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人事档案管理系统的设计_第1页
企业人事档案管理系统的设计_第2页
企业人事档案管理系统的设计_第3页
企业人事档案管理系统的设计_第4页
企业人事档案管理系统的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毕业论文(设计)论文题目: 企业人事档案管理系统的设计 学生姓名: X X X 学 号: XXXXXXXXX 专 业: 信息管理 班 级: XXXX班 指导教师: XXXXXX 完成日期: 2012年 05月24日企业人事档案管理系统的设计内 容 摘 要随着近年来各种企事业的数量不断增加,企业和公司的规模不断扩大,各种人事档案种类不断增加,档案量急剧增加,传统的档案管理方法和手段以及工作效率已不能适应新发展需要,无法很好地完成对企事业档案的管理工作。为了提高管理效率、节约成本,提出了开发档案管理信息、系统需求。本文主要分析人事管理系统的一些基本功能和组成情况,包括系统的需求分析、系统结构、系统

2、功能模块划分以及系统数据库模式分析等,主要内容包括本项目的开发背景,对档案业务流程进行分析,并得出相应的功能需求。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论文阐述了系统设计的原则和系统的架构设计,并对系统的各主要功能模块和数据库进行了设计分析。最后,分析了在整个论文的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某些期待完善的内容。企事业档案管理系统使用之后,极大的提高了档案管理人员检索档案的效率,减少了管理失误、节约了管理成本,为企事业带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关键字:人事档案管理 系统设计 信息管理The design of Enterprise personnel file management systemAbstractWith t

3、he variety of enterprises in recent years an increasing number of enterprises and the size of the company expanding, ever-increasing variety of types of personnel files, the files increased dramatically, the traditional file management methods and tools as well as work efficiency can not meet the ne

4、eds of new development not work well to complete the work of enterprises and file management. In order to improve management efficiency, cost savings, the development of records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requirements.This paper mainly analyzes some of the basic functions of the Personnel Managem

5、ent System and composition, including system requirements analysis, system architecture, system functional modules divided, and the system database schema analysis, the main contents include the project development background, file business process analysis, and draw the corresponding functional req

6、uirements. On the basis of needs analysis, the paper described the principles of system design and system architecture design, and major functional modules of the system and database design. Finally, the analysis of the problems encountered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of the entire paper, and some

7、 look forward to improve the content.The use of the enterprises and file management system, which greatly improves the efficiency of records management staff to retrieve the file, reducing the mismanagement, saving management costs for enterprises with good economic benefits.Keywords: management of

8、personnel files system design information management目 录 TOC o 1-3 h z u HYPERLINK l _Toc325588216 一、绪论 PAGEREF _Toc325588216 h - 1 - HYPERLINK l _Toc325588217 (一)课题的目的 PAGEREF _Toc325588217 h - 1 - HYPERLINK l _Toc325588218 (二)课题的意义 PAGEREF _Toc325588218 h - 1 - HYPERLINK l _Toc325588219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9、PAGEREF _Toc325588219 h - 2 - HYPERLINK l _Toc325588220 二、系统开发的相关技术分析 PAGEREF _Toc325588220 h - 4 - HYPERLINK l _Toc325588221 (一)软件设计的C/S架构与B/S架构 PAGEREF _Toc325588221 h - 4 - HYPERLINK l _Toc325588222 (二)SQL SERVER 数据平台 PAGEREF _Toc325588222 h - 6 - HYPERLINK l _Toc325588223 三、系统分析 PAGEREF _Toc3255

10、88223 h - 8 - HYPERLINK l _Toc325588224 (一)可行性分析 PAGEREF _Toc325588224 h - 8 - HYPERLINK l _Toc325588225 (二)效益分析 PAGEREF _Toc325588225 h - 8 - HYPERLINK l _Toc325588226 (三)需求分析 PAGEREF _Toc325588226 h - 9 - HYPERLINK l _Toc325588227 四、系统概述 PAGEREF _Toc325588227 h - 11 - HYPERLINK l _Toc325588228 (一)

11、系统结构概述 PAGEREF _Toc325588228 h - 11 - HYPERLINK l _Toc325588229 (二)总体模块 PAGEREF _Toc325588229 h - 11 - HYPERLINK l _Toc325588230 (三)人事管理模块 PAGEREF _Toc325588230 h - 11 - HYPERLINK l _Toc325588231 (四)工资管理模块 PAGEREF _Toc325588231 h - 12 - HYPERLINK l _Toc325588232 (五)用户管理模块 PAGEREF _Toc325588232 h - 1

12、2 - HYPERLINK l _Toc325588233 (六)系统管理模块 PAGEREF _Toc325588233 h - 12 - HYPERLINK l _Toc325588234 五、系统设计 PAGEREF _Toc325588234 h - 14 - HYPERLINK l _Toc325588235 (一)软件设计的原则 PAGEREF _Toc325588235 h - 14 - HYPERLINK l _Toc325588236 1.模块化 PAGEREF _Toc325588236 h - 14 - HYPERLINK l _Toc325588237 2.抽象 PAG

13、EREF _Toc325588237 h - 14 - HYPERLINK l _Toc325588238 3.逐步求精 PAGEREF _Toc325588238 h - 15 - HYPERLINK l _Toc325588239 4.信息隐藏 PAGEREF _Toc325588239 h - 15 - HYPERLINK l _Toc325588240 (二)系统层次结构 PAGEREF _Toc325588240 h - 15 - HYPERLINK l _Toc325588241 六、数据库设计 PAGEREF _Toc325588241 h - 16 - HYPERLINK l

14、_Toc325588242 (一)数据库概念设计 PAGEREF _Toc325588242 h - 16 - HYPERLINK l _Toc325588243 (二)数据库逻辑设计 PAGEREF _Toc325588243 h - 16 - HYPERLINK l _Toc325588244 七、软件测试 PAGEREF _Toc325588244 h - 19 - HYPERLINK l _Toc325588245 (一)测试计划的制定 PAGEREF _Toc325588245 h - 19 - HYPERLINK l _Toc325588246 (二)调试计划的整体目标 PAGER

15、EF _Toc325588246 h - 19 - HYPERLINK l _Toc325588247 (三)测试实施策略的制定 PAGEREF _Toc325588247 h - 19 - HYPERLINK l _Toc325588248 (四)测试计划的活动的细分 PAGEREF _Toc325588248 h - 19 - HYPERLINK l _Toc325588249 (五)测试计划的要点 PAGEREF _Toc325588249 h - 20 - HYPERLINK l _Toc325588250 (六)测试的目标 PAGEREF _Toc325588250 h - 20 -

16、 HYPERLINK l _Toc325588251 (七)白盒测试和黑盒测试 PAGEREF _Toc325588251 h - 21 - HYPERLINK l _Toc325588252 (八)测试的准则 PAGEREF _Toc325588252 h - 21 - HYPERLINK l _Toc325588253 八、结论 PAGEREF _Toc325588253 h - 23 - HYPERLINK l _Toc325588254 致 谢 PAGEREF _Toc325588254 h - 24 - HYPERLINK l _Toc325588255 参 考 文 献 PAGERE

17、F _Toc325588255 h - 25 -一、绪论(一)课题的目的基于纸质档案的手工管理模式已无法满足现代档案管理发展需求。在企事业日益注重知识管理的今天,“全员档案”的概念已得到广泛认同,档案管理作为企事业知识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企事业搭建数字化的电子档案管理系统平台,为企事业知识资源库建设提供基础应用平台。目前很多企事业的档案管理工作一直是以传统的纸介质档案为主体,档案管理人员对档案目录信息的管理采用是单机版的档案软件,由于软件无法联网使用,致使各种档案信息不能进行集中查询;并且由于软件只能管理档案的目录信息,无法满足电子档案管理的需要。档案信息利用需要电子化。目前很多企事业各部

18、门对档案的检索利用仍然基于传统的纸质档案查阅、借阅等方式,无法发挥现有的信息化建设形成的网络资源优势。在实际的借阅过程中,档案资料的借阅需要进行审批,审批流程目前采用人工签批借阅单的方式,跨部门借阅时需要多人进行签批,人工传递、签批借阅单速度较慢,档案资料利用者无法快速获得借阅权限,不利于提高档案资料的查、借阅效率。在档案资料的查、借阅过程中,需要复印的情况很多,导致办公费用成本增加。档案室对设计、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的电子文件一直没有进行集中收集整理。随着各高校的信息化水平的提高,0A(办公自动化)的应用使得电子档案每天都在频频出现。如果不及时将这些系统产生的电子文件进行捕获收集,时间久了一

19、方面可能会因为文件丢失而无法保证电子文件收集的完整性,另一方面也可能无法确认和保证归档文件的有效性。鉴于以上形势,当前的应用系统以及手工的档案利用模式,都己经无法适应企事业提高管理水平的需要了,为保证档案管理工作与企事业发展相协调,必须建立一套新的系统和体系电子档案信息管理平台,以实现档案信息传输网络化、档案管理自动化和档案信息利用在线化,充分发挥档案部门的信息服务功能,为企事业管理、决策提供优质的服务。(二)课题的意义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企事业信息化建设的组成部分,也能大大提高档案的利用率,拓展档案工作的服务领域。同时,档案信息化建设是实现档案现代化管理的有效手段,并可以大大增加信息存储量。1)

20、档案电子化管理是企事业发展档案管理的必由之路。档案是企事业的重要信息资源,它记录了企事业的工作、经营、决策整个过程有价值的信息。企事业要提高档案的利用率,档案电子化管理是企事业发展档案管理的必由之路。2)档案信息化建设会大大提高档案的利用率,拓展档案工作的服务领域。据不完全统计,通过档案信息化建设、建立档案管理现代化后档案利用率将比传统档案管理的利用率提高510倍。各种信息资源在所有的科室都可以开发利用;如果我们能够将数字档案资源提供到利用者的“桌面”上,并通过快速查询技术可以很快地从庞大的数字资源库中找到所需要的信息,就能大大提高档案的利用率。3)档案电子化是提高档案管理水平的有效手段。早期

21、,是以计算机检索编目的档案管理自动化(94年的档案学词典没有电子文件、电子档案、信息化词汇),过去所有开发管理软件都是针对档案的目录,并主要进行检索、统计;现在,则是以数字形式形成文件、在磁光介载体上的保存、在局域网和互联网上运行的模式。虽统称现代化,但是前者是以实体管理为中心,前者对应的是工业化社会,后者应该对应信息化社会;后者以全文信息化为特征。后者是以信息管理为中心;前者以工作自动化为特征。因此,随着电子档案的大量产生,档案工作也必将随之而进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档案管理现代化也具有与过去不同的新含义,是以档案管理信息化为核心的档案管理现代化。即,适应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要求、基于档案工作的基

22、本原理,对信息系统中形成的电子文件、数据进行归档、存储和管理,提供有效的全文档案信息网络化服务的新型档案管理模式。(三)国内外研究现状国外对电子档案管理系统的研究和应用目前处于一个相对先进和普及的情形,主要特征体现在:首先,国外注重电子档案管理发展的机制完善。由于国外的计算机技术研究和应用的普及比较早,所以其电子档案管理的技术水平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远远的超过中国。国外政府注重改良经济体制力求该体制能够在促进新技术的创造并应用到实际的应用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其次,与电子档案管理的相关规范、标准、法规比较完善。由于国外电子档案管理应用的比较早,在应用的过程中发现了很多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通过相

23、关问题的解决,国外的研究人员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的完善了一些规范、标准和法规。并认识到统一规范、标准在电子档案管理应用中的重要性。因为要实现电子档案的有效管理,必须要通过开发软件,生成电子档案管理系统。所以与软件功能需求相关的标准也能极大的影响到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健康发展。国内对电子档案管理系统的研究和应用目前处于一个蓬勃发展的阶段。由于国内的计算机技术研究和应用比国外的普及更晚,所以国内对电子档案管理系统的应用还不是很多,开发的电子档案管理系统也不是很完善。直到近几年各企事业单位发现了电子档案管理系统在档案工作中高效性,并尝试着对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然后反馈给相

24、关的软件公司,有专业的软件公司设计开发,但在实际应用中效果不明显或根本不适用。很多国内的专家学者对于电子档案管理系统本身含义的理解还存在一定的误区。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复杂的。关键在于缺乏既懂档案学理论有能掌握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我们都知道电子档案管理系统必须由掌握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的工程师进行开发,在系统开发的前期工作中,计算机工程师在与用户沟通,进行需求分析阶段如果不能有效的理解档案机构与用户的意图。就很容易导致开发出来的系统存在不足的地方,或者说会给档案机构的用户带来使用上的不便。由于国外在在解决档案馆数字资源的管理问题方面走在了我们的前面,因此首先遇到电子档案管理方面的问题

25、。通过问题的解决,他们也形成了不少更成熟的解决方案。所以我们如果要提高我国电子档案管理系统研究的水平就必须先研究国外在此领域里的一些先进思想和理论。同时也能在解决问题时应用较为成熟的思想能提高成功率。但是,由于国情不同国外的一些解决问题的先进办法,我们却不能照搬其运作方式。我们还应该根据我国档案事业发展大现状,并结合我国的特殊国情,通过借鉴外国的先进经验来循序渐进的提高。二、系统开发的相关技术分析本文主要从现代软件工程的角度,采用B/S开发模式,利用数据库平台等相关技术开发出一个人事档案管理系统。(一)软件设计的C/S架构与B/S架构C/S(Client/Server)架构,即大家熟知的客户机

26、和服务器结构。它是软件系统体系结构,通过它可以充分利用两端硬件环境的优势,将任务合理分配到Client端和Server端来实现,降低了系统的通讯开销。目前大多数应用软件系统都Client/Server形式的两层结构,由于现在的软件应用系统正在向分布式的Web应用发展,Web和C/S的应用都可以进行同样的业务处理,应用不同的模块共享逻辑组件;因此,内部的和外部的用户都可以访问新的和现有的应用系统,通过现有应用系统中的逻辑可以扩展出新的应用系统。这也就是目前应用系统的发展方向。传统的C/S体系结构虽然采用的是开放模式,但这只是系统开发一级的开放性,在特定的应用中无论是客户端还是服务端都还需要特定的

27、软件支持。由于没能提供用户真正期望的开放环境,C/S架构的软件需要针对不同的操作系统开发不同版本的软件,加之产品的更新换代十分快,已经很难适应百台电脑以上局域网用户同时使用。而且代价高,效率低。B/S(Browser/Server)架构即浏览器和服务器结构。它是随着 WEB技术的兴起,对C/S结构的一种变化或者改进的结构。在这种结构下,用户工作界面是通过WWW浏览器来实现,极少部分事务逻辑在前端(Browser)实现,但是主要事务逻辑在服务器端(Server)实现,形成所谓三层结构。这样就大大简化了客户端电脑载荷,减轻了系统维护与升级的成本和工作量,降低了用户的总体成本。以目前的技术看,局域网

28、建立B/S结构的网络应用,并通过 Internet/Intranet模式下数据库应用,相对易于把握、成本也是较低的。它是一次性到位的开发,能实现不同的人员,从不同的地点,以不同的接入方式(比如LAN,WAN,Internet/Intranet等)访问和操作共同的数据库;它能有效地保护数据平台和管理访问权限,服务器数据库也很安全。特别是在JAVA这样的跨平台语言出现之后,B/S架构的管理软件更是方便、快捷、高效。C/S和B/S是当今世界开发模式技术架构的两大主流技术。C/S是美国Borland公司最早研发,B/S是美国微软公司研发。目前,这两项技术以被世界各国所掌握,国内公司以C/S和B/S技术

29、开发出产品也很多。这两种技术都有自己一定的市场份额和客户群,各家企业都说自己的管理软件架构技术功能强大、先进、方便,都能举出各自的客户群体,都有一大群文人墨客为自己摇旗呐喊,广告满天飞,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C/S架构软件的优劣势主要表现在:应用服务器运行数据负荷较轻。最简单的C/S体系结构的数据库应用由两部分组成,即客户应用程序和数据库服务器程序。二者可分别称为前台程序与后台程序。运行数据库服务器程序的机器,也称为应用服务器。一旦服务器程序被启动,就随时等待响应客户程序发来的请求;客户应用程序运行在用户自己的电脑上,对应于数据库服务器,可称为客户电脑,当需要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任何操作时,

30、客户程序就自动地寻找服务器程序,并向其发出请求,服务器程序根据预定的规则做出响应,送回结果,应用服务器运行数据负荷较轻。数据的储存管理功能较为透明。在数据库应用中,数据的储存管理功能,是由服务器程序和客户应用程序分别独立进行的,前台应用可以违反的规则,并且通常把那些不同的(不管是已知还是未知的)运行数据,在服务器程序中不集中实现,例如访问者的权限,编号可以重复、必须有客户才能建立定单这样的规则。所有这些,对于工作在前台程序上的最终用户,是“透明”的,他们无须过问(通常也无法干涉)背后的过程,就可以完成自己的一切工作。在客户服务器架构的应用中,前台程序不是非常“瘦小”,麻烦的事情都交给了服务器和

31、网络。在C/S体系下,数据库不能真正成为公共、专业化的仓库,它受到独立的专门管理。C/S架构的劣势是高昂的维护成本且投资大。首先,采用C/S架构,要选择适当的数据库平台来实现数据库数据的真正“统一”,使分布于两地的数据同步完全交由数据库系统去管理,但逻辑上两地的操作者要直接访问同一个数据库才能有效实现,有这样一些问题,如果需要建立“实时”的数据同步,就必须在两地间建立实时的通讯连接,保持两地的数据库服务器在线运行,网络管理工作人员既要对服务器维护管理,又要对客户端维护和管理,这需要高昂的投资和复杂的技术支持,维护成本很高,维护任务量大。其次,传统的C/S结构的软件需要针对不同的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32、不同版本的软件,由于产品的更新换代十分快,代价高和低效率已经不适应工作需要。在JAVA这样的跨平台语言出现之后,B/S架构更是猛烈冲击C/S,并对其形成威胁和挑战。B/S架构软件的优劣势主要表现在:维护和升级方式简单。目前,软件系统的改进和升级越来越频繁,B/S架构的产品明显体现着更为方便的特性。对一个稍微大一点的单位来说,系统管理人员如果需要在几百甚至上千部电脑之间来回奔跑,效率和工作量是可想而知的,但B/S架构的软件只需要管理服务器就行了,所有的客户端只是浏览器,根本不需要做任何的维护。无论用户的规模有多大,有多少分支机构都不会增加任何维护升级的工作量,所有的操作只需要针对服务器进行;如果

33、是异地,只需要把服务器连接专网即可,实现远程维护、升级和共享。所以客户机越来越“瘦”,而服务器越来越“胖”是将来信息化发展的主流方向。今后,软件升级和维护会越来越容易,而使用起来会越来越简单,这对用户人力、物力、时间、费用的节省是显而易见的,惊人的。因此,维护和升级革命的方式是“瘦”客户机,“胖”服务器。成本降低,选择更多。大家都知道windows在桌面电脑上几乎一统天下,浏览器成为了标准配置,但在服务器操作系统上windows并不是处于绝对的统治地位。现在的趋势是凡使用B/S架构的应用管理软件,只需安装在Linux服务器上即可,而且安全性高。所以服务器操作系统的选择是很多的,不管选用那种操作

34、系统都可以让大部分人使用windows作为桌面操作系统电脑不受影响,这就使的最流行免费的Linux操作系统快速发展起来,Linux除了操作系统是免费的以外,连数据库也是免费的,这种选择非常盛行。比如说很多人每天上“网易”(原文为新浪)网,只要安装了浏览器就可以了,并不需要了解“网易”的服务器用的是什么操作系统,而事实上大部分网站确实没有使用windows操作系统,但用户的电脑本身安装的大部分是windows操作系统。应用服务器运行数据负荷较重。由于B/S架构管理软件只安装在服务器端(Server)上,网络管理人员只需要管理服务器就行了,用户界面主要事务逻辑在服务器端(Server)完全通过WW

35、W浏览实现,极少部分事务逻辑在前端(Browser)实现,所有的客户端只有浏览器,网络管理人员只需要做硬件维护。但是,应用服务器运行数据负荷较重,一旦发生服务器“崩溃”等问题,后果不堪设想。因此,许多单位都备有数据库存储服务器,以防万一。(二)SQL SERVER 数据平台SQL Server是微软公司开发的一个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以Transact SQL的数据库查询和编程语言。T-SQL HYPERLINK /phrase/200604022118155.html t _new是结构化查询语言SQL的一种,支持ANSI SQL92标准。但说起它的历史,却得从Sybase开始的。SQL Se

36、rver从20 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开发,最早起源于1987年的Sybase SQL Server。SQL Server最初是由Microsoft、Sybase 和Ashton-Tate三家公司共同开发的,1988年,Microsoft公司、Sybase公司和Aston-Tate公司把该产品移植到OS/2上。后来Aston-Tate公司退出了该产品的开发,而Microsoft公司、Sybase公司则签署了一项共同开发协议,这两家公司的共同开发结果是发布了用于Windows NT操作系统的SQL Server,1992年,将SQL Server移植到了Windows NT平台上。在SQL Ser

37、ver 4版本发行以后,Microsoft公司和Sybase公司在SQL Server的开发方面分道扬镳,取消了合同,各自开发自己的SQL Server。Microsoft公司专注于Windows NT平台上的SQL Server开发,而Sybase公司则致力于UNIX平台上的SQL Server的开发。本文中介绍的是Microsoft SQL Server 以后简称为SQL Server或MS SQL Server。SQL Server6.0版是第一个完全由Microsoft公司开发的版本。1996年,Microsoft公司推出了SQL Server 6.5版本,接着在1998年又推出了具有

38、巨大变化的7.0版,这一版本在数据存储和数据库引擎方面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又经过两年的努力开发,Microsoft公司于2000年9月布了SQL Server 2000,其中包括企业版、标准版、开发版、个人版四个版本。从SQL Server 7.0到SQL Server 2000的变化是渐进的,没有从6.5到7.0变化那么大,只是在SQL Server 7.0的基础上进行了增强。数据库技术从60年代末期至今只有不到40年的历史,但其发展速度之快是其它技术所不及的。它已由第一代的层次型、网状型数据库,第二代的关系型数据库发展到今天以面向对象为主要模型的数据库,即第三代数据库。数据库技术和网络通信

39、技术、面向对象编程技术、并行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相互融合、相互渗透,促进了数据库技术的广泛应用。数据库通常有两个主要部分:一个是保存物理数据库的文件,一个是应用程序用于访问数据的数据库管理系统 (DBMS) 软件。DBMS 负责维护数据库的结构,包括: 1数据库内数据间的关系。2数据存储正确,定义数据间关系的规则未被违反。3系统崩溃的情况下,按照已知的一致性程度恢复所有数据SQL Server是一个全面的、集成的、端到端的数据解决方案,它为企业中的用户提供了一个安全、可靠和高效的平台用于企业数据管理和商业智能应用。SQL Server为IT专家和信息共作者带来了强大的、熟悉的工具,同时减少

40、了在从移动设备到企业数据系统的多平台上创建、部署、管理及使用企业数据和分析应用程序的复杂度。通过全面的功能集、和现有系统的集成性、以及对日常任务的自动化管理能力,SQL Server为不同规模的企业提供了一个完整的数据解决方案。在当今的互联世界中,数据和管理数据的系统必须始终为用户可用且能够确保安全,组织内的用户和IT专家将从减少应用程序宕机时间、提高可伸缩性及性能、更紧密的安全控制中获益。三、系统分析(一)可行性分析可行性分析是在用户的要求和系统调研的基础上进行的,对新系统的开发从社会、技术、经济、管理等方面进行分析,并得出新系统的开发工作可行、不可行、需要修改、追加投资、暂缓开发、分步实施

41、等方案和结论,最后完成可行性分析。可行性分析是项目在建设的前期对工程项目的一种考察和鉴定,对拟议中的项目进行全面与综合的技术、经济能力的调查,判断它是否可行。(1)可行性分析阶段的主要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新系统目标可行性分析:分析新系统的目标是否符合企业的现状和发展的需要。经过分析,要求的目标可行。社会可行性分析:社会可行性分析主要是指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政策,是否能够与社会大系统实现良好的对接。开发本系统没有触犯到法律,也能很好地与社会对接。技术可行性分析:技术可行性分析是根据新系统的目标来衡量是否具备所需要的技术,包括系统开发人员数量和水平,硬件方面,软件方面及其它应用技

42、术。由于已经对开发工具有很好的学习和理解,所以完全可以开发出来本系统。经济可行性分析:经济可行性分析主要是对开发新系统所投入的资金与系统投入使用后所带来的经济效益进行比较,确认新系统是否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管理可行性分析:管理可行性分析主要是分析企业现行的管理体制和企业领导是否具有现代化的管理意识和管理水平。很多企事业单位的管理水平还没有达到现代化的管理水平,所以开发本系统正是其急需的。(二)效益分析目前很多单位都己经成立了专门的档案管理办公室,全力负责档案管理相关的所有工作,但由于档案管理不够信息化,导致整体工作效率不高。为了便于对各种档案管理新技术综合应用的实践,和解决档案信息及时

43、、方便利用的问题。电子档案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将实现档案管理业务的自动化,如在线实时归档、查阅等,为档案管理提供先进的技术手段。由于将原有的档案室集中、单点立卷改变为二级资料库以及各部门的分散收集,将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专职档案工作人员繁重的录入工作量,兼职档案员、资料员由于原本就需要在移交时向档案室提供归档文件清单,所以录入量也不会增加。多种途径的电子化保管方式将有效地确保档案的质量和安全,也可节省因纸质档案老化对其采取人工修复而产生的资金费用以及降低档案复印费用,从而极大地降低了管理成木。同时还能使单位现有的现代化设施、设备能发挥更大的作用,只需用少量的投入就可以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通过电子档

44、案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将大大提高档案资源的利用率和二次开发的程度,从档案资源本身的利用价值看,其对单位的经济效益是不可估量的。(三)需求分析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IEEE)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软件工程标准词汇表中将需求定义为:用户要解决相关问题或要到达相关目标必需的条件或者权限。系统本身以及系统的相关组成要满足合同、各种标准、相关规范以及其它规定文档所要具备的条件和权能。一种所表达的各种条件和文档权能的文档说明。总的来说,需求就是对一个产品的需要和要求的表述。对需求的分析就是对软件的使用者的要求的具体分析。它是

45、我们开发一个项目的必需工作,它对于项目以后的工作方向,以及如何实施起着关键的作用。所以说需求分析具有决策性,战略性和方向性。电脑已经深入到我们日常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文字处理、信息管理、辅助设计、图形图像处理、教育培训以及游戏娱乐等。Windows系统的推出使电脑从高雅的学术殿堂走入了寻常百姓家,各行各业的人们无须经过特别的训练就能够使用电脑完成许许多多复杂的工作。然而,虽然现在世界上已经充满了多如牛毛的各种软件,但它们依然不能满足用户的各种特殊需要,人们还不得不开发适合自己特殊需求的软件。随着企事业单位的发展,人员会越来越多,少则几十人、多则上万人。例如一个企业分很多部门,每个部门又分

46、为许多科或室等,而其下又分为各级领导和员工。用笔和纸传统的手工管理档案,这中管理方式存在着不易更新、不易存放、不安全、容易丢失、难以备份等重大缺陷,管理起来效率低下而且很可能造成管理上的混乱。而自己建立简单的电子文档对信息管理进行管理虽然克服了以上的缺点,但查询效率较低,特别是当数据量十分庞大时,劣势尤其明显。因此开发一个既可以存储信息,又可以进行更新、查询、管理等功能,同时价格又能为广大消费者接受的多功能电子人事档案管理系统就显得十分必要。四、系统概述(一)系统结构概述人事档案管理系统主要实现对人事工资信息和操作的管理,系统的用户是负责管理设备的管理人员,系统具有人事管理模块(档案管理、奖罚

47、管理、调动管理、考评管理)、工资管理(考勤津贴、工资总结)、系统管理(部门管理、数据备份)、用户管理(操作员管理、修改口令、更改操作员)等主要功能。(二)总体模块通过系统的功能需求分析,可得到系统的执行者为管理员、管理员添加人员和数据库系统,系统的用例为人事管理、工资管理、用户管理、系统管理,系统总体用例图如图4.1所示。图4.1 系统总体用例图(三)人事管理模块人事管理:对公司的基本信息进行管理,包括档案管理、奖罚管理、调动管理、考评管理,人事管理的用例图如图4.2所示。图4.2 人事管理用例图(四)工资管理模块工资管理管理:考勤津贴、工资总结,工资管理的用例图如图4.3所示。图4.3 工资

48、管理用例图(五)用户管理模块用户管理:有操作员管理、更改操作员、修改口令,用户管理的用例图如图4.4所示。图4.4 用户管理用例图(六)系统管理模块系统管理:有部门管理,可以调动部门,系统备份可以把数据库存到电脑。系统管理的用例图如图4.5所示。图4.5 系统管理用例图五、系统设计(一)软件设计的原则1.模块化模块化就是把程序划分成独立命名且可独立访问的模块,每个模块完成一个子功能,把这些模块集成起来构成一个整体,可以完成指定的功能满足用户的需求。下面五条标准可以评价一种设计方法定义有效的模块系统的能力。(1)模块可分解性如果一种设计方法提供了把问题分解为子问题的系统化机制,它就能降低整个问题

49、的复杂性,从而可以实现一种有效的模块化解决方案。(2)模块可组装性如果一种设计方法能把现有的(可重用的)设计构件组装成新系统,它就能提供一种并非一切都从头开始做的模块化解决方案。(3)模块可理解性如果可以把一个模块作为一种独立单元(无需参考其他模块)来理解,那么,这样的模块是易于构造和易于修改的。(4)模块连续性如果对系统需求的微小修改只导致对个别模块,而不是对整个系统的修改,则修改所引起的副作用将最小。(5)模块保护性如果在一个模块内出现异常情况时,它的影响局限在该模块内部,则由错误引起的副作用将采用模块化原理可以使软件结构清晰,不仅容易设计也容易阅读和理解。模块化也有助于软件开发工程的组织

50、管理,一个复杂的大型程序可以由许多程序员分工编写不同的模块,并且可以进一步分配技术熟练的程序员编写困难的模块。2.抽象人类在实践中认识到,在现实世界中一定事物、状态或过程之间总存在着某些相似的方面。把这些相似的方面集中和概括起来,暂时忽略它们之间的差异,这就是抽象。3.逐步求精逐步求精是人类解决复杂问题时采用的基本技术,是许多软件工程技术的基础。可把逐步求精定义为:“为了能集中精力解决主要问题而尽量推迟对问题细节的考虑”。求精实际上是细化过程。要从在高抽象级别定义的功能陈述(或信息描述)开始。求精要求设计者细化原始陈述,随着每个后续求精(细化)步骤的完成而提供越来越多的细节。4.信息隐藏应用模

51、块化原理时,自然会产生的一个问题是:“为了得到最好的一组模块,应该怎样分解软件”。信息隐藏原理指出:应该这样设计和确定模块,使得一个模块内包含的信息(过程和数据)对于不需要这些信息的模块来说,是不能访问的。(二)系统层次结构HIPO(Hierarchy Plus Input/Processing/Output)图是IBM公司发明的“层次图加输人/处理/输出图”的英文缩写。它既可以描述软件总的模块层次结构H图(层次图),又可以描述每个模块输入/输出数据/处理功能及模块调用的详细情况IPO图(也称IPO表)。HIPO图以模块分解的层次性以及模块内部输入、处理、输出三大基本部分为基础建立的。本系统的

52、最顶层的矩形框代表人事信息管理系统的主控模块,调用下层模块以完成全部管理功能;第二层的每个模块控制完成系统的一个主要功能,如此实现自顶向下逐步求精,系统的H图如图5.1所示。图5.1 系统的H图六、数据库设计(一)数据库概念设计1.考评管理信息表:用于保存员工考评管理基本信息2.员工档案信息表:用于保存员工档案的详细信息3.员工工资信息表:用于保存员工工资的详细信息4.奖罚管理信息表:用于保存奖罚管理信息5.调动管理信息表:用于保存员工的调动管理信息(二)数据库逻辑设计用户信息表是用来存放管理员的详细信息的数据表,里面存有不同级别的用户,可以在系统中实现不同的功能操作,内容如表6.1所示。表6

53、.1 考评管理信息表字段名类型长度主键否描述IDint4主键系统编号PIDvarchar10否员工编号Pnamevarchar10否员工姓名Pdepvarchar10否员工部门PKpcontentvarchar20否考评内容PKpResultvarchar10否考评结果PKpscoreint4否考评分数PKpPeoplevarchar10否考评人PKkDatedateime8否考评日期员工档案信息表:用于保存员工档案的详细信息,内容如表6.2所示。表6.2 员工档案信息表字段名类型长度主键否描述idint4主键系统编号employeeIDvarchar10否员工编号employeeNameva

54、rchar10否员工姓名employeeSexvarchar2否员工性别employeeDeptvarchar10否员工部门employeeBirthdaydatetime8否员工生日employeeNationvarchar10否员工民族employeeMarriagevarchar10否婚姻状况employeeDutyvarchar10否职务名称employeePhonevarchar11否联系电话employeeAccessiondatetime8否就职日期employeePaydecimal9否基本工资员工工资信息表:用于保存员工工资的详细信息,内容如表6.3所示。表6.3 员工工资信

55、息表字段名类型长度主键否描述IDint4主键系统编号YIDvarchar10否员工编号YNamevarchar10否员工姓名YSexvarchar2否员工性别Ydepvarchar10否员工部门YBasePaydecimal9否基本工资YJintiedecimal9否职务津贴Yjianglidecimal9否奖励金额YFKdecimal9否罚款金额Yquanqindecimal9否全勤奖金Yjiabandecimal9否加班工资Yyingfadecimal9否应发工资Ypaydecimal9否员工工资YMonthvarchar50否工资月份奖罚管理信息表:用于保存奖罚管理信息,内容如表6.4所

56、示。表6.4 奖罚管理信息表字段名类型长度主键否描述idint4主键系统编号UserIDvarchar10否员工编号UserNamevarchar10否员工姓名UserJFvarchar10否奖罚类型UserJFcontentvarchar10否奖罚内容UserJLMoneydecimal9否奖励金额UserFKMoneydecimal9否罚款金额UserJFDatevarchar50否奖罚日期UserCXDatevarchar50否撤销日期调动管理信息表:用于保存员工的调动管理信息,内容如表6.5所示。表6.5 调动管理信息表字段名类型长度主键否备注idint4主键系统编号UIDvarcha

57、r10否员工编号UNamevarchar10否员工姓名URemoveDatevarchar10否调动日期UOldDepvarchar10否原部门UNewDepvarchar10否现部门UOldJobvarchar10否原职务UNewJobvarchar10否现职务UOldPaydecimal9否原工资UNewPaydecimal9否现工资UPayExplainvarchar10否工资说明七、软件测试(一)测试计划的制定测试计划是从测试项目实施和管理的角度,讨论软件测试计划的实施目标和标准、计划阶段的细分、测试项目计划的要点和编制测试计划的技巧。(二)调试计划的整体目标调试计划的整体目标是为确定

58、测试的任务、所需的各种资源和投入,预见可能出现的问题和风险,以指导测试的执行,最终实现测试的目标。(1)为测试各项活动制定一个现实可行的、综合的计划,包括每项测试活动的对象、范围、方法、进度和预期结果。(2)为项目实施建立组织模型,并定义测试项目中每个角色的责任与工作内容。(3)开发有效的测试模型,能正确地验证正在开发的软件系统。(4)确定测试所需的时间和资源,以保证其可获得性和有效性。(5)确立每个测试阶段的测试完成及测试成功的标准和实现的目标。为了保证测试工作能按计划执行,必须确认测试在满足什么外部条件下才能开始。这就是要在测试计划中定义软件测试项目的输入标准,然后定义测试项目的输出标准。

59、(三)测试实施策略的制定测试策略描述当前测试项目的目标和所采用的测试方法。这个目标不是测试计划的目标,而是针对某个应用软件系统或程序、具体的测试项目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包括在规定的时间内哪些测试内容要完成、软件产品的特性或质量在哪些方面得到确认。测试策略还要描述测试不同阶段的测试对象、范围和方法以及每个阶段内要进行的测试类型。(四)测试计划的活动的细分测试计划不可能一气呵成,而是要经过计划初期、起草、讨论和审查等不同阶段,才能将测试计划订好,且不同测试阶段或不同测试任务都可能要有具体的测试计划。测试计划活动的基本流程如图7.1所示:图 7.1测试计划活动基本流程(五)测试计划的要点(1)目标和范

60、围:包括产品特性、质量目标、各个阶段的测试对象、目标范围。(2)项目估算:根据历史数据和采用恰当的评估技术,对测试工作量、所需资源做出合理估算。(3)风险计划:测试可能存在的风险分析、识别以及风险的回避监控和管理。(4)日程:项目工作分解结构,并采用时限图、甘特图等方法制定时间和资源表。(5)项目资源:人员、硬件和软件等资源的组织和分配,人力资源是重点,而且和日程安排联系紧密。(6)跟踪和控制机制:质量保证和控制、变更管理和控制。(六)测试的目标在软件生存周期的每个阶段都不可避免地会产生错误。力求在每个阶段结束之前通过严格的技术审查,尽可能早的发现并纠正错误。测试的目的就是在软件投入生产运行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