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复习提纲_第1页
土壤复习提纲_第2页
土壤复习提纲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土壤复习提纲土壤的组成和利用一.土壤的组成覆盖在陆地表面的土壤,为植物生长提供了重要条件,它与人类及地球上的生物息息 相关。在土壤固体颗粒物之间有许许多多的空隙,这些空隙就是水和空气存在的地方。土壤中的各种物质有一定的体积和质量比例。通常在土壤中,固体可空隙的体积各占一半(1: 1)。在土壤固体物质中,矿物质约占固体质量的95%左右,其余都是腐殖质。(矿物质:38% (约占固体质量95%)腐殖质:12% (约占固体质量5%)水分:25%空气25%土壤中矿物质是由岩石风化形成的。我们把砂粒较多的土壤成为砂土,粘粒较多的土壤称为粘土,砂粒、粘粒比例适中的土 壤称为壤土。一般把颗粒直径大于1 mm的

2、颗粒称为砾石:把直径0.051 mm的颗粒称为砂粒:吧纸巾 0.0010.05 m的颗粒称为粉砂粒:把直径小于0.001 m的颗粒称为粘粒。根据它们不同的比例,再划分出土壤的质地类型。砂土:砂粒的含量大于50%、粘粒的含量小于30%。壤土:砂粒的含量小于50%、粘粒的含量小于30%。粘土:粘粒的含量大于30%。土壤名称土壤的质地砂土砂粒多,粘粒少。土壤颗粒较粗。粘土粘粒多、砂粒少。土壤颗粒较细。壤土砂粒、粘粒比例适中。土壤质地较均匀。土壤是大多数陆地植物的生存空间,植物所需要的养分和水分主要取之于土壤。这层薄 薄的土壤是经过漫长的岩石分化和生物积累过程才逐渐形成的。土壤的形成:1、岩石开始风化

3、2、岩石进一步风化,有最低等生物出现3、原始土壤,有地衣、苔藓植物出现4、土壤最终形成,出现森林和草原死亡的动植物残体在土壤表层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分解,转化为黑色的腐泥状物质,黏 附在矿物质颗粒的表面,我们称它为腐殖质。腐殖质转化为养分,越多越厚,土壤越肥沃, 植物生长越繁茂。腐殖质的含量是土壤肥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准。我们发现土壤越肥沃,表层蚯蚓的数量越多。土壤缺乏养分,蚯蚓数量就少。二.土壤的多种利用在自然环境条件下,可形成不同的自然土壤,能生长不同类型的植物,这些植物是动物 的天然食物源泉。人类利用各种土壤,通过栽种各种作物,获得粮食及各种工农业生产的原料。小资料:保护每一处耕地时我国的基本

4、国策之一。团粒结构:团粒的土壤肥沃,而且通气保水性能好。不成团粒结构:缺乏腐殖质。土壤与植物植物的生长依靠土壤,而土壤的形成和保护又依赖于植物。土壤与植物之间是彼此依赖、 相互影响。土壤为植物生长提供了基本的条件,土壤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植物的生长。土壤必须保持一定的养分、水分和空气,才能保证植物的良好生长。如果土壤缺乏养分 和空气,或者水分太 多 和太 少 都会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砂土通气性能好,但保持水的性能很差;粘土保持水的性能很好,但透气性能差;两者 都对植物生长不利。壤土通气和保持水分性能都好,有利于植物的良好生长。阅读:长期和单一地使用化肥,会给土壤带有许多不良的后果。(书P106)

5、植物保护土壤植物对土壤有重要的保护作用。植物的根系把土壤颗粒紧紧地粘接在一起,植物的 树冠或茎叶可以减缓雨水直接冲击土壤,大大减轻了水土流失。而裸露的地面没有植物的保 护,就容易发生水土流失。失去了植物的保护,流水能使土壤流失,而风力也能侵蚀土壤。水土流失的速度与土壤植被类型和覆盖程度有着密切的关系。水土流失现象往往与人们滥砍滥伐森林等不合理的利用方式密切相关,因此这些行为 必须加以制止。措施:水土治理,退耕还林还草,打坝淤地,在缓坡修筑梯田土地荒漠化主要是人类乱砍滥伐、过度放牧和过度耕种等不合理地利用而造成的土壤 退化、贫瘠甚至荒芜。联合国大会决定把每年的6月17日定为“世界防治沙漠化和干旱

6、日”。土壤污染的防治土壤是陆地植物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也为各种动物和人类提供了大部分食物。一.土壤污染的途径工农业生产排放的污染物,人类生活的废弃物以及大气中的污染物,通过灌溉、施肥、 降雨等方式进入土壤,并被土壤吸收。农业生产中喷洒的农药也会残留在土壤中。有些污染 物在土壤中难以分解和转化,会长期积累在土壤中。阅读:地膜一一影响土壤渗水透气、作物根系生长和对水肥的吸收,影响农田机械作业,造 成“白色污染:。(书P111)土壤的酸碱度过大或过小,会引起土壤板结,如下酸雨等。塑料制品,如塑料地膜等没 有及时清理,在土壤中无法完全被分解,也会引起土壤的板结,长期单一地施用化肥,腐殖 质不能得到及时的补充,同样也会引起土壤板结,还可能龟裂。板结了以后要多加腐殖质, 补充土壤的营养,要把没有分解的塑料清理掉,改变土壤的酸碱度。最最主要的,就是要加 强人们的环保意识,这才识根本的整治措施。地膜(白色污染)破坏土壤结构酸雨一土壤酸化、板结污染物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的富集现象一一致病、死亡防治土壤污染土壤污染时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预防为主”,控制和消除土壤污染源。具体措施包 括:(1)控制和消除工业“三废”的排放(2)控制化学农药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