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综合改革实施效果评价(学业表现视角)_第1页
高考综合改革实施效果评价(学业表现视角)_第2页
高考综合改革实施效果评价(学业表现视角)_第3页
高考综合改革实施效果评价(学业表现视角)_第4页
高考综合改革实施效果评价(学业表现视角)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 PAGE19 页 共 NUMPAGES19 页高考综合改革实施效果评价(学业表现视角)高考综合改革实施效果评价(学业表现的视角)摘 要从高校教师的视角来看,新高考选考制度、综合评价招生、平行志愿投档录取方式等改革举措对学生的学业表现有所影响。选考科目与专业一致的情况下学生会有更好的学业表现,平行志愿、综合评价招生等措施增加了学生的专业认同,在一定程度上也能提升学生的学业表现。新高考对高水平大学生源质量影响不大,高职院校生源录取分数线有所下降,但优势专业生源质量有所提升。随着高考综合改革范围的扩大,新高考生源学业表现的问题应该引起重视。关键词高考综合改革;实施效果;学业表现截至目前,我国已经

2、有 14 个省市启动了高考综合改革,随着 2022 年北京、山东、天津、海南 4 省市新高考学生入学,2022 年广东等 8 省市新高考学生入学,新高考生源将占我国高校学生的大部分,他们的学业表现直接关系着我国进入普及化阶段之后的高等教育质量。前期研究发现,新高考在促进科学选才、促进高校招生与人才培养改革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如何应对生源知识结构多元化和生源质量差异大的挑战,是高校面临的现实困境与挑战。笔者近期对试点省份高校学生的跟踪研究发现,新高考生源的学业表现与之前有所差异,尤其是选考科目与专业的一致性与否对学生的学业表现影响较大,高职院校录取分数线有所下降,学考与高考成绩的关联、新高考增

3、加学生的专业认同等,对学生学业表现有所影响,值得引起关注。一、文献述评与研究设计(一)文献述评第一,研究者将学生发展作为评价高考改革的重要维度。研究者在各省市高考综合改革方案的基础上评价高考综合改革的价值导向,认为高考综合改革是促进学生发展、科学选才、国家发展目标的统一。如黄腾蛟、杨鸿认为,高考综合改革方案是国家选才、高校选生与学生发展的有机统一;郑雪松认为,新高考通过助推发展性评价目标和学科学习目标的实现来促进学生身心发展,达到兼顾个体成长成才和社会发展的双重教育目的。新高考以学生发展为改革的出发点和着力点,在满足学生兴趣与选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等方面成效显著。第二,研究者从学生的学业表现、

4、专业认同、综合素质、学习适应性等方面评价高考改革成效,尤其是将学业表现作为其中的重要指标。研究者对高考改革对学生学业发展的作用有不同看法,如吕慈仙基于学生群体学业表现的数据分析,认为综合评价招生录取的学生有较好的专业匹配度、学业表现;刘佳琛以清华大学学生 STEM 课程成绩为例,认为改革后学生课程成绩有所提高,综合评价招生模式对学生 STEM 学科知识基础及大学学业成绩有正向促进作用。也有研究者对高考改革的成效有所质疑,如邵光华等研究发现,高考改革试点没有完全达到预期,学生较少考虑大学专业科目要求,影响学生专业学习基础。第三,研究者关注到高考与学生学业发展之间的关系,探讨高考成绩、社会经济地位

5、等中介变量对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如鲁威等对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研究发现,学业成绩与高考总成绩不具有相关性,英语和语文两科成绩与学生学业成绩显著相关;夏道明研究发现,文科师范生学业成绩与其高考各项成绩的相关性整体呈波动状态,与高考各单科成绩的相关性又因专业不同而异;王旭涛等研究发现,新高考背景下学生的主观社会经济地位对学生选考信念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学业自我效能感、学业兴趣在主观社会经济地位和高中生选考信念的关系中起着部分中介作用。新一轮高考综合改革启动以来,已有 3 届学生进入高校,亟待对新高考生源的学业表现进行追踪研究,尤其是分析影响学生学业表现的因素,为后续省份实施高考综合改革以及高校招

6、生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借鉴。(二)研究设计本研究借助于访谈法,2022 年 12 月对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省市的 6 所高校(本科高校 4 所、高职院校 2 所)的 93 名教师进行访谈,访谈对象包括学校与二级学院招生部门、教学部门的管理者,各学院负责基础课、专业课的任课教师等。访谈类型是半结构式,被访谈者按照研究者提供的访谈提纲,结合案例高校的情况自由作答。访谈者除在个别问题上的追问之外,以记录为主,不过多予以回应。访谈记录的整理按照逐字逐句誊录的方式,尽量客观、全面地呈现访谈资料。访谈资料的分析主要借助于质性研究分析软件MAXQDA2022,对原始文本进行逐句分析,并形成三级代码系统。遵循保

7、密原则,将被访谈者姓名进行匿名化处理,按照被访谈者讲述的顺序以数字编码,大学、教师分别是“U+数字”“T+数字”的方式呈现,如 U1 大学座谈中第一位教师就是“U1T1”。为增强研究的信效度,笔者采用不同来源资料、不同访谈视角进行三角验证。一方面,同一案例高校的教师来自招生、教学等不同部门,涵盖不同的学院与专业,可以互相验证对方的观点。另一方面,运用不同来源的数据提高信效度。研究以访谈为主,以数据统计为辅,除了对 6 所高校的教师进行访谈外,还收集了案例高校学生平均学分绩点等统计数据,以不同数据来源验证访谈对象的观点。二、新高考学生学业表现评价从访谈对象的视角来看,新高考生源的学业表现与传统高

8、考相比有所变化,93 位访谈对象中有 42 位认为新高考生源质量在不同程度上有所下降,占访谈对象的 45.2%;有 21 位访谈对象认为新高考学生学业表现提升,占访谈对象的 22.6%;有 13 位访谈对象认为生源质量呈现两极分化。学业表现的提升与否受到学生选考科目与专业的一致性、专业认同、学考成绩等因素影响,不同学校类型学生的学业表现变化也有所不同。(一)学校类型与学业表现新高考实施平行志愿、取消录取批次等改革举措,使得招生竞争的焦点由高校之间的竞争转变为专业之间的竞争,实现了院校间的同台竞技;同时也倒逼高校加强优势学科和专业建设,否则冷门专业与弱势专业将造成生源危机,高职院校新高考背景下的

9、冲击感受更为明显。从案例高校情况来看,总体来讲,高水平大学生源质量变化不大,可以通过综合评价招生招收到综合素质高的学生;高职院校生源质量有所下降,但特色专业生源质量好。同时,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高水平大学还是高职院校生源质量都存在一定程度的两极分化。第一,总体来讲,新高考之后高水平大学生源质量变化不大。首先,访谈对象认为,高水平大学在省内和省外招生都比较占有优势,新高考的生源质量也没有下降。“虽然实行了新高考,总体上来讲生源质量和 2022 年、2022 年或者说和之前比,其实没有很大的差别,和其他省份比其实差别也不大。因为我们的招生省内基本上是要保证在前 1000 名的,其他省市招生至少是前

10、 300名。”(U3T9)其次,有访谈对象认为高水平大学生源质量有所提升,学生的平均绩点逐年提高:“我们对 20222022 级学生的情况做了统计,这三个年级的整体情况是往上走的。”(U3T1)最后,高水平大学在优质生源有保障的前提下,通过综合评价提高学生的报名门槛,能够招收到分数高、综合素质高的优秀生源。“我们的报考条件相对来说比较高,我们要求招综合素质好、高考成绩好的双优生。”(U1T1)第二,高职院校录取分数线下降,但优势和特色专业生源质量有所提升。一方面,高职院校存在提前招生、单考单招、3+2、统招等多种招生方式,学生来源不同,学习基础不同,给高职院校分层教学带来较大的难度。访谈对象认

11、为,U4 学院作为省内最好的高职院校之一,生源的总体质量逐年向好,但单独考试招生的生源质量有所下降,学生学习状态比较差。“高考招生的是生源呈现阶梯式的分布,单招单考,区分度很差,基础普遍都很差,整个班级都非常差。” (U4T8)“不同来源的生源质量差异比较大,3+2 中高职衔接、单考单招的生源质量会差一些。”(U4T1)另一方面,高职院校的优势专业生源质量比较好。“有些专业通过高考改革以后招生分数明显提升,比如说商务英语、电子商务明显提升,在省内的招生质量比以往要好一些。”(U2T4)“学校这几年发展比较快,生源质量总体来说是逐年提高的态势。”(U4T1)第三,无论是高水平大学还是高职院校,都

12、存在生源质量两极分化的情况。高水平大学生源质量的两极分化表现在如下方面。高分学生参加综合评价招生的校测环节,以及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课的考试时,会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我们学校综合评价招生考试要在三门成绩都是 100分的学生中拉开差距,我们发现,好的学生考 180 分,差的学生只能考 40 分,也就是说 300 分的学生深度学习能力存在很大的差异。”(U3T1)“一张卷子根本就没法考,有些人可能好一点,有些根本一点基础都没有。”(U3T3)高职院校的生源质量两极分化主要体现在同一所学校的专业之间的分差比较大。“计算机网络技术、注册会计都是二段线以上招生,差的专业二段线以下二三十分。按照原来投档

13、方式,因为学校有保底,只要我们划了这条线,线上学生所有的都进来了,专业之间分数差就没有那么大。”(U2T21)高职院校的这种生源质量分化主要受平行志愿的投档方式影响。新高考模式下生源质量的多元化给高校人才培养和教学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从不同高校类型来看,新高考生源学业表现的差异首先是由于高校本身办学水平的差序格局造成的,高水平大学不乏优质生源报考,会通过限制报考条件、加试数学或物理等基础学科的方式,选拔高考分数高、综合素质高的学生,保证生源质量。其次,高等教育普及化进程中,随着更多学生入读本科院校,高职院校录取分数线下降在所难免,但是办学特色突出的专业生源质量提高,说明高考改革倒逼高校加强内涵

14、建设。最后,高水平大学生源学业表现的两极分化,在一定程度上是新高考实施“必考+选考”的科目设置,选考科目实施等级赋分制,高分学生区分度降低,多数学生在选考科目上都可以拿到满分,但实际上因为选考科目之间的学习难度、学习投入等差异,学生的实际学业表现存在较大差异。(二)科目选考与学业表现从案例高校来看,学生学业表现主要受到选科的影响。学生趋易避难的功利化选科的情况下,高校若未对专业相关的科目进行限制,就会带来学生学业表现的下降,即便是高校以先修课程等方式进行补课也收效甚微。相反,学生学业表现有所提升的专业,多数都对学生选科进行了相应的限制。第一,趋易避难自由选科,带来学生学业表现的下降。试点省份实

15、施“3+3”科目改革,增加了学生的选择性,但是同时也存在学生趋易避难的选科倾向。教育部普通高校本科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指引(试行)出台之前,高校为了保证可选择的生源数量,较少限制选考科目。因此,理工科专业的学生很可能没有选考物理、化学或生物这些基础科目,造成了新高考生源知识结构的欠缺,从而带来学生学业表现的下降。具体表现如下:首先,学生学习困难,难以适应理工科专业学习。“有些同学在高中期间如果没有选的话,知识欠缺的程度还是有些的。因此,不少同学最后只能转专业,转到相应的文科去,在理工科这边他可能不是很适应。”(U1T3)其次,学生整体学业成绩差,不及格率增加。“我们还专门统计了这种没有选考物理

16、学生的成绩,比其他学生低了差不多 10 分,新高考之前是不存在这个问题的,没有选考物理的学生把不及格率抬高很多。”(U1T10)最后,学生学习困难,课堂互动比较少。访谈对象认为,学生上课表现还是比较认真,但是学习困难,听不懂的比较多,课堂互动也比较少。“一个是大学化学类的,没有选考物理的学生比例会高一些;另一个是计算机实验班,没有选考物理的学生是个位数。计算机班上课进度、互动情况都特别好,但大学化学类的班整个推不下去,上课学生互动与反应都没有。”(U1T10)第二,高校以微课、先修课程等方式补课,但收效甚微。案例高校为弥补学生因为选科带来的知识结构的缺憾,会以微课、先修课程等方式提前为学生补课

17、,“我们的老师都在牵头做大学化学和大学物理的预科,就是说先修课程,录取通知书寄到了以后,就要求他们在网上先选修一些化学和物理的课程,但是从现在的角度看起来,效果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好。”(U1T3)高中学生所有科目都参加学业水平考试,但是学考与选考的要求不同,学生的学习投入与学习时间也会有明显的差异,难以保证学生相应科目的学业表现。有教师认为,高校补课只是从人性的角度考虑,物理、化学等基础知识还是应在高中学习,目前这种安排是否科学有待商榷。“我们现在大学物理补高中物理的课,化学也在补,我觉得这是基础教育的问题,我们做这样的弥补是短暂的,基础教育本来就是为学生提供基础知识的。”(U5T7)访谈对

18、象担心,选考科目与专业学习不匹配,对大学学科专业建设、人才培养质量等都会带来影响。一方面,学生基础知识与大学课程脱节,影响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另一方面,缺乏物理或化学的学科基础对学生的发展,以及高层次人才的培养都带来了较大困难,甚至会对国家科技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影响。第三,高校限制选考科目的专业,学生的学业表现有所提高。有的高校提出了学科专业所需要的选考科目要求,尽管可能会带来录取分数线的降低,但学生的学业表现有所提高。U1 高校以工科见长,一半的招生专业类都要求选考物理,访谈对象认为,生源质量与学校办学和专业发展的要求相匹配,没有出现生源质量下降的情况。主要表现在:首先,整体来看,生源质量

19、与学校的办学、专业相匹配。“整体上来讲我们的选考科目要求设置是偏严、偏紧的,2022 年、2022 年、2022 年我们三个专业是必须要考物理的,因此,招进来的学生相对来说跟我们学校的办学、专业还是相匹配的。”(U1T1)其次,学生学习态度好,学生后续学习能力很强,学生学习基础比较扎实,也表现得比较自信。“我们还是非常满意的,后续学习能力方面都很强,高中很多学霸才敢去选考物理,学生很有底气,物理基础非常扎实。”(U1T16)最后,学生的学业表现呈现出年级的差异,2022 级学生的学业表现比 2022 级有所提升。访谈对象认为,部分原因是 2022 级是选考第二年,学生科目选择趋易避难,而高校又

20、没有规定限选科目,2022 年教育部出台选考指引后,2022 级学生选考科目趋于理性。总之,从案例高校来看,限制学生选科就能够保证学生学业表现,放宽科目要求学生学业表现就会有比较明显的下降,这对新高考改革后高校限制选考科目,引导学生合理选科提出了要求。(三)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与学业表现新一轮高考综合改革探索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实施综合评价招生。从案例高校来看,综合评价招生学生学业表现好,除了专业认同、综合素质高带来的影响,最主要的原因是高校限制了学生的学考成绩,从而保证了学生具有较为扎实的学业基础。访谈对象认为,综合评价招生的学生其录取分数低于统招

21、学生,但是学业成绩在逐年提高,而且表现出更好的学习潜力和学习动机,学习后劲足。“小学教育专业综合评价招生的学生各方面表现都是比较不错的,学业上看不出有多大差别,体现了综评学生学习的潜力,进入大学后没有放松专业的学习,更有学习的兴趣。”(U5T13)从 U5 大学整体情况来看,综评学生的 GPA 普遍高于统招学生,小学教育专业综评学生 GPA 呈现逐年增长的整体趋势。综评学生专业认同度高、综合素质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业成绩,但是最根本的原因是案例省份学业水平考试划分了等级,而案例高校综合评价招生限定了报考学生的学业水平考试等级,实现学业水平考试与高考的“硬挂钩”,综合评价招生学生学考各

22、科目成绩较好,知识基础比较宽厚和完整,因此表现出较强的学习后劲。恢复高考以来,我国高中会考与高考之间“是否挂钩”“软挂钩”“硬挂钩”的争议一直存在。1989年,为了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保证高中生应有的文化水平和合理的知识结构,国家教育委员会印发关于试行普通高中毕业会考制度的意见,在全国试行普通高中会考制度,同时规定,会考成绩只分合格、不合格两等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其考试机构须向高等学校提供考生会考的原始分数。之后,国家教育委员会在会考基础上减少考试科目,但是也出现了会考与高考挂钩与否的争议,会考与高考挂钩会加重学生负担,不挂钩则会形同虚设。2000 年,教育部提出将普通高中会考统筹决策权

23、下放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有的省份取消了高中会考,继续实施会考的省份则要淡化会考与高考的联系。2022 年以后,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部分省份开始实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尤其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222022 年)出台,会考正式转型为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新一轮高考综合改革,为增强高考与高中学习的关联度实施“3+3”科目改革,高考成绩由 3 门统考科目和学业水平考试的 3 科成绩构成。多数改革省份只是将学业水平考试作为“合格”“不合格”的成绩划分,也并未规定向录取高校提供原始分数作为参考,在调研中也有访谈对象担忧这些省份学业水平考试“放水”,降低高中学生的学业基础。从案例高校实践来看

24、,学业水平考试与高考挂钩确实可以保证学生学业成绩。(四)专业认同与学业表现专业认同是指学习者对所学专业的接受与认可,并愿意以积极的态度和主动的行为去学习与探究,专业认同可以分为认知、情感、持续三个维度,三者之间相互影响。新一轮高考综合改革最大的亮点是增加学生的选择性,包括实行“必考+选考”的科目改革、平行志愿投档方式、综合评价招生等,在考试科目、报考志愿、招生模式等方面增加了学生的选择性,这种选择性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专业认同,继而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业成绩。一方面,综合评价招生的学生专业认同度高,有更好的学业表现。首先,综合评价招生学生专业认知认同更好,能够更好地适应专业学习。“学生有明确的目标

25、,并且思考、付诸实践,有更好的学习动机和时间规划能力,更了解专业,主要表现在参加活动的积极性和新环境的适应,比统考生更适应大学生活。”(U1S4)其次,综合评价招生学生专业情感认同高,表现出较强的专业兴趣,使其愿意付出更多努力进行专业学习,从而也能获得更好的学业表现。“综评学生在报考志愿的过程中会更多从专业考虑,专业兴趣很高,参加专业竞赛的比例明显高于普通高考学生。”(U1T15)最后,综合评价招生学生的专业稳定性高,表现为专业思想比较稳固,学习目标比较明确。“综合评价招生的同学在学业目标、专业认同感方面会更强。这几个年级的保险专业综合评价招生的同学都没有转专业,他们专业认同感比较强的,一开始

26、可能就是奔着这个专业来的。”(U6T9)专业认同度高的前提下,学生愿意以增加学习投入的方式,弥补相应专业知识基础的差距;反之,学生则在客观上不具备专业学习的基础知识,又不具备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因此影响学生的学业表现。另一方面,平行志愿的投档方式,增加学生的专业认同,继而提高学业表现。传统高考模式下,实行顺序志愿填报方式,难免出现滑档的情况。平行志愿的投档模式,大大增加学生专业选择的空间,避免传统志愿投档方式可能带来的调剂的风险,对考生来说,解决了专业和录取困难的问题,学生的专业认同度会更高。“普高生源质量比较明显有逐年上升的态势,从招生分数上很好地体现出来,学生对专业有较好的理解程度和稳定率。

27、”(U4T4)有研究者认为,学生的专业匹配性与学业成绩之间存在着极其显著的正相关,在专业选择上拥有自主权的学生,专业选择与自己兴趣相一致,往往具有较高的专业满意度,还通过对专业承诺的积极影响间接促进专业满意度提升。从案例高校来看,也验证了这一点。三、结论与反思综上所述,我国深化高考综合改革,可以逐步完善高校分类招生选拔机制,引导高校限定学生合理选科,加强学业水平考试与高考的关联度,重视学生学业发展的增值评价和跟踪评估研究。(一)完善高校分类招生选拔 完善与普及化阶段高等教育相适应的多元录取、分类招生的人才选拔制度,选择符合高校发展定位与学科专业特点的生源进入高校学习。高水平大学可以通过“综合评

28、价招生”“强基计划”等方式选拔具有文理兼修的知识结构、综合素质高、有学习潜力的学生,培养宽基础的拔尖创新型人才,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具有学科、专业导向的应用型高校应该加强学业与专业发展所需的科目要求,选拔能够胜任专业发展的学生,发挥学科、专业特色优势,促进高校内涵式发展。对高职院校而言,应探索适合职业教育的招生模式,减少提前招生等效果不佳的招生模式,探索实施注册入学;同时,对办学实力强、专业有优势的高职院校,提升学生学历上升的空间、学校发展的空间,满足学生更高层次的教育需求。(二)引导高校限定学生选科目前解决学生功利化选科问题有三种途径:一是教育部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陆续出台选考科目指引,引导高校限制选科;二是第三批 8 省市选择了“3+1+2”科目设置,限定了物理或者历史作为首选科目;三是改革省份陆续出台选考科目保障机制,当选考人数低于设定基数时按照基数赋分。从改革省份实践效果来看,“3+1+2”科目设置限定了物理和历史科目,但是也会带来化学科目选考人数的下降;实施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