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解析版)_第1页
2.2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解析版)_第2页
2.2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解析版)_第3页
2.2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解析版)_第4页
2.2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册科学精讲精练2.2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知识点填写:L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2.声音发生的条件:振动;声音传播的条件: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声音传播的方 式:声波。【注意】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之前的声音传播不受影响,故可以听到声音,说明声音的传播 没有停止,振动可能停止振动一定会发声,但发出的声音人耳不一定能听到;如果物体不振动,就一定不会发出 声音3,在15的空气中,声音传播的速度为340米/秒。【注意】相同温度下,一般是固体中声速最快,液体中次之,空气中最慢(真空中声速为零) 4.回声:在传播过程

2、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的声音叫作回声。回声的传播速度与原声相 同。同步练习(基础).如下图,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会屡次被弹开。这个实验是用来探究()A.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B.声音产生的原因C.音调是否与频率有关C.音调是否与频率有关D.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答案】B【详解】解答:此题中音叉正在发声,乒乓球接触后会被弹开,说明了音叉是振动的,因此本实验 用来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 一只电铃放置在玻璃罩内,接通电路,电铃发出声音,当用抽气机把玻璃罩中的空气全部抽掉时,将发生()A.电铃的振动停止了B.只见电铃振动,但听不到声音C.电铃的声音比原来更加响亮D.不见电铃振动,

3、但能听到声音【答案】B【详解】(1)如图所示的实验,喇叭发声时,纸屑在纸盆上跳动,该现象说明:声音是由物 体振动产生的。(2) 2如图所示的实验中,把正在发声的手机悬挂在广口瓶里,用抽气机抽掉广口瓶 内的空气,我们发现,随着广瓶内的空气逐渐变少,铃声逐渐变小,最后儿乎听不到铃 声,这个实验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3)如图所示,从瓶口吹气时,瓶内空气柱振动产生声音。同步练习(声速计算类型)L (2021 天津益中学校八年级期中)有一段长为17m的装满水的铁管,将耳朵贴在装满 水的铁管一端,在另一端敲一下,能听到几次声音?(:声音在铁、水和空气中的传 播速度依次为5100m/s、1

4、500m/s和340m/s。人耳能分清前后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要大于 0.1s)()A. 1次B. 2次C. 3次D. 4次【答案】A【详解】声音在铁、水、空气中传播17m所用的时间分别为s 17mL = =0.003s1 匕 5200m/ss 17m 八i= =0.011s-v2 1500m/ss 17m 匚4=0.05sv3 340m/s由三次时间比拟可以看出,相差不到0.ls,所以人耳是分辨不出来的,只能听到混在一起 的一次声音。应选Ao2. (2020湖北武昌八年级期中)为了催促司机遵守限速规定,交管部门在公路上设置了固 定测速仪。如下图,测速仪向汽车发出两次超声波信号,第一次发出信号到

5、接收到反射 回来的信号用时0.9s,接受到第一次反射信号的同时发出第二次信号,第二次发出信号到 接收到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1.1s,假设测速仪发出两次信号的时间间隔是1.1s,超声波的速 度是340m/s,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测速仪/、A.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距测速仪306mB.汽车两次接收到信号时位置相距68mC.在该测速区内,汽车的速度是34m/sD.在该测速区内,汽车正在向测速仪靠近【答案】C【详解】A.汽车收到第一次信号时,经过的时间为二;x09s = 045s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距测速仪5/=v Z/=340m/sx0.45s=153m 故A错误;B.汽车收到第二次信号时

6、,经过的时间为Z2= xl.ls=0.55s汽车接收到第二次信号时,距测速仪S2-v /t2=340m/sx0.55s=187m汽车收到两次信号距离测速仪的距离差s=S2s/=187m-153m=34mC.汽车在两次信号的间隔过程中行驶了 34m;假设测速仪发出两次信号的时间间隔是Lis, 那么34m共用时间为一二A,2+力= l.ls-0.55s+0. 45s=ls 汽车的车速为,s 34m.v = =34m/stf Is故C正确;D.由选项AB可知,S2s/,在该测速区内,汽车正在向测速仪远离,故D错误。应选C。(2020湖北江岸八年级期中)如下图是交管部门在公路上设置的限速牌和固定测速

7、仪,测速仪发出并接收超声波脉冲信号,根据发出和接收到的信号间的时间差,测出被测 物体的速度。汽车向放置在道路中间的测速仪匀速驶来,测速仪向汽车发出两次短促的超 声波信号。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经汽车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0.5s,第二次发出 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经汽车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0.4s,假设测速仪发出两次信号的时间间隔 是0.85s,超声波的速度是340m/s,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rwiiArwiiA.汽车第一次碰到信号的位置距测速仪170mB.汽车两次碰到信号的位置相距为34mC.该汽车在这段时间内没有超速行驶D.汽车两次碰到信号的时间间隔为0.85s【答案】C【详解】A.测速

8、仪第一次发出超声波到达汽车处所用的时间?/=- x0.5s=0.25s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汽车距测速仪sj=v 声力=340m/sxO.25s=85m 故A错误;B.测速仪第二次发出超声波到达汽车处所用的时间 ?2=-x0.4s=0.2s 汽车接收到第二次信号时,汽车距测速仪52=v 声,2=340m/sx0. 2s=68m 汽车两次碰到信号的位置相距为5,=57-52=85m-68m=17mCD.两次碰到信号的时间间隔f=AZ-r/+/2=0.85s-0.25s+0.2s=0.8s汽车的车速为fv = -=21.25m/s=76.5km/ht 0.8s限速牌上最大速度是80km/h,此时

9、汽车的速度小于最大速度,所以该汽车在这段时间内没 有超速行驶,故C正确,D错误。应选Co(2020四川绵阳一模)假设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在钢轨中的传播速度为必 有人用锤子敲了一下钢轨的一端,另一人在另一端听到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为3以下说法 中正确的选项是()A.声音沿钢轨从一端传到另一端时间为一 岭一匕B.声音沿钢轨从一端传到另一端时间为一 岭一Wc.钢轨的长度为 匕一匕D.钢轨的长度为(也-刃)t【答案】C【详解】CD.设钢轨的长度为3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时间L h=vi声音在钢轨中传播的时间为Lt2=时间间隔V2所以钢管的长度故C正确,D错误;AB.声音从钢轨从一端传到另一端所用时间为

10、L t2= V2-Vl =V2故AB错误。应选Co5.(2021 北京通州八年级期中)图所示为北京天坛公园里堪称声学建筑奇观之一的圜丘。 当游客站在圜丘顶层的天心石上说话时,会感到声音特别洪亮。以下关于声音变得特别洪 亮的解释中正确的选项是()A.声音变成了超声波B.圜丘周围上装有扩音器C.同心圆结构可以提高声音的音调D.反射的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声音得到了加强【答案】D【详解】AC.声音振动的频率不变,故音调不变,不会变成超声波,故AC错误;BD.声音变洪亮是反射的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声音得到了加强,故B错误;D正确。 应选Do. (2020湖北孝南八年级期中)一辆汽车以10m/s的速度匀速

11、直线向山崖行驶,在山崖 前某处鸣笛后,经过2s后听到了回声,假设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m/s,那么鸣笛时, 汽车中的人距山崖的距离是()A. 350mB. 340mC. 330mD. 320m【答案】A【详解】由u = 得,在U2s的时间内,汽车行驶的距离为 tM = u/ = 10m / s x 2s = 20m该时间内声音传播的路程为s2 = v2t = 340m / s x 2s = 680m那么汽车司机鸣笛时距离山崖的距离为= (5, +52) = x(20m + 680m) = 350m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应选A。.(2022四川金牛八年级期末)关于声现象,以下说法

12、中正确的选项是()A.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可以用超声波测量地月之间的距离C.高架桥上的隔音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D.常温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最快【答案】A【详解】A.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如医学中,利用B超鉴定胎儿、生活中利用超声波清洗物 品呢等,故A正确;B.声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因此不可以用超声波测量地月之间的距离,故B错误;C.高架桥上的隔音墙是在声音的传播过程减弱噪声,故C错误;D.常温下,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快,故D错误。应选Ao8.(2022四川省安岳中学八年级开学考试)请你想象一下,如果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 度变为0.lm/s,小华看到前方小李正在不远处等他,于是一边

13、奔跑一边对着小李大声喊 道:“我来也。此时发生的情况是( )A.和正常时一样小华先追上小李,然后听到也来我C.小李什么也听不到D.小华先听到我来也,然后追上小李【答案】B【详解】小华看到前方小李正在不远处等他,于是一边奔跑一边对着小李大声喊道:我来也,因 为声速小于小华奔跑的速度,所以小华先追上小李,然后声音才慢悠悠地传播过来,故 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应选Bo(2017全国八年级单元测试)小明乘汽车去60 km外的杭州.一路上,车上速度计指针 从未超过图甲所示的位置.测速仪汽车乙到达杭州至少需要多长时间?(2)为监控车辆是否超过规定的最高车速,交通部常用测速仪来检测.测速原理如图乙所

14、 示,测速仪前后两次发出并接收超声波信号,根据两次信号的时间差,测出被测车辆的速 度.如果某次检测车速时,第一次从发出至接收到超声波信号用了 0.4s,第二次从发出至接收到超声波信号用了 0.3s,两次信号发出时间间隔是1s,那么被测汽车速度是多大?(假设超声波的速度为340 m/s,且保持不变)【答案】0. 75h 17.9m/s【详解】 由题知,汽车最大时速1) = 80m/力S/1)=到达杭州至少需要的时间:t = - =; = 0.75/1测速仪第一次发出的信号从汽车处返回到测速仪时,汽车距测速仪: 1) SQkm / h工=四=340根/sx0.2s = 68相第二次发出的信号从汽车

15、处返回至IJ测速仪时,汽车距测速仪:S2=N2 =340m/sx0.15s = 5bn因此汽车在两次与信号相遇的过程中,行驶了:S = SS2 =68根51根=17机这17机 共用了:,=和一乙+殳=0.955q 17/77所以汽车的车速为:。=2 =二鲁。17.9z/s t 0.955答:到达杭州至少0.75。的时间;被测汽车车速为17.9根/s.(2021贵州安顺八年级期中)超声波测速仪是有效地监控汽车行驶速度的仪器,其工 作原理如下图.当小汽车进入监控区域时,测速仪向汽车发出超声波,超声波经汽车反 射后又被测速仪接收.测速仪每隔1s发出一次信号,当一辆匀速行驶的小汽车进入测 控区时,测速

16、仪第一次从发出信号到接收到信号整个过程用时0.4s,第二从发出信号到接 收到信号整个过程用时0.3s.超声波的传播速度为340 m/s.求:第二次反射第一次反射(1)当汽车第一次反射信号时距测速仪有多少米?(2)这辆小汽车的速度为多少m/s?【答案】(1) 68m; (2) 17.9m/s.【详解】04s(1)测速仪第一次发出超声波时到达了汽车处所用时间4 =笠 =0.25;汽车距测速M = u声乙=340/n / s x .2s = 68m ;(2)测速仪第二次发出超声波时到达了汽车处所用时间弓=羊=。.155;第二次发出的 信号从汽车处返回到测速仪时,汽车距测速仪:s2 = t2=340m

17、/sx0A5s = 5m.因此汽 车在两次与信号相遇的过程中,行驶了 : s,= M-S2=68m-512 = 17z;这17m共用了:s 17 m= +,2-4 =ls + 0.15s 0.2s = 0.95s;所以汽车的车速为:M = ) 二 2 179%/s .答:(1)汽车第一次反射信号时距测速仪有68m; (2)这辆小汽车的速度为17.9m/s.IL (2022全国八年级)一辆匀速行驶的汽车在距前面山崖355m处鸣笛,经过2s后听到回声,空气中的传声速度为340m/s,求:(1)鸣笛声从发出到反射传回驾驶员耳中,通过的路程;(2)汽车从鸣笛到听到回声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3)汽车的

18、行驶速度是多少km/h?【答案】(1) 680m; (2) 30m; (3) 54km/h【详解】 解:(1)汽车与鸣笛声的传播时间由口 =-得,鸣笛声传播的路程声=u声,声=340m/s x 2s =680m(2)由题意可知s总=s车 +5=355mx2=710m汽车行驶的路程$总-5声=71()01 -680m=30m(3)汽车的速度-=: =15m/s = 15 x 3.6km/h =54km/h t 2s答:(1)鸣笛声从发出到反射传回驾驶员耳中,通过的路程为680m;(2)汽车从鸣笛到听到回声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为30m;(3)汽车行驶的速度为54km/h。(2019湖北黄石港八年级

19、期末)某兵工厂生产了一批新式步枪,为测试子弹飞行的平 均速度,一士兵手持步枪在空矿的靶场瞄准510m外的靶子射击,枪筒傍边的声波探测器 先后探测到两次较强声波,并在示波器上显示出来(如图);:第一次是枪响的声波, 第二次是子弹击中靶的声波,示波器上每一小格的时间相差0.1s;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 度是340m/s;求:(1)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2)子弹飞行的时间?(3)子弹飞行的平均速度?【答案】(1) 2.1s; (2) 0.6s (3) 850m/s【详解】解:(1)示波器上每一大格时间相差1s,每一小格为O.1S,那么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Z=ls+ls+0.1s=2.1s(2)两次声音的

20、时间间隔等于子弹的飞行时间加上中靶声的传播时间,即t 子趾t =2.1s由口 = 士可得子弹= 2.1sy声510m c 1tN琏H= 2.1s子弹340 m/s解得t子糊=0.6s(3)子弹飞行的平均速度答:(1)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为2.ls;(2)子弹飞行的时间为0.6s;(3)子弹飞行的平均速度为850m/s。(2022福建漳州八年级期末)静止的汽车在山崖前某处按喇叭,2s后听到回声。 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求:(1)汽车与山崖的距离;(2)假设汽车在该处匀速行驶到山涯处,用时17s,那么汽车的速度为多大?(3)假设汽车从另一地点按喇叭并以20m/s匀速驶向山崖,2秒后听到回

21、声。那么汽车按下喇 叭时距山崖多远?【答案】(1) 340m; (2) 20m/s; (3) 360m【详解】解:(1)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u=340m/s,声音发出又返回的总时间仁2s,那么汽车到山崖的 距离s = vt= x 340m/s x 2s = 340m22(2)汽车需要走的路程s=340m,用时=17s,那么汽车的速度s _ 340m蜂 17ss _ 340m蜂 17s=20m/s(3)由题意可知,2s内汽车行驶路程与声音传播的路程的和就是汽车按下喇叭处距离山 崖的距离的两倍,故按下喇叭时汽车到山崖的距离二360m二360ms车 + 声 _ 口乍/ + u声,_ 20m/s x 2

22、s + 340m/s x 2s2 -22答:(1)汽车与山崖的距离340m;(2)汽车的速度为20m/s;(3)汽车按下喇叭时距山崖360m。(2021湖南株洲八年级期中)火车在进入隧道前要鸣笛。一列火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时 的速度是108km/h,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司机鸣笛后2s听到隧道口处山 崖反射的回声。(1)火车的车速是 米每秒?(2)从司机鸣笛至2s后听到回声,火车运行了多远?(2) 2s内声音传播的路程?(4)火车鸣笛时离隧道口有多远?【答案】30 60m680m 370m【详解】解:(1)火车的速度v=l 08km/h =30m/s(2)由上可知,火车2s行驶的路

23、程$车=u 车,=30m/s?(3)由厂上可知,声音2s传播的路程s声=以=34m/s?(4)火车鸣笛时与隧道口的距离s=一(s声 4-5/1 )=x(680m+60m)=370m答:(1)火车的车速是30m/s;(2)从司机鸣笛至2s后听到回声,火车运行了 60m;(2) 2s内声音传播的路程让为680m;【详解】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在抽气的过程中,介 质减少,但电铃仍在振动;随着不断抽气,介质减少,故会只见电铃振动,但听不到声 音,故AD错误,B正确;由于介质(空气)逐渐减少,故电铃的声音逐渐减小,故C错 误,应选Bo3.在雷雨来临之前,电光一闪即逝

24、,但雷声却隆隆不断,这是由于()A.双耳效应B.电光的速度比雷声的速度快C.雷声经过了地面、山峰、云层的屡次反射D.雷一个接一个地打个不停【答案】c【详解】雷的原始声音持续时间很短,但经过过地面、山岳和云层屡次反射持续时间就长了,故出 现上述现象;应选C.4.三位同学在铁路边议论,用哪种方法尽早听到远在视野外的火车开过来的声音()A.在路基上,全神贯注,侧耳细听B.趴在路基上,把耳朵紧贴在枕木上听C,趴在铁轨上,把耳朵紧贴在铁轨上听D.三种方法都不行【答案】C【详解】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快,在液体中其次,在气体中最慢。火车沿铁轨驶来,人趴在 铁轨上,火车与铁轨的碰击声可以通过铁轨最先传递到

25、人耳,来尽早听到远在视野外的火 车开过来的声音。ABD项不符合题意、C项符合题意。5.在敲响大钟时,有同学发现,在停止对大钟的撞击后,大钟仍余音不止。其原因是( )A. 一定是大钟的回声B.有余音说明大钟仍在振动C.人的听觉发生延长的缘故D.大钟虽已停止振动,但空气仍在振动【答案】B【详解】A、回声是声音遇到障碍物发生反射形成的,故A选项不正确;B、虽然停止敲击大钟,但是大钟仍然在振动,声音还不会停止,故B选项正确;(4)火车鸣笛时离隧道口有370m。15. (2022湖南长沙市怡雅中学八年级开学考试)甲乙两地的距离是900km, 一列火车从 甲地下午13:30分出发开往乙地,途中停靠了 10

26、个车站,总共停留时间为60分钟,在当 日22: 30到达乙地。求:(1)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是多少?(2)晚上20:22列车停靠休息时,小明发现远处在放烟花,从看到烟花绽放,再经过2s 听到烟花爆炸的声音,那么小明到烟花的距离为多少m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 340m/s,光传播的时间可忽略不计)。【答案】(1) 100km/h; (2) 680m【详解:(1)火车从甲地下午13:30分出发,在当日22:30到达乙地,行驶时间上9h,甲、乙 两地路程5=900km,那么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s 900km1八八nv = = 1 OOkm/ht 9h(2)声音再空气中传播的时间

27、上2s,那么声音传播的路程5=vZ=340m/sx2s=680m答:(1)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是100km/h;(2)小明到烟花的距离为680m。16. (2020河南滑县八年级期中)甲同学在一根长68m的钢管一端敲一下,乙同学把耳朵 贴在钢管另一端听到两次响声,(设声音在空气和钢管中传播速度分别为340m/s和 5200m/s)(1)请解释敲一下为什么能听到两次声音;(2)先后两次声音的时间差是多少?【答案】(1)声音在钢管中传播的速度比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快(2) 0.187s【详解】解:(1)声音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甲同学在钢管的另一端敲击这个管子,声 音同时通过钢管和空

28、气传播,因为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比在气体中传播速度快,通过 钢管传播的声音先传到把耳朵贴在钢管的另一端乙同学耳朵里,就是第一下响声;随后通 过空气传播的声音也传到乙同学的耳朵里,这就是第二下响声。乙同学听到的两次声音,第一次是钢管传过来的,第二次是空气传过来的,由E得,在钢管中的时间s _ 68m巧 5200m/s0.013s在空气中的时间268m v2 340m/s= 0.2s时间间隔t=t2-t =0.2s -0.013s =0.187s答:(1)声音在钢管中传播的速度比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快,所以能听到两次敲击声; (2)先后两次声音的时间差是0.187s。C、回声是声音遇到障碍物发生反

29、射形成的,所以此选项不正确;人的听觉不可能”延长, 故c选项不正确D、在人们敲响大钟后,D、在人们敲响大钟后,大钟的振动不会马上停止,故D选项不正确。应选Bo6.如下图的实验中,用来探究声音产生原因的是()6.如下图的实验中,用来探究声音产生原因的是()A.改变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用相同的力拨动尺子,听声音的变化B.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斜放入水中,观察到水花四溅C.玻璃罩内的闹钟正在发声,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声音的变化D.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音叉,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答案】B【详解】A.改变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用相同的力拨动尺子,那么尺子的振动频率改变,听到 声音的音调发生改变,故A不合题意。

30、B.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斜放入水中,观察到水花四溅,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故B符 合题意。C.玻璃罩内的闹钟正在发声,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到声音越来越小,说明声音的 传播需要介质,故C不合题意。D.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音叉,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可以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 幅的关系,故D不合题意。应选Bo.小明将耳朵贴在长铁管的一端,让在另一端的小强敲击一下铁管,那么()A.小明只能听到一次响声,是由空气传来的.小明能听到两次响声,依次是由铁管和空气传来的C.小明能听到两次响声,依次是由空气和铁管传来的D.小明能听到无数次响声,声波在铁管内被管壁无数次反射【答案】B【详解】由于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

31、速度不同,在固体传播最快,而在气体中传播最慢。当乙将 耳朵贴在长铁管的一端,让另外一个人敲一下铁管的另一端时,会听到两次声音,一次是 通过铁管这一固体传播过来的,另一次是通过铁管周围的空气传播过来的。故B正确.某人面对山崖大喊一声,1.2s后听到自己的同声,那么此人与山崖之间的距离为()A. 204m B. 408mC. 340m D. 170m【答案】A【详解】声音从从人传到山崖的时间:1Z= xl.2s=0.6s,2q因为打二,所以,此人与山崖之间的距离:t5=v/t=340m/sx0.6s=204m.故A正确,BCD错误。. 一般大礼堂盼四周墙壁都会被做成凹凸不平的像蜂窝似的形状,这是为

32、了()A.减弱声波的反射B.增强声波的反射C.增大声音的响度D.仅为了装饰【答案】A【详解】电影院的屋顶和四周墙壁都做成凹凸不平的、像蜂窝状的墙壁,可以减弱声音的反射; 当声音传到这些墙面后,被反射到了不同的方向或被屡次反射而吸收掉,这样就能保证较 好的听觉效果。应选项A符合题意。.人站在桥洞里说话时,听不到回声的原因是()A.桥洞两端开口,不反射声音B.桥洞窄小,使反射的回声跟原声混在一起分不出来C.桥洞反射的声音都从洞口跑掉了D.桥洞两侧反射回来的声音正好抵消【答案】B【详解】站在桥洞里说话时,因为我们说话的地点离桥洞两侧较近,声音传到桥洞两侧上反射回来的时 间与我们说话的时间几乎是同时的

33、,时间差太短,所以我们的耳朵不能区分说话声和回声,也 就听不到回声,所以B选项是正确的.应选B.一天,突然下起了雷雨,阿强站在窗前看到前方一道明亮的闪电直劈向地面,大约3秒钟后,阿强听到了震耳的雷声。请你估计一下,发生闪电的地方离阿强大约有多远( )A. 10米 B. 100米 C. I千米 D. 10千米【答案】C【详解】光的传播速度远远大于声音的传播速度,光的传播时间可以忽略不计,根据可得,人距打雷处的距离约为: t5=vZ=340m/sx3s=1020m.应选项C符合题意。.要想使人们在剧场里听到立体声效果A.至少要安装一个扬声器B.至少要安装两个扬声器C.至少要安装三个扬声器D.至少要

34、安装四个扬声器【答案】B【详解】如果在剧场里安装一个扬声器,扬声器发出的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虽有差异,但传播 的时间间隔很短,人耳分辨不出、强弱差异不大,达不到理想的音响效果;如果在剧场里安装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扬声器,不同位置的扬声器发出的声音传到人两只耳 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就会有明显的差异,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 正是由于双耳效应,所以我们听到的声音是立体的。即要想使人们在剧场里听到立体声效 果,至少要安装两个扬声器。应选B.邮政局的长途 间大多是用玻璃制成的,这主要是因为玻璃()A.能较好地吸收声音B.能较好地反射声音C.不能传播声音D.以上都不对【答案】B【详解】玻璃

35、的外表比拟光滑,可以更好的反射声音,使传出的声音比拟少,起到了较好的隔音效果. 应选.B.以下的实验和实例,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一组是()在鼓面上放些碎纸屑,敲鼓时可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动;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有 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 些,一次慢些,发现两次的声音不同;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立即消失了A.B.C.D.【答案】D【详解】敲鼓时,鼓面的纸屑跳动,说明发声体在振动;真空罩中响铃的手机听不到铃声,说明真空不能传声;用相同的力度以快慢不同的速度划过木梳齿,发出的声音音调不同,说明音调与物体振 动的频率有关;用手按住发声的锣,

36、其声音会消失,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也 停止。故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应选D。.实验说明,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秒以上,人耳能把回声与原声区别开来, 常温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米/秒,那么要听到自己的回声,障碍物离人至少为()A. 340 米B. 170 米C. 34 米D. 17 米【答案】D【详解】回声的路程至少为5=vZ=340m/sx0.1s=34m,人与障碍物间的距离至少为,s 34md= =17mo22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甲同学将耳朵贴在一根长铁管的一端,乙同学在另一端用力敲一下铁管,甲同学能听 到A. 1次敲击声B. 2次敲击

37、声C. 3次敲击声 D. 4次敲击声【答案】B【详解】由于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在固体传播最快,而在气体中传播最慢。当乙同 学在一端用力敲一下铁管。甲同学将耳朵贴在一根长铁管的另一端时,会听到两次声音, 一次是通过铁管这一固体传播过来的,另一次是通过铁管周围的空气传播过来的,故B符 合题意。.教室的窗玻璃是双层的,课间,同学在窗外敲玻璃时,小明感觉双层玻璃与单层玻璃 的振动情况不一样,于是他想探究受敲击时,双层玻璃和单层玻璃的振动强弱情况.为 此,小明进行了以下实验:将单层玻璃板固定在有一定倾角的斜面上,把玻璃球靠在玻璃板的右侧,把橡胶球悬挂 在支架上靠在玻璃板的左侧(如图).斜面随

38、意拉开橡胶球,放手后让其敲击玻璃板,玻璃球被弹开,记下玻璃球被弹出的距离,共做10次.第三步骤(1)第三步骤是(2)实验后,发现玻璃球被弹开距离的数据比拟杂乱,这与实验中的哪一操作不当有关? .小明改进后,重做了实验,获得了如下数据:受到橡胶球的敲击时,玻璃板振动的强弱是通过 来反映的.根据上表中的实验数据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答案】换成双层玻璃板重复上述实验;随意拉开橡胶球,放手后让其敲击玻璃板;玻璃球被弹开距离的大小;受敲击时,单层玻璃比双层玻璃的振动强【详解】(1)探究受敲击时,双层玻璃和单层玻璃的振动强弱情况.为此第三步骤是:换成双层玻 璃板重复上述实验。随意拉开橡胶球,放手后让其敲击玻璃板,是造成玻璃球被弹开距离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