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翼锦绣传佳话_第1页
比翼锦绣传佳话_第2页
比翼锦绣传佳话_第3页
比翼锦绣传佳话_第4页
比翼锦绣传佳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比翼锦绣传佳话即将于 3 月 22 日在 “敬华艺术空间 ”举行的 “锦绣画侣 王守中胡震国画展”格外令人注意。因为参展的是一对画坛久享盛名的 “丹青夫妇 ”王守中与胡震国。胡震国作品: 蓊郁。“俊逸华滋 ”乃大成因艺结缘、 “夫唱妇随 ”的,自古都是佳话且为人所艳羡,远的有赵孟和管道昇, 现代的夫妻画家就更多了。 这些神仙眷侣们因笔墨丹青而结成终身伴侣, 爱情故事连同艺术家本人的作品一起,一向被追随者津津乐道。事实上,早在50 年前,王守中与胡震国就是上海工艺美校的同班同学了, 一路走来相携于艺术的繁花小径, 真可谓 “如歌的行板 ”。王守中出身于丹青世家, 父亲王康乐为黄宾虹和张大千的弟子

2、,山水积墨晕彩的造诣之高乃公认的沪上大家。她自幼即在父亲的指点下临稿,父亲的口头禅就是 “第一口奶要吃好”!在严父的监督下,她反复临习元代王蒙、明代沈周和清代龚贤、石谿那一路繁密而厚实的山水,学画的都知道,初入门,轻灵易而厚实难, 好比十八般兵器, 父亲开头就授予她 “重兵器 ”, 那胼手胝足、日月精深的功夫砥砺, 即令现今成名心切的画家都视为畏途, 当年尚处稚龄的王守中却无畏地一头扎了进去。 这不仅锤炼了她笔底的神韵,也使她对传统山水图式的章法了然于胸。在大量临摹董源、巨然、王蒙、石涛等历代大师的作品后,她与一般临摹者的不同就在于默默地注视着古今大师的足迹又悄悄地改变着自己, 细细体悟着古人

3、景外有景、 景外有意的布局谋略,以及意到笔到、笔断意连的笔墨趣味。王守中现为上海工艺美术学院副教授、 上海美协会员、 上海文史馆研究员。 其笔下那些崇山峻岭、 千山万壑, 时而 “龙脊般高耸蜿蜒 ”(高远);时而“牧歌般舒缓流转”(平远);时而“天庭般凌空俯瞰(深远)在她工写结合,豪迈而不乏柔情的意象里,春色满幽山 可谓代表作。 山峦层叠不见顶, 泉水远近轰鸣下,一旦与向上奔涌的飞云对冲, 则立即形成壁立逆激的动态, 加以黑与绿为基调, 旋作大面积泼墨泼彩, 一幅 “云间响清泉, 天心安可扪 ”的大山水便跃然纸上。然而,最令人震撼的还是她富丽堂皇,人称 “碧海金沙 ”的金笺山水画,都说 “逼视

4、良久,目眩神迷” ,笔者多次邀友欣赏,每每流连忘返。金笺画兴始于唐朝, 金碧辉煌的视觉效果使佛像、 花鸟题材的金笺画, 与绢画一样在宫廷中受到追捧。 它是传统绘画的一种特有的形式,以其金碧辉煌、瑰丽富贵的形象,为人们所喜闻乐见。宣纸的发明和普及, 以及后来文人画的兴起, 使费时费力的 金笺画逐渐式微。事实上它的制作颇有难度,一般只能工笔,无法写意。王守中对我说: “金笺不吸水这就对用笔造成极大的困扰,无论 皴 还是 晕 ,它 油盐不进 ,你拿它怎么办? ”幸好,王守中年轻时对西洋画中的 “水彩画 ”和 “水粉画 ”都下过功夫, 两者的手法对金笺画都有借鉴处, 加以其父王康乐也是金笺画的高手,

5、家传技艺融合自身修为, 她便像父亲一样, “胆敢 ”对金笺山水画也泼墨泼彩,见笔见墨,工写兼施,强化笔墨在金笺上的 “自由呼吸 ” ,以至于近年来她的金笺山水画频频亮相于艺术博览会和各种画展,广受市场青睐。自清末民初以来海派画坛不乏卓越的女性艺术家, 她们通常在绘画色彩、构图形式方面较敏感,注重趣味性、闲适性,多以花鸟为主, 表现手法上以工笔或小写意为多。 而王守中在女性画家中无疑是个 “豪迈另类 ”。 她 “精心汲古, 富览博闻 ”, 以既摹古而又创新的 “新山水 ”开创了一番新气象, 其山水画被誉为 “新海派山水艺术风貌之典型 ”, 而独步沪上的金笺山水画更以气势磅礴、 粗犷浑厚的大山大水

6、为主, 构图惟取南方山水的平缓稳重, 端庄隽秀。 笔墨洒脱, 色墨交融, 可谓 “墨色生辉开胜境, 金碧交映见功 高”。近现代名家费新我曾以 “俊逸华滋 ”来高度赞许王守中的山水画,她却始终牢记父训而不敢懈怠: “不继承,无从创作;不创作,无以自存。 ”吴中才子胡震国王守中的夫君胡震国早年曾深受俄罗斯和苏联现实主义绘画风格熏陶,再融入各方流派,自成一格。美术评论家卢金德先生对他的评价是: “胡震国的油画色调就是法国印象色彩与中国江南湖光深情的融合。 ”作品多次入选全国美展,出版发表连环画、年画、水彩画及论文数十篇,并应邀为沪上机构创作大型壁画数幅。 近年来的绘画主题转向蜚声海内外的江南庭院,

7、如同本次画展展出的 “江南水乡及庭院 ” 正如画家张培础所言,胡震国那种水墨风景兼具西洋田野画所散发出的情调, 总是如歌唱般的真情灿烂!他的过人之处是把每次写生的印记烙进脑海, 任其发酵,然后慢慢回吐, 最后凭记忆在更高的移情层面创作, 比如其近年来表现手法独创一路的江南园林与江南水乡, 特别令人着迷, 淡雅清远的基调和含蓄蕴藉的意象, 令评论界每每赞许他的 “书卷气、才子气 ”,先看他的 “水乡 ” ,水,总是微寒的,船,总是旧旧的,石阶,总有缺损,水桥总被雾岚裹挟,而水边的老屋也往往气韵迷离,况味隽永,画面总带着淡淡的惆怅和浓浓的乡愁。看着他的画, 稍久就会出神, 南方人会被勾回画中, 北

8、方人会神往画中,这么迷人的地方,不是一直在我们心中吗 这符合胡震国的记忆, 并和其苏州祖籍、 尤其和他的童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 再从建筑审美看, 也符合他近年来一直追求的 “南画 ”意境: 空旷而安详的庭院, 落叶满地 ;幽深而孤寂的小巷,婷婷袅袅的一把小花伞;静谧的湿漉漉的拱桥,古树下的一叶老旧的扁舟 ;河边人家沿级而下的河畔躺着一弯冷月与星星点点的浮萍王守中的金笺山水画说明: 春色幽山 。再细细看进去, 凉亭之下有残秋的芭蕉, 芭蕉之侧有枯冷的菡萏, 当然, 也有歌唱般的江南庭院, 太湖石反射出金色的阳光,喧闹的春天百花争艳而伊人不见,辉煌的秋天金艮杏灿烂而满地金辉,水榭,长廊,曲池,楼台,看似无人,其实处处有人,胡震国对江南的那一份向往、惆怅、眷恋、怀念、赞美乃至歌唱,自始至终地渗透着每一处的栏杆、飞檐、拱斗、石牌、藻井、角门乃至券窗、月门我曾问他,为什么喜欢画各种风格的江南庭院?他说,一份存念,也是一个象征,更是一个载体。看似空旷迷离, 其实把所有的想象空间都留给了你、 留给了每一位观众和读者。让所有的人都可以神往。那么,在作品中,追求的最高境界是什么呢?我问。没有终极答案。 他说, 可能是种种带情操又带哲学直觉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