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春》优秀教学设计_第1页
《武陵春》优秀教学设计_第2页
《武陵春》优秀教学设计_第3页
《武陵春》优秀教学设计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专题研讨教学设计学校学科语文班级2班人数42课题武陵春教时1日期课型新授(八 JA教学目标:.通过飞花令“愁”及“愁”的解字,初步感知武陵春的内容。.结合课下注释,了解词的内容,学习化虚为实的写“愁”方法。.通过一首词,初步感知李清照词作风格,增强家国情怀! 教学目标确定依据:.一、教学内容分析:武陵春是词人李清照避乱金华时所作。这时她已经53岁了,经历了国家 败亡、家乡沦陷、文物丧失、丈夫病死等不幸遭遇,处境凄惨,内心极其悲哀。 上片极言眼前景物之不堪,心情之凄苦。作者利用“日晚倦梳头”和“欲语泪先 流”两个外在的行为具体地表达了她内心的浓重哀愁。虽然不含一个“愁”字, 却“满纸愁怨语,处处

2、见愁肠:下片进一步表现悲愁之深重。先用“闻说” “也 拟” “只恐”三个虚词把自己的思想活动层次清楚地表露了出来,“只恐双溪蚱 盆舟,载不动许多愁”,更是另寻了一个新思路,说:自己的愁重得连船都承 载不动。全词充满“物是人非事事休”的痛苦,表现了她的故国之思。构思新颖, 想象丰富。通过暮春景物勾出内心活动,以蚱解舟载不动愁的艺术形象来表达悲 愁之多。写得新颖奇巧,深沉哀婉,遂为绝唱。鲁教版把李清照的武陵春放在第四单元词五首中,这五首词有温庭 筠的望江南、范仲淹的渔家傲 秋思、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李清 照的武陵春和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五首词的内容都 与“愁”有关,而李清照这首又

3、是写“愁”的名篇,因此在学习了其余四首的基 础上再来重点学习,显得尤为重要。另外,初中阶段李清照的词都是放在课外古 诗词中,如如梦令醉花阴,只有这首武陵春是课内诗词,需要重点赏 析。因此学习作品中用“夸张”、“比喻”等修辞化虚为实表达愁绪的方法是教学 重点,也是教学难点。再结合初三诗词学习的过程,上学期重点学习了豪放派词人苏轼的水调歌 头,感受了词人的豁达胸襟和旷达情怀。这学期再感受婉约派词人李清照的武 陵春,体会闺怨愁绪。这样学生对整个宋词的豪放与婉约就有了整体认识,也 契合教材的整体设计。因此,本节课以“愁”贯穿始终,以两个活动“品析上片愁如何表达的? ” 和“感受下片契合词人心境的颜色”

4、来组织教学,通过“说愁”“品愁”“悟愁” 三个环节推进课堂,在“说” “品”以及“悟”中完成以下学习目标: 1.通过飞花令“愁”及“愁”的解字,初步感知武陵春的内容。.结合课下注释,了解词的内容,学习化虚为实的写“愁”方法。.通过一首词,初步感知李清照词作风格,增强家国情怀!二、学生分析:少年不识愁滋味。学生从小到大积累的“愁”的词句很多,对古典诗词的理 解也有了一定基础,再加上他们的思想正从幼稚向成熟阶段过度,对表达爱、恨、情、愁的文章颇感兴趣,特别是对类似的比拟经典、简短的古诗词更是偏爱。因 此,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这种兴趣爱好,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背诵武陵春这 首词,从而体会作品是如何表现浓

5、重之愁”的。为上新课强说愁。虽然前面刚学习了望江南这首词,了解了作品采用白 描、拟人等手法,生动地表现闺中思妇望夫不至的绝望情绪,为学习武陵春 这首词奠定了基础,但是八年级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感悟能力毕竟有限,运 用贴切的修辞化虚为实来表达某种情感,对学生来说还是比拟困难的。因此,要 引导学生认真体会武陵春这首词运用夸张式的比喻表达“愁绪”的方法,结 合拓展训练,培养学生运用修辞,形象生动地表现情感的能力。鲁教版八年级下册安排了词五首的古诗词学习,还有课外古诗八首,学 生有扎实的背诵功底,对词的格式、语感和朗读方法有一定认识,对诗歌的内容 和思想感情有学习的经验,并有品读鉴赏名句的积累,这些

6、对于诗词的学习,是 很好的迁移基础。关于作者李清照,山东的学生也不陌生,不少同学去过她青州 的故居,而且知否知否电视剧热播,让大家对李清照的词作又是一番加深, 因此,结合以前学过的如梦令和醉花阴,再学习这一首武陵春,有一 定的积累。针对这首词,学生要会品读词句,理解内容;借助想象,还原意境;思考发 现,读懂愁心。这是重点,也是难点。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课前活 动飞花令愁接龙诗句。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 流;月落乌啼霜满 天,江枫渔火对愁 眠;抽刀断水水更 流,举杯消愁愁更 愁;通过积累诗句 的活动,感受“愁” 的文化内涵,引出 武陵春,为讲词 奠定基调。二

7、、聚焦意 象,直接导 入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篇 写“愁”的名篇一一武陵 春。读课题开门见山,直接导 入。三、说愁1、自由朗读,有感情的 朗读你感受“愁”最深 重的词句。2、给“蚱脑” 标注读音,指导再读。3、 解字“愁”,“何处合成愁, 离人心上秋” 4、介绍作者。 5、老师范读,指导齐读体 会。1、自由朗读;2、读 “愁”深重的词句;3、标注“推脑”的 读音,加深朗读;4 介绍“离人”李清照 5、齐读体会。整体感知,读 准字音,借助“愁” 的解字,理解李清 照凄苦孤独的生活 境遇,并指导朗读, 加深学生对整首诗 的理解把握。四、品愁1、词上阙不含一个“愁” 字,却是“满纸愁怨语”。 说说你所

8、感受到的“愁” ? 出示背景,品读“物是人 非”总结:上阙用两个外在行为 具体表达内心的浓重哀愁, 虽无一个“愁”字,却是“处 处见愁肠”。2、从下阙词句中,找契合 作者心境的颜色,并说说契 合的原因。(小组合作) 总结:世间无限丹青手,一 片伤心画不成。愁这一情感 是起伏变化的。创造性语言,口语入词。3、下阙“只恐双溪解解舟, 载不动许多愁。”如何表现 这种愁的?化虚为实(板书)4李清照的愁苦,昨毓舟载 不动,泛轻舟排不出,她的 愁是怎样的愁呢?1、师生交流。预设:“花已尽”,“倦 梳头”与“慵自梳头” 比拟,“泪先流” 2、小组讨论。预设:灰色,爱情 的火熄灭了,“一寸相 思一寸灰”;生活热情 的火熄灭了,心灰意 冷;生活的希望之火熄 灭了,物是人非事事 休,乃万念俱灰。绿色,“也拟泛轻 舟”,心中有一丝希望。 蓝色、水墨色、渐变色 粉绿蓝灰黑 3、赏析“载不动许多 愁”化虚为实,运用比 喻夸张写出愁之重量。 4、载不动,排不出 的愁不仅仅是个人 的,更是家国之愁。围绕“大问 题”,放下去,开放 思维,学生找词句, 说自己的理解与发 现。师生、生生多 元互动,教师捕捉 资源,收集资源, 辨析转化提升。集聚生成,教 师引导,学生价值 提升。五、悟愁1、归纳李清照词作出现频 率高的字。花愁2、结合武陵春,课堂总 结。齐读体会。3、推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