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地理学》期末复习论述题汇总_第1页
《生物地理学》期末复习论述题汇总_第2页
《生物地理学》期末复习论述题汇总_第3页
《生物地理学》期末复习论述题汇总_第4页
《生物地理学》期末复习论述题汇总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生物地理学期末复习论述题汇总1. 论述动物食性特化意义动物食性的特化,向着两个方向发展:一是,向寡食性和单食性方面发展;二是,向广食性方面发展.这两种食性特化类型都是有机体对其生活条件长期适应的结果.在食性特化的形成过程中,只有在自然界中某类食物贮藏很丰富而且很稳定时,才能形成寡食性和单食性动物;而广食性动物则是在自然界中某类食物比较贫乏和不稳定的条件下形成的.同时,动物对食物的利用与获得的可能性,又受到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如湿度,温度,竞争者和敌害的活动等.因此,所有这些在食性特化形成中都具有意义2. 论述生物的种内关系及种间关系(1)种内关系:植物的密度效应;植物性别系统;生物的领域性;等

2、级制度;利他行为。(2)种间关系:寄生、共生、附生、绞杀、群栖、竞争。3. 论述生物群落的形成、动态与演替。群落的动态主要是群落的形成和变化。(1)群落的形成:一般具4个过程:迁移、定居、竞争、反应。 A.迁移:从繁殖体开始传播到新定居的地方为止。 B.定居:指传播体的萌发、生长发育、直到成熟阶段的过程。(包括发芽、生长、繁殖三个环节) C.竞争:在一定地段内,个体增长、繁殖(或不同种的进入)导致空间和水、养分竞争, “最适者生”。 竞争能力决定于个体或种的适应性和生长速度。 因此,在一定生境中只有一种或几种生存,形成先锋植物群落。 D.反映:繁殖体定居后,群落内生物与非生物环境的能量转换和物

3、质循环造成初期的生境发生变化。(2)群落的变化:形式有季节性变化、年际变化和演替。4. 综合比较热带生物群的特征及各类生物群的地理分布。5. 综合比较亚热带生物群的特征及各类生物的地理分布。6. 综述热带稀树草原与温带草原的异同。7. 论述世界陆地生物群的分布规律(1)生物群水平分布规律性地球表面的水热条件等环境要素沿纬度或经度方向发生递变,从而引起了陆地生物群也沿着纬度或经度的方向呈水平更替的现象。生物群分布的纬度地带性: A.水热条件为主导因素,生物群沿纬度方向有规律更替的现象。 B.以水分条件为主导因素,生物群沿着经度方向由沿海向内陆呈带状依次更替的现象。(2)生物群垂直分布规律性:生物

4、群大致沿等高线方向延伸,随山势高度发生带状更替的规律。 影响生物群垂直分布的因素:气温下降;风力增加;降水量增加;气压降低、CO2含量少;光照强度。 A.山地生物垂直带规律 a.各山地由于地理位置不同,其垂直带谱也不同。 b.垂直带基带的生物群类型与该山地所处的纬度地带性和经度地带性一致。 c.垂直带中每个生物带的下限和上限海拔高度随纬度升高而逐渐降低。 d.盛行风向和山地坡向对生物垂直带有显著影响。 B.生物垂直带与水平带的差异 a.生物垂直带与水平垂直带相比,有些类群是相同的,有些类群是不同的。 b.干旱气候区的山地生物群,随着海波高度升高,先受水分条件影响,后主要受低温作用限制。 c.某

5、些具有相似外貌的水平地带和垂直带生物群,其种类组成、区系性质、结构特征、生态条件以及历史发生等方面差异很大。8. 试述中国陆地生物群的分布载规律从东南向西北延伸,依次出现森林、草原和荒漠三个基本生物群带。 (1)以大兴安岭-吕梁山-六盘山-青藏高原东缘为一线,分我国为东南和西北两部分。东南部发育各种类型的中生性森林生物群西北部为无森林的旱生性草原和荒漠生物群。 (2)东南部森林区纬度地带性特别明显,从北向南,依次为寒温带针叶林、温带针阔叶混交林、暖温带夏绿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热带季雨林和热带雨林等生物群。 (3)西北部内陆地区,由于南部为青藏高原所占据,生物群的纬度地带性表现不完整。仅在

6、新疆的温带荒漠地区有南北分异,天山以北的准噶尔盆地为温带荒漠生物群,天山以南的塔里木盆地为暖温带荒漠生物群。 (4)除上述生物群的纬向变化外,生物群出现近似经度方向的更替。从东到西,即从沿海的湿润半湿润地区到内陆的干旱区,依次为森林、草原和荒漠生物群。9. 分析内陆水域生物群的基本特征及海洋生物群的基本特征内陆:(1)静水水域生物群 沿海带:a.有根生物占明显优势。 b.该带消费者通常是垂直分布的,而在任何情况下,这里的密度和多样性都要高于该生态系统的其他部分。 近表层:a.生产量占优势的是浮游植物,甲藻最为常见 b.浮游动物仅由少数的种类组成,但个体数量巨大。 c.鱼类和鸟类是该带占优势的大

7、型动物。 深部水底带:a.由于没有光线,该带的生物依靠沿岸带和近表层水域带而得到基本的食物。 b.该带动物区系包括的消费者有红色蚯蚓、环毛蚓、小型双壳类和蠓的幼虫。 (2)流水水域生物群 具有一定连续的水流 水陆系统相互作用密切 溶氧量高而稳定海洋:(1)海洋生物的多样性(2)海洋食物链的结构:海洋中的初级生产者是占优势的浮游植物浮游动物食肉浮游植物其他肉食动物。(3)海洋生物的分布区:广域分布、狭域分布;冷水种、温水种、暖水种。10. 论述岛屿生物地理学的平衡理论及其实践意义(1)内容 每个岛屿的物种数都有一个平衡密度,岛屿越大,物种平衡密度越高。 不管目前物种数多于平衡密度还是少于平衡密度

8、,岛屿上的物种数总是不断地趋向于平衡密度。 任何岛屿上的物种数都处于一种动态的平衡之中,这种动态平衡是由于新的物种不断迁入和原有的物种不断消失所维持的。 岛屿上的物种数在年与年之间是相对稳定的,但是他的组成成分是不断变化的。(2)实践意义 物种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关键,它既体现了生物之间及环境之间的复杂关系,又体现了生物资源的丰富性。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对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一直有深远影响。 自然保护区相当于一个岛屿,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可应用于自然保护区建设,自然保护区的物种数量 和面积需依据岛屿理论。 这一理论它使生物多样性的研究由仅仅依据相关与比较方法进行描述,开始转向通过野外模拟试验来 验证

9、生物多样性形成的机制。 岛屿生物地理学现在已经不只是局限于陆桥岛屿和海洋岛屿物种丰富度与面积关系的研究,它已经扩 展到陆地生境岛屿的研究中去了。11. 论述世界陆地生物区系区的特征12. 分析人与生物的关系来说明保护生物性的重要性(1)人与生物的关系如上(2)A.使用价值: a.直接价值:生物物种被直接用作食物、药物、能源、工业原料。 b.间接价值:当前生物多样性的调节功能表现在维持生态平衡和稳定环境,包括植物光合作用储存太阳能;保持水源,维持水体自然循环,减弱旱涝,调节气候,防止水土流失;吸收分解废物、污染物;提供生活娱乐场所;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为人类社会适应自然变化提供了选择的机会和原材料。 B.选择价值13. 论述如何保护生物的多样性?(1)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立法工作(2)植物红皮书的编写(3)生态系统多样性保护: A.自然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的建立; B.风景名胜区的建设; C.森林公园的建设;(4)物种多样性的保护: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5)遗传多样性保护:建立基因库(6)其他:宣传教育;划分物种受威胁等级,采取分级保护措施;14. 为了达到人与生物和谐相处,我们应该做什么?(1)野生动植物的人工养殖和栽培;(2)生态旅游开发;(3)渔业可持续利用;(4)生态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