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 PAGE124 页 共 NUMPAGES124 页2023年最新的新年对联毛笔字17篇新年对联毛笔字(1) 毛笔字怎么练?作者:刘德水来源:祝你幸福最家长2023年第04期 琪琪刚上一年级,妈妈就有些着急:“怎么孩子写字老是倒插笔画呢?一个字纠正好多遍,笔顺还是写不对。” 在琪琪妈看来,字写对了还不够,规矩也不能乱。很多家长这么想。 确实,汉字笔画顺序有自己的规律,先写这一笔,后写那一画,字就漂亮。但这个规律又不是死的,比如“出”字,王羲之会最后写中间一长竖,而郭沫若却会最后写右边一短竖,都不丑。 所以,孩子只要能写得出字,大致符合汉字的书写规律,就可以了。别太纠结。 重要的是让孩子保持对
2、汉字的兴趣。孩子刚开始写字,本来觉得很有意思,如果家长老是盯着孩子的错,一会说这个写错了,一会说那个写错了,孩子很容易有挫败感,就不愿意好好写了。有时,家长越纠正,孩子就越错。 让孩子爱上汉字,理解汉字的结构笔顺,写出一手漂亮的好字,那让孩子练练毛笔字挺不错。我跟我女儿就是这么做的。 我爱写毛笔字,每天刷刷点点,孩子觉得有趣,就站旁边看。上二年级时,我开始有意识地让她接触。我先拿红笔写“工”“人”“天”。我写完了,让她拿毛笔涂黑。是一笔涂黑,不是一点一点涂。如果一笔没有涂满,那就露着,不强求。这个很重要,学习起势、收势,孩子觉得这个事挺好玩、愿意干,一周能练两回。 就这么一次次地玩、一点点地练
3、,女儿懂得了汉字怎么写才好看,到五年级的时候,就写得有点意思了。我感觉教不了她了,把她送到了书法班。女儿学了一个暑假,写的字就很拿得出手了。我给她裱起来,挂墙上,女儿特别高兴,她感受到我对她的肯定和重视。到现在,那字还在墙上挂着呢。 让孩子练书法,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静心,让孩子沉下心来。但是大部分孩子小时候都是爱动的,她正玩着你拉她过来写字,她肯定不干。本来挺有意思的一件事,就变得不好玩了。所以别瞅着孩子疯玩时,一时兴起或动起怒气,拉过她来写字,那简直是加害她。我一般都是在吃完晚饭没事了,才让她练习。她写得认真,心静如水,写完后,美滋滋地去睡觉,做个美梦,第二天干啥都带劲儿。 新年对联毛笔
4、字(2) 初学毛笔字写法一 学写毛笔字之前,首先得准备必备工具,那就是古人称之为“文房四宝”的笔、墨、纸、砚。 第一节 毛笔 一、 毛笔的种类 在挑选毛笔之前,我们先要了解一下毛笔的种类和性能。 毛笔的种类很多,笔头都是用动物的毫毛加工所制。所以人们往往以笔毫弹性强弱的不同来进行分类。一般分为硬毫笔、软毫笔与兼毫笔三种。 (一)硬毫笔 硬毫笔的笔毛弹性较大,常见的有兔毫、狼毫、鹿毫、鼠须、石獾毫、山马毫、猪鬃等。 1.兔毫笔:兔毫笔历史悠久,在长沙出土的战国笔就是用兔毫制成的。它是将笔干一头劈开数片,把笔头插入后再用丝线紧扎而成。兔毫又分紫毫和花白两种。紫毫是取兔子背脊(又称箭毫)和尾巴上的毫
5、毛制成,质软而毫健。花白比较挺利,不如紫毫柔软。 2.狼毫笔:这里的“狼”不是动物园里的那种狼,而是黄鼠狼。用黄鼠狼身上和尾巴上的毛制成的笔,弹性比兔毫笔稍软,比羊毫笔硬,只是质较脆,不耐摩擦。 3.鼠须笔:鼠须笔是用老鼠的胡须做成,所以性能坚挺。相传东晋王羲之就是用鼠须笔写兰亭序的。 其他硬毫笔,如山马毫、石獾毫、猪鬃笔等,笔性特别坚硬,一般初学者尚未掌握运笔归规律,不易选用。 (二) 软毫笔 软毫笔的弹性较小,较柔软。一般用羊毫、鸡毫、胎毫等软毫制成。 1.羊毫笔:羊毫笔是用山羊毫制成,其性能软于紫毫笔,由于羊毫较细、较长,适宜于写大楷及擘窠大字。 2.鸡毫笔:鸡毫笔是用雄鸡前胸之毛制成,
6、其性能软于羊毫。 3.胎毫笔:胎毫是初生婴儿的头发,其性能极柔软。南朝萧子云(487-549)就使用过胎毫笔,可见其历史之悠久。 (三)兼毫笔 “兼毫”,顾名思义是兼而有之的意思。亦即以硬毫为核心、周边裹以软毫,笔性介于硬毫与软毫之间。一般将紫毫与羊毫按不同比例制成。比分“三紫七羊”、“七紫三羊”、和“五紫五羊”等。也有用羊毫与狼毫合二为一制成的兼毫笔,以尺寸的大小分“小白云”、“中白云”、“大白云”。也有在大羊毫斗笔中加入猪鬃,以加强其弹性。 以上硬毫、软毫、兼毫三种不同性能的笔用途也各不相同。宋以前的书家大多用硬毫笔书写,到明清,书家写的字越来越大,笔也有硬毫笔转为羊毫笔。因为羊毫较长,宜
7、于制成大笔写大字。大致上写行书、草书一般用硬毫笔比较爽利,便于挥洒,易于起倒得势:写楷书、隶书、篆书用软毫笔,易于滋润饱满。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既可以用硬毫笔来写楷书写篆书、隶书,也可以用羊毫笔来写行草。当代草圣林散之先生就用长锋羊毫笔写草书,既能写的刚健挺拔,又能柔韧涵蕴。由于笔锋长,蓄墨多,蘸一次墨能写好几个字,易表现字与字之间连绵不断的气势及墨色浓淡枯湿的变化。又因为长锋羊毫笔柔软且长,东汉蔡邕说:“笔软则奇怪生焉。”故容易产生变化无穷、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但是,羊毫笔柔软,特别是长锋羊毫笔,笔按下去后就趴下散开弹不起来,难以掌握。这时候全靠书写者以运笔的技巧来调节笔锋,而硬毫笔比较好使
8、,由于它的弹性强度大,笔压下去再提起来时,笔锋能回复到原来凝聚的状态,所以起倒自如,颇为得心应手;但由于笔毫较硬,极富弹性,笔画又会显得过于锋芒毕露而圭角丛生,这是硬毫笔的弊端。总之,用羊毫笔要写出刚健挺拔的字来,用硬毫笔要写出平和柔韧的字来,都是很不容易的事。 对于初学者来说,如果一开始就用硬毫笔,运笔无需多少技法比较省事,因为笔会帮你大忙,但久而久之,你就只能使用硬毫笔,一旦拿起羊毫笔来顿感寸步难行。相反,如果你初学时即用羊毫笔来练字,虽说开始时难度大一些,必须用提按换锋的方法才能写出合格的笔画来,但也因此而学会了使用软毫笔的方法,随着联系时间的增加,慢慢就会得心应手、应用自如。这时候你如
9、果拿起硬毫笔来写,会感到轻松好使。 古人对于笔的使用也有很多经验之谈。认为初学时不易买很好很昂贵的笔,而主张使用劣笔,因为你如能用劣笔写出好的字来,用好笔就会更称手,写的更好。相反,如果一上来就用很好的笔,一辈子就只会使用好笔,一旦遇到差一点的笔就写不好字了。当然也不能用太差的笔来练字,这对于初学者来说,会增加难度。初唐大书家欧阳询就有“不择纸笔,皆得如志”的记载,备受同时代的虞世南的称道。 另外,从经济角度来说,正宗的狼毫笔很贵,好的“大兰竹”要卖一两百元一支,而普通的羊毫笔只要两三元,稍好一点的五六元一只足矣。而且狼毫笔因为笔毫硬,容易磨损,使用时间不畅,而羊毫笔软且经久耐用。初学者还是买
10、一只羊毫笔经济实惠。 在买笔之前还要了解一下毛笔的型号。毛笔因型制的不同又分小楷、中楷、大楷,再大就是屏笔、联笔、斗笔、植笔等。由于各个笔厂的名称、牌号的不同,大小也各不相同。初学者可以买一支长锋羊毫笔,笔锋长度在四五厘米左右,直径在一厘米左右,这样的毛笔可以写七厘米见方的大楷字。对于刚学毛笔字的人来说比较合适。 二、 选笔的窍门 古人对毛笔的要求很高,必须符合“尖”“圆”“齐”“健”四项标准,称之为笔有“四德”。 尖,指笔头要尖,也就是笔毫凝聚在一起时要锋利。圆,指笔的四周遥远壮饱满,成圆锥状,不可在某一弧面上有缺陷或凹槽,不然的话,写到这一面时笔画就会出现缺角,不够圆满。齐,指笔发开以后,
11、笔毫的长度要内外一致。检验的方法是,将发开的笔用手指把笔毫捏扁,使笔尖如油画笔似的呈扁平状,这时可清晰的看清笔毛的长度是否一致,好的笔应该齐平划一,书写时齐心合力,笔画圆满,起倒自如。差的笔笔毛往往高低参差,书写时在转折挑剔或出锋处常有笔毫露在笔画之外,古人称它为“贼毫”。健,指笔毫要有弹性,笔力挺健。笔按下去,笔毫铺开;笔提起来,笔毫自然回复到凝聚状。差的笔按下后就聚不起来,说明杂毛多,笔力不健。 我们在选笔时,理所当然要选具备“四德”的笔,但实际上柜台里拿出来的笔,笔毛都用胶水联合在一起,因此只能检查笔的“尖”和“圆”,至于“齐”与“健”,只有待笔发开来以后才能检查。我们可以先看一下笔锋是
12、否尖,因为胶过的笔都是尖的,这时就不能选太尖的,因为过于尖细恐怕是几根尖毫胶过的结果,说明笔毫的锋不够齐。我们应该慢慢转动笔杆,仔细检查笔的外围笔毫是否每根均由根部一直到锋尖,其笔锋是否由每根笔毫共同凝聚而成。当然,我们也不能选笔锋已秃的毛笔,如果新笔已经很秃了,等笔发开就更是秃笔一支。我们在转动笔杆的同时要检查笔毫的周围是否圆满,有无缺陷或凹腹。另外也得仔细检查笔毫是否细,是否挺直。如果笔毛弯弯曲曲,又很粗糙,说明笔不好,待笔发开以后,笔毫会弯曲交错,笔锋不可能挺拔,笔腰会往外鼓,俗称“大肚子”,书写起来就缺乏弹性,不够劲健。好笔的笔毫根根挺直,能万毫齐力,笔就劲健。 此外,我们尚可检验的就
13、是笔杆是否圆直,可将选中的笔在玻璃柜台上滚动一下,若滚得很圆很匀,说明笔杆圆而且直,若是滚动时笔有节奏的打浪,说明笔杆不圆不直。这种笔在运笔转换方向时不够灵活。 三、新笔的使用 新笔使用前要把笔头上的胶水泡开,这叫“发笔”。发笔时切忌用开水烫。因为开水一烫笔毫会弯曲变形。应该用温水浸泡,令其慢慢的自然发开,切不可性急的将新笔用力揿压,这样会把笔毫折断,使用时会脱毫掉毛,影响毛笔的使用寿命。对待考究的好笔更应爱惜。为了不让其笔锋应接触盛水容器的底部而受损伤,可以设法让笔空悬在水中,让其自然溶开。 也有人主张笔不要全部泡开,只将笔毫发开三分之二,意欲纯用笔的锋部,使其富有弹性。但这就使长锋笔变成短
14、锋笔,大楷笔变成小楷笔了,蓄的墨相应减少,不利于挥洒,故应将笔毫全部发开,然后将笔提出水面,用手指将笔上的胶水轻轻的顺着笔毫往下挤压干净,再把笔浸入水中,来回轻轻晃动使笔中的胶水全部融于水中。切忌用力摇甩,更不能笔锋朝上对着自来水冲,这样会伤笔。待笔上的胶水洗净后就可蘸墨书写。 掭笔蘸墨也有讲究,一般将毛笔倾斜,使笔毫锥面接触砚面,然后顺着笔毫方向掭笔,并不断转动笔杆,边掭边转,把笔毫掭齐掭尖,使其成圆锥状。切忌倒行涅逆施,逆着笔锋捣笔。如果嫌笔中墨汁太多,可在砚边上刮去些,使笔中的墨汁适宜,到掭尖掭圆为止。 四、写完字后毛笔的处理 不少初学者做事马虎,写完毛笔字把笔一甩就不管了,这是很不好的
15、习惯。因为墨汁里有胶水,要不了多久笔就胶死变硬,如果这时笔毛恰好是开叉的或者弯曲的,干硬后再用,笔毫仍然是开叉的或弯曲的,再也回不到原来挺直的状态。笔用完后也不能泡在砚台里或浸在墨汁瓶里,否则时间一长笔锋会变形,再也回复不到圆锥状态。 毛笔用过之后一定要将墨汁洗干净,像发笔一样在水中轻轻晃动,待笔洗干净后把笔提出水面,将笔中的水抹净,将笔毫抹直抹尖,如新发时那样使笔毛长期处于挺直的状态,然后将笔悬挂起来,笔尖要自然垂下,让其阴干。一般情况下也不要使用笔套,因为毛笔往笔套里插的时候,笔毫容易被笔套挤压得变形或折断。常用的小楷笔,因使用频繁老是洗笔也麻烦,往笔套里一插很方便,笔套的口径一定要大于毛
16、笔的直径。有人爱将洗过的笔往笔筒里一插,笔尖朝上,笔中的水会往笔根淌,久而久之会烂根、脱毛。因此最好还是洗净后悬挂起来。 写过字后未洗笔,墨已干在笔毛上,再使用时像发新笔一样用温水慢慢发开,发笔的时间要更长一些。 第二节 墨 一、墨的种类选择 墨是写毛笔字的黑色颜料,古时候以矿物质氧化锰为墨,叫石墨。汉以后开始用松烟造墨。宋以后开始生产油烟墨。 (一)松烟墨 油烟墨是用松树枝熏出来的烟灰掺以动物骨胶捣制而成。由于骨胶会腐,故配以麝香、冰片、猪胆等药材防腐,并能解胶而增强墨的渗透力。 (二)油烟墨 油烟墨是用猪油、桐油(现在多用煤油)熏出来的烟制成的。油烟墨,色黑而有光泽;松烟墨,色黑而沉着无光
17、。 墨的质量也有优劣之分。好的墨要求质细、胶轻、色黑、声清。 质细,指墨锭内无砂子杂质,烟质细腻。胶轻,指骨胶不能太多。胶重了,稍一研墨已很稠,但书写时笔画不黑,还滞笔。好墨胶轻,磨不多时色已黑,又书写流畅。色黑,指墨色要黑,若泛紫光则更佳。声清,是指磨墨时听不到研墨的声音,说明墨无杂质。另有一说是指敲击墨锭声音很清脆,说明胶轻。具备以上这些优点的好墨由于胶质不多,故比较脆,容易跌断,因此要注意保存。 二、磨墨的方法 先在砚池里放少量的清水。水多了,磨墨时容易晃出砚池,墨锭浸泡在水中也会使墨汁变松软而出现小墨块屑,一旦溶于墨汁里会影响磨墨的质量。如果写大字需墨量多,可分几次研磨,将磨浓的墨汁倒
18、入别的容器,再在砚台里加些清水继续研磨。 磨墨时注意将墨锭捏正、抓平,重按慢磨,不能图快,要顺时针方向沿着圆砚的边壁画圆圈,研磨范围要大一些,不要在砚池的中心小范围的研磨。 磨墨时要求手臂悬起,与桌面平行,手执墨锭犹如执笔姿势,要用腕和臂的运动来磨墨。如果将手臂搁在桌上,只用手腕和手指的转动来磨墨,墨锭会被磨出一个斜角来。 磨墨是练习写字基本功的一种很好的手段。用正确的方法磨墨,等于在练习画圆。经常磨研,习惯成自然,拿起笔来就会画出一个很圆净而且粗细一支的圆圈来,这对以后写字,特别是写草书非常有利。 当代草圣林散之先生曾以楹联“读书真事业,磨墨静功夫”鞭策学生。当代另一位书法大师高二适先生也有
19、“人言磨墨墨磨人,磨穿铁砚始堪珍”的诗句。他们都道出了磨墨能培养人的耐心,锻炼人毅力的丰富内涵。 墨要磨浓,这“浓”是有一定限度的。太浓了,稠如泥浆,胶住了笔,难以写字;太稀,墨水渗透太快,笔迹会在纸上洇出一大圈水渍影,使笔画模糊不清。墨浓要适中。 怎么才算适中了呢?从研墨的痕迹中可以看得出来:如果墨锭磨过后,墨汁很快把研磨的痕迹淹没了,说明墨汁还不够浓,可以继续研磨。磨墨是很费时的,可以边磨墨便看书或读帖,不要浪费时间。如果墨锭磨过的地方留下清楚的研磨痕迹,同时,墨汁慢慢地将磨痕淹没,说明浓度适中。如果墨过后的痕迹静止不动,说明太浓了,可以适当稀释。另外一种检验浓度是否适中的方法是,用笔尖蘸
20、少许墨在宣纸或元书纸上点一下,看墨点渗出的情况,如果墨浓如漆、墨点略有渗出,证明已磨好,可以写字了。 磨墨好后要注意两点:一,墨锭不要留放在砚池里,防止墨锭胶在砚面上取不下来;二,要把墨锭上的水分揩掉,免得浸水的部分墨汁酥松而掉下墨粒来。 三、墨汁的使用方法 墨汁有两种,一种是书画墨汁,一种是普通墨汁。性能和用途也略有不同。 书画墨汁有一得阁、中华墨汁、曹素功等品牌,其浓淡适中,又不滞笔,利于挥洒,故为书画家说乐用。用这些墨汁写的作品墨迹不会洇出,可以装裱。不过,墨汁都属“宿墨”,是指隔夜磨的墨。隔夜的墨胶会凝滞,流动性就不如新磨的墨好。为了弥补这一缺陷,可再兑一点清水,然后用墨锭稍加研磨。
21、用书画墨汁虽然方便,但含有防腐剂石炭酸,故对宣纸有腐蚀作用,用墨汁创作的书画作品年代久远后,墨迹处的纸质易风化。 还有一种普通墨汁,价格比书画墨汁便宜的多,书写很流畅,缺点是不能装裱,因为一遇水,笔迹处就会洇出墨汁来。但对初学毛笔字的人来说,却是价廉物美的佳品。 为防止将笔中的水分带到墨汁瓶中造成墨汁变质,使用墨汁写字时,要将墨汁倒在砚池里用,用多少倒多少,未用完的不可再倒入瓶中。有人用过的墨汁发臭,就是将笔伸进瓶中使用或在瓶中兑水造成的,因为水中有微生物,特别是夏天,很容易坏墨。 第三节 纸 一、写毛笔字的纸 书法作品一般都写在宣纸上,因为宣纸最善于表现墨色的枯湿浓淡。但宣纸原料为檀树皮,制
22、作工艺复杂。古人有“片纸非容易,措手七十二”之说,故宣纸价格昂贵。初学毛笔字一般用元书纸、毛边纸等价格低廉的纸。 我国古代的一些大书法家,甚至不用纸也练字。汉魏的大书家钟繇就曾用树枝木片在地上练过字,晚上睡觉还用手指在被子上比划着练字,据说把被面子都划通了。唐代颜真卿自幼丧父,家境贫寒,缺乏纸笔,他母亲就叫他用笤帚蘸了红土在墙上练大字。还有个叫怀素的和尚一天到晚在木板、木盘上练草书,最后把板、盘都写烂了、写通了。他还种了一万多株芭蕉,专门拿芭蕉叶来练字。 现在造纸工业非常发达,但铜版纸、道林纸等既光滑又白净的纸不宜用来练字,因纸面过于光滑,写的纸容易飘浮,练不出笔力来。在机制纸中,旧报纸比较粗
23、糙,吸墨性能也还可以,初学毛笔字者完全可以废物利用。 但在报纸上写字墨迹不易洇出来,笔在纸上停留时间长短都无所谓,再写宣纸就很不适应。因此,有了一定的基础,还要经常在元书纸上练字,笔在元书纸上稍一停留,墨即向外洇出,要写好会有一定的难度。宣纸性能比元书纸更敏感,渗透力更强,难度也更大。所以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应该拿元书纸来练,待练到一定时候,对元书纸性能已完全掌握时,再练宣纸,就容易多了。 二、宣纸的种类及性能 宣纸因安徽宣城生产书画纸而得名,宣纸已成为中国书画用纸的代名词。现在生产宣纸的地方除了安徽外,还有四川的夹江宣、浙江的富阳宣和温州的皮宣等。宣纸是用檀树皮沤制的皮料和稻草沤制的草料,根
24、据不同的比例配置而成。皮料占40%的宣纸叫绵连,皮料占60%的叫净皮,特净用的皮料更多,占80%,皮料越多,纸质越佳,拉力越大,越能盛得住墨。绵连较薄,不易表现湿墨及枯笔,故较适宜写楷书及小行草书,对初学者比较容易掌握。纸质厚的净皮、特净很能反映墨色的变化,枯湿浓淡能表现得淋漓尽致,又能盛墨,故能写大字,写篆、隶、大行的草书。当然厚纸要比绵连难写,但表现力强,书画家都爱用。以上这些能使墨汁沁洇出来的宣纸统称为生宣。 另一种宣纸叫熟宣,水墨在宣纸上洇化不出来,故适宜于写小楷或画工笔画。书法家们因熟宣无法表现湿墨的变化,一般不用熟宣来进行书法创作。 另外,宣纸的规格又以尺寸的大小分为三尺、四尺、五
25、尺、六尺、八尺、一丈二选购时要注意宣纸质量的优劣。好的宣纸表面光洁白匀,无杂质、黑斑和破损,用手摸时感到比较绵柔,对着日光照去,能看到一团团如棉絮般的云团,“云”越多说明檀树皮越多,纸质愈佳。也可在纸角用舌头舔一下,检验其洇化程度,如果一点不吸水,水仍浮在纸面上,说明是熟宣,如果水吸下去,并略有洇开,说明是生宣。 在使用宣纸前,先要了解一下所用宣纸的性能。如果纸质好而且比较绵厚,墨汁中要兑以清水调匀后使用;如果纸质好而且比较绵厚,墨汁中要兑以清水调匀后使用;如果纸质较薄,墨汁中可少兑甚至不兑水使用。也可先用毛笔蘸些墨汁在所用宣纸纸角上点一下,看其墨汁洇出速度及大小范围,如果洇的快、且范围大,说
26、明纸质薄,墨要浓一些,书写速度要快一些;如果墨点洇出速度慢且范围小,说明纸密质厚,墨可适当稀一些,书写速度放慢些。有的宣纸纸质较差,墨迹会灰,要用浓墨书写,不然,字会缺乏精神。 第四节 砚 一、砚的种类 砚台是磨墨、盛墨用的必备工具,最名贵的砚台是端砚和歙砚。 端砚产于端州,即今广东省肇庆高要县。端砚的特点:“体重而轻,质刚而柔,磨磨寂寂无纤响,按之如小儿肌肤,温软嫩而不滑。”(端溪砚史)也就是说,好的砚台质地细腻,磨墨时,既发墨(容易磨的浓)又没有声响,而且墨还不易干燥。因此端砚的湿润细腻是驰名中外的最佳品。但价格昂贵,是收藏家的珍品,不是初学者应该追求的。 歙砚产于安徽婺源县(古属歙州),
27、质地坚润。宋代蔡襄、苏轼都有诗盛赞歙砚,也是上好的佳品,但质地略逊于端砚。 另外还有山西绛县的澄泥砚、甘肃临洮的洮河砚,以及用砖瓦式的土坯烧制的普通砚台,叫砖砚或瓦砚。 二、砚台的选择及使用方法 对于初学毛笔字的人来说,砚台无需考究,一般的砖瓦砚就可以了。不要选雕龙刻凤的工艺砚,选普通的圆形带盖、壁薄池深的为好。一者盛墨多,利于写大字;二者用完了一盖,既防止干燥,又不易落灰。 选购时要注意砚面平整,不能有裂缝,石质细腻,但又不光滑如镜,太光了磨墨不下墨;但又不能太粗糙,砚面粗糙,磨墨声大,磨出来的墨粒太粗,影响墨韵,还会伤笔毫。 初学者,如果用普通墨汁练字,选用了一个类似于小碟子的容器也行,只
28、要能盛墨汁、能掭笔便可以了。 砚台要注意经常清洗,保持砚面的清洁。砚池中宿墨干涸后不洗干净再倒入墨汁重新使用,墨汁里会出现好多小颗粒,一者伤笔,二者胶重,书写时笔不舒畅,三者书作在装裱时会因墨粒而跑墨。因此,古人有:“宁可三日不沐面,不可三日不洗砚”的说法。 洗砚也很有讲究,一不可用开水洗砚,二不可用硬布或杂物擦洗。古人很爱惜砚台,用莲蓬去子以后的软壳洗砚,现在可用塑料海绵来洗。如果砚台里宿墨干涸太久,已成硬块,切不可用铁丝刷或利器去剔刮,可在温水或清水中浸泡待墨块松软后,用塑料海绵擦洗干净。 初学毛笔字写法二 第一节 入 门 一、苦练不一定能入门 练毛笔字只要肯学,肯下功夫去练,是肯定能学会
29、的。但方法一定要正确,不然会适得其反。曾有一位老先生携带一卷草书作品请当代草书大家林散之先生指教,散翁很认真地一张一张地翻看着,看完后只是点点头,把那卷作品还给老先生,一句话也没说。等那位老先生走后,林老说:“这个人还在门外转。”他的话颇令人吃惊。像这样一位老先生,从小上过私塾,肯定练过毛笔字,已能写一手“龙飞凤舞”的草书,练了一辈子居然还是门外汉。如果来访者是个小青年,林老定会毫不犹豫的叫他刹车,不要写草书,赶快写楷书,还来得及挽救。而那位老先生走了一辈子弯路,已“病入膏肓”,再叫他从头学起练楷书,一则使人难堪,二则积习太深,为时已晚。故而林老既不便批评,亦不愿违心地说恭维话。 这件事说明写
30、毛笔字光靠苦练是不行的,还必须掌握正确的方法。这也和学武术一样,一旦出手成习惯,改是很难的,所以有“学拳容易改拳难”的说法。 爱因斯坦有一个成功的公式:成功=正确的方法+勤奋。这个公式也适用于学写字。 任何一门技艺均有内行与外行的区别。内行就是行家里手,掌握基本法则、规律。上面说的那位老先生,还没有掌握毛笔字的基本法则规律,不知道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哪些是美的,那些是丑的。所以林老说他是门外汉。 二、入门的方法 古人讲:“师傅引入门,修行在自身。”当然能有老师固然再好不过,若没有合适的老师,就买书来自学,也能帮你掌握毛笔字最基本法则规律。还可以拜古人学艺,这就叫“取法呼上,仅得其中,取法呼
31、中,仅得其下”。意思是说,你拜个上等的老师,能取得中等的成绩。,你拜个中等老师,只能得到下等的成绩。古人的佳帖都是上等的,你应该拜他们为师。古代书法家流传下来无数名碑佳帖 ,能站住脚跟而不被淘汰的都是有个性、有特长能渡你入门的好老师。当然也不是随便拿本子帖练练就能出来的。这是还有轻重缓急、适不适合你的问题,就像药房里的药能治病,但不能随便乱吃,还得对症下药才行。 对于初学者来说,究竟适宜学什么呢?从古到今光字体就有篆书、隶书、楷书、行草、草书,到底先学哪一种字体好?这个问题书法家也各有说法。主张从篆隶人门的,认为学篆隶格律高古,打基础应从源头学起,但我们许多初学者连篆书都不认识,还得先识篆字,
32、有一定的困难。有人说先学行书容易见效,行不行呢?宋代大书家苏轼曾经说过,楷书如站着,行书如行走,草书如奔跑,还没见过站都站不稳就能跑的人。这个比喻很恰当,他是反对一开始就学行草书的,他认为先要学会站立,待站稳了再慢慢学走路,等走得很平稳了,再学奔跑,因此学书法应从楷书入手。待楷书笔法学到手,架子搭稳了,再学行书、草书。学写字如学步必须一步一步走,不能跳着走,不然会摔跤的。 第二节 选 帖 一、楷书的分类与选帖 历代书家擅长写楷书的确实很多,根据风格特征大致可分为四大类。 l、晋人楷书 晋人楷书以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的楷书作品为代表。 2、初唐楷书 初唐楷书以欧阳询、虞世南、诸遂良、薛稷的楷书作品
33、为代表。 3、中晚唐楷书 中晚唐楷书以颜真卿、柳公权的楷书作品为代表。 4、魏碑楷书 魏碑是北魏前后书风相近的摩崖石刻、墓志碑版石刻的总称。 以上四类楷书佳帖将在第九章作专门介绍,这里不赘述。 这四类楷书都可以说是人门的佳帖,但究竟那一种更适合初学者呢让我们们来作一比较。晋楷乃楷书之源,古法完备,学之不致低俗,但目前见到的晋楷为小楷,一起手就学小字,恐怕初学者难于掌握。初唐楷书属正道,它们的结体都已十分完美,但留存至今的属中楷,起笔收笔处欠清晰,难学。魏碑也不错体格雄强,韵高气满,但碑石残破,初学者往往对残破与点画分辨不清而难以揣摩。一般来说,初学毛笔字最好从中晚唐楷书入手,一则均为大楷,笔画
34、清晰,二则碑上残破较少,不会出现偏差。 二、从颜、柳入手须注意的事项 从颜真卿、柳公权的楷书入手是明清书家总结的经验。颜、柳的楷书运笔有明显的提按动作,法度较完善,可以纠正就像写钢笔字那样随手画的毛病。颜体大气、宏伟雄厚,为楷书的正道。柳体瘦劲,笔法特别讲究。明朝书法家董其昌有“自此以往不得舍柳法而趋右军(王羲之)”的经验。明代冯班也说“颜书胜柳书,柳书法却甚备,便初学”。学柳能得骨力,学书以得骨为先。因此我们可在颜真卿和柳公权的楷书代表作中任选一种入手。 颜真卿的代表作颜勤礼碑,和柳公权的代表作玄秘塔碑,是中小学生和初学毛笔字者人门佳帖。 在临习颜、柳字之前,还必须对颜、柳楷书有个全面的了解
35、,因为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它有好的一面,同时也存在不足之处。颜、柳楷书骨力刚健,以方笔为主,笔法严谨,但有些笔画也因强调过头而成了缺点和弊病。譬如它们转折、挑剔处的重顿,既是颜、柳字的风格,又是宋代书家米蒂所说的“丑怪”之处。这也是临习时必须注意的。我们既要得到他们的笔法,又不能进一步强化他们的“丑怪”特征。如果一味地求其形似并发展其生硬刻厉,那就会把颜、柳写成仿宋体字了,这一点是初学者必须引以为戒的。我们临帖的目的是为了得笔法、养成一个正确的良好习惯。现在的中小学毛笔字教学存在一个普遍的问题,那就是死学颜、柳,只求形似,接下来学行书举步艰难,这就与学颜、柳的目的背道而驰了。 “得鱼忘筌”
36、是一个大家都知道的成语。“筌”是捕鱼的竹笼子,想要捕鱼,非得有捕鱼的工具“筌不可。但捕到鱼以后,不能死抱住“筌”不放。练颜、柳也是如此,它的形貌是“筌”,它的笔法是“鱼”。要通过临习颜。柳得笔法,而不是仅得形貌。 本教材的笔画书写及结构的范例,均以颜、柳为依据对毛笔字的笔法、结构及章法等基本技法进行介绍,以求入门 执笔法 笔、墨、纸、砚和字帖均已备齐,接着就是怎样临写的技法问题。技法中首先接触到的是握笔及姿势问题。 干任何事,只要使用工具,都涉及到如何拿工具的问题。 毛笔是书写的工具,你要想写好毛笔字,首先必须了解握笔的方法。因为握笔的方法正确与否,对写出来字的好坏有着直接的关系。 一、执笔有
37、哪些方法? 自古至今,执笔的方法五花八门,可以说应有尽有(见图1)。据已故的著名书法家沙孟海先生从古画上书写者的执笔姿势考证认为,古人是用三指执笔法写毛笔字的。因为那时候的人都盘腿坐在地上,也有双膝着地跪坐的,屁股坐在跪着的双腿上。那时候没有板凳也没有桌子,只有像茶几之类的机于,因为机子很低,写字时手都得悬起。此法传到日本,一直沿袭至今。到来代桌椅板凳开始大兴,生活习惯也随之发生变更,执笔方法也变为五格执笔法了。宋代大书家苏东坡却仍用三指执笔,当时有人指出他执笔方法不对头,他却说“执笔无定法,要使虚而宽”,就是说执笔没有一定的标准方法,只要手心虚空,执得灵便就行。再如握管法,用手掌将笔杆整把地
38、抓住书写。撮管法是将五个手指的指尖并拢在一起,捏住笔杆的尾部书写。古人执笔方法众多,但使用最广泛,也可以说普遍接受的是“按、压、钩、顶、抵”五指执笔法。 二、五指执笔法 “五指执笔法是用右手五个手指全派上用场,用“按、压、钩、顶、抵”的方法把笔执稳,使手指各司其职。具体的握笔方法是:大拇指的第一书内侧按住笔杆靠身的一方,大拇指处于略水平的横向状态。食指的第一节或与第二节的关节处由外往里压住笔杆。中指紧挨着食指,钩住笔杆。无名指紧挨中指,用第一节指甲根部紧贴着笔杆顶住食指、中指往里压的力。小指抵住无名指的内下侧,帮上一点劲。这样形成五个手指力量均匀地围住笔的三个侧面,使笔固定,手心虚空(见图2)
39、。同样是五指执笔法,又因手格的张开和并拢、笔执在指尖处还是手指第二关节处而形成多种形式,古人称之为“凤眼”、“虎口”、“鹅头”等五指执笔的不同态势。 三、枕腕、悬腕与悬肘 枕腕 枕腕是执笔的手腕枕靠在桌面上或枕靠在左手背上书写的方法。也有采用一种叫“臂搁”的竹片来搁手的,一般用于夏天,因夏大容易出汗,手上的汗水容易将纸洇潮。用枕腕法书写毛笔字,因手腕靠在桌上手很平稳,适宜于写小楷或一寸见方的中楷,但也因手腕搁死了难于移动。如果再写大一些的字,就要用悬碗来书写。 悬腕 悬腕是执笔的手腕悬起,离开桌面,肘(Zhou,上臂与前臂相连的、突出且可活动的部位)臂仍靠在桌上的书写方法。这种方法,手腕活动范
40、围比枕腕法大一些,臂和肘关节还是靠在桌上,仍然比较平稳,可写二三寸大小的大楷字。如果写对联或擘窠大字,就要用悬肘法来书写。 悬肘 悬肘是执笔的手臂全部悬空来书写毛笔字的方法。这种方法因手臂不靠在桌上,没有一点妨碍,可以任意挥洒,不管写大字、小字都很适宜,是最佳的书写方式,也是书法家普遍采用的方法。宋代的大书法家米蒂,连写小楷字都用悬肘法来写,可见他功力有多深。当然初学者没有必要这样做。 我们练毛笔字,在起步阶段时,因对毛笔的性能一点也不熟悉,可先用悬腕法写二三寸见方的楷书,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对笔法稍有把握以后,手也慢慢听使唤了,可采用悬肘法来练习。当然,突然将手臂全部悬空,一上来有一定的困难
41、,手会酸麻、疼痛,只要坚持便会解决。快则一个星期,慢则一个月。如果开始阶段就怕疼,或者看看写的字还没有原来枕腕时写得好,仍把手臂放回到桌面上,那很可能一辈子手臂都悬不起来。 清代有个书法家,他就因没能过悬肘关,写毛笔字时手腕总是枕江在桌面上,写大字没法进行,于是在屋梁上悬挂一根绳子,结成绳圈,将执笔的手套在圈里书写。可见不能悬肘是件很麻烦事。 四、执笔的高低与松紧 执笔的高低是指执笔的手指(无名指)与笔头之间的距离,距离长就是执得高,反之,距离短就是执得低。执得高,手执在笔杆的中部或尾部,书写时手腕或手指移动一分,笔毫就会在纸上移动一寸,容易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结体也会奇趣横生,因此,这种方法
42、有利于写行书和草书。但由于执笔高,手中之力传递到笔尖的距离远,笔画容易浮滑。相反,执笔低,笔力易于到达笔尖,笔圆较沉稳,有利于写篆书、隶书及楷书。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林散之先生写草书仍然低执笔,他并不依赖手指的拨动以求得草书结体出于意料之外的奇趣,而是靠手腕、手臂的协调动作追求笔画的沉着痛快。 初学者练正楷,执笔应该低一些(离笔根约1寸),使笔画稳健些。执笔高了,变化大,写楷书就不容易掌握。还有执笔的松紧问题。执得太紧,手太用劲就会颤抖且手指疼痛。执得太松,一点力也不用,笔就会掉下来。对于初学者来说,从未拿过毛笔,心理比较紧张,因此可适当放松些。当然,写字不是不用力,古人说“力在笔尖”,是要将
43、力量通过执笔的手传递到笔尖上,不能停留在手臂或手指上。写字用的是巧力而不是死力。巧力来自久练,这就像骑自行车一样,会骑了,习惯成自然,并不感觉到自己在用力。写毛笔字如果感觉不到自己在用力,运笔自如了,也就过了执笔关了。 五、运指、运腕与运肘 写毛笔字是用手指、手腕或臂肘的协调动作来完成的。纯粹用手指的拨动来完成点画的书写的叫“运指”。由手腕的运动来完成笔画书写的叫“运腕”。由手臂和肘部的协调动作来完成笔画书写的叫“运肘”。 写小楷或寸楷(一寸见方的楷书字)时,手腕(手拿根部与胳膊下端相连的可活动部位)枕于桌上,握笔的拇指和食指均斜立于笔旁,手掌也尽量竖起,手背与桌面形成70度或80度的夹角,古
44、人称其为“脱平掌竖”,握笔的食指与拇指间形成如“凤眼”状的扁圈,这种执笔法叫“凤眼”(见图3)。 写二三寸见方的大措字,不能用枕腕法来写了,一则手指拨动的范围很小,写不了大楷字,二则手指拨动大了笔就倾倒,会出现病笔,应该用运腕法来写。运腕法,手腕必须悬起,手掌自然放松,手背与桌面呈45度左右的夹角(见图2)。如果写再大些的字用悬腕法,因为肘关节枕在桌上写竖画时很容易写歪了。所以,写大字时,手臂一定要悬起,即使是写二三寸见方的大楷,悬起手臂练也是相当有益的。写斗大的大字,不仅手臂要悬起而且人要站立起来书写,这时执笔的手掌也随之而平缓放松,手背和手臂呈一平面,与桌面成平行状。古人称之为“平覆式”。
45、这时手腕完全放手,可以自由灵活地左右上下运动,写大字时是以运肘与运腕相结合来完成的(见图3)。 除了小楷以外,我们不赞成纯粹用运指法来写毛笔字。有的人练悬肘写大楷,手臂、手腕虽然悬起来了,但仍处于静止僵死的状态,书写时还是用手指的拨动来完成,而且笔杆倾倒得很严重。这就失去了悬肘的意义。悬肘应该尽量少运手指,而以腕、肘的运动为主。值得一提的是:笔杆也不是一定要始终垂直于纸面,在书写的过程中,笔杆可以略作自然的倾侧,但幅度要小,一般写楷书时笔杆应经常保持垂直状态。 第二节 坐姿和立姿 一、坐姿 写毛笔字以坐姿为主。一则练二三寸大楷字无须站立,坐着写就行了;二则坐着省力又利于凝神聚气,注意力容易集中
46、。主张写二三寸大楷模也要用立姿的主要原因是为了练习悬肘,其实坐着写也照样可以用悬肘法,关键是方法要正确。 正确的坐姿应该是“头正、身直、臂开、足安”(见图4)。 头正,指书写时头要摆正,不可偏侧。常见偏侧,往往与执笔的姿势有关。如果你握笔的手掌过于坚起,用“凤眼”法来写字,无名指与小指又将掌心填实,笔尖被手掌挡住了视线,为了看到笔尖:一种情况,执笔的手往右偏移,甚至移到与右肩膀对齐,笔尖是看到了,但写出来的字会歪斜;另一种情况,将笔摆正,放中间,头部向左偏侧才能看清笔尖。时间长了,颈椎会出问题的。 身直,指身体要平正、坐直,两肩齐平,当然直立不是要昂首挺胸,而应该肩背放松,自然下沉,身子略向前
47、倾,胸口与桌面保持一拳多的间隔,切忌弯腰驼背,甚至将下巴枕靠在左手背上。 臂开,指手臂要往前伸开些,同时两臂的肘关节也要向左右撑开,两边基本匀称。有的人写字时手臂虽然悬起 了,但紧挨着胁下,以身躯为倚傍,写坚画往往向右歪斜,没有起到悬肘的作用。因此,手臂在左右撑开的同时,左手掌心向下将纸按住,右手握笔悬起稍离桌面即可,毛笔尽量往中间靠拢,古人有笔杆要对准鼻梁的说法。当然不是绝对的,如果略向右移一点,也应该说是很正常的。只是不能偏得太过了。另外,坐着写毛笔字悬起右手时不能将肩膀抬起,肘部也不要高悬,因为一抬肩、一高悬,肩臂的肌肉就会紧张,手臂就僵死了,肩应该往下沉,肘关节放松,使手臂与腕在同一水
48、平面上,甚至肘关节还可以比腕关节略低一些,即便衣袖在桌上揩擦也无所谓,只要不把肘枕死在桌上就行。 足安,是指两只脚自然地平稳着地,不可脚跷二郎腿儿不能双脚向前伸直,或一条腿架在另一条腿上面,这些姿势均不可取。两腿左右略微分开,其位置与肩宽基本相等,肌肉放松(见图4)。 二、立姿 写比较大的大字必须站着,一则字大,笔画长,坐着写就够不着;二则坐着看大幅作品视线有偏差,不如站着居高临下准确,看得也全面。 站着写毛笔字身子可略往前倾,头部正直稍微有些下俯,左手掌按住桌面上的纸,右手近于伸直,执笔的姿势也要随着站立而改变,手掌下覆,手背与手臂几乎成一平面(见图5)。两脚分开站稳,双足之间的距离与肩宽大
49、致相等。书写时用手腕、手臂的运动来完成;如果写特别大的字,甚至要用腰部的运动来书写,两脚可再分开些,使书写动作可大一些。执笔方法也应随之而变化。因特大的字要用大斗笔,蘸墨后分量不轻,如果仍然五指执住笔杆,恐怕不堪重负,应该使虎口紧靠笔杆,五指整把抓住斗笔的圆形根部,书写要用腕、肘、臂、腰的联合协调动作来完成。 初学毛笔字写法三 第一节 用笔法 一、笔法 笔法就是使用毛笔的方法和技巧,古人亦称用笔或运笔,即笔毫在纸上的运行方式。毛笔在纸上究竟应该处于怎么样的状态来书写比较理想?这是毛笔字技法的关键,也是笔画写得好坏的最基本的法则规律。 笔法是我国书法理论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据传早在东汉时期,蔡
50、邕(yong)就著有笔诀传世,并一直被书家视为至宝引用至今。古代文人将笔法当作秘诀,他们都很保守,绝不轻意告诉人。据传有位叫韦诞的书法家,是蔡邕的学生,藏有蔡邕的笔诀,另一位书家钟繇想借笔诀看一下,但遭到拒绝。钟繇为了表示诚意,竟用力捶胸到吐血昏死过去,然而终究没能看到笔诀韦诞死时,把笔诀作陪葬品埋入墓中。钟繇派兵丁挖墓得到了蔡邕的笔诀,书艺大进。传说虽不足信,但足以证明笔法理论的重要性。 那么蔡邕的笔诀(九势、笔论)究竟有什么奥秘呢?涉及到书法技法、书家的情怀以及与外在物象的关系等多方面的内容,最关键的一句话是“圆笔底纸,命笔心常在点画中行”。这就是历来被书家一再引用,并视为毛笔字技法的重要
51、法宝:中锋运笔。 二、中锋运笔 中锋运笔是毛笔书写时的主要运行方式。蔡邕说的“令笔心常在点画中行”中的“笔心”指笔锋、笔尖。“常在点画中行”,是指经常在笔画的中间运行。由于毛笔是圆锥状态的,因此中间的笔毫要比两边的厚一些,墨汁多一些,所以写出来的笔画呈圆润浑厚的立体感觉,显得很饱满。这就叫“中锋运笔”。但有时候虽然笔锋在笔画的中间,但是毛笔不是处于圆锥状态,而是像油画笔那样呈扁平状态,这时候写出来的笔画质感会显得扁平薄怯,因此蔡邕要在前面冠上“圆笔属纸”四个字。如果书写过程中出现扁笔”,一种方法可以将毛笔在砚池边上掭一下,使它回复到圆锥状态;另一种方法以执笔的手指将笔杆转动一下,使落笔时扁笔交
52、圆;还有一种方法是在书写过程中用调节笔锋的方法使其变圆。不过,“今笔心常在点画中行”这种解释中锋运笔的方法,仍然令人觉得难以领会,因为具体书写时,笔锋已分布在笔画的中间和两侧,是很难找到所谓的笔心来的。因此应该用另一种更精确、科学的方法来进行诠释。毛笔在纸上运行时,笔腹处于运行的前方,笔锋紧随其后,笔锋始终重复在笔腹所形成的墨迹之上,为中锋运笔(见图6)。中锋运笔时,笔锋到笔腹的方向与毛笔的运行方向一致。 用中锋运笔写出来的笔画由于书写力度、速度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质感。大致分为两类:一类笔画边线光洁平整,如刀切的一样,古称古钗脚”;另一类笔画边缘毛涩不平,如万年相藤,古称“屋漏痕”,或称之谓“
53、金石气”。前者书写速度略快,用力平均,显示出刚健挺拔、富有朝气的美。后者书写速度略慢,比较用力,手指路有震颤。显示出遒劲涵蕴而又老成的美。初学者应该先练习前一种干净利索的线条。待熟练了再追求“屋漏痕”。实际上“屋漏痕”是功到自然而成的,决不是做作而成的,刻意用颤抖或扭动去做是不行的。 古人常用“力透纸背”、“入木三分”来形容笔画线条。所谓“力透纸背”,是指书写时笔力雄厚,墨能透过纸背。老师检验学生毛笔字写得是否认真,往往将元书纸反过来看笔画中间的墨色是否吃透了,如果笔画的两头与中间一样黑,说明这个学生写字认真,不马虎。如果发现笔画的头尾是黑的,而中段部分不黑,说明这个学生写字草率,一带而过。“
54、入木三分”,典出自王羲之。他写的祭祀祝版(木板),因要重写新的祝词,叫木匠将字削掉,结果削去三分才不见墨迹。说明王羲之笔力浑厚,墨能进入到木板三分那么深。“力透纸背和“入木三分”,都是讲中锋运笔的力量和墨色实而不虚浮。 三、偏锋运笔 偏锋运笔与中锋运笔不同。偏锋运笔笔锋不在笔画的中间,而在其某一边行走;即笔锋处于笔画的一侧,笔腹处于笔画的另一侧,笔锋与笔腹在并列行走(见图7)。 偏锋运笔的笔锋一侧的笔画光洁平齐,笔腹一侧枯涩不平。这种一边光一边毛的笔画因其不够完美,教历来被书家视为病笔。至于说书法家在写行、草书时,由于书写速度的加快,抑或为了加强作品的节奏感而出现的枯湿浓淡,甚至偶而的偏锋,该
55、当别论。初学者首先要掌握的是中锋运笔的技法。 四、侧锋运笔 侧锋运笔是介于中锋运笔和偏锋运笔之间的一种运笔方法。也就是说从上往下投视,笔毫方向(中心线)与运行方向(笔画中心线)呈45度左右的夹角时,这种运笔方式叫侧锋运笔(见图8)。 侧锋运笔所书写的笔画线条的质感也处于中锋运笔与偏锋运笔之间。笔毫方向与运行方向的夹角小于45度时,笔画的质感接近中锋效果;笔毫的方向与运行方向的夹角大于45度时,笔画的质感接近偏锋效果。侧锋运笔大量运用于行、草书中,不过,颜真卿的楷书横画常用此法。 毛笔在纸上运行时大致有以上这三种状况、不同的书体,对运笔的要求也不相同。篆书纯用中锋;隶书、楷书以中锋为主,侧锋为辅
56、;行书、草书以中锋、侧锋为主,偏锋偶尔为之。由于笔毫是柔软的,因此有时落笔处于偏锋状态,运行过程中笔毫逐渐理顺调节成中锋。运笔的关键在于会使用中锋,会调节笔锋,令其保持中锋运笔,这就是笔法。 第二节 笔法术语 笔法的术语很多,学习毛笔字不能对笔法的术语一无所知,除了上述的中锋、偏锋、侧锋外,下面我们还要对笔法的其他术语作一些简单的介绍。 起笔 起笔,也叫落笔、发笔。即毛笔的笔尖接触纸面的霎间。 行笔 行笔,指毛笔在纸上的运行。行笔有中锋、偏锋、侧锋三种情况。 收笔 收笔,指毛笔的笔尖离开纸面的霎间。 起笔和收笔均有两种情况,一种叫藏锋,一种叫露锋。 藏锋 藏锋是指起笔和收笔的笔锋不显露出来,书
57、写时将笔锋隐藏在笔画里面。藏锋起笔,一般用逆锋的方法,也就是向运行相反的方向逆入起笔,使笔锋藏在笔画内。藏锋收笔,一般用回锋的方法使笔锋藏于笔画内。这种藏蜂起笔和收笔的方法,不露锋芒,比较含蓄。给人以绵和遒润、沉着涵蕴的感觉。 露锋 露锋是抬起笔和收笔的笔锋显露在笔画之外,直下起笔或直接出锋。这种起笔、收笔的方法,锋芒毕露,给人以精神外耀。爽利挺拔的感觉。 提笔 毛笔在行进过程中轻轻向上提,使笔画变细,叫提笔(见图9)。 但提笔的程度有个限制,那就是笔锋不能离开纸面,因为离开纸面就成收笔了。 按笔 毛笔在行进过程中轻轻向下按,使笔画变粗,叫按笔(见图9)。 疾笔和涩笔 疾笔是指运行速度较快。涩
58、笔是指运行速度较慢。一般来说,疾笔所书写的笔画容易光洁秀劲,涩笔所书写的笔画易于毛涩凝滞。书写时快慢要得当。过快,笔画浮滑、乏力;过慢,笔致和形体易于呆痴。 转与折 折,是指毛笔在运行过程中的某一点上突然改变方向(见图10)。转与折的区别在于转是圆弧形的,没有折点;折是有棱角,有折点。如“礼”字,右边坚折横钩转弯的地方就是“转”,因是慢慢地弯过来的圆弧形,叫圆转。再如“口”字,横折竖的转弯处是方的,有棱角的,称“方折”。 方笔和圆笔 方笔指笔画起笔的地方呈方形或菱形;圆笔指笔画起笔的地方呈圆形。图11中的“二”字,上面一根起笔的地方是方形的,叫方笔;下面一横起笔的地方是圆形的,叫圆笔。方笔有锋
59、芒、有棱角,容易见骨力,显得刚健果断;圆笔没有锋芒,不露圭角,骨力内涵,显得含蓄柔韧。一般来说,楷书笔画的起笔要有方有圆,方圆结合,这样才能显得丰富多变。 第一节 横的写法 一个笔画的书写都有以下几个步骤:起笔、行笔、收笔。横画也不例外,由于起笔的方式不同,又有圆笔和方笔之分。 一、圆笔横的写法 以颜真卿勤礼碑和柳公权玄秘塔碑中的“三”字为例(见图12),它们的上横部是典型的圆笔横画。它的书写方法如下:(见图13) 向右上逆锋起笔;提笔圆转;中锋向右行笔;提笔圆转;回锋收笔。 为什么要逆锋起笔且要回锋收笔?写横画中锋运笔不逆锋起笔和回锋收笔两头是尖的,古人将它称为“枣核”。不完美、不含蓄。 圆
60、头横如果没有后两步,就难成其为“圆头”。 然而,仅有、和行笔就将毛笔直接提起离开纸面,就会出现有些地方有墨。有些地方没有墨的“折木”的现象(见图14)。 “折木”是横画的病笔。、收笔的目的是为了将“折木”部分填满写实,而不是为了收笔而收笔。 初学者在写圆笔横画时,即使按上述步骤写,还是难写出像字帖上那样的横画来,往往在横画的两头出现如哑铃一般的大墨团。造成这一弊病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 (1)对元书纸的吸水性能掌握不够,笔上的墨蘸得太多、太饱,一下笔,墨就涨出来了,形成大墨团。 (2)书写速度太慢,加上起笔和收笔的地方都有逆锋、回锋的往复动作。 (3)有的家长、老师要求孩子练字起笔时将笔在纸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3版黄山市巡游出租汽车驾驶员从业资格考试区域科目题库1
- 福建省三明市普通高中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地理试卷(含答案)
- 二零二五年度会员卡转让及会员积分权益转换协议
- 二零二五年度汽车转让与汽车租赁及保养一体化服务合同
- 二零二五房地产抵押贷款服务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环保工程监理委托合同范本
- 2025版铝扣板施工与建筑材料采购供应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钢筋加工厂劳务分包合同规范
- 2025版拆除工程渣土运输与处理服务合同模板
- 2025版建筑工程竣工验收合同封面设计
- 绞吸式挖泥船施工河道清淤及方案及组织设计
- 隧道加固可行性研究报告
- 网络游戏代运营服务协议
- GB/T 18186-2025酱油质量通则
- 物业客服管家培训课件
- 2025年安徽交控石油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扬州市中考语文试题卷
- GB/T 16857.13-2025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坐标测量系统(CMS)的验收检测和复检检测第13部分:光学三维坐标测量系统
- 2022年高考历史试卷(福建)(空白卷)
- 当兵心理测试题及答案
- 2025赤峰市松山区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