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经过三年级的科学学习,大部分同学对科学充满着兴趣,对探究实验充 满了 期盼,初步养成了先思考后实验的习惯,培养了科学记录的能力,但学生的发展水 平还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且对于科学探究能力和发展对科学研究 的理解能力有待 提高,因此,呵护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与培养学生基本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发展 对科学研究的理解能力是本学期的重点,增强学生对证据的重视、理性思考、大胆 质疑,指导学生更好的科学记录也是本学期需加强的内容,在更好的促进学生课外 探究方面做更多更大的努力。二、教材分析四年级上册教科书由“声音”、“呼吸与消化”和“运动和力”三个单元组 成。在周围的生
2、活环境里,我们总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大自然的风声、雨 声、雷声,乡间的蛙声、鸟鸣声,城市里的汽车声我们生活在一个 充满声音 的世界里。学生怎么学习声音呢?他们看不到它,也摸不到它,但他们能感受到 它并能提出很多关于声音的问题。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又 是怎样传播的?声音为 什么有的高、有的低、有的弱、有的强?声音的高与低、强与弱是怎么变化的? 我们能控制声音吗?“声音”这一单元共8课时,是为4年级学生设计的,里面的一系列活动 可以帮助他们找到上述问题以及他们可能还会问到的一些声音问题的答案。本单 元的前半部分,学生将探索一些关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音振动的频率与音 高、声音的振幅与音量的关系的基
3、本规律。第1课“听听声音”,学生将听到不同的声音,并且去思考这些声音是怎样 发出来的?并对听到的声音进行描述。回忆有关声音的知识和相关问题,并与同 学进行描述。第2课“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当学生探索了由不同物体振动发出 的声音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这一概念会得到初步 的理解。第3课“声音是怎 样传播的”,学生将认识到物体振动产生声音,这个振动同样会使它接触到的物 体(包括气体)产生振动,这样声音就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一个地方。第4课“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学生通过一个鼓膜模型可以观察到人耳是怎样接受 声音的。这种经历会加深学生对声音是怎样通过不同的物质传播的理解。第5课“声音的强与弱”和第6课
4、“声音的高与低”,集中探讨声音的两个基本属性一 一音量、音高的产生与变化。通过改变尺子振动部分的长度,使振动的频率发生 变化,而这种变化用肉眼是可以识别的。学生在仔细观察尺子振动快慢变化的同 时,可以倾听到音高的相应变化。讨论尺子振动部分的长度、观察到的振动和相 应音高的关系,学生可以建立起较高的音高是由较高的振动频率产生的这一概 念。第7课“让弦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学生将进一步通过让弦发出高低不同 的声音,探究声音的高低变化与物体振动频率的关系。第8课“制作我的小乐 器”,学生在探究了乐器发声的祕密后,自己动手制作一个简单的小乐器,进一 步理解物体的发声原理,体会科学与技术的密切联系。人体
5、就像一台复杂而神奇的机器,多个系统分工配合,共同维持生命活动。 作为自然界的一种生命体,人体与外界物质有着紧密的“不可思议”的联系。呼 吸是我们的身体从外界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的过程,是生命存在的基本特 征。食物是人类生存的基本保障。吃进肚子里的所有食物,都要通过消化和吸 收,为人类提供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以及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我们无时无刻不 在呼吸,但学生对于“为什么呼吸”“呼吸是怎样的过程”的认识还是模糊、不完善的。吃各种各样的食物是学 生生活中最普通的事情。关于食物,学生在以前的生活与学习中有着较多的体 验,他们对食物的关注常常是零散的;即使涉及消化问题,他们得到的解释也大 多是不尽全
6、面的,有的甚至是片面的。“呼吸与消化”单元共有8节课。第1课”感受我们的呼吸,学生通过感受 呼吸的过程及用简单装置模拟人体呼吸,认识参与呼吸的人体器官,发现空气中 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对生命具有重要意义。第2课“呼吸与健康生活”,引领学生 认识人的呼吸实际上是在进行气体交换。学生通过不同活动状态下呼吸次数的变 化统计与分析,理解呼吸功能与身体健康的关系。第3课“测量肺活量”,学生 在测量肺活量的活动中,收集、处理科学合理的数据,分析、反思自己的健康指 数,树立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健康的意识。第4课“一天的食物”,通 过让学生回忆一天中吃过的食物,完成一次全班性的调查活动,学生会发现原来 我们
7、一天中吃到的食物是那样的丰富,而且还可以划分出不同的类别。这也是在 向学生表明,食物的丰富体现着人类饮食的特征一一“杂食。第5课食物中的 营养,将学生由“我们吃什么”的问题引入到“食物带给了我们什么营养”上 来。从一天中吃下的食物是丰富的这个生活经验,进一步发展为当我们获取丰富 食物的同时,也就获得了丰富营养的认识。将丰富的食物与丰富的营养之间的关 系,呈现在学生面前。第6课“营养要均衡”,通过组织学生观察平衡膳食宝塔 的活动,引出了营养要均衡的概念。学生在这个活动中,用自己一天的食物与营 养均衡标准做比对的时候,就会发现一些问题。他们会反思自己的饮食习惯,并 尝试做出改进。第7课“食物在口腔
8、里的变化”,将在食物消化过程中最容易观 察的部位一一口腔作为研究重点,使学生认识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与牙、舌头、 唾液的关系,初步 认识食物消化需要身体内多器官协同工作。第8课“食物在身 体里的旅行”,主要在学生对消化的原有理解基础上,通过比对消化器官图,猜 想食物在体内的“旅行”过程和进行模拟实验,认识主要消化器官的功能,再一 次感受食物的消化需要多个器官共同参与完成。我们处在一个运动的世界中,所有物体都在不停地运动着,只是我们在地球 上看到,物体有的是静止的,有的是运动的;同样,我们处在一个力的世界里, 力无处不在。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是因为受到力的作用,力是运动状态改变的原 因。学生对力和运
9、动都有一定的了解,同时,也对一些有关“力”和“运动”的 现象产生一些困惑,比如,为什么树上的苹果往下落?汽车为什么会运动?为什 么在地上滚动的球会停下来?在本单元 学习中,我们将会对这些问题进行有趣的 探究。“运动与力”单元共有8课。第1课“让小车运动起来”,从问题“各种类 型的车都是怎样动起来的”开始,引导学生去调查了解从古到今不同类型的车 辆,发现它们的动力来源。然后,设计了 “用垫圈的重力作动力”去研究运动 与力的关系,先是探究用多大的力能使小车运劫起来,再是尝试用不同大小的力 使小车的运劫快慢发生变化,从而逐步建构“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的快慢,也可 以让物体运动启动或停止”这一概念。第2
10、课“用气球驱劫小车”,先从感受气球 喷气时所产生的力和气球上升的力开始,体会力产生的方向和气球运动的方向, 再测试组装的气球小车能行驶得多远,用更多的办法使小车行驶更远,体会改变 喷气装置会影响小车的运动速度。这样一方面可以认识“反冲力”,另一方面加 深对“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快慢”的理解。第3课“用橡皮筋驱动小车,先是引 导学生安装一个橡皮筋驱动的小车,在安装中体会橡皮筋与车轴连接起来的是“轮驱动”,再研究橡皮筋缠绕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的关系,以进一步强化运动 和力的有关科学概念。拓展部分引导学生在体会“橡皮筋受力变形”的事实中, 进一步认识“弹力”。第4课“弹簧测力计”,先是让学生通过观察、认
11、读和实 际感受来认识弹簧测力计的构造、计量单位、刻度标示以及如何读数,然后用弹 簧测力计感受不同大小的力和测量不同轻重的物体,从而使学生认识力是有 大小的,也是有方向的。在测量前通过预估的方式培养学生对力大小的感知。 第5课“运动和摩擦力”,通过古代人搬运巨石的真实情景,引导学生认识到物 体在运动中受到了摩擦力,并思考如何能减小摩擦力。学生通过研究3种不同的 情况下,即物体直接在木板上、增加“滚木”以及增加“轮子”时的摩擦力,去 体会物体从静止到运动需要克服多大的摩擦力,认识到可以用在物体下方垫滚 木或轮子的方式,去减少物体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第6课“运动的小车”,通过 列举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引
12、发学生思考“物体是否具有能量”。能量是抽象的,学 生通过观察和感受不同敲击速度下的音叉振动情况,体会“小槌运动得越快,传 递给音叉的能量越大”;通过观察不同速度的小车撞击木块后的距离,体会“小 车的速度越大,具有的能量越大”。拓展部分进一步让学生认识到能量会以不同 形式存在。第7课和第8课“设计制作 小车”围绕设计制作小车展开,这既是对 之前所学知识和技能的小结和应用,又是进一步发展对工程设计的认识、理解和 应用。学生通过完整的设计制作过程认识到,设计要先于制作,要从实际的用途 或需要解决的问题出发,讨论、改进并选取最优的方案;制作完成后,还要对作 品进行评估、反思和改进,这就是不断优化完善以
13、满足人们需要的过程。三、教学目标第一单元声音的学习目标来自课程标准3 4年级的下列相关学习内容。6.1.1举例说明声音在不同物质中可以向各个方向传播。6. 1. 2举例说明声音因物体振动而产生。1.3. 1知道声音有高低和强弱之分;制作能产生不同高低、强弱声音的简 易装置,知道振动的变化会使声音的高低、强弱发生改变。3. 2知道噪音的危害和防治;知道保护听力的方法。18. 3. 2在制作过程中及完成后进行相应的测试和调整。通过第一单元学习,学生不仅能找到他们关于声音问题的答案,而且会对他 们的不断发现感到骄傲。随着学生用不同的装置做实验并发现他们听到的声音和 他们能观察到的现象之间的关系,他们
14、的理解会得到持续加强。让学生用语言来 描述他们的发现,同时配上简单的图表,进行归纳和分析,可以进一步加强学生 科学解释的能力。第二单元呼吸与消化的学习目标来自课程标准中3 4年级的下列相 关学习 内容。10. 2. 3列举保护这些器官的方法。3. 2知道空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对生命具有重要意义。10. 2. 1简要描述人体用于呼吸的器官。10. 2. 2简要描述人体用于摄取养分的器官。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将引领学生通过对呼吸活动的体验与探索,对食物的统 计、分类、实验及食物消化过程的观察与实验,认识到空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 对生命具有重要意义,并能简要描述人体用于呼吸与摄取养分的器官,知道呼吸
15、与消化是人体重要的维持生命的物质和能量交换活动。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建立 人体“系统”的概念,知道每一项生命活动都需要不同部分的器官协作完成,为 了促进它们更协调地工作,我们要爱护它们,能列举保护这些器官的方法,初步 形成健康生活的意识与习惯。第三单元的学习目标来自课程标准中34年级的下列相关学习内容。5. 1知道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摩擦力、弹力、浮力等都是直接施加在物体上的 力。5. 2举例说明给物体施加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的快慢,也可以使物体运动 起动或停止。6. 6. 1.1识别日常生活中的能量。6. 6,1.2知道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2举例说出制造技术、运输技术、建筑技术、能源技术、生化技术
16、、通 信技术的产品。2举例说出改变方法和程序可以提高工作效率。1& 1举例说出,一项工程运用到的科学技术和原理,如汽车刹车系统的设计 中运用到的科学与技术。1&2. 1知道工程设计的基本步骤包括明确问题、确定方案、设计 制作、改进 完善等。18. 2. 2针对一个具体的任务,按照设计的基本步骤来设计一个产品或完成指 定的任务。18. 3. 1对自己或他人设计的想法、草图、模型等提出改进建议并 说明理由, 在制作过程中及完成后进行相应的测试和调整。18. 3. 2在制作过程中及完成后进行相应的测试和调整。本单元选择了学生熟悉的车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以“物体的运动及其受到 的力”为主要线索,循序渐
17、进地安排了一些活动。如探究小车在力的作用下怎样运 动起来、不同的力对小车的运动产生怎样的影响、运动的物体所具有的能量与其运 动情况有什么样的关系等。教学中还选择了如测量力的大小、制作小车等一些相关 的活动。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与探究活动,学生将认识物体的运动与其作用力之间的 关系,认识到改变物体静止或运动状态必须有力的作用,力的大小、方向不同对物 体运动的影响不同,物体的运动情况不同产生的能量也不同,能量还会以各种形式 存在。四、教学措施1、了解学生对所学科学主题的初始想法,特别是一些概念理解过程中出现 的想法。只有充分了解学生在概念的形成过程中的思维变化,才能做出正确的教 学判断,并避免客观事实
18、与学生的想象混淆。2、指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和描述。教科书中涉及了大量的观察、比较 活动,这些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发现观察对象在属性、结构、功能、关系 等方面的 特点,是学生建构科学概念的重要认识基础。3、引导学生在观察和实验的过程中做好记录。教科书中给出了各单元 相应 的记录表,并提示学生用文字、数据、简笔画、气泡图、网状图和柱形 图等进行 记录。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客观的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并随时提示他们将自己的记 录与小组同学的记录进行比较、修正,教师每周都要对学生的 记录进行督促和检 查。4、引导学生用准确、恰当的词汇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和事实。活动中需要学生 进行描述的内容很多,有些甚至是实验
19、过程的描述,这种描述能够帮助学生提高 科学思维能力,教学中应耐心引导。5、指导学生对观察和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加工,形成正确的解释。尤其要重 视学生在观察实验过程中,从证据、表格、图形获得的一些科学信息,并引导他们 合理地使用这些信息做出科学解释。五、教学课时进度安排周次起止时间教学内容课时备注1上学期考核分析本学期整册思维导图11.1听听声音11.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121.3声音是怎样传播的11.4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11.5声音的强与弱131.6声音的高于低11,7让弦发出图低不同的声音11.8制作我的小乐器14单元复习22. 1感受我们的呼吸152.2呼吸与健康生活12. 3测量肺活量12
20、. 4 一天的食物162.5食物中的营养12.6营养要均衡12.7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172.8食物在身体的旅行1单元复习283. 1让小车运动起来13. 2用气球驱动小车13.3用橡皮筋驱动下车193. 4弹簧测力13.5运动与摩擦力13. 6运动的小车1103.7设计制作小车(一)13. 8设计制作小车(二)1单元复习211总复习6教科版小学科学四上1.1听听声音教案课题听听声音单元一单元学科科学年级四年级学习目标科学概念目标:我们周围充满着不同的声音,有动物的叫声、大自然的声音、人类生产生活的声音等。科学探究目标:.运用科学词汇“高、低、强、弱、悦耳、刺耳”描述和记录听到的声音。.回忆声音
21、的知识和相关问题,记录并和同学交流。科学态度目标:.在观察和描述声音的过程中,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和态度。.愿意倾听,积极分享。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懂得声音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使我们的世界变得丰富多彩。重占运用科学词汇“高、低、强、弱、悦耳、刺耳”描述和记录听到的声音。难点.运用科学词汇高、低、强、弱、悦耳、刺耳”描述和记录听到的声音。.回忆声音的知识和相关问题,记录并和同学交流。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1 .新课聚焦老师播放声音,预设:鸟叫声、汽车喇叭声、狗叫声、咳嗽声、雷声、下 雨声、溪水声、马蹄声、敲口声、闹铃声、大鼓声、笛于o老师:其实除了这12种声音外,还有很多
22、声音。我们就 是生活在允满声音的世界里,今天我们就先来细细地听听 这12种声音。出示课题:听听声音。(板书课题)学生听声音、辨声音。选生活中的12种声 音,有些是动物发出 的、有些是自然界的 声音、有些是人发出 来的,学生听声音并 辨尸音,为后而描述 声音做好了铺垫。2.科学探索(一)给声音分类师出示12种声音:鸟叫声、汽车喇叭声、狗叫声、咳嗽 声、需声、下雨声、溪水声、马蹄声、敲口声、闹铃声、 大鼓声、笛子声。我们先给这12种声音来分分类,哪些是 动物的声音、哪些是生(预设):鸟叫声、狗叫声、马蹄声是动物的丹音,雷尸、下雨声、溪水声是通过给声音分类,学生们能够很好的理解哪些是动物的声音、哪些
23、是自然界的自然界的声音、哪些是人类生产生活发出的声自然界的声音,汽 声音、哪些是人类音?车喇叭声、咳嗽生产生活发出的声声、敲门声、闹铃音。声、大鼓声、笛子声是人类生产生活(二)再次听声音,描述声音师:我们再来仔细听听12种声音,用科学词汇“高、发出的声音。通过这一活动,同低、强、弱、悦耳、刺耳”描述并记录听 到的声音。师引导学生记录(小鸟声和汽车喇叭声为例):学们可以知道用什 么词汇才描述听到 的声音。我听到的禺音听到的声音声音杲怎么发出来的?对声音主要特点的描述0 :鸟叫声鸟的腋咙很动听.一,会鬲.一会汽车司机按汽车喇叭很响(强),比较刺耳Q)娜U声狗的喊咙比较响(强)咳蹴声人的喉咙炳人的吆
24、帕比较绡女人比较乙雷声云层之间产生响(强),低.比较利学生听声音,并记录。(说明:声音是怎么发出来的”这里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对于声音的强弱(响、羟)学生听不出来,教师可以把音量放大和缩小,让学生辨别:听12种声音时,建议教师把每一种声音的音星都调到一样。)(三)对声音问题的思考师:我们对12种声音有了一泄的了解,老师相信,再次听到它们,可以马上说出它们是什么声音。我们周围还有很多声音,一起回忆声音的知识和相关问题,然后记录下来,并与同学交流。这个活动的目的是引发学生对声音的师:同学们知道得很多,想要知道的也很多,我们就一步各种思考,声音的来一步地去探索声音的奥秘。对声音问题的思考记录表我已经知
25、道的声音知识我还想知道的声音知识学生拿出活动手 源是什 么?不同的册,记录并交流: 声音有哪些不同的热点?这些思考会 带领学生对声音进 行更深一步的探究。(说明:这一环节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3.科学拓展师播放小星星的乐曲:同学们,我们来听一段简单的乐曲,识别乐曲中的音符,辨一辨它们的高低顺序:生听乐曲,识音符,辨高低,交流能熟练运用所学的知 识对问题进行解答。 拓宽自己的认知,激 发学习科学的兴.趣,乐曲的音符 音符的身低顺序(由高到低)1 do5 soun二3 mi2作业布置完成同步练习题课后作业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我们周用充满着各种不同的 声音,我们虽然看不到它,但可以感受
26、 到它,声音可以用 高低、强弱、悦耳和刺耳等词语来进行描述:能够运用语 言描述听到的声音,并能给声音进行简单的分类。思考小结内容,巩固学习知识。板书1.1听听声音听听声音”高、低f强、弱悦耳、刺耳X)板书设计一L.w日A不同教科版小学科学四上1 - 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案课题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单元单元学科科学年级四年级学习目标科学概念: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过程与方法:能观察、比较、描述物体发生和不发生时的不同现象:能从多个物体发生的观察事实中对原因进行假设性解释:可以借助其他物体来观察不容易观察到的现象。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探究的过程中,枳极大胆地阐述自己的发现:乐于与他人合作,养成细致
27、观察的习惯和态 度。重占认识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实验中分析得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1 .新课聚焦老师播放视频生活中的声音提问:刚才的影片中有哪些声音?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声音?(1) 家里人说话的声音(2)电视机发出的声音(3) 电话铃声(4)门窗打开的声音(5)窗外汽车发动机的声音(6)树上鸟儿的声音(7)邻居大声交谈的声音.(8)说话声、笑声、喊叫声、咳嗽声(9)歌声、肚子咕叫声、(10 )拍手声、跺脚声提问:这些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出不课题: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板书课题)学生看视频,说声甘。积极回答知道的声甘带领学生回顾
28、周围的 声音,让学生沉浸在 搜寻各种声音的乐趣 中。通过提问,引出 今天的课题。2.科学探索探索一:橡皮筋发声实验实验材通过科学实验:研究橡皮筋是怎样发出声音的。这个活动的目的是从正反两个方而来验证之前对料:橡皮筋、小木棍实验方法:(1 )拉伸橡皮筋(2)按压橡皮筋(3 ) 揉搓橡皮筋(4)弹拨橡皮筋观察橡皮筋能否发出声音实验现象:方式能否发出声音拉伸橡皮筋否否按压橡皮筋揉搓橡皮筋否能弹拨橡皮筋实验分析:轻轻拉伸、按压、揉搓或拉动橡皮筋时,橡皮筋 没有明显 的振动,没有发出声音:当橡皮筋两端固左下来,轻轻弹拨时,橡皮筋发 生了明显 的振动,并发出了声音,由此我们可推 断,橡皮筋发出声 音与它是
29、否振动有关。实验结论:拨动橡皮筋,它会震动并发出声音。当我们用手或其他工具将橡皮筋的振动停下来,它的声音 也听不到了。科学词汇:当物体进行往复运动,即它的状态改变的过程,我们把这 样的运动称为振动。总结:橡皮筋发出的声音是通过振动产生的。探索二:观察其他发声物体播放视频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实验材料:钢尺、鼓槌、小锤、鼓、音叉实验方法:拨动、拍打、敲击都能够使钢尺发出声音:慢慢弯曲钢尺,钢尺不能发出声音。用手拍打或用鼓槌敲击鼓面,能使鼓发出声音;慢慢按压鼓而,鼓不能发出声音。用小锤敲击音叉,能使音叉发出声音;轻轻触摸音叉,音叉不能发出声音。实验现象:拨动钢尺、敲击鼓而、敲击音叉都能发出声音;弯曲钢
30、尺、按压鼓面、轻轻触摸音叉都不能发出声音。当用手轻轻 触摸这些还在发声的物体时,会感觉它们在振动,随着振动 的停止,便不会听 到声音。实验记录:物体发出声音方法的 猜测。先研究物体怎样 能够发出声音, 再研究如果不这样物 体能不能发出声音, 正好客观地从正反 两个方而验证之前的 猜测,即声音是由物 体的振动产生的。发声物体我看到的现象(示图)我的想法1弹拨橡皮肋橡皮筋在振动拨动钢尺钢尺上下振动生与物体敲击鼓面鼓面产皱动的振动有关敲叉音叉剧稣动实验分析:拨动钢尺、敲击鼓而、敲击音叉时,它们发出声 音时,都 受到了力,并且产生了运动这一现象,猜测声音的产生可能 和物体受到的力和自身的运动有关。弯曲
31、钢尺、按压鼓而、轻轻触摸音叉,这三种情 况,物体 受到了力,也产生了运动,但却没有发 出声音,猜想声音的 产生可能和物体受力以及运 动的方式(振动)有关。实验结论:物体发声时会有振动:物体停止振动后,不会发出声音。总结:声音的产生和物体受力以及运动的方式(振动)有关。3.科学研讨探索一:你认为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有哪些证据可以支持你 的想法?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没有振动就没有声音。如我们弹 吉他时,吉他弦发生振动,并发出声音。而当我们轻轻按压 吉他弦时,并没有发出声音,因为此时吉他弦并没有振动;我 们轻轻拨动橡皮筋,会听到声音,这是因为橡皮筋产生了振 动。而我们轻轻拉伸橡皮筋,不会听到声音,
32、这 是因为橡皮 筋只是形状发生变化,并没有产生振动。探索二:猜测一下,吹竖笛的时候是什么在振动呢?竖笛是通过中空部分的空气柱(笛管内的空气)振动来发出 声音,竖笛能发出高低不同的音调是由于空气柱的振动,音 调与振幅是由空气柱的粗细、长短决定的。根据所学内容解释声音产生的实例。猜测答案能熟练运用所学的知 识对问题进行解答。 拓宽自己的认知,激 发学习科学的兴趣,4.拓展提高我们的发声器官我们的喉咙里有一个能够发出声音、控制声音的器官-声 带。声带就像一根橡皮带。当我们发声时,声带变紧,并快速振 动,产生声音。声带越紧,发出的声音 越高。发声时,我们 把手轻轻地放在喉结声带处,就能感觉到声带的振动
33、。中国成年男性的声带一般在18-24 m,平均长度为20 mm 左右,成年女性的声带一般在14-18 m,平均长度为15 mm 左右,因此男性的声音通常比女性的声音低。拓宽新知识作业布置完成同步练习题课后作业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能够观察、比较、描述物体发声和不思考小结内容,巩固学习知识。发声时的不同状态;能从多个物体发声的观察事 实中对原 因进行假设性的解释。板书1.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振动:当物体受力后,进行往复运动。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板书设计教科版小学科学四上1.3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教案课题声音是怎样传播的单元单元学科科学年级四年级学习目标科学概念
34、目标:声音是通过物体以波的形式,从一个地方传到另一个地方的。科学探究目标:1 .借助实验和想象对声音传播的方式进行描述。2设计声首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实验对声首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情况进行比较。科学态度目标:意识到从实验中获取事实是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科学技术是人类发展的巨大的推动力。重占声音是通过物体以波的形式,从一个地方传到另一个地方的。难点设计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实验对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情况进行比较。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1 .新课聚焦敲击鼓而时,鼓而振动,我们就听到了鼓声。而且,只要鼓声足够大,我们在教室的任何一个位置都会听到。声音是怎样
35、从一个地方到达另一个地方的?学生A:人和鼓之间除了空气,没有其他物质, 我猜测,声音是 通过空气传播到本活动通过听到鼓声 的现象,引导学生关 注鼓而和人耳之间存 在一种物质-空提问:这些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出示课题: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板书课题)人耳的学生B:只要鼓声足够大,我们在教室的任何一个位置都能听到,说明声音的传播不是单方向,可能是向四而八方发散传播气,进而推测声 音的传播需要借 助物质(空气); 通过“在教师的 任何一个位置, 都能听到鼓声, 让学生意识到, 声音是向四而八 方发散传播的。2.科学探索探索一:验证声音的传播与空气是否有关实验材料:玻璃罩、抽气筒、闹钟实验步骤:(1)将正
36、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观察能否听 到闹钟的声音。(2)用抽气筒将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仔细倾 听,观察我们听到的声音是否发生变化。(3)将玻璃罩内抽至接近真空状态,观察闹钟声音 的变化。播放实验视频声音的传播与空气是否有关?实验分析:开始能清楚地听见闹钟的声音,随着玻璃罩内空 气越来越少,声音也变得越来越弱。玻璃罩内接 近真空状态时,就无法听见闹钟的声音了。实验结论:抽掉玻璃罩内的空气后,我们不能听到闹钟的声 音。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空气):声音不能在空中传播。探索一:比较耳朵贴在桌面和不贴在桌面听到声音的个同实验方法:准备实验材料按实验步骤完成实验内容。观看视频通过声首在空气 中的传播和
37、在真 空中不能传播的 对比实验,认识 声音的传播也需 要物质,没有物 质,既不能产生 声音,又不能传 播声音。这个对比实验现 象前后的强烈反 差,不需要教师 做出解释,学生 也很容易推测出 声音的传播需要 物质(空气),有 利于学生自主学 习,掌握科学的 探究方学。通过对比耳朵贴(1) 一需同学将耳朵贴在桌而的一端,听一听同桌在说而 另一端抓挠桌而的声音。按实验步骤完成在桌而听到的声音与不贴在桌而(2)坐直,将耳朵离开桌而,同桌继续用手轻实验内容。听到的声音轻抓挠桌而,比较这两种情况听到的声音有什么中与空气中传播不同?速度的不同。播放实验视频声音能否在固体中传播?实验现象:耳朵贴在桌而听到的声
38、音要比不贴在桌而听到的声音清 晰。实验分析:我们把耳朵贴在桌而时,听到的声音主要是通过桌而传递 过来的,说明声言可以在固体中传播。当耳朵离开桌面时, 声音通过空气传播到耳朵。因为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要比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快,所以耳朵贴在桌而听着清晰。实验结论:声音可以通过桌面(固体)传播,桌而(固体)传 播能力要比空气强。观看视频探索二:水是怎样传播声音的通过观察振动的实验材料:音叉、小锤、水槽、水准备实验材料音叉会引起水而实验步骤:的波动,初步了(1)在水槽里装一半的水,等待水面平静。用小锤按实验步骤完成解声音的传播方轻轻敲击音叉,慢慢将敲击后的音叉接触水面,实验内容。式。通过听水中观察水
39、面的变化。振动的音叉的声(2)将敲击后的音叉放入水中一部分,让另一划音,了解声音是同学将耳朵贴在水槽边,观察是否能听到音叉振否可以在水中传动的声音。播放实验视频声音能否在水中传播?实验现象:(1)用敲击过的音叉接触水而时,会看到水面洗起水波,这 个水波是从音叉开始的,并且逐渐向四周扩散。观看视频播。(2)将耳朵贴在水糟边时会听到音叉振动的声音从水中传 来。实验分析:(1)音叉接触水而荡起水波,说明物体在振动发声的同 时会引起周国物体的振动,并且会从中心(声源)处以波的形 式逐渐向四周传播。从这个现象可以想象声音在空气和固体 中的传播形式。(2)声音可以在水中传播,因此当耳朵贴在水槽边时可 以听
40、到水中音叉振动的声音。实验结论:物体振动发出声音,同时可以引起周用物体的振动,从而 使声音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声音可以在水中传播。3.科学研讨研讨一:声音是怎样从一个地方到达另一个地方的?声音 在传播的过程中借助了什么物质?教师点拨:声音的传播方式: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当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振动,声音就这样通过各种物质,从一个 地方传播到另外一个地方。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如鼓声在传播过程中 借助的是空气:音叉的声音在传播过程中借助的是水和水 槽。研讨一:为什么宇航员在太空工作时需要借助电子通信设备才能进行沟通?宇航员在太空工作时,需要借助电子通信设备才能进行沟 通,否则
41、即使他们面对而讲话,也听不见彼此的声音。这是 因为太空中不但没有空气,而且也没有传播声音的物质,所 以他们必须依靠能在真空中传播的无线电波来进行沟通。通过对本节课的实 验,总结声音传播 过程中需要借助的 物质。学习交流思考讨 论。能熟练运用所学的知 识对问题进行解答。 拓宽自己的认知,激 发学习科学的兴 趣。4.拓展提高做一个土电话播放视频做一个土电话观看视频土电话实验本身也是一个游戏,播放视频声音是怎样传播的现象:直接听或者在电话线(棉线或尼龙绳)松弛状态下听,都听 不清对方说话的内容,将电话线(棉线或尼龙绳)拉直后听, 可以清楚地听到对方说话的内容。分析:声音能以波的形式传播,当声波遇到物
42、体时,会使物体产生 振动。说话时,声带的振动引起空气的 振动,空气的振动又 引起纸杯的振动,纸杯又将振 动传递给棉线或尼龙绳,棉线 或尼龙绳再将振动传到对面的纸杯,声音就是这样通过*种物 质,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一个地方。结论:声音能以波的形式,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列一个地方,动手做一个上电话,完成声音的传播。将知识蕴含在游戏 中,通过寓教于乐的 形式进行教授,会让 学生更容易接受,记 忆也更深刻。土 电话 实验不仅说明固体可 以传声,还说明固体 传播声音的效果比空 气好得多。作业布置完成问步练习题课后作业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声音是可以在液 体、固体和 空气中传播的,是通过物体以波的形
43、式,从一个地方传到另 一个地方的:能够借助实验和详细,对声音传播的方式进行 描述。思考小结内容,巩固学习知识。板书1. 3声音是怎样传播的声音是通过物体以波的形式传播的。声自可以在固体、气 体和液体中传播。板书设计教科版小学科学四上1 -4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教案课题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单元-单元学科科学年级四年级学习目标科学概念目标:人耳中的鼓膜能感应声波并振动,进而传到内耳,引起听觉。科学探究目标:通过模型探究,了解耳郭和鼓膜的作用。.在探究的过程中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科学态度目标:养成细心观察、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了解科学与人类的健康密切相关。重占人
44、耳中的鼓膜能感应声波并振动,进而传到内耳,引起听觉。难点通过模型探究,了解耳郭和鼓膜的作用。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1 .新课聚焦播放视频感觉世界播放歌曲少年,提问:这首好听的歌曲,我们是用什么器官听到声音的呢?提问:耳朵有哪些勾结?都有什么功能?耳朵是怎样使我们听到声音的呢?出示课题: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板书课题)观看视频耳朵我们都是通过耳朵才 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 音。那么耳朵有哪些结 构,各个结构有什么功 能,这就开启了对耳朵 结构和功能的探索。2.科学探索探索一:观察耳朵的结构图播放视频一分钟了解耳朵: 1II II1外耳 中耳内耳观看视频认识耳朵结构通过这一部分学习
45、,了解耳朵的结构及其功能。耳朵的结构:外耳、中耳、内耳。1.外耳:包括耳郭(又划耳廓)、外耳道等。耳郭负责收集 空气里的声波。人的外耳就像一个隧道,声音通过这条隧道 到达鼓膜。2中耳:包括鼓膜和听小件等。鼓膜是一个半透明的薄 膜,呈注漏斗状,凹面向外,外耳与中耳以它为界。鼓膜很 薄且有弹性,即使是轻微的声音,它也会产生振动。3 .内耳:结构复杂,包括耳蜗和刖庭等。耳蜗可 以把声波 的信号转化为神经信号:前庭可以使人体保持平衡,是平衡 器官。物体的振动带动了周1词空气的振动,空气的振动又引起 鼓膜的振动,而听小竹就会将振动传达到内耳,并刺激听觉 神经,产生信号。大脑接受听觉神经传过来的信号,我们
46、就 感受到了声音。需要注意的是,听觉神经属于神经系统,不 属于内耳。探索二:探究耳郭的作用播放视频一分钟了解耳郭:实验步骤:(1)把一张A4纸卷成圆锥状,用双面胶带黏住,做成一 个“喇叭”。(2)在一楚的距离,用耳朵朝向一个细微的声音,仔细 感受声音的大小。(3)把“喇叭”小的一端紧靠耳朵,大的一端朝向个细微 的声音,仔细感受声音的大小。(4)重复以上步骤多次实验仔细感受声音的变化。实验 记录:学习耳朵结构及其功能。观看视频完成实验内谷通过实验证明耳郭有什么作用裸耳用纸刚叭第一次声音微小声音变更清楚了第二次声音微小声音变更清楚了第三次e声音微小声音变至清楚了做好实验记录实验现象:用裸耳能听到微
47、小的声音:用自制纸喇叭听声音 的时候, 听的更清楚了。实验分析:用纸喇叭听声音时,收集声波的范带I更大,因此听得就 更清楚。由此推断,我们的耳郭主要起到收集声波的作 用,它能增强我们的听力。实验结论:耳郭有收集声波的作用。探索三:模拟鼓膜振动实验播放视频一分钟了解鼓膜;观看视频利用鼓膜模型研究鼓膜的作用实验材料:气球皮、塑料杯、橡皮筋、音叉、小锤、碱面实验步骤:(1)把气球皮放在杯口上而绷紧,用橡皮筋固定准备实验材料, 并按照实验步骤完成实验内容(气球皮模拟鼓膜)。(2)在“鼓膜”上面放少量的碱而。(3)用音叉等能发声物体,在“鼓膜”的上方制造强弱不同和远近不同的声音。仔细观察“鼓膜”是怎样振
48、动的,上而的碱而是如何变化的。(4)重复以上的步骤多次实验,仔细观察“鼓膜”的振观看视频 动。播放实验视频模拟鼓膜的振动实验记录在科学观察和实 验活动中,常常会利用一些方法来 放大我们不易观察 到的现象,即媒介 的思想。如在本实验中,利用细沙或碎纸屑或碱而等的跳动来放大气球皮的振动就是典型的 例子。气球皮的振 动幅度很小,难以 直接观察到,但是在气做好实验记录球皮上放一些细沙或碎纸屑或碱而,通过它的跳动就可以间接地观察到气球皮的振 动。因此,在科学观察 和实验活动中,我们 要开动脑筋,用类 似的 方法解决实验活动中 遇到的困难。相同祭件不同条件喂膜”的振斓况猜测实际声KE逝“如“如能的声寻II
49、, 的远近不变“鼓豺上方制造的-gg明翌振动不明显q匕仝牡制暹的声音距离滋樽较近扳动咧显甑动明显A tl的处S5实验现象:用小锤敲击音叉,耙音叉靠近塑料杯口的气球皮时,会看 到气球皮上的碱而跳起来。音叉距离气球皮的远近和敲击音 叉力量的大小都会影响到碱而跳动的高度。实验分析:通过实验,可以观察到物体发声产生的振动传播到“鼓膜”时,会使“鼓膜”产生振动,当声音的大小和远近不同 时,“鼓膜”的振动幅度也不同,从而推测出人耳鼓膜的振 动状态。实验结论:通过模拟实验,我们可以证明鼓膜会在声波的作用下产生 振动,声音的远近和强弱等条件不同,引起鼓膜的振动也不 同。3.科学研讨研讨一:对人耳结构和功能的认
50、识1 我们对人耳的结构和功能有哪些新的认识?教师点拨:(1)耳郭能收集声音。(2)鼓膜是分隔外耳和中耳的一层膜,鼓膜能将声音转 化为振动。听小骨能把鼓膜的振动传给内耳,传导过程还像放大器 一样,把声音信号放大十倍,所以即使很轻微的声音人们也 能听到。(4)耳蜗可以把声波的信号转化为神经信号。2你认为鼓膜的作用是什么?通过本节课的讲解 以及实验,总结人 耳的结构和功能, 能够复述人耳是如 何让我们听到声音 的。人耳的结构分为外 耳、中耳和内耳。这里 主要掌握外耳的耳郭 起到收集声波的作 用,中耳的鼓膜 可以 产生振动,通过听小 丹向内耳传递声波信 号,内耳中的耳蜗可 以将声波信号转化为 神经信当
51、外界有声波(空气振动),鼓膜也振动,鼓膜借助连接它 的听小朴,将振动传递给内耳,内耳将其转化为神经信号经 过听觉神经传递给大脑,产生听觉。研讨二:耳郭的作用1 耳郭与纸喇叭在聚集声音方面有什么相似之处?教师点拨:耳郭与纸喇叭在结构上都是由大到小的,纸喇叭外部越大, 聚集到的声音越清晰。2你能解释医生用的听诊器是怎样工作的吗?听诊器头的薄膜结构能够随着声音产生振动,听诊器的听筒 和耳郭的作用一样能聚集声音,医生用的听诊器是“拉长变 大的耳郭”。号再传递给听觉神经,进而让大脑感知。抓住这几处关键 点,让学生进一步认 识到人耳的结构及 英对应的功能,从而知道人耳是怎样 使我们听到声音的。4.拓展提高
52、科学零记录失聪的概念:听觉通常会随着年龄的增大而越来越不灵敏,助听器能帮助 很多听觉不良的人提高听力,但是有些人由于听觉器官的某 一部分受到了损伤,即使使用助听器也很难再听到声音,人 们把这种状况叫作失聪。突然遇到巨大响声时应该怎么办?如果突然遇到很响的声音(如放鞭炮),可以采用堵上耳朵 或张大嘴巴这两种做法来保护鼓莫。堵 住耳朵是为了阻止声 波由外耳道进入耳朵;张大嘴巴可以使人体的咽鼓管张开,平 衡鼓膜两侧声波引起的空气振动,这两种做法都可以保护鼓 膜。拓宽知识而,能够利 用今天学习的知识, 养成细心观察,留心 周围事物的习惯,了解科学与人类的健 康密切相关。作业布置完成同步练习题课后作业课
53、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耳朵的结构,通过模型探究,了解了耳郭和鼓膜的作用,知道人思考小结内容,巩固学习知识。耳中的鼓膜能感应声波并振动,进而传到内耳,引起听觉。板书1.4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1)耳朵的结构和功能(2)耳朵如何听到声音板书设计教科版小学科学四上1.5声音的强与弱教案课题声音的强与弱单兀一单兀学科科学年级四年级学习目标科学概念目标: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大,声音越强,音量越大;物体振动的幅度 越小,声音越弱,音量越小。科学探究目标:通过使物体发出强弱不同的声音,观察物体振动幅度的不同,把物体的振动状态和发出的不同声音联系起来,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归纳
54、总结能力。科学态度目标:形成善于观察并把事物的特点和性质相联系的习惯。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科学技术与我们身边的各种现象密切相关。重占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大,声音越强,音量越大;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小,声音越弱,音 量越小。难点通过使物体发出强弱不同的声音,观察物体振动幅度的不同,把物体的振动状态和发出的不同声音联系起来,提 高实验操作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1 .新课聚焦播放视频非洲鼓-逆战非洲鼓表演时鼓手在鼓面上柏打就能发出不同的疗奏和音符,敲击非洲数,我们发现,羟轻敲鼓,发出的声音小;用力敲鼓发出的声音大,观看视频通过观看视频
55、 好,同 学们会发现用力的大 小不同,非洲鼓发出2.科学探索因为用力的大小不同,鼓而产生的振动情况不同,声音的轻重就不同,音乐课上,我们将轻重不同的声音称为声音的强弱不同。那么声音的强弱是怎样形成的?猜测答案出示课题:声音的强与弱。(板书课题)探索一:研究钢尺的振动幅度与音量之间的关系。实验材料:一把钢尺实验步骤:准备实验材料(1)将钢尺伸出桌而大约1。厘来,用一只手压住钢尺的一端。(2)用另一只手轻轻拨动钢尺的另一端,仔细听钢尺发出按照实验步骤完的声音并观察钢尺的振动幅度。成实验内容(3)用另一只手用力拨动钢尺的另一端,仔细听钢尺发出的声音并观察钢尺的振动幅度。(4)重复3次,并将实验结果记
56、录在表格中。的声音强弱就不同。 分析后提出问题,能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 趣。研究钢尺的振动幅度与音疑之间的关系。:小 大 小 大 *小实验记录:实验次数实毁方法声音的强弱振动幅度做好实验记录轻轻拔动钢尺用力拔动钢尺泾轻融动钢尺-弱Z用力破动钢尺A轻轻拔动的尺用力拔动钢尺实验分析:轻轻拨动钢尺,发出的声音弱,振动幅度小;用力拨动钢尺,发出的声 音强,振动幅度大。实验结论:钢尺的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钢尺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探索二:研究橡皮筋的振动幅度与音量之间的关系研究橡皮筋的振动幅度与音量之实验材料:四个钉子、一块木板、一根橡皮筋准备实验材料间的关系实验步骤:(1)在一块木板上钉4个钉子
57、,将橡皮筋均匀地用在钉子之间。(2)轻轻拨动橡皮筋的一侧,仔细倾听,描述橡皮筋发出 按照实验步骤完的声音并观察橡皮筋的振动幅度。成实验内容。(3)用力拨动橡皮筋的同一侧,仔细倾听,描述橡皮筋发出的声音并观察橡皮筋的振动幅度。(4)重复3次,并将实验结果记录在表格中。实验记录:实验次数实验方法声音的强弱振动幅度轻羟拨动橡皮同1用力拨动悔皮轻轻拔动榆皮:T 动 十实验现象:轻轻敲击鼓而,发出的声音弱,振动幅度小:用力敲击鼓而,发出的声音强,振动幅度大。实验分析:鼓面发出的声音较弱时,碎纸眉只能轻微地跳动,说明鼓面的振动幅度小;鼓而发出的声音较强时,碎纸屑会被弹起很高,说明鼓面的振动幅度大。实验结论
58、:鼓而的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鼓而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3.科学研讨研讨一:分析你的记录,你能发现物体振动幅度的大小与声音强弱的关系吗?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大,声音越强,音量越大: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小,声音越弱,音量越小。我们可以打开一个音频的应用播放音乐,声音越强,显示声波的振动幅 度就越大,反之则越小。研讨一:我们还能举出哪些事例证明声音的强弱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有关?1 我们轻轻暹路时,脚步振动的幅度小,发出的声音小:重重走路时,脚步振动的幅度大,发出的声音大。2我们大声说话时,声带振动的幅度大:小声说话时, 声带振动的幅度小。3.在铁架台上用细线吊个乒乓球,乒乓
59、球挨着旁边的音叉,当我们敲击音叉时,会发现乒乓球也通过学习,对于这个 问题,学生们能够用 语言简要的描述振 幅和声音强弱的关 系。思考生活中的实例。通过研讨环节,能够 回忆思考今天的实验 内容,能够用语言简 要的描述振幅和声 音强弱的关系。能够运用所学知识, 对生活中的现象进行 思考,运用到生活学 习中去。跟着摆。当我们用力敲击音叉,音叉发出的声音变强,乒 乓球的摆动幅度也变大。乒乓球的摆动幅度相当于振动幅 度,说明振动幅度越大,声音的强度就越大。4.拓展提高科学零记录立一日. 日里音量又称响度、音强,是描述声音强弱的量。音量的大小与发声物体的振动幅度有关。同一个物体,振动幅度越大,音虽:越大
60、:振动幅 度越小,音量越小。声音的强弱等级可以用分贝(dB)来表示。拓宽知识而,能够利 用今天学习的知识, 养成细心观察,留心 周围事物的习惯,了 解科学与人类的健康 密切相关。作业布置完成同步练习题课后作业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大,声音越强,音量越大;物体振 动的幅度越小,声音越弱,音 量越小。思考小结内容,巩固学习知识。板书1.5声音的强与弱振幅越大,声音越强,音量越大:振幅越小,声音越弱,音量越小。板书设计教科版小学科学四上1.6声音的高与低教案学习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表示。物体振动得越快,发出的声音越高;物体振动得越慢,发出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教师招聘之《幼儿教师招聘》试题带答案详解(基础题)
- 2025年学历类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二)-网络经济与企业管理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卷)
- 2025年学历类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学前儿童游戏指导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卷)
- 2025年省农垦集团有限公司人员招聘笔试备考完整答案详解
- 2025年学历类自考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行政管理学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卷)
- 融资行纪合同(标准版)
- 土建厂房合同(标准版)
- 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试题预测试卷附参考答案详解(综合卷)
- 2025年教师招聘之《幼儿教师招聘》能力检测试卷含答案详解【满分必刷】
- 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能力检测及参考答案详解【a卷】
- T/CNCA 055-2023煤矿矿井水生态补水水质标准植物灌溉
- 2025年宁泌泰胶囊项目安全调研评估报告
- 计件工作劳务协议书
- 读书作文教学课件
- 市政道路绿化养护合同
- 工程利润分红协议书范本
- 高空外墙维修合同协议
- 护林防火员知识培训课件
- 人教版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教学计划(含进度表)
- 2025年国防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共100题)
- 2025年数据质量考试试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