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概每章名词解释_第1页
药概每章名词解释_第2页
药概每章名词解释_第3页
药概每章名词解释_第4页
药概每章名词解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名词解释第一章:绪论药:本义,治病的物品指某些有化学作用的物质特指火药芍药的简称泛指能使人改过迁善,有益身心的东西药物: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疾病的物质药品: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 有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药食同源:许多食物即药物,它们之间并无绝对的分界线中药与食物是同时起源食品:指各种供人食用或者饮用的成品和原料以及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但 是不包括以治疗为目的的物品。*保健食品:作为食品的一个种类,既可以是普通食品的形态,也可以使用片剂、胶囊等 特殊剂型,除具有食品的一般功能外,还含有一定量的生理活性物质(多经提取、分离、浓

2、缩或人为添加),能调节人体的功能而具有特定的功能和特定的食用人群,对食用量有一定 规定,标签及说明书可以标示保健功能。药学:以现代化学、医学为主要理论指导,研究、开发、生产、销售、使用、管理用于预 防、治疗、诊断疾病的药物的一门科学。药典:一个国家记载药品标准、规格的法典,一般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主持编纂、颁 布、实施。第二章:中药,生药,天然药物化学中药:依据中医学的理论和和中医临床经验,应用于医疗保健的药物。西药:按照西医理论体系使用的化学药、生物制品、天然药物。生药:来源于植物、动物和矿物的新鲜品或经过简单的加工,直接用于医疗保健或作为医 药用原料的天然药物。天然药物:动植物和微生物原

3、料发展形成的,具有生理活性的产物的总称,近年来又指在 现代医学理论体系指导下使用的,来自于自然界植物、动物和矿物中的非化学单体的药物。本草:记载药物的书籍中药学:专门研究中药的基本理论和各种中药的品种来源、采集、性能、功效能、临床应 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等知识的一门学科。生药学(pharmacognosy):是应用植物学、动物学、植物化学、药物分析学、药理学及 本草学等学科理论知识和现代技术研究生药的基源鉴定、生产加工、活性成分、药理作用、 品质评价及资源利用等问题的科学。DNA分子鉴定(identification by DNA molecularmarker):指通过比较。分子的差异 来

4、鉴别生药的物种。天然药物化学(medicinal chemistry of natural products):运用现代科学理论与方 法研究天然药物中化学成分的一门学科。有效部位:在中药化学中,常将含有一种主要有效成分或一组结构相近的有效成分的提 取分离部分,称为有效部位。有效部位群:含有两类或两类以上有效成分的中药提取或分离部分。挥发油:为一类可随水蒸气蒸馏出来的与水不相混溶的油状液体的总称。提取:选择适宜的溶剂和适当的方法,将目的化学成分尽可能完全地从天然药物中提取 出来,而杂质尽可能少地被提出的过程。*溶剂提取法:指根据天然药物中各化学成分的溶解性能,选择对有效成分溶解度大而对 其他成分

5、溶解度小的溶剂,用适当的方法将所需化学成分尽可能完全从药材组织中溶解提出 的方法。第三章:药理学药理学(Pharmacology):阐明药物有何作用,作用如何产生,以及在体内的变化规律的 一门学科。药效学(Pharmacodynamics):研究在药物影响下机体功能如何发生变化,即药物效应动 力学药动学(Pharmacokinetics):是研究药物本身在体内的代谢过程,即药物在机体内的吸 收、分布、代谢、排泄过程,称为药物代谢动力学【后补充:是研究机体对药物的处置过程 的科学,即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及排泄的过程和血药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的科学。】药物作用(drug action

6、):是指药物小分子与机体细胞大分子之间的初始反应,药物作用 的结果是产生药理效应(pharmacological effect),表现为机体生理、生化功能的改变。兴奋(Excitation):机体在药物作用下使其器官、组织的生理、生化功能增强称为兴奋, 引起兴奋的药物就称为兴奋药。抑制(Inhibition):使机体生理、生化功能减弱则称为抑制。引起抑制的药物就称为及 抑制药局部作用(Localfunction):药物在吸收入血以前在用药局部产生的作用全身作用(systemicaction)/吸收作用(Absorptiveaction):药物经吸收进入全身循环后 分布到作用部位产生的作用直接作

7、用(Directaction)/原发作用(primaryaction):药物对直接接触的组织器官而产生 的作用。间接作用(Indirectaction)/继发作用(secondaryaction):由直接作用所引起的其它器 官的效应。药物作用的选择性:很多药物在适当的剂量时选择性地在某个或某些组织或器官发生作 用,而对其它组织或器官很少或几乎不发生作用。药物治疗的双重性:指药物的治疗作用与不良反应。治疗作用(Therapeuticaction):药物作用于机体后,有可能产生多种药理作用,其中 对防治疾病有利的作用,即为治疗作用。*对因治疗(Etiologicaltreatment):消除原发治

8、病因子对症治疗(Symptomatictreatment):改善疾病症状补充治疗(Supplementtherapy):补充营养物质或内源性物质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 ADR):不符合用药目的并引起患者生理生化过程紊 乱的危害机体的反应。药源性疾病(Drug-induced disease): 难以恢复的不良反应副作用(side effect):在治疗剂量引起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作用。毒性反应(toxic reaction):由于用药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引起的严重不良反应。*急性毒性(acute toxicity):循环、呼吸及神经系统毒性慢性毒性(chronic

9、 toxicity):肝、肾、造血器官及内分泌器官毒性特殊毒性:致癌(carcinogenesis);致畸(teratogenesis);致突变(mutagenesis)。变态反应(allergic reaction):又称过敏反应,是药物引起的免疫反应,反应性质与 药物原有效应无关,无法使用拮抗剂解救。继发反应(secondary reaction):是继发于药物治疗作用之后的不良反应。后遗效应(after effect):停药后血浆药物浓度下降至阈浓度以下时残存的药理效应。特异质反应(idiosyncrasy reaction):少数病人由于遗传因素对某些药物的反应发生 改变。*非特异性作

10、用:通过简单的物理化学反应发挥药理作用。受体(receptor):首先能识别周围环境中微量的化学物质(如药物、递质、激素),并 可与之选择性结合通过中介的信息放大系统,触发后续的生理反应或药理效应的细胞成分, 它是存在于细胞膜、细胞浆内或细胞核上的大分子蛋白质(或糖蛋白)。配体(ligand):与受体特异性结合的生物活性物质,受体均有相应的内源性配体。可以 分为内源性活性物质(神经递质、激素和自体活性物质)和外源性活性物质(药物)。配体 也称作“第一信使”。激动剂(agonist):既有亲和力又有内在活性的药物,它们能与受体结合并激动受体而 产生效应*完全激动剂(full agonist):较

11、强的亲和力和较强的内在活性内在活性(a =1)。部分激动剂(partialagonist):有较强的亲和力,但内在活性不强(0a 1),即表现部分 阻断作用。反向激动药(inverseagonist)或负向拮抗药(negativeantagonist):这类配体与受体结 合后可引起受体的构象向非激活状态转变,因而引起与原来的激动药相反的生理效应。拮抗剂(antagonist):有较强的亲和力,而无内在活性(a =0)的药物。拮抗药与受体结 合但不激活受体。量效关系:药理效应与剂量在一定范围内成比例关系。量效曲线:以药物浓度为横坐标,以药效为纵坐标作图所得的曲线量反应:药理效应强弱连续增减的量变

12、。用具体数量或最大反应的百分率表示。质反应:药理效应只能用全或无,阴性或阳性表示。必需用多个动物或多个实验标本以 阳性率表示。如死亡、惊厥、麻醉等出现或不出现。无效量:不出现效应的剂量。最小有效量:能引起药理效应的最小剂量。最大有效量:引起最大效应(Emax)而不引起中毒的剂量。半数有效浓度(EC50)或半数有效剂量(ED50):引起50%阳性反应或50%最大效应的浓 度或剂量。致死量:引起死亡的剂量半数致死浓度(LC50)量或半数致死量(LD50):引起半数动物死亡的浓度或剂量。吸收:指药物自给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首过消除(first-pass elimination): 口服吸收的某些

13、药物,在首次通过肠粘膜及肝 时,可经受代谢灭活,致使进入体循环的药量减少,此现象称为首过消除(首过效应、首卡 效应)。分布:指药物自用药部位吸收后,通过各种生理屏障随血液循环向各组织器官(组织、 细胞间液和细胞内液)转运的过程。血脑屏障(blood brain barrier):血管壁与神经胶质细胞形成的血浆与脑细胞外液间的 屏障和由脉络膜丛形成的血浆与脑脊液间的屏障。血脑屏障(blood brain barrier):血管壁与神经胶质细胞形成的血浆与脑细胞外液间的 屏障和由脉络膜丛形成的血浆与脑脊液间的屏障。代谢:指药物在体内发生的化学变化,或称生物转化排泄:指药物及其代谢物经机体的排泄器官

14、或分泌器官排出体外的过程。生物半衰期(Half life time):生物效应下降一半所用的时间。血浆半衰期:血药浓度下降一半所用的时间。生物利用度(bioavailability, F):指药物经血管外途径给药后经过首过消除后,吸 收进入全身血液循环的相对量。血浆清除率CL:每单位时间内能将多少升血中的某药全部消除(L/min或h)稳态血药浓度(steady state concentration, Css):血药浓度处于一定水平的连续波 动。此时给药量和消除量达到平衡。毒理学:研究毒性物质对机体的有害作用及其发生、机制、结果以及危害因素的科学。 主要用于对外源性物质的安全性评价和危险性评估

15、。药物毒理学(drug toxicology):研究药物的毒性、入侵途径、中毒机制和病理过程, 它是为诊断、治疗、预防中毒及制定有关卫生标准提供依据的一门学科。第四章:药物化学药物化学:关于药物的发现、发展和确证,并在分子水平上研究药物作用方式的一门学科。临床药物化学:研究药物理化性质、杂质来源、体内代谢、变化规律等,为制定质量标准、 剂型设计和临床药学研究提供依据,合理应用药物。化学制药工艺学:研究药物合成路线及工艺条件,提供合成设计水平,发展新原料、新工 艺、新技术、新方法和新试剂是主要内容。实现药物的产业化。药物设计学:发现具有进一步研究、开发价值的先导化合物(lead compound

16、),对其进 行结构改造和优化,创造出疗效好、毒副作用小的新药。改造现有药物或有效化合物以期获 得更有效、安全的药物。药效团:指的就是符合某一受体对配体分子识别所提出的主要三维空间性质要求的分子结 构要素,包括物理化学特征和空间排布。具有某一特定药效团的分子,也就具有了与某一特 定受体结合的主要性质,就会显现出某种生理活性。定量构效关系(Quantitive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ops,QSAR):将化合物的结构 信息、理化参数和生物活性进行分析计算,建立合理的数学模型,研究构-效之间的量变规 律,为药物设计,先导化合物的结构优化和结构改造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

17、*组合化学是一门将化学合成、组合理论、计算机辅助设计及机械手结合一体,并在短时间 内将不同构建模块用巧妙构思,根据组合原理,系统反复连接,从而产生大批的分子多样性群 体,形成化合物库(compound library),然后,运用组合原理,以巧妙的手段对库成分进行筛 选优化,得到可能的有目标性能的化合物结构的科学。高通量筛选(High throughput screening,HTS)技术:指以分子水平和细胞水平的实验方 法为基础,以微板形式作为实验工具载体,以自动化操作系统执行试验过程,以灵敏快速的 检测仪器采集实验结果数据,以计算机分析处理实验数据,在同一时间检测数以千万的样品, 并以得到

18、的相应数据库支持运转的技术体系,它具有微量、快速、灵敏和准确等特点。化学信息学:从各种信息资源中提取有用的数据,将数据转化为信息,再将信息转换成有 效的知识,以加速新药先导化合物的发现合转化。合理药物设计:指依据生命科学研究中所揭示的包括酶、受体、离子通道、核酸等潜在 的药物作用靶点,再参考其内源性配基或天然底物的化学结构特征来设计药物分子。药物作用的生物靶点:与药物结合的受体生物大分子的统称Me-too药:药物作用于酶或受体,结构类似的药物,尤其带有相仿药效构象的化合物, 应可与同一酶或受体作用,理应产生类似的药效。利用已知药物的作用机制和构效关系的研 究成果,在分析已知药物的化学结构的基础

19、上,设计合成该药物的衍生.物、结构类似物和结 构相关化合物,并通过系统的药理学研究,所产生的新药与已知药物比较,具有活性高或活 性类似等特点的新药,有别于完全照抄他人化学结构的“仿制药”。耐受性试验:初步了解试验药物对人体的安全性情况,观察人体对试验药物的耐受及不 良反应。药代动力学试验:了解人体对试验药物的处置,即对试验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消 除等情况。血脂:血液中所含有的脂质及与载脂蛋白形成的脂蛋白。第五章:药物分析全面质量管理(QC):从各个环节全面保证、控制与研究提高药品的质量,实现药品的全 面质量控制。药物分析学(pharmacoanalysis):研究和发展药物质量控制方法与技

20、术的“方法学科”。药品质量标准:指国家对药品质量、规格及检验方法所作的技术规定,是药品生产、供应、 使用、检验和药政管理部门共同遵循的法定依据。“凡例” (General Notices):解释和正确地使用中国药典进行药品质量检定的基 本原则,“凡例”把与正文、附录及与质量检定有关的共性问题、需要明确的问题,以及采 用的计量单位、符号与专门术语等,用条文加以统一规定,以避免在全书中重复说明。5.ICH:人用药品注册技术国际协调会议(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Harmonisation of 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Registrati

21、on of Pharmaceuticals for Human Use)GL(Good Laboratory Practice, GLP):药品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提高药品 临床前研究的质量;指药品在实验室研究阶段质量控制的有关规定。GCP (Good Clinical Practice, GCP):药品临床试验管理规范GMP (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 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SP (Good Supply Practice, GSP):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CFDA: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鉴别(Identification):依据药物的化学结构、

22、理化性质、生物学特性进行某些化学 反应,或测定某些物理常数或色谱、光谱特征,判断已知药品及其制剂的真伪。中药制剂:指以中药为原料按中医药学理论基础配伍、组方,以一定制备工艺和方法制 成一定剂型的药物制剂。有规格、用法和用量,又称中成药。体内药物分析:通过分析的手段了解药物在体内数量与质量的变化,获得药物代谢动力 学的各种参数和转变、代谢的方式、途径等信息的分析方法学。第六章:药剂学剂型(dosage form):适应治疗或预防的需要而制备药物应用形式。剂型是药物临床使用 的最终形式。制剂(preparation):剂型确定以后制备的药物应用形式的具体品种。料(excipients):在制剂中除

23、了具有活性成分的药物外,还包括其它成分,这些成分 统称为辅料。药剂学(Pharmaceutics):研究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和合理应用 的综合性技术科学。药物递送系统(drug delivery system, DDS):指将必要量的药物,在必要的时间内 递送到必要的部位的技术,其目的是将原料药的作用发挥到极致,副作用降低到最小。生物技术药物:指采用DNA重组技术或单克隆抗体技术或其他新生物技术研制的基因、核 糖核酸、酶、蛋白质、多肽、多糖药物。物理药剂学(physical pharmaceutics):运用物理原理、方法和手段,研究药剂学中有 关剂型、制剂的处方设计、制备工

24、艺、质量控制等内容的边缘学科。生物药剂学(biopharmaceutics):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的机制及 过程,阐明药物因素、剂型因素和生理因素与药效之间关系的边缘学科。工业药剂学(Industrial pharmacy):研究药物制剂工业生产的基本理论、工艺技术、 生产设备和质量管理的科学。药用高分子材料学(polymers in pharmaceutics):主要介绍药剂学的剂型设计和制剂 处方中常用的合成和天然高分子材料的结构、制备、物理化学特征以及其功能与应用。药代动力学(pharmacokinetics):采用数学的方法,研究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与排 泄的体内经时过程与药效之间关系的学科临床药剂学(clinical pharmaceutics):以患者为对象,研究合理、有效、安全用药等 与临床治疗学紧密联系的新学科,亦称(广义的)调剂学或临床药学。是从治疗疾病观念出 发来认识药品的一门应用科学。片剂(Tablets):指一种或一种以上的药物,添加一定的辅料均匀混合后压制而成的 片状制剂。稀释剂(Diluents):用来增加片剂的重量或体积,亦称为填充剂(Fil1ers)。湿润剂(moistening agent):指本身无粘性,但能诱发待制粒物料的粘性,从而达到 制粒、压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