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栽培学课程大纲_第1页
食用菌栽培学课程大纲_第2页
食用菌栽培学课程大纲_第3页
食用菌栽培学课程大纲_第4页
食用菌栽培学课程大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食用菌栽培学课程大纲一、课程概述课程名称(中文):食用菌栽培学(英文):Edible Mushroom Cultivation课程编号:12371093课程学分:2.0课程总学时:32课程性质:专业课二、课程内容简介(300字以内)食用菌栽培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是林学专业的专业 选修课。我国食用菌的自然资源丰富,人工栽培历史悠久,且我国是 农林业大国,具有丰富的原材料。可见,我国发展食用菌的广阔前景。 本课程主要介绍一一食用菌的生物学特性: 食用菌的形态结构、分类、 生活史及食用菌生长发育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和管理方法;食用菌生产 全过程的基本操作技术:制种程序及设备仪器的使用、培养基的制备

2、 和灭菌,各级菌种的制作方法,菌种质量检查及选育和保藏等;介绍 蘑菇、香菇、平菇、木耳、草菇等等食用菌的栽培方法和技术。三、教学目标与要求本课程属于应用微生物范畴,技术性强,是农林业与生物类学生 的专业选修课。通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比较系统地了解食 用菌栽培相关知识,掌握食用菌各级菌种培养基的制备过程; 学会制 作各级菌种的基本、技能。掌握主要食用菌栽培技术,以便在今后实 践中运用于新产业的开拓。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第一章绪论 (2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简要介绍食用菌的概念、种类,食用菌的以明确学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及在我国农林业生产中的位置及现状习目的,提高学习兴趣.教学重点与难点

3、:要求学生掌握食用菌及食用菌学的概念; 理解食用菌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了解我国发展食用菌的有利条件 广义食用菌与狭义食用菌的区别是本章内容的难点。第一节概述 (0.5学时)一、食用菌的概念二、食用菌的营养价值三、食用菌产业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第二节 中国古代食用菌发展简史(0.5学时)一、发展简史二、早期的食用菌栽培技术第三节 食用菌生产的现状及展望(0.5学时)一、国内外食用菌生产的性质和地位二、展望与思考第四节 食用菌栽培学的性质和任务(0.5学时)一、食用菌栽培学的性质和地位二、食用菌栽培学的任务三、食用菌栽培学教学基本要求作业与思考题:(1)谈谈你对食用菌的基本认识。(2)举例说明食

4、用菌与人类的关系。(3)试比较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食用菌产业上的异同点。(4)怎样实现我国食用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第二章 食用菌的形态结构及分类 (3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主要介绍食用菌的一般形态结构与主 要识别特征,包括各种菇体形状,伞菌子实体结构:菌盖、菌褶(或 菌孔)、菌柄、菌环、抱子印(含义及作用)等;营养体:菌丝与菌 丝的组织体;毒菌及毒菌中毒症状和急救措施。 使同学们理解子实体 发育过程中附生物的形成机制,担子菌纲中伞菌的生活史及抱子类型.教学重点与难点:本章重点一一典型伞菌子实体形态特征、 菌丝组织体的形态特征、锁状联合、菌环、菌托、抱子印、菌褶与菌 柄连接的类型。难点一

5、一同宗和异宗结合等。第一节营养体 (1.0学时)一、菌丝体的形态与构造二、菌丝组织第二节 形态发生(0.5学时)一、生殖和抱子二、食用菌菌丝细胞的双核化和子实体的形成第三节 子实体 (0.5学时)一、子囊果的结构二、担子果的结构第四节食用菌的分类(0.5学时)一、子囊菌门二、担子菌门第五节毒菌 (0.5学时)一、毒菌及中毒类型二、毒菌中毒后的急救措施作业与思考题:(1)菌丝体可以形成哪些变态结构,其作用如何?(2)子囊盘与其他子囊果有何不同,其形态上分为哪几个部分?按 发育方式担子果分为哪几种类型?简述其特点。(3)以伞菌为例,简述担子菌子实体结构的各组成部分及其主要特点。(4)在传统分类方法

6、中,食用菌的主要分类依据是什么,如何命名? (5)毒菌的中毒类型主要有哪几类?谈谈应如何避免误食毒菌,并 简述毒菌中的救护措施。第三章 食用菌的生理及生态(3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简要介绍了食用菌的生理基础和食 用菌的生态,介绍了营养物质、代谢及其有关的细胞结构、生长和发 育及其相关的环境条件等内容。介绍了木腐类食用菌和菌根类食用菌 的自然分布、习性、环境及区系等。.教学重点与难点:掌握食用菌的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条件, 各种理化环境因素对食用菌生长发育的影响, 主要食用菌对环境条件 的要求等是教学重点;第一节概述(0.5学时)第二节 食用菌的生理基础(1.5学时)一、营养物质二、代谢及其

7、相关的细胞结构三、生长与发育及其环境条件第三节 食用菌的生态 (1.0学时)一、引言二、木材腐朽与大型真菌三、菌根菌与其宿主的关系作业与思考题:(1)何谓真菌生理学?何谓真菌生态学?(2)举例说明外界条件对食用菌生长和发育的影响。(3)简述木材腐朽与大型真菌的关系。(4)举例说明菌根菌与其宿主的关系。第四章食用菌的遗传与育种 (2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简要介绍了通过不断地选优淘劣, 培育出新的优良品种,介绍了杂交育种是目前食用菌使用最广、 收效 最显著的育种手段;诱变育种是利用物理或化学因子出来细胞使其遗 传物质发生变化,从而筛选出优良的菌株。要求学生通过学习,理解 食用菌遗传育种的基本

8、知识一一食用菌的生活史和交配系统,并贯彻到实验中。.教学重点与难点:本章重点是对食用菌的生活史和交配系 统的理解,食用菌诱变选育、杂交育种技术等是本章的难点。第一节 食用菌的生活史(0.5课时)一、担抱子二、初生菌丝三、次生菌丝四、子实体第二节食用菌的交配系统(0.3课时)一、初级同宗结合二、次级同宗结合三、二极性异宗结合四、四极性异宗结合第三节引种与选择育种(0.3课时)一、引种二、选择育种第四节杂交育种(0.3课时)一、杂交育种的基本原则二、杂交育种的方法第五节 诱变育种 (0.3课时)一、基因突变二、诱变剂和诱变机制三、诱变育种的基本方法第六节 生物技术在食用菌良种选育(0.3课时)一、

9、原生质体融合技术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作业与思考题:(1)比较香菇的生活史与双胞蘑菇生活史的异同。(2)食用菌的交配系统分为几种类型?基本概念是什么?(3)简述食用菌杂交育种的程序。(4)基因突变的概念是什么?(5)随机扩增多态性(RAPD)技术用于食用菌菌株鉴别的基本原 理是什么?第五章食用菌菌种制作与保藏(2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详细阐述了灭菌、消毒的基本概 念和方法,菌种分离、制作(包括液体菌种制作)的基本知识和 常用技术,并扼要介绍菌种的保藏方法、菌种退化原因及复壮技 术等。使学生明白食用菌菌种的质量直接影响食用菌的生产管理 过程及产品质量和产量。.教学重点与难点:本章要求学生

10、重点掌握菌种的扩大方 法和培养方法;掌握菌种分离中常用的组织分离法、抱子分离法、 基本菌丝分离法的操作过程;理解菌种的保存原理及常用保存方 法。第一节菌种制作的基本设施第二节 灭菌与消毒 (0.5学时)一、常用灭菌方法二、常用消毒方法三、空气过滤除菌第三节 菌种分离(0.5学时)一、抱子分离法二、组织分离法三、基内菌丝分离法第四节固体菌种制作 (0.5学时)一、培养基的种类二、培养基的制作三、接种四、菌种培养第五节 菌种保藏方法及复壮技术(0.5学时)一、菌种保藏方法二、菌种的退化与复壮第六节菌种的质量检验一、菌种质量标准二、菌种质量鉴定作业与思考题:(1)常见灭菌、消毒的方法有哪些?如何避免

11、培养基灭菌不彻底的 现象发生?(2)优质原种、母种和栽培种一般应符合哪些要求?(3)菌种退化的原因是什么,如何避免菌种退化?(4)简述食用菌菌株保藏原理、目的和方法。(5)试分析液体菌种生产与利用的前景。第六章食用菌病虫害防治(2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侵害食用菌的病虫害种类繁多,生活习性 复杂。本章简要介绍食用菌栽培过程中常见病虫害种类及其一般发生 规律,并根据食用菌栽培特点和病虫害发生特点确定食用菌病害及杂 菌防治策略。.教学重点与难点:本章重点是食用菌常见病虫害的诊断与识 别,难点是食用菌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与各种农药的使用方法。第一节 病害及杂菌的防治(0.7课时)一、竞争性杂菌二、侵

12、染性病害三、生理性病害第二节害虫及其他有害动物的防治(0.7课时)一、主要害虫二、螭类三、线虫四、其他有害动物第三节食用菌病虫害的综合防治(0.6课时)一、生态调控二、物理控制三、化学防治作业与思考题:(1)食用菌生产中最常见的病害有哪些?如何防治?(2)食用菌常见的虫害有哪些?如何防治?(3)食用菌病虫及杂菌发生有何特点?如何根据食用菌生长特点确 定综合防治措施?第七章食用菌的保鲜与加工(2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食用菌子实体含水量高,组织脆嫩,容 易受机械损伤,本章介绍了食用菌常见的保鲜和加工方法一一盐渍、 干制、罐藏和速冻加工的主要方法。.教学重点与难点:本章重点是食用菌的保鲜与包装技术

13、,难 点是食用菌产后生理活动对产品质量的影响。第一节 食用菌的采后生理(1.0课时)一、食用菌产品的特点二、采后子实体的继续生长及抱子的成熟三、食用菌产品采后的水分平衡四、采后食用菌产品的呼吸作用五、采后食用菌产品中的一些重要酶六、采后食用菌产品由微生物引起的变质第二节 食用菌的采收、包装、运输 (0.4课时)一、采收二、分级与包装三、运输第三节食用菌的保鲜(0.3课时)一、保鲜原理二、保鲜技术第四节食用菌的加工(0.3课时)一、加工原理二、加工技术作业与思考题:(1)为什么说维持食用菌与缓慢的、正常的生命活动中,是食用菌保险贮藏的原则?(2)在食品贮藏中,目前允许使用的辐射有哪几类?它们各有

14、何特 点?(3)简述盐渍蘑菇加工过程中腐败变质原因及其防治措施。(4)简述罐藏原理,哪些因素影响杀菌效果?(5)举例说明食用菌盐渍加工的工艺流程及其漂烫和配制饱和盐液 的技术要点。(6)简述普通蔬菜腌制加工与食用菌盐渍第八章 香菇栽培(2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要求对香菇栽培工艺过程,尤其对代料栽 培香菇方法、优质花菇形成原理有较深的认识。 本章内容包括香菇的 生理特性、代料栽培的工艺特点、生产工艺与设备、配料原则、菌种 选择与季节性安排、菌棒(筒)制作技术要求,转色管理与催蕾技术, 出菇管理技术,优质花菇培育、管理、加工与质量关系等。.教学重点与难点:本章要求学生重点掌握香菇代料栽培技术,

15、掌握香菇的生物学特性。了解香菇的段木栽培技术。第一节生物学特性(0.5课时)一、形态及分类地位二、生活史三、生长发育条件第二节 段木栽培(0.5课时)一、工艺流程二、技术要点第三节袋式栽培 (0.5课时)一、工艺流程二、技术要点第四节畦式栽培 (0.5课时)一、工艺流程二、技术要点作业与思考题:(1)简述香菇的生活史(2)如何从外观上鉴别香菇菌种的优劣?(3)如何鉴定香菇纯菌丝种的活力?(4)简述香菇段木栽培中人工接种的技术要点。(5)简述香菇代料栽培转色管理的技术要点。(6)出菇期间,如何进行香菇的水分管理?(7)如何催菇?如何培育柄短肉厚的亮花菇?第九章 木耳栽培(2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

16、:要求了解黑木耳与毛木耳品种特性,以及 段木栽培木耳过程,重点介绍代料栽培木耳的技术,包括工艺流程、 配料原则、制袋技术、催耳技术、出耳管理要求等。.教学重点与难点:本章重点是木耳代料栽培的诱导处理技术, 难点是木耳人接种方法与产量的关系。第一节 生物学特性 (0.5学时)一、形态及分类地位二、生活史三、生长发育条件第二节 代料栽培(0.8课时)一、栽培季节二、工艺流程三、栽培管理第三节 集约化栽培技术(0.7课时)一、栽培季节二、工艺流程三、栽培管理作业与思考题:(1)黑木耳和毛木耳的生活史。(2)如何从显微结构上来区分毛木耳和黑木耳?(3)木耳段木栽培的主要步骤。(4)木耳栽培中应如何进行

17、水分管理?第十章平菇栽培(2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1)平菇栽培品种及其温型特点(含普 通品种与珍稀品种);(2)平菇的生长发育主要阶段的生物学特性: 发育期、桑根期、珊瑚期对温度、光照、通气、水分与湿度的反应, 营养要求等;(3)栽培技术:原料选配原则;栽培方式及材料处理要 求;“生料”袋栽与床(畦)栽技术;“熟料”筒袋栽培技术;周年栽培 与套种等。.教学重点与难点:本章重点为不同栽培季节对平菇菌种的 要求。难点是平菇生料栽培与熟料栽培的不同要求。第一节 生物学特性(0.5学时)一、形态及分类地位二、生活史三、生长发育条件第二节栽培技术 (1.5学时)一、床式栽培二、袋式栽培作业与思考题:

18、(1)简述平菇子实体的发育过程。(2)简述平菇出菇期间菇房管理的工作重点(3)如何避免平菇抱子引起少数人的过敏反应?(4)为什么平菇能成为世界性广泛栽培的食用菌之一?第十一章 双胞蘑菇栽培 (2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双抱蘑菇是现在世界范围内栽培面积最 广、产量最高的食用菌。本章通过学习双胞蘑菇的生理特性、菇房建 设的基本要求等,使学生掌握双胞蘑菇的栽培技术。.教学重点与难点:本章重点是双抱蘑菇的重要生理特性, 双胞蘑菇的覆土技术等。难点是菌种选择与播种技术及覆土对双胞蘑 菇子实体生长发育的重要作用等。第一节 生物学特性(0.5学时)一、形态及分类地位二、菌丝生长与子实体的形态建成三、生活史四

19、、生长发育条件第二节 常规栽培技术(1.0学时)一、栽培季节的选择和菌种准备二、菇房的设置和消毒三、培养料的配方与堆制四、播种及播种后的管理五、覆土及覆土后的管理六、出菇管理七、采收与分级八、间歇期的管理九、越冬管理十、春菇管理第三节 工厂化生产技术(0.5学时)一、姑厂设施与设备二、工艺流程三、技术要点作业与思考题:(1)双胞蘑菇的生活史的特征是什么?(2)双胞蘑菇栽培种覆土的作用是什么?(3)传统堆肥发酵与现代堆肥发酵有什么异同?(4)传统栽培法出菇期管理原则是什么?(5)双胞蘑菇栽培料堆制发酵的作用是什么?(6)双胞蘑菇出菇间隙期菇房管理的主要工作是什么?第十二章 金针菇栽培 (2学时)

20、.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介绍了金针菇的生物学特性,根据 金针菇的低温出菇特点,介绍了金针菇常规栽培和工厂化生产技术。.教学重点与难点:本章重点是金针菇的常规栽培技术及金 针菇栽培中温度与光照的调控,难点是金针菇的生物学特性和金针菇 的袋栽技术与瓶栽技术。第一节 生物学特性 (0.5学时)一、形态及分类地位二、生活史三、生长发育条件第二节 常规栽培技术(0.8学时)一、工艺流程二、技术要点第三节 工厂化生产技术(0.7学时)一、工艺流程二、设施与设备三、栽培管理作业与思考题:(1)简述金针菇的生活史。(2)金针菇常规栽培如何进行出菇管理?(3)试比较金针菇常规栽培和工厂化生产的异同点。(4)金针菇

21、工厂化生产需要哪些设备?其功能与作用是什么?(5)简述金针菇工厂化生产的工艺流程。第十三章 灵芝栽培(2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介绍了灵芝的生物学特性、灵芝的 栽培方式和栽培季节,要求学生掌握灵芝袋料栽培技术和灵芝盆景造 型制作技术。.教学重点与难点:本章重点是要求了解灵芝的生物学特性, 难点是灵芝盆景制作技术。第一节 生物学特性(0.5学时)一、形态及分类地位二、生活史三、生长发育条件第二节灵芝栽培技术(1.0学时)一、瓶栽二、盆栽三、塑料袋栽四、畦床栽五、段木栽第四节 灵芝造型盆景制作(0.5学时)一、配盆二、配假“石”山、亭阁、古人等三、题诗命名四、干燥上漆五、入盆固定六、盆景保存作

22、业与思考题:(1)灵芝的生物学特征有哪些?(2)灵芝的袋料栽培步骤有哪些?关键步骤是什么?(3)灵芝栽培管理应注意什么?(4)收集灵芝抱子粉应注意什么?第十四章草菇栽培 (2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介绍了草菇的生理特性与高产栽 培技术的关系,主要内容为:(1)草菇的重要生理特点:高速生长与 养分的选择,需要高温恒温而忌温度急变的特点,对 PH值与通气性 的要求等;(2)栽培技术:季节安排与气温要求,栽培料选配原则, 发酵技术与设备条件,接种与现蕾前管理,出菇管理技术等。.教学重点与难点:本章重点是草菇的最佳收获时间,难点 是高温型食用菌对环境条件的要求第一节 生物学特性 (0.5学时)一、形态特征二、生长发育和形态建成三、生活史四、生长发育条件第二节 栽培技术(1.5学时)一、栽培季节二、工艺流程三、技术要点作业与思考题:(1)草菇适应于什么样的气候条件?现在主要栽培国家是哪些?(2)传统的室外草把式栽培与现代的室内架式栽培的主要区别是什 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