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次贷危机给我国金融监管的启示_第1页
美国次贷危机给我国金融监管的启示_第2页
美国次贷危机给我国金融监管的启示_第3页
美国次贷危机给我国金融监管的启示_第4页
美国次贷危机给我国金融监管的启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金融监管的启示摘要:美国次贷危机”从2007年春季爆发开始,已逐步发展成为席卷美国、欧盟 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和国家的金融风暴。为我国金融风险的防范与监管提供 了反面的经验教训,尤其是引起人们对我国住房按揭贷款市场潜在风险的高度关 注。对它进行深刻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指导意义。本文依次分 析讲述了引发美国 次贷危机”的原因,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金融监管的启示以及我 国金融监管的现状和我国需要采取哪些措施来加强金融监管的力度。关键词:次贷危机;金融风险;金融监管;启示美国次贷危机(subprime crisis又称次级房贷危机,也译为次债危机。它是指一场 发生

2、在美国,因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股市剧烈震荡引起的 金融风暴。它致使全球主要金融市场出现流动性不足危机。美国次贷危机”是从2006年春季开始逐步显现的。2007年8月开始席卷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 金融市场。次贷危机目前已经成为国际上的一个热点问题。美国因次贷问题而引发的华尔街金融成了全世界关注的焦点。发生在华尔街的 金融危机不仅重创了美国脆弱的经济,引起美国股市崩盘,也给出其它国家经济带来 极大危害。中国会不会重蹈美国次贷危机之覆辙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场金融危 机带给我们什么启示?一、美国次贷危机形成的原因(一刺激经济的超宽松环境埋下了隐患2007年4月2日,美国

3、第二大次级贷款机构新世纪金融公司宣布破产 ,标志美国 次贷危机大爆发。次级抵押贷款危机的源头是其前期宽松的货币政策。在新经济泡 沫破裂和“9.1仰件后,为避免经济衰退,刺激经济发展,美国政府采取压低银行利率 的措施鼓励投资和消费。从2000年到2004年,美联储连续降息,联邦基金利率从 6.5%一路降到1%,贷款买房又无需担保、无需首付,且房价一路盘开,房地产市场日 益活跃,这也成就了格林斯潘时代晚期的经济繁荣。(二以房产作抵押是造成风险的关键美国次贷的消费者以房产作抵押,房产的价格决定了抵押品的价值。如果房价一直攀升抵押品价格保持增值,不会影响到消费者的信誉和还贷能力。一旦房价 下跌抵押品贬

4、值,同一套房子能从银行贷出的钱就减少。如果贷款利率被提高 ,次贷 使浮动利率也随着上升,需要偿还的钱大大增加。次贷贷款人本来就是低收入者,还 不上贷款,只好放弃房产权。贷款机构收不回贷款,只能收回贷款人的房产,可收回的 房产不仅卖不掉,还不断贬值缩水,于是出现亏损,甚至资金都流转不起来了。房价缩 水和利率上升是次级抵押贷款的杀手铜。(三次级贷款资产的证券化加重了危机的扩散美国绝大多数住房抵押贷款的发放者是地区性的储蓄银行和储蓄贷款协会,地方性的商业银行也涉足按揭贷款。这些机构的资金实力并不十分雄厚,大量的资金被投放在住房抵押贷款上对其资金周转构成严重的压力。一些具有金融创新”工具的金融机构,便

5、将这些信贷资产打包并以此为担保,用于发行可流通的债券,给出相当 诱人的固定收益,再卖出去。许多银行和资产管理公司、对冲基金、保险公司、养 老基金等金融机构投资于这些债券。抵押贷款企业有了源源不断的融资渠道,制造出快速增长的新的次贷;投资机构获得较高的收益。但事物都有两面性,金融创新制 度带来风险分散机制的同时,也会产生风险放大效应。当房地产泡沫破裂、次级贷 款人还不起贷时,不仅抵押贷款企业陷入亏损困境,无力向那些购买次级债的金融机 构支付固定回报,而且那些买了次级衍生品的投资者,也因债券市场价格下跌,失去了 高额回报,同样调进了流动性短缺和亏损的困境。二、次贷危机对我国金融监管的启示从以上美国

6、次贷危机的成因,我们不难看出美国次贷危机对完善我国金融风险 的防范与监管具有重要启示,我国应引以为诫。我国要加强信贷风险管理,完善证券化风险防范法律制度;加强市场化监管,完善金融机构破产法律制度;加强监管成本意 识,完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防范国际金融风险,加强金融监管的国际合作。(一加强信贷风险管理,完善证券化风险防范法律制度次贷危机表面上是美国房价走低、利率走高所致,根本原因是资金供应方降低 信贷门槛、忽视风险管理,需求方过度借贷、反复抵押融资。著名金融学者易宪容 认为,中国按揭贷款实际上比美国次级债券的风险要高。如果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价 格出现逆转,其潜在风险必然会暴露出来,国内银行所面临的

7、危机肯定会比美国次级 债券出现的危机要严重。可以说,完善房地产信贷及其证券化风险防范的法律制度 是中国避免重蹈覆辙的当务之急。首先,要加强信贷风险管理,提高住房按揭贷款的信用门槛。2007年中国人民 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加强商业性房地产信贷管理的通知规定 90平方米以下的首套自住房的贷款首付款比例不得低于 20%;90平方米以上的不得 低于30%;对已利用贷款购买住房、又申请购买第二套(含以上住房的,贷款首付款比 例不得低于40%,贷款利率不得低于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同期同档次基准利率的1.1倍,而且贷款首付款比例和利率水平应随套数增加而大幅度提高,且借款人偿还住 房贷款的月支出不

8、得高于其月收入的 50%0在紧接着的补充通知中明确 以借 款人家庭(包括借款人、配偶及未成年子女为单位认定房贷次数在次贷危机阴云 密布的背景下出台上述严格住房消费信贷管理的措施 ,表明我国监管层已经意识到 了住房按揭贷款市场的高风险,显示了监管层切实加强信贷风险管理的决心。其次,要完善住房按揭贷款证券化风险防范法律制度。应当借鉴国外资产证券 化风险防范的经验教训,尽快制定专门的金融资产证券化法,处理好外部监管和内控 制度之间的关系,完善我国资产证券化风险监管。(二构建完善的市场纪律约束机制,加强市场化监管加强市场化监管,完善金融机构破产法律制度次贷危机表明,要减少金融机构的 道德风险,必须构建

9、完善的市场纪律约束机制,加强市场化监管。以存款保险为核心 的金融安全网在强调金融安全的同时也加大了金融机构经营上的道德风险。因此要 加强市场化监管要求构建完善的金融市场准入机制、金融市场行为监管机制和金融 市场退出机制,必须根除金融领域 不破产、无风险”的传统观念,并充分认识到金融 破产制度的重要价值和意义:第一,可以有效抑制金融机构的道德风险。第二,存款人 的破产观念转变必然带来风险意识的提高,进而自觉对银行通过 用脚投票”等方式 来监督银行的监督管理,从而加强市场约束的力量。一旦危机发生,它能够为政府干 预危机措施的效果提供威慑力,同时也有利于确定政府干预的合理界限,防止政府过 度干预破坏

10、市场约束机制。(三加强监管成本意识,完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美国的金融监管体制是一种典型的分权型多头监管模式,被称为伞式监管+功能 监管的体制,实际上是功能监管与机构监管的混合体,监管机构形成横向和纵向交叉 的网状监管格局这种监管体系存在的明显不足是容易造成重复监管或监管真空,从而导致金融体系的风险。因此,必须加强金融监管机构之间的协调。美国的经验教训警示中国必须加快建立和完善适合本国国情的金融监管协调机 制。2003年中国银监会的成立标志着行三会”的金融分业监管体制的形成。在混业经营趋势下,完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也成为我国近年来理论和实践中的热点问 题。在实践中,2004年6月28日,中国银监会、

11、证监会、保监会正式公布三大金融 监管机构金融监管分工合作备忘录,以制度形式赋予了监管联席会议制度:积极协 调配合,避免监管真空和重复监管的使命。但监管联席会议制度的实践效果不尽人 意,而且作为重要金融宏观调控与监管主体的中国人民银行被排除在外。财政部副 部长李勇在国际金融论坛第三届年会上透露,我国正在尝试建立中央银行、财政部 门和金融监管等有关部门之间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以适应金融业综合经营发展趋 势的需要。另外,我们必须要加强金融监管的成本意识。不仅要考虑到新增监管机构增加 的直接费用以及采取金融监管措施的必要费用,还应当考虑这些措施可能导致的市 场损失,这是政府监管替代市场调节的一种机会成

12、本。这是我们过去往往容易忽略 的。例如我国是否真的需要建立一个凌驾于行三会”之上的机构一金融监管协调 委员会?还是通过扩大中央银行的权力赋予其履行金融监管协调的最终职责?这取决于不同监管方式之间的成本比较以及边际监管成本与边际监管收益之间的比较。 一般而言,金融监管协调的边际成本小于边际收益,这是进行金融监管协调的经济学 基础。增设金融监管协调委员会的成本大于通过扩大中央银行权力增加的成本,就成本最小化而言,应赋予中央银行以协调金融监管的最终职责。(四谨防国际金融风险,加强金融监管的国际合作次贷危机已经演变成自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以来的一场全球范围内的金融 危机。受损失的不仅是美国的金融机

13、构,欧洲与亚太地区的金融机构也损失惨重。 实际上从遭受冲击和损失的程度看,欧洲的金融机构远甚于美国的金融机构,甚至有 市场人士认为这一次次按风波实际上主要是由欧洲的金融机构为美国的金融风险埋 单。中国亦有不少金融机构购买了部分涉及次贷的金融产品,如共汇出109亿美元资金的银行系QD II、基金系QD II,近期纷纷遭遇净值缩水。金融全球化也是金融 风险的全球化,国际金融市场的持续波动会影响人们对国内金融市场的预期,增加国内金融市场的风险。中国金融机构及监管层应当谨慎防范国际金融风险,加强对跨境资本流动的监管,稳步有序地推进金融开放。中国已经加入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证监会国际组织、国际

14、保险监 督官协会等国际金融组织,并且与许多国家或地区签订了金融谅解备忘录,为加强金 融监管的国际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我们应当善于利用金融监管合作机制,获取信息,了解政策甚至要求就某些具体目标采取联合行动以更好地防范和化解国际金 融风险。(五建立健全抵押保险和担保制度中国应建立健全抵押保险和担保制度,完善住房信贷风险防范和分担机制。让 百姓安居乐业是政府的职责,但人人享有适当住宅”并不意味人人都要买房,让无支 付能力的低收入者进入购房市场,拔苗助长不仅事与愿违,还会产生许多负效应。特 别在我国抵押担保、抵押保险等相关金融基础设施不健全的情况下,无形中让银行承担了许多政策风险。政府应加大经济适用

15、房的供给 ,改变经济适用房 只售不租” 为租售并举”。引入商业保险和政策性担保的机制,有利于促进抵押贷款营销的规 范化、合约的标准化 抑制商业银行盲目放贷的冲动;合理的保险风险定价机制,有助 于商业银行规避信用风险、道德风险和房地产市场周期波动风险。三、金融监管的必要性与我国的金融监管体系如何开展金融创新解决中国经济存在的深层次问题 ,同时控制与之俱来的金融 风险,是中国金融界面临的最迫切问题。受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海啸冲击,我国经济总量、出口、企业利润等指标增幅均有所回落 ,但经济的基本面依然是好的。 针对当前经济形势和应对举措,广东省副省长宋海层指出要注意以下问题:一是要在 刺激经济增长

16、的同时,注意防范新的产能过剩,注重同时稳步推进加强欠发达地区和 广大农村的交通和基础设施的建设,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二是要防止由于房地产大幅 降价产生新一轮系统性的金融风险,努力保持资本市场的稳定;三是要加快完善化解 经济风险的各项政策措施,防范局部性的经济危机,建议加快制订完善对中小企业的 扶持政策,健全失业彳障机制;四是要在挑战中寻找机遇,主动出击审慎运作,并购优 质境外资产。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成思危也表示中国不能因为金融危机的发生而停 止金融改革的步伐,今后应该积极慎重地推进金融系统改革,沿着系统化、国际化、 市场化的方向改善金融服务,提高金融效率和国际竞争力。同产品市场一样,金融市 场也

17、存在着失灵问题。造成金融市场失灵的原因是信息不对称、外部性、垄断和公 共产品特性。近30年来,国际金融领域最突出的特点就是金融创新,新的金融工具、 金融衍生品及新的交易方式和管理方法层出不穷。金融创新的发展在推动金融业及 金融市场发展的同时,也加大了整个金融体系的风险,就必须对金融监管提出更高的 要求。而金融领域的传导效应会在某一国或地区的金融部门发生破产或金融风险时 发生连锁反应,最终致使整个金融体系发生金融危机,因此为保证整个金融领域的安 全,对金融系统进行有效的实时监管十分必要。中国金融监管体系建立始于1983年,工商银行作为国有商业银行从中国人民银 行分离出来,它打破了人民银行集金融监

18、管、货币政策、商业银行等职能于一身的 高度计划经济的体制。之后中国证监会、保监会、银监会相继成立,我国初步建立了工行三会”的金融分业监管体制。在几大金融机构各司其职的监管体制下,我国金融监管面临着一些严峻的问题和挑战:第一,成立专门的监管主体在加强监管专业化能力的同时,也容易形成监管真空 及监管重叠,彼此之间缺乏有效协调,影 响监管效率。第二,三大监管主体更侧重于市场准入、合格性等方面的监管,审 慎性监管能力还有待加强,并缺乏有效的方法、可操作的措施对金融机构的表外 业务进行有效监管。第三,加入WTO过渡时期结束后随着外资银行的大量涌入 及放开对外资银行经营 人民币业务及入驻地区的限制,内资银

19、行将面临严峻的挑 战。监管结构如何实现对外 资银行的有效监管,如何为内外资银行提供公平合理 的竞争环境,是我国金融监管面 临的难题。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金融发展程度 不同于发达国家,例如金融创新方面,发达 国家以金融产品、金融工具、金融服 务等创新为主,我国则体现在金融改革和金融制 度变迁等金融深化上,这种差异 对于如何确保国内及跨国银行之间公平竞争提出了挑 战。作为全球的金融中心, 美国金融市场的监管体制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经历了复杂的变革,具有典型的危机驱动特征。而我国金融市场监管体系的发展则属于强制性制度变迁,与危机驱动下诱致性生成的监管体系相比,具有制度变革上的优势。为汲取次贷危机的经验

20、教训,应当对我国金融监管体制进行危机下变革措施的反思。要正确认识职能监管结构的利益主体和竞争性,考量安全与效率的平衡。在分业监管的现有体制下,要特别重视对监管政策的组织协调和综合考量。在既有的协调监管基础上,我国金融监管当局有必要进一步理清权责关系,有效适应综合化转型的市场格局。要尽快明确责任主体,控制全面市场风险,落实市场稳定性监管。其中市场 稳定性监管是首要目标也是抵御金融风险的主要屏障。就监管对象而言,要尽快启 动对金融控股集团的全面监管,防止次贷危机中花旗现象在我国上演。目前,我 国对金 融控股集团的监管既无明确的法律规范,也无具体的监管组织和程序,令 人担忧。从 次贷危机中吸取教训,

21、尤其应当加强对银行系统金融控股集团的全面监管。具体措施 包括:首先,要严格履行并表监管原则。新巴赛尔协议对综合金 融集团提出了 并表监管”的要求,并对全能银行在证券化业务中的各类业务提出 了具体的风险管理要求。 其次,要积极推动金融控股集团的专门立法,使现有的 金融控股集团进入监管视野,并促使其健康发展。此外还要汲取次贷危机的教 训,扩大监管范围,把私募基金、对 冲基金、信用评价机构等纳入规范的监管视 野,并加强对金融关联企业的并表监管。四、我国金融监管模式改革方向 美国的次贷危机的影响虽未见底,但美国政府在这次危机中所采取的改革行动带给我 -6-们许多启示和思考,我国在建设金融监管模式方面可

22、以借鉴美国的经验和教训。(一)目标性监管是可供参考的改革路径 蓝皮书提出了三步走的计划,正是考 虑到了美国长期的历史传统和利益格局。与其 类似,我国要实现统一监管需要付出 较大的改革成本,而且我国的金融市场综合化还处 于起步阶段,金融企业的主业特征 比较明显,统一监管的必要性并不充分。因此应着重 在协调现有机构的基础上,明确 主要监管目标的负责主体。要尽快明确责任主体 ,控制全面市场风险,落实市场稳定 性监管。在市场综合化的背景下,市场稳定性监管成为首 要监管目标,也是抵御金融 风险的主要屏障。(二)正确认识职能监管机构的利益主体性和竞争性,平衡安全 与效率考 量在分业经营的情境下,各职能监管

23、机构的治理目标带有明确的部门性,利 益难以协 调,在市场综合化的情况下,监管竞争还可能诱使一些监管机构纵容本部门 的越界行 为,从而为金融危机埋下隐患。因此,在分业监管的现有体制下,要尤其重视 对监管政策的组织协调和综合考量。要汲取次贷危机的教训,推动立法扩大监管范 围,把私募基金、对冲基金、信用评级机构等纳入规范的监管视野,并加强对金融关 联企业的并表监管。(三)监管方式要适应市场的变化尽管次贷危机的发生不能 全部归咎于监管体制的松散,但次贷危机引发美国这次大规模的监管体制改革,适应 市场变化、及时调整监管方式是必要的。任何一个国家的监管体制必须与其经济金融的发展与开放的阶段相适应,不管监管

24、体制如何选择,必须做到风险的全覆盖,不 能在整个金融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和创新链条上,有丝毫的空白和 真空,从而最大限度 地减少由于金融市场不断发展而带来更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面对日益复杂化的金融创新,金融监管不宜过分依赖具体的规则约束,而应采取更具灵活性的原则导 向的监管模式,注重加强同市场主体的沟通,处理好金融创新与风险、自由与管制风险的关系。(四)应该探索本土模式而放弃对西方模式的盲目追求和复制发达国家的监管已经走过了四个时期,即金融自由化发展时期(20世纪30年代以前)、 广泛的金融监管时期(20世纪3070年代)、从管制到自由化的回归时期(20 世纪7090年代)、安全与效率并重时期(

25、20世纪90年代)。目前出现的金融 监管改革实 际上是第五个时期演进的过程。发达国家的金融监管改革说明,即使人们认为的成熟”的金融监管体系本身也在一直变动,甚至是剧烈变动。中国目前尚 不可能一劳永逸地找到一个发达国家的范例来照抄,而应根据我国自身的历史背 景、政治、文化因素,探索-7-符合我国国情的监管制度是目前监管发展的方向。(五)加强对金融产品链的监管 金融监管在一些金融衍生品上的缺位是导致金融危机产生的一个重要原 因。我国 在发展金融控股公司过程中,无论采用哪种监管方式,监管部门都应加强对 金融产品的 监管。针对那些缺乏实际交易基础、设计复杂、风险无限放大的金融 衍生品,监管部门必须严格

26、审查产品的设计机理、风险控制、投资对象 ,防止风险在 系统内部失去控制。五、结束语 美国金融界曾对20世纪30年代的金融危机作了 实证研究福出的结论是在金融危 机中倒闭的银行有80%是单一银行。而此次美国 次贷危机也显示了金融控股公司在抵御金融危机中白独特优势,美国五大投行剩下 的两家最后也向银行控股公司转型。由于我国真正意义上的分业监管体制运行不过5年时间,同时考虑到整合机构涉 及原有机构的人员安排和新机构的职责定位、 监管文化融合、监管专业分工、内部决 策程序设计等方面的现实困难,这种格局在 短期内不宜改变。但是,金融控股公司的出 现对我国的金融监管体制提出了现实挑 战用此必须提前谋划有关

27、问题。我国监管体制 改革要与我国金融控股公司发展和 法制建设进展等情况合理匹配,积极稳妥地加以实施。因此在对我国金融控股公司 的监管模式选择上,宜采取机构监管和功能监管相结合的综合监管模式,即对金融控 股公司层面上由牵头监管机构进行监管,对金融控股公 司的金融子公司则由各监管 机构进行功能监管。牵头监管机构可确立为中国人民银行。同时将我国金融监管当局已经建立的监管联席会议制度化,进一步完善相互沟通的机制、方式和内容。 协调各自对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举措,避免监管重复和监管真空。今 后可以在条件 成熟时将监管模式由牵头模式过渡到“一体化监管”模式。参考文献1FinancialStability Forum Recommends:Actions Enhance Market and Institut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