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937上海钢铁工业概况一、上海钢铁工业的发展历史多难的初生期曲折的成长期兴旺的壮大期二、世界钢铁工业发展史三、宝钢2007年2012年新一轮六年规划知识点汇总T01:多难的初生期1890年(光绪十六年)至1949年T02:曲折的成长期1949年至1979年T03:兴旺的壮大期1979年至2009年TO4 :世界钢铁工业发展史T05 :宝钢2007年2012年新一轮六年规划正文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冶炼和锻造铁器的国家之一,上海则是中国现代钢铁工业的发源 地。在公元前五世纪的东周,中国继青铜器时期后,开创了历史上著名的铁器时期。当时, 中原一带以铁为原料制作生产工具、兵器和日用器具,此后还曾铸造
2、了铁钱币天工开 物中,曾记载了古代冶铁技术。中国是最早发明冶铁技术的国家之一。令人遗憾的是,在 长达2500多年的历史长河里,冶炼技术始终停留在手工作坊式的生产层面,工艺发展非常 缓慢。到了晚清时期,伴随晚清洋务运动兴起,中国开始引入列强的冶铁技术,并首先在上海 出现了现代钢铁工业的雏形。一、上海钢铁工业的发展历史上海钢铁概况从时间和阶段分,上海120年钢铁工业的历史可分为三个阶段:(a)1890年(光绪十六年)至1949年,这60年左右为初生期;(b)1949年至1979年,这30年为成长期;(c)1979年至2009年的后30年为壮大期。我们预期,在完成钢铁产业发展政策和近期国务院颁发的钢
3、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 划后,上海钢铁将伴随中国钢铁工业步入繁荣期。多难的初生期1890年(光绪十六年),清政府为制造枪炮需要,向英国购进3吨酸性炼钢平炉一座, 并选择在上海的官办江南制造局建造中国第一家炼钢厂,于翌年投产,日产钢10吨。1894年(光绪二十年)至1895年(光绪二一年),清政府又在上海城南高昌庙地区 (今制造局路)辟地27亩,建设新的炼钢厂,从国外进口 15吨酸性炼钢平炉一座。此后, 又陆续购置了 1吨转炉一座和1.5吨、3吨电炉各一座,安置了直径400-914毫米轧钢机四 套、冷轧机五套、卷铁皮机一台、2000吨水压机一座等设备,生产圆钢、方钢、角钢、扁 铁、工字钢、6-18毫
4、米钢板、枪筒钢、炮筒钢等,专供制造枪枝、快炮、舰艇及其它机件 等军需之用。该厂投产5年后,总的钢产量共7989吨,其中最高的年生产量为2056吨。 (设备新增和改进,产量未见明显提增)1913年(民国二年),清王朝的倒台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兴起,民族资本家陆伯鸿利用其 在实业界和金融界的影响,集资合股在浦东周家渡西村(今上南路300号)创建上海第一家 民营钢铁厂一一和兴化铁厂。该厂向德国购进10吨高炉一座,于1918年8月18日建成投 产,日产生铁12吨左右。1920年,这个厂又从德国购进20吨高炉一座,月产生铁1000吨 左右。1922年,和兴化铁厂扩建,再度从德国购进10吨酸性炼钢平炉二座、5
5、00毫米轧钢 机一套。扩建后,该厂建成炼铁、炼钢和轧钢一体化的钢铁企业,改名为和兴钢铁厂。1925 年2月正式投产,生产硬钢和竹节钢材。由于生产成本较高,遭西方列强压价竞争亏损连 连,不得不在1927年2月歇业,直到1933年被中兴煤矿公司承租,改建为新和兴钢铁厂, 才得以恢复生产。1937年“八一三”事变后,日军侵占上海,先后强占了一批钢铁企业。为缓解侵华日 军的军用物资需要,日方为新和兴钢铁厂添置一些线材轧机等设备。次年,日商又在吴淞地 区强行占地50亩,建立日亚钢业株式会社吴淞炼钢厂,置有15吨炼钢平炉一座,从事冶炼 普碳钢,出产100毫米钢锭。同时,日商亚细亚钢业株式会社在黄兴路圈地5
6、0亩建黄兴路 轧钢厂,拥有产连续式线材机组一套,拉丝制成铁丝、刺网等满足军需。抗日战争胜利后,上海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于1946年成立,将吴淞炼钢厂改为第一厂, 黄兴路轧钢厂改为第二厂,并租赁新和兴钢铁厂列为第三厂。据统计:1949年5月,上海 钢铁业共有冶炼、热轧钢铁企业31家,生产冷轧钢、焊接钢管、复制无缝钢管、冷拉型钢 等小厂34家。当时,上海钢铁工业主要冶炼设备有10-25吨高炉三座、10-25吨平炉三 座、1-3吨电炉七座、1-1.5吨转炉四座,主要轧钢设备有128-500毫米轧钢机29套、复二 重式线材轧机一套,主要产品有100毫米普碳钢锭、12吨以下铸钢件;钢材包括线材、竹 节钢筋、
7、中小型钢、冷轧带钢、打包铁皮、气焊管、冷拉复制钢管、棒材、元钉、鱼尾板 等。当时,上海钢铁工业生产设备简陋,产品技术含量低,企业规模小,整个行业的从业人 员4000人左右,百人以上的企业仅12家,年产钢能力仅3万吨,钢材7-9万吨。据相关资 料反映,1949年产钢仅5233吨,钢材15040吨。从1890年到解放初,上海钢铁整整60年累计产钢量仅约10万吨,反映了解放前上海 钢铁工业发展有多么艰难。1890年(光绪十六年)至1949年,60年初生期的几个要点:(1)1890年(光绪十六年),清政府为制造枪炮需要,选择在上海的官办江南制造局 建造中国第一家炼钢厂。(2)1913年(民国二年),清
8、王朝的倒台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兴起,民族资本家陆伯鸿 创建上海第一家民营钢铁厂一一和兴化铁厂。(3)1937年“八一三”事变后,日军侵占上海,次年,日商在吴淞地区强行占地50 亩,建立日亚钢业株式会社吴淞炼钢厂:同时,日商亚细亚钢业株式会社在黄兴路圈地50 亩建黄兴路轧钢厂。(4)抗日战争胜利后,上海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于1946年成立,将吴淞炼钢厂改为第一 厂,黄兴路轧钢厂改为第二厂,并租赁新和兴钢铁厂列为第三厂。(5)从1890年到解放初,上海钢铁整整60年,上海钢铁业共有冶炼、热轧钢铁企业 31家,生产冷轧钢、焊接钢管、复制无缝钢管、冷拉型钢等小厂34家。整个行业的从业人 员4000人左右,百人
9、以上的企业仅12家。1949年产钢5233吨,钢材15040吨。60年累计 产钢量仅约10万吨。曲折的成长期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上海钢铁工业的建设。1949年11月,华东工业部成 立钢铁管理处,从东北、华北等老钢铁基地调运生铁、钢坯支援上海,加快了上海钢铁厂恢 复生产的步伐。翌年,国家拨款在上钢一厂新建20吨转炉两座、增建15吨平炉一座。1952 年,全市钢和钢材产量分别达到7万吨和14万吨。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按照产 品相同地域相近的原则,上海地区钢铁工业进行整合,一些小钢厂分别并入上钢一厂、二 厂、新沪钢铁厂和亚细亚钢铁厂,部分企业则分别组建成上钢八厂和十厂,形成线材
10、、型 材、带钢等产品专业化生产。为了解决钢坯不足,相关部门决定在上钢一厂增建3座转炉, 上钢三厂新建年产20万吨转炉车间,亚细亚钢铁厂新建1座5吨电炉。同时,上钢二厂、 三厂分别新建轧钢车间,增加上海钢铁的炼钢和轧钢能力。1957年,钢和钢材分别达到49 万吨和60万吨,钢材品种有所增加,还发展了螺纹钢、窗柜型钢、异型农具钢以及轻轧等 产品。1958年1月,原属冶金部管辖的上海钢铁公司下放到上海,改建成上海冶金工业局。至1960年,共完成基本建设投资4.18亿元,新建扩建工程50多个。其中,上钢一厂新建 了年产22万吨铁水的高炉车间、两个年产40万吨钢的侧吹转炉车间、年产8万吨的无缝钢 管车间
11、和开坯车间,上钢二厂新建制作钢丝绳的金属制品车间,上钢三厂新建第二转炉车 间、热轧中板车间、开坯车间和折叠式热轧薄板车间;新建上海第五钢铁厂,建起了拥有两 个电炉车间、一个侧吹转炉车间、热轧型钢车间和锻压车间,能年产20万吨合金钢;新建 生产热轧硅钢片的上海矽钢片厂和年产4万吨无缝钢管、16万吨焊管的上海钢管厂,并组 建了上海钢铁研究所。在此期间,上海地区的187家小型钢厂分别并入上钢一厂、二厂、八 厂、十厂等9家大中型钢厂。1960年上海钢铁年产钢量达215万吨、钢材180多万吨,规 模仅次于鞍钢,居全国第二。但是,成长是曲折的。1961年,上海钢铁行业缩减基本建设 投资60%,关闭了装备简
12、陋的8个炼钢车间,另有10个炼钢和轧钢车间停产,钢产量调整 到1962年的114万吨、钢材112万吨。1965年,上钢一厂三转炉车间改成氧气顶吹转炉, 上钢十厂建成国内第一套200毫米热镀锡带钢试验机组并生产出600毫米镀锡薄板,上钢二 厂试制成功300米鱼雷快艇用镀锌钢丝绳和航空不锈钢丝绳等,上钢五厂为航空工业试制成 功15米长不锈薄壁钢管和400毫米宽航空不锈带钢等多种材料新产品,为中国制造首枚原 子弹、导弹和卫星提供了所需的关键材料。至1966年,上海已成为年产钢250万吨、钢材 205万吨的钢铁基地。文化大革命后,上海地区的钢和钢材产量分别下降,1968年产钢202 万吨、钢材174万
13、吨。1969年,上海在南京兴建年产100万吨的炼铁基地梅山冶金公司。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上海钢铁经过整顿,生产得以回升。据统计,1978年,上海钢铁的 铁、钢、材的产量分别达到148万吨、450万吨和352万吨。1949年至1979年,这30年成长期的几个要点:(1)1949年11月,华东工业部成立钢铁管理处。(2)1952年,全市钢和钢材产量分别达到7万吨和14万吨。(3)1957年,钢和钢材分别达到49万吨和60万吨。(4)1960年上海钢铁年产钢量达215万吨、钢材180多万吨。(5)1962年上海产钢114万吨、钢材112万吨。(6)1966年,上海年产钢250万吨、钢材205万吨。(
14、7)1968年产钢202万吨、钢材174万吨。(8)1978年,上海钢铁的铁、钢、材的产量分别达到148万吨、450万吨和352万 吨。兴旺的壮大期1978年12月23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闭幕的第二天,标志着实现历史性跨越的上 海宝山钢铁建设工程在宝山破土动工,上海钢铁工业进入兴旺的开放期。宝钢建设包括三期 工程:第一期工程,自1978年12月29日打下开工建设第一桩起,在经历了抢建缓建 续建的磨难后,终于在1985年9月15日迎来了 1号高炉点火投产。这一期工程由原料 码头、原料场、烧结、焦化、炼铁、炼钢、初轧、无缝钢管、自备电厂等主要单元组成,计 划年产生铁300万吨、钢水312万吨、商
15、品钢坯122万吨、无缝钢管50万吨。其中,无缝 钢管是当时唯一的成品钢材。1988年实际产量为生铁322万吨、钢水351万吨、商品钢坯 274.96万吨、无缝钢管18.56万吨。第二期工程由连铸热轧、冷轧和增建的高炉、焦炉、 烧结等单元组成。至此,宝钢拥有450平方米烧结机二台、50孔大型焦炉8座、4063立方 米高炉二座、300吨顶底复吹氧气转炉三座、1900毫米双流坯连铸机一台、2050毫米热轧 带钢机组、2030毫米五机架冷连轧机组、1300毫米初轧机一套、140毫米无缝钢管轧机一 套,计划年产生铁650万吨、钢水671万吨、商品钢坯122万吨、热轧板卷350万吨(其中 商品卷162.2
16、万吨,冷轧板卷210万吨)和无缝钢管50万吨。第一、二期工程总投资300 亿人民币,于1991年6月全部完工。1993年实际产量为生铁657万吨、钢水698万吨,各 种钢材438万吨。第三期工程决算总投资525.28亿元,由宝钢自筹资金,于1993年12月 23日正式动工。至2000年6月,除硅钢项目暂未实施外,全部项目建成投产。第三期工程 设计年产铁水325万吨、钢水429万吨(其中电炉钢100万吨)、钢材291.4万吨(其中商 品热轧板卷113.9万吨、镀锡板卷40万吨、中低牌号冷轧硅钢片32.5万吨、热镀锌板35 万吨、电镀锌板25万吨、普通冷轧板卷45万吨),商品钢坯96万吨。主要装备
17、有:4350 立方米高炉一座、450平方米烧结机一台、50孔大型焦炉四座、250吨顶底复吹氧气转炉二 座、150吨双炉壳超高功率直流电炉一座、1450毫米双流板坯和6流园坯连铸机各一台, 1580毫米热轧带钢机组一套,1420和1550毫米冷连轧机组各一套以及配套的电厂、码头及 公用设施等。第一、二、三期工程总设计能力为铁975万吨、钢1100万吨、材713.6万 吨。1998年宝钢实际生产生铁、粗钢和钢材,分别为1207万吨、1612万吨和1339万吨(计入梅钢和上钢产量,该年宝钢三期尚未形成生产力)。1998年11月,在党中央和国务院撮合下,上海钢铁格局出现了新的变化,宝钢、上 钢、梅钢实
18、现上海钢铁的三马联合,组建成宝钢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宝钢),成为中国 最具竞争力的钢铁企业。自2003年至2007年,宝钢连续五年进入世界500强。继2006年 12月取得历史上最高评级“A-”后,标准普尔评级公司在2007年再度宣布宝钢集团和宝钢 股份长期信用等级确认为“A-”,展望上年的“稳定”情况后上调为“A+”,就是在2007 年,宝钢第三次列入美国财富杂志评选的:“全球最受尊敬的公司”的榜单。目前,宝钢已形成普碳钢、不锈钢和特钢三大产品系列,年产钢能力3000万吨左右, 产品集聚在汽车用钢、家电用钢、石油管线钢、冷轧硅钢、不锈钢、高合金品种钢和钻杆、 油井管、高压锅炉管、高级建筑用
19、钢,产品实物质量堪与国际上高规格的同类产品媲美。1979年至2009年,这30年壮大期的几个要点:(1)1978年12月23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闭幕的第二天,标志着实现历史性跨远 的上海宝山钢铁建设工程在宝山破土动工。(2)1985年9月15日迎来了 1号高炉点火投产。(3)1988年实际产量为生铁322万吨、钢水351万吨、商品钢坯274.96万吨、无缝 钢管18.56万吨。(4)第一、二期工程总投资300亿人民币,于1991年6月全部完工。(5)1993年实际产量为生铁657万吨、钢水698万吨,各种钢材438万吨。(6)1998年宝钢实际生产生铁、粗钢和钢材,分别为1207万吨、161
20、2万吨和1339万 吨(计入梅钢和上钢产量,该年宝钢三期尚未形成生产力)。(7)1998年11月,在党中央和国务院撮合下,上海钢铁格局出现了新的变化,宝 钢、上钢、梅钢实现上海钢铁的三马联合,组建成宝钢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宝钢),成 为中国最具竞争力的钢铁企业。自2003年至2007年,宝钢连续五年进入世界500强。(8)目前,宝钢已形成普碳钢、不锈钢和特钢三大产品系列,年产钢能力3000万吨左 右。二、世界钢铁工业发展史在世界钢铁工业发展史上,英国、美国、德国、前苏联及日本等国家都曾各领风骚数 年。19世纪钢铁工业最发达的是英国。1800年,英国生产的钢铁超过世界总产量的一半。 但到188
21、0年,在世界钢铁总产量中,英国的钢铁份额却下滑至30%,而同时美国的份额上 升到30%。20世纪初美国钢铁业出现第一次收购与兼并浪潮,造就了世界第一大钢厂一一 美国钢铁公司。1910年,美国粗钢产量达到2650万吨,约占世界总产量的一半。直至20 世纪50年代初,美国一直保持着世界钢铁工业的霸主地位。与美国同期快速发展钢铁工业 的还有德国,生产规模仅次于美国。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前苏联和日本的钢铁产量迅速增 长。1953年,前苏联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二钢铁大国,钢产量占世界生产总量的20%以 上。到了 20世纪70年代,日本钢产量约占世界20%,成为世界第二大钢铁生产国和最大 的钢铁出口国,而前苏联则一跃成为世界第一产钢大国。苏联解体后,日本取而代之成为世 界第一钢铁大国。1996年,中国钢产量突破1亿吨,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一产钢大国。自此,中国钢铁 产量一直居于世界首位,2008年中国粗钢产量突破5亿吨,10多年增加4亿吨! 2008年, 中国钢铁行业主要目标完成的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产业创新成果转化模式创新报告
- 西藏林芝地区第二中学2025届高考英语二模试卷含解析
- 四川省乐山四中2025届高三第六次模拟考试英语试卷含解析
- 江苏省蒋王中学2025届高考考前提分英语仿真卷含解析
- 2025【合同范本】简易雇佣合同模板
- 2025股权股份转让合同示范文本
- 深海矿产资源勘探技术2025研发资金投入与效益评估报告
- 2025建筑外墙油漆供应合同范本
- 2025年中国质子磁力仪行业市场运行格局及投资前景预测分析报告
- 手术室护士年度工作总结模版
- 2024年中考数学几何模型归纳(全国通用):18 全等与相似模型之十字模型(学生版)
- 外科疾病分级目录
- 国家级教学成果的培育提炼与申报
- 海南师范大学《高等数学》2020-2021期末试卷B
- 2023年09月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黑龙江人才周”校园引才活动引进90名人员笔试历年难易错点考题荟萃附带答案详解
- 直播佣金直播合同带货
- 点凸焊操作工艺规程
- 跳频通信系统课件
- 兼职驾驶员审批表
- 科学知识点(知识清单)五年级上册科学粤教版
- 2023初一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练习: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人工智能》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