选用。选用构造(二)类型时,D、E构造对柱主筋要求均相同,仅对边柱/角柱处的梁上部纵筋弯锚长度有不同要求,故软件中为“角/边柱(

6、柱顶纵筋构造DE)”。具体选用构造(一)还是构造(二),由设计指定;当设计未指定时,由施工人员根据具体情况自主选用。修改下方“截面”及右方“立面”图中绿色数据:鼠标移动至数据位置,会显示黄色提示条,左键单击,会自动弹出类似“修改变量值”的对话框,输入(或选择)相应的数据(或选项)。“截面”图形区域:输入/修改本层(上层)的中部主筋、变截偏心值、截面尺寸、四角主筋、箍筋、拉筋等参数。水平边(b边)中部主筋HORZJ:指的是单边的中部钢筋根数,软件自动按对称布筋。单击此参数后弹出“钢筋属性修改”对话框,输入/修改本层(或上层)水平边(b边)一侧中部主筋,是单边的中部钢筋根数,软件按对称配筋考虑;根

7、据03G101-1P8第4条、P9第2.3.2条,“对于采用对称配筋的矩形截面柱,可仅注写一侧中部筋,对称边省略不注”;如图13.5示,表示水平边一侧的中部主筋为4根二级钢、直径20(水平边两侧中部主筋总根数为8根)。图13.5一问一答:问:输入“根数”之后,需要移动鼠标下拉选择“级别”,再移动鼠标指针到“直径”输入框中单击后再输入参数,如此交替操作导致效率较低,有没有较好的操作方法?答:用键盘操作可提高效率,用Tab键(位于键盘左方、Caps Lock键的上方)来移动输入焦点。如上图,当前输入焦点在“根数”处,直接输入数字比如“4”;按键盘上的Tab键,输入焦点自动移到“级别”处,如果要选择

8、第一个选项请按Home键,如果要选择最后一个选项请按End键,如果要选择前一个选项请按左方向键或者上方向键,如果要选择后一个选项请按右方向键或者下方向键;选择好“级别”之后再按Tab键,输入焦点自动移到“直径”处,输入数字比如“22”;(参数填写完毕,回车键即确认修改);再按Tab键,输入移到确定按钮上,可以看出灰色的无效参数将被自动跳过;再按Tab键,输入焦点移到取消按钮上,如果放弃修改则此时按回车键;再按Tab键,输入焦点又回到“根数”处,如此循环。垂直边(h边)中部主筋VERZJ:单击此参数后弹出“钢筋属性修改”对话框,输入或修改本层(或上层)垂直边(h边)一侧中部主筋。一问一答:问:什

9、么时候仅需输入本层参数?而什么时候需要输入本层及上(下)层的参数?答:鲁班钢筋是较为智能的软件,该软件自动根据03G101-1规范及用户下拉选择的柱子类型、变截类型、顶层柱型式等各种选项,智能过滤出什么参数需要填写、什么参数不需要填写,鲁班钢筋软件的所有构件均具有这一特点。请记住一点:凡是黑色的输入框或下拉选择框,均需逐一输入数值或下拉选择某选项;凡是灰色的输入框或下拉选择框,均不需要输入或选择,您也无法输入或选择。X方向偏心:当变截面型式为“下部变截面”或“上部变截面”时,此参数有效;图中默认值是0,指的是本层变截面柱的纵向中心线与上层柱的纵向中心线间的距离,以mm为单位;单击后在输入框中填

10、写数值并确定即可,是软件自动判定主筋方式是采用“下弯锚、上插筋”还是“下略弯并连续伸至上层”的必要参数之一。Y方向偏心:当变截面型式为“下部变截面”或“上部变截面”时,此参数有效;图中默认值是0,指的是本层变截面柱的水平中心线与上层柱的水平中心线间的距离,以mm为单位。截面尺寸JM:输入或修改本层(或上、下层)柱子的截面尺寸;单击该提示条后弹出“截面尺寸修改”对话框,如图13.6示。 图13.6 图13.7提示:如果尺寸b边=h边则当前柱为正方形,相当于使用“柱正方形”构件。一问一答:问:在柱向导中,柱子截面图中括号内的的数据代表什么意思?答:括号内的数据代表变截面的上部尺寸,括号外的数据代表

11、下部尺寸。四角筋SJJ:输入或修改本层(或上、下层)柱子的四角主筋;单击该提示条后弹出“钢筋属性修改”对话框,如图13.7示;由于四角主筋根数总是为4,故软件不再让您填写根数,以减少出错的机率。箍筋GJ:输入或修改本层(或上、下层)柱子的箍筋;单击该提示条后弹出“钢筋属性修改”对话框,如图13.8示;此时根数由加密区间距、非加密区间距自动计算,故软件不再让您填写根数,以减少出错的机率;同样,如果是上(或下)变截面,将允许(需要)填写上(或下)层参数,如果是等截面,将不允许(不需要)填写上(或下)层参数。图13.8 图13.9水平拉筋HORLJ、垂直拉筋VERLJ:分别指水平方向单肢S拉筋、垂直

12、方向单肢S拉筋;单击该提示条后弹出“钢筋属性修改”对话框,如图13.9示,“根数”指在柱截面或箍筋大样中能够直接看到的根数;拉筋总根数=上下加密区之和/加密区间距+(层高-上下加密区之和)/非加密区间距*根数,即根数=0时表示没有拉筋;设水平拉筋根数=2、上下加密区之和800+800、层高3000、加密间距100、非加密间距200,则本层拉筋总根数=1600/100+(3000-1600)/200*2=23*2=46根。“立面”图形区域:输入/修改本层(或上层)是否按默认规范、楼层层高(基础高度)、下部离板高度、梁的高度或楼板的厚度、本层上部加密区长度、本层下部加密区长度、基础弯折长度、基础内

13、箍筋根数、插筋弯折离基础底部高度等立面参数。按规范自动计算:默认为打勾,指的是主筋的搭接(接头)位置、箍筋的加密位置及长度按选用“规范”自动计算(执行主菜单“工具缺省设置”,可查看或修改选用规范)。即“按规范自动计算”前打勾的情况下,“本层下部离板高度XBGD、上层下部离板高度SBGD、本层箍筋下部加密区XJMQ、本层箍筋上部加密区SJMQ”这四个参数是不允许修改的,软件按照规范自动计算其值;如果需要修改这四个参数,请把“按规范自动计算”前的勾取消,即可输入自定义值。一问一答:问:柱子的构件向导中,我单击使“按规范自动计算”为未选状态,计算结果正确吗?答:计算结果是正确的。勾选“按规范自动计算

14、”只是保证立面图中的参数按规范同步,如果图上的数据和实际不符时,需要修改该数据,只要将“按规范自动计算”前的选中标志去掉就可以修改了;所有立面数据修改完成后,软件按您所提供的数据进行计算,计算过程仍符合规范。基础高度或下层梁高度JCGD:当为基础层柱、单层柱或梁上柱时,软件才显示此参数;数值型,如“700”。楼层高度LCGD:本层楼层层高,数值型,如“3000”;用户应特别注意,当为基础层柱或单层柱(基础上)时,层高应加上基础顶面至0.00米处的距离,设一层层高为3000、基础顶面标高为-0.600米,则该基础层柱的LCGD值=3000+600=3600mm。上部楼层高度SLCGD:上一层楼层

15、层高,数值型,如“3300”;当“按规范自动计算”选项勾选时,此时需要填写SLCGD,它会影响到“上层下部离板高度SBGD”。基础弯折长度JCWZCD:当为基础层柱、单层柱(基础上)时,软件才显示此参数;数值型,如“100”;也可为多少倍直径,如“10d”、“10D”、“10*d”、“10*D”均表示基础插筋的弯折长度为10倍直径。梁上柱LZ、墙上柱QZ的主筋底部大样详见03G101-1P39。箍筋根数GJGS:当为基础层柱、墙上柱、梁上柱、单层柱时,软件才显示此参数;表示在基础(或墙、梁)内配置的箍筋根数,默认为“2”。一问一答:问:为什么当柱类型为基础层柱、墙上柱、梁上柱或单层柱时,我计算

16、的箍筋根数总是多出100根?答:您肯定是在输入“箍筋根数GJGS”参数时,误认为是输入“基础弯折长度JCWZCD”参数,并且填写为100;请检查这两个参数填写是否正确。离基础底部高度JCLDGD:当为基础层柱、单层柱(基础上)时,软件才显示此参数;数值型,一般要求桩头应伸入基础内100,故默认值为“100”,可以理解为基础插筋弯折段的保护层厚度。本层下部离板高度XBGD:为数值型,如“500”;指第一层第一个焊接点或第一个搭接点离楼板或基础顶的距离,见平法03G101-1P36、39、42、45纵筋大样,归纳为:A 抗震KZ基础层的XBGDHn/3、楼层或顶层的XBGDMax(Hn/6,hc,

17、500);B 抗震QZ、LZ所有楼层的XBGDMax(Hn/6,hc,500);C 非抗震KZ、QZ、LZ所有楼层绑扎搭接时的XBGD0、机械连接或焊接连接的XBGD500;注:Hn为所在楼层的净高、hc为柱截面长边尺寸(圆柱为截面直径)、Max函数取括号内各参数的最大值。上层下部离板高度SBGD:为数值型,如“500”;指第二层第一个焊接点或第一个搭接点离楼板面的距离;取值规则同XBGD。本层箍筋下部加密区XJMQ:为数值型,如“600”;本层基础顶面或楼面上方区域的箍筋加密区长度,见平法P40、45大样,归纳为:A、抗震KZ基础层(即底层柱根)的XJMQHn/3,并且底层刚性地面上下各加密

18、500;B、抗震KZ楼层或顶层、QZ所有楼层、LZ所有楼层的XJMQMax(Hn/6,hc,500);C、非抗震KZ所有楼层的XJMQ纵筋搭接区范围DJQ;根据平法P42,绑扎搭接时DJQ=搭接长度Ll+错位0.3Ll+搭接长度Ll=2.3Ll,机械连接时DJQ=下部离板高500+错位35d,焊接连接时DJQ=500+Max(500,35d)。本层箍筋上部加密区SJMQ:为数值型,如“900”;本层梁高度区域及梁下方区域的箍筋加密区长度,见平法03G101-1P40、45大样,归纳为:A 抗震KZ、QZ、LZ所有楼层的SJMQ本层顶部梁高hb+Max(Hn/6,hc,500);B 非抗震KZ所

19、有楼层的上部区域不要求加密,即SJMQ=0。注:a:如果施工图未作具体要求,则表示按规范配置,此时仅需将按规范自动计算选项勾选,则8、9、10、11这四个参数均无需用户填写,软件根据平法图集自动计算(填写)其值;b:如果这四个参数中有些按规范设置、有些又是设计定义值,则先将按规范自动计算选项勾选,软件会自动按规范填写这四个参数,再将按规范自动计算选项取消选择,然后手工填写那些设计定义值即可。 c:如果箍筋及拉筋的加密区间距=非加密区间距,即全高加密或不加密,此时没必要关注下部加密区XJMQ、上部加密区SJMQ的值,此时它们不会影响翻样结果。梁的高度或楼板厚度LBGD:为数值型,如“600”;本

20、层的梁高度或没有梁时的楼板厚度,即平法图集中标注的参数hb值,它会影响到“离板高度XBGD、SBGD”、“加密区XJMQ、SJMQ”这四个参数的值。13.1.2 矩形柱箍筋属性“柱子属性”对话框中各项参数修改完成,点击“下一步”,软件自动进入“箍筋类型”的对话框,如图8.11所示。图13.10首先下拉选择图13.10 左边“箍筋类型”中的类型,如“6*”,再下拉选择图13.10右方“箍筋类型” 中的类型,如“6(交错重叠)”,在“箍筋图形”中软件自动根据主筋的根数及箍筋直径,计算出每个箍筋的尺寸,如图13.11所示;如果箍筋的默认尺寸不符合实际,请单击“箍筋图形”区域中的绿色数据作进一步修改即

21、可,如单击右方的“197”将其改为“205”。图13.11一问一答:问:柱子中的四肢箍(一大一小)的短边尺寸是怎样计算的?答:短边的尺寸取该边所布钢筋之间的间距,根数为奇数时取两个间距,偶数时取一个间距。问:箍筋什么时候会更新?答:箍筋尺寸自动更新:当修改了“柱子属性”对话框“截面”图形区域中的中部主筋、偏心值、截面尺寸、箍筋直径时,或者在“箍筋类型”对话框中下拉选择改变了箍筋类型时,箍筋的各个尺寸将自动更新。问:“柱子属性”对话框中的“水平拉筋”、“垂直拉筋”与“箍筋属性”对话框中的拉勾筋有何不同?答: “柱子属性”对话框中的“水平拉筋”、“垂直拉筋”的根数不包含GJGS的数量,而“箍筋属性

22、”对话框中的拉勾筋的根数将包含GJGS的数量。箍筋根数GJGS:在一般柱子的基础范围内、梁上柱LZ的根部梁范围内、墙上柱QZ的墙顶面标高以下锚固范围内需要输入此参数。13.1.3 矩形柱附加箍筋“箍筋属性”对话框中各项参数修改完成,点击“下一步”,软件自动进入“附加箍筋”的对话框,如图10.12所示。(1)选择附加箍筋类型:软件默认为没有附加箍筋,矩形柱共有4种附加箍筋,单击左方单选按钮即可,右方图形区域自动更新。(2)如果附加箍筋的默认尺寸不符合实际,请单击“附加箍筋图形”区域中的绿色数据作进一步修改即可。(3)附加箍筋尺寸半自动更新:当您在“柱子属性”对话框修改了中部主筋、截面尺寸、四角筋

23、等参数,或在“箍筋属性”对话框修改了箍筋类型,软件均不会自动更新附加箍筋的尺寸数据;只有对附加箍筋的类型选项单击作了修改,才会自动更新附加箍筋尺寸;例如:某柱子的附加箍筋为最后一种类型,柱子截面由550*500改为650*600,更改截面之后我们发现软件没有自动更新附加箍筋尺寸,我们需要单击其他的某种类型比如第二种类型,再单击最后一种类型,我们发现该附加箍筋尺寸才会被更新,即重新刷新了一次.图13.12图中各项数据修改完成,点击“完成”,软件自动关闭“矩形柱附加箍筋”对话框并进入钢筋软件主界面并提交钢筋到“钢筋列表栏”中,鼠标自动停留在目录栏中的构件“新柱矩形”,直接输入该矩形柱名称,至此该柱

24、钢筋翻样完成。13.1.4 矩形柱实例分析本节以平法03G101-1P10的3与D轴处的KZ1为例,为方便数据分析,设该KZ1仅有1棵,分析很有代表性的1层(基础层)、5层(中间层、上部变截)、16层(顶层),让读者掌握矩形柱的翻样,并掌握柱筋算法。选用03G101-1规范、一级抗震、根数四舍五入、锥螺纹连接、1层C40、5层C35、16层C25,本例按没有地下室、基础高度为800,基础顶面标高为-0.63m。13.1.4.1矩形柱实例分析基础层一、操作步骤1在软件主界面的构件目录中,单击选择需要增加柱的节点,比如“一层柱”;单击新增构件向导,弹出“构件向导选择”对话框,单击选中“柱矩形”节点

25、,再单击确定按钮。2自动进入“构件属性”对话框,下拉选择“接头类型”为“锥螺纹连接”,“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40”,如图13.13,设置好参数后单击下一步(N)按钮。图13.133自动进入“柱子属性”对话框,下拉选择“类型”为“基础层柱”,“变截面型式”为“等截面”(默认值),并单击“截面”及“立面”图形区域中的各个绿色数据进行参数的填写,如图13.14,设置好参数后单击下一步(N)按钮。图13.14注意:(1)基础弯折长度可以输入数值或多少倍直径,如“600”或“12d”;(2)本层下部离板高度、上层下部离板高度、本层箍筋下部加密区、本层箍筋上部加密区这四个参数设计未作特定要求,我们只需

26、将按规范自动计算选项前勾选即可,不需要手工逐一填写;(3)注意楼层高度LCGD需加上-0.03至基础顶面-0.63之间的距离,即LCGD=4500+(0.63-0.03)=5100。4自动进入“箍筋属性”对话框,下拉选择左方的类型为“5*”,右方的类型为“4”,可以单击图形区域中的某个绿色数据进行自定义(当我们变通使用软件时,这是一个非常有效的功能),如图13.15,设置好参数后单击下一步(N)按钮。图13.155自动进入“附加箍筋”对话框,单击选择左方的单选按钮,如图113.16所示。平法03G101-1P10的KZ1是没有附加箍筋的,单击选项“无”即可;但为了分析附加箍筋的算法,在此请单击

27、选择最后一种附加箍筋类型,如图;同样可以单击图形区域中的某个绿色数据进行自定义(当我们变通使用软件时,这是一个非常有效的功能);设置好参数后单击完成(F)按钮。图13.166软件自动关闭“矩形柱附加箍筋”对话框并进入钢筋软件主界面并提交钢筋到“钢筋列表栏”中,鼠标自动停留在目录栏中的构件“一层柱新柱矩形”,直接输入该矩形柱名称“KZ1*1”,并且在主界面中的“相同构件个数”后面的输入框中填写“1”,表示1棵柱。一问一答:问:此矩形柱的名称为何输入“KZ1*1”?答:对于软件来说,“KZ1”与“KZ1*1”是一样的效果,但这是一种良好的工作习惯。某些用户经常忘了输入“相同构件个数”这一个非常重要

28、的参数,导致输出结果相差非常大;“KZ1*1”能够提醒我们,当前柱有1棵,从而记起还需输入“相同构件个数”为1。如果发现某个参数有错误需要修改,或校对一遍各个参数是否正确,请单击选中主窗口目录树中的 “一层/柱/KZ1*1”,执行主菜单“操作修改”或单击工具栏中的修改按钮,则弹出“KZ1*1”对话框,如图13.17,单击上方的“构件属性、柱子属性、箍筋类型、附加箍筋”等切换按钮,即可修改或校对各个参数,之后单击提交修改进行确认即可。图13.17二、实例分析单击选中主窗口目录树中的 “一层/柱/KZ1*1”,执行主菜单“文件打印预览报表”,单击选中“指定节点搭接汇总表”并单击确定,搭接表的主要内

29、容如表13.1,软件自动统计出主筋接头个数。表13.1单击选中主窗口目录树中的 “一层/柱/KZ1*1”,执行主菜单“文件打印预览报表”,单击选中“指定节点清单表”并单击确定,清单表的主要内容如表13.2。表13.2(1)基础插筋 第2行:L=A基础高度800-离基础底部高度100+本层下部离板高度1466+弯折段B12d=(700+1466)+300=2466mm。(2)基础插筋 第1行:L=A基础高度800-离基础底部高度100+本层下部离板高度1466+错位接头35d+弯折段B12d=(700+1466+875)+300=3341mm。可以看出,用户不需要考虑错位搭接或焊接,软件根据规范

30、智能处理。第1、2行插筋根数为总纵筋根数的一半,即24/2=12根。(3)对应第2行插筋的纵向主筋:L=楼层高度5100-本层下部离板高度1466+上层下部离板高度750=4384mm,根数=12根。(4)对应第1行插筋的纵向主筋:L=楼层高度5100-本层下部离板高度1466-错位接头35d+上层下部离板高度750+错位接头35d=4384mm,根数=12根。提示1:由于级别、直径、简图、单根长度均相同,软件将其纵向主筋合并为24根纵向主筋。(5)箍筋、拉筋、附加箍筋根数=(本层箍筋下部加密区1466+本层箍筋上部加密区1450)/加密区间距100+(层高5100-下加密区1466-上加密区

31、1450)/非加密区间距200+基础内箍筋根数2=40.08+2=42根。注意:“箍筋类型”对话框中的拉筋根数最后需要加上“基础内箍筋根数GJGS”,“柱子属性”对话框中的水平拉筋、垂直拉筋根数最后不能加上“基础内箍筋根数GJGS”。(6)箍筋长度通用式=参数A段*2+参数B段*2+箍筋弯钩增加长25d;拉筋长度通用式=参数A段+弯钩增加长2*6.25d。A、B段参数请查看“箍筋类型”对话框图形区域中对应的各个绿色数值即可,各数值详下述分析:710=截面b边尺寸750-柱保护层30*2+箍筋直径10*2;660=截面h边尺寸700-柱保护层30*2+箍筋直径10*2;267=(截面b边尺寸75

32、0-柱保护层30*2-四角筋直径25/2*2)/总空位6个*中间箍筋箍套空位2个+中部主筋直径25/2*2+箍筋直径10*2;其中总空位6=中部主筋根数5+1;250=(截面h边尺寸700-柱保护层30*2-四角筋直径25/2*2)/总空位6个*中间箍筋箍套空位2个+中部主筋直径25/2*2+箍筋直径10*2;其中总空位6=中部主筋根数5+1。(7)附加箍筋其直径同一般箍筋,如果其直径与一般箍筋不相同,请在钢筋表格栏中选中该附加箍筋,将其直径手工修改即可;该类型附加箍筋长度公式为:A*2+B*4+C*2+弯钩2*12.5*d,A、B、C段参数请查看“附加箍筋类型”对话框图形区域中对应的各个绿色

33、数值即可。13.1.4.2矩形柱实例分析中间变截层一、操作步骤1在软件主界面的构件目录中,单击选择需要增加柱的节点,比如“五层柱”;单击新增构件向导,弹出“构件向导选择”对话框, 单击选中“柱矩形”节点,再单击确定按钮。2自动进入“构件属性”对话框,在图13.13中,下拉选择“接头类型”为“锥螺纹连接”,“混凝土强度等级”改为“C35”,设置好参数后单击下一步(N)按钮。3自动进入“柱子属性”对话框,下拉选择“类型”为“中间层柱”,“变截面型式”为“上部变截面”,并单击“截面”及“立面”图形区域中的各个绿色数据进行参数的填写,如图13.18示,设置好参数后单击下一步(N)按钮。图13.18注意

34、:(1)本层下部离板高度、上层下部离板高度、本层箍筋下部加密区、本层箍筋上部加密区这四个参数设计未作特定要求,我们只需将按规范自动计算选项前勾选即可,不需要手工逐一填写; (2)括号内的数据表示上层柱的数据,但是仅计算本层柱筋,软件依据上层柱的数据来自动判定本层柱纵向主筋是采用“下弯锚、上插筋”还是“下略弯并连续伸至上层”的配筋方式;(3)变截时偏心尺寸的计算方法:设n层柱的某边长为bn=b1+b2;n+1层柱的对应边长为bn+1=b1a+b2a,如果b1=b2且b1a=b2a则偏心值为0;如果b1=b1a则偏心值=(b2-b2a)/2,同理如果b2=b2a则偏心值=(b1-b1a)/2;如K

35、Z1的b边尺寸b5=375+375、b6=325+325则其x方向偏心值=0;如KZ1的h边尺寸h5=150+550、h6=150+450,则其偏心值=(550-450)/2=50。4自动进入“箍筋属性”对话框,下拉选择左方的类型为“5*”,右方的类型为“4”,可以单击图形区域中的某个绿色数据进行自定义(当我们变通使用软件时,这是一个非常有效的功能),如图13.19示,设置好参数后单击下一步(N)按钮。图13.195自动进入“附加箍筋”对话框,单击选择左方的单选按钮,如图13.20所示。平法03G101-1P10的KZ1是没有附加箍筋的,单击选项“无”即可;但为了分析附加箍筋的算法,在此请单击

36、选择最后一种附加箍筋类型,如图;同样可以单击图形区域中的某个绿色数据进行自定义(当我们变通使用软件时,这是一个非常有效的功能);设置好参数后单击完成(F)按钮。图13.206软件自动关闭“矩形柱附加箍筋”对话框并进入钢筋软件主界面并提交钢筋到“钢筋列表栏”中,鼠标自动停留在目录栏中的构件“五层柱新柱矩形”,直接输入该矩形柱名称“KZ1*1”,并且在主界面中的“相同构件个数”后面的输入框中填写“1”,表示1棵柱。如果发现某个参数有错误需要修改,或校对一遍各个参数是否正确,请单击选中主窗口目录树中的 “五层/柱/KZ1*1”,执行主菜单“操作修改”或单击工具栏中的修改按钮,则弹出“KZ1*1”对话

37、框,如图13.21示,单击上方的“构件属性、柱子属性、箍筋类型、附加箍筋”等切换按钮,即可修改或校对各个参数,之后单击提交修改进行确认即可。图13.21二、实例分析单击选中主窗口目录树中的 “五层/柱/KZ1*1”,执行主菜单“文件打印预览报表”,单击选中“指定节点清单表”并单击确定,清单表的主要内容如表13.3示。表13.3下错位:纵向主筋长度扣减本层错位接35d称为下错位;下未错:纵向主筋长度未扣减本层错位接35d称为下未错;上错位:纵向主筋长度扣减上层错位接35d称为上错位;上未错:纵向主筋长度未扣减上层错位接35d称为上未错。第1行主筋2B25:L=A(梁高700-梁保护层25)+(楼

38、层高度3600-梁高700-本层下部离板高度750-本层错位接35d)+BY方向偏心值50+200=(675+1275)+250=2200mm。下错位、上锚第2行主筋2B25:L=A楼层高度3600-梁高700-本层下部离板高度750-本层错位接35d)+B梁高700/cos4+C上层下部离板高度650=1275+702+650=2627mm。下错位、上未错第3行主筋3B25:L=A楼层高度3600-梁高700-本层下部离板高度750)+B梁高700/cos8+C上层下部离板高度650=2150+708+650=3508mm。下未错、上未错第4行主筋2B25:L=A楼层高度3600-梁高700

39、-本层下部离板高度750-本层错位接35d)+B梁高700/cos8+C上层下部离板高度650+上层错位接35倍上层主筋直径22=1275+708+1420=3403mm。下错位、上错位第5行主筋6B25:L=A楼层高度3600-梁高700-本层下部离板高度750)+B梁高700/cos4+C上层下部离板高度650+上层错位接35倍上层主筋直径20=2150+708+1350=4208mm。下未错、上错位第6行主筋4B25:长度同第2行主筋。下错位、上未错第7行主筋2B25:L=A楼层高度3600-梁高700-本层下部离板高度750+B梁高700/cos2+C上层下部离板高度650+上层错位接

40、35倍上层主筋直径22=2150+701+1420=4271mm。下未错、上错位第8行主筋2B25:L=A楼层高度3600-梁高700-本层下部离板高度750-错位接35d+B梁高700/cos0+C上层下部离板高度650=1275+700+650=2625mm。下错位、上未错第9行主筋1B25:L=A楼层高度3600-梁高700-本层下部离板高度750+B梁高700/cos0+C上层下部离板高度650+上层错位接35倍上层主筋直径22=2150+700+1420=4270mm。下未错、上错位累计第1行至第9行:下错位12根、下未错12根,正好=本层主筋根数24/2,接头百分率为50%;累计第

41、1行至第9行:上错位11根、上未错11根,正好=上层主筋根数22/2,接头百分率为50%。箍筋、拉筋根数=(本层箍筋下部加密区750+本层箍筋上部加密区1450)/加密区间距100+(层高3600-下加密区750-上加密区1450)/非加密区间距200=29根。附加箍筋:梁高度范围为变截区域,变截范围不设附加箍筋,故根数=(本层箍筋下部加密区750+本层箍筋上部加密区1450-梁高700)/加密区间距100+(层高3600-下加密区750-上加密区1450)/非加密区间距200+1=23根。箍筋、拉筋、附加箍筋单根长度同13.1.4.1节。一问一答:问:计算一根柱的某一层就需输入如此多的必要参

42、数,鲁班钢筋以“某层柱”为单位翻样柱子钢筋,工作效率能有多高?答:(1)柱子构件从基础底一直计算到顶层,其工作效率可能会略高、但很难做到准确。但对于上下层变截面、上下层截面偏心、变主筋、错位接头、分层汇总、数据最大限度共享等细节要求,鲁班钢筋以“某层柱”为单位翻样柱子钢筋的优势就体现出开来了。而准确性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目标,鲁班钢筋恰恰能做到这一点;(2)通过前面的分析,应该发现鲁班钢筋翻样较为准确,可怎样提高工作效率呢?通过“复制、移动、重命名”构件夹或构件节点,实现“数据最大限度共享”是根本点,鲁班钢筋以“某层柱”为翻样单位,可实现不同楼层、不同柱之间的数据复制,甚至实现同一棵柱的不同层之间

43、的数据复制;而从基础底一直计算到顶层的柱子构件,只能是较相似的整棵柱子的数据复制;如果读者理解了这一点,对于工作效率的提升将显而易见。在13.1.4.3节中,将采用“复制、移动”第5层的柱子,通过简单修改成为顶层柱,体验一下效率是怎样提升的;通过复制相邻层而生成新构件您可能会有“飞速”感觉。13.1.4.3矩形柱实例分析顶层一、操作步骤1在软件主界面的构件目录中,单击选择源节点“五层柱KZ1*1”,单击工具栏按钮复制节点(或执行主菜单“操作复制节点”、或单击右键执行“复制节点”),此时在节点“五层柱”下面将有两个“KZ1*1”构件。2单击选中其中的某个“KZ1*1”构件,按住鼠标左键不放、将其

44、移动到节点“顶层柱”节点上方、当该节点呈选中的蓝色状态时放下鼠标左键(此操作称为“拖放”移动),此“KZ1*1”构件即移动到节点“顶层柱”。3单击选中“顶层柱KZ1*1”构件,单击工具栏修改按钮(或执行主菜单“操作修改”命令),自动弹出“KZ1*1”对话框,如图13.22示,单击窗体上方的“构件属性”、“柱子属性”、“箍筋属性”、“附加箍筋”等即在属性窗体间切换。4单击“构件属性”切换按钮,将“混凝土强度等级”下拉选择为“C25”。5单击“柱子属性”切换按钮,下拉选择“类型”为“顶层柱”,“变截面型式”为“等截面”,“顶层柱型式”为“边柱(柱顶纵筋构造B)”,其他参数如图13.23示。请注意紫

45、红色字符“紫红色的为外边”,因KZ1的550长边对应着外边,所以把截面输为“500*550”、垂直边中部筋为“5B22”、水平边中部筋为“4B20”。图13.22图13.236单击“箍筋属性”切换按钮,下拉选择左方“类型”为“4*”,右方“类型”为“4”,如图13.24示。图13.247单击“附加箍筋”切换按钮,单击选项“无”,再单击最后一个选项,使软件半自动更新附加箍筋的尺寸,如图13.25示。 图13.258所有属性修改完毕之后,单击提交修改按钮确认修改即可。二、实例分析单击选中主窗口目录树中的 “顶层/柱/KZ1*1”,执行主菜单“文件打印预览报表”,单击选中“指定节点清单表”并单击确定

46、,清单表的主要内容如表13.4。表13.41纵向主筋5B22 第1行:靠外边的垂直边中部主筋,L=A(梁高700-梁保护层25)+(楼层高度3600-下部离板高度550-梁高700)+B1.5*Lae-(梁高700-梁保护层25)=(675+2350)+579=3604mm。2纵向主筋5B22 第2行:靠内边的垂直边中部主筋,L=A(梁高700-梁保护层25)+(楼层高度3600-下部离板高度550-错位接头35d-梁高700)+B12d=(675+1580)+264=2519mm。3纵向主筋4B20 第3行:水平边中部主筋,L=A(梁高700-梁保护层25)+(楼层高度3600-下部离板高度

47、550-梁高700)+B12d=(675+2350)+240=3265mm。4纵向主筋4B20 第4行:水平边中部主筋,L=A(梁高700-梁保护层25)+(楼层高度3600-下部离板高度550-错位接头35d-梁高700)+B12d=(675+1650)+240=2565mm。5纵向主筋2B22第5行:靠内边的四角筋,L=A(梁高700-梁保护层25)+(楼层高度3600-下部离板高度550-梁高700)+B12d=(675+2350)+264=3289mm。6纵向主筋2B22 第6行:靠外边的四角筋,L=A(梁高700-梁保护层25)+(楼层高度3600-下部离板高度550-接头错位35d

48、-梁高700)+B1.5*Lae-(梁高700-梁保护层25)=(675+1580)+579=2834mm。7箍筋、附加箍筋的根数(应加尾根1)及长度计算式请参照11.1.4.1节分析。13.2 圆形柱本节不作重点讲解,着重于功能介绍,读者可参考13.1章节矩形柱。在“构件向导选择”对话框中,单击选中“柱圆形”,单击确定;进入到“构件属性”对话框(详见第七章7.2节构件属性),设置好参数后单击下一步(N)按钮;进入到“柱子属性”对话框,如图13.26示。图13.2613.2.1 圆形柱柱子属性对话框1类型、变截面型式、顶层柱型式等选项与章节“13.1矩形柱”构件完全相同。2X方向偏心、Y方向偏

49、心:当变截面型式为“下部变截面”或“上部变截面”时,此参数有效;图中默认值是0,指的是本层变截面柱的纵向(横向)中心线与上层柱的纵向(横向)中心线间的距离,以mm为单位;单击后在输入框中填写数值并确定即可,是软件自动判定主筋方式是采用“下弯锚、上插筋”还是“下略弯并连续伸至上层”的必要参数之一。3柱子直径JM:圆柱的外直径,数值型,如600;注意某些图纸可能会标注为半径值。4柱主筋SJJ:指圆柱的所有纵向主筋,目前版本仅直接支持一种主筋类型,如有多种类型的主筋,请提交钢筋后在“钢筋表格栏”中手工修改即可。5箍筋GJ:输入本层/上层箍筋的级别、直径、加密区间距、非加密区间距。6“立图”图形区域与

50、“13.1矩形柱”完全相同。13.2.2圆形柱箍筋属性对话框“柱子属性”对话框中各项参数修改完成,点击“下一步”,软件自动进入“圆形柱-箍筋”的对话框,如图13.27所示。单击选择箍筋是“螺旋形”、还是“圆形”。图13.27螺旋形:平法03G101-1P8,当圆柱采用螺旋形箍筋时,需在箍筋前加“L”,例L10100/200,表示采用螺旋形箍筋,I级钢筋,直径10,加密区间距为100,非加密区间距为200;圆柱螺旋箍筋构造详见平法03G101-1P40、P64。圆形:未有字母“L”开头时,如10100/200即为一般圆形箍筋。此时如果发现前面对话框中设置的某些参数可能不正确,可单击箍筋”对话框并

51、进入钢筋软件主界面并提交钢筋到“钢筋列表栏”中,鼠标自动停留在目录栏中的构件“新柱圆形”,直接输入该圆形柱名称,并且在主界面中的“相同构件个数”后面的输入框中填写柱的根数,至此该柱钢筋翻样完成。13.2.3 圆形柱实例分析操作步骤1在软件主界面的构件目录中,单击选择需要增加柱的节点,比如“三层柱”;单击新增构件向导,弹出“构件向导选择”对话框, 单击选中“柱圆形”节点,再单击确定按钮。2自动进入“构件属性”对话框,下拉选择“接头类型”为“锥螺纹连接”,“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5”,如图13.28示,设置好参数后单击下一步(N)按钮。图13.283自动进入“柱子属性”对话框,下拉选择“类型”为

52、“中间层柱”,“变截面型式”为“等截面”,并单击“截面”及“立面”图形区域中的各个绿色数据进行参数的填写,如图13.29示,设置好参数后单击下一步(N)按钮。注意:本层下部离板高度、上层下部离板高度、本层箍筋下部加密区、本层箍筋上部加密区这四个参数设计未作特定要求时,我们只需将按规范自动计算选项前勾选即可,不需要手工逐一填写。4自动进入“圆形柱-箍筋”对话框,单击选择“形状”为“螺旋形”,单击完成(F)按钮提交钢筋。图13.29单击选中主窗口目录树中的 “三层柱新柱圆形”,执行主菜单“文件打印预览报表”,单击选中“指定节点清单表”并单击确定,清单表的主要内容如表13.5。表13.51纵向主筋1

53、:根数=总根数4/2=2根;L=楼层高度3500-本层下部离板高度650+上层下部离板高度650=3500mm。2纵向主筋2:根数=总根数4/2=2根;L=楼层高度3500-本层下部离板高度650-错位接头35d+上层下部离板高度650+错位接头35d =3500mm。由于主筋1、2的级别、直径、简图、单根长度均相同,软件将其合并为4根纵向主筋。3螺旋箍筋:钢筋参数栏中各字母意义:A为箍筋的中心距,即主筋外皮距离加上箍筋直径,即直径650-保护层30*2+箍筋直径10=600;B为本层箍筋上部加密区1150;C=本层层高3500-本层箍筋上部加密区1150-本层箍筋下部加密区650=1700;

54、D=本层箍筋下部加密区650;E为非加密区间距200;F为加密区间距100。螺旋箍筋为1根通长,其长度公式为:(B/F)*sqrt(F*F+3.1416*A*3.1416*A)+(C/E)*sqrt(E*E+3.1416*A*3.1416*A)+(D/F)*sqrt(F*F+3.1416*A*3.1416*A)+3*3.1416*A+弯钩长;sqrt(计算式)函数:求出括号中计算式的结果值的平方根。请读者参考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由田永复编著的基础定额与预算简明手册第297页,螺旋箍筋长度=螺圈个数 EQ R(2,(螺距)2+9.87(螺箍直径)2) +两端勾长;螺圈个数=构件长/间距。上部

55、加密段螺箍长=(B/F)*sqrt(F*F+3.1416*A*3.1416*A)=(1150/100)* EQ R(2,(100)2+9.87(600)2) ;同理得下部加密段、中间非加密段。根据平法03G101-1P40页,“螺旋箍开始与结束的位置应有水平段,长度不小于一圈半”,即:开始水平段+结束水平段=1.5*3.1416*A+1.5*3.1416*A=3*3.1416*A。一问一答:问:本例钢筋接头形式为锥螺纹连接,软件将纵向主筋、螺旋箍筋等均按锥螺纹连接,而实际上螺旋箍筋不可能采用锥螺纹连接,该如何处理?答:柱子的螺旋箍筋的接头个数是根据柱子的定尺长度计算的,如果实际的螺旋箍筋的定尺

56、长度超过柱子原先设定的定尺长度,那么可以在钢筋软件的主界面上调整:将螺旋箍筋点亮,再点击工具栏中的搭接调整命令,在下面的对话框中将接头个数改为0,即可或者将定尺长度改动也可,并单击“使用当前值”按钮即可,如图13.30示。图13.30如果选择的是“圆形”箍筋,则其根数=加密区长之和(1150+650)加密区间距100+(层高3500-加密区之和1800)/200=26.5=27根;长度=3.1416*(650-30*2+10)+搭接段500+2*12.5d=2635mm。13.3 暗柱鲁班钢筋软件支持梯形、L形、斜角L形、T形、斜角T形、十字形(双箍筋)、十字形(四箍筋)、F形(三箍筋)、F形

57、(四箍筋)、Z形等十种暗柱,如果遇到其他特殊形状的暗柱,则可以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暗柱组合进行翻样,前提是对其构造要求要掌握。各种形状的暗柱,其操作步骤、算法均相同,其最大的不同点是箍筋的组合不同,本节以“T形”暗柱为例。13.3.1 暗柱T形参数介绍在“构件向导选择”对话框中,单击选中“柱暗柱T形”,单击确定;进入到“构件属性”对话框(详见第七章7.2节构件属性),设置好参数后单击下一步(N)按钮;进入到“柱子属性”对话框,如图13.31示。图13.31(一)“截面”图形区域参数1计算约束构件:当选择的是梯形、L形、T形暗柱时该选项有效;据平法03G101-1P12,编号以字母“Y”开头的均属

58、约束构件,见平法03G101-1P18的YAZ(约束边缘暗柱)、YDZ(约束边缘端柱)、YYZ(约束边缘翼墙(柱))、YJZ(约束边缘转角墙(柱))等应将此选项勾选;勾选后与勾选前如图13.32、13.33所示,勾选后将计算“v/2区域”的拉筋。图13.32 图13.332约束构件沿墙肢长度计算:当选项计算约束构件呈勾选时该选项有效,单击后弹出“设定”对话框;一般情况下设计图中均会标注出Lc值,将其手工输入到Lc1或Lc2之后的输入框中,并单击确定按钮即可;如果设计图未标注Lc时,则让软件帮助用户填写,单击选择“设防烈度”、并在“剪力墙墙肢长度1”或“剪力墙墙肢长度2”中输入墙肢长度、单击按条

59、件计算按钮,软件将根据平法03G101-1P49页规范计算出“约束边缘构件沿墙肢的长度Lc”,并将Lc值自动填写到Lc1或Lc2之后的输入框中;图中的“抗震等级”由软件自动引用由“新建工程向导”的第一步操作设定的抗震等级、或由主菜单“工具缺省设置”设定的抗震等级,此处不可修改;单击查看规范按钮将弹出“长度Lc”对话框,其内容对应平法03G101-1P49表格,如图13.34、13.35所示 图13.34 图13.35备注:(1)据平法03G101-1P49页,“v/2区域”中的箍筋或拉筋由设计标注;最常见的是拉筋,就拉筋而言约束构件沿墙肢长度计算功能无实质性意义(有可能是开发者预留的箍筋功能接

60、口),因为此区域的拉筋格式为“根数级别直径加密区间距/非加密区间距”;我们仅需将计算约束构件选项勾选即可; 3水平箍筋GJB:指图形所示横方向上的黄色封闭箍筋。4向上箍筋GJH:指图形所示纵方向上的黄色封闭箍筋。5水平拉筋LJB:指图形所示横方向暗柱上的S形的黄色拉筋。6向上拉筋LJH:指图形所示纵方向暗柱上的S形的黄色拉筋。水平箍筋GJB、向上箍筋GJH、水平拉筋LJB、向上拉筋LJH:格式均为“级别直径加密区间距/非加密区间距”,如“A10100/200”表示有加密区,“A10200/200”表示全高加密或全高不加密。7主筋ZJ:暗柱的所有纵向钢筋,格式为“根数级别直径+根数级别直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