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外候概述_第1页
经络外候概述_第2页
经络外候概述_第3页
经络外候概述_第4页
经络外候概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经络外候概述我们已经把特定穴基本讲述完了,微针强通法的基础之一就是特定穴的应用,尤以经络内候明显,相对的经络外候主要是选用对应首尾穴治疗。经络内候内容相对庞杂,今天我们重点讲述经络外候部分。在临床当中,什么是经络外候呢?四肢躯体的疾病属于经络外候,与脏腑相关的疾病属于经络内候。经络外候的临床表现较多,比如疼、麻、痒及皮肤疾病等,这些是临床中比较多见的。临床治疗时,尤其是应用中药治疗时,以脏腑辨证及八纲辨证为主,针灸治疗时除了这些辨证,还要运用到经络辨证。经络系统包括经、络、十二经别、十二皮部、十二经筋,这些都属于经络辨证的范畴,上次我们只讲到十四正经的首尾穴,但是这些并不能把所有经络外候的疾病

2、都治完,有些疼痛位置并不是在经络循行的线上,可能是在两条经之间,这时单纯用首尾穴强通,因为疼痛部位不在其经络循行区域上,所以临床效果不太好。除了运用经络辨证外,还有皮部、经筋的问题,经筋的走行和十二正经的走行是不完全相同的,所以我们经筋辨证也要学习一下。当然,临床治疗还有一个办法,如果疼痛位置在两经循行区域之间,我们就可以把两条经的首尾穴同时选用, 这样疗效就很明显。另外我们知道,疼痛有表皮疼的,有深层疼的,表浅部位疼痛的我们还可以结合十二皮部理论,深部疼痛则以经络辨证为主,尤其是应用十二正经和奇经八脉为主。在经络外候治疗时,首尾穴是一部分,临床中如果出现剧烈疼痛,部位在一条经上肯定是用首尾穴

3、,如果在两经循行中间,两条首尾穴都可以用。如果疼痛表浅,我们可以用皮部理论,除此之外还可以用镜面水面理论,可能好多人不太了解,这是我们在临床中用的比较多的。这属于刘天成老先生的交经取穴法的衍生治法,交经取穴法是以同名经为主,但是镜面水面理论,并不完全是经的概念,还强调对称,我们知道左右取穴法,有缪刺法、巨刺法,不管是在经上,还是不在经上,都可以用巨刺法、缪刺法,当然巨刺法是以经病为主,缪刺法是以络病为主,巨刺偏深,缪刺偏浅。镜面水面理论就不完全相同,并不是在经上,就是说不管在哪个部位,只要找到这个部位的对应点就可以运用,可能在经上,也可能不在经上。那么镜面水面的对应点如何找呢,从关节来讲,肩部

4、对应踝部,肘对膝,腕对髋,这是互相对应的,髋部疾病可取腕,腕部疾病同样可取髋部对应点,这是互相对应的。不管是不是经脉之上,只要相对应都可以取。比如肩关节疼,若在肩髃部位,肯定可以在解溪附近找到压痛点,针刺压痛点后,肩部疼痛肯定能缓解。如果疼痛部位在肩髃后面,还没到少阳经循行部位,此时不在经上, 那么在解溪和丘墟之间找压痛点,针刺效果很好。另外, 如果在阳池附近疼痛,我们去找,环跳附近肯定有压痛。如果腕部疼痛在阳池和阳溪之间,那么在畿关节少阳经和阳明 经之间肯定有压痛点。这时针刺效果也很好,所以除了十二 经的首尾穴以外,镜面水面理论也是不错的办法。在临床中,我们发现这两种方法是非常有效的,如在临

5、床中经常遇到的 肩周炎的患者,治疗肩周炎教科书中常用的穴位一个是条口 透承山,另一个是阳陵泉,但我们去看,这两个穴在临床应 用过程中,有时疗效并不是很好。条口透承山的理论是过去 的一个经验,依据为阳明经为多气多血之经,肩周炎可以是 气血不足,可以是气滞血瘀,也可以是寒湿或风寒外袭后导 致的,运用条口透承山可以行气活血,另外一条,是一针透 两穴,加强两经的作用。但我们去看,假如肩关节疼痛不在 阳明经的位置,效果就不好,另外如果疼痛在肩鹘的位置效 果不好,如果在臂月需的位置疼痛,运用条口透承山效果特别 好。那么阳陵泉运用的理论依据是什么呢,是筋会的理论。一部分可以有效,但并不是都有效。如果是肩前部

6、位的疼痛, 用以上两种取穴几乎无效。肩前部位的压痛点我们去足踝部 找,在足太阴脾经上有一个明显的压痛点,大部分在三阴交 下面,如果按压的话患者疼痛难忍,针刺后患者肩前部位疼 痛能即刻缓解。那么如果肩周炎的疼痛部位在手太阳小肠经 循行区域,我们就在昆仑至京骨穴周围找压痛点,针刺效果 较好,但是用条口透承山的话效果不好。那么阳陵泉是否可 以用呢,阳陵泉我们用的是筋会的理论,所以无论哪种类型的肩周炎都可以应用。如果肩周炎或颈椎病的患者疼痛部位在某条经上,运用首尾穴,可达到效如桴鼓,只要没有粘连,效果都特别好。所以我们讲十四经的首尾穴,不但包括十二正经, 还包括奇经八脉中的任督二脉,如果在脊柱正中疼痛

7、,我们运用后溪效果不好的话,我们可以运用龈交,不好扎的话,我们用水沟代替,水沟常用于急性腰扭伤。单纯用水沟效果不好,我们可以加用长强,症状可以明显缓解。即使是棘上韧带炎、棘间韧带炎,虽然有炎症,但疼痛可以当时明显缓解。任脉的首尾穴如何运用呢,在我处进修的小陈大夫治疗一癃闭(尿潴留)患者,他应用任脉的首尾穴强通后,患者很快就排出尿液了。现在这种病人到针灸科就诊的较少,大家如果遇到的话,可以去试用一下,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十四经的首尾穴在临床中都是可以用的,并且是微针强通法治疗经络外候疾病的重要基础。针灸止痛的效果是很好的,但运用传统针灸止痛效果不尽如人意时,我们可以通过应用首尾穴加强治疗效果

8、。当然,在运用首尾穴时,井穴针刺时偏疼,如果患者怕疼我们首先要做思想工作,解除其紧张。第二,如果怕其耐受不够的话,我们针灸并不一定是一天针刺一次,可以一周二到三次,如果可以连续治疗效果更好。前几天去中西医结合医院讲课中我提到,现在好多都在搞无痛针灸,强调进针过程中无痛,但如果进针时无痛,临床疗效就是不好,所以现在首尾穴运用的特别少,如果我们去运用的话,就能感受到其神奇的临床疗效。我们再总结一下,对于经络外候的治疗,最主要的是首尾穴,其次是十二皮部,经筋理论,镜面水面理论。这些是治疗经络外候的基本方法。问:交经取穴法颈部对应的也是踝部?答:对, 颈部和肩部都对应踝部。交经取穴法主要针对四肢为主,

9、头面部提及较少。问:肩部和颈部疼痛去踝关节寻找对应点,那么踝关节疼痛我们是在颈部还是肩部找对应点呢?答:如果疼痛部位在踝关节以下则在颈部找,如果在踝关节以上则在肩部找相应对应点。所以在治疗颈椎病时,有些颈椎病导致活动受限,除了用首尾穴外,我们也应用远端取穴,那么到底扎哪可以解除患者的颈部活动受限呢。我们看教科书或杂志报道,可以看到有人运用绝骨治疗所有落枕,或用落枕穴治疗所有落枕,也有说用后溪、外关的,莫衷一是。但我们运用时并不是百分之百有效。因为针灸和中药不同,中药是通过药物吸收平均分布到体内,再加一些引经药,正如现代医学的靶向治疗。针灸治疗时以脏腑辨证为基础,必须结合经络辨证,尤其是经络走行

10、,西医认为经络找不到就是没有,事实上,经络是客观存在的。临床中,颈椎病颈部疼痛首先要看疼痛部位在哪条经,如果是手太阳经,养老和后溪都可以,如果单纯是手太阳小肠经养老就足够了;如果正中督脉疼痛,我们用后溪,因为后溪通督脉;如果是手少阳三焦经部位疼痛,就用外关;如果是足少阳胆经部位疼痛,两个穴可以用,我们可以找压痛点,教科书上讲的是绝骨穴,但有一个比绝骨效果还好的是丘墟穴,所以我运用丘墟比绝骨的频率要高得多,除非在丘墟处无压痛点;如果疼痛部位在足太阳膀胱经,在昆仑至京骨之间找压痛点。所以在治疗颈椎病时要按照经络循行去辨证。昨天治疗一29 岁男性患者,经常玩手机,现不能低头,我一看正是足太阳膀胱经的

11、位置,运用攒竹、至阴,当时即可低头,因疼痛区域正处于足太阳膀胱经循行路线,用首尾穴强通即可解决问题了,再加用一些穴位,如果用别的穴位可能就效果不好。所以只要是经络外候,尤其是疼痛病人,必须要用强通法,效果很好。问:颈部交经取穴法和首尾穴哪个更优先选用?答:交经取穴不如首尾穴和同经的远端取穴效果好。交经取穴法是手足经的对应,手太阳经选取足太阳经。如果不好对应,就用首尾穴。问:肛门及肛周的疾病都可以选取首尾穴吗?答:可以,我跟大家讲一个病例,这是我一个同事找我会诊的,该患者肛周瘙痒很严重,去肛肠科查有痔疮,治疗痔疮后肛周瘙痒无任何变化,邀我会诊,当时患者肛周瘙痒严重,难以坐位,我针刺龈交一穴,3

12、秒后针感一出来马上不痒,后加用长强,首尾强通。我在原单位时还治过一个痔疮患者,疼的根本不能坐下,只能站立,站位也很难受,患者不愿做手术,我当时就运用龈交一穴,手法较重,重泻手法,一分钟后患者几乎没有疼痛,患者即刻正常坐下,后嘱其肛肠科继续治疗,针灸治疗在止痛时效果非常好。仔细观察患肛周疾病患者时,会发现其唇系带肯定有一个比小米粒大的结节,我们可以用三棱针将其挑出,肛周问题即刻解决,如果加用长强效果更好。问:如果患者主要表现为肛门潮湿如何治疗呢?答:肛门潮湿主要辨证为湿热下注,我们可以用清热利湿的穴位,第一可以用承山、飞扬,因为其属于膀胱经,膀胱经别入肛,从经络走行正可以用以缓解症状。第二可以用

13、阴陵泉,可以利湿。另外我们知道肛周的位置正是膀胱经以及肝经的循行区域,所以可以加用太冲。用药有几个方子可用,第一,如果舌苔黄厚腻,用龙胆泻肝汤;第二也可以用四妙。 另外治疗肛门、阴囊潮湿较好的中药,一个是海金沙,一个是土茯苓,海金沙用20-30g,低于 20g 无效,土茯苓也不要低于20g,否则无效。附:水面理论取穴法水面理论主要治疗四肢区域的疼痛性疾病,具体应用分为以下几个步骤:第一,明确疼痛与对应点的对应区域。如图所示:腕对髋、小臂对大腿、肘关对膝、大臂对小腿、肩对踝上、颈对踝下。注意所对应的方向性,例如痛点在小臂靠近肘关节处,那其对应点应在大腿靠近膝关节处;若痛点在大臂靠近肩关节处,其对应点应在小腿靠近踝关节处。以此类推。第二,痛点与对应点在同名经上,或者在相对同名经位置处。仍沿用上例,痛点在小臂靠近肘关节手太阳小肠经循行处,那其对应点应在大腿靠近膝关节足太阳膀胱经处;若痛点在大臂靠近肩关节手太阳小肠经与手少阳三焦经之间,其对应点应在小腿靠近踝关节足太阳膀胱经与足少阳胆经之间。以此类推。第三,以上步骤完成后,只是找到对应点的区域, 并不精准,需要在局部区域循按(一般为循经切按)若患者出现阳性反应(痛、酸、麻、胀),则该处为痛点对应点。 第四, 明确对应点后,进行针刺,需佐以大幅度提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