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何精度控制与应用试验指导书_第1页
几何精度控制与应用试验指导书_第2页
几何精度控制与应用试验指导书_第3页
几何精度控制与应用试验指导书_第4页
几何精度控制与应用试验指导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几何精度控制与应用实验指导书机械制造及自动化2008 年 9 月 1 日实验一 轴孔测量一、实验目的了解轴、孔零件的尺寸和形位误差的测量方法。了解光学比较仪和内径百分表的工作原理、调整和测量方法。巩固轴、孔零件有关尺寸及形位公差的概念,学会由测得数据判断零件合格性的方法。二、实验内容用立式光学比较仪测量轴。用内径百分表测量孔。三、用立式光学比较仪测量轴立式光学比较仪立式光学比较仪用于长度测量, 其测量方法属于接触测量, 一般用相对测量法测量轴的 尺寸。是一种精度较高、结构简单的常用的光学仪器,除主要用于轴类零件的精密测量外, 还可用来检定 3、4 级量块。仪器的基本度量指标如下:分度值0.00

2、1mm示值范围 0.1mm测量范围:最大直径150mm最大长度180mm示值误差:在 0.06mm 分度范围内 0.2 m大于 0.06mm 分度范围内 0.3 m仪器外形如图 1 所示。测量原理 立式光学比较仪是利用光学自准原理和机械正切杠杆原理进行测量的,如图 2所示。 从物镜焦平面上的焦点 c 发出的光,经物镜后变成一束平行光到达平面反射镜P,若平面反射镜与主光轴垂直,则光线按原路反射回来,即发光点c与像点 c 重合。图中, 若测杆因被测工件尺寸的变化而产生微小的位移 S,使平面镜 P 转动 角,则反射光束与入射光束间的夹 角为 2 ,反射光束汇聚于像点 c, 则cc f tan2 式中

3、: f 为物镜的焦距, 为偏转角。 微小位移S btan2 其中, b 为测杆到支点 O 的水平距离。 光杠杆的放大比f tan2 2fKbtan b若 f=200mm 、b=5mm ,K=80 ,目镜放大倍数为 12倍,则仪器的总放大倍数为 1280=960 倍。图 3 为立式光学比较仪光路图, 由光源 1 发出的光线, 经反射镜 2 到物镜焦平面刻度尺3、棱镜 5以及物镜 6射在反射镜 7上,当测杆 8有微小位移时,反射镜 7绕支点 9转动 角,从目镜 10 中可看到反射回来的刻度尺的影像4,根据影像零刻线相对于固定指标线的位移量,即可判断被测尺寸的实际偏差。1光源; 2反射镜; 3微调螺

4、钉; 4细调凸轮螺钉; 5光管锁紧螺钉; 6测头; 7工作台; 8底座; 9立柱; 10投影筒; 11横臂; 12横臂锁紧螺钉; 1 3 横臂升降螺母; 14测头提升杠杆图 2 测量原理图 1 光学比较仪测量步骤(1)根据被测工件形状选择测头,使测头与工件成点接触或线接触。测头形式有球形、刃 形、平面形。其中球形测头用得最多。(2)选用量块。若没有相应尺寸的量块,则需要组合量块。为了减小组合的累积误差,要 尽量减少量块的数量,一般不超过45 块。选用时,应从所需尺寸的最后一位数字开始,逐一选取, 每块至少能减少一位小数。组合使用时,需要先清理量块表面,然后沿着一个块规表面平推,使两者能紧密研合

5、。(3)调整仪器。第一步,擦净仪器工作台,将量块置于工作台上,松开螺钉 12,转动升降 螺母 13,调整横臂 11 上下移动,使测头与量块中心接触(不允许量块在测头下移动,以免 划伤量块工作表面) ,从投影筒观察,让刻度尺影像的零刻线出现在固定指标线的附近,锁 紧螺钉 12。第二步,松开螺钉 5,转动凸轮 4,使指针距离零位更近,然后锁紧螺钉5,转动微调螺钉 3,使刻度尺影像的零刻线对准零位。轻轻按动提升杆14,使测头起落数次, 当稳定后,抬起测头,取下量块。(4)进行测量,擦净工件表面并置于仪器工作台上,对指定部位进行测量(如图4),依次图 3 光学比较仪光路图 图 4 测量部位示意图测量

6、A、B、 A、 B位置的素线上的 I 、II 、III 点处的直径。注意每次都要在刻度尺达到最 高位置时读取数据。当所有读数均在工件要求的上下偏差范围之内,工件的尺寸精度合格。四、用内径百分表测量孔内径百分表 内径百分表用于长度测量,其测量方法也属于接触测量,一般用相对测量法测量孔 径、槽宽的尺寸。它由指示表和装有杠杆系统的测量装置所组成,内径百分表的外形和 内部结构图如图 5。被测孔径大小不同,可选用不同长度的可换测头(固定量柱)。每一仪器都附有一套可换测头以备选用。仪器的测量范围取决于固定量柱的范围。 测量范围一般为 610,10 18,1835,35 50,50 100,100 160,

7、160 250、250 450 等,单位为 mm。其分度值为 0.01mm,测量原理测量孔径时, 孔壁使测量杆 2 向左移动, 使摆块 3 摆动, 从而使百分表测杆 6向上 移动,于是百分表指针发生偏转,可读出孔径实际偏差。 定位护桥 7 在弹簧的作用下, 对称 地压靠在被测孔壁上,使得测头 l 和 2 的轴线位于被测孔的直径上。图 6 测量位置示意图图 5 内径百分表外形和工作原理测量步骤根据被测工件的基本尺寸,选用相应尺寸的可换测头。按照被测工件的基本尺寸,选取或组合量块,将量块放入夹具,对内径百分表校对零(1)(2) 位。测量时,应按照指示位置(如图 6 所示)测量,即分别在 I 、II

8、 、III 截面内测量两个(3) 相互垂直的直径值。 测量时,应保证内径百分表的可换测头与测量杆的连线与孔的轴线垂直, 并且在每个测量部位轻轻晃动仪器, 使得指针顺时针偏转到最低点时读数。 当所有读数均在 工件要求的上下偏差范围之内,工件的尺寸精度合格。五、数据处理及合格性判定轴的测量(1)局部实际尺寸: 全部测量位置的实际尺寸都应在规定的最大、最小极限尺寸范围之内,即实际偏差应全部在上、下偏差范围内,有一处超差,即为该轴的尺寸精度不合格。另外, 判定时也要考虑测量误差。(2)形位误差:素线直线度误差和素线平行度误差应小于相应的公差。例: 前面介绍的实验步骤测量一轴 30H8,直线度公差为 1

9、5m,平行度公差为 40 m。 测得数据如下表所列,判定尺寸精度、直线度和平行度是否合格。测量方向实际偏差 mIIIIIIAA-30-31-32AA-31-33-32BB-30-31-35B B-29-32-291) 首先查得 30H8 的上、下偏差分别为 0、-33m,由于 BB的 III 位置、 B B 的 I 和 III 位置的实际偏差均超差,故该轴的尺寸精度不合格。2) 计算直线度误差和平行度误差用做图法,以横坐标代表测量位置 I 、II 、III ,坐标轴与基准直线平行,基准直 线由仪器工作台模拟。以纵坐标代表实际偏差(此坐标轴原点取在偏差为-30 m处)。建立起坐标系后,用描点法将

10、测得的 12个偏差描出,如图 7 所示。素线直线度误差是按最小包容区域在测量方向上的宽度 确定,取各个方向上的最大 值, f=3 m。小于公差值 15 m,合格。素线平行度误差,按定向最小包容区域测量方向上的宽度1 确定,取各个方向上的最大值, f1=5 m。小于公差值 40 m,合格。2孔( 1) 局部实际尺寸:全部测量位置的实际尺寸都应在规定的最大、最小极限尺寸范 围之内,即实际偏差应全部在上、下偏差范围内,有一处超差,即为该孔的尺 寸精度不合格。另外,判定时也要考虑测量误差。( 2) 形状误差:用内径百分表测量孔,为两点法,其圆度误差根据其定义,为在同 一截面位置的两个方向上测得的实际偏

11、差之差的一半。取各测量部位的最大误 差为圆度误差,圆度误差小于给定公差,即合格。实验二实验目的表面粗糙度的测量熟悉表面粗糙度的主要评定参数。掌握表面粗糙度的常用测量方法。二、实验内容用双管显微镜测量表面粗糙度。用干涉显微镜测量表面粗糙度。三、用双管显微镜测量轮廓最大高度 Rz双管显微镜 双管显微镜是根据“光切法原理”制成的光学仪器,通常适合于测量表面粗糙度值 在 0.8 100 m的范围内零件。其测量范围取决于选用的物镜放大倍数。仪器的主要性 能如表 1 所列。仪器外形如图 8 所示。表1物镜放大倍数总放大倍数视场直径 /mm系数 E/( m/格)测量范围 / m605100.30.16 0.

12、8 1.6302600.60.29 1.6 6.3141201.30.63 6.3 207602.51.2820 802 测量原理用双管显微镜时测量原理如图 9 所示,由光源 1 发出的光线经狭缝 2(绿色挡板)及物 镜 3 形成一扁平的光束,此光束以 45 角 的方向投射到被测表面而形成一条绿色的光带, 光带边缘的形状即为被测工件在 45截面的轮廓。 光带经反射后, 通过观察显微镜的物镜 4 成像于目镜 5 的分划板 6 上。目镜中看到的影像是与被测表面成45方向截面上的轮廓曲线,并经观测目镜放大了 M 倍,故表面的实际粗糙度最大高度h 与影像 h的关系为h cos45hM由图 9( c)可

13、见,测微器中的十字线与测微器读数方向成45,当用十字线中的任一直线与影像峰、谷相切来测量波高时,波高h =h”cos45 ,式中, h”为测微器两次读数的差值,代入式上式中,被测表面的粗糙度最大高度为hcod 45 cos451 hh M2M1令 E ,为与物镜放大倍数有关的系数,则 h Eh 。物镜放大倍数 M 与系数 E 2M按被测表面粗糙度数值依据表 2 进行选择。另外,双管显微镜还可测量轮廓的间距参数。图8 光切法显微镜图 9 光切法显微镜工作原理测量步骤(1)按图纸要求或用比较法估计被测表面的粗糙度值,按照表1 选择合适放大倍数的物镜安装在仪器上。将工件安置在工作台上的 V 型槽中,

14、松开螺钉 18,转动工作台,使得 工件加工痕迹与光带方向平行,拧紧螺钉18。通过变压器接通电源。( 2)调整仪器,松开螺钉 7,转动螺母 4,使镜头架 12 缓慢下降到靠近工件表面,但 不能接触,使得目镜 10 中出现一条绿色光带,锁紧螺钉7。再通过反复调节微调手轮 6 及光带位置调节钮,使得光带清晰。松开螺钉9,转动目镜 10,使目镜中十字水平线与光带大致平行,然后锁紧螺钉 9。( 3)根据粗糙度允许值查表确定取样长度l,在取样长度范围之内,转动目镜百分尺11,使十字线水平线分别与每个波峰、波谷相切,读数的最大差值为测量值。测量值与系数 E 的乘积即为表面粗糙度轮廓最大高度Rz。四、用干涉显

15、微镜测量轮廓最大高度 Rz干涉显微镜图 10 为干涉显微镜的外观图,它的外壳是方箱。箱内安装光学系统,箱后下部伸出光 源部件 1,箱后上部伸出参考平镜及其调节的部件, 箱前上部仲出目镜 10,其上装目镜千分 尺,箱前下部窗口装衬照相机 6,箱的两边有各种调整用的手轮;箱的上部是圆工件台4,它可水平移动、 转动和上下移动。对小上件, 将被测表面向下放在圆工作台上测量:对大工 件,可将仪器倒立故在工件的被测表面上进行测量。测量原理用干涉显微镜测量时, 仪器的光学原理如图 11,由光源 1 发出的光线, 经聚光滤色组 2 聚光和滤色,再经反射镜 3 转向,通过光栏 4、5 和物镜 6,投射于分光镜

16、7 的半透明半反 射膜后,分成两路光束,一路光束透过分光镜 7 和补偿镜 10、物镜 11 射向物镜工件被测表 面 P2,经 P2 反射后原路返回,再射在分光镜上,射向观察目镜16。另一路光束由分光镜 7反射,经滤色片 8、物镜 9 射向标准反射镜 P1,再由 P1 反射也经原路返回,透过分光镜, 射向观察目镜 16。由于同一光源分为两路的相干光束之间有光程差,相遇后便产生干涉, 在目镜 16 中可观察到产生于分划板 15上的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 如果被测表面是理想表面, 则干涉条纹为一组等距离的平行条纹线; 若被测表面存在微观不平, 则形成弯曲条纹, 其弯 曲程度随微观不平度的高度发生变化,

17、如图 12 所示。用测量装置分别测出弯曲度 a 和相邻 两条干涉条纹的距离 b,根据光波干涉原理,粗糙度最大高度Rz 的计算公式为2b式中: 为光波波长( m)。Rz该仪器附有照相装置,可将成像于平面玻璃P3 上的干涉条纹拍下,进行测量计算。a图 10 干涉显微镜图 11 干涉显微镜光学原理图 12 干涉条纹3测量步骤(1)将被测零件放在仪器工作台 4 上,被测表面向下对着物镜头,接通电源。(2)将手柄 13 转至箭头朝上的位置,以切断通向参考镜9的光线。然后将手柄 13( 3)转动调焦旋钮 11,使目镜内观察到被测表面的清晰加工痕迹影像, 转至箭头水平指向的方向,再微调调焦旋钮11,视场内即

18、出现干涉条纹。23mm 左右。( 4)绕自身轴线旋转手柄 12,调节干涉条纹宽度,使之在目镜视场内为 再将手柄 12 绕光轴旋转,调节干涉条纹方向,使之垂直于加工痕迹。(5)旋转目镜测微器,使十字线的水平线与干涉条纹轮廓中线平行。干涉条纹的间隔 宽度 b 应取三个不同位置的平均值。Rz,则轮廓最大高度(6)在同一干涉条纹上测量最高点与最低点的值,读数之差为RzRzb2其中 的值,应根据选用光色不同,以及干涉显微镜的说明书确定。( 7)在评定长度内,依次测量五个取样长度内的Rz,并求出平均值作为测得值,若不超出允许值,则可判断该表面的粗糙度合格。实验三 齿轮测量一、实验目的了解仪器工作原理和使用

19、方法。熟悉齿轮精度指标。二、实验内容1. 用基节仪测量基圆齿距偏差。用偏摆检查仪测量径向跳动。用齿厚卡尺测量齿轮分度圆上齿厚偏差。用公法线千分尺测量齿轮公法线长度偏差。三、用基节仪测量基圆齿距偏差1. 基节仪 手动式基节仪的外形结构如图 13( a)所示,该仪器上有两个测头一个为固定量爪3,另一个为活动量爪 5,两个测头与齿轮两相邻齿廓相切。活动量爪5 的另端经过杠杆系统与固定在仪器上端的指示表 6 相连。所以量爪 5 的位移在指示表上即可读出。固 定量爪 3 可用螺杆 1 调整。仪器上的支脚 4 起支承作用它与固定量爪 3 在同一个部件 上,可使两个测头在测量时位置稳定,旋转螺杆 8 能使定

20、位头移动。基节仪测量范围为 模数 m=1 16mm。指示表分度值 i1 m,示值范围为 0.05mm。测量原理 基圆齿距偏差是指实际基节与公称基节之差。 此基节不在基圆柱上测量, 而是在摹圆柱 的切平面上测量。 实际基节是指基圆柱切平面与两相邻同侧齿面相交线之间的法向距离。 公 称基节在数值上等于基圆柱上的弧齿距Pb。测量基圆齿距偏差的原理如图 13( b)所示。 测量方法为相对测量法。用等于公称基节的组合量块来校准,测头3 和 5 的工作面均向齿轮,与相邻的齿面接触时两测头之间的距离表示实际基节, 。实测与校准两次在指示表上读数之 差即为基节偏差。测量步骤( 1)计算基节的理论值 Pbmco

21、s ,根据计算值选取量块或组合量块,然后将组合好的量块放在调零器上,如图 14 所示。(2)调整仪器零位,先转动表壳将表的指针调至指针偏转范围的中心,再将仪器置于调零 器的校对块上,松开仪器(图 13 所示)背面的锁紧螺钉,拧动螺杆1,使固定量爪 3 的测量面与校对块 10(图 14 所示)的 A 面贴合,活动量爪 5 与校对块 12 的 B 面贴合,调节螺 杆 1 使指示表指针处于零位附近。 最后转动表盘的微调螺钉或表壳使指针精确指向零。 此时 量爪 3 与 5 之间的距离为基圆齿距的理论值。(3)将仪器定位爪 4 和固定量爪 3 跨放在被测齿廓上, 借以保持测量时量爪的位置稳定性。 活动量

22、爪与相邻齿的同侧齿面接触, 左右摆动仪器, 指针顺时针转到最低点时读数, 即为实 际基圆齿距偏差值。(4)沿圆周均布的 n 个齿的左右齿廓分别测量左、右基节偏差。取所有读数中绝对值最大 的数作为被测齿轮的基圆齿距偏差f pb。图 13 基节仪测量基节图 14 基节仪调零器四、用偏摆检查仪测量径向跳动1. 偏摆检查仪图 15 为偏摆检查仪的外形图。被测齿轮与心轴一起装在两顶针之间,两顶针架装在滑台 4 上。转动手轮 1,可使滑板作纵向移动。扳动提升手柄13,可使指示表放下进入齿槽或抬起退出齿槽。 该仪器可测模数为 0.35mm 的齿轮。 为了测量各种不同模数 的齿轮、仪器备有不同直径的球形测量头

23、。图 15 齿轮跳动检查仪2. 测量原理 径向跳动误差是指在齿轮一转范国内, 测头在齿槽内或轮齿上, 于齿高中部双面接 触,测头相对于齿轮轴线的最大变动量。如图 16 所示。为了使侧头球面在被测齿轮的 分度圆附近与齿面接触,球形测头的直径dp、应按下式选取 dp=1.68m 。式中, m 为齿轮模数 (mm) 。图 16 测量原理测量步骤(1)选择合适的测头,使之能够在齿高中部与齿面双面接触,也可用辅助测量的小圆 柱代替。(2)调整好仪器,将被测齿轮安装在检验心轴上,顶在两顶尖间,使其既能灵活转动 又无轴向窜动。(3)任选一齿槽调零,同时使千分表的小指针指在量程中段。(4)顺时针拨动被测齿轮,

24、依次将测头(球形、圆柱形、砧形)置于每个齿槽内,在 示值稳定后读数,逐齿测量一圈,记下千分表读数,最大数与最小数之差即为Fr 。10 五、用齿厚卡尺测量齿轮分度圆上齿厚偏差1. 齿厚卡尺图 17 所示为测量齿厚偏差的齿厚游标卡尺。它由两套互相垂直的游标尺组成。垂直游标卡尺用来控制测量部位 (分度圆至齿顶圆 )的弦齿高;水平游标卡尺用来测量分度圆弦齿 厚。齿厚游标卡尺的读数原理和读数方法与普通游标卡尺相同,分度值i 0.02mm,测量范围为模数 ml 18mm。图 17 齿轮游标卡尺2测量原理 齿厚偏差是指在分度圆柱面上, 法向齿厚的实际值与公称值之差。 用齿厚游标卡尺测量 齿厚偏差。测量时,是以齿顶圆为基准,一定要注意,垂直游标卡尺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