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史知识点(总)_第1页
中国美术史知识点(总)_第2页
中国美术史知识点(总)_第3页
中国美术史知识点(总)_第4页
中国美术史知识点(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章原始美术一、原始陶器艺术(陶器的出现标志着新石器时代的到来)1、陶器的制作特点及装饰手段早期:以实用为目的,简单粗劣、种类少,第二个时期:既有实用价值又有作为艺术品存在的价值, 采用了彩绘、纹饰 等装饰手段。第三个时期:种类繁多,造型丰富,镂孔、印纹等手法的应用。制陶工艺是新石器时代最突出最丰富的艺术创造,主要代表有:仰韶文化的红陶和彩陶,马家窑文化的彩陶,河姆渡文化、大汶口文化的黑陶等。按陶器的用途可分:饮食器、炊煮器、储藏器。2、我国新石器时代出土陶器的著名文化遗址黄河 上游:马家窑文化;中游:仰韶文化;中下游:龙山文化;下游:大汶口长江 中游:大溪文化和屈家岭文化 下游:河姆渡文化

2、和良渚文化北方地区:红山文化3、新石器时代陶器的主要类型及风格特征(风格上分黄河上游彩陶仰韶、马家窑、下游素面陶大汶口、龙山)1)仰韶陶器:(新石器时代早期,今陕西、山西、河南一代):分半坡类型(鱼纹是装饰纹样的典型母题,图案多画在盆内侧)人面鱼纹盆属于什么文化?具装饰纹样的涵义有哪些?出土于西安半坡。其图案装饰于陶盆内壁,展现人面与鱼的简练造型和生动 组合:人面为圆形,画有鼻眼,头上有饰物,两耳左右各有一条小鱼,口内又衔 两条小鱼;人面图案与鱼或网并列相伴。这种图案有一定神秘色彩,被认为与半 坡氏族公社的原始信仰有关。最早的原始绘画遗迹(距今已有6000多年的历史)其具体涵义主要有崇拜鱼图腾

3、说、祈求捕鱼丰收说、祈求生殖繁衍的祝福说 等。该作品耐人寻味,是仰韶文化半坡类型的绘画杰作和典型器物。庙底沟类型(图案多画在器物的腹部外壁,以花瓣纹为多,多采用二方连续 的方式)人头形器口彩陶瓶鹳鱼石斧缸在彩绘上表达美的意识和愿望,但 受实用性的约束,形体变化不大。 Ps:蒸煮食物的炊具一一鼎,青铜器鹰鼎主 要通过尖嘴、勾喙、利爪三方面体现鹰的凶猛。2)马家窑文化:(新石器时代中晚期,今甘肃、青海一代)分石岭下、马家窑、半山、马厂四个类型 (半山类型陶器 代表新石器彩陶艺术 的最高水平)纹样以自然物象演变的几何形图案最多,有较浓的生活气息。舞蹈纹彩陶盆马家窑类型3)龙山文化:表面装饰相对简单,

4、但造型变化丰富。许多器皿已挨弃了实用目 的。4)大汶口文化:1、色泽多样化,2、黑陶制作成熟,3、雕刻技术发达镂孔随之 发展、纹饰多样。龙山文化 使用了快轮制陶术。二、原始绘画(原始时期的绘画与雕塑是附属于制陶工艺的)1、原始陶绘艺术分图案和图画两大类,图案居多,2、早期地画、壁画、岩画地画:82年,甘肃秦安大地湾仰韶晚期遗址发现地画。岩画:内蒙阴山岩画、广西花山岩画、连云港将军崖、宁夏贺兰山等壁画:辽宁牛河梁红山文化女神庙遗址出土的壁画残块,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 最古老的壁画墨迹。三、原始雕塑1、史前陶塑艺术品的造型种类新石器时代雕塑有 实用性和象征性两大特征,最具代表性的雕塑是玉器和陶 塑。

5、陶塑造型有动物和人物两大种类。2、新石器时代石、玉雕刻的两个中心及主要风格南北两个中心,南方为良渚文化,北方为红山文化。南方良渚:采用平面浅浮雕和线刻结合的手法, 描绘对象主要为宗教礼器上 的神人像,造型庄重神圣,较强的宗教意味。北方红山:采用圆雕的技法,描绘生活中或神化中的动物,造型生动活泼,带有较强的装饰性。碧玉龙原始雕像的特征:多为裸体,形体夸张,突出女性特征及生殖部分,而面部和四肢都被异常简化。Ps: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萌生阶段是以定居农业为基础的新石器时代。第二章先秦美术一、先秦青铜艺术青铜器是指红铜和锡和铅的合金器物, 因为颜色呈青灰色,故名青铜器。发端于 黄河流域。1、夏商周三代青

6、铜器的发展过程及各阶段的风格特征1)夏代青铜工艺处于初级阶段,造型稚拙、体态较薄,很少有装饰纹样。曾铸 造九鼎象征九州。2)商代冶炼技术进步,种类丰富,以酒器和食器最为突出,装饰纹样多以兽面纹、夔龙纹等动物纹样及几何纹样。充满了神秘威慑特征。早期:兽面乳钉纹方鼎盛期:四羊方尊司母戊大方鼎(商后期,最大,纪念品,刻铭文)3)西周铭文开始盛行。风格趋向简朴,纹样转化为环带纹、窃曲纹,青铜器的 造型和装饰风格凝重典雅、洗练朴素。毛公鼎大盂鼎2、青铜器的分类:按用途分:食器、酒器、(艺术性较强)水器、乐器、兵器。 按功能分:礼器、实用器具、饰品或雕塑礼器:统治阶级用以区别尊卑等级的器物、青铜器主要研究

7、对象3、青铜器的装饰纹样的主要分类及其特征青铜器纹饰主要分为动物纹饰(造型及主体装饰)和几何纹饰(底纹或细部)两 大类。特征:a、根据动物形态造型,被称之为“尊” ;b、将人或动物形象与青铜器造型融为一体;c、以主体动物形象作为青铜器的附件春秋主要有蟠膻纹(繁缈)莲鹤方壶战国出现了生活气息浓郁的狩猎、习射、采桑、宴乐、攻占等图案。4、青铜艺术的分期:育成期、鼎盛期、转变期、更新期5、青铜器的形制特点:(夏朝)器形小,器壁薄。(商朝)器形大,稳定厚重(周朝)铭文盛行(春秋战国)饰纹世俗化春秋时期,青铜器的礼器性质减弱,生活实用的性质加强,制作上也出现了新方 法:失蜡法、模印法。二、先秦雕塑艺术1

8、、青铜雕塑的两种类型a 、以动物形象进行造型,大多表现在尊上,器物多为凝重宽博。b 、表现于器物的耳、盖、扣、嘴等附件上的立体雕塑。2、简述先秦时期的雕塑艺术就制作材料来看,大致可分为青铜雕塑、玉石雕塑、陶雕三类。A、青铜雕塑主要指青铜器的主体雕塑和青铜器上的立体雕塑附件,可分为动物 形象造型和器物附件立体雕塑。四川广汉三星堆商代晚期遗址神面像B、玉石雕塑历史悠久,商代的成就最为显著,有大型大理石立雕,也有表现动 物的小型雕塑。河南安阳妇好墓玉凤G陶塑相对青铜玉石,为数较少,商代中期内容逐渐增加,商代后期以后由于 玉石雕塑显著增多,陶塑大为减少。3、漆木雕梅花鹿战国三、先秦绘画战国时期绘画、雕

9、塑开始脱离工艺装饰的地位殷商时期,虎纹大石磬 所刻的线纹虎形表现出当时的绘画水平一、先秦帛回1、战国帛画的用途、内容及艺术特色是什么 ?战国帛画主要指湖南长沙楚墓出土的两幅旌幡性质的帛画。内 容:1 .人物龙凤图31X22.5CM、(内容:细腰长裙的贵族妇女;凤鸟翅膀伸展、 引颈似飞;神龙张举双足、体态腾飞。)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独幅人物画。2.人物御龙图37.5 X28CM、(贵族男子戴冠、长袍、佩长剑、侧身持缰; 长龙似舟、飞向大国)用 途:葬仪中的旌幡,墓主肖像,表示在龙凤的指引下,灵魂不朽,升归天 国。主题:引魂升天艺术特色:帛画人物作侧面立像,比例匀称,仪态肃穆;画面勾线流利挺拔,设 色

10、采用平涂与渲染兼用的方法,格调庄重典雅。缙书写在绢帛上 以文字为主,四周画有神及动物的形象。最为突出的是三 头人物形象。2、战国帛画对后世人物画的影响用笔用色等绘画创作实践上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墨线勾画人物的技法为后世 传统绘画表现技法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二、先秦漆画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漆器的文明古国。 画法为毛笔画成。湖北省随县曾侯乙墓 出土的内棺漆画,同墓出土的木盒漆画舞乐图。湖北荆门 战国漆奁上绘制的车马人物出行图是迄今发现最早的风俗画作品。四、书法 目前发现最早的竹木简牍是战国时期的,主要有楚简和秦简第三章秦汉美术一、秦汉绘画A、帛画1、西汉长沙马王堆1号墓帛画主题:乞求灵魂归天;特

11、点:具有浓厚的迷信色彩,有机的将三部分贯穿起来,罕见的表现手法,画面突出了墓主的高贵身份。呈 T型,上中下三部分,永恒天堂、自然世界、死后阴域2、西汉长沙马王堆3号墓帛画的绘画技巧绘画技巧:对人物形象的塑造能应用正侧半侧等多种手法。3、山东金雀山西汉帛画的绘制方法灵活运用淡墨线与朱砂线起稿,然后分别用各种色彩平涂。(没骨画法的先驱)B、壁画包括宫室殿堂壁画、墓室壁画。1、秦汉墓室壁画兴起的原因:受壁画盛行风气的影响。2、汉代墓室壁画重要代表:河北望都 1号东汉墓壁画,汉代帛画主要反映墓主企望升天以及表现死者生前的显赫生活。题材有 80多项,如城池幕府,乐舞百戏,庄园生产,孝子列女等等。河南洛阳

12、西汉不千秋墓室壁画升仙图3、汉代宫廷绘画的主要职能:出于宣传或政治目的4、汉代文人画家代表人物:张衡,刘褒,蔡邕,赵歧等二、秦汉雕塑中国古代雕塑史上第一个高峰。A、被称为我国古代园林景观雕塑第一丰碑的是汉代昆明池时刻牵牛像、织女像。B、我国现存最古老的石雕像是西汉的赵伦先人墓石人。1、秦代陶塑兵马俑的主要艺术特点皆为手塑,人物形态各异,风格写实,形象纯朴,总体布局上利用众多直立重复, 气势雄伟。三号坑为军事指挥部。2、西汉霍去病墓石刻的手法及代表性的石雕手法上采用因材施雕的技巧,被称为“汉人石刻,气魄深沉雄大”, “为冢象祁 连山”。代表性的石雕是马踏匈奴用象征的手法马踏匈奴雕像的艺术特征:置

13、于霍去病墓冢前面,是群雕中的主体和代表作 品。雕像高1.68米,以一匹气宇宣扬、傲然卓立的战马来象征这位汉代大将军; 以战马将侵略者踏翻在地的情节来歌颂霍去病抗击匈奴战争中的勇敢;以仰面倒在马下手持弓箭的敌人形象表现失败者的垂死挣扎。马踏匈奴的造型,轮廓准确 有力,马头到马背部分作了大起大落的处理,形象醒目,主题突出,风格古朴雅 拙、凝重雄健,是思想性与艺术性完美统一的典范,也是西汉雕刻艺术成就的标 志性作品。3、汉代陶俑的主要分类:王侯兵马俑,民间日用俑山东济南无影山西汉墓乐舞杂技陶俑群4、东汉青铜塑像的杰出代表作品:马踏飞燕三、秦汉画像石、画像砖秦汉时期建筑装饰,包括壁画、画像石、画像砖、

14、瓦当。1、画像石、画像砖的概念画像石:以石为地,以刀代笔,兼绘画和雕刻两种特点的绘画艺术。内容丰富, 艺术手法纯朴。画像砖:在泥坯上模印画像后烧成的砖块。戈射收获图它们用于墓室或祠堂等建筑的装饰构件。2、画像石的雕刻形式:阴线刻、减地平面雕、浅浮雕、凹面雕、高浮雕、透雕3、兴盛原因:封建统治者为满足其奢侈生活或出于辅助政教的需要,厚葬风气4、汉代画像石、画像砖的主要分布地区及艺术表现特征画像砖西汉以洛阳、郑州为中心,东汉以湖南四川、江浙为多;四川大邑戈射收获图画像石大致分布在山东江苏安徽的北部等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重地。山东嘉祥武梁祠(东汉);河南南阳出土的斗牛艺术表现特征:绘画技法较为粗拙凝重

15、,风格质朴粗放,自然平实,构图独立、 简率,却黑白对比分明,富有装饰趣味。5、汉代画像石、画像砖的题材与表现内容a、反映劳动与生活的情景:如农民劳动场面、统治者奢华生活等。b、反映历史故事与宗教神话传说的四、秦汉工艺美术1、漆器和丝织工艺最为突出2、河北满城窦维墓的“长信宫灯”,将人物造型、通烟、照明灯相结合,是审 美与实用完美的统一。五、秦汉建筑A表威仪等第的建筑物是门阙B、咸阳宫、阿房宫是秦代最重要的宫殿群。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美术一、佛教美术按其类别,分为佛教壁画、佛教雕塑、佛教建筑。1、石窟壁画qiu ci2、新疆克孜尔千佛洞,题材多为佛本生故事。龟 兹风格甘肃敦煌莫高窟,壁画内容;佛像

16、画、故事画、装饰性图案、民族传统神话题材 尸毗王本生图鹿王本生图(北魏)2、石窟雕塑A南方:早期佛教造像南传系统的风格特点源于秣兔罗风格,抽象、脸型短圆、眼球框较大,发型有螺状肉髻、螺发、肉髻 三种。B、北方佛教造像(按其风格演变)1、甘肃敦煌莫高窟:彩色泥塑,塑像丰满圆润,肌骨匀称,神像庄重细腻,体 态高大健壮,给人以雄伟和威严之感,衣饰紧贴身体,衣褶较密以阴线刻画,造 型概括装饰简朴,敷色单纯。2、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佛教造型清新秀丽,明显有别于云冈、龙门的庞大造 像。被誉为“中国彩塑博物馆”,其中北魏西魏时期的彩塑体现了 “秀骨清像 的风格。3、山西大同云冈石窟:建于北魏,造型气势雄伟,

17、内容丰富,继承发展秦汉传 统,吸取融合外来精华。雕像雄伟粗壮,面型方圆,鼻梁直挺,衣纹简洁流畅, 反映出中亚造像的特色。昙曜五窟(最早开凿)现存最大的佛像在第二十窟4、河南洛阳龙门石窟:云冈石窟的延续,风格汉化,表现手法更加纯熟,精巧。 雕像面相清秀、褒衣博带、神采飘逸,于印度、西域以及以往北方造像风格已是 大相径庭。它标志着外来佛教艺术已与民族传统艺术相融会,汉民族化方向初步确立。代表性:古阳洞(首先开凿,魏体书的十九品),宾阳中洞(刻有帝后 礼佛国),莲花洞3、佛教建筑A、有塔、寺庙、石窟三大类B、河南登封嵩岳寺塔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砖塔。C、石窟寺庙建筑,最大的特征是封闭性。三、魏晋南北朝绘

18、画一、人物画(承上启下阶段)A、曹不兴:东吴,最早的佛像知名画家,“佛画之祖”画屏风有“点墨成蝇” 之说,画大象有“心敏手运,须臾立成”之说。B、卫协:多以人物、故事以及道释题材的作品。绘画特点,顾恺之概括为“巧 密与精思”,注重人物神情的刻画,趋向精细,注意风范气韵的追求。谢赫评价“古画皆略,至协始精。六法颇为兼善,虽不备该形似,而妙有气韵。”对六朝 气韵画风的形成最有影响。史记伍子胥图张仪像Ps:这两位艺术家开启了汉代画风向魏晋转折的新风。二、南朝A、顾恺之:是东晋画家,“三绝”(画绝、才绝、痴绝)。善画肖像、历史人物、 道释、禽兽、山水等。是画史上有作品传世和理论著述最早的画家。艺术创作

19、:笔迹紧劲连绵,线条优美流畅,富有节奏,如春蚕吐丝,春云浮空, 流水行地,将战国以来形成的高古游丝描发展到完美境地。绘画上强调传神、注 重点睛。“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他认为人物形体的美丑对于绘画不是最重要 的,而传神的关键是描绘眼睛。绘画理论论画魏晋胜流画赞画云台山记,提出“传神论”,“迁想妙得”,“以形写神”。其代表作品(摹本)有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取 材于曹植诗篇)、列女仁智图。B、陆探微,刘宋时期,擅长人物画。运用草书的体势,形成气脉连绵不断的“一 笔画”的笔法,而画人则能“精利润媚” “笔力劲力如锥刀焉”,创造了 “秀骨清 像”的绘画形象。从师顾恺之,二者笔迹周密,并称“顾陆”。C

20、、张僧繇,萧梁时期,以佛教人物为主,称为“张家样”。造型为“笔才一二, 象已应焉”的疏体画。吸收外来文化,运用明暗晕染显现体面关系的“凸凹法”,塑造的人物和花较为丰满而有立体感。(南京一乘寺的凹凸花)Ps:顾、陆、张,被称为“六朝三杰”。D戴逵:东晋,他是首创中国式佛像的雕塑家,他把脱胎漆器的工艺技术运用 于雕塑方面,创造了夹纹形象,克服了造型尺寸增大而重量加重的矛盾。 画作“情 韵绵密,风趣巧妙,而为百工所范”。(三马伯乐图、孔子弟子图) 三、北朝人物画A、杨子华,北齐宫廷画家,阎立本认为他“自象人以来,曲尽其妙,简易标美, 多不可减,少不可逾”。在表现当时题材的人物画和贵族生活的风俗画上有

21、很大 的成就。北齐校书图B、曹仲达,北齐画家,创造了 “曹之笔,其体稠叠而衣服紧窄”即以细劲的线 描表现衣纹,犹如从水中出来,有“曹衣出水”之说。以画“梵像”即西域风格 著称。被誉为“佛像之祖”维摩诘图释迦牟尼说法图Ps:地主庄园图出土于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东晋墓,是我国目前所见保存完好、时代最早的纸画。四、山水画的发展状况山水画在晋代成为了独立的画科, 南北朝时,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得到了进一步的 成熟和完善,开启了隋唐山水画的繁荣局面。画论著作:A、刘宋之际:宗炳画山水序“卧游” “畅神说”,即山水画的作用在于能给人精神的愉悦和美的享受。B、王微叙画四、绘画理论1、顾恺之论画魏晋胜流画赞画云台山

22、记,宗炳画山水序,王微叙画 谢赫古画品录姚最创作笔记续画品录2、谢赫:南朝,画品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绘画品评论著,提出绘 画的作用:明劝戒,著升沉,千载寥寥,披图可鉴。六法论:一、气韵生动,二、骨法用笔(力度),三、应物象形(造型),四、 随类赋彩,五、经营位置(章法构图),六、传移模写(临摹复制)。五、书法1、钟繇西晋“正书之祖”楷书2、东晋王羲之 兰亭序“天下第一行书”书圣 行、草书著名王献之第五章隋唐五代美术人物画和道释人物画是隋唐绘画的主流。唐代美术起成教化、助人伦的作用。 一、人物画初唐:1、阎立本:擅长肖像画和政治题材的历史画。他的作品里所显示的刚劲 的铁线描,古雅沉着的设色

23、,动态较为拘谨的造型和神情的细致刻画, 都显示出 他的人物画较之前朝有更丰富的表现力,因而被誉为“丹青神化”,在绘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唐初人物画最高水平的代表。代表作品有:历代帝王图(13帝王)、步辇图(记录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通蜡事件)、职贡图等2、尉迟乙僧:取材西域人物及鸟兽形象,佛教画为主,西域特征。用线或紧劲或洒脱,设色沉着浓重,善用凹凸画法。降魔变盛唐:1、“画圣”吴道子主要成就表现在人物画方面。代表作品:送子天王图(又名释迦降生图) 1、佛像作品量大质高,富于想象。(300多壁壁画;出色的地狱变相,创造出不同的情景和气氛)“吴家样”也称百代画圣。2、以状如兰叶或菰菜条的笔法表现人物

24、衣褶,用笔轻重多变,流畅而又顿挫, 圆转而有飘举之势,北宋郭若虚在图画见闻志中称之为“吴带当风” 。3、他以焦墨勾线,薄施淡彩,“淡彩法”美术史中谓之“吴装”。4、他以墨线的肥瘦抑扬,表现出物象的运动感与量感,结合内容的表现和形象 的塑造,在线条的运用上渗透着强烈的情感,以富有运动感和节奏感为表现特征, 对白描的发展作出了贡献。“白画”以墨踪为之,是后世白描的先驱。 3、 2、张萱、周昉的仕女画A、弓K萱:善画侍女、婴儿。画侍女喜以朱色晕染耳根,衣饰华丽,体态丰满。多 以贵族游乐生活为题材。线条工细劲健,色彩富丽匀净,贵族生活场景以人物生 动和富有韵律的组合见长。画风:工整而妍巧,肥硕而浓丽。

25、代表作品:虢国夫人游春图、捣练图B、周昉:继张萱之后以表现贵族妇女著称的画家,有“画侍女,为古今冠绝”的 美誉。画家笔下的女性不同于初唐张萱画中的欢快愉悦,而表现出一种仿佛沉湎 于百无聊赖的情绪中,心态茫然若失,动作缓慢,虽然衣着华丽,花团锦簇,可 透出的是人物内心的寂寞与空虚。画风:他笔下的侍女画,用笔秀润匀细、衣纹 劲简、设色明丽、人物造型体态丰厚。在宗教人物方面,创造了浓郁世俗气息 “水月观音”形象,“周家样”代表作品:挥扇侍女图(秋风纨扇,情景交融,描述宫中嫔妃哀怨)、簪花仕 女图调琴啜茗图晚唐 孙位:所作笔精墨妙,雄壮奔放,情高格逸高逸图五代人物画南唐:1、顾闵中:工画人物,用笔园劲

26、,间以方笔转折,设色丰富,善于描摹 神情意态。韩熙载夜宴图2、周文矩:他的人物画也以描绘上层贵族生活为主题,其艺术特色是衣纹多用“战笔”,给人一种颤动的感觉。宫中图卷(长卷式叙事绘画)重屏会棋图(描写南唐李煜,具有行乐图性质)王齐翰:勘书图卫贤:高士图(描绘汉代梁鸿和孟光的故事)闸口盘车图 二、山水画(隋及初唐一青绿山水,唐中晚期一水墨山水)A、青绿山水1、隋展子虔:善画故事、人马、山水、楼台;人物的描法细致,后再用色晕开 人物的面部,神彩意度极为深致。游春图是现存山水卷轴画中最古老的一幅, 最早的一幅完整的独立山水画。他的仙山楼阁图以青绿勾勒为主,笔调甚为 细密,后人称他为“唐画之祖”。Ps

27、:美史史家称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展子虔为唐以前杰出的四大画家。2、唐李思训、李昭道父子李思训:开创了金碧山水一派,描绘精工,色彩富丽,青绿设色,注意情趣表达, 富有装饰效果,以战功闻名于时。 江帆楼阁图李昭道,明皇幸蜀图#山行旅图B、水墨山水1、王维:采用破墨的技法,以笔墨精湛,渲染见长。以诗入画,发展山水画的 笔墨意境,对山水画的变革作出了贡献。苏东坡”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被文 人画派推为始祖,即南宗画派鼻祖。江山霁雪图2、张现:破墨法是其创新。“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主客观统一)的艺术主张, 道出艺术家对山水画创作的理解与追求。3、吴道子:画山水画笔迹豪放,代表了盛唐兴起的粗狂雄伟的

28、山水风格。凭记 忆一日之间绘嘉陵江300里景色,被认为“山水之变始于吴”。(唐玄宗:“李 思训数月之功,吴道子一日之迹,皆极其妙。”)C、五代山水画北方山水画派:荆浩、关仝主要表现太行山景色;画史上并称“荆关”。1、荆浩:接触的是太行山祟山峻岭雄壮的景色,故所画山水”上突巍峰,下瞰 穷谷”,多作大山巨壑。其章法布局为中心全景式的布局,即以主峰为中心,用 云岫姻霞的断白,衬托出中、前景的全局安排。场面浩大、气势雄伟,空间感很 强。开创了以描写大山大水为特点的北方画派。匡庐图山水画的理论著作笔法记,山水画要真,手段是六要:气韵思景笔墨。评画 四个标准:神、妙、奇、巧。2、关仝:师法荆浩,有“出蓝”

29、之誉,自成一家,人称“关家山水”。构图以 巍峨、雄奇、深远见长。传山篌待渡图及关山行旅图笔愈简而气愈壮, 景愈少而意愈长。南方山水画派:董源、巨然1、董源:擅长用披麻皴、点子皴。多写江南真山,不为奇峭之笔。潇湘图 龙宿郊民图夏山图2、巨然:董源弟子,多用长披麻皴,善于表现野逸之景。其画轻岚淡墨、烟云 流动。秋山问道图万壑松风图三、A、唐代花鸟画(成独立画科)1、薛稷:擅长画鹤,杜甫“薛公十一鹤,皆写青天真。”高昂神韵。创作了 用鹤装饰六扇屏风的形势。2、边鸾:花鸟画祖师,题材、技巧都有创新,精于写实。“穷羽毛之变态,夺 花卉之芳妍。”画马:1、曹霸:杜甫,“须臾九重真龙出,一洗万古凡马出”2、

30、陈闵八公图3、韩干:重视写生,坚持以真马为师,所绘马匹形体肥硕,态度安详,比例准 确,创造了富有盛唐时代气息的画马新风格。牧马图照夜白图4、韦偃双骑图牧放图以描绘庞大的马群著称。画牛1、韩滉:他笔下的牛能“曲尽其妙”,表现出牛的各种情态以及村童牧放的生动 情趣。五牛图现存最早的用纸作画的作品。2、戴蒿斗牛图B、五代花鸟画一一“徐黄异体”黄筌:“黄家富贵”,首创没骨法,写生珍禽图现存最早的花鸟画。徐熙:“徐家野逸”;线条为主色彩为辅徐、黄异体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师承关系不同:黄荃师承唐代的薛嵇、刁光胤等所谓“正统派”。徐熙的师承 不明显,主要靠师法自然和体验生活来发挥他的独创精神。.题材不

31、同:黄荃多取材于宫廷的珍禽瑞鸟,名花奇石。徐熙善画自然中禽乌、 花竹、草虫、疏果。3.表现技法不同:黄荃画派画花鸟.以精细的墨线勾勒轮廓,然后赋色,形成 工致富丽,细腻逼真的画风,体现了宫廷的审美趣味。徐熙画画“落墨为格,杂 彩副之.迹与色不相隐映也。”徐熙的主要特点是“落墨为格”,先用墨勾出花或 乌的内外轮廓,然后用不同墨色分阴阳凹凸,最后在某些部分略略加一点颜色, 整个画面以墨占主要地位,色彩占次要地位。画面“神气迥出,殊有生动之意” C 4.格调不同:黄签的绘画,追求形象的真实和画面的生趣。传说他曾在后蜀宫 中创造性地画了鹤的六种姿态,生动绝伦、竟使活鹤误为同类而相近。徐熙随自 己的意愿

32、画新鲜的题材,并用质朴、精谨的手法.追求生动活泼的笔墨趣味和朴 实淡雅的格调。传为他的雪竹图,描绘出山野中的丛竹在雪寒中劲挺的精神, 通幅画染以淡墨衬出白雪,作风工整精致。四、雕塑1、唐代陵墓石雕A唐太宗李世民鉴于历代“封土起坟”的陵墓易盗,始创“凿山建陵”。昭陵,开创了 “因山为陵”的先例,“昭陵六骏”浮雕:飒露紫(具有情节性), 卷毛驹、白蹄马、特勒骤、青雎,什伐赤。作品高宗及武则天的乾陵、武则天母 亲的顺陵2、隋唐重要的雕塑家韩伯通、宋法智、(吴道子、杨惠之)同时期齐名、张阿乾、王耐儿3、唐代雕塑艺术的成就及对后世的影响融会了南北朝时北方和南方雕塑艺术的成就, 又通过丝绸之路汲取了域外艺

33、术的 养分,雕塑艺术到盛唐时大放异彩,创造出具有时代风格的不朽杰作。 主要表现 在陵墓石雕、宗教雕塑、陶塑等。Ps: 1、南唐先主李昇陵中出土的男陶俑着意表现了转身、弯腰、顿足三个 连贯舞蹈动作。2、宋代画家郭熙受杨惠之启发,创造了塑绘结合的“影壁”艺术。五、隋唐五代工艺美术1、陶瓷工艺从种类上分:青瓷、白瓷、唐三彩。唐三彩:低温釉陶,黄绿白,彩绘陶。2、漆器工艺:已列为税收实物,以其作为贡品。3、金属工艺:以金银器和铜镜最为发达4、印染织绣工艺追求华丽的色彩效果,以织锦最著名,称为“唐锦”装饰花纹有;联珠纹、团花纹、对称纹等。吸收外来的装饰纹样,具有清新、华美、富丽的风格。唐代陶瓷美术的代表

34、作品六、画论中的美学思想1、张彦远:历代名画记是唐代美术理论最有影响的一部著作,是中国第一部体力完备、史论结合的绘画通史,该书共 10卷,可分为三个部分:1)对绘画史发展的评述与绘画理论阐述。2)绘画的有关资料、著录、鉴识、收藏等方面的叙述。3)画家传记、品评及作品。绘画史论中的著名命题:“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意在笔先”、“品论”、“水 墨为上”。2、朱景玄:唐朝名画录是现存最早的一部绘画断代史。提出了 “神妙能逸” 四品。3、裴孝源:贞观公私画录是现存最早的一部绘画著录,“著录之祖”七、书法初唐四杰: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1、颜真卿:雄浑刚劲的书风,被誉为“天下行书第二”的是祭侄文

35、稿,与柳 公权并称“颜柳”。2、“颠张狂素”张旭:草圣,草书肥劲。怀素:草书瘦硬。3、李邕yong:唐代行书之冠。隶书:唐玄宗、石维则、蔡有邻。篆书:李阳冰第六章宋元美术绘画艺术特点1、“无我之境”;情感思想没有直接外露,主要通过纯客观的描写对象,传达 出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主题思想。2、细节忠实和诗意追求3、“有我之境”:通过画面明确的传达出作者的主观心境和意绪。“文人画”正式确立(北宋),特征:(与院体画峙立)1、文学趣味异常突出,强调和重视主管的意兴心绪;2、对笔墨的突出强调,笔墨不依存于表现对象的相对独立的美;3、以诗文来直接配合画面,4、题材上多以山水景物、梅竹松石、闲花野草为表现对象。

36、一、宋元山水画A北宋(多是全景式构图)1、(1)李成:多写寒林平远风光,读碑窠石图气象萧疏 烟林清旷 范宽:“宋画第一”,被誉为“与山传神” “得山之谷”。溪山行旅图, 重山叠岭,雄奇壮伟,笔力坚实,山石作“雨点皴”重骨法,用墨深重。雪景 寒林图(3)享B熙:早春图以幽奇神奥取胜,布置巧妙,变化多端,表现冬去春来,大地复苏的细致变化。山石如“乱云”。树如“蟹爪”。卷云皴、云头皴,表现不同地区的山水特点。山水画论林泉高致集:提出“三远”构图置景法;即“高、深、平”提 出山水画价值论。 提出山水画学习方法 提出对山水美的观照 提出山水画对修 养的积炼和对精神的涵摄作用。是中国山水画理论进入成熟的标

37、志。2、“小景山水”惠崇、赵令穰(清丽幽雅湖庄消夏)王诜渔村小雪3、文人画:米芾、米友仁“米家山水”,推崇纯然为水墨的发挥,以画“水墨云 山”著名。“墨戏”以墨点作山水,确立“平淡天真”的文人画美学标准。米友仁潇湘奇观图潇湘白云图4、青绿山水: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兼具精工和神韵两大特色。B、南宋四大家1、李唐:开创南宋山水画新风“山中之景”万壑松风图清溪鱼隐图“大 斧劈皴”、水墨苍劲。采薇图(人物)2、刘松年:四景山水卷斯文细腻“刮铁皴”3、马远:“马一角”踏歌图一角构图,称为“边角之景”,人物情节与山水结合黄河逆流。多用“ 大斧劈皴”画山石4、夏圭:“夏半边”山水十二景善于半边取景 ,溪山清远图

38、Ps:马、夏对山水画的贡献:对若干画法程式的总结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开拓创新。青绿山水:赵伯驹和赵伯骑兄弟 万松金阙图精工之极,又有士气。C、元初赵孟旗倡导的“复古”的含义:提倡古意,力排南宋画风。倡导 书画同源,强化绘画中书法性的笔墨架构,加强了笔墨的艺术趣味。鹊华秋色图元四家艺术上高雅天真;理论上主张神似,强调意境;艺术特色上重视山水画的笔墨技 法,功力深厚,诗书画融为一体,以文人画为主流的山水画新局面;内容上表达 理智思想,安贫乐道。1、黄公望:“大痴道人”富村山居图采用三远并用的构图法,结合长卷的 形制构图,水墨或浅绛设色,表现江浙风光。“浅绛山水”创造者。写山水诀论述山水画法,同时剖析画

39、法中又不忽视师法造化。2、吴镇:渔夫图重用墨,多湿染,渔父是吴镇最擅长的表现题材。3、倪瓒:创“折带皴”写山石,风格最简洁,渔庄秋霁图多瘦树平坡4、王蒙:章法稠密,青卞隐居图千岩万壑、茂密高峻,构图多为高、深远其他代表人物:钱选(画风清丽,有装饰意味浮玉山居图)高克恭(少数民族)二、宋元人物画A、北宋1、宗教人物画武宗元:师法吴道子,得“云行水流”的笔法。朝元仙仗图 全卷用菰菜条的线条,内容是五方帝君朝见最高神仙行列。2、文人士大夫李公麟:号龙眼居士,被誉为“宋画第一”独步当世,以人物、鞍马成就最高。在绘画理论上,注重表现画家的思想情怀。借鉴前代白画发展了纯以墨线勾勒塑像形象的画法“白描”。五

40、马图3、风俗画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以长卷的形式,采用散点透视的构图法,将 繁杂的景物纳入统一而富于变化的画中。分三段:1、汴京郊外的景物2、汴河两岸繁忙景象3、汴京市区街景B、南宋1、减笔人物画:梁楷:多以佛教禅宗人物或文人高士为题材,称 “禅画”。李 白行吟图泼墨仙人图布袋和尚图2、婴戏图:苏汉臣:以制作极工,着色鲜润著称。 李嵩:以注重儿童情态心理 的刻画见长。其货郎图充满生活气息和市民情趣。3、李唐所画村医图,表现江湖郎中给村民动手术的情景。C、元代1、王绎:肖像画,创泼墨,主张在对方叫啸谈话间默默观察,以发现真性情,反对使对方“正襟危坐如泥塑然方乃传写”。著 写像秘诀论述肖像画法和设 色

41、的问题,是中国肖像画领域最早的理论著作。2、钱选和赵孟古意画风3、龚开:善画人物、鞍马,用笔雄健厚重,喜作墨鬼,尤以善画钟底著名。三、宋元花鸟画1、宋代画院机构名称(翰林图画院)。A、北宋1)精工富丽的院体花鸟画派1、宋徽宗赵佶:以工整细致色彩绚丽见长,重写实。芙蓉锦鸡图(画面上 有鸡有五德题诗)瑞鹤图柳鸦产雁图(水墨为主)2、崔白:别创一种“体制清淡、体风疏通”的画风,打破了北宋初期的“黄氏 体制”。双喜图3、其他代表人物:赵昌:注重写生,善用色。易元吉:善画猿。李迪:脱离黄家富贵,向荒疏淡逸 方向发展。林椿:工整细腻。2)追求笔墨意趣的文人花鸟画1、文同:世称“石室先生”。擅长画竹墨竹图,

42、开创了 “湖州竹派”。2、苏轼:文人画发展的推动者,理论的阐述者。主张“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 邻。”提出:常形,常理之说。“书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的概念。3、仲仁(僧人):墨梅创作的首创者。B、南宋1、法常:水墨写意,其用笔恣肆,不拘陈法。猿图2、赵孟坚:开拓画题,“岁寒三友”:松竹梅。以白描水仙的新颖画法自创风格。3、扬无咎,字补之:所画墨梅流露出朴素无华高雅绝尘的气质,称为“村梅”。雪梅图Ps:墨兰始于宋,代表人物:郑所南(善画无根兰),尹白C、元代花鸟画1、院体风格花鸟:钱选、王渊。(转向文人情趣的水墨画鸟 )2、文人花鸟:1、李衍:画竹,著作息斋竹谱,画竹主张师法自然又要讲究 法度,

43、同时书中也记述了画家对竹子生长过程和与自然种种关系的经验体会。2、王冕:精于墨梅,墨梅图,著有梅谱一书。3、赵孟秀石疏林图。柯九思:善画竹。王渊和邹复雷:墨梅。四、宋元雕塑1、宋代最大特点:世俗化。2、元代雕塑最大特点是宗教题材与各民族间的交流与融合趋势。其中比较重要的有居庸关过街塔的天王像; 杭州飞来峰的摩岩造像;洛阳白马寺 十八罗汉像和晋城玉皇庙二十八宿像。五、宋元建筑1、山西太原晋祠圣母殿是宋、辽、金时期祠庙建筑中唯一保存下来的宋代木构。2、元代木结构建筑中最大的一座:河北曲阳北岳庙德宁殿。3、现存最大的喇嘛式塔是北京妙应寺白塔。(元代)4、宋,建筑艺术和工程的著作营造法式李诫Ps:山西

44、永乐宫壁画的元代道教作品,三清殿内壁画是其精华,其作者为马君祥 等,纯阳殿的壁画构图采用了连环画的表现形式。六、宋元工艺美术宋代成就最突出的工艺美术首推陶瓷。宋瓷最典型的特点细洁净润,色调单纯,趣味高雅。1、宋代五大名窑及各自特色“定、汝、哥、官、钧”是闻名于世的宋代五大名窑。1、定窑:白釉瓷器为主,坚细轻巧、花纹图案风格典雅。采用印花、刻花、划 花为主的装饰手法。白瓷孩儿枕2、汝窑:釉质莹厚滋润,葱绿或深灰色,有印花、刻花。器物造型追求古意, 多为参仿古代青铜。3、哥窑:百圾碎、鱼子纹,釉色有月白、粉青等。瓷器表面具有开片纹。4、官窑:釉色有月白、粉青、大绿等。蟹爪纹5、钧窑:胎骨为羊肝色、

45、厚而不透明,窑变色斑美丽无比。以紫、红、青、白 闻名。打破单色釉一统天下的局面,玫瑰紫釉盆托2、元代瓷器产地及各自特点南方的景德镇、龙泉窑和北方的磁州窑、耀州窑景德镇:白瓷得到发展,釉里红装饰,粗大、厚重、朴俗,以烧造青白瓷著称。龙泉窑:釉色青中带绿、供应出口。晚期青花瓷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梅瓶染织工艺宋:纯丝是这一时代出色产品。 元:丝织品中,织金最为出名。七、书法宋四家:苏轼(尚意书风的倡导者)、蔡襄、黄庭坚、米芾赵佶:创“瘦金体”。第七章明清美术一、山水画A、明代1)早期 浙派山水画,师承南宋院体。1、戴进:浙派创始人。擅长用精妙的笔墨技巧来表达主观的意念,重视画面的 经营位置,在山水中安

46、排有情节的人物活动。春游晚归图关山行旅途春 山积翠图2、吴伟:强调气势,用笔简劲放纵,用墨如泼云。形成浙派的支脉“江夏派”踏雪寻梅图长江万里图雪景山水图蠲桥风雪图2)明中期吴门四家吴派兴起,始创于沈周,成于文征明,另有唐寅、仇英等,合称“吴门四家” “明 四家”。以宁静典雅的艺术风格表现其洁身自好、不慕荣利的品格。文人画派Ps:吴门四才子:文征明、唐寅、祝枝山、徐祯卿。.沈周:早期谨细,师法王蒙,庐山高图轴。后期粗简,师法吴镇,落花示意图。多以简练浑厚、苍劲雄健的 粗笔见长。吴门十二景.文征明:多以缜密工致、清秀古雅的细笔画著称,细笔山水代表。分粗细风格, 以细见长绿荫清话图真赏斋图,以粗笔见

47、长的古木寒泉图轴.唐寅(唐伯虎):“六如居士”,题材处理方面更重思想性,以院体工细为主 而兼有文人画笔墨情趣的风格面貌。春山伴侣图.仇英:多做青绿山水、工笔重彩。剑阁图桃源仙境图停琴听阮图3)明代后期华亭派(松江画派)上海松江一代。董其昌:扭转了吴浙两派的颓风。追求以书法入画所导致的笔墨 联系变幻的表现力。强调布局中的势,笔墨中的虚实,追求画面的含蓄性。其画 风清润灵秀,讲求笔墨韵致,追求写意效果。秋兴八景图画风有两种格调:一是水墨或兼用浅绛法,二是青绿设色昼锦堂图卷他提倡摹古,师法董源、米芾等。著有画旨,提出绘画理论“南北宗论” C将水墨渲淡画法的文人画家视为南宗,将以青绿勾填画法的职业画家

48、视为北宗。4)明代其他著名的山水画家早期王履华山图阐发的艺术观点“吾师心,心师目,目师华山”。王级 f u 山亭文会图凤城饯咏图,中期的周臣田家图培养了唐寅和仇英。B、清初“四王”(正统派)四王:主张摹古仿古,强调继承传统,反对创新。画风上,工整稳健,明净清瑞。1、王时敏:师法董其昌,“画不在形似,而在笔墨之妙”。早期淡雅温润,工整精细,晚年作品较为粗疏,荒率苍莽之气。仙山楼阁图答菊图2、王原祁:王时敏孙子,自称笔端“金刚杵”。擅长枯笔焦墨,层层皴擦,不厌其烦,韵味厚重,“熟而不甜,生而不涩,淡而厚,实而清”。娄东派的中坚和倡导者。3、王鉴:运笔出锋,用墨浓润,树木丛郁,后壑深邃,皴法爽朗空灵

49、,匠心渲染,有沉雄古逸之长。问作青绿重色,亦能妍丽融洽。浮岚暖翠图山水图4、王军hu i :对古人激发涉及面最广,技法全面。作品虽多仿古,却具清丽深秀风致,功力深厚,但有时过于圆熟或刻露,以元人笔墨运宋丘壑。晚年脱落,转有苍茫之致。“画圣”。 虞山派代表。溪山渔乐图四王与吴历、悻寿平并称“清初六家”1、吴历:集各家之长,创立自己的面貌,创造了 “阳面皴”,取景比较真实,用 笔沉着,善施重墨、积墨。2、悻寿平:早年工山水,风格高旷秀峭。清代“四画僧”(野逸派)1、朱聋:“八大山人”,长于花鸟、山水、以寓意手法,孤傲雄奇的格调,奇特的形象,简放的笔墨,达到内容与形式的高度统一,创造出前所未有的风貌

50、,给 后世以巨大的影响。以写意花鸟书写亡国恨。牡丹孔雀图、花鸟图册、荷花水鸟图常以“哭之,笑之”提款。2、石涛:著有苦瓜和尚画语录,提出 “一画”论,要求在宏观上整体掌握 自然现象。注重写生,主张“搜进奇峰打草稿”,升华为艺术境界。“借古以开 今” “笔墨当随时代”,大胆的革新与创造精神,力倡革新。山水清音图3、弘仁:“新安画派”,“敢言天地是吾师”,笔墨苍劲整洁,富有秀逸之气。立意构图不落俗套。风格为“消散冷寂”。黄海松石图黄山真景图。与查士标、孙逸、汪之瑞称为“新安四家”(又称“海阳四家”)4、髡km残:他的绘画分两部分,即师法前人和师法造化。传统与造化相融合, 形成了自身风范。风格为“草

51、木华滋” “缅邈幽深”。旨在表现“吾之天游”。苍山结茅图与程正揆合称“金陵二谿”。“金陵八家”龚贤、樊圻qi、高岑c、邹吉吉、吴宏、叶欣、胡情和谢苏龚贤成就最高,其风格分为黑龚、白龚两种,“白龚”指其简笔无皴或少皴的作 品,“黑龚”即为晚期作品。创积墨法,用墨主张润、有生气。溪山无尽图 Ps:清萱重光画笙把山水画划分为实境、真境、神境三种境界。花鸟画A、明代1)宫廷花鸟画1、边景昭:画风以工笔重彩见胜。擅长画果翎毛,取法“黄家”,竹鹤图2、林良:擅长水墨花鸟,造型准确,法度森严,用笔粗阔有力,用墨豪放。对 文人花鸟画的真正确立起到了开启作用。雄鹰八哥图3、吕纪:有工笔重彩桂菊山禽图也有水墨淡色写意残荷鹰鹭图;4、孙隆:纯以彩色在熟纸绘绢上写意,专攻“没骨”。2)吴派文人花鸟画1、沈周:以泼染晕化的墨法,以书入画的走笔开启了明清水墨写意花鸟画的门 径。枯树八哥图墨花图慈乌图2、文徵明:兰竹题材较多,有“文兰”之誉。墨竹图寒香仙伴图3、唐寅春雨鸣禽图墨梅图3)大写意水墨花鸟回 青藤白阳1、陈淳:葵石图开启水墨大写意花鸟风格。2、徐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