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ECA-G 0118-2021 T∕CSTE 0114-2021 质量分级及“领跑者”评价要求 多用途货车 (含2022年第1号修改单)_第1页
T∕CECA-G 0118-2021 T∕CSTE 0114-2021 质量分级及“领跑者”评价要求 多用途货车 (含2022年第1号修改单)_第2页
T∕CECA-G 0118-2021 T∕CSTE 0114-2021 质量分级及“领跑者”评价要求 多用途货车 (含2022年第1号修改单)_第3页
T∕CECA-G 0118-2021 T∕CSTE 0114-2021 质量分级及“领跑者”评价要求 多用途货车 (含2022年第1号修改单)_第4页
T∕CECA-G 0118-2021 T∕CSTE 0114-2021 质量分级及“领跑者”评价要求 多用途货车 (含2022年第1号修改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HYPERLINK / 学兔兔 标准下载ICS 43.020CCS T 43团体标准T/CECA-G 01182021T/CSTE 01142021“ 领跑者” 标准评价要求多用途货车Assessment requirements for forerunner standard - Multipurpose goods vehicles 2021-09-27 发布2021-09-28 实 施目次 HYPERLINK l _bookmark0 前 言II HYPERLINK l _bookmark1 1 范围1 HYPERLINK l _bookmark2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HYPERLI

2、NK l _bookmark3 3 术语和定义2 HYPERLINK l _bookmark4 4 评价指标体系2 HYPERLINK l _bookmark5 附 录A (规范性) 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试验方法及性能要求6 HYPERLINK l _bookmark6 附 录B (规范性) 自动紧急制动系统试验方法及性能要求10 HYPERLINK l _bookmark7 附 录C (规范性) 低温起动试验方法12 HYPERLINK l _bookmark8 附 录D (规范性) 平顺性试验方法13 I前言本文件按照 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 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

3、起草规则和T/CAQP 0152020、 T/ESF 00012020 “领跑者”标准编制通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企业标准“领跑者”工作委员会、中国节能协会标准化专业委员会提出。本文件由中国节能协会、中国技术经济学会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中汽院(重庆)汽车检测有限公司、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河北中兴汽车制造有限公司、中国皮卡网、江西五十铃汽车有限公司、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郑州日产汽车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新能源商用车集团有限公司、庆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上汽通

4、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上汽大通汽车有限公司、中国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一汽红塔云南汽车制造有限公司、丹东黄海汽车有限责任公司、重庆理工大学、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周金应、龙军、徐磊、黄超智、马魁基、杨神林、杨香付、谷国全、周占全、荣雪东、运伟国、郑建洲、李晓培、孙延伟、邓欲斌、肖红亮、覃高鹏、莫国庆、孙业兵、李诚嘉、付春晖、樊汝湖、钟华玉、徐伟、杨耕、刘延、程前、熊万全、李广府、吕许慧、颜松、曾成、陈金晶、周佳彬、张占坡、汤超、苏梦月、周海红、张晶、祁文杰、杨朔、杜利锋、管金鑫、金晨红、赵学智。本文件为首次发布。IIT/CECA-G 01182021T/CSTE 0114202

5、1 HYPERLINK / 学兔兔 标准下载“领跑者”标准评价要求 多用途货车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多用途货车“领跑者”标准评价的术语和定义、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及等级划分。本文件适用于以柴油或汽油为单一燃料的 N1 类多用途货车的企业标准水平评价。相关机构在制定企业标准“领跑者”评估方案时可参考使用,企业在制定企业标准时也可参照使用。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1495 汽车加速行驶车外噪声限值及测量方法GB

6、1589 汽车、挂车及汽车列车外廓尺寸、轴荷及质量限值GB/T 3730.1 汽车和挂车类型的术语和定义GB/T 3730.2 道路车辆 质量 词汇和代码GB/T 4970-2009 汽车平顺性试验方法GB/T 6323 汽车操纵稳定性试验方法GB 7258-2017 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GB/T 12534-1990 汽车道路试验方法通则GB/T 12539 汽车爬陡坡试验方法GB/T 12543 汽车加速性能试验方法GB/T 12545.2 商用车辆燃料消耗量试验方法GB 12676 商用车辆和挂车制动系统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GB/T 13594 机动车和挂车防抱制动性能和试验方法GB/T

7、 15089 机动车辆及挂车分类GB 26149 乘用车轮胎气压监测系统的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GB/T 26773 智能运输系统车道偏离报警系统性能要求与检测方法GB/T 30677-2014 轻型汽车电子稳定性控制系统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QC/T 480 汽车操纵稳定性指标限值与评价方法ISO 15622 智能运输系统 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 性能要求和试验程序(Intelligent transport systems - Adaptive cruise control systems - Performance requirements and test procedures)1术语和定义GB/

8、T 3730.1、GB/T 3730.2、GB/T 15089 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多用途货车multipurpose goods vehicle具有长头车身和驾驶室结构、核定乘坐人数小于或等于 5 人(含驾驶人)、驾驶室高度小于或等于2100mm、货箱栏板上端离地高度小于或等于 1500mm、最大设计总质量小于或等于 3500kg 的货车。来源:GB 7258-2017,4.7.63.2电子稳定性控制系统electronic stability control system:ESC实时监控车辆运行状态,根据需要调节制动力和发动机扭矩以改变车辆横摆力矩,使车辆按驾驶员意

9、图行驶的主动安全系统。该系统基本特征如下:至少能够在对车辆实际状态和驾驶员希望实现的车辆状态进行对比评价的基础上,自动对各车轴 或各车桥组的某个车轴左右两侧车轮1)的制动力矩进行单独控制,使车辆产生横摆力矩以改善车辆的方向稳定性;在对车辆实际状态与驾驶员希望实现的车辆状态进行对比评估的基础上,通过计算机闭环控制来限制车辆过度转向和不足转向;能够直接测定车辆横摆角速度,并估算侧偏角或侧偏角随时间的变化率; d)能够监控驾驶员的转向输入;e)其算法应能够判断是否需要并能在必要时调整车辆的驱动力矩,辅助驾驶员保持对车辆的控制。 来源:GB/T 30677-2014,3.23.3车道偏离报警系统lan

10、e departure warning system;LDW通过报警的方式辅助驾驶员减少汽车因车道偏离而发生交通事故的系统。3.4自适应巡航控制adaptive cruise control;ACC常规巡航控制系统的提升和扩展,它可以通过控制本车发动机、传动系统或制动器实现与前车保持适当距离的目的。来源:ISO 15622-2018,3.23.5自动紧急制动系统advanced emergency braking systems;AEBS可以自动检测即将发生的前向碰撞并激活车辆制动系统使车辆减速,以避免或减轻碰撞的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基本要求近三年,生产企业无较大环境、安全、质量事故。企业应未列

11、入国家信用信息严重失信主体相关名录。1)并装轮应视为单个车轮。 2企业可根据GB/T 19001 、GB/T 24001、 GB/T 28001 建立并运行相应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鼓励企业根据自身运营情况建立更高水平的相关管理体系。产品应为量产产品,多用途货车领跑标准应满足国家强制性标准及相关产品标准规定的要求。汽车产品需纳入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评价指标分类多用途货车“领跑者”标准的评价指标分为:基础指标、核心指标和创新性指标。基础指标包括:外廓尺寸、轴荷及质量限值、制动性能、防抱制动性能、侧倾稳定性。核心指标包括:加速性能、爬坡性能、0 型制动、燃料消耗、转向特性、

12、蛇行试验、噪声、胎压监测、ESC 性能、LDW 性能。创新性指标包括:ACC 性能、AEBS 性能、低温起动、平顺性。核心指标和创新性指标均分为三个等级,包括:先进水平,相当于企业标准排行榜中 5 星级水平;平均水平,相当于企业标准排行榜中 4 星级水平;基准水平,相当于企业标准排行榜中 3 星级水平。鼓励根据条件成熟情况适时增加与产品性能和消费者关注的相关创新性指标。评价指标要求多用途货车“领跑者”标准评价指标体系框架见表 1。表 1多用途货车评价指标体系框架序号指评价指标指标来源指标水平分级试验、评价方法标类型先进水平平均水平基准水平1基础指标外廓尺寸、 轴荷及质量限值GB 1589符合标

13、准要求2制动性能GB 12676GB 126763防抱制动性能GB/T 13594GB/T135944侧倾稳定性GB 7258GB 7258核心指标0-100km/h 全5加速性能油门起步加速时间算术平均值t2GB/T 12543t2 15s15st2 17s17st2 19sGB/T 125436爬坡性能最大爬坡度 iGB/T 12539i60%50%i60%40%i50%GB/T12539发动机脱开的70 型制动0 型试验制动距离 S(满载,试验车速GB 12676S37m37mS39m39mS41mGB 1267680km/h)3表 1多用途货车评价指标体系(续)序号指标类型评价指标指标

14、来源指标水平分级试验、评价方法先进水平平均水平基准水平核心指标柴油车:8.08燃料消耗60km/h 等速燃料消耗量 Q0(道路试验)GB/T 12545.2柴油车:Q08.0 L/100km汽油车:Q08.5 L/100kmL/100km Q08.3 L/100km 汽油车: 8.5L/100km Q08.8柴油车:8.3 L/100km Q08.6 L/100km汽油车:8.8 L/100km Q09.1 L/100kmGB/T 12545.2L/100km9转向特不足转向度QC/T-480NU8580NU8575NU80GB/T 6323性评分 NU10蛇形试验基准车速下平均横摆角速度峰值

15、 rQC/T-480r15/s15/s r16/s16/s r17/sGB/T 632311噪声加速行驶车外噪声 NGB/T 1495N75 dB(A)75 dB(A)N76 dB(A)76 dB(A)N77dB(A)GB/T 1495I 类 TPMS:I 类 TPMS:I 类 TPMS:8sTI 类单9s9sTI 类单10s胎压监单胎欠压报TI 类单8s8sTI 类多9s9sTI 类多10s12测(TPM警时间、多胎欠压报警GB 26149TI 类多8sII 类 TPMS:II 类 TPMS:8minTII 类单II 类 TPMS:9minTII 类单GB 26149S)时间TII 类单8m

16、in9min10minTII 类多13min13minTII 类多14minTII 类多14min15min横摆角速度1S30%Peak1S33%Peak16%Peak1.75S18%Peak2.03mDL2.23m33%Peak1S13ESC 性能1S、横摆角速度1.75s、质心横向位移GB/T 3067730%Peak1.75S16%Peak35%Peak 18%Peak1.75S20%PeakGB/T 30677DLDL2.23m1.83mDL2.03m可重复性试14LDW 性能验最迟报警线位于车道边界外侧位GB/T 26773D0.3m0.3D0.6m0.6D1mGB/T 26773置

17、 D15创新性指标ACC 性能ACC 性能要求ISO 15622-2018满足探测距离测试(A.3节)、目标识别能力测试(A.4 节)、曲线功能测试(A.5 节)要求满足探测距离测试(A.3 节)、目标识别能力测试(A.4 节)要求满足探测距离测试(A.3 节)要求附录 A4表 1多用途货车评价指标体系(续)序号指标类型评价指标指标来源指标水平分级试验、评价方法先进水平平均水平基准水平创新性指标满足目标车满足目标车辆静止测试(B.4.1 节)、目标车辆移动测试(B.4.2 节)要求辆静止测试(B.4.1节)、目标满足目标车辆静止16AEBS性能AEBS 性能要求本文件车辆移动测测试(B.4.1

18、 节)要附录 B试(B.4.2求节)、行人测试(B.4.3节)要求17低温起动低温起动拖动时间 t本文件t7s7st11s11st15s附录 C18平顺性随机输入行驶试验中综合总加权加速度均方根值av本文件av 0.30 m/s20.30 m/s2 av 0.33 m/s20.33 m/s2 av 0.36 m/s2附录 D评价方法及等级划分评价结果划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各等级所对应的划分依据见表 2。企业标准达到三级要求及以上并按照有关要求进行自我声明公开后均可进入所对应的多用途货车企业标准排行榜。达到一级要求的企 业标准,且按照有关要求进行自我声明公开后,其标准和符合标准的产品或服务可以

19、直接进入多用途货 车企业标准“领跑者”候选名单。表2指标评价要求及等级划分评价等级满足条件一级应同时满足基本要求基础指标要求核心指标至少8项达到先进水平要求创新性指标至少2项达到先进水平要求二级应同时满足基本要求基础指标要求核心指标至少8项达到平均水平以上要求创新性指标至少2项达到平均水平以上要求三级应同时满足基本要求基础指标要求核心指标至少7项达到基准水平以上要求-5附 录 A(规范性)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试验方法及性能要求环境条件试验环境条件应满足以下要求:a)试验路面应为平坦、干燥的沥青或混凝土路面; b)环境温度为-2040之间;c)水平能见度大于1km。测试项目试验项目包括探测距离测试

20、、目标识别能力测试和曲线功能测试。探测距离测试测试方法引用ISO15622-2018标准中7.4节测试方法,车辆参考平面为一矩形,宽度与本车宽度相当,高0.9m, 离地0.2m,它是在综合考虑车体不同位置的横截面以及轿车高度限制的基础上确定的。d1、d2、dmax的参考平面分为3个区域,L和R区域的宽度为0.5m。试验时,应保证使位于d1、d2、dmax位置处车辆参考平面的每一区域(L、C、R)内的反射体被检测到;在d0处,仅需保证整个参考平面内一个位置的反射体被检测到(见图A.1)。其中:在 dmax 距离处采用试验目标 A;在 d0,d1 和d2 距离处采用试验目标B;d2 特指本车前方

21、75m 的距离;探测距离测试应在动态条件下进行,静态试验也可作为补充选择。图 A.1 纵向探测区域示意图试验评价标准探测到试验目标的持续时间不应超过试验目标设置后 2s。目标识别能力测试6测试方法测试条件参考标准ISO15622-2018 中 7.5 节,两辆同型号的车辆在本车的前方以速度 vvehicle_start 同向行驶,两车纵向中心线间的距离为 3.5m 士 0.25m,车宽在 1.4m-2m 之间。本车在车间时距控制模式下稳定跟随其中一辆前车行驶(该车即为目标车),车间时距为 max(vvehicle_start),设定车速大于 vvehicle_end,本车与目标车纵向中心线间的

22、横向偏差小于 0.5m,如图A.2 所示。图 A.2 目标识别能力测试-初始条件试验通过标准试验过程中,目标车加速至 vvehicle_end,如果本车在ACC 状态下超过相邻车道上的前车,见图 A.3,则试验合格。其中:vvehicle_end=27m/s(约等于 100km/h);如果车辆无法实现上述速度,则采用 vvehicle_end=22m/s(约等于80km/h);vvehicle_start=vvehicle_end-3m/s。图 A.3 目标识别能力试验-结束条件曲线功能测试测试方法本测试应考虑对道路几何结构参数进行预测,同时兼顾 ACC 系统传感器的视野范围。由于道路几何结构

23、参数预测方法和前方车辆探测方法不同,故需要设计一驾驶场景以便进行弯道适应能力测试。7测试场地测试车道由某一半径的圆或一段足够长的曲线构成,弯道半径的取值范围为(80%-100%)*Rmin,Rmin=500m,测试车道为双向车道,即可沿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行驶。对车道标线、护栏等设施没有限制要求(见图 A.4)。图 A.4 测试车道示意图用于弯道适应能力测试的目标车目标车应配备ISO 15622-2018 中 7.2 节定义的测试目标 A,测试目标应安装在目标车尾部的中间, 离地高度为 0.6 m0.1 m。其余未被遮盖的表面按如下原则进行隐藏处理:使车辆尾部的雷达散射截面RCS 不大于 2m2

24、(移去测试目标A 以后)或使其反射率不大于测试目标的 20%。驾驶场景本车以车间时距控制模式跟随同一车道上的目标车(二者纵向中心线间的横向偏差为士 0.5m)。测试之前,本车和目标车应满足图A.5 给定的初始条件,测试过程的具体细节见表 A.1、表 A.2 和图A.5。8图 A.5 测试车道设置举例表 A.1 弯道适应能力测试条件-目标车项目测试前准备初始条件第一测试环节第二测试环节速度vcircle_start=常量使车速降低3.5m/s0.5m/svcircle=常量=vcircle_start-(3.51)m/s时间至少 10s时间触发 0s2s行驶轨迹半径不小于 ISO 15622-2

25、018 中7.5.1 节中R 的定义值;可能改变R=常量(见 ISO 15622-2018 中 7.5.1 节)表 A.2 弯道适应能力测试条件-本车项目测试前准备初始条件第一测试环节第二测试环节速度由 ACC 系统控制加速度0.5m/s2观测本车减速度行驶轨迹半径不小于 ISO 15622-2018 中7.5.1 节中R 的定义值;可能改变R=常量(见 ISO 15622-2018 中 7.5.1 节)至目标车的车间时距max(vcircle_start)25%由 ACC 系统控制,观测车间时距目标车的初始速度如下:vcircle_start=min(alateral_max*R)1/2,v

26、vehicle_max1m/s(A.1)式中:alateral_max=2.0m/s2。选择适当时机,使目标车减速,观察本车的反应。正常情况下,在车间时距减小至 2/3max 之前,本车会因与目标车车距减小而开始减速。9A附 录 B(规范性)自动紧急制动系统试验方法及性能要求试验条件试验环境条件应满足以下条件:a)试验应在水平、干燥、具有良好附着能力的混凝土或沥青路面上进行; b)试验环境温度范围应为045;c)水平可视范围应确保能够在整个试验中观察目标; d)试验应在环境风速不影响试验结果的情况下进行;e)试验区域内的自然环境照明必须均匀,在B.4.1、B.4.2测试场景中,自然环境照明必须

27、超过1000 lux。在B.4.3测试场景中,自然环境照明必须超过2000 lux。应确保在以低角度朝向或远离太阳时不进行试验。车辆状态车辆应在空载和满载条件下进行试验。荷载分布应符合制造厂的要求。试验目标用于试验的目标应为 M1 类乘用车和行人模型;作为替代,也可采用表征参数能够代表上述车辆且适应AEBS传感器的柔性目标车辆。行人模型为行业普遍采用且满足相关标准要求的静态成年假人模型。自动紧急制动系统试验目标车辆静止测试试验过程目标车辆静止,和试验车辆的方向一致。自车以20km/h、42km/h和60km/h 速度行驶,试验开始,驾驶员保持加速踏板位置,保持车速。试验车辆与目标车辆发生碰撞或

28、避免碰撞,试验结束。试验有效性试验有效性要求遵循以下规则:a)试验开始后,试验车辆速度应保持在2 km/h的误差范围内; b)试验开始后,试验车辆与目标中心线的偏移不超过0.2 m。试验通过性要求试验通过标准遵循以下规则:a)预警方式应至少满足声学、触觉或光学中的两种模式; b)碰撞预警最迟应在紧急制动开始前0.8秒提供;c)紧急制动阶段,当系统检测到即将发生碰撞的可能性时,车辆制动减速度应至少达到5.0m/s。目标车辆移动测试试验过程目标车辆和试验车辆的方向一致。试验功能部分开始前,试验车辆和移动目标应沿同一方向直线行驶至少2秒。试验过程中,试验车辆以30km/h和60km/h的速度沿车道中

29、心线直线行驶,目标车辆保持在20km/h 的速度沿车道中心线直线行驶。试验有效性10试验有效性要求遵循以下规则:a)试验开始后,试验车辆速度应保持在2 km/h的误差范围内; b)试验开始后,试验车辆与目标中心线的偏移不超过0.2 m。试验通过性要求试验通过标准遵循以下规则:预警方式应至少满足声学、触觉或光学中的两种模式;TTC大于4s时,不应发出碰撞预警,碰撞预警最迟应在紧急制动开始前0.8秒启动; c)紧急制动阶段,当系统检测到即将发生碰撞时,车辆制动减速度应至少达到5.0m/s。行人测试试验过程试验开始时,测试车辆沿规划的车道中心线加速到20km/h、30km/h和60 km/h,并保持

30、一段距离,驾驶员保持加速踏板位置,保持车速,行人目标应以5km/h的恒定速度沿垂直于目标车辆行驶方向的直线行驶, 行人目标的定位应与目标车辆协调,使目标车辆前部的行人目标撞击点位于目标车辆的纵向中心线上。试验有效性试验有效性要求遵循以下规则:a)试验开始后,试验车辆速度应保持在2 km/h的误差范围内; b)试验开始后,试验车辆与目标中心线的偏移不超过0.2 m; c)行人运动速度应保持在0.2km/h的误差范围内。试验通过性要求试验通过标准遵循以下规则:预警方式应至少满足声学、触觉或光学中的两种模式;TTC大于4s时,不应发出碰撞预警,碰撞预警最迟应在紧急制动开始前0.8秒启动; c)当系统

31、检测到即将发生碰撞的可能性时,车辆制动减速度应至少达到 5.0m/s。11T/CECA-G 01182021T/CSTE 01142021附 录 C(规范性) HYPERLINK / 学兔兔 标准下载低温起动试验方法试验条件低温试验的试验条件应满足以下要求:a)一般试验条件和试验车辆的准备按照GB/T 12534-1990中3.1、3.2、3.5、4.1及4.2的规定。样车空载。b)在不同的环境温度下,按试验车辆使用说明书或有关技术资料的规定,选用相应牌号的燃油、机油和冷却液,并记录。汽车在不同环境温度下启动,可按试验车辆制造厂规定,装上专用起动附件,如辅助起动装置( 燃油蒸发器、加注起动液装置、预热塞及加热器等)和保温装置(发动机保温罩、散热器保温装置及蓄电池保温箱等)。应使用制造厂规定的蓄电池、起动电缆。各线路连接可靠,蓄电池工作良好。e)试验环境温度见表C.1。表C.1 试验环境温度试验车型环境温度/柴油车-252汽油车-302试验方法试验方法如下:按试验车型要求,选定试验环境温度。将试验车放置在实验室内,在试验环境温度下冷却发动机机油和冷却液温度,达到与环境温度一 致即可。试验前测量并记录试验地点环境条件,燃油、机油、冷却液和发动机缸盖(风冷发动机)的温度, 蓄电池的电压。起动机接通后,在规定的拖动时间内,发动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