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巨匠之齐白石观后感_第1页
百年巨匠之齐白石观后感_第2页
百年巨匠之齐白石观后感_第3页
百年巨匠之齐白石观后感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百年巨匠之齐白石观后感百年巨匠之齐白石观后感 3 篇百年巨匠齐白石观后感 1该纪录片从“木匠到画匠,画匠到画家,画家到巨匠”这三个时间段介绍了齐白石的一生。儿时的生活片段,中年时期的“五出五归”,游历天下,对大自然的切身体验,让他的作品更显淳朴天真,更有动感,更具生命力,起起落落的人生经历也造就了他晚年的辉煌。纪录片中介绍他的生平的同时也展现了他早年的雕刻作品以及各时期的绘画作品,他不循规蹈矩,在临摹前人作品的同时加以创新,创立自己的风格流派,在不求似中的似,得其神韵。此外,从他的人生经历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伯乐的重要,知音的可贵,胡沁园、陈师曾和徐悲鸿等人对他的帮助,成就了巨匠齐白石,给中国绘画

2、历史加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齐白石的一生,让我们看到了自律,自强的强大生命力,也让我们看到了生命的无限可能。只要肯下功夫,不放弃,就会有所成就。记得之前在课上有讨论过绘画是否会随着现代摄影技术的发展的衰落,在看了齐白石的绘画作品后,更加肯定了我的答案,不可能!绘画作品所呈现的似非似的神韵,以及每一笔的生命力,摄影作品永远也无法取代。且自己最近在学习刀画, 每完成一幅作品的幸福感与成就感,远远超过完成一幅摄影作品,这也许就是绘画作品的魅力所在!百年巨匠齐白石观后感 2昨天晚上,中央电视台播百年巨匠齐白石,蓦然想起曾见过他的一方印章“苦白”。从木匠到画匠、从画匠到画家、从画家到巨匠,在其人生每个阶 段

3、,都有近乎传奇的情节和故事,而苦难则是其生命的底色。我以为,用“苦 白”两个字足以概括其人生。齐白石一生苦日子多,好日子少。年少时学木匠,做的是苦力活;40 岁时出门远游,“五出无归”皆为谋稻粱;55 岁时避难到北京,此后一直客居异乡,以卖画刻印养活全家。在他寄居北京的晚年,长孙秉灵、至交陈师曾、母亲周夫人、父亲齐贳政、门人瑞光、六子良年、妻子陈春君、继室胡宝珠、女儿良欢先后去 世,伤心事接踵而至。白石老人自述一书里写到这些事,“眼睛都要哭瞎了”“真觉得活着也无甚兴趣”“多么痛心”“泪哭欲干,心摧欲碎”“去哭了他一场”“怎不叫我洒尽老泪”“衰年伤心”之类的话,透露着老人灰暗惨痛的暮年心境。他

4、70 岁时画了一幅息肩图,题诗道:“眼看朋侪归去拳,那曾把去一文钱。先生自笑年七十,挑尽铜ft应息肩。”可是画了此图,并没能让他从此息 肩。自述里说:“我劳累了一生,靠着双手,糊上了嘴,看来,我是要劳累到死的啦!”白石 58 岁时,一个扇面卖银币两元,比同时一般画家的价码便宜一半,仍然乏人问津。有一次,白石到一个大官家去应酬,满座都是阔人,他们见他衣服穿得平常,又无熟友周旋,谁都不来理睬他。可谁又能想到,在他离开半世纪后的 2012 年,竟有这样的消息:齐白石超越毕加索成为世界上“最贵画家”。白石天资聪颖过人,备尝人世艰辛,可是一切苦难都没有打倒他,反而化为他不断在艺术上进取的动力和养料。虽则

5、他的内心是苦涩的,但他的作品却清新雅 致,以独创的、鲜明的齐派风格而享誉世界。欧阳修在梅圣俞诗集序中说: “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书画之道亦然。正如他自谓“苦白”,是 “苦”生活的苦寒、创作的苦恼、精神的苦闷,最终成就了“白”。回看百年中国美术史,不单齐白石苦,徐悲鸿、黄宾虹、张大千、林风眠、傅抱石、李苦禅这些大师哪个不苦?青年徐悲鸿曾落魄到差点跳进黄浦江,生前寂寞的黄宾虹在弥留之际慨叹“我的作品要过 50 年才有人能看得懂”,看似潇洒风光的张大千漂泊四海却是出于无奈,性格孤傲的林风眠在“文革”中曾以“日本特 务”罪名被关押四年半,傅抱石的人生磨难虽少但他为艺术求索而呕心沥血,李苦禅

6、年轻时曾拉人力车、借住庙宇过活日本学者厨川白村认为“艺术乃苦闷的象征”,晚年吴冠中提出“让苦难来养艺术家”,苦禅老人也曾说:“养尊处优,对于一般人来说是享福,但对于艺术家来说未必是好事。”他们的话表述不同,核心意旨却是一致的。再看看当今书画界,一些人头顶各种头衔,单位领工资,家里卖字画,坐着名车,住着豪宅,脑满肠肥,志得意满,在物质生活上处于最富阶层,在艺术成就上也通过各种手段炒作成“大师”。他们没有衣食之忧,没有精神之苦,他们的作品虽然卖得贵,但看不到真性情和大境界。所幸,时间是公平的。大浪淘沙,水落石出,真正的大师会超越苦难,终会被后人和历史记住。譬如,苦白。百年巨匠齐白石观后感 3齐白石

7、先生是享誉中外的国画大师,他在ft水、花鸟、人物、金石篆刻、诗 文、书法诸多领域都有独到的建树,被誉为“百年难现”的全能艺术家。他同时是一个非常幽默风趣的人,其逸闻趣事广为流传,成为他杰出人生的另一道奇异风 景。拒绝新居齐白石初来北京时,租住在法源寺,靠刻印、卖画维持生计。他的润格并不高,比一般北京画家还要低一些,二尺的扇面只收二元,生活很是窘迫。自 1922 年陈师曾带了他几幅画去日本卖了大价(花卉一幅 100 元,ft水一幅 250 元)以后,润格有了提高,收入渐丰。手上有了点钱,1926 年便买了个院子,一住就是三十年。到晚年,他已是世界公认的中国画大师,各国有头有脸的人来京,往往都要登

8、门拜访。考虑到他这个住处过于简陋,政府特别给他拨了另一所大宅。周总理亲自审视陈设,亲自去迎接老人移住新居。不料老人情绪波动很大,天天闹着要回旧 居。没有办法,周总理只好又亲自送他老人家回老院子居住。有所不为齐白石一生以卖画卖印过活,别无经济来源。在他客厅里,长期挂着 1920 年写的一张告白:“卖画不论交情,君子有耻,请照润格出钱。”同年还贴出一张告白:“花卉加虫鸟,每一只加 10 元,藤萝加蜜蜂,每只加 20 元。减价者,亏人利己,余不乐见。”对他这种不讲情面、斤斤计较的做法,有许多朋友不理解,以为悭吝。他只有写首诗贴出来,表达隐衷:“草间一粥尚经营,刻画论钱为惜生。安得化身千万 亿,家家堂

9、上挂丹青。”到后来,他的声名鹊起,海内慕先生书画篆刻,三教九流的人都来求画,当然也不乏那些有钱有势的人附庸风雅,颐指气使,要你听从摆 布。面对这种情况,他既不趋炎附势,也不随波逐流、粗制滥造,又贴出一纸告 白:作画不为者:像不画,工细不画,着色不画,非其人不画,促迫不画。刻印不为者:水晶、玉石、牙骨不刻,字小不刻。印语俗不刻,不合用印之人不刻,石丑不刻,偶然戏索者不刻。随后他又明告“余不求人介绍”,堵了中介从中渔利的 路。他的这些“不”里,足见他人格的高尚、骨气的刚正和对艺术尊严和艺术自由的尊崇。1937 年,北平沦陷。日伪为了笼络齐白石先生,以京华美术专科学校校长的头衔相诱。他毅然贴出告白:

10、“齐白石已于三日前死去矣。”为免不时骚扰,又在大门上贴出一张告白:“画不卖与官家,窃恐不祥,中外长官要买白石之画,用代表人可矣,不必亲驾到门。从来官不入民家,官入民家,主人不利。”不是不卖 画,而是明言拒绝和日伪人员打交道。十两银子一只虾齐白石画虾,虽寥寥数笔,却生动传神,跃然纸上,令观者叫绝。因此,齐白石画虾,特出一告示:“白石画虾,十两一只。”懂艺术的人都 说:“润格不高,值!值!”求画者多不讨价还价,交钱取画,各有所得。这一 天,偏有一个光头猴腮的乖巧主顾,拿了 35 两银子去向齐白石购画,心想,这老头儿必画四只,岂不赚他半只?心中得意洋洋敲开了齐家大门。齐白石看了,微微一笑,欣然收下银子,要他次日取画。第二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