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江苏低碳经济继续教育试题_第1页
2012年江苏低碳经济继续教育试题_第2页
2012年江苏低碳经济继续教育试题_第3页
2012年江苏低碳经济继续教育试题_第4页
2012年江苏低碳经济继续教育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序号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题型单选题单选题单选题单选题单选题单选题单选题单选题单选题单选题单选题单选题单选题单选题单选题单选题单选题单选题单选题单选题单选题单选题单选题单选题多选题多选题多选题多选题多选题多选题多选题多选题多选题多选题多选题多选题多选题多选题多选题多选题多选题多选题多选题多选题多选题多选题47、48495051525354555657585960

2、6162636465666768697071727374757677787980、多选题多选题判断题判断题判断题判断题判断题判断题判断题判断题判断题判断题判断题判断题判断题判断题判断题判断题判断题判断题判断题判断题判断题判断题判断题判断题判断题判断题判断题判断题判断题判断题判断题判断题题目在()召开的第一次世界气象会议上,科学家们将全球变暖问题提上了科学研究的日程。自产业革命以来,高度依赖()的技术成为各产业的主导技术。()是人类历史上首次以法规的形式限制温室气体排放。国际气候博弈的本质是()之争。气候变化问题从科学议程向国际政治议程的真正转变始于()。()率先提出了“低碳经济”的概念。低碳的

3、关键影响因素是(),即“碳生产力概念”。()主导全球气候变化合作,支持建立温室气体总量贸易体系。产业结构升级的发展趋势是()。各国的碳排放具有阶段性特征,这种特征可以用()来表示。()是应对气候变化和低碳转型的核心内容。()的低碳发展模式主要致力于发展生物质能以及相关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是碳金融的原生产品。太平洋东部和中部的热带海洋的海水温度异常地持续变暖,使整个世界气候模式发生变化,这被称之为()欧盟的低碳转型重点落脚于()。世界能源系统以化石能源为主,()是实现经济发展与减缓气候变化目标的重要途径。从全球来看,未来碳排放增强主要来自于()。环保部周生贤部长指出低碳经济的实质是()。201

4、0年4月1日实施的关于低碳转型方面的法律是低碳经济是一种经济行为,除了需要法律规范、规划引导外,更多的是需要()。政府财政补贴节能减排的方式是先行工业化国家在人均GDP处于300010000美元的阶段,均有一个较长时间的经济高速增长,()。我国发展核电能源受到的约束是一个国家的()会给能源消耗和产业布局带来深远影响。气候变化可能产生的影响和危害有()以下选项能反映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历史进程的是()各国应对气候变化的策略表现为()低碳经济的核心特征是()低碳经济的核心要素是()2006年欧洲能源战略绿皮书中指出,应对气候变化的综合行动主要包括()属于日本的能源气候政策的是()低碳经济的要素中属于“

5、经济发展阶段”的是()印度国家行动中,与低碳经济密切相关的活动有()新能源又称非常规能源,主要包括()日本开发核能主要关注的问题是()人类活动导致可以长期存在于大气的温室气体包括()碳金融指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有关的金融活动,主要包括()按照碳金融原生产品的来源划分,碳金融市场可以分为()碳锁定的不利后果包括()2007年10月28日修订通过的节约能源法主要调整了哪些方面的内容?()促进低碳转型的主要途径有()我国产业结构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影响一国人均能耗基本水平的因素有()针对城市在温室气体排放的地位和作用,城市应承担温室气体排放重要责任的原因有()解决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带来的能源供需矛盾

6、的途径有()为什么说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必然选择?()我国调整产业结构的主要举措有()现阶段我国的新兴产业种类主要有()1979年,MW0第一届世界气象会议提出全球变暖问题。1989年,联合国44/207号决议:为人类的当代和未来世代保护全球气候。从中长期来看,气候变化问题有可能成为促成能源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的一个契机。1850-2005年主要国家的历史累积排放情况中,欧盟27国的累积排放量多于美国,居世界第一。气候变化问题的国际博弈是由气候变化问题的本质所决定的。“发展低碳经济”是“解除碳锁定”的同义语,其内涵小于减缓气候变化。发展低碳经济,是一场涉及生产模式、生活方式、价值

7、观念和国家权益的全球性革命。低碳发展对于不同国家具有相同的含义。低碳经济发展必须遵循产业发展的客观规律。发展低碳经济必定会限制特定产业的引进和发展。低碳经济与低碳社会的区别与各个国家碳排放结构差异有关。德国长期以来一直是在风能利用上的领导国家。京都议定书中确定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气候辩护领域“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碳生产力是单位GDP产出的碳排放,可以用来衡量一个经济体的效率水平。美国主导全球气候变化合作,支持建立温室气体总量贸易体系。碳关税是指对高耗能产品的出口征收特别的二氧化碳排放关税,是一种特殊的边境调节税。为对付气候变化而采取的措施,包括单方面措施,不应当成为国际贸易上的任意或

8、无理的歧视手段或者隐蔽的限制最早提议征收碳关税的是法国总统萨科齐。碳关税的主张引起发展中国家对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担忧,因而遭到许多国家反对。京都议定书确立了量化的减排目标和减排时间表,但由于美国没有参加而不具有广泛性。低碳经济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新进程。发展低碳经济是一场涉及生产模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国家权益的全球性革命。在我国节能和提高能效已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十二五”规划,并制定国内统计、监测、考核办法。产品的节能和提高能效指的是同样的产品,通过节能和提高能效可以达到碳排放减少的目的。碳排放多数来自于工业发展主要是为了改善人民生活,属于发展排放。规划引导是中国促进低碳转型过程中最常用的政策

9、手段,但是国外却是以法律手段来促进低碳转型。科学技术水平可以决定能源的使用效率。发展低碳经济根本上是一种市场行为,因此发挥市场的作用降低低碳转型的成本日益成为一种趋势。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也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的重大机遇伴随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不仅是能源需求总量增加,更重要的还在于投资巨大基础设施能源、交通、通信、市政、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相对紧缺,所以政府要倡导节约的消费模式,并率先垂范。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唯一方向。备注答案选项一选项二选项三选项四选项五选项六CA.巴厘岛B.多伦多C.日内瓦D.哥本哈根BA.生物能源B.

10、化石能源C.石油能源D.海洋能源AA.京都议定书马拉喀什协蒙特利尔议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DA.自由权B.生命权C.生存权D.发展权BA.1979年的日.内988年的多伦989年的海牙989年的联合国大会第49届会议AA.英国B.德国C.美国D.日本CA.总体经济产曲体经济产出单位经济产弹位经济产出的生物燃料消耗量AA.奥巴马的新欧盟的能源气3本的能源印度的能源气候政策DA.农业-基础产农业-轻工业农业-基础产农业-轻工业-基础产业-重化工业-高附加值加工业CA.碳生产力B.碳锁定C.碳排放弹性指能源消费碳排放强度BA.产业结构B.技术进步C.发展模式D.消费模式AA.巴西B.南非C.韩国D.

11、日本DA.碳汇交易B.碳权交易C.碳指标交易温室气体排放权之为()。CA.拉尼娜现象海滨气候现象厄尔尼诺现埶带海洋气候现象AA.产业升级和以低碳技术创强化低碳社会发展新能源产业BA.绿色经济、轻促进节能、.提低碳经济、科技发展、合理使用BA.发达国家B.发展中国家.工业发达国J农业发达国家BA.提高能源利.用I高能源利用U建清洁能涮造清洁能源结构和改变能源使用属性CA.清洁生产促循环经济促可再生能源节约能源法DA.科技发展提升提高工业技公民素质提经济措施进行引导CA.现金支持、人现金支持、技贴息、直接政策优惠、技术支持DA.此时产业结此时产业结.构匕时产业结.构匕时产业结构呈现“重化工业”特征

12、AA.铀矿资源经能源密度低,常常涉及到目前难以形成对传统能源的有效替代DA.资源禀赋B.地理环境C.生产模式D.消费模式ABCDA.造成海平面J影响农业C.影响水资源影响人体健康ACDA.公约文本马拉喀什协京都议定书哥本哈根谈判阶段ABCDA.经济实力的技术市场的角执掌制定温團际贸易规则主导权的争夺BCDA.零碳排放B.低碳排放C.高碳生产力.阶段性特征ABCDA.经济发展阶资源禀赋C.技术进步因素I费模式ABCDA.提高能源效毅展可再生殲捕获D.封存(CCS)技术研发ABDA.新国家能源朧源长期发展清洁能源及环境能源技术革新计划草案ABCA.产业结构B.人均收入C.城镇化水平.技术发展水平A

13、CDA.绿色行动B.福田蓝图C.国家太阳能改善能源效率的国家行动ABCDA.核能B.太阳能C.地热能D.生物质能ACA.核燃料的供核燃料的技术核能开发的安核能开发的效率问题ABCDA.二氧化碳B.甲烷C.氧化亚氮D.卤代碳氢化合物ABCDA.对低碳技术和温室气体排放对不承担约束对气候变化受害方的资金补偿BDA.基于指标的市基于配额的市基于产品的市基于项目的市场ABCDA.造成社会对可以大为美形成产业垄断导致价值单一化BCDA.全面落实了污!全了节能篦善了促进节I化了法律责任ABCDA.调整产业结构强化节能和促进低碳技控制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ABCDA.生产结构不合产业组织结产业技术结梯三产业及高技术产业、环保产业等发展落后ABCA.国家情况B.消费模式C.工业结构D.人口素质ABCDA.保护和改善生提高能源安篡现可持续增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