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可修改 欢送下载 精品 Word 可修改 欢送下载 精品 Word 可修改 欢送下载 精品 Word生产(shngchn)建设工程(gngchng)水土保持(shutboch)监测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二一四年九月目 录 TOC o 1-3 h z u HYPERLINK l _Toc398307816 1 总那么(n me) PAGEREF _Toc398307816 h 3 HYPERLINK l _Toc398307817 2 根本(gnbn)规定(gudng) PAGEREF _Toc398307817 h 3 HYPERLINK l _Toc398307818 3 各监测(jin c)
2、阶段任务(rn wu) PAGEREF _Toc398307818 h 3 HYPERLINK l _Toc398307819 4 监测工程部组建 PAGEREF _Toc398307819 h 4 HYPERLINK l _Toc398307820 4.1 一般规定 PAGEREF _Toc398307820 h 4 HYPERLINK l _Toc398307821 4.2 监测工程部组成 PAGEREF _Toc398307821 h 4 HYPERLINK l _Toc398307822 4.3 主要工作制度 PAGEREF _Toc398307822 h 5 HYPERLINK l
3、_Toc398307823 5 监测实施方案制定 PAGEREF _Toc398307823 h 6 HYPERLINK l _Toc398307824 5.1 一般规定 PAGEREF _Toc398307824 h 6 HYPERLINK l _Toc398307825 5.2 编制要求 PAGEREF _Toc398307825 h 6 HYPERLINK l _Toc398307826 5.3 报送程序 PAGEREF _Toc398307826 h 6 HYPERLINK l _Toc398307827 6 监测人员进场 PAGEREF _Toc398307827 h 6 HYPER
4、LINK l _Toc398307828 6.1 人员进场 PAGEREF _Toc398307828 h 6 HYPERLINK l _Toc398307829 6.2 技术交底 PAGEREF _Toc398307829 h 7 HYPERLINK l _Toc398307830 7 扰动土地情况监测 PAGEREF _Toc398307830 h 8 HYPERLINK l _Toc398307831 7.1 一般规定 PAGEREF _Toc398307831 h 8 HYPERLINK l _Toc398307832 7.2 监测要求 PAGEREF _Toc398307832 h
5、8 HYPERLINK l _Toc398307833 7.3 监测程序 PAGEREF _Toc398307833 h 9 HYPERLINK l _Toc398307834 8 取、弃土渣情况监测 PAGEREF _Toc398307834 h 10 HYPERLINK l _Toc398307835 8.1一般规定 PAGEREF _Toc398307835 h 10 HYPERLINK l _Toc398307836 8.2监测要求 PAGEREF _Toc398307836 h 10 HYPERLINK l _Toc398307837 8.3 监测程序 PAGEREF _Toc398
6、307837 h 11 HYPERLINK l _Toc398307838 9 水土流失情况监测 PAGEREF _Toc398307838 h 11 HYPERLINK l _Toc398307839 9.1 一般规定 PAGEREF _Toc398307839 h 11 HYPERLINK l _Toc398307840 9.2 监测要求 PAGEREF _Toc398307840 h 12 HYPERLINK l _Toc398307841 9.3 监测程序 PAGEREF _Toc398307841 h 13 HYPERLINK l _Toc398307842 10 水土保持措施监测
7、PAGEREF _Toc398307842 h 14 HYPERLINK l _Toc398307843 10.1 一般规定 PAGEREF _Toc398307843 h 14 HYPERLINK l _Toc398307844 10.2 监测要求 PAGEREF _Toc398307844 h 15 HYPERLINK l _Toc398307845 10.3 监测程序 PAGEREF _Toc398307845 h 15 HYPERLINK l _Toc398307846 11 总结报告编制 PAGEREF _Toc398307846 h 16 HYPERLINK l _Toc39830
8、7847 11.1 一般规定 PAGEREF _Toc398307847 h 16 HYPERLINK l _Toc398307848 11.2 总结报告编写提纲 PAGEREF _Toc398307848 h 16 HYPERLINK l _Toc398307849 附录A 生产建设工程水土保持监测实施方案提纲 PAGEREF _Toc398307849 h 17 HYPERLINK l _Toc398307850 一、建设工程及工程区概况 PAGEREF _Toc398307850 h 17 HYPERLINK l _Toc398307851 二、水土保持监测布局 PAGEREF _Toc
9、398307851 h 17 HYPERLINK l _Toc398307852 三、监测内容和方法 PAGEREF _Toc398307852 h 17 HYPERLINK l _Toc398307853 四、预期成果及形式 PAGEREF _Toc398307853 h 17 HYPERLINK l _Toc398307854 五、监测工作组织与质量保证体系 PAGEREF _Toc398307854 h 18 HYPERLINK l _Toc398307855 附录B 生产建设工程水土保持监测记录表格 PAGEREF _Toc398307855 h 19 HYPERLINK l _Toc
10、398307856 附录(fl)C -1 生产(shngchn)建设工程(gngchng)水土保持监测季度(jd)报告表 PAGEREF _Toc398307856 h 23 HYPERLINK l _Toc398307857 附录(fl)C -2季度报表填表说明 PAGEREF _Toc398307857 h 25 HYPERLINK l _Toc398307858 附录D 生产建设工程水土保持监测年度报告 PAGEREF _Toc398307858 h 27 HYPERLINK l _Toc398307859 附录E 生产建设工程水土保持监测总结报告 PAGEREF _Toc3983078
11、59 h 291 总那么(n me)1.0.1 为标准(biozhn)生产(shngchn)建设工程(gngchng)水土保持监测工作(gngzu),保证监测工作质量,提高生产建设工程水土保持监测水平,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编写本规程。1.0.2 本规程适用于生产建设工程水土保持监测工作。1.0.3 本规程规定了生产建设工程水土保持监测的工作流程、组织方式、要求及程序、成果汇总及编报。 1.0.4 本规程引用标准主要如下: 1 GB 50433?开发建设工程水土保持技术标准?2 GB 50434?开发建设工程水土流失防治标准?3 SL 277?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4 SL 592?水土
12、保持遥感监测技术标准?5 SL 419?水土保持试验标准?6 SL 190?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引用标准未注日期,版本适用于本标准。1.0.5 生产建设工程监测除应符合本规程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 根本规定2.0.1 开展生产建设工程水土保持监测的目的是协助生产建设单位落实水土保持方案,及时、准确掌握生产建设工程水土流失状况和防治效果,优化水土流失防治措施,有效保护和及时恢复工程区生态环境。2.0.2 开展生产建设工程水土保持监测主要依据水行政主管部门的批复文件和水土保持方案等技术文件。2.0.3 生产建设工程水土保持监测范围包括水土保持方案确定的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
13、新增的扰动区域和直接影响区。2.0.4 生产建设工程水土保持监测分区一般以水土保持方案确定的水土流失防治分区为根底,结合工程的功能单元空间布局监测分区可划分为主体工程区、取土石场区、弃土石、渣场区、施工生产生活区、施工道路区和其他附属工程区。不同生产建设工程根据其建设特点可增加或减少监测分区。2.0.5 生产建设工程水土保持监测方法选择应遵循以下原那么:1 点型工程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不小于100hm2的应采用遥感监测、实地量测、地面观测和资料收集等方法。2 点型工程(gngchng)水土流失防治责任(zrn)范围小于100hm2的应采用实地(shd)量测、地面观测和资料收集(shuj)等方法
14、。3 线型工程(gngchng)平均扰动宽度不小于10m的应采用遥感监测、抽样调查、实地量测、地面观测和资料收集等方法。4 线型工程平均扰动宽度小于10m的应采用抽样调查、实地量测、地面观测和资料收集等方法。3 各监测阶段任务3.0.1 生产建设工程监测一般划分为监测准备、监测实施、监测总结三个监测阶段。即在工程施工准备期开展监测准备工作,在工程施工期和试运行期开展监测实施工作,在试运行期末开展监测总结工作。3.0.2 监测准备阶段任务:1 工程部组建;2 实施方案制定;3 监测人员进场。3.0.3 监测实施阶段任务:1 扰动土地情况监测;2 取、弃土渣情况监测;3 水土流失情况监测;4 水土
15、保持措施监测。3.0.4 监测总结阶段任务为编制总结报告。3.0.5 本规程规定的监测任务为生产建设工程监测应完成的根本任务,在开展监测工作过程中,根据工程特点和实际需要,可适当增加监测任务。4 监测工程部组建4.1 一般规定4.1.1 承当监测工作的单位应成立监测工程部,负责完成水土保持监测任务。监测单位应于监测合同签订后20个工作日内成立监测工程部,并将工程部组成、联系方式等书面报送建设单位。4.1.2 生产建设工程施工期应实行驻地监测,驻地监测点应靠近工程施工现场或工程指挥部,具备固定的办公场所,并配备办公设备和生活设施。4.2 监测(jin c)工程(gngchng)部组成(z chn
16、)4.2.1 监测(jin c)工程(gngchng)部应不少于3名监测工作人员,山地、丘陵区生产建设工程应增加监测工作人员。4.2.2监测工程部应设总监测工程师、监测工程师、监测员等岗位,各岗位人员应符合以下要求:1 总监测工程师应为监测单位在编人员,本科或以上学历,水土保持、水利工程、土木工程、测绘工程、水文和资源环境类水土保持监测相关专业,高级或以上技术职称,持有水利部颁发的水土保持监测培训证书,具有大中型生产建设工程水土保持监测5年以上经历。 2 监测工程师应具备工程师或以上技术职称,水土保持、水利工程、土木工程、测绘工程、水文和资源环境类水土保持监测相关专业,持有水利部颁发的水土保持
17、监测培训证书,从事生产建设工程水土保持监测工作3年以上。3 监测员应具备助理工程师或以上技术职称,大学专科或以上学历。4.2.3 监测工程部根本职责应包括以下方面:1 负责监测工程的组织、协调和实施等全面工作。2 负责监测进度、监测质量、设备配置和工程管理等工作。3 负责各项监测成果汇总、审核、报送工作。4 负责重大水土流失危害事件的上报、调查工作。5 组织驻点监测工作。4.2.4 监测工程部应至少设置1个驻地监测点点状工程监测工程部与驻地监测点可合而为一,每个驻地监测点应不少于2名监测工作人员。线型工程应每300km设置一个驻地监测点,假设地形复杂、工程规模及扰动面积较大可增加驻地监测点数量
18、。4.2.5 驻地监测根本任务应包括以下方面:1负责与施工单位的日常联络,跟踪主体工程进度,收集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报表等资料。2 负责布设监测点及数据采集工作,做好原始记录。3 及时掌握生产建设工程水土流失状况和防治效果,提出水土保持改良措施。4 配合建设单位接受水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的水土保持监督检查。5 开展突发性水土流失事件等应急监测。4.3 主要工作制度4.3.1 分工负责制。1总监测工程师应负责按照国家、行业的有关标准、标准、管理规定,全面负责工程监测工作的组织、协调、实施和合同履行2监测工程师协助总监测工程师工作,负责完成监测数据的采集、整理、汇总、校核,完成监测实施方案、季度报告表、
19、年度报告、总结报告等的编制。3监测(jin c)员应进行(jnxng)驻点监测,协助监测工程师完成(wn chng)监测数据的采集和整理,并负责工程(gngchng)相关(xinggun)监测原始记录、文档、图件、成果的管理工作。4.3.2 定期会议制。1总监测工程师应每季度第一个月组织召开监测工作会议,会议应通报工程进展情况,分析当前存在问题,提出解决建议,明确会后应完成的任务。2监测工程师应每月组织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监测过程出现的问题,并对下阶段监测工作进行安排。 4.3.3 监测质量控制制度。1 监测仪器进行校验,合格前方可投入使用。2 监测员应按技术要求,合理、准确采集数据,监测记
20、录应做到标准,统一,数据准确。3 监测工程师应检查监测记录表,对监测数据进行复查,分析数据合理性。4 总监测工程师应定期对监测实施情况进行现场检查,对监测数据进行抽查,对监测成果进行审核。5 所有监测成果应由工程部组织审核前方可报送。4.3.4 工作报告及报送制度。1监测工程部应按照相关规定和双方约定向建设单位提交工程监测季度报告表、年度报告、总结报告等阶段及成果报告。2 监测季度报告表应由监测工程部审核,于次季度10个工作日内报送建设单位.3 年度报告应由监测工程部签字,监测单位审核,于次年1月份20个工作日内报送建设单位。4监测总结报告应由监测人员签字、监测单位审核,于水土保持设施验收前提
21、交建设单位。5水土流失危害事件等专项报告应由监测工程部签字,监测单位审核,在7个工作日内完成,提交建设单位。4.3.5 监测成果管理制度。1监测成果包括监测实施方案、季度报告表、年度报告、总结报告、监测记录表、及相关图件、影像资料等,储存介质主要为纸质和电子文档。2 应设专人管理监测过程资料及成果。3 应在次年1月底前完成上年监测资料整理。4 水土保持设施验收前应完成监测成果整理,分类装订成册,并提交验收。5 水土保持设施验收完20个工作日,根据建设单位档案管理提交监测成果及资料。5 监测实施方案制定5.1 一般规定5.1.1 在编制(binzh)工程(gngchng)水土保持(shutboc
22、h)监测(jin c)实施方案前,监测工程(gngchng)部应收集以下资料:1 通过建设单位收集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施工组织设计、主体工程布局等资料。2 通过当地水利部门收集有关规划、区划、水土保持治理情况等资料。3 收集建设工程水土保持专项设计、绿化设计、影像等资料。5.1.2 建设单位应在20个工作日内向监测单位提供相关资料。5.2 编制要求5.2.1 监测实施方案主要内容应包括建设工程及工程区概况、水土保持监测布局、监测内容、监测指标和方法、预期成果及形式、监测工作组织与质量保证体系等。生产建设工程水土保持监测实施方案提纲见附录A。5.2.2 监测实施方案应在现场调查的根底上,结合
23、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进行编制。现场调查应到达以下要求:1 说明监测首次进场时的现场施工环境、水土流失现状及水土保持措施实施情况;2 复核水土保持监测的重点区域和重点时段;。3 对发生水土流失的重点部位和现有水土保持措施应采集影像资料;4 对本阶段与水土保持方案或后续设计发生显著变化的,应说明变化情况,并从水土保持角度给予分析;5 依据法律法规要求向建设单位提出相应建议,并视其必要性做出监测部署。5.2.3 监测实施方案应在工程资料收集完成后30个工作日内编制完成。5.3 报送程序5.3.1 监测实施方案应经监测单位审查后5个工作日提交工程建设单位。5.3.2 工程建设单位应在收到监测实施方案10
24、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并报送有关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报送应符合以下规定:1 水利部批复水土保持方案的工程,由建设单位向工程所在流域机构报送,同时抄送工程所涉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2 工程跨越两个以上流域的,应当分别报送所在流域机构。3 地方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复的水土保持方案工程,由建设单位向批复方案的水行政主管部门报送。6 监测人员进场6.1 人员进场6.1.1 确定(qudng)监测工程(gngchng)部位置、布置办公场所(chn su)、悬挂工程(gngchng)部门牌、工作(gngzu)制度上墙、配置办公设备和生活设施。6.1.2 确定驻点监测的位置,并配置办公设备和生活设施。6.1.3 核
25、实水土保持方案拟定的监测点数量和位置,开展相关监测设施建设。6.1.4 全面掌握工程建设情况,对工程建设地点和规模与水土保持方案比照,假设有重大变化,应在20个工作日内以书面形式向建设单位提出变化告知单,告知建设单位按照有关规定履行变更手续。6.2 技术交底6.2.1 建设单位应在监测人员进场后组织召开监测技术交底会议,由建设单位主持或委托总监测工程师主持。建设单位、施工单位、主体工程监理单位、水土保持工程监测单位、水土保持工程监理单位、水土保持工程设计单位负责人应出席,各方在工程工程中担任主要职务的人员应参加会议。6.2.2 监测技术交底会议应包括以下内容:1 介绍水土保持相关法律、法规,重
26、点对?水土保持法?涉及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有关条款进行解释说明。2 介绍水土保持监测实施方案,包括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路线、监测布局、监测内容和方法、监测工作组织与质量保证体系等内容。3 明确需要各单位协助的事项:A 建设单位应提供工程建设的有关资料,协助外业调查工作,督查施工单位落实水土保持工作。B 施工单位应提供与水土保持监测有关的资料,并配合开展水土保持外业调查工作,落实现场提出的防治、整改措施。C 水土保持工程监理单位应提供水土保持措施数量、建设工期等相关资料。4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应明确水土保持组织管理机构,确定监测单位在水土保持管理中的职责。7 扰动土地情况监测7.1 一般(ybn)规定7
27、.1.1 生产(shngchn)建设工程(gngchng)扰动土地(td)是指生产在生产建设活动中形成(xngchng)的各类挖损、占压、堆弃等用地。7.1.2 扰动土地面积由建设工程永久占地、临时用地和其它扰动组成。永久占地指主体工程建设后形成的永久性建筑物或设施对土地的占压。临时用地指工程建设施工需要临时使用,在施工结束后不再使用的土地。其他扰动指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中未规定且未履行变更手续发生的占压、堆弃等用地。7.1.3 扰动土地情况监测的主要内容包括扰动面积、扰动前和整治后的土地利用类型耕地、园地、林地、草地、商服用地、工矿仓储用地、住宅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效劳用地、交通运输用地、水域
28、及水利设施用地、其它用地及其变化情况。扰动面积以计。7.2 监测要求7.2.1 采用遥感监测和实地量测相结合的方法。遥感监测是在工程施工准备期、施工期和试运行期分别对扰动土地面积和整治情况进行监测。实地量测是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定期采用全面调查或抽样调查的方法量测扰动面积,并对遥感监测成果进行核实、细化和补充。7.2.2 监测频次应到达以下要求:1遥感监测应不少于3次,分别在工程开工前施工准备期、全面开工到达最大扰动范围时施工期和水土保持措施施工结束后试运行期。施工工期大于6年的生产建设工程,施工期每2年开展1次遥感监测。2正在使用的取土石场区、弃土渣场扰动面积每月开展1次实地量测,其它每季度开展
29、1次实地量测。7.2.3 遥感监测应到达以下要求: 1 遥感影像宜采用航天、航空影像,在工程覆盖范围较大、卫星影像无法满足时相要求时,宜采用无人机遥感进行补充。2 影像购置范围应根据工程建设区向两侧或四周各扩展5km。3 影像空间分辨率应不低于2.5m。4 遥感监测流程、质量要求、成果汇总等见SL 592。7.2.4 实地量测应到达以下要求:1点型工程主体工程区应通过实地量测获得扰动土地面积及整治情况。2线型工程主体工程区,应采用等距抽样法,每310km间距抽样量测扰动宽度,其中山地、丘陵区每3km抽取一个点,平原、高原、盆地可适当增大抽样间距,选取抽样点时应考虑主体工程类别、土地利用类型、地
30、形地貌等因素。通过抽样点计算本段扰动面积,累加获得主体工程区扰动土地面积。3主体工程附属(fsh)设施诸如(zhr)铁路和公路的站场区、公路(gngl)的效劳(xio lo)区、停车(tng ch)区,输油气管道的站场、阀室,输变电线路的变电站等应通过实地量测获得扰动土地面积及整治情况。4 弃土渣场区弃渣量5万m3以上的通过实地量测获得扰动土地面积,5万m3以下的,随机抽取其数量的50%实地量测扰动面积,取平均值,乘以其数量获得扰动土地面积。 5 取土石场区取方量5万m3以上的通过实地量测获得扰动土地面积,5万m3以下,随机抽取其数量的50%实地量测扰动面积,取平均值,乘以其数量获得扰动土地面
31、积。6 施工道路区按照25km间距抽样量测扰动宽度,其中山地、丘陵区每3km抽取一个点,平原、高原、盆地可适当增大抽样间距。通过抽样点计算本段扰动面积,累加获得主体工程区扰动土地面积。 7 施工生产生活区随机抽取其数量的50%实地量测扰动面积,取平均值,乘以其数量获得扰动土地面积。 8其他扰动监测是在开展水土保持监测过程中发现属其它扰动范畴的,现场记录位置并量测扰动面积。7.3 监测程序7.3.1 遥感监测工程扰动土地面积应遵循以下程序:1根据施工组织设计和平面布局图,结合水土保持方案,初步界定生产建设工程防治责任范围和遥感监测购置影像的范围。2 工程开工前,开展第一次遥感监测,获取土地利用、
32、地形地貌等工程区背景情况。3 工程建设过程中,按监测频次要求,实地量测各监测分区的扰动面积和整治情况,填写记录表,格式见附录B-1,分析监测结果,并与水土保持方案确定的防治责任范围进行比照分析。 4工程开工到达最大扰动面积时,开展第二次遥感监测,获取扰动土地面积及整治情况。当线型工程各段工程开工时间差异较大时,结合各段施工进度可分段屡次开展遥感监测。5开展第二次遥感监测后,依据其监测结果,与前一阶段实地测量监测结果进行比照,进一步明确工程建设的扰动面积。在遥感监测与实地测量结果不一致时,利用实地测量的方法,对扰动积进行核实、补充或删减。6随着工程建设进度,各监测分区监测重点应为扰动土地面积整治
33、情况。实地量测扰动土地整治面积及整治后土地利用类型。7水土保持措施施工结束后,开展第三次遥感(yogn)监测,并以第一次和第二次遥感监测为根底(gnd),分析获得扰动面积、扰动前和整治(zhngzh)后的土地利用类型及其变化情况,并计算扰动土地整治率指标(zhbio)。8 按照季度报告表格式(g shi)及说明,见附录C-1和C-2,汇总填写扰动面积监测结果;按照年度报告格式,见见附录C-1和C-2,编写年度报告中扰动土地情况相关内容。7.3.1 实地量测工程扰动土地面积应遵循以下程序:1根据施工组织设计和平面布局图,结合水土保持方案,初步界定生产建设工程防治责任范围。2 工程建设过程中,按监
34、测频次要求,实地量测各监测分区的扰动面积和整治情况,填写记录表,格式见附录B-1,分析监测结果,并与水土保持方案确定的防治责任范围进行比照分析。3工程开工到达最大扰动面积时,应开展一次全面实地量测,将其监测结果与水土保持方案确定的防治责任范围进行比照分析。对于较水土保持方案确定的防治责任范围发生变化的,分析其变化原因。4随着工程建设进度,各监测分区监测重点为扰动土地面积整治情况。当工程施工结束后,实地量测扰动土地整治情况,包括土地整治面积和整治后土地利用类型及其变化情况,并分析计算扰动土地整治率指标。5 按照季度报告表格式及说明,见附录C-1和C-2,汇总填写扰动面积监测结果;按照年度报告格式
35、,见见附录C-1和C-2,编写年度报告中扰动土地情况相关内容。8 取、弃土渣情况监测8.1一般规定8.1.1取、弃土渣情况监测应包括取土石、料场、弃土石、渣场和临时堆放场的监测,具体如下:1取土石、料场指生产建设工程为了满足建设或生产需要设立的专门用于取土、取石料等设立的场地。2弃土石、渣场指在生产建设工程施工期和生产运行期专门布设的用于集中堆放生产建设活动产生的大量弃土、弃石、弃渣、尾矿和其他固体废弃物的场地。3临时堆放场指在生产建设工程施工期用于临时堆放生产建设活动产生的少量弃土、弃石、弃渣和其他固体废弃物的场地。8.1.2 取、弃土渣情况监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取土石、料场的数量、位置、
36、取料量、水土流失隐患、废弃料处置情况及排水、边坡防护和植物措施落实情况。2弃土石、渣场的数量、位置、弃渣量、弃渣利用量、弃渣流失量、水土流失隐患及拦挡、排水、边坡防护、土地整治、植被恢复等措施落实情况。3 临时堆放场的数量、位置、堆放起止时间及用途、临时防护措施落实情况。8.1.3 应监测水土保持方案确定(qudng)的和施工中发生的取土石、料场、弃土石、渣场和临时(ln sh)堆放场。8.1.4取土石、料场和弃土石、渣场照片(zhopin)拍摄(pish)宜选择同一地点(ddin)、同一角度,应充分反映动态变化。 8.2监测要求8.2.1宜采用资料收集、实地量测和定位观测等方法,也可通过设置
37、固定的摄像头等手段现场动态采集信息。8.2.2点型工程监测方法选择应符合以下要求:1取土石、料场应全部监测。在收集资料根底上,应通过实地量测方法,结合扰动土地遥感监测获取相关信息。对于取方量大于10万m3的大型取土石、料场应布设监测点进行连续观测。 2弃土石、渣场应全部监测。在收集资料根底上,应通过实地量测方法,结合扰动土地遥感监测获得相关信息。对于弃渣量大于50万m3的大型渣场应布设监测点进行连续观测。 3 临时堆土场宜全部监测。应通过实地量测方法,结合扰动土地遥感监测获得相关信息。8.2.3线型工程监测方法选择应符合以下要求:1取土石、料场取方量不小于3万m3的全部应监测,在收集资料根底上
38、,应通过实地量测方法,结合扰动土地遥感监测获取相关信息。对于取方量大于10万m3的大型取土石、料场应布设监测点进行连续观测。小于3万m3宜随机抽取其数量的50%进行监测,在收集资料根底上,应通过实地量测方法获得取方量,取平均值,乘以其数量获得取方量。2 弃土石、渣场弃渣量不小于5万m3的全部应监测,在收集资料根底上,应通过实地量测方法,结合扰动土地遥感监测获得相关信息。对于弃渣量大于50万m3的大型渣场应布设监测点进行连续观测。小于5万m3的宜随机抽取其数量50%进行监测,在收集资料根底上,应通过实地量测方法获得弃渣量,取平均值,乘以其数量获得弃渣量。3 临时堆放场随机抽取其数量50%进行监测
39、。通过实地量测方法,结合扰动土地遥感监测获得相关信息。在收集资料根底上,宜通过实地量测方法获得临时堆渣量,取平均值,乘以其数量获得渣量。8.2.4 取、弃土渣情况监测频次要求如下:1点型工程正在使用的取土石、料场和弃土石、渣场的应每10天监测记录1次。其他时段每月监测1次。2 线型工程正在使用的取土石、料场和弃土石、渣场应每10天监测记录1次。其他时段每月监测1次。8.3 监测程序8.3.1应根据施工(sh gng)组织设计、平面(pngmin)布局图和水土保持方案(fng n),掌握所列取土石、料场和弃土石、渣场情况(qngkung),初步(chb)建立根底台账。并结合扰动土地遥感监测掌握其
40、扰动前状态。8.3.2 工程建设过程中,按监测频次,通过实地调查,掌握取土石、料场和弃土石、渣场相关情况,填写记录表,格式见附录B-2和表B-3,并采集影像资料。同时,根据水土保持方案,布设监测点,进行定期观测。8.3.3 每次实地调查后,应整理记录表,从以下几方面分析处理:1 针对存在问题,提出建议,及时以书面形式告知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2掌握取、弃土渣场动态情况,当取土石、料场和弃土石、渣场的位置、规模、数量与水土保持方案有变化时如下处理:A 应及时告知建设单位其属于违法、违规行为,水行政主管局部可依法查处。B 应从水土保持角度给予分析,确实需要变更的取土石、料场和弃土石、渣场及时提出变化
41、情况表,告知建设单位按照有关规定履行变更备案手续。3 存在以下水土流失隐患,应及时告知建设单位,并报告水行政主管部门。A 取土石、料场和弃土石、渣场下游有居民用地、生产用地、主体工程等,且排水、拦挡等防治措施不完善,存在平安、水土流失隐患。B 取、弃土渣场靠近水源地、江河湖泊、水库、塘坝等,且未采取防治措施,易造成河道堵塞、水库淤积,存在水土流失隐患。C 弃土渣场位于沟道,上、下游汇水面积大,且排水等防治措施不完善,易形成堰塞湖等隐患。D 其他情况。8.3.4工程开工到达最大扰动面积时,将已经调查的取土石、料场和弃土石、渣场情况与工程扰动土地遥感监测获取的取土石、料场和弃土石、渣场情况进行比照
42、,假设遥感监测看到未曾调查的取土石、料场和弃土石、渣场,应进行实地调查,并通过询问等方式补充相关信息。8.3.5工程施工结束后,结合扰动土地遥感监测,应重点对边坡防护及土地整治措施进行监测,计算拦渣率等指标。8.3.6 按照季度报告表格式及说明,见附录C-1和C-2,汇总填写取土石、料场和弃土石、渣场数量、取弃方量、拦渣率等监测结果;按照年度报告格式,见附录C-1和C-2,编写年度报告中取、弃土渣情况相关内容。9 水土流失情况监测9.1 一般规定9.1.1 水土流失情况监测主要(zhyo)包括土壤侵蚀面积、土壤侵蚀强度(qingd)、土壤流失量、潜在(qinzi)土壤流失量和水土流失(shut
43、lish)危害等内容(nirng)。其中: 1土壤流失量指流出溢出、超出工程建设区或措施防护区以外的土壤石、泥沙数量。2潜在土壤流失量指工程建设区内未实施防护措施或未按水土保持方案实施且未履行变更手续的取、弃土石、渣数量。3 水土流失危害指工程建设引起的水库淤积、河道阻塞、滑坡、泥石流等危害。9.1.2 土壤流失情况监测重点区域如下:1 点型工程重点监测取土石、料场、弃土石、渣场、大型开挖填筑面、临时堆土渣、施工道路等容易造成水土流失的区域。2 线型工程重点监测取土石、料场、弃土石、渣场、穿跨越工程、大型开挖填筑面、临时堆土渣、施工道路等容易造成水土流失的区域。9.1.3 以下几种情况计入土壤
44、流失量:1 工程建设区内流出溢出措施防护区的大于3m3弃土石、渣数量;2 流出溢出、超出工程建设区的大于3m3取弃土石、渣数量; 3 布设的径流小区、控制站和沉沙池等监测设施观测到的土壤流失量;4 风沙区布设的集沙仪等观测设施观测到的土壤流失量。9.1.4 以下几种情况计入潜在土壤流失量:1工程建设区内,未采取有效防护措施、未恢复利用且超出10天并大于30m3的临时堆弃土石、渣数量;2工程建设区内,未实施拦挡措施的弃土石、渣场的弃方量;3未按水土保持方案设置实施且未履行变更手续的弃土石、渣场的弃方量;4未按水土保持方案设置实施且未履行变更手续的取土石、料场的废料方量。9.1.6 水土流失危害监
45、测包括以下内容:1 工程建设造成的掩埋或冲毁农田、道路、居民点等的数量及面积;2 工程建设造成的高级公路、铁路、输变电、输油气管线等重大工程毁坏的数量、面积及损害程度;3 工程建设造成的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的位置、面积、体积及危害程度;4 工程(gngchng)建设(jinsh)直接弃入江河湖泊的弃土石、渣的位置、弃方量、堵塞河道(hdo)面积等情况。9.2 监测(jin c)要求9.2.1 土壤侵蚀监测(jin c)方法应符合以下要求:1开展遥感监测的工程,在工程施工准备期、施工期和试运行期分别开展3次遥感监测,获取土壤侵蚀影响因子,依据SL 190进行判定,获得三个时段不同土壤侵蚀强度
46、等级面积及分布。2未开展遥感监测的工程,可通过实地调查掌握土壤侵蚀状况。9.2.2 土壤流失量监测方法应符合以下要求: 1水土保持方案确定的土壤流失监测点,宜采用径流小区、控制站、测钎法、沉沙池和侵蚀沟等观测方法。2取、弃土渣场等有条件布设径流小区、沉沙池等监测设施的重点区域,可布设固定监测设施,采用地面观测方法。3风力侵蚀区域,通过布设集沙仪等监测设施观测土壤流失量。4流出溢出、超出工程建设区的、工程建设区内流出溢出措施防护区的、流出溢出取土石场、弃土石、渣场等防护措施的土壤流失量宜采用实地量测方法。9.2.3 土壤流失量计算方法应符合以下要求: 1点型工程土壤流失量应为各监测分区实地量测土
47、壤流失量和布设监测点观测到的土壤流失量数值之和。2 线型工程土壤流失量数值汇总应符合以下要求:A超出工程建设区的大于3m3临时堆积物和有拦挡措施且不小于5万m3的弃土石、渣场的土壤流失量应为实地量测土壤流失量之和。B有拦挡措施且小于5万m3的弃土石、渣场,随机抽取其数量的50%实地量测,取平均值,乘以其数量获得土壤流失量。C流出措施防护区不含弃土石、渣场拦挡措施且大于3m3堆积物按不同防护措施类型数量的30%进行实地量测,取平均值,乘以其数量获得土壤流失量。9.2.4 潜在土壤流失量监测方法应符合以下要求:1 无临时防护措施的临时堆弃土石、渣宜实地量测方法。2 无拦挡措施的弃土石、渣场宜采用实
48、地量测方法。3未按水土保持方案实施且未履行变更手续的取土石场、弃土石、渣场宜采用收集资料和实地量测方法。9.2.5 潜在土壤流失量计算方法应符合以下要求: 1点型工程潜在土壤流失量应为各监测分区实地量测潜在土壤流失量之和。2线型工程(gngchng)建设(jinsh)区内,未采取有效防护措施、未恢复利用(lyng)且超出10天并大于30m3的临时(ln sh)堆积物按其数量(shling)的50%进行实地量测,取平均值,乘以其数量获得潜在土壤流失量。9.2.6 水土流失危害监测方法应符合以下要求: 1 水土流失危害数量监测宜采用实地调查、询问的方法。2水土流失危害程度监测宜采用实地调查、量测和
49、询问的方法。通过比照分析相关指标,评价和估算危害大小。3水土流失危害面积监测宜采用实地量测、遥感监测和询问等方法。当危害面积大于100hm2的宜采用遥感监测方法,当遥感影像时相不能满足时,宜采用无人机遥感。9.2.7 土壤流失量监测频次应符合以下要求: 1 取土石场、弃土石、渣场等重点区域应每10天监测1次。2山地、丘陵、高原等地貌的穿跨越、大型开挖面等重点区域应每月监测1次。3布设径流小区、控制站和沉沙池等监测设施的监测点应依据SL419要求的频次观测。 4布设风沙监测设施的监测点应每月监测1次。5主体工程区及其他监测分区应每季度监测1次。9.3 监测程序9.3.1 监测点土壤流失量监测程序
50、:1 根据水土保持方案,结合工程施工进度,布设监测设施,依据SL 419和SL 277布设监测设施。2 根据监测频次定期进行观测,并填写记录表格。径流小区和控制站参见SL 419,其他格式见附录B-4、B-5。并应对监测设施设备进行维护。3按照季度报告表格式及说明,填写各监测点观测土壤流失量。9.3.2 土壤侵蚀强度等级监测应遵循以下程序:1遥感监测流程、质量要求等见SL 592。2提取林草植被覆盖度、耕地、地表组成物等信息。3利用1:1万地形图或1:1万DEM结合实地调查获得坡度信息。4依据SL 190-2007进行判定。5获得三个时段不同土壤侵蚀强度等级面积及分布,数据汇总格式见SL 27
51、7附录A 土壤侵蚀面积统计表。 6比照分析工程实施过程中三期土壤侵蚀面积动态变化,汇总格式SL 277附录B 土壤侵蚀面积动态变化。9.3.3 土壤流失量和潜在土壤流失量监测程序:1工程建设过程中,按照工程土壤流失量的监测重点区域和监测频次,通过实地调查,发现存在实际土壤流失和潜在土壤流失现象的,按照监测要求进行监测,填写记录表格格式见附录B-2、B-3、B-6。2应按监测分区整理记录表,获得(hud)各监测分区土壤流失情况。3 工程施工结束(jish)后,结合(jih)土壤侵蚀遥感监测,通过(tnggu)实地调查,掌握是否存在(cnzi)潜在土壤流失现象,假设存在应告知建设单位及时进行整治。
52、9.3.4 水土流失危害监测应遵循以下程序:1工程建设过程中,结合扰动土地情况监测,发现水土流失危害情况时,根据危害的范围,通过询问、实地量测和遥感监测等方法进行调查,填写记录表格,格式见附录B-7,采集影像资料。2 水土流失危害事件发生时,监测人员应及时通知工程部,工程部应根据发生水土流失危害事件的时间、地点、大概范围,选择适宜的监测方法和仪器设备,赶到现场开展监测,并编写监测评估报告。3 按照季度报告表格式及说明,填写是否有重大水土流失危害事件。10 水土保持措施监测10.1 一般规定10.1.1 水土保持措施监测分为三类:工程措施监测、植物措施监测和临时措施监测。10.1.2 工程措施监
53、测内容主要包括措施类型、开工日期、完成日期、位置、规格尺寸、数量、“三同时情况、完好程度、防治效果、运行状况及存在问题。10.1.3 植物措施监测内容主要包括植物类型、实施日期、位置、措施面积或数量、成活率、保存率、林草覆盖度郁闭度、“三同时情况、运行状况及存在问题。10.1.4 临时措施监测内容主要包括措施类型、完成日期、位置、数量、“三同时情况、防治效果、存在问题。10.1.5 防治效果评价从治理水土流失、林草植被建设、水土保持设施运行状况、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进行评价。10.2 监测要求10.2.1宜采用资料收集和实地调查的方法。监测方法选择应符合以下要求:1工程措施监测在查阅施工组
54、织设计、监理等资料根底上,结合水土保持方案,进行实地调查,核查各监测分区是否按照水土保持方案实施排水、挡护、边坡防护等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对已实施工程措施现场查勘完好程度、水土流失防治效果和运行状况等。2 植物措施监测在查阅施工组织设计、监理等资料根底上,结合水土保持方案,进行实地调查,核查各监测分区是否按照水土保持方案实施绿化、植被恢复等水土保持植物措施;对已实施植物措施,综合分析其特点,选择有代表性的地块布设监测样地,现场调查成活率、保存率、覆盖度郁闭度等指标。3临时措施监测根据施工进度,结合水土保持方案,通过实地调查,及时(jsh)掌握临时措施的类型、位置、数量和防治效果等。10.2.2
55、监测(jin c)频次应到达(dod)以下(yxi)要求:1正在(zhngzi)实施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应每10天监测记录1次,其他每季度监测1次。2植物措施成活率宜在栽植6个月后调查,郁闭度、覆盖度、保存率等每季度监测1次。3临时措施结合其他内容监测频次开展,不少于每月1次。 10.2.3 “三同时情况是在查阅施工组织设计、监理等资料根底上,通过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掌握主体工程建设进度,结合水土保持方案,对各项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临时措施的实施进展情况进行监测,比照分析水土保持措施开工时间是否与主体工程进度相协调,分为“到达和“未到达两种情况。10.2.4 防治效果评价应按照监测分区分时段统计水
56、土保持措施的类型、数量和分布情况,分析水土流失总治理度、林草植被恢复率和林草覆盖率等指标。10.3 监测程序10.3.1 应根据施工组织设计、平面布局图和水土保持方案等,掌握各类工程的数量、位置和开工时间,初步建立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临时措施根底台账。10.3.2 工程建设过程中,应按各类措施监测频次要求,结合工程建设动态,通过实地调查,掌握各类措施的数量、位置、实施情况,填写记录表,格式见附录B-8、B-9、B-10,并采集影像资料。同时,根据水土保持方案,布设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监测点,进行定期观测。10.3.3 应按监测分区整理水土保持措施实施情况及施工进度,与水土保持方案比照,分析是否到
57、达“三同时,假设未到达书面形式告知建设单位水土保持工程未到达“三同时要求。10.3.4 工程开工到达最大扰动面积时,可结合工程扰动土地遥感监测,全面掌握各类水土保持措施实施情况,对于遥感监测发现的未曾调查的区域进行实地调查。10.3.5 施工结束后,对工程措施运行状况、防治效果进行调查;水土保持植物措施通过样方和量测的方式,对植物措施成活率、保存率、覆盖度等进行调查。根据监测数据分析计算水土流失治理度、林草植被恢复率和林草覆盖率等指标。10.3.6 按照季度报告表格式及说明,汇总填写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临时措施按类型、数量、方量等监测结果;按照年度报告格式,编写年度报告中水土保持工程措
58、施、植物措施和临时措施情况相关内容。11 总结报告编制11.1 一般(ybn)规定11.1.1 水土保持(shutboch)监测总结报告应内容全面真实、语言简明、重点突出、数据准确(zhnqu),监测结论应客观(kgun)、可靠。各局部(jb)内容相互关联、逻辑序列清晰,相关的计算分析合理。11.1.2 水土保持监测总结报告应在整理、分析监测季度报告表和监测年度报告根底上编制。11.1.3 水土保持监测总结报告编制完成后,并由监测单位审核,监测总工程师签字。11.1.4 收到水土保持设施竣工验收通知7个工作日内,向验收组提交水土保持监测总结报告。11.1.5通过水土保持设施竣工验收后20个工作
59、日内将总结报告提交建设单位,如需修改完善,自水土保持设施竣工验收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完成并提交建设单位。建设单位收到总结报告后10个工作日内报流域机构和地方水行政主管部门。11.2 总结报告编写提纲生产建设工程水土保持监测总结报告编写提纲见附录D。附录(fl)A 生产(shngchn)建设工程(gngchng)水土保持监测(jin c)实施方案提纲一、建设(jinsh)工程及工程区概况1、工程概况2、工程区自然、水土流失概况3、水土流失防治布局包括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水土保持措施布局、水土流失重点区域和重点阶段、水土流失防治目标和实施进度安排等内容。4、监测准备期现场勘查与分析二、水土保持监
60、测布局1、监测目标和任务2、监测范围和分区3、监测重点和布局4、监测时段和工作进度三、监测内容和方法1、施工准备期重点监测范围内的地形地貌、地面组成物质、水文气象、土壤植被、土地利用现状、水土流失状况等根本信息,掌握工程建设前的生态环境本底状况。2、工程建设期包括扰动土地面积监测、取弃土渣场监测含临时堆土场、水土流失监测、水土流失隐患与危害监测、水土保持措施监测等内容。3、试运行期对已建成的水土保持措施运行状况及防护效果持续开展监测,同时,根据监测数据分析确定工程工程是否到达水土保持方案提出的防治目标。四、预期成果及形式1、监测记录表包括完整的原始监测数据记录表以及突发性水土流失危害事件的专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过关检测试卷及参考答案详解【预热题】
- 押题宝典教师招聘之《幼儿教师招聘》题库含答案详解【巩固】
- 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复习提分资料含答案详解(完整版)
- 教师招聘之《幼儿教师招聘》及一套完整答案详解
- 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试卷(能力提升)附答案详解
- 2025年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练习题库包含答案详解(满分必刷)
- 2025年四川天府新区党工委管委会工作机构所属事业单位选调10人笔试高频难、易错点备考题库参考答案详
- 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模拟题库讲解及参考答案详解【培优b卷】
- 2025年江西省农村商业银行招聘考试(申论)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详解
- 合肥市高新技术企业信息服务市场:自主创新驱动与发展策略
- 实变函数课件讲义
- DB15T 2416-2021蒙餐 风干羊背子
- 弹簧设计基础知识概要课件
- 中国文化概论 第1章 中国文化的历史地理环境课件
- 危险源登记检查及记录表
- 科研诚信课件
- 汽车维修常用工量具使用ppt课件(完整版)
- 1.1地球和地球仪-2022-2023学年新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一课一练(Word版含答案)
- 商业银行监管评级简表
- 产褥期保健PPTPPT课件
- 代理记账电话销售技巧PPT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