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规律_第1页
浅析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规律_第2页
浅析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规律_第3页
浅析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规律_第4页
浅析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规律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浅析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规律供求关系及其变化规律供给、需求与商品价格关系极其密切,变化纷繁,并由此导出一系列关系,且具有规律性。1.供给的一般规律。价格与供给的变化遵循如下规律:价格越高,供给越多;价格越低,供给越少,即供给与价格呈同向变化。这是供给的一般规律。2.需求的一般规律。价格与需求的变化遵循如下规律:价格越高,需求越少;价格越低,需求越多。需求与价格呈反向变化。这是需求的一般规律。3.供求弹性。由上可见,价格变动,会引起供给与需求相应的变动。但是,不同商品的供给和需求对价格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或者说有不同的变动率。因价格变动而引起的供给相应的变动率叫作供给价格弹性。因价格变动而引

2、起的需求相应的变动率叫作需求价格弹性。用公式表示为:QPQPea=QPP 式中e代表供给价格弹性,ea代表需求价格弹性,Q代表数量,Q代表增量,P代表价格,P代表价格变动量。若e1,说明供给量变动幅度大于价格变动幅度;若e1,说明需求量的变动幅度大于价格变动幅度;若ea1,说明需求量的变动幅度小于价格变动幅度;若e=0,表示需求量对价格没有弹性,即不受价格影响,贵贱都要买,此情况少见;若e=1,说明需求严格地与价格等比变动,这也是罕见的.4.供求均衡规律。如果市场价格高于均衡价格,则会出现以下情况:一方面供给量因价格上升而增加;另一方面,需求量因价格上升而下降。于是出现供过于求,但不会持久。因

3、卖者急于出售,有率先降价者,其他人便仿而效之,从而推动市价下降,直降到均衡价格为止,供给量与需求量再度相等,市场重新达到均衡状态。相反,如果市场价低于均衡价,则会出现另一情况:一方面需求因此增加;另一方面供给因此下降,导致供不应求出现。这种情况也不会持久。因为买者之间争购会使价格上升,直至升到均衡价格为止。这时供给量与需求量再度相等,市场又重新达到均衡状态。以上只假定供求与价格有关,实际生活中影响供求的,还有其他因素。一旦其他因素发生变动,供与求都会出现新的变动。比如微观上的技术进步、成本下降,会使供给增加,供过于求,从而使价格下降;或由于成本上升,行情看涨,供不应求使价格上涨,都会导致旧的均

4、衡被破坏和新均衡的形成。在宏观方面,假如财政赤字或过多信贷,使国内总需求大于国内总供给,则必然引起各产品价格不同程度的上升;而当国内总需求小于国内总供给时,又会引起价格不同程度的下跌。总量均衡如此,结构均衡亦如此。5.“蛛网”原理。我们假定需求弹性为既定,然后使供给弹性小于、大于和等于需求弹性,这样,就会出现三种均衡状态:(1)供给弹性小于需求弹性,即价格变动所引起的供给量变动小于需求量的变动,则价格和供给量的波动会逐渐减少,离均衡点越来越近,最后恢复均衡。此变动过程,划成的图形类似蛛网,并收敛,故称“收敛性蛛网”。(2)供给弹性大于需求弹性,即价格变动所引起的供给量变动大于需求量的变动,则价

5、格和供给量的波动会逐步增大,离均衡点越来越远,其变化图形也呈蛛网状,且无法恢复均衡,故称“发散型蛛网”。(3)供给弹性等于需求弹性,即价格变动所引起的供给量变动等于需求量的变动,则价格和供给量会始终围绕一定大小的圈进行循环,其图型呈完整蛛网圈。至于网圈大小,则视市场情况而定。(二)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与不平衡1.社会总供求平衡的涵义。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平衡的涵义主要有如下几点:(1)它是指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处于一种均势,使宏观经济运行保持稳定的状态。社会总供求的平衡不是要求供求双方在数量上严格对等或绝对相等,而是指在社会商品的两种运动(价值运动和实物运动)中供与求基本相等。即使有差异,如果

6、在不影响宏观经济协调稳定范围内,就可以认为是社会总供求的平衡或处于平衡之中。(2)社会总供求的平衡是一个目标。在旧的平衡向新的平衡转化过程中,实际上有很多因素使二者平衡关系被打破。也就是说,总供求的平衡具有相对性。我们用各种经济手段、行政手段、法律手段进行调节,就是使不平衡尽快转化为平衡。(3)这种总供求的平衡,既是总量上的平衡,又是结构上的平衡,二者缺一不可。2.社会总供求的失衡。社会总供求的失衡(或叫不平衡),是指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之间的差距,超过了维持国民经济正常运行的限度。社会总供求的失衡无非有两种类型:一是总供给大于总需求,称为供给过剩或需求不足;二是总供给小于总需求,称为供给短缺或

7、需求过旺。这两种失衡都会对国民经济运行和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前者会引起商品积压滞销,资金周转缓慢,失业增加,社会资源闲置浪费,甚至导致经济危机;后者会引起经济过热、物价上涨、市场秩序混乱、经济发展不稳。需大社会总供求失衡的原因,可从两方面去找:一是从总量角度去找;二是从结构角度去找。结构失衡也有多种表现形态:有各部门供给都大于需求的“同向过剩性”的失衡;有各部门供给都小于需求的“同向短缺性”的失衡;有过剩与短缺并存的异向结构性的失衡,即有些部门供过于求,有些部门供不应求,同时也不排斥有些部门供求平衡。其中以第三种最为常见。导致社会总供求结构失衡的原因主要有三:一是供给结构老化;二是需求结构扭曲;

8、三是供求结构调整无力。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机制当社会总供求出现不平衡(失衡)时,人们就要利用各种机制使之重新达到新的平衡。这种平衡机制虽然很多,但可总括为两大类、三种形式,即计划机制和市场机制两大类,其中计划机制又可以分为直接计划形式和间接计划形式两种。1.直接计划机制。这种机制的特点是:国家不仅完全掌握宏观经济决策权,而且还以指令性计划形式直接控制企业的人、财、物和产、供、销等微观经济活动。其优点是:作用直接,见效快,能集中解决重大问题,其缺点是:往往忽视或阻滞市场机制的作用,企业成了国家行政机关的附属物,失去了主观能动性和活力,经常造成供求失衡而难以纠正。2.间接计划机制,这种机制的特

9、点是:以市场机制为中介,国家计划通过一系列经济参数和经济政策去间接调控市场,再由市场机制去引导企业的微观经济活动间接计划机制的优点是:第一,企业因不受国家直接干预从而出现了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了活力;第二,国家宏观调控的面拓宽了,“硬度”提高了,调节能力和效率提高了。3.市场机制。市场机制就是市场机体内的各要素(如竞争、价格、利率等)之间互为因果、互相制约的功能和作用。市场制的最大特点是,它不仅能灵敏地反映出市场的供求状况,而且还能对社会总供求的平衡具有自动调节作用。当总供给大于总需求时,供给者竞争会导致价格水平下降,这就起到刺激需求和抑制供给的作用,从而使总供求趋于平衡;相反,当总供给小于总需求时,需求者竞争会导致价格上升,客观上抑制了需求,刺激了供给,也会使总供求趋于平衡。当然,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市场机制对社会总供求平衡的自动调节作用也是有限的。市场机制有自身难以克服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市场竞争的非充分性。市场的竞争不可能是充分的,不论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还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垄断无法避免。(2)市场调节的滞后性,一是市场信息往往带有不完备性;二是即使花费很大精力获得了完备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