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设计说明_第1页
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设计说明_第2页
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设计说明_第3页
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设计说明_第4页
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设计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施工图设计(一)石头山片区XXXXXX二一九年十月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施工图设计(一)石头山片区资质类别与等级: 勘查, 甲级; 地质灾害证书编号:防治单位资质证书资质类别与等级: 设计, 甲级;证书编号:编写单位: 项目负责: 报告编写: 审 核 :审 定 : 分院院长: 院 长 :提交单位:XXXXXX提交时间:二一九年十月目录TOC o 1-3 h z u HYPERLINK l _TOC_250059 前言1 HYPERLINK l _TOC_250058 任务由来1 HYPERLINK l _TOC_250057 阶段性工作成果1 HYPERLIN

2、K l _TOC_250056 详细地勘成果1 HYPERLINK l _TOC_250055 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分析4 HYPERLINK l _TOC_250054 编制依据和标准6 HYPERLINK l _TOC_250053 编制依据6 HYPERLINK l _TOC_250052 法律法规6 HYPERLINK l _TOC_250051 政策文件6 HYPERLINK l _TOC_250050 其它文件6 HYPERLINK l _TOC_250049 编制标准7 HYPERLINK l _TOC_250048 工程设计7 HYPERLINK l _TOC_250047 设计

3、目标7 HYPERLINK l _TOC_250046 绩效目标8 HYPERLINK l _TOC_250045 设计原则8 HYPERLINK l _TOC_250044 安全有效8 HYPERLINK l _TOC_250043 技术可行、经济合理8 HYPERLINK l _TOC_250042 多重效益、相互统一8 HYPERLINK l _TOC_250041 生态优先、综合治理9 HYPERLINK l _TOC_250040 因地制宜、因害设防9 HYPERLINK l _TOC_250039 重点治理与一般治理相结合9 HYPERLINK l _TOC_250038 设计依据

4、与标准9 HYPERLINK l _TOC_250037 工程总体布局10 HYPERLINK l _TOC_250036 工程分项设计12 HYPERLINK l _TOC_250035 矿山地质灾害治理工程12 HYPERLINK l _TOC_250034 水资源破坏治理工程16 HYPERLINK l _TOC_250033 矿区土地复垦工程21 HYPERLINK l _TOC_250032 其它工程34 HYPERLINK l _TOC_250031 设计工程总量36 HYPERLINK l _TOC_250030 投资预算44 HYPERLINK l _TOC_250029 预算

5、原则及依据44 HYPERLINK l _TOC_250028 编制原则44 HYPERLINK l _TOC_250027 编制依据44 HYPERLINK l _TOC_250026 费用组成及标准45 HYPERLINK l _TOC_250025 工程施工费用组成及标准45 HYPERLINK l _TOC_250024 其他费用组成及标准47 HYPERLINK l _TOC_250023 预算方法49 HYPERLINK l _TOC_250022 预算结果49 HYPERLINK l _TOC_250021 项目施工组织设计50 HYPERLINK l _TOC_250020 施

6、工条件50 HYPERLINK l _TOC_250019 交通条件及地形50 HYPERLINK l _TOC_250018 气象条件50 HYPERLINK l _TOC_250017 人工工程51 HYPERLINK l _TOC_250016 供电与供水52 HYPERLINK l _TOC_250015 建筑材料52 HYPERLINK l _TOC_250014 施工交通条件及施工总体布置52 HYPERLINK l _TOC_250013 施工方法及施工机械基本要求52 HYPERLINK l _TOC_250012 施工方法52 HYPERLINK l _TOC_250011

7、施工机械基本要求56 HYPERLINK l _TOC_250010 施工工序及进度计划56 HYPERLINK l _TOC_250009 施工工序56 HYPERLINK l _TOC_250008 进度计划57 HYPERLINK l _TOC_250007 施工管理与监理58 HYPERLINK l _TOC_250006 施工管理58 HYPERLINK l _TOC_250005 施工监理58 HYPERLINK l _TOC_250004 工程实施效益评价59 HYPERLINK l _TOC_250003 生态效益59 HYPERLINK l _TOC_250002 防灾及社会

8、效益59 HYPERLINK l _TOC_250001 经济效益59 HYPERLINK l _TOC_250000 生态环境效益60附件:一、设计图册二、计算书 三、预算书 PAGE 10前言任务由来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和全国生态环保大 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湖北省以“一江清流、一湖碧水”为主线,以自然恢复、绿色修复为手段,通过源头控制、过程拦截、末端修复和区域综合治理,实施水环境、农业与农村环境、矿区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修复工程等四大工程,打造“清水长廊”,实现清水入湖、清流出鄂,在长江经济带的龙腰上、在祖国中部构筑起坚实的生态安全屏障,并确立将山水

9、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区打造成“生态治水示范区、湿地公园样板区、美丽乡村标杆区、三产融合先行区”。2018 年 10 月,湖北省申报的湖北省长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方案(以下简称“试点方案”)获得批复,为国家第三批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程,根据湖北省自然资源厅批复的XXXXXX 锑煤矿区(XXX 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程实施方案,该区由4 个生态修复区与1 处滑坡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组成, 本施工图设计仅包括石头山片区,其余片区以及梨园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图设计详见相应的施工图设计文本及图册。XXXXXX 于 2019 年 9 月受 XXX 土地开发整理中

10、心委托,开展了对 XXXXXX 域废弃矿山生态环境修复的施工图设计和预算编制工作,并于 2019 年 10 月完成全部施工图设计文件。阶段性工作成果详细地勘成果石头山片区总面积 0.68km2,通过上阶段地形测量、工程地质测绘、钻探、井探、原位测试、岩土水样分析等手段,完成了勘查工作,工作质量达到了有关规范要求,可作为施工图设计的地质依据。矿区地质拟修复矿山矿区出露的地层由新至老依次为第四系(Q);中上石炭统壶天群(C2+3);下石炭统梓门桥组(C1z)、测水组(C1c)、石磴子组(C1s);石头山煤矿仅揭露梓门桥组(C1z)、测水组(C1c);石磴子组(C1S)。现由新至老分述如下:下石炭统

11、梓门桥组(C1z):为灰黑色薄至中厚层状泥质灰岩,中下部夹泥岩及钙质泥岩,一般厚 110m,与下伏煤系地层呈整合接触。下石炭统测水组(C1c):为区内含煤地层,根据岩性及含煤性分为上下两段:上段(C1c2):不含煤段以浅色岩性为主,由灰灰白、杂色之泥岩、砂质泥岩、粉砂岩、细砂岩、石英砂岩组成。厚 45.5587.18m,一般厚为 63m。下段(C1c1):含煤层岩性较稳定,以深色岩性为主,由砂质泥岩、粉砂岩、细砂岩及少量石英砂岩和煤组成。与下伏地层呈假整合接触。石磴子组(C1S):由泥灰岩、泥质灰岩、灰岩组成,一般岩溶不发育。该层顶部有一层厚 48m 钙质泥岩,作为相对隔水层。矿区水文地质生态

12、修复区地下水水资源贫乏,主要有松散岩类孔隙水、基岩裂隙水碳酸盐岩类裂隙岩溶水三大类。散岩类孔隙水区内松散岩类孔隙水主要赋存于资江两岸和沟谷低洼地第四系(全新统 Qh 和更新统Qp)松散岩层中,主要由冲积物、洪积物和冲洪积物砂质粘土、含粘土砂砾石层组成,厚度一般 520m;地下水埋藏深度在 25m 左右,水量较为贫乏。岩裂隙水为赋存于测水组(C1c)地层的石英砂岩、砂质中,地层富水性差,地下水贫乏,泉点流量一般 0.011.0L/s,水量动态变化相对较小。碳酸盐岩类裂隙岩溶水矿区采矿层顶底板均以碳酸盐岩为主,碳酸盐岩溶洞水中等丰富,主要含水岩组为梓门桥组(C1z),石蹬子组(C1s),岩性以巨厚

13、层灰岩、白云质灰岩、泥质灰岩为主。泉点分布分散,流量变化较大,从 0.10L/s5.10L/s 均有出露。勘查结论项目区地处低山地貌区,呈中部高、四周低的山地地形,中部山顶高程为773.39m 为最高,周界地表高程一般在 610m670m,北部山沟底部低于 600m 为最低。原始地表坡度一般在 1525,因露天采矿,微地貌变化很大,多形成陡坡、平台、山崖地貌。地表基本无植被覆盖,无居民居住,周边则为较茂密的灌木林,形成鲜明的对比。项目区矿业开发活跃,有主矿山与无证私采相互重叠,除以片的硐采以外,以露采方式采掘黑土为主,对环境破坏很大,经执法已全部关闭。2018 年,XXX 拟在区内设置XXX

14、砖瓦用页岩矿,已完成了勘查,处于采矿权申报待批阶段。洪竣岭片区地处XXX 集云村与坪烟村管辖范围,主要矿山环境问题是废石、矸石、工业广场、露采区等压占土地资源、破坏自然地形地貌景观等,造成大面积水土流失,植被荒芜,土地贫瘠,并伴生有废石堆滑坡地质灾害。这些区域的垂直投影面积达68.32hm2,集中连片分布,视觉效果极差。其中以废石与露采区破坏最为严重,面积达 49.55 hm2, 约占整个区域的 65.8%。区内废石以砂岩、泥岩、页岩等角砾、碎石混杂堆积,并常见有块径超过1m 的砂岩块石,随坡堆积,松散,废石堆边坡坡度一般在 3035,位于山体中上部与沟谷地带的废石堆相对较稳定,位于斜坡中部、

15、靠近山脚地带沿自然斜坡堆积的废石堆则多处于相对稳定欠稳定状态,以坡面浅部的水土流失型小滑塌为主,使坡面冲刷成槽。根据湖北省土地整治项目耕地质量等别评定技术指南(湖北省土地综合整治局),区内素填土(废石)按表层土壤质地划分,属于砾质土,砾质含量大于 50%,部分达到70%;土壤质量均匀差,按 PH 值分类,属于 5 级;按平均有机质含量分类,属于 3 级。根据生态型土地整治项目工程技术规范(DB43/T 1407-2018),按照贫瘠土壤改良,有机质平均含量达到旱地标准;有效磷、速效钾均低于旱地标准;土中有效硫含量普遍很高, 最高达 1112g/Kg,平均 266.6g/Kg;区内地下水 PH

16、值最大为 3.23,最小值为 2.19,平均值为 2.70,低于区内背景值(一般为 5.57.5),根据地质水质量标准(GB/T14848 2017),水质类别为类.修复区内极少植物生长,所见的植物主要有芦茅根、马尾松与葛藤为主,成活率较低,生长缓慢,覆盖率低,自然恢复难度大。但在部分土壤颗粒较细的地段,有植物生长, 并形成群落,宜予以保留,并进行生长环境改造,有利于其更好地生长。区内因废石堆积形成的滑坡,现状与趋势稳定性差,今后的生态修复,会对坡上进行覆土、种植,增加坡体荷载,不利于滑坡稳定,继续发展,可能发生整体快速滑动,除了造成公路被掩埋,坡上电杆倾倒、电网线路中断等损失外,还将威胁坡下

17、 2 栋房屋与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需要进行治理。近 12 年部分矿山进行了少量复绿工程,有整平覆土与种植茶树、腊树等措施,但时间短,生势慢,还没能体现整体效果;既有水土保持工程主要区内修路建设的一些边坡支挡、排水等措施。都对矿山生态环境起到了一定的保护,因其量小、分布局限,系统性不够,在整体环境受到严重破坏的背景下,效果较差,需要修补并加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分析通过现场勘查以及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项目区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断头路多,连通性差项目区现有道路大部分为采矿形成的临时道路,以土质和碎石路为主,且断头路较多, 连通性差。由于煤矿废弃,缺乏维护,大部分道路受地表径

18、流冲蚀损毁较严重,交通不便, 不利于项目区生态环境恢复。照片 2-1项目区土质道路现状照片 2-2项目区采矿形成的断头路排水系统受到严重干扰项目区因煤矿开采破坏了原有地形,同时产生了大量堆积物,占压和损坏原有自然沟道和现有排水设施,导致项目区排水系统受到严重干扰和破坏,雨季雨水不能安全排除, 易形成堰塞湖,堰塞湖一旦决堤形成洪灾,将对下游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照片 2-3项目区排水设施损坏照片 2-4项目区自然沟道现状土地占压和植被破坏严重项目区地形中部高四周低,多为工业广场、煤矿开采形成的露天采场、煤矿开采产生的煤矸石、弃石、弃渣堆积体,其中煤矸石、弃石、弃渣堆积体长 20320m

19、 不等,宽 12200m 不等。露采区开挖破坏了原有耕地、林地,煤矸石、废渣堆积体、挂渣坡面以及废弃的工业广场破坏了原有自然植被,占压大量土地。照片 2-5煤矸石堆积体照片 2-6废石、废渣堆积体照片 2-7废弃矿坑 1照片 2-8废弃矿坑 2照片 2-9工业广场 1照片 2-10工业广场 2存在地质灾害隐患煤矸石及弃石弃渣堆积体高度 520m,表面松散,坡度大,不稳定,缺乏防护工程, 易产生滑坡、水土流失等危害;露采区开挖面(高度 1860m 不等)、道路开挖边坡裸露, 坡度较大(5060之间),坡面碎石多,容易产生落石、崩塌等地质灾害。照片 2-11 露采开挖面 1照片 2-12露采开挖面

20、 2照片 2-13 堆积体表面裸露、松散 照片 2-14 堆积体高度大、坡度陡根据现场勘查结果,对滑坡体稳定性进行评价,影响滑坡稳定的因素主要是堆积的废石及降雨。废石堆积已经停止,降雨成为影响滑坡稳定的主要因素。在现状条件下,滑坡处于不稳定状态。今后,改变其稳定性的条件不会有改变,因此,其趋势稳定性为不稳定并且今后的生态修复,会对坡上进行覆土、种植,增加坡体荷载,不利于滑坡稳定。滑坡发展趋势主要是向下滑动,越过公路,可能发生整体快速滑动,险性小型。照片 2-15滑坡体现状 1照片 2-16滑坡体现状 2水体污染经现场调查和项目资料查阅分析,项目区内煤矸石及废渣在水土流失作用下主要会对项目区内的

21、水体造成污染。项目区水体污染问题由其他专项工程处理,不在本次设计范围之内。水土流失严重项目区堆积物体量大,表面松散、裸露且未布设水土保持措施,加之当地降雨量大, 在雨水冲刷下极易产生水土流失,经初步估算,项目区年水土流失量约 15000t。照片 2-17水土流失 1照片 2-18水土流失 2环境破坏,视觉效果差项目区煤矿开采破坏了区域内的生态环境。地形支离破碎,大量松散煤矸石、废渣无序堆放,占用大量土地,导致排水不畅;水土流失和项目区内水体污染严重;原有植被破坏严重,生态系统失衡;堆积体及露采开挖面裸露无防护,存在安全隐患;可视面植被稀疏,多呈黑色、灰色或黄色,视觉效果差。编制依据和标准编制依

22、据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15 年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11 年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国务院,2011 年修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 394 号,2003);湖北省环境保护条例(湖北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13 年);湖北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湖北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02 年);湖北省实施办法(湖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18 年修订)。政策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中发201512 号);关于推进生态

23、文明建设的指导意见(环发2008126 号);湖北省“矿山复绿”行动规划;湖北省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治理专项规划;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发201631 号);湖北省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鄂政发20174 号);湖北省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方案(鄂政发201820 号);XXX“十三五”环境保护规划;XXX 生态文明建设“十三五”规划;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湖北省鄂江流域和洞庭湖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方案的批复(鄂政函2018124 号);财政部 国土资源部 环境保护部关于修订重点生态保护修复治理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财建2017735 号);关于加快建设绿色矿山的实施意见(国土资规20174 号)。其它文

24、件XXXXXX 锑煤矿区(XXX 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实施方案(20182020 年)(XXX 人民政府,2018 年 12 月);湖北省自然资源厅关于XXXXXX 锑煤矿区(XXX 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实施方案(2018-2020 年)的批复(鄂自然资函201933 号)。编制标准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技术规范(试行) (HJ 651-2013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GB50433-2018);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GB/T16453-2008);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GB50434-2018);水土保持工程设计规范(GB 5101

25、8-2014)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T50596-2010)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HJ 192-2015);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2018);水工建筑物荷载设计规范(SL744-2016);水工挡土墙设计规范(SL379-2007);边坡喷播绿化工程技术标准(CJJ/T 292-2018);生态型土地整治项目工程技术规范(DB43/T 1407-2018);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DZ/T0219-2006);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3-201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7-2011);崩塌、滑

26、坡、泥石流监测规范(DZ/T 0221-2006)。工程设计设计目标本项目设计目标如下:通过将部分采矿临时道路新建为碎石路,使项目区道路与外界道路连通,并形成完整路网,方便人、车通行,便于项目区后期开展生态环境修复工作;通过现有排水沟清理,同时在项目区自然沟道新建排水沟、堆积体坡面新建截、排水沟使项目区雨水安全有序排除;沟底比降 5%15%的沟谷段建设谷坊,控制沟底下切,稳定两侧坡面;通过堆积体分级,保障堆积体的稳定,为后期植被恢复创造条件;通过地形整理等措施,为造林创建良好立地条件;通过实施挡墙、生态棒护坡等措施,保障堆积体和露采开挖面稳定,消除地质灾害隐患,保护当地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采用

27、无土纤维喷播等新材料、新工艺加快重点治理区植被恢复,其他区域通过撒播灌草植物种以及人工铺设椰纤维植被毯等措施恢复植被;通过穴状整地栽植乔木修复林地;对采矿侵占的耕地通过耕植土回填、翻耕等措施恢复耕地;通过配置景观灌草植物对项目区工业广场、平台等绿化美化,打造景观节点, 提升项目区景观格局。通过实施削坡卸载、挡土墙工程和排水工程治理滑坡地质灾害,保障下游居民生命财产安全。绩效目标通过生态修复工程实施,最终达到以下绩效目标:增加碎石路 1730m,项目区道路形成路网,相互连通;通过排水系统建设,使雨水安全有序排除;土壤侵蚀模数降至 500t/km2a 或以下;增加林地(含草地)737 亩,到 20

28、21 年植被覆盖率提高到 80%以上,植被成活率达到 85%;复垦耕地 4.7 亩;治理滑坡面积 5350m2,露采开挖面面积 6969m2,基本消除地质灾害;项目区景观格局得以提升。设计原则安全有效在遵循设计标准的前提下,保障措施的安全稳定,最大限度地发挥恢复措施的生态效益。在保障边坡安全与稳定的同时,改善项目区的生态环境与周边的人居环境。技术可行、经济合理采用可行性强的新技术、新工艺,提高植被恢复效率,同时减少种植土等常规材料外购,就地取材,节约成本。对现有蓄水池、工业厂房等进行保留,节约投资。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逐步探索适合该地区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的新技术、新工艺,为今后其它地区废弃矿山治

29、理积累经验。多重效益、相互统一科学、合理地除灾排险,绿化美化露采边坡,恢复植被,改善区域环境及景观,改善矿区面貌。保证生态和社会效益的同时,兼顾经济效益,实现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相互统一,造福当地人民,为项目区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加快XXX 经济结构转型,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生态优先、综合治理充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发挥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优先采用生态措施,辅以必要的工程措施,两者相辅相成,互相补充,对项目区生态环境差、地质灾害隐患、水土流失、排水不畅等问题进行综合治理,消除安全隐患,恢复植被,改善生态环境。因地制宜、因害设防根据项目区现状,结合自然条件、矿区环境治理要求、存在的

30、主要问题等,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合理确定治理措施。工程措施应适合当地自然环境条件,并可有效消除灾害;植物种尽量选用乡土树种、草种,使立地条件与植物特性相互适应,提高植物成活率,保障植被恢复效果和最大地发挥其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重点治理与一般治理相结合坚持重点治理与一般治理相结合的原则,合理布置各项治理措施,建立选型正确、结构合理、功能齐全、效果良好的矿区生态建设与保护综合体系。重点治理区在消除安全隐患、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对可视范围进行景观打造,提升矿区景观格局。设计依据与标准道路工程参照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中的四级公路标准设计;挡墙工程参照水工挡土墙设计规范(SL379

31、-2007)设计。挡土墙基础应埋深至旧土层或基岩上,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应不低于 350kPa;基底摩擦系数取 0.7。截、排水沟设计依据水土保持工程设计规范(GB 51018-2014)、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GB/T16453.4-2008)设计。其中植草沟、生态袋截排水沟粗糙系数取 0.027,浆砌石排水沟粗糙系数取 0.025。谷坊设计依据水土保持工程设计规范(GB 51018-2014)、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GB/T16453.3-2008)进行设计。无土纤维喷播依据边坡喷播绿化工程技术标准(CJJ/T 292-2018)设计。种植穴设计依据水土保持工程设计规范(GB 5101

32、8-2014)、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GB/T16453.2-2008),苗木质量符合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GB6000-1999)规定的 I 级苗标准。耕地复垦依据生态型土地整治项目工程技术规范(DB43/T 1407-2018)、土地复垦技术标准(试行)设计。滑坡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根据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DZ/T 0219- 2006)设计,设计标准为自重 KS1.10,校核标准为自重+暴雨 KS1.05。工程总体布局按照重点治理与一般治理相结合的原则项目区进行分区治理。共分为 4 个区,其中I 区为重点治理区,II、III、IV 区为一般治理区,另外由于本项目造林、景观

33、节点等措施需大量种植土,因此在项目区外设取土场 1 处。详细分区及取土场位置见图 3-1。图 3-1 石头山片区治理分区及取土场位置图主要工程内容及规模包括:矿山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滑坡地质灾害治理 5300m(2 挖方 9000m3、挡土墙 54m、排水沟 56m、混凝土管 6.5m),生态棒+种植槽 6869m2(其中种植槽 252m);水资源破坏治理工程:排水系统(包括主排水沟 2718m、坡面截排导系统11311m),干砌石谷坊 100 座;矿区土地复垦工程:堆积体分级 14.7 万 m2、地形整理 4.3 万m2、挡土墙 1226m(包括浆砌石挡土墙 875m、干砌石挡土墙 351m)

34、、植被恢复 43hm2(其中无土纤维喷播 5hm2、撒播灌草植物种+椰纤维植被毯覆盖 16hm2、封育管理 22hm2)、造林 4hm2、耕地复垦 0.3hm2、景观节点 1.8hm2,其中重点治理区突出无土纤维喷播、生态棒护坡等新技术、新方法以及景观节点打造;其它工程:道路工程 1730m、工业广场拆除 750m2,本工程设取土场 1 处,面积 1.7 万 m2,取土量 4.5 万 m3。项目治理措施体系见图 3-2。图 3-2 项目区治理措施体系11 PAGE 17工程分项设计矿山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滑坡地质灾害治理滑坡地质灾害治理位于 IV 区,面积 5300m2。滑坡治理工程设计工程等级、

35、工况及安全系数的确定基本荷载场区地震烈度属于度,稳定性计算可不考虑地震荷载;滑坡区地下水水位较低,稳定性计算可不考虑地下水;滑坡区无地面加载因素,稳定性计算中不予考虑地面加载。大气降水是影响其主要因素,滑坡稳定性计算采用以下两种工况进行计算。荷载组合a.工况一:自重(天然状态); b.工况二:自重+持续暴雨。安全标准由勘查结论可知,本工程治理工程等级为三级,查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DZ/T 0219-2006)中表 5,滑坡防治工程抗滑动设计标准及校核标准值为:a、设计标准: 自重 KS1.10;b、校核标准:自重+暴雨 KS1.05。2)治理工程设计根据滑坡现状,结合拟进行的生态修

36、复工程布置,拟对该滑坡采用削坡卸载、挡土墙工程治理,在前缘公路内侧设排水沟工程。具体工程布置如下: 削坡卸载沿从后缘顶上至坡脚,按原始地形坡面,削除堆积较高与滑坡隆起的土体,形成较顺直的坡面,坡度约 17.5,削坡最厚处在 12m,平均按 1.5m,总方量为 9000m3。滑坡防治挡土墙在滑坡前缘坡脚临公路内侧设置 HP 挡土墙,以护坡、抗滑与保护公路的正常通行。HP 挡墙高 3.0m,长 54.4m,顶宽 1.0m,外墙斜率 1:0.25,内墙直立,墙底面逆坡1:0.2,基础埋深 1.0m,地面以上高 2.0m。具体设计要求如下:主要材料:采用强度等级不低于 MU30 块石,中部的块石最小厚

37、度不小于 200mm, M10 水泥砂浆砌筑;本工程挡土墙采用重力式挡土墙,适用于非抗震设防区及抗震设防烈度为 6 度(0.05g)、7 度(0.1g)地震区,安全等级为二级;挡土墙未考虑浸水影响和撞击作用、滑坡及泥石流的防治特点,如施工时发现此类迹象应及时通知我方修改;基底摩擦系数取 0.30,填料综合内摩擦角取 35 度;挡土墙基础应座落在老土层上,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应不低于 160kP;挡土墙基底纵坡 i 不宜大于 5%,当基底纵向坡度大于 5时,应在纵向将基础做成台阶式,台阶高度不宜大于 500mm;保证开挖的基底面土质密实,且稳定性和承载力均满足要求后,挡土墙基础的埋置深度不宜小于 1

38、00mm,墙趾顶部的土层厚度不小于 400mm;挡土墙每间隔 15m 左右设置一道变形缝(或伸缩缝),变形缝宽度为 2030mm,缝内沿墙的内、外、顶三边填塞沥青麻筋或涂沥青木板,塞入深度不宜小于 200mm;当墙身高度不一、墙后荷载变化变化较大或地基条件较差时,应采用较小的变形缝间隔,另在墙高突变处和与其他建(构)筑物连接处应设沉降缝;挡土墙墙顶用水泥砂浆抹平,厚度 20mm,挡土墙外露面用 M10 水泥砂浆勾缝;挡土墙后 300mm 填土范围内采用透水性强的砾石和砂土,其他部分采用粘性土掺砂砾或碎石分层夯实,严禁选用膨胀土、淤泥质土、耕植土作填料;挡土墙泄水孔孔径为 110mm,材料可用

39、110mmPVC 管,间距为 2m,按梅花形布置,泄水孔向外坡度为 5%,最低一排泄水孔应高出地面不小于 300mm;泄水孔应保持直通无阻;施工注意事项:挡土墙的施工质量等级为 B 级;严格按挤浆法施工,保证砂浆饱满,砌体重度不低于 22KN/m3;砌体不应出现垂直通缝,避免通长的水平通缝;当墙体强度达设计强度的 75以上时,立即填土并分层压实,压实系数不小于 0.94,注意不要影响墙身安全。挡土墙高度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未尽事项,按照国标图集 04J008挡土墙(重力式 衡重式 悬臂式)进行施工。滑坡防治排水沟为使地表水不沿公路路面漫流,拟在挡土墙下、公路内侧修建边沟作HP 排水沟,沿

40、公路布置,至公路最低处,与区 4 号沟道相接,接头处设消能池,通过涵洞,穿过公路, 顺 4 号沟排至坡下。HP 排水沟长 56m,并设排水沟消能池 2 个,排水沟在公路地段管涵 1 段,共长 6m。排水沟宽 0.4m、高 0.4m,侧壁厚 0.15m,底厚 0.15m,采用 C20 现浇混凝土。排水沟每 5m 或在地层结构出现明显变化位置设置伸缩缝,缝宽 2.0cm,采取塞沥青麻筋或涂沥青木板对截、排水沟的顶、侧、底进行填塞,深度为 20cm。滑坡地质灾害治理设计详见附图 STDZ1STDZ5 。工程量统计滑坡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量见表 31 。序号1表 3-1措 施 土方工程滑坡地质灾害治理工程

41、量表单位分区工程量工程量汇总IV 区1)挖一般土方m3900090002)铲运机铲运土方 运距在 200m 以内普m310001000通土2挡土墙m3259.6259.61)挖土方深度 2m 以内普通土100m34.0374.0372)回填土 夯填100m31.5731.5733)挡土墙毛石 换:水泥砂浆(水泥 32.510m325.9625.96级)强度等级M104)毛石墙勾缝100m22.0632.0635)垫层混凝土换:现浇及现场砼.砾石最大10m31.1551.155粒径 20mmC15 水泥 32.56)填缝 沥青砂浆100m0.3030.3037)塑料管安装(粘接) 管外径 110

42、mm 以内10m7.157.158)滤料铺设 碎石10m31.0451.0459)现浇混凝土压顶 现场拌 C2010m30.550.553排水沟工程1)排水沟m5656现浇混凝土 混凝土基础 现场拌 C20换:现浇及现场砼.砾石最大粒径10m32.9342.93420mmC20 水泥 32.5排水沟电缆沟 沟模板10m28.48.4人工挖槽、坑 深度 2m 以内 普通土100m30.2880.288安装伸缩缝 沥青麻丝10m3.963.96现浇混凝土 消能池 现场拌 C2010m30.20.22)混凝土管m6.56.5生态棒+种植槽措施设计生态棒对高度10m 的露采开挖面采用生态棒防护,全部位

43、于 I 区(重点治理区)。生态棒采用不可降解土工合成材料制成,直径为 8cm,长度 4m(每根),棒体内充填基质材料(多孔性材料为主,富含有机质、无机矿物质、保水剂等)和混合植物种。根据现场调查, 选择适合当地的植物种,包括白茅、狗牙根、高羊茅、大花金鸡菊、葱莲。生态棒在距坡脚 1.5m 高度开始水平放置在坡面上,行间距 25cm,上下两行生态棒呈“品”字形布设。生态棒两端用锚钉固定,并用扎丝与锚钉绑扎牢固,以防止松动、翻倒。锚钉可用 8mm 圆钢加工,顶部弯折 90成弯钩,弯钩长度不小于 50mm,锚钉长度为300mm。生态棒设置完成后,坡面挂设 14 号镀锌铁丝网,网孔直径 60mm,网丝

44、表面为 PVC 保护层,PVC 材料比重 1.31.35kg/dm,颜色为绿色,镀锌层260g/m2。采用锚钉固定, 包括主锚钉和次锚钉,其中主锚钉 =15mm,L=300mm,次锚钉 =10mm,L=150mm。锚钉密度为 100 支/100m2,主锚钉与次锚钉搭配使用,主锚钉用于坡顶、搭接处和主要受力处,间距小于 1m,其他位置采用次锚钉,间距 0.51m。种植槽坡脚处设置干砌石种植槽,有效宽度为0.8m。干砌石矮墙基础埋深0.2m,地上高0.65m,顶宽 0.5m,外坡为直墙,内坡坡比 1:0.3,石材在项目区内就地取材,最大边长20cm。墙后种植槽内填种植土,厚度为0.6m,种植土PH

45、 值适中,应具有保水、保肥性。栽植攀缘植物,包括葛藤、紫藤。生态棒设计图详见附图 STHP-1。照片 3-1 生态棒应用示例 1照片 3-2 生态棒应用示例 2工程量统计生态棒+种植槽工程量详见表 3-2。序号措施单位分区工程量备注表 3-2生态棒+种植槽工程量表I 区1生态棒护坡m26869(1)生态棒(=80mm)m3412.1(2)植物1)白茅(5g/m2)kg34.32)狗牙根(4g/m2)kg27.53)高羊茅(8g/m2)kg55.04)大花金鸡菊(3g/m2)kg20.65)葱莲(2.4g/m2)kg16.5(3)2锚钉(=8mm,L=300mm)挂网根41214(1)镀锌铁丝网

46、(覆塑)m27212序号措施单位分区工程量备注I 区(2)锚钉(=15mm,L=300mm)根1442(3)锚钉(=10mm,L=150mm)根57703种植槽m252(1)土方开挖(土石混合)m360.5(2)土方回填m325.2(3)机械运渣土(直接运走,1km 内)m335.3(4)干砌石m3136.1就地取材(5)种植土m3100.8(6)栽植植物1)葛藤株5042)紫藤株504水资源破坏治理工程排水系统为保障项目区雨水安全有序排除,在整个项目区内建设由主排水沟、坡面截排导系统和蓄水池组成的排水系统。在现有自然沟道处建设主排水沟,以生态袋排水沟为主,两侧堆积体较高且不稳定时采用浆砌石排

47、水沟,主排水沟穿路处设置钢筋混凝土涵管;坡面截排导系统包括截水沟、排水沟、急流槽、消力池、沉沙池等设施,其中截水沟、排水沟、急流槽均包括植草和生态袋两种防护形式。I 区(重点治理区)保留原有蓄水池 3 处,利用矿坑新建蓄水池 2 座。措施设计主排水沟主排水沟共 6 条,由主沟和支沟组成。主排水沟按 20 年一遇标准设计。沟道下切较严重,两侧堆积体松散、坡度大的沟段采用浆砌石排水沟,其余排水沟采用生态袋排水沟。浆砌石排水沟浆砌石排水沟采用梯形断面形式,30cm 厚的 M7.5 浆砌石砌筑,底部为 10cm 厚砂砾石垫层,表面采用 2cm 厚的 M10 水泥砂浆抹面。根据断面尺寸不同,浆砌石排水沟

48、分为 2 种类型,详见表 33 。型号I 型II 型下底宽(m)0.50.6深度(m)0.50.6内边坡坡比1:11:1表 3-3 浆砌石排水沟类型及断面尺寸(内截面)生态袋排水沟生态袋排水沟断面为梯形,生态袋规格0.8m0.4m0.15m,采用聚丙烯(PP)或聚酯纤维(PET)材料制成的双面熨烫针刺无纺布加工而成,装土后采用抗紫外线黑色扎口带扎紧,生态袋采用铆钉(=8mm,L=300mm)固定。根据断面尺寸不同,生态袋排水沟分为 2 种类型,详见表 34 。型号I 型II 型下底宽(m)0.50.4深度(m)0.50.3内边坡坡比1:11:1表 3-4 生态袋排水沟类型及断面尺寸(内截面)钢

49、筋混凝土涵管主排水沟穿路处设 DN1200 和 DN1000 钢筋混凝土涵管,其中 DN1000 涵管 8 根, DN1200 涵管 5 根,滑坡地质灾害治理排水沟穿路处 DN600 涵管 1 根,具体位置详见主排水沟及道路平面图。钢筋混凝土涵管设于路面一下,上部土层覆盖厚度不低于 0.5m。坡面截排导系统截水沟截水沟位于坡面分级平台内侧,纵向比降1%,沟线应顺直,与等高线走向基本一致,在必须转弯处,其半径不宜小于1020m。截水沟断面为梯形,下底宽0.3m,深0.3m,内边坡坡比为1:1。其中I区(重点治理区)截水沟采用无土纤维喷播植草形式防 护,其他区域(一般治理区)坡面排水沟采用生态袋防

50、护。无土纤维喷播草种包括狗牙根和高羊茅, 喷播厚度 20mm 。 生态袋规格0.8m0.4m0.15m,采用聚丙烯(PP)或聚酯纤维(PET)材料制成的双面熨烫针刺无纺布加工而成,装土后采用抗紫外线黑色扎口带扎紧,生态袋采用铆钉(=8mm,L=300mm)固定。截水沟与急流槽连接处设置消力池,防止冲刷,消力池尺寸 0.50.50.5m,消力池采用 M7.5 浆砌石砌筑,厚度 30cm。排水沟、急流槽排水沟位于堆积体坡脚,与等高线走向基本一致,纵向比降1%;急流槽位于堆积体 坡面,与等高线垂直布设。I区(重点治理区)排水沟、急流槽采用无土纤维喷播植草形式防护,其他区域(一般治理区)采用生态袋防护

51、。排水沟、急流槽一致,断面为梯形,下底宽为0.5m,深度为0.3m。内边坡坡比为1:1。无土纤维喷播草种包括狗牙根和高羊茅,喷播厚度20mm。生态袋规格0.8m0.4m0.15m和0.65m0.3m0.15m两种,采用聚丙烯(PP)或聚酯纤维(PET)材料制成的双面熨烫针刺无纺布加工而成,装土后采用抗紫外线黑色扎口带扎紧,生态袋采用铆钉(=8mm,L=300mm)固定。急流槽从上向下有变坡的地方布设消力池进行消能,消力池尺寸0.50.50.5m,坡 脚消力池尺寸0.50.50.6m。消力池采用M7.5浆砌石砌筑,厚度30cm。排水沟出口设置沉沙池,尺寸2.02.00.5m,采用厚度30cm的M

52、7.5浆砌石砌筑。照片 3-3 植草沟应用示例 1照片 3-4 植草沟应用示例 2蓄水池对I区(重点治理区)中部工业广场处1座圆形蓄水池(坐标X=448361.52, Y=3077325.70)以及坡面上两处原有蓄水池(坐标分别为X=448349.93,Y=3077247.62 和X=448312.81,Y=3077320.35)予以保留。将现有蓄水池上部矿坑(坐标X=448406.22,Y=3077143.96)以及山顶矿坑(坐标X=448153.13,Y=3077040.70)改造为蓄水池,纳入排水系统。池底适当挖填平整,回填膨润土150mm,上覆级配砂石100mm。水陆交错带种植水生植物

53、,包括芦苇、黄菖蒲、千屈菜。蓄水池岸边利用项目区石块进行堆石造景,石块直径0.80.9m。排水系统水文计算详见计算书,截、排水沟断面设计详见附图STZD-1STZD-6及STPS-1、STPS-2。工程量统计排水系统工程量详见表3-5。表 3-5 排水系统工程量表序号措施单位工程量1主排水沟m2682(1)浆砌石排水沟m6031)浆砌石排水沟I 型m412土方开挖(土石混合)18m3536 PAGE 20序号措施机械运渣土(直接运走,1km 以内)单位m3工程量536砂砾石垫层(10cm 厚)m341M7.5 浆砌石m3288M10 水泥砂浆抹面(2cm 厚)m220602)浆砌石排水沟II

54、型m191土方开挖(土石混合)m3325机械运渣土(直接运走,1km 以内)m3325砂砾石垫层(10cm 厚)m319M7.5 浆砌石m3172M10 水泥砂浆抹面(2cm 厚)m2955(2)生态袋排水沟m20791)生态袋排水沟I 型m459土方开挖(土石混合)m3275机械运渣土(直接运走,1km 以内)m3275生态袋m3138锚钉(=8mm,L=300mm)根114752)生态袋排水沟II 型1620土方开挖(土石混合)m3486机械运渣土(直接运走,1km 以内)m3486生态袋m3324锚钉(=8mm,L=300mm)根27000(3)排水沟清理m431)土方开挖(土石混合)m

55、3112)机械运渣土(直接运走,1km 以内)m3111)钢筋混凝土涵管2)DN1200 钢筋混凝土涵管m153)DN1000 钢筋混凝土涵管m242坡面截排导系统11311(1)截水沟m89921)植草沟m5400土方开挖(煤矸石、碎石)m3972无土纤维喷播m259402)生态袋截水沟m3592土方开挖(煤矸石、碎石)m3647生态袋m3647铆钉(=8mm,L=300mm)根53880(2)排水沟m9481)植草沟m609土方开挖(煤矸石、碎石)m3146无土纤维喷播m27922)生态袋排水沟m339土方开挖(煤矸石、碎石)m381序号措施单位工程量生态袋m361铆钉(=8mm,L=30

56、0mm)根5085(3)急流槽m13711)植草沟m790土方开挖(煤矸石、碎石)m3189.6无土纤维喷播m210272)生态袋急流槽m581土方开挖(煤矸石、碎石)m3139生态袋m3105铆钉(=8mm,L=300mm)根8715(4)消力池1581)土方开挖(煤矸石、碎石)m3222.92)土方回填m3122.43)浆砌石m3248.4(5)沉沙池61)土方开挖(煤矸石、碎石)m313.82)土方回填m34.23)浆砌石m314.43蓄水池m23102(1)膨润土(150mm 厚)m3465(2)级配砂石(100mm 厚)m3310(2)景观石(就地取材)m3106(3)植物1)芦苇(

57、12 株/m2)株24362)黄菖蒲(8 株/m2)株16243)千屈菜(10 株/m2)株2030谷坊为了防止沟道进一步下切,在整个项目区沟底比降 5%15%的沟谷段设置谷坊。措施设计谷坊防御标准为 10 年一遇 36h 最大暴雨,根据沟底比降初步确定谷坊位置,上下两座谷坊之间水平距离为 10m。谷坊长度 0.81.0m,基础埋深 1.0m,高 0.20.3m,顶宽 0.8m,迎水坡为直墙,背水坡坡比 1:0.5,单侧坝肩为 1.5m。谷坊尺寸详见表 3-6。型号谷坊长度顶宽高度基础埋单侧坝肩长表 3-6谷坊尺寸表(m)(m)(m)深(m)背水坡坡比(m)干砌 I 型0.80.80.21.0

58、1:0.51.5干砌 II 型1.00.80.21.01:0.51.5干砌 III 型1.00.80.31.01:0.51.5谷坊稳定性计算详见计算书,设计断面详见图纸 STGF-1STGF-3。照片 3-5 干砌石谷坊应用示例 1照片 3-6 干砌石谷坊应用示例 2工程量统计谷坊工程量见表 3-7。表 3-7谷坊工程量表序号措施单位工程量1干砌 I 型座57(1)土方开挖(土石混合)m3433.2(2)土方回填m3238.3(3)机械运渣土(直接运走,1km 以内)m3194.9(4)干砌石m3238.32干砌 II 型座39(1)土方开挖(土石混合)m3312.0(2)土方回填m3171.

59、6(3)机械运渣土(直接运走,1km 以内)m3140.4(4)干砌石m3171.63干砌 III 型座4(1)土方开挖(土石混合)m332.0(2)土方回填m317.6(3)机械运渣土(直接运走,1km 以内)m314.4(4)干砌石m319.2矿区土地复垦工程堆积体分级措施设计根据现场调查,项目区堆积体坡度均在 40以下。为保证堆积体的稳定,对整个项目21 PAGE 26区内高度6m 的堆积体做分级处理,每级高度 6m,边坡平台宽 2m,平台内侧为截水沟(详见截水沟设计),高度6m 的无需分级。工程量统计堆积体分级分级工程量详见表 3-8。分区工程量序号措施单位工程量汇总表 3-8 堆积体

60、分级工程量表I 区II 区III 区IV 区1机械开挖(煤矸石、碎石)m398778150012818151203572265931地形整理措施设计对整个项目区矿坑及周边堆积体进行地形整理。就地取材,充分利用矿坑周边煤矸石、弃石、弃渣等材料,在区域内进行土石方调配。按照设计标高,结合周边地形采用机械将矿坑周边堆积的煤矸石、弃石、弃渣推填入矿坑。填料应分层回填,含土填料填至最上层, 整理后地形坡度控制在 15以下。地形整理土方平整图详见 STFQ-1SYFQ-3 和 STDZ-1STDZ-11。工程量统计地形整理工程量详见表 3-9。分区工程量序号措施单位工程量汇总I 区II 区III 区IV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