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疯癫与文明读书笔记【篇一:疯癫与文明】疯癫与文明读书笔记在大学时看书的感悟是:先疯狂,再丰富。”因此看到福柯先生在其代表作疯癫与文明中写道的,人类必然会进步到这种地步,即不疯狂也只是另一种形式的疯狂。”后显得异常的激动和兴奋。虽然在真正的阅读的过程中遇到了不少从未接触过的知识和领域读的 有点吃力,但是作者饱含激情的文笔和对疯癫”这一话题本身的极大兴趣支撑着我读完了这本书。在现在安谧的精神病世界中,现代人不再与疯人交流。”但是,又有谁能断定自己完全健康呢?现世的我们不都是背负着偷吃禁果, 被驱逐出伊甸园的原罪吗?而背负着原罪的我们或多或少的都带有 疯癫的气质。人们出于 这另一种疯癫,用一种至高无
2、上的理性所支 配的行动把自己的邻人禁闭起来,用一种非疯癫的冷酷语言相互交 流和相互承认。工 将疯癫确定为一种精神疾病,迫不接待的要和它 划清界限。这部关于 另一形式的疯癫的历史 就是系统的阐释疯 癫如何被世人从酒神狄俄尼索斯的神座下赶下进入一个完全的道德领域”,经过几个世纪后被 完全归结为精神疾病欧洲人对于疯癫的认识带着鲜明的时代烙印。在中世纪,疯狂或愚蠢在罪恶体系中占有一席之地。”但是,它并不蛊惑人,它统治着世上一切轻松愉快乃至轻快的事情。”而疯癫之所以有魅力首先在于,人们在这些怪异形象中发现了关于人的本性的一个秘密,一种禀性。”即一一“当末日来临,罪孽深重的人类以 丑陋的裸体出现时,人类具
3、有某种发狂动物的可怕形象。”其次还在于疯癫本身就是知识。在那个先验感性统治人们思想的年代,在那 个科学还处在哲学襁褓的年代,对疯癫的痴迷和敬畏是在情理之中 的。当人放纵其疯癫的专横时,他就与这个世界的隐秘的必然性面 对面了。”在十五世纪的文学和哲学领域里,疯癫经验一般都用道德讽喻来表 现“疯癫由此而进入一个完全的道德领域 疯癫不再是人们所熟 知的这个世界的异相:对于这个局外观察者来说,它完全是一个普 通景观:它不再是一个宇宙的形象,而是一个时代的特征。”疯癫的文学形式被极大的开拓:1.浪漫化的疯癫。2.狂妄自大的疯癫3.正以惩罚的疯癫4.绝望情欲的疯癫。在这个时 期的作品中,疯癫始终占据着 乙
4、种极端的,孤立无援的位路。没有 任何东西能使它回归真理或理性。它只能导致痛苦乃至死亡。”此时的疯癫完全成为了 一种可感知的悲剧式情感。这种疯癫的正当性就在于它是真实的。”到了古典时期,人们第一次通过对游手好闲的谴责和在一种由劳动 社会所担保的社会内涵中来认识疯癫。劳动社会获得了一种实行隔 离的道德权力,使它能够驱逐各种社会垃圾,就像是把他们驱逐到 另一个世界。”在十七世纪产生了大量的禁闭所。从那个时候开始,疯癫就同这个禁闭的国度联系起来,同那种指定禁闭为疯癫的自然 归宿联系起来。”确实,从前登上了 愚人船”的疯人们,即使被各大 港口驱逐,他们同时 成了最自由,最开放地方的囚徒。他是最典型 的人
5、生旅客,是旅行的囚徒 工而禁闭所剥夺了疯人们追求自由的权 利,更甚而的是他们受到的来自整个社会的不公平待遇,疯人不是禁闭的第一个和最无辜的牺牲品,却是禁闭权力的一个最模糊又最 明显最持久的象征。”在文明的演化过程中,对于疯癫本身的探索也在不断完善。在古典 时代以前很长的时间里,激情与疯癫之间就保持着密切联系,激情是导致疯癫的更恒在,更顽固,在某种程度上更起作用的原因工疯癫的可能性也就隐含在激情现象之中 ”。灵与肉的统一孕育了疯癫,也就是说,肉体的疾病同时也是精神的疾病,肉体的疯癫即是 精神的疯癫,这一点与尼采所宣扬的肉体是大的精神”是不谋而合的。但疯癫却并不满足于这种限制,转而反对这个统一体,
6、并一再使之受到怀疑。”它渴望成为真理,它所产生的澹妄状态,就像一个秘密,一个无法接近的真理,早已隐瞒在地表下面”它完全表现为 允许这种心象具有一种自发的价值,即全面而绝对的真理工但是这种渴望永远无法实现,即使在古典时期以前的很长一段时间, 它曾作为疯癫宇宙的真理被人们所敬畏,但是这样的黄金时代早已 一去不复返了,当人们将疯癫按在真理的手术台前,用理性来解剖 它的时候,只剩下了一堆无序的激情和澹妄,疯癫于是被划为一种 疾病,一种缺陷。狂暴症,忧郁症,歇斯底里症和疑病症成为了古典主义思想借以认识疯癫的具体形态在书中对于上述四种疾病的不同时期的医学家的观点各不相同,因而也提出了各种各样在今 天看起来
7、很可笑的医学尝试,但是无可否认的是,这种尝试是有意 义的,它为心理学的建立是起到了促进作用的。经过皮内尔和图克等一批实政主义者的伟大尝试之后,精神病学逐渐成为一门独特的 医学。医生的神奇魔法师形象也随之建立起来,这种迷恋甚至到了 今天依然存在。自中世纪以来,欧洲人与他们不加区分地称之为疯癫,痴呆或精神 错乱的东西有某种关系。正是这种模糊不清的存在,西方的理性才 达到了一定的深度”,理性一疯癫关系构成了西方文化的一个独特向 度”疯癫作为一种 昨理性”,经过了长达几个世纪的禁闭后,终于在 19世纪初被释放出来,其虚无主义的思想却像病毒一样迅速蔓延开, 以尼采,叔本华,陀思妥耶夫斯基等等为代表的现代
8、主义思想家用 其所独有的虚无主义气质,沉重打击了理性世界,具深远影响至今 存在。【篇二:疯癫与文明详细读书报告】疯癫与文明一一理性时代的疯癫史madness and civilization a history of insanity in the age of reason一、福柯简介二、疯癫与文明概述福柯的理想是要在 “伟大的尼采式求索的光辉照耀下 ,展开一系列 文化边界研究,以被拒斥的历史体验来批判现代西方文明” 2273274 ;在这本书中他将被常人当作自然现象或疾病的疯癫变成了一种 文明现象,论述了理性时代的疯癫史。福柯从文献中发现,疯癫不 是一种自然的现象,而是一种文明的产物,疯癫
9、的历史是各种文化 把这种现象说成疯癫并将其建构成理性的对立面而加以迫害,使其 沉默的历史。因此福柯在书中坦言:精神病学的语言是关于疯癫的理性独白。?我的目的不是撰写精神病学语言的历史,而是论述那 种沉默的考古学。” 33疯癫与文明全书共计十个章节:第一章:愚人船”、第二章:大禁闭、第三章:疯人、第四章:激情与澹妄、第五章:疯癫诸相、第六章: 医生与病人、第七章:大恐惧、第八章:新的划分、第九章:精神 病院的诞生和结论。(内容提要)疯癫与文明全面考察了文艺复兴时期、古典时期和近现代三个 阶段中疯癫与理性的关系,表明疯癫不是自然的产物,而是文化的产物”语体系中,也就呈现出截然不同的面貌 ” 552
10、46;因而, 疯癫在 不同时期的话:在文艺复兴时期,疯癫是作为一种美学现象或日常 现象出现在社会领域中,疯癫成了神秘的启示。在古典时期,由于 禁闭,疯癫经历了一个沉默和被排斥的时期,疯癫变成了罪恶;它丧失了在莎士比亚和塞万提斯的时代曾经具有的展现和揭示的功能(例如,麦克白夫人变疯时开始说出真理)” 2273。在近现代,疯癫是病情。疯癫被套上颈圈,被归为自然现象,并系于这个世界的 真理。这种实证主义的粗暴占有所导致的,一方面是精神病学向疯 人显示的居高临下的博爱,另一方面是从奈瓦尔到阿尔托的诗作中 所能发现的抗议激情。这种抗议是使疯癫体验恢复被禁闭所摧毁的 深刻有力的启示意义的努力。” 2273
11、在福柯看来,疯癫史并不是疯癫本身的历史,而是人们怎样看待疯癫的历史,也就是他者意识的历史。 因此,福柯所关注的并不是对于疯癫的治疗,而是要对疯癫进行考 古学式的研究,要追问关于疯癫的知识和话语的历史建构过程。福 柯对人类社会中疯癫历史的真实再现,揭示了福柯对历史理性的颠 覆和对传统历史观的瓦解。” 548三、部分章节导读第一章:愚人船” (stultifera navis)文艺复兴时期的疯癫体验福柯从谈论麻风病开始他的论述,他将疯癫的历史最早追溯到中世 纪对麻风病的态度里。在中世纪结束时,麻风病从西方世界消失了; 在那里,麻风病人原本被禁闭在专设的麻风病院中。疯癫与麻风病 看似没有关联,但福柯
12、从中提取出欧洲社会隔离麻风病人的一种特 殊有效的方式:隔离,并认为这样一种方式被隐秘的保留下来,并 在几个世纪后的古典时代被再次用来对付疯癫行为。在麻风病院被闲置多年之后,有些东西无疑比麻风病存留得更长久,而且还将延 续存在。这就是附着于麻风病人形象上的价值观和意象,排斥麻风 病人的意义,即那种触目惊心的可怕形象的社会意义。” 34D随着麻风病的消失,出现了 愚人船”这一有着现实基础的文学词语。福柯首先论述了愚人船这一形象来描述文艺复兴时期对待疯癫的态 度,并认为在愚人船这一形象中隐藏着狰化”的意图。疯人乘船进行航行是通过水域的净化和具有宗教意味的朝圣来追求理性的救赎:这些萦扰着整个文艺复兴早
13、期想象力愚人船很可能是朝圣船。那些 具有强烈象征意义的疯人乘客是去寻找自己的理性。” 367福柯进一步提出疑惑,为什么在文艺复兴时期突然出现了愚人船? 他认为这是因为对疯癫形象的不安。与中世纪时疯癫的平淡相比, 文艺复兴时期疯癫的形象一下子变得光彩夺目起来。福柯从故事和 道德寓言,学术作品,造型艺术,文学和哲学中展现了疯癫的意象。 并认为在文艺复兴时期,疯癫具有一定启示性质。在傻剧中,疯子 会用愚蠢的傻瓜寓言来说出理性的词句;在学术作品中,疯癫代替 了死亡这一主题,但福柯认为这并不代表思考的断裂,而代表一种 忧虑的内在转向,疯癫被用来教导人们对理智的尊崇,因为疯癫即 意味着死亡。福柯还对这样一
14、种疯癫的突然出现进行了解剖分析, 福柯认为这种疯癫的体验背后体现的是理性世界的变迁。这时候的 理性处于一个变革的时代,由哥特文明向启蒙文明的过渡阶段(中 世纪,在全知、全能的上帝的阴影之下,人的意义仅在于原罪与救 赎;而文艺复兴时代,人开始觉醒,人文主义大行其道),因此在 事物与意义之间带来了裂痕,这种裂痕成为滋生梦幻的温床。此时 通过疯癫人们看到了某种诱惑:一方面是人们希望通过疯癫来发现 人性的秘密和秉性,人们通过对外部疯癫的认识来认识内心隐藏的 徒劳的疯癫。另一方面,疯癫也代表着一种知识,代表着人们难以 接近的自然的真理。但在同一时期,在文学,哲学和道德方面,疯癫带有另一种含义。 人们开始
15、用道德的观念来衡量疯癫,疯癫带有邪恶性,被认为是人 类弱点的领袖,但人们看出疯癫并不危险,而只是一种普通的司空 见惯的现象。同时,在文学作品中,出现了不同的疯癫形态:浪漫 化的疯癫(例如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狂妄自大的疯癫(例 如文学作品中的虚妄自恋者)、正义惩罚的疯癫(例如高乃依的梅丽特)和绝望情欲的疯癫(例如哈姆雷特中的奥菲利 娅)。由此我们回过头来看文艺复兴时期的疯癫体验,我们可以看到,在 文艺复兴时期理性与疯癫的关系。疯癫虽然被构建成为理性的他者,但理性与疯癫却并 不是完全对立,更多的是一种平行的关系,理性并不具有统治疯癫 的权力。因此福柯总结说道:从任何意义上看,这个世界在 17世纪
16、初对疯癫是特别友善的。疯癫在人世中是一个令人啼笑皆非的符 号,它使现实与幻想之间的标志错位,使巨大的悲剧性威胁仅成为 记忆。它是一种被骚扰多于骚扰的生活,是一种荒诞的社会骚动, 是理性的流动。” 332第二章: 大禁闭(the great confinement)古典时期(前期)的疯癫体验福柯所说的古典时期指的是从1660年到19世纪末这一时期。对于古典时期疯癫的命运,福柯说道:新的要求正在产生332在17世纪产生了大量的禁闭所。福柯将1656年巴黎总医院的建立作为古典时期对待疯癫转变的历史标志。作为禁闭所的巴黎总医院 并不是一个医疗机构,而是一个半司法机构,一个独立的行政机构。 首先,禁闭是
17、一种治安手段。该时期法国正在形成的专制王权与资产阶级联合的统治阶级通过总医院这样的禁闭所将由于经济危机而 人数增多的穷人、流浪者、游民、违法者和精神病人都囚禁于高墙 之内,而行乞和游手好闲在当时被当作一切混乱的根源。止匕外,禁 闭对于资产阶级还具有经济意义。禁闭不再仅仅是禁闭不工作的人,而且还包括给被禁闭者提供工作,使他们对民族繁荣做些贡 献。” 346禁闭所对游手好闲和流浪的乞丐进行肉体和道德347的规训,迫使其参加劳作,目的是为工业化大生产提供足够的 劳动力,所有的强壮劳力都被用于实现最大的效益,即都被便宜地 加以利用。”挥吸收失业和降低生产成本的双重作用。然而福柯认为,禁闭虽然在实用价值
18、方面并没有取得很好的成效,但他关注的是在禁闭中所表现出的基于劳动的道德评价体系。按照古典时期的解释,劳动所具有的消除贫困的力量和特点,与其说是 源于其生产能力,不如说更多地源于某种道德魅力。自从人类堕落以后,人类就把劳动视为一种苦修,指望它具有赎罪的力量。” 350但事实上,禁闭所似乎没有有效地发因此,游手好闲乃人世的最大 祸根。在古典时期,正是具有赎罪力量的劳动使疯人的特殊之处”暴露无遗:疯人没有工作能力,不能跟上集体生活的节奏。因而人 们第一次通过对游手好闲的谴责和劳动的道德意义来认识疯癫,此 时疯癫不再是文艺复兴时期带有神秘启示的象征,也不是善意的嘲 笑对象,而是代表着一种懒散的形象。这
19、种懒散,使得疯癫背离了 劳动的神圣,所以被打上了不道德的烙印。所以在疯癫的历史上,禁闭标志着一个决定性时刻:此时人们从贫 困、没有工作能力、没有与群体融合的能力等社会角度来认识疯癫; 疯癫被列为城市问题。资产阶级的统治秩序之中的贫困的新意义, 工作义务的重要性以及所有与劳动相关的伦理价值,最终决定了人 们对疯癫的体验。理性通过一次预先为它安排的对狂暴的疯癫的胜 利,实行着绝对的统治,这样,疯癫就被从想象的自由王国中强行 拖出,它被关押起来,在禁闭的城堡中听命于理性,受制于道德戒 律,在漫漫黑夜中度日。” 357-58第九章:精神病院的诞生 (the birth of the asylum)19
20、世纪到现代的疯癫体验在第八章新的划分中,福柯认为,从 18到19世纪初,禁闭的 性质在发生着改变:首先,疯癫对于其他罪犯,既是被惩罚的对象,又是惩罚他人的主体。在 18世纪,人们认为犯人应该有比把他们与 精神失常者关在一起更好的命运,因为犯人毕竟只是犯人。而在 19 世纪初,人们的义愤在于疯人受到的待遇并不比刑事犯人或政治犯 更好些,因为疯人仅仅是疯人。其次,被禁闭的穷人、游手好闲者被用一种新的眼光来 看待。因为贫困此时正在逐渐从以往的道德混合体中分离出来,它 成了一种经济现象。人们已经看到这经济危机时失业与懒惰无关。73213贫困不再 属于违反劳动伦理意识的罪恶世界,贫困从禁 闭所解脱321
21、8出来。”最后,拘留疯人成了禁闭的一个主要意义安置疯癫成了一个难题。在禁闭的时代结束之后,如何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精神病院诞生了。福柯集中分析了图克(tuke )和皮内尔(pinel )建立的精神病院。在图克的休养院里, 疯人被解除了枷锁,但休养院的看护通过谴责疯人的错误行为以及 道德和宗教的说教来使疯人带上负罪感,用一种负罪( guilt )与观 察(observation )相结合的方式使疯人克制自己。在那里,代表理 性权威的看护观察疯人的行为举止,并审判其行为是正常还是失常 的。因此福柯评价说:在19世纪的精神病院中没有强制措施,并不意味着非理性获得解放,而是意味着疯癫早已被制服了。”拟
22、家庭的概念。疯人是家庭中的孩子,应该服从于理性的权威在一个道德世界之中。” 32493246 ,使疯人认识到自己身处一个 审判世界,受到监视、审判和谴责,任何抗拒道德和社会一律化的 越轨行为必定招致惩罚。因此疯癫被禁闭另外,图克和皮内尔的精神病院的一种共通的结构是对医务人员的 神话。疯人院引进医务人员并非科学的需要,而是当作司法和道德 的保证。疯人院因医疗人员的引入而成为一个医疗空间,但实际上 这个空间并没有引进科学,而是引入了一种以科学为面具的人格力 量,这种人格力量属于道德和社会范畴。医生凭借其代表着家庭和 法律的父亲和法官的形象而能够在疯人院行使绝对权威。医生只需要L种包含着家庭、权威、
23、惩罚和爱情的秘密的威信”发挥作用,而不是精神方面的专业知识。但实证科学的发展掩盖了医生这一新 父亲形象权威的来源。最后福柯谈到了精神分析,他认为精神分析是精神病学的一种进步, 但他仍质疑精神分析能够进入疯癫的世界,探析这个非理性领域的 本质。福柯相信唯有艺术作品才能做到。福柯在本章结尾不无讽刺 的说道,皮内尔等人将疯人从肉体的禁闭中解放出来,却又将他们 投入一个巨大的道德桎梏中。显然,疯人(疯癫)并不能从这种解 放中获得真正的自由。四、文本摘抄1、 stultifera navisp6: a strange disappearance, which was doubtless not the
24、long-sought effect of obscure medical practices, but the spontaneous result of segregation and also the consequence, after the crusades, of the break with the eastern sources of infection. leprosy withdrew, leaving derelict these low places and these rites which were intended, not to suppress it, bu
25、t to keep it at a sacred distance, to fix it in an inverse exaltation. what doubtless remained longer than leprosy, and would persist when the lazar houses had been empty for years, were the values and images attached to the figure of the leper as well as the meaning of his exclusion, the social imp
26、ortance of that insistent and fearful figure which was not driven off without first being inscribed within a sacred circle.p7: leprosy disappeared, the leper vanished, or almost, from memory; these structures remained. often, in these same places, the formulas of exclusion would be repeated, strange
27、ly similar two or three centuries later. poor vagabonds, criminals, and deranged minds would take the part played by the leper, and we shall see what salvation was expected from this exclusion, for them and for those who excluded them as well. with an altogether new meaning and in a very different c
28、ulture, the forms would remainessentially that major form of arigorous division which is social exclusion but spiritual reintegration.p7-9: something new appears in the imaginary landscape of the renaissance; soon it , a strange drunken boat that glides along the calm rivers of the rhineland and the
29、 flemish canals. but of all these romantic or satir ic vessels, thenarrenschiff is the only one that had a real existencefor theydid exist, these boats that conveyed their insane cargo from town to town. madmen then led an easy wandering existence. the towns drove them outside their limits; they wer
30、e allowed to wander in the open countryside, when not entrusted to a group of merchants and pilgrims.it is possible that these ships offools, which haunted the imagination of the entire early renaissance, were pilgrimage boats, highly symbolic cargoes of madmen in search of their reason: some went d
31、own the rhineland rivers toward belgium and gheel; others sailed up the rhine toward the jura and besancon.p13-14: but if the navigation of madmen is linked in the western mind with so many immemorial motifs, why, so abruptly, in the fifteenth century, is the theme suddenly formulated in literature
32、and iconography? why does the figure of the ship of fools and its insane crew all at once invade the most familiar landscapes? why, from the old union of water and madness, was this ship born one day, and on just that day? because it symbolized a great disquiet, suddenly dawning on the horizon of eu
33、ropean culture at the end of the middle ages. madness and the madman become major figures, in their ambiguity: menace and mockery, the dizzying ueason of the world, and the feeble ridicule of men.in farces and soties,the character of the madman, the fool, or the simpleton assumes more and more impor
34、tance. he is no longer simply a ridiculous and familiar silhouette in the wings: he stands center stage as the guardian of truth-playing here a role which is the complement and converse of that【篇三:读疯癫与文明有感】考试序列号通识教育课程论文论文题目:读疯癫与文明有感课程名称:西方哲学经典选读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10电子信息工程(1)班学号 3110002835姓名林声涛任课教师廖建荣读疯癫与文明有感福柯是伟大的,因为福柯看到了人类的另一种存在形式,即以人类 自身的疯癫为本体的存在形式。他用一种审慎的眼观去看待我们历 史上的疯癫者、忧郁者、暴躁者、施虐者、狂人、狷者。他给我们 提供了另一种度量文明的尺度,提醒我们用另一个参考系去看待我 们生活和经历着的世界。福柯受尼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人造石英石树脂合作协议书
- 房建劳务分包合同集
- 农业种植合作合同协议
- 餐饮业连锁店标准化管理运营方案
- 现代农业园区运营承包合同书
- 公务员担保合同
- 行政管理思想演变试题及答案
- 城市绿化工程项目合作协议书
- 城市交通管理与优化技术服务协议
- 2025年行政管理自考知识综合试题及答案
- 2024年填海工程土石方合同
- 【高考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特殊句式-(公开课课件)
- 【基于单片机的定时智能药箱设计(论文)7700字】
- 采访课件模板
- 2020年广东深圳中考满分作文《见证美好》8
- 人教版英语七年级上册阅读理解专项训练16篇(含答案)
- 移动医疗赋能慢病管理的模式与效果
- 《老年人辅助器具应用( 第2版)》高职全套教学课件
- 2024至2030年全球及中国比特币和加密货币钱包细分市场深度研究报告
- 2023年海南省中考物理试题(解析版)
- DL-T+544-2012电力通信运行管理规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