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校园国家标准_第1页
数字化校园国家标准_第2页
数字化校园国家标准_第3页
数字化校园国家标准_第4页
数字化校园国家标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z.目录HYPERLINK .whsundata./admin/article/add l _Toc6073前言HYPERLINK .whsundata./admin/article/add l _Toc30890一、建立目标HYPERLINK .whsundata./admin/article/add l _Toc6375二、建立原则HYPERLINK .whsundata./admin/article/add l _Toc19378三、建立容HYPERLINK .whsundata./admin/article/add l _Toc8893四、师生开展HYPERLINK .whsun

2、data./admin/article/add l _Toc4490(一)学生开展HYPERLINK .whsundata./admin/article/add l _Toc25285(二)教师开展HYPERLINK .whsundata./admin/article/add l _Toc27105五、应用效劳HYPERLINK .whsundata./admin/article/add l _Toc10520(一)统一认证与门户效劳HYPERLINK .whsundata./admin/article/add l _Toc24322(二)教学应用效劳HYPERLINK .whsundata.

3、/admin/article/add l _Toc20228(三)管理应用效劳HYPERLINK .whsundata./admin/article/add l _Toc17521(四)教研应用效劳HYPERLINK .whsundata./admin/article/add l _Toc25535(五)生活应用效劳11HYPERLINK .whsundata./admin/article/add l _Toc22339六、数字资源11HYPERLINK .whsundata./admin/article/add l _Toc22497(一)建立趋势11HYPERLINK .whsundata

4、./admin/article/add l _Toc5692(二)资源类别11HYPERLINK .whsundata./admin/article/add l _Toc25976(三)资源来源12HYPERLINK .whsundata./admin/article/add l _Toc14345(四)建立要求12HYPERLINK .whsundata./admin/article/add l _Toc8692七、根底设施13HYPERLINK .whsundata./admin/article/add l _Toc6152(一)校园网13HYPERLINK .whsundata./adm

5、in/article/add l _Toc20543(二)数据中心14HYPERLINK .whsundata./admin/article/add l _Toc30324(三)终端14HYPERLINK .whsundata./admin/article/add l _Toc31926(四)多媒体教室15HYPERLINK .whsundata./admin/article/add l _Toc3838(五)计算机教室1515HYPERLINK .whsundata./admin/article/add l _Toc31209(六)教师备课室16HYPERLINK .whsundata./a

6、dmin/article/add l _Toc24852(七)录播教室16HYPERLINK .whsundata./admin/article/add l _Toc19522(八)其他数字化环境17HYPERLINK .whsundata./admin/article/add l _Toc8030八、保障机制17HYPERLINK .whsundata./admin/article/add l _Toc17415(一)组织架构18HYPERLINK .whsundata./admin/article/add l _Toc10306(二)信息化领导力建立18HYPERLINK .whsunda

7、ta./admin/article/add l _Toc16472(三)资金投入18HYPERLINK .whsundata./admin/article/add l _Toc14192(四)人员培训18HYPERLINK .whsundata./admin/article/add l _Toc11021(五)制度建立18前言数字校园建立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组成局部,对于促进我国教育信息化,实现教育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开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加快教育信息根底设施建立,强调加快终端设施普及,推进数字化校园建立,实现多种方式接入互联网。教育信息化十年开展规划201

8、1-2020年把数字校园建立列为重要工作,在学校信息化能力提升行动中,明确提出制订中小学校、幼儿园和中等职业学校数字校园建立根本标准,推动数字校园达标建立。中小学数字校园建立顺应信息时代的开展要求,能推动教育教学模式的变革,提高教学的质量和管理的效率,为教师和学生的全面开展创设良好的信息化支撑环境,已成为学校教育信息化开展的阶段性标志。为了探索新时期数字校园建立与应用的经历,引领中小学数字校园建立与应用,中央电化教育馆组织开展了百所数字校园示校建立工程。数字校园示校建立指南的制定旨在规和促进数字校园示校建立,确立数字校园示校的建立目标和重点建立容。同时也为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编制数字校园建立根本标

9、准做奠基性工作。本指南的适用围是具有良好信息化环境根底的全国百所数字校园示校,其它中小学校的数字校园建立,可以根据实际条件参照本指南实行。一、建立目标数字校园是以信息技术为根底,通过对校园的根底设施、教学资源和教育活动进展数字化改造而构建的信息化环境。数字校园具有资源丰富、多种应用系统集成、相关业务高度整合等特征,其宗旨是通过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实践的深度融合,优化教学、教研、管理和效劳等过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促进师生全面开展。数字校园建立要以促进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创新为核心,建立目标如下:实现校园环境数字化改造。要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等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和工具,实现从根

10、底设施网络、终端、教室等、资源图书、讲义、课件等到活动学习、教学、研究、管理、生活等的数字化。实现信息系统互联互通。拓展现实校园的时空维度,实现各种应用系统互联互通;建立网络应用环境,实现校园宽带网络全接入、全覆盖;促进优质数字资源的建立、应用和共享,每个班级都享受到优质数字资源;打造网络学习空间,实现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网络连通。实现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创新。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主流业务的融合,实现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的变革与创新;支持学校效劳与管理流程优化与再造,提升管理效率与决策水平;改变师生交流方式,培养师生信息化生存能力,实现师生全面和谐开展。形成具有示意义的特色。结合

11、示校的实际条件和开展目标,建立独具特色的数字校园,形成*方面具有示意义的创新应用。现提出如下10项示点,供选择性参考:面向学生开展的信息化学习设施和体验设施的建立;数字校园应用系统的建立与互联互通;前沿技术、新兴产品的试验和应用;数字校园环境下的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实践;数字校园环境下的优质数字资源设计、建立与共享;数字校园环境下的校园文化建立;数字校园环境下的管理流程优化与再造;数字校园环境下的家校协同教育;数字校园建立的可持续开展机制设计与应用;数字校园建立的协同创新机制设计与应用。二、建立原则突出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教育信息化的核心理念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实践的深度融合。数字校园

12、建立要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主流业务的深度融合,实现教育教学、教育管理和效劳的信息化以及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坚持以教育信息化应用创新为核心。数字校园建立应贯彻应用驱动的根本原则,从学校信息化教学与管理应用需求出发,整体科学规划,有方案地组织实施。学校应根据自身的条件和开展目标,突出学校在教学和管理信息化*些方面的应用创新,打造特色鲜明的数字校园。强调教育云效劳模式的应用与推进。数字校园建立应总体规划,整体设计,相互协调,要放在一个区域,一个城市,甚至全国的围进展战略思考,防止出现孤岛效应,不搞小而全。一方面,要充分依托中央、省、地市等部署的教育云公共效劳,提升学校信息化能力;另一方面,还要加强

13、与区域其他学校的合作,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开展。三、建立容数字校园的系统架构如示意图所示,其建立容包括四个方面,分别是师生开展、应用效劳、数字资源和根底设施。为了实现数字校园建立与应用的可持续开展,还需要配套相应的保障机制。在实际建立过程中,要综合考虑各个方面的建立容,分阶段、有重点地整体推进。数字校园系统架构示意图师生开展:师生是数字校园建立的核心,也是效劳的对象。数字校园建立过程中要突出培养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信息环境下创新教学的能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协作学习能力、探究学习能力和信息技术素养。应用效劳:应用效劳是数字校园建立的窗口,是实现学校教学、管理、教研、生活等教育活动信息

14、化的重要保障。应用效劳体系建议采用云效劳建立模式,支持各种教育教学业务信息通畅、高速互访和有效整合。数字资源:数字资源是数字校园建立的重点,丰富的数字化资源是学校开展信息化教学的根底和条件。数字校园建立要加强优质教育资源的建立与应用,并广泛整合外部环境中的各种优质资源。根底设施:根底设施是数字校园建立的根底和外显形式,包括校园网、终端、数据中心和各种数字化环境如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教室、教师备课室,为校园信息化应用效劳提供硬件支持。保障机制:保障机制是上述四个方面数字校园建立容顺利完成的重要保证,也为数字校园建立的可持续开展提供必要支撑,包括组织架构、信息化领导力建立、资金投入、人员培训、制度建

15、立等方面。四、师生开展数字校园环境为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的产生奠定了根底。学与教产生革命性变革,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实现深度融合,取决于师生在信息化条件下的学与教过程中思想与行为的开展与变化。师生开展的重点是:教师全面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学生全面提升信息化学习能力。本指南从学习态度与思想意识、学习方式与技能、社会责任三个方面对学生开展要求进展规定;从工作态度与思想意识、教学理念方法与技能、社会责任三个方面对教师开展要求进展规定。(一)学生开展学习态度与思想意识1.具有正确的信息意识,能够准确评价信息,对运用技术持积极态度;2.具有利用技术进展创新性学习的意识;3.具有利用技术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实

16、际问题的意识。学习方式与技能1.能利用网络获取、储存、评价、加工和应用数字化学习资源;2.能利用各种媒体终端进展随时随地的学习、交流和分享;3.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应用信息技术灵活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4.能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尝试应用新技术解决问题;5.能利用多种技术工具与教师、同学、家长、学科专家进展交流;6.能利用信息技术与改良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7.能正确使用各种信息技术及设备,初步具有应对系统中常见错误的能力。社会责任1.能平安、合法和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尊重知识产权;2.能理解与技术相关的道德、文化和社会问题;3.掌握网络根本礼仪,学做合格的数字化公民,并能引导他

17、人学做合格的数字化公民。(二)教师开展工作态度与思想意识1.能认识到信息技术对于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意义和作用;2.具有主动引导学生利用技术进展更好的学习与生活的意识与态度;3.具有在教学中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进展教学改革研究的意识;4.具有关注新技术开展并尝试将新技术应用于教学的意识;5.具有利用信息技术进展终身学习的意识与态度。教学理念、方法与技能1.能利用信息技术获取新的教学理念与方法;2.能进展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设计;3.能获取、加工和集成教学资源,支持课堂教学;4.能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开展混合式教学;5.能利用网络参与校本和区域教研活动;6.能利用信息技术记录和反思自己的专业开展过

18、程;7.能利用信息技术对教学资源、教学活动、教学过程进展有效管理;8.能利用网络与学生、家长、同事、教学管理人员、学科专家进展交流;9.能应用信息技术开展对学生的评价和对教学过程的评价;10.能正确使用各种信息技术及设备,具有应对系统中常见错误的能力。社会责任1.能平安、合法和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尊重知识产权;2.能向学生示并传授与信息技术利用有关的法律法规知识和伦理道德观念;3.利用信息技术帮助全体学生平等地享有更多优质教育资源;4.掌握网络根本礼仪,学做合格的数字化公民,并能引导他人学做合格的数字化公民;5.尊重信息社会公民的根本权力。五、应用效劳应用效劳是基于软件应用系统提供的信息化效

19、劳。数字校园中的应用效劳体系包括统一认证与门户效劳、教学应用效劳、管理应用效劳、教研应用效劳和生活应用效劳。软件应用系统的建立主要有两种模式,分别是云效劳模式和自建模式。云效劳模式即根底设施和应用平台的规划、设计、开发、部署和维护由上级部门负责,学校只负责应用;自建模式即由学校负责规划、设计、建立和维护以及应用,部署在学校数据中心,通过信息交换的方式与外部联通。具有通用流程、高度共享需求的系统,如资源平台、管理平台等,建议采用云效劳模式;具有本校办学特色的软件、高占用带宽的平台,建议采用自建模式。应用系统设计与建立要遵循国家和行业相关标准,应用系统之间要有效集成,实现区域数据共享。学校可根据本

20、指南对应用效劳的规定,决定采用云效劳模式或自建模式。(一)统一认证与门户效劳统一认证与门户效劳是指支持全局统一用户管理与认证,提供综合信息集成环境的信息化效劳,建立要求如下:1.提供全局统一的用户管理和用户认证效劳,支持用户平安、便捷的应用各种信息效劳;2.提供单点登录效劳,支持用户一次登录即可在有效期间访问任何已授权的应用系统;3.提供综合信息门户效劳,支持用户个性化设置各种信息资源和应用效劳。(三)教学应用效劳教学应用效劳是指支持教师备课、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等各种教学活动开展的信息化效劳,建立要求如下:1.提供电子备课效劳,支持教师开展网络协同备课;2.提供网络教学效劳,支持教师开展网络教

21、学;3.提供网络学习效劳,支持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探究学习;4.提供在线学习评估效劳,支持教师对学生开展在线测评和评价管理;5.提供远程实时授课效劳,支持师生开展同步课堂教学。(四)管理应用效劳管理应用效劳是指支持学校教务、行政、资产、人事等各种教育管理活动开展的信息化效劳,建立要求如下:1.提供电子档案袋管理效劳,支持学生成长过程中各种信息的记录和存储;2.提供数字教务管理效劳,支持学校高效开展排课、选课、评课、成绩采集等教务活动;3.提供数字行政管理效劳,支持学校高效开展文件流转、知识共享、信息发布、公文审批等政务活动,全面实现办公自动化;4.提供数字财务管理效劳,支持学校高效开展

22、信息化环境下的财务管理、监视和控制;5.提供设备资产管理效劳,支持学校高效管理各类设备和资产;6.提供数字图书管理效劳,支持学校高效管理各种数字图书资源。(五)教研应用效劳教研应用效劳是指支持教学研究、教师培训等相关活动开展的信息化效劳,建立要求如下:1.提供教研网络社区效劳,支持教师在线互动、交流、资源分享、案例研讨等;2.提供教研数字资源效劳,支持教师自主学习和协作研究;3.提供跨校区域交流和评价效劳,支持校际教师间远程评课互动;4.提供跨校区域协同备课效劳,支持校际教师间协同设计教案和课件;5.提供教师专业开展的成长档案袋效劳,为教师个性化开展提供指导;6.提供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效劳,

23、包括培训、考核与认证。(六)生活应用效劳生活应用效劳是指支持广阔师生享受学校生活和文化的信息化效劳,建立要求如下:1.提供数字家校互通效劳,支持家长与学校进展便捷的沟通交流;2.提供数字课外学习支持效劳,支持学生开展各种课外活动;3.提供数字校园文化建立与传播效劳,支持学生开展各种校园文化活动;4.提供数字化社会公共效劳,向社会开放学校的教育资源,为家长提供家庭教育指导。六、数字资源数字资源的共建共享和优质资源的教学应用是数字校园建立的重要容和关键环节。学校在推进数字资源建立与应用的过程中,要吸纳教育界部和外部的各种优质数字资源,特别要考虑与国家教育资源云效劳平台的对接。本指南从资源建立趋势、

24、资源类别、资源来源和资源建立与应用要求四个方面对数字校园中数字资源的建立进展规定。(一)建立趋势资源建立是教育信息化的一项根底性工程。随着教育需求的改变与技术的进步,数字教育资源的建立也在不断开展变化,呈现出新的开展趋势。1.从集中建立向群建共享转变。传统的由资源提供商或教育机构集中批量生产的、构造封闭的数字教育资源,缺乏针对性,直接应用效果较差,无法改动。Web2.0理念和技术的快速开展和传播,促使由多机构、多用户协同参与编辑的群建共享模式成为资源建立的开展趋势。该模式能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和力量,实现大量优质的、容开放的数字教育资源的可持续生产、传播和共享。2.从支持以教为主向学教并重转变。随

25、着教育理念从重视教转向重视学,新课程改革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注重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与交流的能力。根据新课程改革的需要,资源容的设计开发要从原来的以教为主转向学教并重,即不仅开发素材、课件类资源,更要开发支持自主探究、协作交流和研究性学习的有关资源。3.从预设性资源向生成性资源转变。学习过程中生成性资源的积累与共享是当前数字资源建立的重要开展趋势。学习是动态开展的过程,预设性的资源仅起到传递信息的作用,而难以满足学习者各种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学习者在使用资源、参与活动过程中会产生各种生成性信息,如批注、评论、作业等,而这些生成性资源对于后续学习者的学习和课程资源的

26、改良具有重要作用。(七)资源类别按照资源的应用目的和场景,可以将数字校园建立中的资源分为三种类别,分别是学生学习资源、教师教学资源和教师专业开展与教研资源。1.学生学习资源:供学生自主或协作学习的各种数字化资源,包括系统化的网络课程、数字图书、校本选修课程、个性化辅导的多媒体课件、针对学科专题的探究性主题资源等。2.教师教学资源:供教师开展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的各种数字化资源,包括教学设计方案、多媒体教学课件、备课素材资源等。3.教师专业开展与教研资源:面向教师专业开展的各种培训资源和供教师开展教研的各种数字化资源,包括网络培训课程、专家报告、公开示课等。(八)资源来源本着开放、共享的指导思想

27、,应当拓宽资源生产渠道,广纳各方优质教育资源。数字资源主要有四种来源,分别是校本资源、引进资源、开放资源和国家公共教育资源。1.校本资源:学校开发的自主资源,包括学校自主建立或与企业等单位合作研发的教学资源;2.引进资源:学校以购置、合作等形式从外部引入的非开放性教学资源;3.开放资源:基于非商业用途,借助网络信息技术自由地参考、使用和修改的教育资源,如各种视频公开课、开放课件资源等;4.国家公共教育资源:是指由国家或政府部门主导,组织建立的社会公共教育资源,如国家根底教育资源库、国家精品网络课程资源等。(九)建立要求1.结合区域特性和本校特色,建立校本课程资源,并通过多种渠道与外部共享;2.

28、建立视频公开课资源,促进名师课堂的网络传播;3.建立支持学生自主探究、协作交流和研究性学习的个性化资源;4.建立数字图书资源,支持师生开展数字阅读;5.遵循相关教育资源建立标准SCORM、LOM、CELTS-42、CELTS-41.1等,以利于资源共享、系统间互操作和资源重复利用;6.尊重教学规律和要求,恰当应用技术,防止技术的过度应用;7.重视教学过程中各种生成性资源讨论、试题、笔记等的积累与应用;8.重组和改造数字资源,适应实际教学需要;9.遵守法律法规,尊重和保护资源。七、根底设施数字校园建立要充分发挥现有根底设施设备的作用,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在信息化根底环境建立方面进展创新性探索。本指南

29、从网络、终端和数字化环境三个方面对数字校园根底设施的建立要求进展规定。(一校园网校园网是在学校围,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理论指导下,为学校教学、科研和管理等提供资源共享、信息交流和协同工作的计算机网络。建立要求如下:1.能覆盖到学校的每个教学、活动和办公场所,并保证全校师生平安、方便地接入互联网;2.网络带宽要满足日常教学和办公的正常需要,能支持顶峰期的群体并发访问,保证正常的访问速度;3.网络布线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4.支持互联网、校园播送网、校园电视网、校园安防网等多网融合;5.采用成熟的千兆/万兆以太网络技术和设备,网络应满足冗余性要求;6.实现单线路或多线路接入互联网,有条件的建议接入教育

30、科研网;7.有条件的学校,应采用光纤接入技术,实现光纤到学校;8.学校接入的控制点,要配备良好的网络平安系统,有效隔离不良信息。(十)数据中心数据中心是数据聚集而形成的集成IT应用环境,是各种业务的提供中心,是数据处理、数据存储和数据交换的中心。中小学校的数据中心建立要求如下:1.鼓励利用区域教育信息中心的数据中心或电信运营商的数据中心,不提倡学校新建数据中心;2.确需建立的数据中心,应严格遵循数据中心建立的国家标准;3.提倡应用云计算机技术,实现效劳器虚拟化管理和应用;4.要重视数据中心的绿色化,减低能耗,节约本钱;5.要配有专业的网络管理人员进展管理维护,并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十一)终端

31、终端是能接入有线或无线网络的各种数字计算设备,是用户直接操作的、实现信息化应用的必备工具。终端主要包括计算机和各种新媒体含智能手机、学习机、平板计算机、电子书包等,建立要求如下:1.在学校的公共空间配置适宜的公用终端,如大屏幕电视、触控一体计算机等;2.每个班级配备适量公共使用的计算机,并有机融合到教室环境中;3.每个办公场所配备适量计算机,满足正常的管理业务的需要;4.每位专任教师配备笔记本计算机;5.计算机的配置应满足正常教学和办公的需要,属于同类产品的主流配置;6.购置的计算机要安装正版的教学软件,具有良好的售后效劳体系;7.学校为学生的数字学习终端提供方便的网络接入、电源充电、储存管理

32、、专用课桌等使用配套效劳;8.各种终端设备可以通过校园有线网/无线网平安接入互联网。(十二)多媒体教室多媒体教室是在传统教室过增配计算机、投影机或电子白板、大屏幕电视、数字视频展示台、中央控制系统、音响等多媒体设备而形成的信息化教学环境,建立要求如下:1.每个班级配备一套多媒体教学设备,根据班级容量和教学需要选择配置规格;2.多媒体教室要具有多媒体资源展示与交互的功能,能接入互联网,能满足各学科课堂多媒体教学的需要;3.具备智能型多媒体中央控制系统,实现教室主要电子设备的集中控制;4.多媒体教室中各种电子设备的主要技术指标,应满足实际教学需求,属于同类产品的主流配置,具有良好的售后效劳体系;5

33、.多媒体教室的施工、布线要符合国家和行业相关标准;6.多媒体教室要有专人负责管理和维护,并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十三)计算机教室计算机教室是指以教师机为效劳器、以学生机为客服端、以教室局域网能接入互联网为根底,组成的人手一机的信息化教学环境。计算机教室主要用于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也可以用于其它学科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语言听说训练、在线考试、教师培训、电子阅览室、学生课余时间上网等,建立要求如下:1.计算机教室的建立数量应以满足学校正常教学需要为根本要求;2.计算机的主要技术指标,应满足实际教学需求,属于同类产品的主流配置;3.计算机设备要安装正版的教学软件,具有良好的售后效劳体系;4.计算

34、机教室管理软件要提供教室管理系统功能,教师机可以通过软件实现对各终端的实时监控、管理、屏幕播送、师生互动交流等;5.数字化语音产品要具备高音质、低噪音、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语音清晰自然,无延迟、断裂现象;6.每个计算机终端的上网速度要满足正常教学需要;7.计算机教室的施工、布线要符合国家和行业相关标准;8.要有专人负责计算机教室的管理和维护,并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十四)教师备课室教师备课室是教师进展电子教案编写、多媒体课件制作、网络资源搜索、程序开发、电子阅览、观看课例等活动的信息化环境,建立要求如下:1.教师备课室的建立数量应以满足学校教师备课的实际需要为根本要求;2.教师备课室的计算机数

35、量可根据学校的实际条件和应用需求选择性配备;3.每台计算机上需要安装常用的课件制作软件,实现电子备课功能;4.教师备课室电子设备的主要技术指标,应满足实际备课需求,属于同类产品的主流配置,具有良好的售后效劳体系;5.教师备课室的施工、布线要符合国家和行业相关标准;6.要有专人负责教师备课室的管理和维护,并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十五)录播教室录播教室是增加录制和播出设备的多媒体教室或计算机教室,建立要求如下:1.录播教室录制的课堂教学,应支持视频流媒体和三分屏格式;2.录播教室要能支持网络实时直播及录像存储;3.录播教室录制的课程,要画面清晰、流畅;4.录播设备的主要技术指标,应满足远程教学和微

36、格教学的实际需求,属于同类产品的主流配置,具有良好的售后效劳体系;5.录播教室的施工、布线要符合国家和行业相关标准;6.要有专人负责录播教室的管理和维护,并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十六)其他数字化环境其他数字化环境是指除了学校经常用到的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教室、教师备课室、录播教室等以外的各种信息化环境。这些数字化环境不一定都要单独建立专用场所或教室,学校可以根据自身条件在已有的教室通过增添设备或软件,实现其应有的功能,建立要求如下:1.建立校园数字播送系统,及时传播校园资讯;2.建立数字化校园电视台,丰富和传播校园文化;3.建立数字校园平安防护系统,保障师生人身和校园财产的平安;4.建立数字化阅

37、览室,方便师生随时随地阅读;5.建立数字探究实验室,鼓励学生开展科学探究,体验探究过程;6.建立校园一卡通系统,便利广阔师生的校园生活。八、保障机制数字校园建立与应用的持续推进和创新开展离不开相关机制的保障。本指南从组织架构、信息化领导力建立、资金投入、人员培训、制度建立等方面对保障机制进展规定。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学校可以根据自身条件和建立需要进展适当调整和补充完善。(一)组织架构1.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数字校园建立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加强对数字校园建立工作的领导;2.设立学校信息化主管职务,建立一支专兼结合、构造合理、素质优良的数字校园建立与应用的教师队伍;3.地方电教机构参与数字校园建立的组

38、织、实施和指导工作,保障数字校园建立工作有序进展。(十七)信息化领导力建立1.学校领导应具备很强的信息化意识,把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开展当作日常工作的一局部;2.学校领导应具备良好的信息化决策与规划的能力,能结合学校的特点与条件、根据学校总体开展规划,提出学校信息化开展的总体思路与主要容;3.学校领导应具备良好的信息化组织与管理能力,为教师和学生创设有利于信息化应用和开展的条件和气氛,制定有效推进数字校园建立的保障制度;4.学校领导应具备良好的学校信息化评价能力,能使用多种方法对学校教育信息化建立和开展的各个方面根底实施、学习资源、应用系统、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学生信息化学习水平等进展评价。(十八)

39、资金投入1.数字校园建立与运维的经费应列为区域教育事业专项资金,形成制度化的可持续的经费投入机制;2.硬件、软件含资源和运维含培训的经费投入比例合理,不能过于关注硬件投入,要加大应用和培训方面的经费投入;3.经费预算中应包括每年必要的运维经费。(十九)人员培训1.凡符合条件的在任教师全部参加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并到达合格要求;2.积极参加中央电化教育馆组织的各种形式的培训效劳;3.学校积极开展数字校园建立与应用的各种培训,提高教职员工的教育技术与信息化素养。(二十)制度建立1.建立完备的数字校园管理规章,包括校园网络管理、多媒体教室管理、校园电视与播送管理、教师培训管理、经费管理等;2

40、.制定鼓励教师进展信息化教学的鼓励政策,落实信息化教学的常规化;3.建立学校数字资源共建共享的机制和制度,鼓励教师、学生、管理人员携手共建优质的、个性化的校本资源库。数字校园示校建立参考指标征求意见稿为推进数字校园示校的建立和应用,依据数字校园示校建立指南,特制定数字校园示校建立参考指标,从师生开展、应用效劳、数字资源、根底设施等四方面对数字校园建立容的具体指标进展规定,供各示校在建立数字校园过程中参考。一、师生开展表1师生开展参考指标建立容指标描述学生开展能熟练地使用多媒体计算机、网络以及其它技术设备,并初步评价在学习和日常生活中使用技术的优缺点。能识别、解决技术系统常见的硬件、软件问题,如

41、中毒、系统文件缺失、硬盘空间缺乏等。能熟练使用不少于3种的网络交流工具即时通讯软件、在线论坛、电子等与同学、教师、专家交流。能比拟熟练地利用通讯技术和在线资源电子、网上讨论等参与合作解决问题的活动,开展自主学习、协作学习与探究学习。能熟练使用不少于2种的搜索引擎,收集资料、获取各种数字化学习资源。能熟练使用不少于2种的浏览器,选修学习校本课程、开放课程等网络课程。能充分发挥创造性,应用不少于3种的课件制作工具创作多媒体作品,并向他人展示和交流课程学习的成果。能使用专门的日程和任务管理软件进展自我学习管理,如制定学习方案、安排日程等。能通过多种渠道如网络、数字图书馆、开放资源等获取学习资源,并能

42、初步评价资源的准确性、适用性和倾向性。能独立开设博客和微博,与同伴、教师、专家及其他人沟通交流学习和生活上的问题。能正确使用各种手持学习终端,如智能手机、平板计算机等,在课堂上下、学校外开展移动学习。每个学生都有一个虚拟的、彼此联通的个人学习空间。学生能进展个人学习资源管理、网络交流、在线测试、选修课程等各种网络学习活动,并能根据需要对学习空间进展个性化设置功能配置、页面布局与样式设置等。教师开展能熟练使用计算机和网络进展电子备课,每节课有电子教案。知道并经常使用的学科资源不少于5个。能熟练使用搜索引擎、资源、资源库系统等,检索、下载和合理使用各种数字化教学资源。掌握不少于3种常用的多媒体课件

43、制作工具与技术,能自主制作课件或改造课件。每年参加不少于2次的有关信息化教学理论、模式、方法与技术的培训。能使用信息技术参与网络教研,每年参与网络教研的总时长不少于24个小时。每年讲授不少于2次的校级以上含校级信息化环境下的公开研讨课。能熟练使用网络教学平台或开展性评价系统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展科学、合理的评价。能熟练使用网络教学平台辅助课堂教学、开设网络选修课。能灵活应用手机、电子、即时通讯软件等技术工具与每位学生家长进展每年不少于2次的交流。开设教学专用博客,每月至少发表2篇博文,理性评价和反思自己的教学,并和同学科教师进展交流互动。每个教师都有一个虚拟的、彼此联通的个人教学空间。教师

44、能进展教学资源管理、学习活动设计、教学任务安排等各种网络教学活动,并能对教学空间进展个性化设置。注:学生开展指标的制定主要针对初中生。小学生和高中生可以参考初中生开展指标适当调整。二、应用效劳表2统一认证与门户效劳建立参考指标建立容指标描述统一认证系统提供统一用户管理功能,实现对用户账号信息的集中管理。提供单点登录功能,实现一次登录,便可访问授权的各个应用系统。提供按角色授权功能,在授权管理界面中,提供浏览、排序、查询等管理功能。提供负载均衡、缓存和灾难恢复功能。提供丰富的接口,能方便地把不同构造的应用系统集成起来。能够应对顶峰时刻的大流量访问,支持的用户并发数不少于全校人数的20%,页面平均

45、响应时间不超过3秒。学校门户系统提供群管理功能,实现对多个独立站点的管理和站点间的资源共享。提供用户组和用户管理功能,可以为用户组或用户分配操作权限。提供工作统计功能,对各单位信息发布数量、栏目更新频率等进展统计。提供访问统计功能,统计各站点的总访问信息;统计站点小时、周、月、季度、年访问量、访问的IP;统计栏目、文章的访问量。提供模板管理功能,可与常用的网页设计软件整合,实现可视化的模板制作、编辑。提供栏目管理功能,可以动态地添加、删除栏目。提供敏感字检查功能,可以过滤敏感字,保证容平安合法。提供交互式组件功能,可以开展网上调查、在线交流、意见征集、网上信访、问卷调查等活动。提供全文检索功能

46、,实现对系统容的全面检索。提供日志管理功能,方便追查错误操作来源或错误信息来源。提供数据备份与恢复功能,保证门户各站点因各种原因宕机或遭到攻击后可以快速恢复。提供多级管理权限控制功能,支持按频道和模块分别设置频道管理员和模块管理员,可以按频道、栏目、专题设置栏目总编、栏目编辑、信息发布员、信息审核员。提供多重平安机制,支持Cookie加密、验证码、IP锁定、IP白、防SQL注入、防跨站脚本、防脚本文件上传等功能。能够应对顶峰时刻的大流量访问,支持的用户并发数不少于全校人数的20%,页面平均响应时间不超过3秒。表3教学应用效劳建立参考指标建立容指标描述网络备课系统提供与学科配套的数字备课资源,如

47、电子课本、学习工具、教学素材等。提供教案编辑、收藏、检索、评论和统计功能。提供学科符号、公式、图表快速编辑功能。提供教案协同编辑功能,支持远程协作备课。提供素材库管理功能,支持备课素材的添加、修改、删除和检索。支持的用户并发数不少于全校教师人数的25%,页面平均响应时间不超过3秒。网络教学系统提供课程资源管理功能,提供资源导入、检索、下载、浏览等常用功能。提供在线测试和题库管理功能,支持人工、半自动、自动化等多种组卷方式。提供学习活动设计和管理功能,支持各种学习模式。支持无限制的课程目录创立,任何时候课程管理员都可以创立、移动、下载、修改课程大纲。提供学习记录跟踪功能,教师可以查看任何学生的学

48、习报告,包括学生访问课程的次数、时间等。提供方便易用的分组工具,支持在线协作学习。支持SCORM、CELTS等国际国主流学习技术标准。提供可视化的统计分析功能,动态生成各种学习报表。提供个人学习空间,系统集成各种学习效劳和信息,并提供个性化功能模块设置功能。支持的用户并发数不少于全校人数的20%,页面平均响应时间不超过3秒。开展性评价系统提供在线试题、试卷编制和管理功能。提供评价指标体系的在线设计和管理功能。提供学习档案袋功能,全面记录和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提供档案袋评价功能,支持教师、家长和同学对学生的档案袋进展评价。提供学生间、班级间、教师间的多维评价结果比拟功能。提供评价报告生成功能,能

49、根据学习档案记录,自动生成学习评价报告。支持的用户并发数不少于全校人数的10%,页面平均响应时间不超过3秒。同步课堂系统提供课堂录制和回放功能,完整记录整个教学过程。提供小组管理功能,在线用户可被分成小组进展实时讨论。提供交互式电子白板功能,教师可以在上面书写,画图和标注。提供在线实时响应功能,响应方式包括是/否、举手等。提供协同浏览功能,教师和学生可以同时浏览一样的网页。提供文档共享功能,教师可以和远程学员共享文档。提供屏幕共享功能,教师既可以共享自己的他人的屏幕。提供5路以上视频,用户可以调节自己的视频,包括帧率、码流、色彩、明亮度等。提供语音互动交流功能,师生间可以通过麦克风进展语音交流

50、。支持在线投票、答疑、文字交流等学习活动。支持同时开设50个以上同步课堂,每个课堂至少同时容纳200位参与者。表4管理应用效劳建立参考指标建立容指标描述教务管理系统提供学生和教师信息管理功能,可以批量导入、导出、增、删、改师生信息。提供班级信息管理功能,可以批量导入、导出、增、删、改班级信息。提供成绩管理功能,支持成绩采集、考试数据分析、评价报表生成等。提供课程管理功能,可以批量导入、导出、增、删、改课程信息,支持数字排课、选课、退课等。提供各种评教与评课功能,支持学生评教,支持管理者对教师授课进展检查与评估。提供区域共享课程的选课、排课等管理功能,在区域组织、调度精品课、示课。提供功能教室的

51、数据记录及统计功能,为相应管理者提供功能教室的数字管理效劳。支持的用户并发数不少于全校人数的10%,页面平均响应时间不超过3秒。行政管理系统提供日常行政事务管理功能,包括收发文、文件流转、信息发布、公文审批等。提供学校公共信息管理功能,包括学校公告、规章制度、校园论坛等。提供对单位车辆管理功能,包括申请、审批、方案、调度等。提供会议管理功能,包括会议信息发布、会议室安排等。提供单位用印管理功能,包括申请、审批、登记等。提供来访人员接待管理功能,包括出入登记、来访统计等。提供统一的通信平台,实现通讯录、电子、短信、即时通讯工具的集成。支持的用户并发数不少于全校人数的10%,页面平均响应时间不超过

52、3秒。财务管理系统提供学校部日常凭证、账簿的管理功能。提供对经费自给率、资产负债率、人员支出占事业支出的比率、公用支出占事业支出的比率等帐务信息的分析功能。提供学校各部门报销、资产、负债、工资、工程经费等账目的管理功能。提供学生收发费用的管理功能。提供学校教职工工资的管理功能。提供学校的报销信息、报销审核流程的管理功能。支持的用户并发数不少于全校人数的10%,页面平均响应时间不超过3秒。设备资产管理系统提供学校多媒体教室、实验室、计算机教室、会议室、运动场馆等的仪器设备的信息化管理功能。提供学校设备购置审批、设备购置合同以及大型设备和低值易耗品的信息化管理功能。提供学校教学用房、科研用房、办公

53、用房、生活用房的信息化管理功能。提供学校各类用地的信息化管理功能。提供学校专利、著作权、商标权、非专利技术、商誉、土地使用权等无形资产的信息化管理功能。支持的用户并发数不少于全校人数的10%,页面平均响应时间不超过3秒。表5教研应用效劳建立参考指标建立容指标描述教师专业开展系统提供教案分享功能,教师可以自由上传、下载、评论教学设计方案。提供博客功能,教师可以撰写教学博客,记录教学实践经历和反思。提供培训资源论文、课程、报告等管理功能,管理员可以导入、审核、统计各种培训资源。提供教学视频点播功能,教师可以在线观摩视频公开课。提供教师专业开展评测功能,为教师职业开展提供咨询和建议。支持的用户并发数

54、不少于全校教师人数的25%,页面平均响应时间不超过3秒。网络协同教研系统提供教案协同编写功能,支持同学科教师协同设计精品教学设计方案。提供课题管理功能,监控校本课题研究进展,发布课题成果和最新消息。提供优质教学课件分享功能,支持教师自由上载和下载多种形式的多媒体课件。提供在线社区功能,方便教师开展多种方式的在线交流。提供日程管理和任务管理功能,方便教师协同开展校本课题研究。支持的用户并发数不少于全校教师人数的25%,页面平均响应时间不超过3秒。表6生活应用效劳建立参考指标建立容指标描述家校互通系统提供家长了解学校通知公告等信息的功能。提供家长实时了解学生出入学校信息的功能。提供家长了解作业布置

55、、作业提交等信息的功能。提供家长与教师间进展互动交流的功能。支持的用户并发数不少于全校人数的10%,页面平均响应时间不超过3秒。文化生活系统提供数字播送功能。提供数字校园电视的直播和点播功能。提供学校读书、文化、艺术、社会等各种活动的宣传报道功能。提供校园视频监控功能。提供网上心理咨询功能。提供虚拟校园游览功能。支持的用户并发数不少于全校人数的10%,页面平均响应时间不超过3秒。社会效劳系统提供家庭教育咨询功能,为家长提供指导和建议。提供名师在线辅导功能,解答学生提问。提供优质教育资源分享功能,面向社会开放各种教学资源。支持的用户并发数不少于全校人数的10%,页面平均响应时间不超过3秒。三、数

56、字资源表7数字资源建立参考指标建立容指标描述数字图书学校自建数字图书馆,应遵循数字图书馆建立的相关标准和规,馆藏电子图书和期刊不少于5万册。学校应接入上级单位区、市、省、国家等建立的中小学数字图书馆系统。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引入市场上的数字图书,让师生享受更多优质资源。数字图书的容具有较强的时效性,要与新课程改革同步。数字图书能在多种终端笔记本、手机、平板计算机等上顺畅浏览、下载和播放。校本选修课开设不低于10门的校本选修课。每门选修课提供丰富的网络课程资源,支持学生自主学习。选修课应与新课程改革目标保持一致,满足学生多元化的学习需求。选修课的容既具有科学性,又表达时代性,贴近科学、贴近生活、贴近

57、社会。制定选修课教学质量管理的相关制度和方法,保障选修课的教学质量。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对社会开放校本选修课,实现优质选修课程共享。选修课的教学与教师绩效考核挂钩,鼓励教师开设高质量的校本选修课。公开示课每年录制不少于30节的公开示课。公开示课要能反映新课程的改革思路,表达一定的教学创新。公开示课要采用专业级录像和录音设备进展录制。数字化音频制作推荐使用双声道,采样率不低于44.1KHz,压缩采用ACCMPEG-4Part3格式,码流率不低于128Kbps。视频制作至少使用标清制式,视频压缩采用H.264MPEG-4Part10:profile=main,1eve1=3.0编码方式,码流率不低于

58、1024Kbps,帧率不低于25fps,分辨率720*5764:3或1024*57616:9,封装格式采用MP4。公开示课的教学视频要在网络上公开、共享。个性化学习资源资源全面系统,涵盖学科各个知识点。资源总量小学和初中不低于50G其中视频以外资源容量不少于30GB,高中不低于80G其中视频以外资源容量不少于50GB。资源类型丰富,包括多媒体课件、试题试卷、网络课程、探究性主题资源等。资源库要动态更新,每年更新的资源总量不少于5G。广阔师生可以方便地上载、下载、检索、浏览、重组和收藏资源。四、根底设施表8根底设施建立参考指标建立容指标描述校园网采用星形拓扑构造,两层架构核心层、接入层或三层架构

59、核心层、会聚层、接入层建立校园网络。校园网络出口设备选择支持千兆带宽的中高端路由器、防火墙、链路负载均衡器等设备。校园网络的核心设备选择中或高端三层交换机设备。校园网会聚设备选择中或低端三层交换机设备。校园网接入设备选择上联千兆光口电口,下联百兆24口或者48口的二层可网管交换机。配置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防病毒系统、漏洞扫描系统和WEB应用防火墙等网络平安设备。每个教职工办公位有1个网络端口,每个办公室有5个以上冗余端口,每个教室讲台区域至少有2个端口。互联网总接入带宽不低于100M。实现校园网络全覆盖、全接入,千兆带宽到楼宇,百兆带宽到桌面。上级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节点的要接入CERN

60、ET。校园网路由协议应使用直连路由协议、静态路由协议或者OSPF协议。校园网所使用的IPv4地址应以私有地址为主。具有、外网不同访问控制策略,限定不同类型用户的访问权限。校园网出口位置设置NAT设备及配套的NAT日志记录和查询系统,并保存至少60天的NAT日志。校园无线网络采用基于无线控制器的瘦AP系统架构,满足可管理、平安、QoS、漫游等功能要求。AP数量根据场地面积、可能并发的无线终端数进展合理设置,室区域满足95%区域接收信号强度-75dBm,室外满足95%区域接收信号强度-65dBm,每个AP的接入用户数宜小于30人。支持无线智能射频管理、智能负载均衡、无线WebPortal认证、IP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