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芄选择填空: 羂 1.1898 年林纾和王寿昌合作,翻译完成了法国作家小仲马的巴黎茶花女仪事 ,从此, “林译小说”开启了现代中国最早的文学启蒙肂2. 新文化运动以“拥护德先生(民主) ”、“拥护赛先生(科学) ”和“打倒孔家店“蝿为主要口号蚃 3. 鲁迅留下大量著作,三种小说呐喊 彷徨故事新编和两种杂文野草 朝花 夕拾蚂 4. 1919 年,鲁迅在国名公报上发表过一组散文诗自言自语 ,这是新文学史上出 现的最早的散文诗衿 5. “五四文学期间”散文的成就最为突出 第一,真正实现了“化传统” 第二,作家队 伍庞大 第三,读者对象广泛 第四,与时代精神相一致袇6 .1917 年 2月 “五四时期
2、”的“四大副刊” 晨报副刊 京报副刊 时事新报学灯 民国日报觉悟等著名报刊争相刊登白话新诗莇7 .1921 年 8月郭沫若女神的出版,标志着白话新诗完全取代了传统旧诗的地位。尝试集(1920)是新文学史上的第一部个人新诗集蒃8 . 冯至被鲁迅称为“中国杰出的抒情诗人”羁9. 沉沦是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艿 10. 郁达夫对现代小说的贡献,体现在他以具有散文化的结构、诗化的语言与伤感的情调 的自叙传小说模式,确立了中国现代抒情小说的最初样式,并创造出了一批具有中国特色 的“零余者”形象螆11.小剧场运动起源于 19 世纪末法国“自由剧场” 的艺术实验活动,后风行于欧美与日本膃12. 象征
3、主义在中国形成一个诗派的第一人,则是被称为“诗怪”的李金发螈13. 汉元集(1936)的“汉元三诗人”卞之琳何其芳 和李广田莈14 .1931 年的水以当年发生在全国 16省的大水灾为背景,表现了农民的觉醒和反抗, 再次震动文坛,也标志着丁玲小说向工农题材的转变芅 15. 幻灭既是矛盾小说的处女作也是成名作,后与另外两个中篇动摇和追求 结集为蚀 蚀三部曲首开“革命加恋爱”创作模式的先河雨羃 16. 巴金主要有“革命三部曲” 幻灭死去的太阳和新生爱情三部曲雾 电螀17. 洪深 欧阳予倩 田汉是 中国话剧的三个奠基人蒆18. 雷雨(1934)是曹禺的第一部话剧,也是标志着中国话剧艺术真正成熟的第一
4、出悲剧蚅19 .1938 年 4 月由张天翼小说华威先生引起的关于“暴露与讽刺”的论战,是抗战 以来的第一场大规模文学论争蚄 20 . 张爱玲代表性小说集传奇和散文集流言袁21 .1942 年以后解放区短篇小说创作,呈现出明朗纯净的总体风格,在表现形式上形成2种类型一是以赵树理为代表的“写实型” ,一是以孙犁为代表的“抒情型”这两种类型50年代形成“山药蛋派”和“荷花淀派”两大小说流派袈22. 七月诗派是 40年代规模最大、影响也最大的诗歌流派肄23. 国统区出现了一大批“太平天国史剧”阳翰笙的天国春秋(1941)是最先用历史剧形式抨击皖南事变的作品,引起了很大的影响莄24 . 穆旦与九叶诗派
5、蚈鲁迅杂文的重大意义第一,第二, 羇杂文是一种报刊文体,是现代作家通过现代传播媒介与他所处的时代、中国的社会、思想、文 化现实发生有机联系的一个重要、有效的方式。鲁迅正是通过杂文这种形式,自由地伸入现代生 活的各个领域,迅速地接纳、反映瞬息万变的时代信息,做出政治的、社会历史的、伦理道德的、 审美的评价与判断,并及时地得到生活的回响与社会的反馈。随着现代传播对人的现代生活的日 益深刻的影响,鲁迅的杂文也就真正深入到现代生活中,并成为其中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第三,第四, 薃杂文是一个未经规范化的文体,在这个意义上,它是一种无体之文,这位散文提供了巨大的自 由创造的空间。正是这种自由体式使鲁迅天马行
6、空的思想艺术,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正是利用 杂文的形式,鲁迅发挥他不拘一格的创造力与想象力,进行着文体试验;在这个意义上,杂文又 确实是具有某种先锋性的。这是鲁迅终于找到的最足以发挥他的创造天才的,也可以说是最适合 于他的文体。鲁迅的杂文,因此具有了某种不可重复性。第五,第六, 膄鲁迅杂文的这种“个人性”体现了“文学的现代性”的基本特征,具有某种典范意义。蚀绪论什么是中国现代文学?荿 1 、 时间: 1917 年 1 月新青年第 2 卷第 5 号发表了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为开端1949年 7 月第一次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为终点蚁 2 、内涵:用现代文学语言与文学形式,表达现代中国
7、人的思想、感情、心理的文学 螁中国现代文学史的三个阶段(三个十年)? 蒇 19171927 年 :“五四”文学革命和二十年代的文学;? 蚆1928 1937年 7月:左翼和三十年代的文学;? 莁1937 1949年 9月:抗战和四十年代的文学。薈第一讲 第一个十年的文学思潮( 19171927)新文化运动与文学革命薆一 新文化运动的背景肆 1. 文化方面 : 晚清文学改良运动肂 1 诗界革命 2 小说界革命 3 文界革命 4 白话文运动与清末民初的域外小说翻译蚀 2. 经济方面 : 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是新文化运动的经济基础羈 3. 政治变动中的难得机遇蒅 二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新青年杂志
8、( 1915 年)与新文化运动袂新青年展开思想启蒙运动:蚁 1、抨击传统文化重新评判孔子,抨击文化专制主义,倡导思想自由。肇 2、介绍和引进西方思想文化羄三 新文化运动的倡导以及进展文学革命薂 1. 文学革命的背景: 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指导思想是 : 民权、平等思想和达尔文的进化论 蒈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活动阵地 - 北京大学葿 2. 文学革命的两篇标志性的文章八不主莄 1 、 1917 年 1 月新青年发表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一时代有一时代之文学”义”:莃 2 、 1917 年 2 月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薀 3. 文学革命的重大实绩薇 1. 白话文的全面推广肇 2. 外国文艺思潮的广泛引入 191
9、8 年,新青年开辟易卜生专号 。肃 3. 新文学社团的蜂起 文学研究会 创造社 新月社 语丝社 湖畔诗社薁文学研究会时间: 1921年 1月在北京成立蚆发起人:周作人、郑振铎、沈雁冰、王统照、许地山、朱希祖、蒋百里、耿济之、郭绍虞、孙伏园、叶绍蒆刊物:小说月报 、文学旬刊 、诗、戏剧等 袃宗旨: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为人生而艺术”荿创造社时间: 1921 年 6 月在日本东京成立肈发起人:郭沫若、张资平、郁达夫、成仿吾、田汉、穆木天、张凤举、徐祖正等 袆刊物:创造季刊、 创造周报、创造日、创造月刊、洪水等 薄主张:“为艺术而艺术” 。文学必须忠实表现作者自己“内心的要
10、求” ,讲究文学的“全”与“美” ,推崇“直觉”与“灵感”蚆文学革命的意义文学革命是我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一次伟大而彻底的文学革命运动,它所带来的是文学观念、内容形式各方面全方位的大革新、大解放。文学革命在文学世界化与民族化的矛盾对立统一 运动中,实现文学的现代化,从而揭开了现代文学光辉的第一页,把中国文学推进到一个崭新的阶段。莂第三讲 散文创作薁鲁迅小品文的危机薀到“五四” 运动的时候, 才又来了一个展开, 散文小品的成功, 几乎在小说戏曲和诗歌之上。 这之中, 自然含着挣扎和战斗,但因为常取法于英国的随笔(Essay),所以也带一点幽默和雍容;写法也有漂亮和缜密的,这是为了对于旧文学的示威,
11、在表示旧文学之以为特长者,白话文学也并非做不到。螇朱自清论现代中国的小品散文 螅五四阶段散文创作的派别林立,有种种的样式,种种的流派,表现着,批评着,解释着人生的各面。迁流曼延,日新月异;有中国名士风,有外国绅士风,有隐士,有叛徒,在思想上是如此。或描写,或讽刺,或委曲,或缜密,或劲健,或绮丽,或洗练,或流动,或含蓄,在表现上是如此。羁新青年“随感录”作家群芁因新青年设立“随感录”栏目,专门刊发杂文,各大报刊纷纷相应,因此形成颇有声势的杂文创 作浪潮。“随感录”作家群大都是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其中有李大钊、陈独秀、刘半农、钱玄同、周作 人等,以鲁迅的杂文最具代表性。这些作家的杂文一般短小精悍,
12、对中国的社会现实进行无情的批判,同 时倾注了探求新的社会理想的激情, “随感录”作家群因此奠定了杂文在中国现代散文史上的地位。薅“语丝派”散文语丝派以 1924 年创刊的语丝杂志为创造集结地,与新青年有较明显的渊源关系。鲁迅和周作人是语丝派的核心作家。语丝派主要成就在于短小犀利的杂感,批评的文字中“富 于俏皮的语言和讽刺的意味” ,即所谓的“语丝文体” ,特点是任意而谈,无所顾忌,催促新的产生,竭力 批判旧传统,坚持思想革命。袃“冰心体散文”“冰心体”散文,是以行云流水的文字,说心中要说的话,倾诉自己的真情,满蕴着温柔,微带着忧愁,显示出清丽的风致。其内容简言之即是“爱的哲学” ,宣扬自然爱,
13、母爱、儿童 爱。在文体上则自觉追求“白话文言化” 、“中文西文化” 。莀第五讲 第一个十年的戏剧螇一 文明新戏中国现代话剧的萌芽与诞生薆 1866 年上海西人业余剧团建立了第一个正规剧院上海兰心剧院,每年公演数次羂以后上海又建立了“东京席”的小剧场,专供日本一些新派剧剧团来华旅行演出衿中国人演话剧是从教会学校学生的业余演出开始,先后上演的剧目有:薇1 官场丑史, 1899年,上海圣约翰书院蚈2六君子, 1900 年,上海南洋公学 3 张文祥刺马, 1903年,南洋公学莄春柳社1907 年中国留日学生组织,成员有李叔同、曾孝谷、陆镜若、欧阳予倩等。薃在东京上演茶花女第三幕,接着又在东京著名的剧场
14、本乡座公演了根据林纾的翻译小说 改编而成的五幕剧天录 ,引起东京戏剧界的轰动。芈进化团 1910 年底,任天知发起,聚集了汪仲贤、欧阳予倩、陈大悲等优秀戏剧人才 。是第一个职业 性的新剧团体,打着“天知派新戏”的旗号,演出优秀剧目:1血蓑衣:根据日本新派剧血之泪改译 2东亚风云:朝鲜爱国者安重根刺杀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的事件 3新茶花:知识分子投 笔从戎的故事蒅甲寅中兴上海六大文明新戏剧团组成新剧公会蒂新民社(主持人郑正秋)民鸣社(主持人张石川)开明社文明社 春柳社羂二 “五四”新文化运动与“建设西洋式新剧”的战略选择羈易卜生专号1918 年新青年 4 卷 6 期推出了“易卜生”专号袁振英易卜生传
15、蒆胡适、罗家伦合译的傀儡家庭 、国民公敌、小爱友夫的节译胡适易卜生主义袅 1917-1924 全国 26 种报刊、 4 家出版社,发表、出版了翻译剧本 170 余部,涉及 17 个国家 70 多位 剧作家:莎士比亚、易卜生、萧伯纳、契科夫、安特莱夫、果戈理、托尔斯泰、席勒、莫里哀等。西方戏 剧史上的各种流派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现代象征派、未来派、表现派、唯美派几乎同时涌入中 国,带来多元的戏剧观念、戏剧美学和戏剧形式与技巧,为中国现代戏剧作者提供广阔的空间和可能性莁三 业余的、非营业性的“爱美剧”与“小剧场运动”的倡导螈上海民众剧社时间: 1921年 9 月薈人物:汪仲贤倡议,联合陈大悲及新文
16、学界中的沈雁冰、郑振铎、熊佛西等羃行动: 1 成立“五四”以后第一个新的戏剧团体 2 创办戏剧月刊,也是以新的形式最早出 现的专门性戏剧刊物3 成立上海戏剧协会,中国早期戏剧团体中历史最长的螁“小剧场”运动起源于 19 世纪末法国“自由剧场”的艺术实验,以后风行于英、德、荷兰、俄、美、日等国,这是一次以易卜生为代表的现实主义、自然主义戏剧取代在西方剧坛占主导地位的古典主义 与浪漫主义戏剧的戏剧革新运动,揭开了西方(与日本)现代戏剧的帷幕,在戏剧观念以及戏剧文学、导 演、表演、舞美等方面都进行了新的探索。葿第六讲 1928 1937年 6 月从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学 - 第二个十年的文学思潮与运动莅
17、革命文学 1928年 1 月,太阳社创办太阳月刊,由蒋光慈、钱杏邨主持莆同时,文化批判创刊,由从日本回国的创造社新成员李初梨、冯乃超、彭康主持芀同月创造月刊第 1卷第 8 号显示出“突变”艿三种刊物在上海共同倡导“革命文学” :“个人主义的文艺老早过去了” , 是“无产阶级文艺”蒆自由主义文学1928 年 3 月,倾向自由主义的作家胡适、徐志摩、梁实秋等为核心的新月月刊创刊,公开表明自由主义的立场,维护“独立” 、“健康的原则”与“尊严的原则”蒄第二个十年的特征蚀1 五四所开启的相对思想自由的氛围消失,文学主潮随着整个社会的变革变得空前的政治化羀2 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推进了马克思文艺理论的传
18、播与初步的运用, 并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着此后二 三十年间文坛的面貌蒈3 在左翼文学兴发的同时,自由主义作家的文学及其多种倾向文学彼此竞争互生,共同丰富着 30 年 代的文学创作薂革命文学论争莃产生原因: 1 政治上: 1927 年“四一二”事变后国共合作关系彻底破裂,上海聚集了一批参加过革 命实际行动的作家,加上一批从日本等地归国的激进青年,共同倡导革命文学运动螀 2 思想上,接受了共产党内部的左倾路线影响,认为无产阶级文学运动的提倡能够推动政治上的持续革命。文学观点深受当时苏联和日本等国的无产阶级文学运动中左倾机械论的影响该,特别是苏联的 “无产阶级文化派”及其后的文学组织“拉普” ,以及理论
19、家波格丹诺夫的“文艺组织生活”论芅3 行动上:全盘否定五四新文学传统,重点批判鲁迅、茅盾、叶圣陶、郁达夫羅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时间: 1929年底开始筹备, 1930 年 3月 2日在上海成立, 1936 年春解散螂成员:鲁迅、冯雪峰、沈端先、冯乃超、柔石、李初梨、蒋光慈、彭康、田汉、钱杏邨、阳翰笙 等、郭沫若、郁达夫蒀理论纲领:我们的艺术是反封建阶级的,反资产阶级的,又反对“失掉了社会地位”的小资产阶 级的倾向,要援助而且从事无产阶级艺术的产生莇刊物:拓荒者、萌芽月刊、北斗、文学周报 、文学导报 、文学半月刊等肃左联的活动 1 成立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会,加强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翻译、介绍和
20、研究工 作膂2 自觉加强与世界文学,特别是世界无产阶级文学运动的联系3 积极推动文艺大众化运动羇新月派1927 年左右,原“现代评论派”骨干胡适、徐志摩等陆续到了上海, 127年春创办新月书店,由胡适任董事长, 1928 年 3月又创刊新月杂志,因此成为“新月派” ,主要撰稿人:徐志摩、罗隆基、 胡适、梁实秋等。理论上根本否定无产阶级文学存在的理论基础,以“永恒的人性的文学”来否定“无产 阶级的阶级的文学” ,以“天才论”宣称“反文明”的无产阶级势力早晚要被资产者的文明的势力所征服。莈第七讲第二个十年的戏剧与雷雨蒅无产阶级戏剧蚁产生背景 A 政治上, 大革命失败,大量追求革命的知识分子被实际斗
21、争排挤出来, 集中到上海, 苦闷彷 徨,又不甘心于沉沦,希望在文艺中寄托和发泄自己的苦闷。于是在政治形势逆转的低气压下,以上海为 中心,再一次掀起话剧运动的热潮蚇B 文化上,当时上海活跃的五大剧社虽都有一定的舞台经验,但都不满于社会现状,又找不到出路,表 现出浓厚的感伤情调膅行动一 1929 年,沈端先、郑伯奇、冯乃超、钱杏邨等共同发起组织了上海艺术剧社,出版艺术和 沙仑等戏剧刊物及戏剧论文集 ,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发展新兴戏剧即“无产阶级戏剧”的口号,并 先后组织了两次公演,介绍外国左翼作家的具有革命倾向的剧目。薄行动二 1930 年,田汉在南国月刊上发表我们的自己批判 :“以明确的意识看戏的观
22、众一天天多 了的今日,认识不彻底,或者简直不过是动于个人的情热与朦胧的倾向底戏剧是必然地要走向没落之路。 ” 宣布南国社的“转变” :从社会运动与艺术运动的“二元”态度转向一元化的“左倾”肀行动三 1930 年 8 月,以上海艺术剧社为基础,集合了辛酉、南国、摩登等进步戏剧团体,成立了中国 左翼剧团联盟,以后又改组为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在“演剧大众化”的口号下,努力把戏剧这种形式向 大众普及。 .蒇农民戏剧实验1932-1936 ,熊佛西主持,河北定县芇a 提供农民能够接受与欣赏的剧本b 培养农民演员,后发展为“农民自己演剧给自己看”蚂c 建立适应农民戏剧要求的“剧场”露天剧场d 探讨“观众与
23、演员混合”的新式演出方式蒀雷雨的特殊贡献它达到了文学性与舞台性的高度统一:将题材、主题的现实性与超越性,戏剧结构严谨(基本符合“三一律” ),情节的曲折、动人,戏剧冲突(包括性格冲突)的尖锐、紧张,人 物性格的鲜明,潜台词与细节的丰富,人物语言的个性化,舞台美术、灯光、声响、道具和谐的整体 感,诗的意境的精心营造,合为一体,既是精美的戏剧艺术,又可以取得商业性的演出效果。膈第八讲莈 30 年代的小说盛极一时。 在广大农村破产的同时, 东南沿海一带的局部资本主义化、 现代都市上海的 勃兴以及相应的出版业的发达、城市阅读现代小说的新读者群的形成,无不给小说带来契机。 1927 年大革 命失败后,社
24、会矛盾加剧,随着阶级斗争的风起云涌,文学直接表现社会生活的可能性增加,也刺激了以 叙事为己任的小说。这样,五四小说在完成其重大的现代性转折之后,渐渐走向部分的整合,并于规范中 发生多方面的变化。到了 30 年代中期,一个高峰状态的小说阶段显然有别于五四初期的小说而出现。肄这时期的小说大家除了鲁迅外,茅盾、巴金、老舍等先后发表了他们的长篇代表作,青年小说家充满 锐意登上文坛。政治和商业对小说的介入十分明显,以至造成了上一时期的写实小说和抒情小说流派,分 别被以“左联”为核心的左翼、远离文学党派性和商业性的“京派”和最接近读书市场的“海派”所分割。30 年代小说按照不同的意识形态和文体的各种组成关
25、系,表现出自己独特的面貌。罿一左联和左翼小说羈左联准备期间的小说,主要以蒋光慈为代表。所在的太阳社成员非常活跃(洪灵菲、戴平万、楼适夷、 孟超、钱杏邨) ,革命家兼作家的身份,几乎每人都写过小说。肅共同的特点:自觉地运用文学来为革命呐喊,在急剧的变革年代里,以特殊的热情,写出“思想大于 艺术”的具有重大社会效果的作品膃主题:革命加恋爱,一方面反映了大革命前后的青年知识分子面临个人与革命冲突的普遍问题,其中 孕育着 30 年代知识新人的最初形象;另一方面,也暴露出某种对生活的片面理解与表达。这说明其确实 和着时代的节拍,即便是带有浓重理念痕迹的故事与人物,也能投合当时一部分知识青年兴奋地追索光明
26、 的共同心理。蚃华汉(阳翰笙) 的长篇地泉 (包括深入 、转换、复兴三部曲)基本上是从政治观念上 生发故事,缺乏文学的描述,人物又很少活的个性,革命与反革命的双方都变得神经质似的。所以到 1932 年重版时,有瞿秋白、郑伯奇、茅盾、钱杏邨与作者自己,分别写了五个序言,对这种充满“革命的浪漫 蒂克”的文学,从各自的角度进行了历史批判性的总结,显示了革命作家认识上的长足进步。虿蒋光慈 咆哮了的土地 (后改名为田野的风 ),从广阔的大革命背景上,反映了党领导下的早期 农民武装运动的风暴。矿工张进德和革命知识分子李杰。青年知识分子在群众斗争中不断完善自身的线索 贯穿人物的始终。是革命现实主义对革命浪漫
27、蒂克的一次反驳。膇柔石 柔石早期的疯人集、长篇旧时代之死 、中频三姊妹等,清一色是以青年婚姻恋爱为 题材,以浪漫笔致描绘他们的苦闷。后期的代表作是著名的中篇二月 、短篇人鬼和他的妻的故事 、 为奴隶的母亲 ,纯熟表现青年知识者的追求,以及开掘下层劳动人民悲苦的命运。蒅 为奴隶的母亲是一个“典妻”的故事,深刻之处在于,对春宝娘这样忍辱负重的中国普通农夫 灵魂的如实表现。她默默地去充当为别人生子的工具,默默地想念自己亲生的任何一个孩子。她的悲剧, 是其对于自身命运的习以为常, 欲有所动, 又无处表诉。 对读者的感情冲击相当深切。 写家乡生活的作品, 完全超越了当时概念化的创作风气。肂左联青年作家的
28、涌现 ,标志着现代文学在创作上真正结束了“革命文学”的时代而向前迈进了。 丁玲显示出横跨两个时期的特色。丁玲的水 、张天翼二十一个 、沙汀法律外的航线发表后,被 称为“新写实主义” ,努力扫除概念化地描写身边琐事的创作风气,造成了“左联”文学的崭新地位。以 后这批新人的小说创作,逐渐摆脱初期“唯物辩证法创作方法” ,力图把政治倾向性和艺术真实性较好地 结合起来,以革命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努力塑造人物典型,也注意环境描写的典型化,开始在作品中体 现出独特的生活藏量、语言储备与艺术个性,造成小说风格的多样化。荿丁玲 :五四以后第二代善写女性、并始终坚持女性立场的作家。以第一个革命女作家的姿态,打破
29、了 冰心、庐隐等因思想创作上的某种停滞所带来的沉寂。 20 年代末,丁玲在冲破旧家庭的牢笼,追求光明的 母亲影响下,在五四革命的召唤下得以觉醒,进而接近社会主义,又在大革命失败后一度陷入苦闷的时代 女性。羄从 1927 年发表梦珂开始,到 1929 年末,共有十四五篇短篇小说蚄莎菲女士的日记给丁玲带来的很大的名声,塑造的莎菲形象,是她早期作品中一系列“五四”退 潮后小资产阶级叛逆、苦闷的知识女性中最重要的典型。莎菲身上,既有对封建礼教的背叛,又有对追求 “真的爱情” 、个性解放的无限憧憬。大革命失败后特俗的环境,决定了莎菲固执的寻觅人生的意义而又 没有出路,鄙视世俗又不时感到有沉入纵情声色的危
30、险,重感情更爱幻想、狂想。带有病态又有反抗的矛 盾。莎菲的苦闷,是五四时期获得个性解放的急进青年,在革命低潮中陷入彷徨无主的真实写照,其中包 含着深刻的历史批判性。蒁是郁达夫开启的描写知识分子“时代病”的自我伤感小说的总结与结束。心理描写代表了丁玲的主要艺 术成就 进入左联以后,创作思想发生变化, 韦护、水腿 东北作家群 :指 30 年代中期从东北流亡到上海、北平等地的一些青年作家,如萧红、箫军、端木 蕻良、舒群、骆宾基、罗烽、白朗、李辉英等。他们之中有的并未正式加入“左联” ,但其创作实际上构 成“左联”文学的一部分,以一种浓郁的眷恋乡土的爱国主义情绪和粗犷的地方风格开启了抗日文学的先 声。
31、肅萧红,文学创造力特出的天才女作家,一生遭遇坎坷。创作活动仅九年,31 岁在香港寂寞早逝。螂生死场展示了九一八事变前后东北北部农村市镇的生活图景,并不正面写抗日斗争,也不精心结构故事, 以萧红纤细敏锐的艺术感觉写出北中国农村生活的沉滞、闭塞,以及由此造成的对民族活力的窒息。这一方浸润着血污的黑土,乃是人的永劫轮回的生死场。袁呼兰河传以更加成熟的艺术笔触,写作者记忆中的家乡,一个北方小镇的单调的美丽,人们的善 良与愚昧。“呼兰河这小城里住着我的祖父”可以看做是全篇的主题。城与人,少女与老人、生者与逝者 的关系中,存在着生命中的永恒。袀二.京派小说肇1 京派: 30年代,由文学研究会未曾南下的分子
32、为基础,集合活跃在北方的作家沈从文、废名、芦焚、 萧乾等组成,杨振生的文学教育和文学组织作用对京派内部起到凝聚的作用,林徽因和朱光潜组织的两个 京派沙龙, 也把北大、 清华、 燕京几个大学的作者松散地组合起来, 几代京派文人活跃在 现代评论 、水 星、骆驼草、大公报文艺副刊 、文艺杂志等重要的北方文学报刊上,成为与海派对峙的一个鲜 明的小说派别。肄京派小说所显示的是乡村中国的文学形态。 莀京派小说统一的审美感情是诚实、从容、宽厚的 蚀京派为现代小说提供了比较成熟的抒情体和讽刺体样式袄2 沈从文(1902 年 12 月 28 日 1988 年 5 月 10 日)原名沈岳焕 3废名1929年从北大
33、英文系毕业并留校教书时,已经出版了第一部短篇小说集竹林的故事 ,随后开始陆续发表代表作桥的一些 篇章。 1930 年创办骆驼草 ,刊物体现了周作人的平淡隐逸的文艺思想,成为京派作家的一个阵地。莫须有先生传 。抗战胜利后写出自传性鲜明的莫须有先生坐飞机以后芃桥不仅反映乡村风景、风俗之美、人情之美,而且更透露出一种独有的人生态度和体悟生命的方式 p315蝿作为抒情诗的散文化小说莀三海派小说: 1.新文学的世俗化和商业化2.过渡性的描写都市羆 3. 首次提出“都市男女”这一主题4.重视小说形式的创新薅后期海派小说新感觉派中国最完整的一支现代派别, 其出现表明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在中国的引入,已然越过了初
34、期, 进而拥有独立的地位。 在日本, 新感觉派的直接影响下, 1928年在文学工场 、 无轨电车 、新文艺、现代等刊物上聚集了一起新感觉派小说作家,包括施蛰存、刘呐、穆时英 等新感觉派小说,第一次用现代人的眼光来打量上海,用一种新异的现代形式来表达东方大都会的城与 人的神韵。蒃第十讲第二个十年的散文及鲁迅杂文袇林语堂 主编 论语(1932) 人间世 (1934) 宇宙风(1935) 羇提倡“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凋”的小品文蚃小品文 30 年代前期,林语堂接连创办论语 、人间世、宇宙风等刊物,集中发表小品文,提倡 幽默、闲适和独抒性灵的创作,吸引了许多作家参与小品文的创作,包括周作人、俞平伯、老舍、郁达夫、 丰子恺等。周作人、林语堂还将明末公安竟陵派的小品尺牍奉为经典,在文坛上掀起了“以自我为中心, 以闲适为格调”的小品文的创作风气。袂开明派此派散文作家,大都是上海立达学园的同事, 30 年代又聚集在开明书店周围,有丰子恺、夏丏尊、叶圣陶等,他们都参与过中小学教育工作,因此自觉地把文学教育作为写作的目标之一。 “开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电工安全培训试题及答案
- 新《安全生产法》及其他安全知识考试试题及答案
- 卫生监督骨干人才能力提升培训试题(附答案)
- 设备点检润滑考试试题(附答案)
- 护理核心制度考试题目及答案
- 2025版轻工产品展览展示承包合同书
- 2025版物流运输安全合作协议下载
- 2025年汽车融资租赁合同定制版
- 2025年版店铺转让附带未来增值权益合同范本
- 2025仓储与运输安全监管服务合同
- 【完整版】2025年二级建造师《建筑实务》考试真题及答案
- 水库维修承包合同协议书范本
- 2025年浙江省中考英语真题(解析版)
- 2025年广西中考道法真题卷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国企中层干部竞聘笔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人民检察院公开招聘用制书记员考试题及答案
- 数学小升初试卷真题打印版
- 医院学术委员会组织职责
- 国际经济法课件马工程版
- 重庆临时摊点管理办法
- 3.4中国的海洋资源课件-八年级地理上册商务星球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