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课标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精品教案_第1页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精品教案_第2页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精品教案_第3页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精品教案_第4页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精品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第一单元单元学习本组教材以“自然景观”为专题安排了四篇课文,包括古诗词三首桂林山水记金华的双龙洞和七月的天山。课文中准确、鲜明、生动的语言,有着很强的表现力,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仔细咀嚼,余味无穷。教学本组课文,应指导学生反复诵读,品味语句,激发赏美情趣,感受语言的魅力。对于精彩的语段,要熟读成诵,积累优美的词句。本单元还安排了语文园地一,包括“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和“宽带学习目标网”课题内容简说古诗词三首独坐敬亭山通过对敬亭山景象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因怀才不遇而产生的孤独寂寞的心情。望洞庭以轻快的笔触勾勒出一幅优美的洞庭湖秋月图,抒发了作者对洞庭湖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

2、情。忆江南通过回忆诗人曾经观光游览江南春景时所留下的印象,抒发了作者对如诗如画的江南风光的赞美与怀念之情。桂林山水本文作者以生动形象的笔触描绘了桂林山水的秀丽风光,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记金华的双龙洞作者按游览的先后顺序,描写了作者去金华的双龙洞所看到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七月的天山作者用抒情的笔调,浓墨重彩地描绘了七月天山的奇异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天山的喜爱之情。会写29个生字,会认24个生字,正确读写“洞庭、拥挤、波澜壮阔”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视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精彩的课文篇目或语段应让学生熟读成诵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引导学生领悟作

3、者按游览顺序进行叙述的写作方法,并且在自己习作中加以运用。弓I导学生认真读书,揣摩、品味语言,从字里行间感受大自然的美,体会作者是怎样用优美语句表情达意的。学习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按一定顺序生动表达的语言特点。1.课时分配古诗词三首34课时2.桂林山水23课时3.记金华的双龙洞23课时4*.七月的天山12课时语文园地一45课时教法与学法本组课文语言优美,易于朗读背诵。老师在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理解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些景物的,同时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体会作者抒发的对祖国河山的赞美和喜爱之情。1古诗词三首教学目标:(一

4、)知识与技能:学会诗词中出现的生字,能结合注释理解词义。背诵这三首古诗词,默写前两首。(二)过程与方法:能结合插图,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语言美。教学重点:品味背诵诗句,理解诗中词语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诗意教学难点:能感悟古诗内容、意境,体会诗人感情。教学时间: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独坐敬亭山教学目标:1.学习独坐敬亭山,掌握生字词,理解大意。背诵并默写这首诗。教学重点:1.感悟诗中描写的景色,想象画面。2.有感情地朗读并默写这首诗。教学难点:感悟诗中描写的景色,想象画面教学方法:运用插图和教师的导语带入诗的意境一

5、理解词句、想象画面一吟诵诗词、体验诗情。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一、激发兴趣,引入新课1“同学们,唐朝有一位大诗人,他喜欢游山玩水,几乎游遍了祖国的名山大川,人称游仙他还喜欢喝酒,人称酒仙;他最喜欢的是写诗,流传至今的诗作将近千首,人称诗仙。他是谁呢?”(学生:李白)2李白一生诗作无数,你会背诵哪些呢?随着学生的背诵,引导学生说说这首诗带给我们一个怎样的李白。如:赠汪伦写的是有情有义的李白,静夜思是乡愁满怀的李白,而望庐山瀑布中的李白则是浪漫悠闲的3揭题:是啊,李白一生写了很多诗,今天我们再学习他的一首诗:独坐敬亭山。作者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自幼敏悟好学,

6、曾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他一生负志漫游,吟诗四方,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文学成就:唐代伟大诗人,是继屈原之后我国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与杜甫并称“李杜”。主要作品:将进酒蜀道难望庐山瀑布静夜思等。(教学分析:读文贵入境,入境始与亲。本课的导入,从作者入手,使学生知道李白是个非常丰满的人物,这样既巩固了所学,又丰富了对李白的认识,也为学习李白的新诗独坐敬亭山定下了良好的情感基调。)、初识“孤独”1读题,解题。教师:谁知道敬亭山?(讲解:很多大诗人都去过敬亭山,留下了很多诗篇,所以后来又叫做“诗山”。让学生理解“江南诗山”的由来。)教师:敬亭山前面有独坐,你觉得应该带着什么感情去读呢

7、?(感受“独坐”,指导读出孤独。)2读诗歌。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质疑。教师:李白为什么要写这首诗?他写这首诗想告诉我们什么?让我们走进独坐敬亭山。(教学分析:这首古诗的题眼就是“独”。所以,学习这首古诗,应紧紧抓住“独”字,一步一步去深入体会作者那份孤独寂寞之情。本环节,首先通过交流大概了解敬亭山的知识,接着让学生用“独”组词,从而理解诗题的意思。继而利用多种读的方式,让学生读熟,进而质疑,激发阅读期待。)三、走进“孤独”1找:诗句里描写李白一个人看敬亭山的场景,哪些词语告诉你只有李白一个人呢?一句一句地读,一个一个地画。2交流: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抓“飞尽”“独去”,体会满山不见一只

8、鸟,不闻一丝鸟鸣;辽阔的天空不见一朵白云此时的孤独、死寂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教师:此时在李白的眼里有什么?(敬亭山)3体会孤独。(1)学生齐读前两句。教师:在自然界中,鸟飞云走是很正常的,为什么这时候在李白眼里却越发让他感到孤独了呢?学生交流。(2)课件介绍背景:李白少年时就博览群书,以才学闻名天下,很有文采。他写这首诗时正被权贵迫害,长期流落他乡,饱尝了人间的辛酸,世态的炎凉。4配乐,教师范读,学生齐读。5写话练习:(1)李白深情地看着敬亭山,轻轻地说:(2)敬亭山深情地看着李白,轻轻地说:学生写,教师巡视,然后全班交流。(教学分析:“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这两句诗中写鸟飞云去,只有李

9、白孤独一人坐在敬亭山上,在对比中越发显出作者的“独”。“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此时李白的眼里只有敬亭山,也只有敬亭山此时能懂李白。教师适时补充背景资料,拉近了学生与诗人之间的时空距离,此时进行一个写话练习,让学生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真正触摸到李白那孤寂的心灵。)四、拓展补充出示秋浦歌。1自由读,感受李白。教师:这首诗展示的又是一个怎样的李白呢?学生读。齐读,指名读。2交流。教师:这是一个怎样的李白呢?(孤独,哀愁)对这个孤独哀愁的李白,你想安慰安慰他吗?哪些人会想着他?教师小结:李白啊李白啊,你不孤独!再次吟诵独坐敬亭山。(教学分析:独坐敬亭山这首诗表达诗人遭贬流放后的孤寂、愁楚。在教学结束

10、时,补充李白晚年的作品秋浦歌,以诗解诗,引领学生进一步体会诗人的孤寂心情。这里运用对比的教学方法:同一诗人,同一主题对比。以李白诗导入教学,又以李白诗结束教学,首尾呼应,结构精致,给课堂教学画上完整的句号。)【板书设计】独坐敬亭山(表面)独(内心)不独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望洞庭,掌握生字词,理解大意。2.背诵并默写这首诗。教学重点:1.感悟诗中描写的景色,想象画面。2.有感情地朗读并默写这首诗。教学难点:感悟诗中描写的景色,想象画面教学方法:运用插图和教师的导语带入诗的意境一理解词句、想象画面一吟诵诗词、体验诗情。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一、学习望洞庭1学生根据古诗学习方法自学古诗。2小组交

11、流体会。3集体交流,不够具体的地方互相进行补充。作者简介: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省)人,贞元进士,曾任监察御史,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文学成就: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与柳宗元、白居易交游、唱和,并称为“刘柳”与“刘白”。主要作品:乌衣巷秋词陋室铭等。全诗大意:秋天的夜晚,月光如水,水映月光,两者融合在一起,显得非常和谐。湖上没有一点风,水面朦朦胧胧,就像一面没有磨过的铜镜,远远望去,那君山就像一个放在白银盘里的青螺。二、感悟诗境1学生有感情地读一读。2反馈:第一、二句诗中分别把什么比作什么?(把平静无风的水潭比作未磨光的铜镜)3教师追问:诗中还把洞庭湖

12、比作什么?(比作白银盘)4教师小结,齐读古诗。三、疑难探究,深入领会1诗人为什么称洞庭湖为“潭面”?说“潭面”,是因为作者有意把很大的洞庭湖说成是小小的水潭,表现了作者十分广阔的胸怀2这两句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什么?这两句诗中作者以奇特的想象、准确的比喻,描绘了洞庭湖山水风光。把洞庭湖的水色比喻成银白色的盘子,将洞庭湖的君山比喻成一只小小的青螺。突出表现了洞庭湖山水和谐之美。3“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具体说说运用这一修辞手法的好处?这一诗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洞庭湖的水色比喻成“银白色的盘子”,将洞庭湖中的君山比喻成一只小小的“青螺”。银白色的盘子里摆

13、放着一只小小的青螺,显得小巧玲珑,十分精致,又和月光笼罩下的湖水、山色相称,显得格外美丽。四、课堂练习1教师范读,指导学生注意诗歌的节奏。2学生采用多种形式诵读直至熟读成诵。3练习说话:结合插图,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语言说说望洞庭这首诗描绘的景色。4写字指导,强调“螺”的结构。五、作业1背诵两首古诗。2课后搜集整理描写山水景色的古诗进行阅读,开展古诗阅读交流会。山青水翠出洞庭湖光秋月景色美Lr-心板书设计追(湖、月相和洞庭秋色和谐宁静I潭面如镜J望洞庭山水青翠洞庭山水山水相称II君山如螺J第三课时教学目标:1初步知道古诗与词的区别。2、理解忆江南的词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3、背诵并默写这首词。4

14、、通过词中描绘的情景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教学重点:学习词的内容,想象词中描写的情景。教学难点:结合词句展开想象,并能描述出来。课前准备:背诵课文查阅资料了解白居易和他的作品。教学过程:一、创设意境,释题入情1导入:诵读有关赞江南的诗文佳句。2揭题: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篇与“春”有关的文章忆江南。简介诗人白居易。作者简介: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太原(今属山西)人。担任杭州刺史、苏州刺史后,苏杭的秀丽风景给他留下了美好的记忆,回到北方以后写了不少怀念旧游的作品。文学成就: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文学家,有“诗魔”和“诗王”之称。主要作品:卖炭翁暮江吟长恨歌琵琶行

15、等。播放江南春景图,用词赞江南。师生交流诗人创作的背景。唐朝大诗人白居易在苏杭为官,江南的旖旎风光给他留下了终生难忘的记忆。回到洛阳多年以后,他对江南依然魂牵梦绕,六十七岁那年,写下了一组绝唱忆江南。二、品词赏句,想象悟情“忆”是什么意思?(回忆、思念)忆景1诗人忆的是江南的什么呢?“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说说自己的理解(你看到了什么)。指导朗读。红与绿的映衬之美,又该如何描绘?春天百花盛开,太阳出来了,使鲜艳的江花更红得耀眼。春天的江水碧绿,而灿烂的阳光洒满了江岸,更显得绿波粼粼。这红与绿相互映衬,使红的更红,绿的更绿。“风景旧曾谙”理解“谙”与“曾”的含义。2想象说话:曾经,诗人

16、在这迷人的江畔做过什么?3于是,诗人忍不住赞美:江南一一好。(二)忆人1赏析反问句“能不忆江南?”2诗人忆的仅仅是江南的景吗?出示资料:诗人曾在江南做官十年,为人民做了很多好事,当地百姓和他的感情很深。后来,他生病了,不得不卸任苏州刺史一职,在他离任回洛阳时,苏州的人们舍不得他走,都哭着为他送别。他的好友刘禹锡曾在白太守行中写道:“苏州十万户,尽作婴儿啼。”忆的还是什么?(江南的人)(三)浓浓的江南情一个忆字勾起了诗人对江南的深深思念,于是他又写其二和其三,我们一起来赏读一下。其二/、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其三丿、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

17、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三、回归生活,珍惜现在1补充句子:诗人庆幸。(庆幸曾经去过江南,为江南的百姓做过许多好事,珍惜了在江南的每一分每一秒。)2总结:天下无不散之筵席,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只要拥有时懂得珍惜,那么,离别也是欢喜的挥手,回忆更是美丽的幸福。同学们,让我们珍惜与同学的相识、珍惜与朋友的相知、珍惜与亲人的相聚,珍惜眼前人,珍惜眼前事,让痛苦与后悔远离过去,让幸福与甜蜜永随回忆。e板书设计L旧曾谙能不忆江南又忆江南意犹存江南春景旧曾谙IJ浓意春江南好日出江花红胜火忆江南;I春来江水绿如蓝教学反思:2桂林山水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感情朗读课文;熟练

18、有感情的背诵课文;注意分号的用法。(二)过程与方法: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的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和理解、表达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受到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的思想教育,陶冶爱美的情趣。教学重点难点:1、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在脑中想象这种美丽景色。2、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教学方法:通过情景渲染导入课文,如通过图片录像、教师的导语,唤起学生阅读的愿望,接着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如,教师范读、指名分段朗读,引读、看画面配音朗读,对课文作整体的感知,奠定情感基调。教学时间:1课时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课时一、导引(启发谈话,导入新课)同学们都喜欢旅游,今天

19、老师和大家一起去桂林,看看那里的山水。桂林,是我国广西的一座美丽的城市,也是著名的游览胜地。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游客前往参观旅游。为什么呢?因为桂林山水素有“甲天下”的美称。二、探究(直接揭示学习课文的方法:“从中心句入手”学习课文)1第一步,找出中心句,理解意思,说说作用。(学生默读课文,找出并画出中心句)读后讨论交流,明确:中心句是:桂林山水甲天下。用抓关键词的方法理解句意:先学懂“甲”的意思,再理解全句的意思:“桂林山水天下第一。”这句话点明了全文的中心,写出桂林山水的秀丽,也抒发作者赞美桂林山水的感情。2第二步,围绕中心句,了解内容,理清思路。先指名读课文,思考:文章围绕中心句写了哪些内

20、容?是怎样一步一步写的?读后讨论交流,明确:课文围绕中心句写了漓江的水和桂林的山。先总的介绍“桂林山水甲天下”,再具体描写漓江的水是怎样的水,桂林的山又是怎样的山,最后写游览桂林山水总的印象和感受。(据此给课文分段,理清思路,按“总起一分述一总结”的方法分段。)3第三步:围绕中心句,学习词句,领悟感情。默读思考:从哪些词句能看出漓江的水“甲天下”?课文写了漓江水的哪些特点?用什么方法写的?读后讨论交流,明确:(1)大海的水“波澜壮阔”,很美;西湖“水平如镜”,也很美。可作者说“从没见过漓江这样的水”,说明漓江的水胜过大海和西湖,比大海、西湖更独特,更美丽。此处是用“比较”的方法写出漓江的水“甲

21、天下”。(2)漓江的水有“静、清、绿”三个特点。写“静”,是通过人的“感觉”来写的一一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写“清”是从“视觉”的角度写的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写“绿”是用“比喻”把内容写具体的一一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结合教学比喻句,知道句中把漓江的水比作绿色的翡翠。)三、点拨(指导学生用学习第二节的方法自学第三节课文)思考提示:从哪些词句中能看出桂林的山美得“甲天下”?课文写了桂林山的哪些特点?用什么方法写的?自学后讨论,教师引导,结合进行朗读指导,明确:1作者先用“比较”的方法写出桂林的山胜过泰山和香山,说明桂林的山“甲天下”。2再用生动的比喻描写出桂林的山“奇”。(结合看

22、图,理解“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并理解“奇峰罗列,形态万千”的词意。)3同样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描写桂林的山“秀”。(结合看图解释:翠绿的屏障。)4桂林的山很“险”,抓住“危峰兀立”“怪石嶙峋”等词语,领会山势之险。5结合学习比喻句,分别说出在这些比喻句中各把什么比作什么。四、升华(学习课文第四节,重点领会句子的意思和作用)1教学重点句。“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先学懂词意:舟,指小船;碧波,碧绿的波浪;画,画卷;游,游览。再学懂句意:小船行驶在碧绿的江面上,人好像在美丽的画卷中游览。句子形象地写出桂林山水的无比秀美。也抒发了作者赞美桂林山水的情感。2句子的作用。与开头“桂林山水甲天下”一句

23、照应,并有总括全文的作用。五、听全文录音再次领略桂林山水的奇丽体会课文中所描绘的意境,领会作者对桂林山水的赞美之情。板书设计漓江泛舟画中游桂林山水甲天下Lr”总起甲天下桂林山水(I)分述漓江水一静清绿美不胜收(23)桂林山一奇秀险J总结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4)教学反思:3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习课文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过程与方法: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练习给课文编提纲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金龙洞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教学重点:1、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的2体会作者的游览感受,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3、理清课文的条

24、理,练习给课文编提纲。教学难点:1、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2体会作者的游览感受,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3、理清课文的条理,练习给课文编提纲。教学方法: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理清作者游览的顺序。在深入研读时,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各处的特点写清楚的,引导学生对文中的重点词句反复揣摩、品味,体会其用词选句的准确与实在。课后可进行一些语文实践活动教具准备:1、收集有关溶洞的资料2、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会写13个生字,会认6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浙江、臀部、额角、蜿蜒”等词语。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作者的游览顺序。教学重点: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作

25、者的游览顺序。一、激发兴趣,引入新课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今天我们就随着叶圣陶爷爷,一起去游览金华的双龙洞,好不好?(板书课题,请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作者浏览的景点,看看作者都浏览了哪些景点,是按什么顺序浏览的。2引导学生把这些景点连起来,理一理,看看作者的浏览路线是怎样的。3读课文,找出表示作者浏览景点产生变换的词句,画一画,再读一读,体会这些词句在描写浏览过程中的作用三、分清详略,把握重点1了解作者浏览的全过程。找出关键词句,了解浏览过程,如:路上见闻一游外洞一孔隙一游内洞一出洞2小组合作探究,议议哪些是重点,写了些什么。3把握重点。在小组探究的基

26、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将作者描写的五个浏览内容作出比较,进而把握重点内容,即:游外洞、孔隙、游内洞。四、回归整体、理清顺序1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梳理,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浏览的。2引导学生抓住“一路迎着溪流”探究作者的浏览顺序,寻找课文中另一条隐性线索“泉水流经的路线”。再引导学生边读课文边找出能表现“泉水流经路线”的词句(如“那溪流就是从洞里出来的”“泉水靠着洞口的右边往外流”“在外洞找泉水的来路,原来从靠左边的石壁下方的孔隙流出”“泉水靠着右边缓缓地流,声音轻轻的。上源在深黑的石洞里”),进而理出泉水流经的路线:石洞f内洞f孔隙f外洞f洞口f路上。五、读写生字,巩固强化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让学

27、生读、识记。“浙、2学生读写,教师辅导。第二课时教学目标: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金华双龙洞的外洞特点以及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感受双龙洞的雄、奇、险,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精彩片段。教学重点:了解双龙洞外洞的特点以及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感受双龙洞的雄、奇、险,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一、复习巩固1试述作者参观浏览的两条不同线索。2听写生字。二、细读课文,品味揣摩1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看看能读懂什么,把不明白的地方画出来。(教师板书)(1)你都读懂了什么?(如果学生只从句段说,提前安排一人)板书:入山、外洞、孔隙、内洞、出洞教师:同学们知道得真多。(2)那么你还有哪些不

28、明白的地方为什么叫双龙洞?双龙洞的每个地方都有什么特点?相信这些问题讲完课文后,你就会明白。2(指板书)那么,在这几部分中你最喜欢哪部分,用你喜欢的方式来学习,可以自己读,合作读,还可以画画,谈体会。听明白了吗?开始。全班汇报交流:刚才同学们学习的热情很高,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入山:谁喜欢入山这部分?(字幕:23段)你来。你准备用什么方式来交流?学生:朗读、谈体会。开始吧!教师:多美的景色啊!谁还想交流?(入山时见到的溪流。字幕:将“一路迎着溪流。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流声也时时变换调子。”画线)为什么喜欢?学生:用上了“时而”“时而”“时而”“时而”这些词,写出了溪

29、流的变化。(课件:将4个“时而”变色)教师:那谁能读出溪流的变化呢?你来读。教师:同学们来评价一下,他读的怎么样?教师:那你能不能把溪流的变化读出来呢?学生读。(学生读得好时,教师:你这一读,老师仿佛听见了溪流变换调子的声音。哪个同学告诉老师,为什么溪流会时时变换调子呢?学生:因为山势在不断变化。)教师:我们一起来读读吧!外洞:3教师:你还喜欢哪部分?学生:我喜欢外洞,(放图片)走入里面就仿佛走进了大会堂,在那里聚集八百或一千人开个会,一定不会觉得拥挤。教师:请大家闭上眼睛想象,我们全校师生有多少人,能想象出外洞有多大吗?(字幕)谁能读出外洞的大?一学生读。孔隙:学生一:我最喜欢孔隙这一部分。

30、(课件:第4段的字幕)教师:你准备用哪种方式来交流?学生:我准备用朗读的方法来交流。学生交流。读了这部分你有什么感受?我感觉孔隙又窄又小。教师:从哪可以看出孔隙很小呢?学生:只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两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出示课件)谁还有?学生补充: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课件出示)找得非常准确。你是通过朗读体会出孔隙又窄又小的特点。教师:谁还想来交流这一部分?学生二:我们组是以画图的方式来介绍这一部分的。(实物投影)大家看,我把由外洞进入内洞上面的石头画得这么低,是因为孔隙很窄小,高度大概只有从人的腹部到臀部的距离。船很小,只能并列躺着两个人。船两

31、头都系着绳子,从内洞里拉动绳子,船就进来,再从外洞向外拉绳子,船就出去。多么有趣啊!我想这大概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方式吧!内洞:教师:你还喜欢哪部分?学生三:我很喜欢内洞。你想以什么方式来介绍内洞?(谈体会)学生:进入内洞就好像置身仙境龙宫了。那里有蜿蜒在洞顶的双龙,还有千姿百态、颜色各异的石钟乳和石笋。教师:你为什么喜欢它?学生:因为它形状,颜色。教师:你能不能用课本上的词来表示?(变化多端、颜色各异)教师:那些石钟乳和石笋是什么样的?学生谈:形状像神仙、动物以及宫室、器用。教师:除此之外,洞中的石钟乳和石笋还有什么样的?让我们一起走进内洞。(放内洞部分录像)教师:他们像什么?请你来。(指一名

32、学生)谁再来说?其实我们看到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内洞里的景物还有很多。张开你想象的翅膀,谁再谈谈?(如果没有谈的,教师引导:比如猴子观海、海底捞月、哪吒闹海等)三、谈收获1(指板书)这些问题你明白了吗?2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呢?四、布置作业课后,请同学们用做诗、画画、唱歌、写广告语等方式表达自己对双龙洞的喜爱。苗板书设计诅浏览顺序路上一外洞外洞孔隙-二内洞外i同泉流路线教学反思:4七月的天山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认识8个生字。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读懂词句的意思,积累佳句。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过程与方法: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

33、从中受到美的熏陶。教学重、难点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从中感受到美的熏陶。教学方法:自主阅读,自读自悟。教学准备:准备导游线路;2、天山景物课件。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法国雕塑家罗丹说过,生活到处都有美,我们缺少的是对美的发现。的确,在自然界中,美无处不在,只要细心观察,它准会让你一饱眼福。今天,我们要学习以课文就是作者留心观察后为我们描绘的美丽的自然景观。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1学生自学。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指名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注意以下读音。白缎(duan)山涧(jian)白皑皑(di)*五彩缤纷(bin)马蹄(轿健(jiao)*萦绕(yfng

34、)重重叠叠(chong)整体感知,提问:文章似乎是个向导,带着你游览,能看出导游线路吗?教师指导:随着导游线路观看图像或网页浏览,初步感知新疆天山的美丽风光。2引导读通。结合看画面,指导读好课文各个小节,让学生说说作者分别写了哪些景物。同时正音、解词,通读句子。如疑难词有:炎暑、山涧、饮马、萦绕等。“蓝天衬着高耸的巨大的雪峰”这句,需要结合图片点拨感受。3合作学习。你觉得哪些语段、词句写得好?这段话或这一词语好在哪里?在四人小组中阅读交流,说出感受,请同学发表看法,不理解的可以请教老师4班级交流。各小组派代表在班上汇报讨论情况,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对体会不到位的进行点拨,并结合朗读加深体会。5

35、激发兴趣,课外延伸。在学生交流后,问他们是否喜欢读这样的游记,并让学生在课外自由选择读些这方面的书,也可以浏览互联网上的资料,鼓励学生多和老师、同学交流,这样,“足不出户,也可以游遍千山万水”。6摘抄优美语句有条件的同学设计专门的摘录本子,指导摘录的格式,提醒学生在课外阅读中也要进行这样的摘录。7作业:复习词语卡。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教师评价,学生互评,自评相结合。三、深入探究1蓝天衬着高耸的巨大的雪峰,太阳下,雪峰间的云影就像白缎上绣了几朵银灰色的花。这里运用了衬托的写作手法,以蓝天和云影衬托雪峰之高大、静美。2融化的雪水,从高悬的山涧、从峭壁断崖上飞泻下来,像千百条闪耀的银链,在山脚下汇

36、成冲激的溪流,浪花往上抛,形成千万朵盛开的白莲。这句话里的两个“从”字,一个“飞泻”,写出了雪水流动的磅礴气势。“像千百条闪耀的银链”既写出了雪水的样子,又写出了雪水的光亮;溪流抛起的浪花就像“千万朵盛开的白莲”,这又是多么确切形象的比喻。3每到水势缓慢的洄水涡,都有鱼儿在欢快地跳跃。这个时候,饮马溪边,你骑在马上,可以俯视阳光透射到的清澈的水底,在五彩斑斓的溪水和石子之间,鱼群闪闪的鳞光映着雪水清流,给寂静的天山增添了无限生机。这句话以溪流、游鱼的活跃衬托天山的寂静。溪水清澈,倒影婆娑(suo)的溪水,欢快跳跃的鱼儿,飞溅跳动的浪花构成了天山脚下独特的风景总、辰-匕月上III花期想水一兀耳艮

37、生EL干參半换長+剧相H亦卄送趣在MUH罠细烂还春夭匕匕不上Cs教学反思:语文园地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能具体明白地描写生活中观察到的景物或者由此引发的联想(二)过程与方法:感性认识排比句的特点及其表达作用。(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积累描写景物的古诗词,激发课外阅读兴趣。教学重难点积累描写景物的古诗句,认识排比句的特点和作用。教学方法:合作探究交流积累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口语交际教学目标:通过口语交际,调动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能力。一、导入新课谈话引入:春天

38、已经悄悄地来了,你从什么地方感受到了春的气息?春天来了,你们想出去找找春天吗?今天我们就商量商量,怎样才能快乐、安全、有意义地找到春天、感受春天。二、读课题,明要求1自读课题,弄明白说话的主题是什么。(春游计划)2围绕这个中心,要说清楚哪几个要点呢?时间、地点。准备工作。开展的活动。(1)采摘花朵(示例)(2)爬山1(3)仔细观察春天的各种景物。3除了书上提到的这几个方面,你觉得还有必要说清楚什么。(自由补充)三、分小组讨论1提出要求围绕中心话题进行讨论。分工合作,团结协作。学会倾听做好记录,形成书面计划草案。可以用表格的形式进行。时间地点活动内容准备工作分工其它2自由组合,并选出组长。3进行

39、讨论。4各小组进行汇报。5评一评:取长补短,统一意见,形成班级的春游方案。6全班交流,由全班同学共同议定一个内容丰富又切实可行的春游方案,你的方案是什么呢?对同学说一说吧!四、课堂小结第二课时习作指导教学目标观察校园一处景物再把观察到的景物写下来。在观察中学会描写景物的方法。教学重点认真观察一处景物,并按照一定的顺序写出景物的特点。一、导入新课谈话引入:春天来了,校园也呈现出不同于以往的生机,同学们在课前仔细观察了校园。你觉得我们的校园美吗,最美的是什么。(自由发言)想把这些美用笔记录下来吗?二、读题,明要求1自读题目,弄清写作的内容和要求。2梳理内容:校园的一处景物别处的景物发生在校园的一件

40、事明确要求:顺序清楚,内容具体,语句通顺。三、指导选材1典型性:写一处景物,选择最美的、自己观察得最仔细的。2新颖:善于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四、习作提纲指导1可先总写景物特点。2主体部分可以按地点变化和季节变化为顺序去描写景物,做到语言通顺,优美3选择有代表性的景物作细致描绘。4具体写一种景物时可从不同的角度去写。(比如视觉、嗅觉、听觉、形、色、味、声等)5结尾:可写一写自己对景物的感受或评价。五、相互交流1分小组交流自己的构思,在交流中得到启发。2提出自己在思考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六、拟定草稿,及时修改1教师指导,及时发现优点和问题。2部分学生完成后,选择一篇较为典型的文稿做点评,肯定优点,指

41、出问题,然后对自己的作文进行修改。七、小结归纳由学生总结借鉴其他同学的好的写法。第三课时教学目标: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来描写一种事物。积累有关风景名胜的古诗句,想象每个诗句的含义,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分享资源的习惯。积累本单元要求认读和记忆的词语,并能正确地读写。教学重点:能具体明白地描写生活中观察到的景物或者由此引发的联想。初步认识排比句的特点及其表达作用。一、复习导入检查读“词语盘点”里的词语,有选择地听写。二、我的发现1分角色读对话。2说说小林和小东发现了什么?3读句子,回到课文中去找这些句子,再读一读,说说这样的句式有什么好处?4全班交流。5摘抄。6想一想:我们在哪些

42、课文中也读到过这样的句子。三、日积月累1自由朗读诗句。2说说自己读懂了意思的诗句,提出难以理解的诗句。3教师点评释义。4比一比,看谁背得多,看谁背得快。5谈谈读后总的感受。(比如,这些诗句内容上的一个共同特点是什么?你最喜欢哪句诗?简要谈谈理由)四、宽带网1自读。看图,读文,说说从中了解的知识。2小组交流:说说自己了解的五岳和五湖。3拓展知识:搜集或下载资料,遨游祖国的山山水水。4集体交流:图片附文交流,或者就图片口头介绍,或者借助投影仪口头介绍。教学反思:第二单元恳单元学习教材简析本组教材是以“以诚待人”为专题编写的,包括中彩那天万年牢尊严和将心比心四篇课文。本组课文的语言简洁生动,叙事条理

43、清楚,尤其是对人物语言、行动、外貌等描写,十分逼真,这些都是孩子们学习语文的好材料。教学本组课文时,要让学生潜心读书,走进文本,充分感知故事内容,与文本中的人物进行对话,并通过揣摩、品味作者对人物语言、行动及外貌描写等词句,感受人物的思想品质,体会作者的表达方式。本单元还安排了语文园地二,包括“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和“趣味语文”。通过交流讨论,指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让学生接受以诚待人的道德教育,做一个真诚的人。学习目标课题内容简说中彩那天本文主要写的是父亲意外中奖,得到一辆奔驰汽车,却面临一个道德难题,最后在没人知情的情况下,父亲毅然把奔驰汽车还给真正的获奖者库伯的事,展

44、示了父亲崇高的精神境界。万年牢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位父亲真诚地做人、做事的故事,赞扬了父亲认真、实在、止直的品格。尊严本文讲的是石油大王哈默年轻时,以自己的言行维护了个人尊严,赢得了别人的尊重,从而改变了自己命运的故事,告诉我们,只有尊重自己,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尊严是人生巨大的财富。将心比心本文通过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的两个小故事,揭示了令人深思的人生哲理一一要想得到别人的宽容和鼓励,自己就要先去宽容和鼓励别人。会写28个生字,会认20个生字,正确读记“教导、沉重、耽误”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通过人物语言、动作、外貌等描写表现人物的表达方法。丰富语言积累,受到诚信美德的熏

45、陶。学习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作者通过人物语言、动作、外貌等描写人物特征的描写技巧,并学习作者细致描写、有序叙述的表达方法,体会其表达技巧的精妙之处。3.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感受人物美好的道德情操,接受诚信美德的熏陶。7*.万年牢23课时12课时7.尊严23课时12课时8*.将心比心语文园地二教法与学法45课时教学本组课文,对于字词的学习,教师应倡导个性化识字,鼓励交流经验,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本单元的重点在于人物的刻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关键词、关键句进行重复朗读、揣摩,学习通过语言、动作、神态、外貌等描写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感受人物品德的高尚5中彩那天

46、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认识本课的6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面的词语:财富、修理厂、名牌、方式、赠给、拥挤、道德、难题、彩票、存根、号码、回忆等。(二)过程与方法: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父亲”诚实、守信的品质,懂得“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这句话的含义。(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想象人物的心理活动,体会情感。教学重点:理解“父亲”从不愿意把大奖还给同事,到最后还给同事的矛盾经过,体会课文中“母亲”说的话的含义。教学难点:理解“父亲”面临的道德难题。教学方法:理清作者思路,复述课文。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会写14个生字,会认6个生字。

47、能正确读写“拮据、梦寐以求、馈赠”等词语。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1板书课题:强调“中”的读音和“彩”的写法。2过渡导入学习课文。二、检查预习,顺情引导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指名轮读课文,教师根据学情相机指导。三、创设情境,启发疑问以感情朗读的方法,学习36自然段,指导学生在阅读中提出问题。1创设情境:体会“我”中彩之后的兴奋与激动,并有感情地朗读4、5自然段。2启发疑问:再读4、5自然段,试着提出问题,初步学习联系生活实际提问。3学法尝试:以第6自然段巧妙过渡,引导学生在读书过程中边读边想解决问题,进一步学会提问。四

48、、渗透学法,边读边想以多读多想的读书方法,学习78自然段,引导学生一句句读通课文,初步理解“父亲”面临的“难题”,为深入理解课文做好铺垫。1学生自己阅读,尝试解决在上一阶段读书过程中提出的问题:父亲到底面临怎样的难题?2针对学生阅读中的困惑,师生交流读书方法,帮助学生一句句读通课文。3学生尝试运用学到的读书方法,自己阅读,边读边想,初步理解父亲面临的难题。4再读课文,并大胆质疑,为深入学习做好铺垫。五、布置作业1抄写本课生字词。2把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理解父亲面临的道德难题,了解父亲面对和处理这个问题的方法。理解“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的含义。3引

49、导学生体会叙事条理清楚,首尾照应的表达方式。教学重点: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同时,懂得诚实、讲信用是人的精神财富,它比物质财富更珍贵的道理。一、复习检查二、重点语句,深入探究1在师生共同读书学习辩论的过程中,渗透“拥有诚信就等于拥有一大笔财富”的思想。2深入思考“父亲有没有理由留下这辆车?为什么又没有留?”3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认真读书,在学生思辨的基础上理解为什么是“道德难题”,从而充分认识父亲的高贵品质。4“理解中彩那天父亲打电话的时候,是我家最富有的时刻。”和“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的含义。”(向学生推荐三次逃票五次、七遍等小故事,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诚信,理解重点句的含

50、义。)三、疑难探究1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我们家六口人全靠父亲一人工作维持生计,生活很拮据。母亲常安慰家里人:“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这一句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如何理解?这是全文的中心句。它出自“我”的母亲之口。尽管家里经济拮据,但她人穷志不穷,追求精神上更可贵的东西。2父亲是汽车修理厂的技工,技术精湛,工作卖力,深得老板的器重。他梦寐以求的是能有一辆属于自己的汽车。“梦寐以求”说明了什么?“梦寐以求”说明父亲对拥有汽车的渴望。3天放学回家,我看见城里最大的那家百货商店门前挤满了人。原来,一辆崭新的奔驰牌汽车将以抽奖的方式馈赠给中奖者。如何理解这句话?这句话交代百货

51、商店将以抽奖方式将一辆崭新的奔驰牌汽车馈赠给中奖者,这是故事的起因。四、想象写话当库伯派人把汽车开走后,“我”和爸爸、妈妈是怎样的心情,可能有些什么对话,说一说,再写下来。五、学习生字(重点是字形)如:“德”:用“十四人一条心”的口诀帮助学生记忆,强调“心”上有一短横。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自己创编记字口诀,使学生快乐识字、写字。六、课外延伸今天,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许多关于彩票的故事,请同学们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自由组合,通过查找资料、采访等方式,展开研究性学习。e板书设计凸梦寐以求,屮彩得车父亲“母亲:诚实、讲信用是财富烦恼开车、高兴还车:教学反思:6万年牢教学目标:知识与技

52、能:认识本课8个生字。过程与方法:通过课文的研读,体会父亲做事认真,做人实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诚实,讲信用是人的精神财富,它比物质财富更珍贵的道理教学重点与难点:通过课文的研读,体会父亲做事认真,做人实在。教学重点:想想课文围绕父亲做糖葫芦讲了哪几件事?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父亲做事认真、实在,联系生活实际和同学交流读后的体会。教学方法:自主阅读探究解疑教学难点:体会三处“万年牢”的内在关系,学会为人做事的道理。教学准备:1找做事认真、讲诚信的故事。2、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读一读课文前面的提示语,质疑课题(设计意图:了解阅读的要求,激起阅读期待,明确学习本文的目的要求。)1板书课题:万年

53、牢(学生齐读课题)2谈话质疑:教师:读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万年牢是什么意思?万年牢指什么?)3请同学们带着以上问题来读课文。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万年牢”1通读课文,读准字音,遇到不理解的词语查阅工具书解决。2认读词语:多音字:把、闷、削理解词义:走街串巷、掉皮损伤、耽误、甩糖风、掺假、赚钱。3质疑问难,师生共同研讨解决。4理清文章脉络。(思考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列出一个写作提纲)三、针对课文,独立思考1课文围绕父亲做糖葫芦讲了哪几件事?2课文中三处出现“万年牢”这个词语,想想分别是什么意思?3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说说父亲给你留下了哪些印象?对父亲的言行作出评价。(设计意图:引导

54、学生对文中的关键词句进行深入体会。)四、围绕学生对“父亲”的评价再次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注意着重抓住下列语句体会父亲高尚的商业道德。1“早晨起来,父亲去市上买来红果”说明父亲采购当天最新鲜的果品作为材料,对买来的材料又经过严格的挑选,“有一点儿”这一句反映了父亲做生意是那么认真和实在。2对于制作工艺更是一丝不苟,闷火、洗石板、串葫芦、拉丝、蘸糖,“吃一口让人叫好”“不怕冷、不怕热、不怕潮。”3父亲的手艺出了名被一家老板邀请去当伙计,每月有工钱,由于父亲看不惯老板变着法儿赚钱的生意经,不到一年就辞去了这份工作,反映了父亲凭着良心做买卖,不做亏心买卖的商业道德。五、讨论交流上述问题(设计意图:引导学生

55、读议结合,感悟理解“万年牢”o)1第一处的“万年牢”是指什么?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为什么叫“万年牢”?(这里的“万年牢”是指父亲所做的糖葫芦工艺高、质量好,体现在蘸糖均匀,还不怕冷、热、潮)这样的产品靠的是实在和诚信,必定会成为经久不衰的产品,因此称它为“万年牢”o)这种“万年牢”的糖葫芦,父亲是怎么做出来的?(选料的讲究,每一个环节的一丝不苟。)小结:正是因为父亲做糖葫芦认真仔细,有“万年牢”的产品质量,所以他的糖葫芦才能经久不衰。(板书:产品)有感情地朗读,读出父亲的自信和自豪。2第二处的“万年牢”是指什么?什么叫正道?(凭着良心做买卖)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我们身边的人是如何“凭着良心做买卖

56、的”?父亲是如何走正道的?画出文中与此有关的词语。(抓住“不满意、看不下去、不听、嫌、辞去工作”,体会父亲生意认真实在)“万年牢”指什么?(认真实在做出来的产品会受到顾客的信赖,凭着良心做买卖赢得众多的回头客,这是生意的万年牢。)(板书:生意)有感情地朗读,读出父亲的真诚和正直。3第三处的“万年牢”又指什么呢?体会父亲教我做人要做可靠、实在的人。(从产品、生意上的“万年牢”引申到做人的道德准则上来,一个具有诚实可靠品质的人也是“万年牢”o)(板书:人品)有感情地朗读,读出父亲对我的谆谆教诲。4这三处的“万年牢”之间有什么联系?启发学生懂得:万年牢的产品质量赢得生意的万年牢,万年牢的生意靠的是诚

57、实、守信的万年牢的人品,只有万年牢的人品才能做出万年牢的产品。这三次万年牢之间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六、讨论父亲受雇于老板这件事(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发表各自的看法,以提高认识能力。)1老板的这种生意经好不好?2他这样做会带来什么结果?七、拓展阅读读一篇与本文内容相关的文章。C板书设计仮产品:工艺高、质量好万年牢,生意:好的产品受信赖人品:诚实、守信教学反思:7尊严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二)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文中描写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的句子,从中感悟人物形象,能懂得什么是尊严。教

58、学重点:认识本课生字词语,能找出文中描写人物神态、动作和语言的句子,体会人物的品质。教学难点:体会什么是尊严,学习通过描写人物外貌、动作的语言,表现人物的品质。教学方法:品读感悟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面呈菜色、疲惫不堪、捶背”等?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教学重点:1.理清文章脉络,初知文意。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导入同学们,古人有”饿死不吃嗟来之食”的名言,讲做人要有尊严。今天老师介绍给大家的是一位外国的年轻人,从他的行为和做法中,会给我们很多新的启示。学生自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质疑问难。想一

59、想,课文只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检查生字新词的认读和理解。师生共同解决疑难问题。指名分节朗读课文。指名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短文只要写了一个逃难的年轻人,在饥肠辘辘的情况下,没有接受人们送给他的食物,而是执意用自己的劳动,换取了事物,赢得了做人的尊严)课堂作业抄写生字新词。概括地写出课文的主要内容。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体会文中描写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的句子,从中感悟人物形象,懂得什么是尊严。2懂得做人的道理,时刻维护自己的尊严。教学重点:懂得做人的道理,时刻维护自己的尊严。一、开门见山,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尊严。(板书课题)二、整体感知,引导质疑请我们来回忆一下,想一

60、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学生回答)教师讲述:是呀,这个叫哈默的年轻人,他曾经和一群逃难者来到一个小镇上。年轻人衣衫褴褛,面容憔悴,疲惫不堪,此时,他是多么希望能够美美的吃上一顿饱饭啊!可是,当杰克逊大叔递给他食物时,年轻人却坚持先劳动再吃饭。二十年后,这个年轻人住进了豪华的别墅,拥有让所有美国人乃至全世界都为之羡慕的财富!他成为了美国石油大王。引导质疑:听到这里,你有什么想说的或想问的吗?(学生质疑)让我们赶快走进课文,去寻找答案吧!三、深入朗读,品味词句1创设情境,体会饥寒。课件出示录像片段,教师讲述:在一个寒冷的冬天,滴水成冰,刺骨的北风无情地逼迫着路上那一群衣衫褴褛的逃难人,他们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