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山镇重大食品安全事_第1页
茂山镇重大食品安全事_第2页
茂山镇重大食品安全事_第3页
茂山镇重大食品安全事_第4页
茂山镇重大食品安全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茂山镇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应 急 预 案 1 总 则1.1编制目的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处置食品安全突发事件,保障公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建立科学高效、规范有序的食品安全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制定本预案。1.2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国发200423号)、云南省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和昆明市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及相关的卫生法律法规。1.3 工作原则 坚持预防为主、常备不懈,做到严密防范,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坚持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做到统一指挥、政令畅通,分工协作、责任明确;坚持依法规范

2、、依靠科学,建立完善应急体系,形成反应敏捷、保障有力、社会动员的工作机制;坚持防治结合、以防为主,平战结合、应急为主、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群专结合、以专为主。1.4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禄劝辖区内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人体健康严重损害的食品安全事件应急处理工作。1.5食品安全事件概念食品安全事件是指突然发生、对社会公众健康造成或可能造成严重损害的重大食品安全事件、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突发食品安全事件。16食品安全事件分级按食品安全事件的性质、危害程度和涉及范围,食品安全事件分为四级。1.6.1特别重大食品安全事件()(1)造成伤害人数100人以上,并出现死亡病例的;(2)

3、造成10例以上死亡病例的;(3)事件危害严重,影响范围涉及2个以上州(市)级行政区域的;(4)国家食品安全委员会认定的特别重大食品安全事故。1.6.2重大食品安全事件()(1)造成伤害人数100人以上,未出现死亡病例的;(2)造成10例以上死亡病例的;(3)事件影响范围涉及2个以上州(市)级行政区域的;(4)省食品安全委员会认定的重大食品安全事件。1.6.3较大食品安全事件()(1)造成伤害人数30-99人,未出现死亡病例的;(2)事件影响范围涉及镇级行政区域内2个以上乡(镇);(3)造成伤害人数30人以下,但事故发生在学校或幼儿园、全镇重大活动期间;(4)市食品安全委员会认定的较大食品安全事

4、件。1.6.4一般食品安全事件()(1)造成伤害人数30人以上,未出现死亡病例的;(2)镇食品安全委员会认定的一般食品安全事件;2 组织机构与职责2.1 成立由相关科室为成员的食品突发事件应急工作组,在镇人民政府、县食品突发事件应急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负责职责范围内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和协调工作。2.2 工作组下设综合组、督导组综合组:由相关科室人员组成,主要职责是在工作组的领导下收集、分析和综合有关食品安全检测信息,提出预警建议;组织、协调和实施突发事件应急工作预案;突发事件发生时,组织协调相关部门联动和配合;建立突发事件处理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向有关责任人提出处理意见;组织撰写总结

5、报告;及时与镇食品安全突发事件领导小组办公室联系,报告有关情况。督导组:由相关科室人员组成,主要职责是深入现场,调查取证、收集突发事件第一手信息资料,根据事件的势态,必要时依法采取行政强制措施,向工作组报告现场情况,提出相关的措施建议,根据综合组的决定,迅速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事件蔓延。3 报 告3.1 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发生食物中毒事件单位、卫生院及其他法定报告人,收治中毒病人的医疗机构为责任报告单位,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医务人员为责任报告人。3.2 报告内容。食物中毒报告内容包括:发生食物中毒事件的单位、地址、时间、中毒人数、主要临床表现、可疑食物、处理情况、联系电话等。3.3 接报

6、。负责接受食物中毒报告的单位,应当按照食物中毒事件报告登记表上的项目,详细询问和登记食物中毒情况。应告知报告者,除及时抢救患者外,要保护好现场,保留可疑中毒食品和患者吐泻物。同时要根据报告者提供的信息,向第三方进行事件核实。核实后,按规定程序和时限向有关部门报告。 3.4 报告时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报告机构、医疗卫生机构和有关单位发现属于突发公共事件的食物中毒后,应在2小时以内向镇卫生局报告。镇卫生局在接报2小时内向镇人民政府和县卫生局报告。3.5 报告方法。发生30例及以上病例的食物中毒事件、或其他需要实施紧急报告的食物中毒事件,均须进行应急报告制度,并应随时报告势态进展情况。应同时按以

7、下方式报告:电话报告:接报部门应当在对中毒事件核实无误后,在2小时内以电话和传真形式报告镇卫生局;镇卫生局在接到报告2小时以内以电话和传真形式报告镇人民政府。网络直报:疾控中心为网络直报单位。.1初次报告:在对中毒事件核实无误后2小时内,按卫生部网络直报项目,制作并填写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初次报告记录单,经主管领导批准后,进行网络直报。.2程序报告:从初次报告后当天起,每24小时内将事件的发展和调查处理工作进程进行一次报告,按卫生部网络直报项目,制作并填写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程报告记录单,经主管领导批准后,进行网络直报。.3结案报告:在对事件调查处理结束(结案)后2小时内,应对本起事件的发生、发展、

8、处置、后果等进行全面的汇报和评价,按卫生部网络直报项目,制作并填写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结案报告记录单,经主管领导批准后,进行网络直报。书面报告.1镇卫生监督员应在完成现场初步调查和处理后24小时内,将事件的基本调查和处理情况以书面形式向县卫生局和相关部门进行初步报告,内容应包括:.1.1事件简要情况(接报时间、发生单位及地址、事件发生经过);.1.2患者情况(发病时间、中毒人数及死亡人数、中毒人员的主要表现及严重程度、患者就诊地点及救治情况);.1.3可疑食品情况(可疑中毒食品、加工单位及地址、进食时间、进食人数);.1.4样品采样情况(包括患者、食品、从业人员等环节涉及的样品);.1.5已采取的

9、控制措施及效果(可疑中毒食品的封存、追回和销毁食品、进行生产场所的消毒,预防中毒危害扩大的其他措施);.1.6事件初步印象。.2在对事件调查处理结束(结案)后24小时内,应对本起事件的发生、发展、处置、后果等进行全面地汇报和评价,以书面形式向镇人民政府和上级卫生主管部门进行最终报告。.2.1事件概况:接报过程、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中毒人数、主要中毒表现、大致经过以及报告等情况。.2.2调查对象与方法:调查人员组成、包括个案、现场、实验室在内的调查对象的确定与选择、调查的样本数、调查的内容、方法及数据统计处理方法等。.2.3调查内容:事件发生单位的基本情况;中毒患者临床表现,包括症状、体征及潜

10、伏期;事件流行病学特点,包括罹患率、发病时间、地点和人群分布情况;可疑中毒食品生产经营各个环节;现场实验室检验方法和结果。.2.4分析与讨论:事件特征,发病与进食餐饮和食品间关系,中毒食品污染环节,中毒的原因等;.2.5结论:事件是否属于食物中毒,肇事者、中毒人数、中毒餐饮、中毒食品及中毒原因等。3.6 其他报告。接到跨区域的食物中毒事件报告,应立即通知有关辖区的卫生行政部门,属中毒事件发生死亡病例或者可疑投毒的,报告人应当立即报告辖区内公安部门。 4 食物中毒的分级及响应在镇人民政府和上级部门的统一领导和指挥下,开展食物中毒的卫生应急处理工作。4.1属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食物中毒事件(

11、级)由卫生部负责应急响应。4.2属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食物中毒事件(级)由云南省卫生厅负责应急响应。4.3属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食物中毒事件(级)由昆明市卫生局负责应急响应。4.4属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食物中毒事件(级)由镇卫生局负责应急响应。 5 调查与处理5.1 食物中毒与处理的目的查明食物中毒事件和发生经过.1确定食物中毒病例;.2查明中毒食品;.3确定食物中毒致病因素(病原);.4查明造成食物中毒的原因(致病因素来源及其污染、残存或增殖原因)。提出并采取控制食物中毒的措施;对中毒患者进行抢救和治疗;收集对违法者实施处罚的证据;提出预防类似事件再次发生的措施和建议;积累食物中毒资料

12、,为改善食品卫生管理提供依据。5.2 赴现场前的准备人员准备 指派与工作量相适应的食品卫生监督人员赴现场调查,必要时应配备流行病学、毒理学、检验或其他部门有关人员协作前往。采样用品 采样用的刀、剪、勺、镊子、夹子、吸管等。 调查用表和记录单准备 食物中毒个案调查登记表、调查结果汇总表、现场卫生检查笔录、询问笔录、采样单、卫生监督意见书、卫生行政控制决定书等卫生监督文书。取证工具准备 照相机、录音机、摄像机等。 现场快速监测设备 食物中毒快速检测箱、毒物快速分析设备等。参考资料准备 食品相关法律法规、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其他有关专业技术参考资料等。其他准备 有条件可备一些化学性、动物性食

13、物中毒的特效解毒药,以及现场检测处理装备等物资。5.3 对病人采取的紧急救治处理中毒发生后,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救治病人并保全中毒线索:停止食用可疑中毒食品;在用药前采集病人血液、尿液、吐泻物标本,以备送检;积极救治病人,加速体内毒物清除:.1可采取催吐、洗胃、导泻、灌肠、利尿、服活性炭等方法加速肠道内毒物的排除。在医院外,可用手指或汤匙刺激咽后壁诱发呕吐。但对昏迷、抽搐未控制、强烈呕吐、腹泻、消化道损伤的患者要注意清除毒物的适应症;.2对症治疗:控制惊厥、抢救呼吸衰竭、抗休克、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保护重要器官功能、预防治疗继发感染等;.3特殊治疗:包括血液净化疗法、拮抗剂和特效解毒剂使用等。5

14、.4 现场调查调查场所.1食物中毒调查现场包括食物中毒发生地和肇事者所在地。其中食物中毒发生地包括:中毒患者所在地;中毒患者治疗单位所在地;中毒食品流入地;其他与食物中毒事件发生有关的地点。.2肇事者所在地与事件发生地跨区域的,应及时将中毒情况通报有关辖区卫生部门,请求参与或配合调查并按以下原则分工:事件的调查由肇事者所在地食品卫生监督部门负责;患者治疗单位由所在地食品卫生监督部门协助进行个案调查;中毒食品流入地和其他与事件发生有关地区的食品卫生监督部门协助进行卫生学调查;对调查分工有争议的,由两地共同的上级食品卫生监督部门决定解决方案,或由其直接进行调查。现场流行病学和卫生学调查.1现场调查

15、内容包括:对事件发生单位基本情况的调查;对患者、共同进食者和其他相关人员的个案调查;对可疑食品加工现场的卫生学调查;对可疑食品进行现场快速检验和实验室检验;根据调查资料提出初步中毒原因分析结果;提出防止中毒扩散的方法的措施等。.2调查步骤与方法:到达现场后,首先应对接报的情况进行核实,进一步了解中毒发生的经过和简要情况,包括进食时间、进食物质、进食人数、中毒人数、中毒的主要症状、中毒事件的进展情况、已经采取的紧急措施等。.3事件发生单位基本调查内容包括:人员和病人分布情况;饮用水情况;食品供应情况;其他情况。.4个案调查内容包括:调查对象应包括有共同饮食史的中毒患者和非患者;食用和未食用过可疑

16、食品,与中毒发生有流行病学关系的其他人员,如厨师、原料处理人员和食品采购人员等。应尽可能调查到上述的所有对象,如发病人数较多,可先随机选择部门人员进行调查;调查人员应向患者详细了解有关发病经过,重点观察与询问患者自觉症状、精神状态、临床表现以及呕吐、排泄物性状、发病时间、可疑饮食进餐时间、可疑中毒食品及食用量等,记录在食物中毒事件个案调查登记表上。对首发病例要进行更详细的调查,了解他所知道的有关食物来源、加工方法、加工过程(包括食用的原料和配料、调料、食品容器)、存放条件和食用方法、进食人员及食用量等情况;由两名以上食品卫生监督员进行个案调查,须符合下列要求:第一项调查内容均须根据被调查对象的

17、回答如实进行填写,字迹清楚,不要缺项,因故不能填写的项目应注明原因;对调查表中的事项,需要具体描述的,应以文字表达;需要选择的,在其后的横线上或备选“”上打“”,空余项应打“”,不要留空白;对发病者一般调查发病前72小时内摄入食物的情况,对未发病者调查相应时段内的进食情况;发病的食谱调查应尽可能具体到食物品种,确因回忆不清而不能详细调查的,应予注明;临床及实验室结果和可疑致病因素两项内容,可在收到实验室报告后,由调查人员进行补填;患者的中毒表现、临床检查、救治措施及其效果,应向治疗单位调查,须同时收集中毒患者的就诊记录材料;采集患者的呕吐物、排泄物、肛拭子、血液、尿液等,在调查人员到达前治疗单

18、位应采集、保留上述样本。治疗单位没有采集的,应进行现场采集;调查结束时应让被调查人签字确认;被调查人员不能签名的,应由知情成年人代签,并应注明原因;被调查人为未成年的,应由知情监护人同时签名;根据个案调查情况初步判断可疑中毒餐饮、食品、来源及其中毒病因。.5卫生学调查:根据事件发生的特点和对患者调查的资料初步判断中毒病因,围绕可疑中毒食品进行以下环节的卫生学调查:食品原料的来源和卫生状况;可疑中毒食品的工艺配方;食品生产至食用前整个加工过程和现场环境,尤其应注意分装、储存的条件、时间及使用的工具和用具;接触可疑中毒食品从业人员的健康状况(有无健康证、近来病史等)、培训情况及卫生习惯;其他与可疑

19、中毒食品有关的生产经营环节;.5.1向食品生产的主管人员和负责人详细了解可疑食物从原料到产品的整个卫生管理情况,包括原料的来源、配方、工艺、流程、包装、储存、运输、供应等环节。应将可疑食物各加工操作环节绘制成操作流程图,注明各环节加工制作人员的姓名,分析并标出可能存在或产生问题的加工环节及其对食品质量的影响。.5.2沿着生产的流程,对可疑食品加工制作过程进行现场勘察,重点检查食品原料的来源、成分、质量、使用方法、保质期、包装完好程度、贮存环境等;检查配料、加工、包装、运输、储存等生产过程是否存在直接或间接污染环节;检查加工方法是否能够杀灭或消除可能致病因素;检查食品贮存条件是否符合卫生要求;检

20、查生产车间的消毒隔离和其他卫生管理制度;查阅生产过程中的相关记录等;.5.3选择最了解事件情况的有关人员(包括患者),请他们回忆可疑食物的生产加工过程是否存在工艺或方法改变情况,是否发现原料、辅料、水或食品在制作中出现过变色、变质、异味和其他异常情况,是否发生原料和食品受到过污染,是否发现生产过程中的压力、温度出现异常,仪器设备、工具、环境的消毒过程是否按规定进行等。必要时通过观察其实际加工制作的情况或食品加工时间及温度的实际测定结果,对可疑食品加工制作环节进行危害分析;.5.4了解接触可疑中毒食品的从业人员的健康状况,查看其是否持有健康证、身体状况是否良好、近来是否患病,同时要检查其上岗时间

21、、食品卫生知识培训情况,还要检查其个人卫生状况和习惯,看其衣物是否整洁、是否留长甲等;.5.5根据上述现场勘察情况,结合食品卫生知识,选择并采集食品(配)料、食品加工设备、工(容)具等样品进行检验;.5.6对现场调查过程中发生的食品污染和违反法律、法规的情况进行记录,必要时使用照相机、摄像机等现场取证。.6现场样本的采集:要根据已经得到中毒事件流行病学特点和卫生学调查结果,初步确定应进行现场或实验室的项目,有针对性地采集现场样品,以便能够明确找到中毒食品。现场采集的样品包括:可疑食品的剩余部分、半成品和原料;生产设备上的残留物;食品加工工具、用具及食品容器、餐饮具、抹布、操作人员双手等接触食品

22、物品的涂抹样;中毒患者的大便、血液、尿液、呕吐物或洗胃水等;从业人员粪便、肛拭子、咽拭子、疮疖脓液等;其他与食品中毒有关的可疑样品等。.6.1采样品种:应根据患者出现的临床症状和检验目的选择样品种类。可疑食品和剩余部分、半成品和原料为必须采集的样品;患者的呕吐物要尽量采集。另外,对腹泻患者要注意采集粪便;对发热患者注意采集血液样品;对可疑化学性食物中毒应采集血液和尿液;无剩余可疑食物时,应采集生产设备上的残留物,食品加工工具、用具、饮具及食品容器、餐饮具抹布、操作人员双手等接触食品的涂抹样等;.6.2采样要求:送微生物检验时用具必须是无菌的,并以无菌操作进行采样;样品须放置在合适的容器中密封,

23、并须冷藏,应在短时间内送检;对规模较大的食物中毒事件至少采集1020名具有典型临床症状患者的检验样品,同时采集部分具有相同进食史但未发病者的同类样品作为对照;.6.3采样方法:应参考下列方法采样:在采取肉类和肉制品时,应从各个不同部位采样500g;在桶腌渍和盛装的食品,要由上、中、下各部采取;腌渍品应取100200ml盐汁,放在另一容器中;鱼类样品可采取数份,大鱼可采二三个不同部位;其他固体食品应在各个不同部位采样200500g;流体及半流体须在充分搅拌后采取200g左右;中毒者的粪便、呕吐物每人采50100g,尿液3050ml,取清洁中段尿,洗涤水100200ml,静脉血510ml,无菌采样

24、;其它样品应根据检验需要,视情况采集可能含有毒物质的部分。比如,在征得家属同意的情况下,对病死者尸体样品取相关部位(胃肠内容物、脏器、淋巴结及血液等)各1020g。.6.4.特殊情况时的采样;如果样品必须的,不管病人是否已经使用过抗生素,也不管设备、工具是否已进行过消毒,均须按常规采样;.6.5样品的现场检测:对化学性中毒食品,有条件时,尽可能用快速检验方法在现场进行定性检验,以协作诊断,为抢救病人提供依据;.6.7样品保管与送检:不能进行现场检测的样品应当:样品必须贴上标签,填写名称或编号、时间、地点、数量、现场条件、采样人等,做到严密封闭包装,置冰箱内保存,温度通常控制在4左右,并应在4小

25、时内送至实验室,如无条件时,在样品采集和运送途中应用冰壶冷藏;如发现容器可能影响检验结果时,应在检验报告上注明;送检材料必须注明材料数、重量、采样条件(容器是否灭菌、有封印)、样品名称,采样时间,送检时间;为使化验室明确样品的送检目的,应注明送检理由,食物中毒情况以及食物中毒可疑原因等;化验室接到样品必须签字,注明接到时间,并应立即进行化验。.7事件现场临时控制措施.7.1保护现场,封存中毒食品或可疑中毒食品;.7.2封存被污染的食品用工具,用具和设备,并责令进行清洁消毒;.7.3暂时封锁被污染的与食物中毒事件相关的生产经营场所;.7.4责令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追回已售出的中毒食品或可疑中毒食品;

26、.7.5对已明确的中毒食品进行无害化处理或销毁。.8防止事件危害进一步扩大的措施:.8.1停止出售和摄入中毒食品或疑似中毒食品;.8.2当发现中毒范围仍在扩展时,应立即向镇人民政府报告。发现中毒范围超出本辖区时,应通知有关辖区的卫生行政部门并向共同的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8.3如有外来污染物,应同时查清污染物及其来源、数量、去向等,并采取临时控制措施;.8.4如中毒食品或疑似中毒食品已同时供应其他单位,应追查是否导致食物中毒;.8.5根据事件控制情况的需要,建议政府组织相关部门采取相应的控制和预防措施;.8.6其他有关措施实验室检验.1根据中毒患者临床特点和流行病学资料分析结果,尽快推断可疑

27、致病因素范围,确定检验项目;.2按照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及时对采集的样品进行检验;.3检出致病菌或毒素的,应对致病菌及毒素进行分型,并按规定进行鉴定并长期保存菌株;.4必要时,以可疑中毒食品样品进行动物毒性实验,在现场应急情况下,可采用简易动物毒性试验;.5加强与其他实验室的联系和合作,当遇到困难时,及时请求保证和支持。调查资料的处理与分析.1分析患者特征的临床表现:根据已得到的进食了解中毒食品或可疑中毒食品患者的资料,统计分析发病的潜伏期,计算各种临床症状与体征的发生频率,确定中毒患者特征性的临床表现,以此作为确定病例的主要依据之一。.2分析中毒事件的流行病学特点:.2.1将病例发病时间制作成

28、频数分布图或频数分布表,分析病例发病时间的分布特点,用于确定可能的致病因素;.2.2将病人年龄分组,分析病人发病的年龄特点,用于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2.3将病例发病场所或地点制作成区域分布图,分析病例发病地区分布特点及其联系,用于确定发病的波及范围。.3分析事件可能的发生原因:根据现场卫生学调查资料、中毒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结果以及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分析和确定食物中毒的致病因素、中毒食品及其来源、中毒原因、中毒时间、地点和影响范围等,以指导救治患者和进一步开展的调查及中毒控制工作。食物中毒的确认.1食物中毒诊断标准总则:食物中毒诊断标准主要以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及患者的潜伏期和中毒特有表现

29、为依据,中毒的病因根据实验室结果确定。.1.1中毒患者在相近的时间内均食用过某种共同的中毒食品,未食用者不中毒,停止食用中毒食品后,发病很快停止。.1.2潜伏期较短,发病急剧,病程亦较短。.1.3所有中毒患者临床表现基本相似。.1.4一般无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传染。.1.5食物中毒的确定应尽可能有实验室诊断资料,但由于采样不及时或已用药或其他技术、学术上的原因而未能取得实验室诊断资料时,可判定为原因不明食物中毒,必要时可由三名副主任医师以上的食品卫生专家进行评定。细菌性和真菌性食物中毒诊断标准总则:食入细菌性和真菌性中毒食品引起的食物中毒,即为细菌性食物中毒或真菌性食物中毒,其诊断标准总则主要依据

30、包括:.1流行病学调查资料;.2患者潜伏期和特有的中毒表现;.3实验室诊断资料,对中毒食品或与中毒食品有关的物品或患者的标本进行检验的资料。5.4. 3动物性和植物性食物中毒诊断标准总则;食入动物性或植物性中毒食品引起的食物中毒,即为动物性或食物中毒,其诊断标准总则主要依据包括:.1流行病学调查资料;.2患者的潜伏期和特有的中毒表现;.3形态学鉴定资料;.4必要时应有实验室诊断资料,对中毒食品进行检验的资料。.5有条件时,可有简易动物毒性试验或急性毒性试验资料。化学性食物中毒诊断标准总则:食入化学性中毒食品引起的食物中毒,即为化学性食物中毒,其诊断标准总则主要依据包括:.1流行病学调查资料;.2患者潜伏期特有的中毒表现;.3如需要时,可有患者的临床检验或辅助、特殊检查的资料;.4实验室诊断资料,对中毒食品或与中毒食品有关的物品或患者标本进行检验的资料。致病物质不明的食物中毒诊断标准总则:食入可疑中毒食品后引起的食物中毒,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