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以来台湾产业结构转型与产业政策研究_第1页
21世纪以来台湾产业结构转型与产业政策研究_第2页
21世纪以来台湾产业结构转型与产业政策研究_第3页
21世纪以来台湾产业结构转型与产业政策研究_第4页
21世纪以来台湾产业结构转型与产业政策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1世纪以来台湾产业结构转型与产业政策研究 本人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的研究成果。本人在论文写作中参考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的研究成果,均在文中以适当方式明确标明,并符合法律规范和厦门大学研究生学术活动规范试行。另外,该学位论文为 课题组的研究成果,获得 课题组经费或实验室的资助,在 实验室完成。请在以上括号内填写课题或课题组负责人或实验室名称,未有此项声明内容的,可以不作特别声明。声明人签名:吞辛仞年月佣厦门大学学位论文著作权使用声明本人同意厦门大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等规定保留和使用此学位论文,并向主管部门或其指定机构送交学位论文包括纸质版和电子版,允

2、许学位论文进入厦门大学图书馆及其数据库被查阅、借阅。本人同意厦门大学将学位论文加入全国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共建单位数据库进行检索,将学位论文的标题和摘要汇编出版,采用影印、缩印或者其它方式合理复制学位论文。本学位论文属于:.经厦门大学保密委员会审查核定的保密学位论文,于年 月 日解密,解密后适用上述授权。.不保密,适用上述授权。请在以上相应括号内打“”或填上相应内容。保密学位论文应是已经厦门大学保密委员会审定过的学位论文,未经厦门大学保密委员会审定的学位论文均为公开学位论文。此声明栏不填写的,默认为公开学位论文,均适用上述授权。声明人签名:翻俩年只 摘要摘要世纪以来,台湾当局通过政策调整推动产业

3、结构转型并没有带来经济的稳定成长。本研究通过系统评价方法对台湾产业结构转型效果进行评估,显示近十年来产业结构转型推动成效不佳。整体经济系统的优化并不是连贯、持续的,产业结构转型并没有使经济增长性和稳定性得到根本改善。造成产业结构转型困境的原因一方面在于,世纪以来美日欧经济环境总体变迁给台湾产业的外需结构带来深重影响,从而使台湾产业表现总体逊色于世纪年代,另一方面则是台湾产业结构中固有的生产要素劣势和生产方式弊端等瓶颈因素从根本上影响了产业政策的有效性,从而使转型无法带来相应的经济效果。台湾长期面临的产业结构问题本质上归结于:竞争力不足的结构“虚高度化”,而产业竞争力整体不足的状况又与战后以来产

4、业政策弊端的长期积累有关,而近十年来台湾产业结构转型政策存在盲区和弊端,对于克服这些固有的瓶颈因素缺乏针对性。从转型条件来看,台湾产业根本上需要一个通过战略性产业技术的基础研发促进商业化的产业创新过程,以核心技术产业化推动形成主导产业群,才可能提升产业结构高度化的水平,彻底解决高科技产业链竞争力不足以及代工生产模式的问题,并带动服务业拓展市场空间、提高效率和区域影响力。年以来马英九当局的政策调整为台湾产业结构根本转型带来了机遇,使产业发展出现一定转机。未来台湾可以利用两岸产业的互补优势,通过两岸产业技术创新合作,在某些新兴产业领域内获得占领全球产业技术制高点的机会。以高端技术推动产业链布局,形

5、成两岸共有的以自主技术研发创新为基础、以两岸市场为产业化培育土壤、并向全球市场延伸拓展的新型产业链。本研究尝试以经济系统分析视角考察世纪以来的台湾产业结构转型问题,并围绕三个基本问题展开。首先探讨世纪以来台湾产业结构转型的效果,其次,分析产业结构转型陷于困境的原因,进而剖析战后以来产业政策弊端积累下来形成的结构性瓶颈,最后分析台湾产业结构转型发展的前景。主要创新点有如下几方面:一是研究视角的创新。对于台湾产业结构转型成效的研究,现有著述往往采取一般性的论述。而本文尝试引入规范性的研究方法,以经济系统观考察台湾产业结构转型,尝试设定评判指标对转型效果进行综合评判。世纪以来台湾产业结构转型与产业政

6、策研究二是对台湾产业结构问题本质的剖析。以往的研究对于产业转型问题通常从个别产业或整体经济表现的角度切入,而本文以经济系统视角审视台湾产业结构问题,更加重视产业结构作为一个系统整体所具有的结构效应,通过对产业结构转型背后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内在效果及高度化水平的讨论,把台湾产业结构症结的实质归结为竞争力不足状况下产业结构“虚高度化问题。三是充分考虑产业政策问题的历史纵深,深入挖掘产业结构转型瓶颈的政策根源通过与韩国制造业政策沿革的对比,系统分析世纪以后台湾经济低迷和产业转型困境出现的内在原因,对产业组织政策、产业技术政策和相关配套政策沿革进行梳理和比较研究,同时与新加坡和香港的服务业政策进行比较研

7、究。关健诃:台湾经济产业结构转型产业政策困境原因., . 。 。, , . . . , . , . ., ,. 。 . ,世纪以来台湾产业结构转型与产业政策研究,. . ., .。州 ;,;.:., , , 内. .,. ,., , .: ,衔 ,目录目录摘要第一章绪论?第一节选题依据和研究现状评述?一、研究问题的提出?.二、研究意义三、相关研究现状与文献综述?.第二节研究思路与分析架构第三节研究的方法?.第四节本研究的创新和存在的不足第二章产业结构转型研究的相关理论与方法.第一节产业结构研究与经济系统理论一、经济系统理论及发展.二、产业结构与经济系统三、经济系统分析方法与产业结构转型效果测度

8、四、以系统分析方法研究产业结构转型的意义?第二节产业结构转型的内涵?.一、产业结构转型的内涵二、产业结构转型的影响因素?第三节产业结构转型中的政策因素?.一、产业结构政策?.二、产业组织政策?.三、产业技术政策?一四、产业配套政策?.第四节本章小结?.、.第三章台湾产业结构阶段性演变与现状?.第一节世纪之前台湾产业结构的演变历程?.一、总体产业结构的变化二、各阶段产业调整政策及其影响?.第二节世纪以来产业结构转型进程?一、产业结构新一轮转型的背景.二、促进产业转型的政策及配套方案?一三、现阶段产业结构形态构成?第三节本章小结?.第四章世纪以来台湾产业结构转型效果综合评判?.第一节产业结构转型对

9、经济增长性与稳定性的效果?世纪以来台湾产业结构转型与产业政策研究第二节以系统分析法综合评判产业结构转型的成效?一、基于胛和模糊理论的综合评判法的思想和原理二、对台湾产业结构转型成效的模糊评判第三节本章小结?一第五章台湾产业结构转型陷于困境的原因分析?一第一节国际经济环境变迁的影响。第二节产业结构固有问题的制约.第三节台湾产业结构性问题的实质:竞争力不足的产业结构“虚高度化”?一、低水平限度内的研发能力提升和主导产业群升级?.二、低效益下的产业配置顺序超前?.三、产业结构聚合质量不高四、结构易于逆转震荡第四节本章小结第六章台湾产业竞争力不足的历史政策根源一一与韩国、香港、新加坡产业政策的比较分析

10、.第一节台湾经济政策决策体系的特征?.第二节制造业政策的积弊.一、产业组织政策的问题二、产业技术创新体系缺乏长远战略?一三、未形成强有力的主导产业群.四、产业政策设计的合理性和执行力度不足第三节忽视服务业的产业政策思维?.第四节本章小结?。第七章世纪以来台湾产业结构转型政策的局限性?.第一节整体政经环境变化的影响。第二节产业转型政策的局限性及其影响。一、重产值、轻内涵的产业政策思路?.二、未着力解决“代工模式”等既有产业问题.三、产业配套政策受制于财政状况四、限制性大陆经贸政策约束产业发展第三节本章小结?第八章台湾产业结构转型发展的前景第一节未来产业结构转型发展的方向?一、产业结构转型的必要条

11、件一二、产业结构转型发展的方向第二节推进产业结构转型的机遇与挑战?。一、产业结构转型发展的机遇.二、产业结构转型面临的挑战。第三节产业结构转型发展的前景展望?一、主导产业群形态在经济波动中日渐形成?.目录二、严业结构转型进程随网犀严业合作深化向推进?.三、产业结构转型发展的成功需要一个长期过程?.第四节本章小结?第九章全文总结及研究展望第一节全文的基本结论?第二节研究局限?第三节未来研究方向附录参考文献?.后记 后记.?.;.?. ;. .?. . .?. .仟?.?. .?. .饷?。.;?.;. 世纪以来台湾产业结构转型与产业政策研究?.?. 猷?.?.?. . .?.?.?. .?.?.

12、?.?.?.?.?.?.?.图表目录图目录图未来台湾制造业和服务业整合衍生趋势图 世纪以来台湾主要出口产品产值。图台湾产业结构体系的主体形态变化?图 年台湾三次产业增长率统计图台湾产业政策架构表目录表 年三次产业变化及各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表台湾居民消费结构的改变依消费形态分表台湾制造业各行业附加价值占整体制造业比率%?.表台湾侨外直接投资业别统计?一表台湾进出口商品结构?表台湾对外投资的产业构成?一表台湾对海外投资的主要产业表各产业就业人数及比重表 世纪以来台湾经济增长来源?.表台湾推动六大新兴产业的产值目标及完成情况?.表 世纪以来台湾三次产业变化%表 年工业内部产业部门产值结构变化

13、?。表 世纪以来台湾主要出口产品产值表 年服务业内部产业部门产值结构变化一表 世纪以来台湾各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表台湾产业转型评价的指标体系?.表产业转型评价指标的原始指标值。.表标准化后的指标值?.?.表判断矩阵标度及其含义?.表项层指标权重的确定.表增长指标权重的确定.表转型评价指标各层级的子指标权重.表世界及主要经济体增长率对比?表 年台湾主要产业的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排序?表 年六大新兴产业产值?一表 世纪初台湾与主要经济体各类产业的研发密集度比较表 世纪初台湾与主要经济体制造业附加值生产力的比较表产业研发创新水平与经济稳定性之间关系的国际比较?.表台湾与主要发达国家经济的产业来

14、源结构及年增长率比较年.表出口结构中电子业相对于其他产业群组的结构逆转情况.表 年电子产业在技术采购中的比重?世纪以来台湾产业结构转型与产业政策研究表年台韩权利金及授权费收支比较表?表历年民间投资细项金额及比例?.表台湾重要的产业政策推动情况?.表台湾重点产业发展情况截至世纪年代.表 ?.六大新兴产业具体推动成果。表历年科学工业园区劳动生产力?以产业别区分表历年科学工业园区研发经费?依产业别区分?表“挑战:台湾发展重点计划”各年度预期支出?.表年以来台湾当局债务未偿还余额、债务负担率及岁入岁出差额。表世纪年代以来台商大陆投资的主要产业别表台湾产业竞争要素的优劣势表台湾高科技产业部门的优劣势表两

15、岸产业合作的方向与方式表台商在中国大陆服务业中各类别投资的比重表 ?整体经济增长率与主要新兴产业产值增长率?表 年六大新兴产业产值及增长率第一章绪论第一章绪论一、研究问题的提出世纪年代中期以来随着高科技产业迅速崛起,台湾经济保持十几年比较稳定快速的增长。在此期间虽然一直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探索和尝试,但直至世纪以后经济出现转折性下滑,经济稳定性和增长效应与社会的期待明显相悖,才提出了新一阶段产业结构调整的迫切要求并切实加大了措施力度。近十年来台湾当局先后通过推动“两兆双星”和发展“六大新兴产业”等措施,引导高科技产业升级,推动产业结构的外在形态由单一电子资讯产业向主导产业群形态转型。然而迄今为

16、止,面对整体经济的增长性和稳定性不足的问题,台湾一直处于政策乏力的困境。纵观新世纪以来至今的总体经济表现,持续低迷甚至出现衰退,增长来源很大程度上仍然集中于电子信息业单一产业,社会失业率从年之前%一%升高到.%以上,收入分配差距持续扩大。年受欧债危机的影响,台湾以高科技产业为代表的主力产业与新世纪初美国网络泡沫破灭及年国际金融危机来临时一样,再次出现大幅波动,并造成整体经济严重下挫。产业结构转型依旧成为台湾年大选过后新一届行政团队急需解决的难题。那么,为何台湾在政策一再调整之下仍然不能使经济达到稳定增长的局面,台湾产业结构转型进程中究竟存在什么制约因素,而近十年来的产业调整策略存在哪些局限性和

17、合理性,未来台湾产业结构转型前景如何,凡此种种显然是十分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同时,产业结构转型问题也是世纪以来至今乃至此后相当长时间内包括台湾在内的世界主要经济体共同面临的问题。作为“亚洲四小龙”之一的台湾曾经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奇迹”,在国际经济大循环中占有一席之地。其发展历程在东亚地区具有代表性,在世界范围内也具有一定借鉴和参考意义。那么,在世纪以来国际经济形势频繁波动、世界主要经济体同样面临产业结构调整的情况下,研究台湾的产业结构转型,也有助于我们管窥环境变化对于地区经济的影响,及深入理解当前被普遍关注的产业结构转型问题。世纪以来台湾产业结构转型与产业政策研究二、研究意义本文致力于研究

18、影响世纪以来台湾经济稳定性和增长性的结构性问题,具有一定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理论意义方面,首先,在目前的台湾产业结构研究中,缺乏一种具有系统观的理论框架和规范性的评价方法,对于台湾产业结构转型效果的研究,往往采取一般性的论述。本文把系统分析理论和方法引入台湾产业结构转型研究中,更加直观地呈现了产业结构与整体经济发展之间的联系,以及产业结构对整体经济发挥的综合性影响,为产业结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视角。其次,经济稳定性和增长性问题研究具有丰富的理论基础,对于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成长性及稳定性之间存在的密切联系也得到广泛认同,然而产业结构转型作用于经济增长性和稳定性的机制尚未得到全面合理的解释。通常认为

19、以政策手段推动产业升级,会使经济的增长性和稳定性得到改善,但为什么台湾总是效果不明显本研究比较全面地分析导致成长性和稳定性不足的结构性矛盾。而以台湾这一具有特殊性和代表性的经济体作为研究对象,也有助于丰富产业结构转型的相关理论内涵。再次,对于东亚经济发展模式研究形成了丰富的学说,但对于这一模式在环境变化条件下呈现的新特征还缺乏跟踪和考察,本研究对世纪以来台湾产业的系统分析,有助于丰富“东亚模式研究的理论内涵。实践意义方面,第一,本研究为理解当前和未来台湾经济形势提供一定的实证支持。产业结构因素是经济增长中的根本性问题,对产业结构进行深入研究有利于更好地解读台湾经济;第二,本文关于世纪之后台湾产

20、业结构和产业政策的研究,不但对处于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中的台湾具有参考意义,而且对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经济体制转轨时期的发展中经济体来说,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第三,台湾世纪以来的产业结构变化关乎两岸未来经济合作取向,同时台湾产业发展经验及教训对大陆的产业政策调整也有所启示。三、相关研究现状与文献综述一研究现状从目前对台湾产业结构问题研究文献来看,现有的研究成果从不同角度对台湾产业转型历程进行了诸多分析。总体来说可分为如下几类:第一章绪论第一,对于台湾产业结构变动的长期效果进行分析,比如吴惠林对战后台湾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产业结构的变动进行分析,邢慕寰研究了世纪年代台湾经济成长和结构变动的关系,并

21、对两者的演变趋势和前景进行进一步观察;赵文璋对年代中期到年代中期台湾产业结构变迁进行观察,郑圣时利用时间序列计量研究方法分析了台湾经济结构改变的时点,认为在台湾经济结构渐进改变的过程中,有几个明显改变的时点,而在年代中期以来发生结构变化的主因,首推当局推动以及落实经济自由化和国际化,以及策略性产业技术进步带来的蓬勃发展;大陆学者陈鹏、曹小衡利用结构变动指数测度了年至年间台湾总体产业结构变动情况,采用滤波分离出台湾总体产业结构变动与经济波动指标,通过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来实证分析台湾产业结构非均衡演进过程中产生的波动与经济周期波动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论证了台湾产业结构变动与经济波动之间的因果联系和

22、相互影响的动态关系。第二,探讨某一影响因素与产业结构演变之间的关系,其中比较典型的是,邢鉴生、王金利、简坤杰探讨了台湾产业结构变动效果与动力来源,刘展宏探讨了台湾地区产业结构变迁与工业用地供需的关系,邢鉴生研究了台湾产业结构与劳动力结构的变迁,刘邦典探讨台湾产业结构与汇率变动的关系,刘天赐分析了台湾产业结构与劳动力市场变化,刘邦典分析了台湾战后产业结构的改变及年代台湾六年建设计划的预期影响,刘小兰分析了台湾产业结构变迁与资本、技术等要素禀赋之间的关系。彭素玲研究了对台湾消费产生重要影响的三种因素,在少子化与老龄化趋势、型所得分配趋势、产业结构改变这三种因素中,产业结构变动在其中产生主导作用。三

23、是从特定产业升级角度研究产业结构转型的前景,如中国大陆学者张冠华、胡石青、舒萍等,着眼于液晶面板、生物技术和服务业等产业存在的问题和升级前景,台湾学者如周霞丽、洪德生、吕嘉容等,也对特定产业的升级进行了系统研究,其中,比较典型的是瞿宛文通过比照分析重点产业利用后发优势的起步和发展历程,全面地展现台湾的产业升级策略;四是分析台湾多年形成的产业结构瓶颈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其中具代表性的世纪以来台湾产业结构转型与产业政策研究是中国大陆学者陈恩对战后台湾产业结构演进过程进行梳理,并把世纪初台湾经济困境归结于长期积累的结构性问题,陈恩在台湾经济的结构一书中,从产业结构角度切入系统地研究了台湾从战后到世纪初

24、的经济结构,研究了台湾产业结构演化与台湾对外经贸发展及消费结构变化的依存关系,分析了世纪初经济陷入衰退的结构性原因与出路,并提出依靠区域经济一体化下的两岸产业合作来加快台湾产业结构转型。此外,张冠华、严正等学者对台湾产业发展历程也进行了系统归纳,把台湾现实经济困境归结于产业结构问题;其中,张冠华在跨越新时期门槛之路一一透视台湾经济转型一书中,着重从亚太经济整合中台湾的角色转换及两岸产业分工中台湾角色演变的角度进行论述,认为台湾经济“脱美入亚”,在两岸产业分工中由垂直分工向水平分工转变,深刻影响了台湾产业结构转型;严正在台湾产业结构升级一书中,一方面论述了从年代到世纪初台湾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态势

25、,一方面着重论述的居民经济行为,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收入分配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并对产业政策进行了剖析。邓利娟从产业症结视角分析马英九当局重振台湾经济面临的挑战等等,在归纳和剖析世纪以来约束经济稳定发展的产业问题基础上,认为现有产业结构无法有效支撑台湾经济重振,但台湾产业结构转型存在机遇和政策调整的空间。台湾学者于宗先、吕曜志、庄朝荣等人也从短期产业发展策略层面,分析了台湾整体的产业经济问题,以及突破转型不力局面的因应之道。总体来说,台湾学者的研究更为具体,侧重于中观和微观层面,从某一影响因素的角度切入进行细致剖析,并善于应用计量等技术手段,而大陆学者的研究往往比较宏观,具有较强的归纳性。三

26、简评从对文献归纳的情况来看,对世纪以来台湾产业结构转型的综述成果和系统分析还不多。现有研究主要存在如下缺陷:对于产业升级形势的研究,大部分限于对台湾动态性产业经济问题的报导和解读,而少数的著述侧重于个别产业升级状况的实证分析,或者产业结构变化趋势的一般性归纳和描述。而且不同的研究从不同的视角和侧面,切入点不同,使用的概念和度量方法各异,研究结论无法相互比较。就产业结构转型相关问题,现有研究没有区分“产业升级”、“产业转型、“产业转型升级”、“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等提法,由于忽视了结构第一章绪论体系变动所具有的效应,造成了目前对于产业结构转型问题缺乏足够的认识,进而也没有给出产业结构转型对经济稳定

27、性和成长性影响的明确合理的解释。产业结构转型对于经济稳定增长的作用机制,现有文献往往是对台湾产业结构变化与经济增长趋势进行比照,寻找其中的规律,或者是从重点产业发展情况来判断总体经济的增长趋势。但并没有探讨经济脆弱性和“抗跌能力差的内在原因。总体来看,对于当前台湾产业结构转型困境的形成原因、当局政策思路的选择及其有效性方面的研究还显得不够深入,对于整体产业结构的转型问题缺乏理论解析。产业结构是作为一种系统整体对经济发挥支撑作用的,考察台湾产业结构转型困局及其成因,需要把台湾个别产业问题纳入产业结构体系的框架内来审视,分析该阶段影响经济稳定性和成长性的深层次原因。本文的核心目标是研究世纪以来产业

28、结构转型困境出现的深层次原因,即面对世纪以来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问题,当局的政策为何显得有效性不足,一直没有解决经济稳定性和成长性差的问题。同时分析当局应对经济困境的策略是否得当,剖析产业政策的局限性和合理性,探寻短期政策对整体产业结构转型造成的干扰和阻碍,以及近十年的经济政策为转型带来的机遇,并探讨未来的出路和前景如何。具体围绕着下述三个问题进行展开:问题:为什么经历了多年政策的优化调整,台湾产业结构仍然不能适应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需要通过分析在产业结构体系中发挥关键作用的产业。以及生产要素劣势和生产方式弊端,找到影响经济稳定性和成长性的结构性问题。问题:影响短期政策有效性的结构性矛盾是如何形成

29、的通过挖掘政策历史根源,找到整体产业竞争力不足问题的由来。问题:短期的政策是否有针对性地去克服结构性矛盾考察近十年来转型策略的局限性,并分析其对改善经济稳定性和成长性及克服产业的结构性问题所产生的负面影响。研究思路如下:首先,对台湾产业结构调整的历史进程全面回顾,对战后到世纪末产业结构演变历程进行归纳。把世纪以来的产业结构状况放入台湾整体产业发展世纪以来台湾产业结构转型与产业政策研究历程中观察,判定这一时期在台湾整体产业演变中的阶段属性;第二,对世纪以来的产业结构转型效果进行科学评价;第三,在对世纪产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转型中存在问题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产业结构转型困境的出现原因及当局应对产业问

30、题的思路是否合理,策略是否得当。第四,对比台湾与韩国、新加坡的产业政策,探讨台湾产业瓶颈和结构性矛盾的政策根源;最后,分析台湾产业转型发展的出路,并展望前景。具体内容安排如下:第一章“绪论部分,主要对论文选题的背景、理论与现实意义、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以及论文的创新点与不足予以简要交待。并对与本研究相关的产业结构问题主要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简要评述。第二章“产业结构转型研究的相关理论与方法”部分,以经济系统理论、产业结构理论和产业政策理论作为方法论视角,对产业结构转型的相关理论内涵进行解释,并说明其对本研究的指导意义。第三章“台湾产业结构阶段性演变与现状部分,回顾战后至今的产业结构演变

31、过程,说明世纪以来的产业结构转型具有迫切性和鲜明的阶段属性,并对介绍现阶段产业结构形态构成。第四章“世纪以来台湾产业转型效果综合评判部分,分析世纪以来的产业调整优化过程,并利用系统分析方法一一模糊综合评价法,评判世纪以来产业结构转型的效果。第五章“台湾产业结构转型陷于困境的原因分析部分,以系统分析视角审视产业结构转型中存在的“结构性问题,辨别对整个产业结构体系发挥核心作用的关键生产要素劣势和生产方式弊端,并剖析这些产业发展瓶颈的顽固性。第六章“台湾产业竞争力不足的历史政策根源”部分,通过与韩国产业组织、产业技术和产业结构政策的比较分析,一方面,挖掘台湾产业结构根本性问题的形成根源,另一方面可以

32、由此通过重点产业的消长看到台湾主导产业群的变迁过程,以及产业结构体系走向单一支柱的历史原因。第七章“世纪以来台湾产业结构转型政策的局限性”部分,在台湾政经环境变化的前提下,分析产业政策决定体系的特点,并针对产业结构性矛盾,分析世纪以来台湾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策略的局限性,以及政策所产生的消极影响。第一章绪论第八章“台湾产业结构转型发展的前景部分,综合分析台湾经济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分析台湾产业结构转型的可行出路,并展望前景。第九章是全文总结和研究展望。第三节研究的方法一是综合性的辩证分析方法。本文注重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抽象分析和具体分析的有机结合,从现实出发,在充分的经验实证、

33、最新统计资料等客观依据基础上进行理论归纳和说明,以避免违背实际情形的主观推定。并特别采用模糊评价法这一规范性的研究方法来对台湾产业结构转型效果进行综合评价。二是采取历史分析方法。台湾产业结构性困境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与其经济决定体制、产业政策特点等很多因素都有关系,本文在分析产业结构问题时,考虑到问题的长期性和延续性,重视追溯结构性问题的历史政策因素。三是采用比较研究的方法。本文选择韩国产业演进历程作为参照,采取比较研究方法,对比分析台湾在产业结构调整、产业组织培育、产业技术创新等几个方面对策的合理性,有助于认识台湾产业发展水平高低、经济规模大小、经济质量优劣的相对性;力求历史、全面、

34、客观地分析台湾产业转型困境的症结。第四节本研究的创新和存在的不足本文吸收借鉴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并结合近几年的研究心得,在以下几方面有所创新:一是研究视角的创新。对于台湾产业结构转型成效的研究,现有著述往往采取一般性的论述。而本文尝试引入规范性的研究方法,以经济系统观考察台湾产业结构转型,尝试设定评判指标对转型效果进行综合评判。二是对台湾产业结构问题本质的剖析。以往的研究对于产业转型问题通常从个别产业或整体经济表现的角度切入,而本文以经济系统视角审视台湾产业结构问题,更加重视产业结构作为一个系统整体所具有的结构效应,通过对产业结构转型背后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内在效果及高度化水平的讨论,把台湾产业结构

35、症结的实质归结为竞争力不足状况下产业结构“虚高度化”问题。世纪以来台湾产业结构转型与产业政策研究三是充分考虑产业政策问题的历史纵深,深入挖掘产业结构转型瓶颈的政策根源。通过与韩国制造业政策沿革的对比,系统分析世纪以后台湾经济低迷和产业转型困境出现的内在原因,对产业组织政策、产业技术政策和相关配套政策沿革进行梳理和比较研究,同时与新加坡和香港的服务业政策进行比较研究。存在的不足:台湾产业结构转型涉及的影响因素很多,包括受到岛内外政治、文化等非经济因素影响,因而在这些因素变化具有不确定性的情况下,台湾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演变的趋势也难以确切把握,存在很多变数,本文所得结论未尽全面。此外,在本文写作过

36、程中,文献检索与查阅、数据更新与统一、对产业结构影响因素的选取和前提假设等方面,也有进一步改进的空间。第二章产业结构转型研究的相关理论与方法第二章产业结构转型研究的相关理论与方法本文侧重研究影响经济稳定性和增长性的结构性问题,对此,产业经济研究领域拥有丰富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成果。本章结合经济系统理论,产业结构理论以及产业政策理论,围绕着产业结构转型的相关问题展开分析。产业结构本身是一个有机联系的体系,与社会经济形式相对应,也可以说是社会经济这一巨系统中的子系统,对总体经济运行发挥基础性作用。因而对产业结构的研究要有系统观。一、经济系统理论及发展系统思想可以追溯到公元多年的亚里士多德,世纪的黑格尔

37、对此也有研究,但明确地提出系统思想,并作为建立系统理论的基础,则是在上世纪年代,由贝塔兰菲开始,由维纳等人发展起来的。随着在上世纪年代,“系统工程”一词被美国的莫利纳和丹麦的?首次使用之后,系统研究方法越来越多地在研究复杂性的问题时被应用。年代,系统科学在运筹学、控制论等技术科学分支下获得进展,作为组织管理“系统的规划、研究、设计使用的科学方法,对所有系统都具有普遍意义。系统科学理论认为,系统是由某些相互联系的元素集合而成。它们在系统内相互影响而构成系统的特性,由这些元素集合而成的系统运行是有一定方向和目标的。系统中的元素及结构的变化都可能影响和改变系统的特性。系统是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相互依

38、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起来的具有某种或几种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而且这个系统又是更大系统的子系统。作为一种强调整体性和相关性的方法论,系统论要求把研究对象视为一个整体,其内部各要素有机联系,具有层次性和有序性,且由于内部诸要素的相关性及系统与外部环境的相关性都是顾培亮.系统分析与协调【咽.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世纪以来台湾产业结构转型与产业政策研究动态的,因而,系统也具有动态性,随着时间不断变化,同时系统结构形态、运动过程、性质和功能也可以通过外力的引入来调整和优化。用系统论观点处理事物的思想和方法,即系统分析方法,要求我们首先能够把研究对象从环境系统中分离出来,必要时还要把系统的组成部分划分成各

39、种子系统或支系统。经济系统分析是系统分析的一个专业类别,以系统分析作为研究经济问题的方法论基础,用于处理由于数量规模的剧增和环境条件的多变而出现的相互牵扯关联的复杂经济情况。它将社会经济这个研究对象视为一个复杂的巨系统,将所研究的经济问题视为社会经济系统这个复杂巨系统的子系统,。并采用系统科学的技术方法,使研究问题简化,同时也能使所得结论更为贴近现实。二、产业结构与经济系统产业是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分工形式的表现,它作为经济单位,既不属于客观经济所指的国民经济,也不属于微观经济所指的企业经济活动或居民消费行为。因而,产业是一个处于微观经济单位企业和家庭与宏观经济总体之间的一个集合概

40、念,它同社会经济的组织形式互为表里,构成其物质内容,可以定位为中观经济。固由此,产业结构也是一种经济系统。同时,产业结构具有动态性、适应性等方面的特征,在分析产业结构问题时,要有足够的历史纵深及前瞻性,分析其对于环境变化的适应性及未来演变趋势。英国古典经济学创始人威廉?配第 最先研究了产业结构理论。英国经济学家克拉克 在其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揭示了以第一次产业为主向以第二次产业为主、继而向以第三次产业为主转变,人均收入变化引起劳动力流动,进而导致产业结构演进的规律。美国经济学家西蒙?库兹涅茨 ,对产业结构的演进规律作了进一步探讨,阐明了劳动力和国民收入在产业间分布变化的一般规律。结构主义学派的主要

41、代表人物阿瑟?刘易斯和钱纳里等人都对经济发展不同阶段中产业结构的转变做了系统分析。高建国.系统分析经济学引论川.中国经济出版社.高洪深.经济系统分析教程田.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贺晓东.经济结构与整体主义.经济日报出版社回苏东水.产业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威廉?配第.政治算术.商务印书馆. 【美】?阿瑟?刘易斯.二元经济论【.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美】?钱纳里,鲁滨逊和?赛尔奎因.工业化和经济增长的比较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第二章产业结构转型研究的相关理论与方法这些经典的产业结构一般理论揭示了产业间的技术经济联系与联系方式,可以从两个角度来考察:一是从“质的角度揭示产业问技术经

42、济联系与联系方式不断发展变化的趋势,揭示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中,起主导或支柱地位的产业部门不断替代的规律及其相应的“结构效益;二是从“量”的角度研究和分析一定时期内产业间“投入”数量与“产出数量的比例关系。这实际上反映了经济系统变化的两种表现形式。三、经济系统分析方法与产业结构转型效果测度经济系统分析以系统范式为方法论基础,强调将经济研究对象以有机联系的整体来看待,并重视各层级系统之间的交互关系。梳理并结合当今主流经济学和系统科学的研究成果,目前存在层次分析法、模糊评判法、数据包络分析法、人工神经网络评价法以及灰色综合评价法可以作为经济系统研究的方法和技术手段,帮助我们探讨现实经济的运行规律和实

43、现机理,从而为经济系统改进与系统决策提供方法论指导和依据。本研究采取模糊综合评价法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台湾产业结构转型进行系统评判。所谓层次分析法,是通过把复杂的产业结构转型评价问题的各个因素划分为相互联系的有序层次,使之条理化。根据对一定客观现实的判断,就每一层次的各目标的相对重要性给予定量表示,并利用数学方法确定和表达每一层次的全部目标相对重要性的数值,最后通过排序结果分析和解决问题。而模糊评价方法是借助模糊数学概念,对实际的综合评价问题提供的评价方法。具体来说,模糊综合评价就是以模糊数学为基础,应用模糊关系合成的原理,将一些边界不清、不易定量的因素定量化,从多个因素对被

44、评价事物隶属等级状况进行综合评价的一种方法。其主要原理是先求出模糊评判矩阵,其 ,表示方案在第个目标,处于第级评语的隶属度。同时给出各个目标自己的权重,?,。最后利用,?,组成权系数矩阵,矩阵的模糊乘法得到综合模糊评判矩阵幸。把模糊评价法与层次分析法集成起来运用,主要体现在将评价指标体系分成递阶层次结构,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然后分层次进行模糊综合评何伦志曾力生蒋金荷.经济系统分析:理论与应用.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世纪以来台湾产业结构转型与产业政策研究判,最后综合出总的评价结果。这种集成方法综合了两者的长处,一方面在指标权重的确定上具有可操作性,一方面最终的评判结果可以通过矩阵运

45、算以简单化的方式呈现出来。四、以系统分析方法研究产业结构转型的意义以经济系统分析视角切入台湾产业结构转型问题,其意义在于:首先,产业结构与社会经济的组织形式互为表里,因而可以通过对台湾整体经济系统的综合评价来评判产业结构转型效果;第二,注重产业结构体系作为一种系统整体所具有的结构效应,即分析产业结构高级化对于整体经济增长性和稳定性的作用。台湾世纪以来的产业结构体系的外在形态,由年代的单一产业升级的结构形态向主导产业群形态转换,但是否伴随着实质性的产业结构高度化,即产业结构高级化的水平是否显著改善,则需要考察。第三,经济系统具有动态性和适应性,因而分析产业结构问题要有充分的历史纵深和前瞻性。对于

46、影响结构高级化的因素,要从过去的产业政策挖掘其根源,并从当下的产业调整策略判断产业结构未来的转型趋势。一、产业结构转型的内涵从目前对于产业结构转型问题的研究内容来看,“产业结构转型”提法,意指产业结构的演变,而且侧重于朝积极的方向演变,与“产业结构优化的意思相近,其目标是通过产业政策调整提高经济的质量。作为一种系统,产业结构转型同时存在着整体产业的量变和质变。在政策推动产业结构体系的外在形式重构的背后,还隐藏着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内在效果。而在外在形态转换的过程中,其内涵的质变效果才是决定经济稳定性和成长性的关键。综合不同版本的产业经济理论阐释,总体来说,即为产业结构从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的发展,内

47、容包括三个方面:.结构规模由小变大,即产业部门数量。郝海踪家峰.系统分析与评价方法.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第二章产业结构转型研究的相关理论与方法增加,产业关联复杂化;.结构水平由低变高,即技术矩阵水平提高,以技术密集型为主体的产业关联取代以劳动密集型为主体的产业关联;.结构联系由松变紧,即产业之间的聚合程度提高,关联耦合更加紧密。由此可见,产业结构转型研究一方面包含整体产业结构体系形态的转换,即产业序列中数量方面变化的意思,比如构造新的主导产业群等等;但主要是侧重另一方面产业结构高级化中结构质变的含义,即通过产业门类、产业组织和产业技术方面的非均衡调整,来改善产业结构的质量和内涵,比如整体产业

48、附加值的提高、整体产业关联提升等等。因而,产业结构转型包含产业结构高级化意义的同时,也伴随着结构的合理化协调化过程,主要包括以下三点:.产业关联的协调性。即主要产业的发展对其他产业的发展有所促进,不能以削弱或限制其他产业发展为代价:此外,产业之间在投入产出联系的基础上相互帮助、相互支持。产业间的生产能力能够匹配,不存在“瓶颈产业或开工率严重不足的产业。.产业增长速度的协调性,表现在各产业部门增长速度的不平衡不会给社会再生产过程造成结构性的滞差。.产业素质的协调性。产业素质的协调即相关产业之间不存在技术断层和劳动生产率的强烈反差。产业结构转型的影响因素对产业结构转型影响因素的研究实际上就是探讨产

49、业结构转型的动力机制。库兹涅茨在他的现代经济增长一书中将国内需求、对外贸易结构和生产技术水平及其变量作为影响结构变动的主要因素;克拉克将需求和供给两方面的因素结合,用相对国民收入的差异作为工业化的动力。所谓相对国民收入是指,某一产业国民收入在全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和该产业劳动力在全部就业人数中的比重之比;钱纳里在其工业化和经济增长的比较研究中将工业化的动力细分为:以恩格尔效应为基础的国内需求的变动;由加工产品对原材料的替代和技术变化、结构变化导致的中间需求的增加;随着资本和劳动力的积累而产生的比较优势的变化。佐贯利雄在产业结构一书中对战后日本工业发展情况进行分析时,考虑到了主导产业的收入弹性特征

50、和技术水平问题;筱原三代平将需求和供给作为独立的影响因素,提出了“需求收入弹性”和生产率上升二基准。我国学者龚仰世纪以来台湾产业结构转型与产业政策研究军、苏东水、高洪深等阐释了产业结构与资源结构、需求结构和分配结构之间的直接或间接关系。综合以上学者所做的理论研究可见,产业结构通过与外部环境的能量互换,发生渐进转型。产业结构转型的一般性影响因素实际上可以归纳为:需求因素、供给因素及与之相关的衍生变量。由于台湾具有独特的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其产业结构转型的影响因素也具有相应的特殊性。综合两岸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台湾产业结构的主要影响因素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内部因素包括台湾岛内的供需结构吴荣华,邓利娟变动,外部因素包括国际产业分工、亚太经济整合朱磊、两岸产业合作练有为,陈永志等等及其所蕴含的外部产品需求和投资需求简贞玲的变化。由产业结构转型的内涵可知,研究台湾产业结构转型问题重在一个“转字,即侧重研究结构体系高级化过程的性质。而促进产业结构高级化、使台湾产业结构的内部和外部影响因素发挥作用的,归根到底在于“创新和“技术、生产方面的协调”等决定结构效应的核心动因,这是分析产业结构转型对于经济稳定性和增长性作用机制的关键之处。第三节产业结构转型中的政策因素产业结构转型对于经济稳定性和成长性产生效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