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保障培训_第1页
能源保障培训_第2页
能源保障培训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优势:燃料矿产和丰富水能资源,能源矿产探明可采储量(不包括铀)约占世界总储量的11%,居世 界第三,水能资源则居世界第一。若以单位国土面积的拥有量计算,每平方千米的能源矿产 资源高出世界陆地平均水平约60%,是世界能源矿产资源丰度较高的国家之一3。2.2资源劣势(1)人均拥有量少、结构落后。尽管中国能源资源丰度较高但以人口平均值计算拥有的 数量却很有限,只有230t左右,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51%;中国矿物燃料资源中的现代能 源矿种-石油和天然气所占比重仅为2.3%,而世界能源资源的平均水平却高达21%,显然中 国能源禀赋无法支撑化石能源为主导的能源利用模式。2004年第三次全国石油、天然气资

2、 源评估表明,石油资源总的来说不乐观,可采储量约为67亿t,可采资源探明率约为44.7%,石油产量预计在20102020年间仅能维持1.8亿t/a的水平。天然气资源情况比较乐观,天 然气资源量达47万亿m3,可采储量预测可达14万亿m3,虽不及前苏联(107.24万亿m3)、 美国(40.43万亿m3)、伊朗(35.37万亿m3),但与加拿大(13.75万亿m3)、沙特阿拉伯(13.73 万亿m3)基本相当4。(2)空间分布不均。中国能源资源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区域化特征,矿物能源资源的80%左右 分布在北方,而人口稠密的华东、华中和华南仅占有全国能源资源总量的20%。油气主要集 中在东北和西北

3、,2004年石油基础储量为24.9亿t,其中海域储量占总量的11.7%,近90%石油 储量分布在陆地。各省分布很不均匀,石油储量超亿t的黑龙江、新疆、山东、河北、辽宁、 吉林、陕西七省占全国总量的75.7%,其中黑龙江、新疆、山东三省储量占全国总量的51%。 天然气基础储量为25 292.55亿m3,新疆、陕西、内蒙古、四川、青海五省占全国75.2%,其 中新疆储量占全国第一位为5675.35亿m3,占全国的22.4%。煤炭主要集中在华北地区,煤炭 基础储量为3 373.4亿t,主要分布于山西、内蒙古、陕西、云南、贵州,五省占全国70.3%,其 中山西占全国第一位为1 040亿t,占全国的30

4、.8%(图1)。水力资源相对集中在西南地区,主要 富集于金沙江、雅碧江、大渡河、澜沧江、乌江、长江上游、南盘江红水河、黄河上游、湘 西、闽浙赣、东北、黄河北干流以及怒江等水电基地,四川、西藏和云南是全国水力资源技 术可开发量最丰富的三省(区)。3中国能源生产与消费3.1能源生产与消费概况能源生产与消费是能源保障问题的基本出发点。2004年中国一次能源生产总量为18.4 亿t标准煤,消费总量为19.7亿t标准煤。一次能源生产中,煤炭比重高达76%,石油、天然 气及水电三者仅占24%;一次能源消费中,煤炭比重最高近70%,石油、天然气及水电三者 仅占30%。煤炭、天然气、水电以国内供应为主,因此三

5、者的生产结构与消费结构基本相似, 石油对外依存度较高,其消费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高于其在一次能源生产中的比重。能 源消费主要集中在工业行业和生活消费,分别占70%和11%。煤炭90%以上都集中在工业 行业,电力70%在工业,10%在生活消费。石油消费也是主要集中在工业行业,但是在工业行 业消费的比重远低于煤炭和电力,占总量的50%,而在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所占比重高 达26%,远高于煤炭和电力的比重(表1)。3.2能源生产与消费的地区差异中国能源生产与消费的地区差异主要表现在三方面:首先,能源生产地区差异很大;其次,能源 消费同样存在很大的地区差异;第三,能源生产空间与消费空间高度分离。能

6、源生产的集中程 度远高于能源消费的集中程度,前六位的能源生产省份占总量的57.5%,前十二位集中了全国 80%的生产量;消费集中度相对要低得多,前六位的能源消费省份占总量的38.3%,前十二位集 中了全国60%多的消费量。山西、山东、黑龙江、内蒙古、河南、陕西是目前我国重要的 能源生产基地,集中分布于北方地区。河北、广东、山东、辽宁、江苏、山西是中国重要的 能源消费中心,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图2)。能源生产中心与消费中心高度分离的特点是我国 能源保障的重要现实基础,要想实现我国能源产消的地区平衡,必然需要建立庞大的能源运输 系统。5中国能源生产与使用安全5.1能源生产与生态环境能源生产为国民经

7、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物质基础,同时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影响。中 国能源生产的生态影响突出表现在煤炭开采过程中的生态影响与水电站建设过程中的生态 影响两方面。地表塌陷和地下水资源破坏是煤炭开采过程中的主要生态影响据不完全统 计,中国因煤炭开采引起的地表塌陷面积大于45万hm2,平均每开采1万t煤引起的地表塌 陷为0.2hm2。煤炭开采过程还会破坏地下水径流大量排除地下水,山西省煤炭开采对水资 源的破坏影响及评价表明,山西每挖1t煤损耗2.48t水资源。从1949年到2004年,山西共 挖煤约77亿t,损失水资源达191亿氏山西每年挖5亿多t煤,使12亿m3的水资源遭到破 坏,这相当于山西省整个引黄

8、河水入晋工程的总引水量。据统计,山西采煤对水资源的破坏 面积已达20352km2,占全省总面积的13%。水电站的建设所产生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它对 泥沙、河道、大气、水体变化、鱼类和生物物种、文物和景观造成巨大影响和大规模水库移 民如三峡工程蓄水位为175m时,淹没耕地面积数量达299.97km2,工程移民高达120万人7。 能源生产对环境的破坏已经受到了高度重视,以水电建设为例,2003年以来西南水电 之争使高层决策更加全面考虑水电开发的利弊,十一五规划中水电发展战略从以前的“积极 发展水电”改为“在保护生态基础上有序开发水电”。5.2能源消费与生态环境中国80%原煤直接燃烧,而煤炭利用技术水

9、平和装备能力不高,难以适应环境保护的要 求,由此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大部分的大气污染和相当一部分的水污染都直接或间接来 自于煤炭的燃烧和加工。2004年全国二氧化硫排放量2255万t,烟尘排放量为1095万t,其 中有近90%以上的二氧化硫和70%以上的烟尘是燃煤造成的8。我国能源消费的最大污染 表现在二氧化碳排放,我国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在2002年高达9.53亿t,仅次于美国。其中以 燃煤排放占到总量的80.1%,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表5),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已经对全球 气温变暖产生了重要影响。能源使用的安全性已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十一五规划对资源环 境规定了几项约束性指标如单位国内生产总值

10、能源消耗十一五期间降低20%、主要污染物 排放总量减少10% (主要污染物指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提高 4.2%、综合利用率提高到60%9,这些指标的实现将提高我国能源使用的安全性。6结论综上所述,中国近年来的能源保障重点集中在能源供应保障层面上。我国能源资源品种 齐全、总量可观、人均拥有量少、结构落后且空间分布不均,能源生产与消费空间高度分离, 立足于这样的现实我国建立起了庞大的能源保障体系,煤炭、石油已经形成了铁路、公路、 水路、管道等多种运输方式并存的格局,其中铁路占最重要的地位;天然气以管道运输为主, 电力市场已经形成了区域和跨区域的电力市场格局。但是,我国能源供应保障体系还无法满 足快速经济发展对能源的需求,能源“四荒”(煤荒、电荒、油荒、气荒的出现凸显了能源供 应保障的不足与压力。对能源使用安全尽管已经引起了高度重视,但由于现实经济的压力和 认识上的不足采取的实质性措施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